快餐文学,不必咬文嚼字,一笑而过
2004年以前,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下属的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出版中心负责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印制和发行工作。河南出版集团成立以后,按照政事、政企分离原则,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出版中心业务职能划归河南出版集团。2007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原河南出版集团的基础上改制设立,直接承继了由河南出版集团承担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印制和发行工作。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内设教材出版部,负责中小学教材业务的具体经营。中小学教材的出版业务模式分为原创出版和代理出版印制两种。原创出版是出版社自己组织编写教材,自行出版印制;代理出版印制是代理出版单位与教材原创出版社通过签订代理协议方式取得原版权的代理权,由代理出版单位出版印制。集团公司教材出版部的出版业务模式属于代理出版印制模式。 教材出版部在岗职工20人,其中,出版印制人员10人,市场推广和教材培训人员10人;负责教材市场推广、教师培训、教材印制、质量控制等工作。按学历结构及职称,硕士3人,高级职称2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教材出版部不从事教材研究开发,而是采用代理或代印代发的形式取得教材原创出版社的代理权,主要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印刷单位负责印制,通过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新华书店发行,向河南省各地中小学校供应教材。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建立代理关系的教材原创出版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中小学教材代理出版业务的主要市场为河南省内;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占有河南省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高中教育阶段教材占有河南省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拥有主要包括河南省内131家新华书店和1家外文书店组成的图书发行系统,拥有河南省内最大的印刷企业,为河南省各地中小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材产品和售后服务。相对于一般图书出版,中小学教材出版具有特殊性,对经营单位在管理水平、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业务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教材出版部所经营的中小学教材出版业务在河南省内中小学教材市场中处于重要地位。 经营范围: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科学理论学术著作、《寻根》(凭许可证经营);从事社会科学、教育内容互联网出版业务;国内广告代理、制作、发布。 大象社的前身为河南教育出版社。经文化部文出字(83)第2399号《同意成立河南教育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12月28日。经新闻出版署新出图[1996]708号《关于同意河南教育出版社更名为大象出版社的批复》文件批准,河南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0月10日更名为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25日,大象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大象社现拥有《图书出版许可证》[新出图证(2004)字HN03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豫批字第SZ00007号);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豫)003号];拥有《期刊出版许可证》(豫期出证字第1209号),期刊名称:《寻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1-1209/K;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以自有的《寻根》为载体发布广告;拥有《商标注册证》(证书编号:第1448812号)。 大象社设有尚品和高等教育两个图书分社,考试、北京两个图书事业部,教材、教辅两个编辑中心,以及市场营销中心、图文设计工作室、质检校对科、出版科等12个业务和经营部门,6个职能部门。大象社在岗职工182人;其中:编辑111人,管理人员19人,财务人员7人,销售人员45人。按照学历和职称,硕士14人,本科140人;高级职称 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 根据大象社最新经备案的《章程》,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持有大象社100%股权。 为保证大象社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次交易前后,大象社的主要高管人员不发生重大变化。大象社拥有图书、互联网、期刊出版经营资质。拥有三报两刊。已经基本形成书、报、刊、网络、数字出版良性互动的跨媒体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业务以大中小学各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读物及教育理论著作、工具书等教育类出版物为主,以学术著作、大众读物等图书出版为辅。主要产品包括教材、教辅、学术理论著作、大众读物等。大象社相继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出版社。《寻根》杂志获得第二届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全国社科期刊百强。 大象社自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8,000多种,印数超过20亿册,有4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走向海洋丛书》等获国家图书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获中国图书奖,《河南人口环境资源丛书》、《邓亚萍》、《当今博物馆丛书》等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天边的彩虹》获中国最美图书奖。大象社推出的《基础训练》、《学习指导》等教辅类图书已经成为畅销全国的知名品牌,除教材、教辅外,逐步在大众读物和学术专著方面形成了以现代文化名人系列、国际汉学研究系列、科技史系列、博物考古系列和收藏系列等为代表的出版品牌。 大象社积极参与国际出版市场,与多家海外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加有影响的国际书展,版权贸易活跃。截至2009年底,共引进海外图书50余种;向海外出版机构输出图书40余种。 2007年—2009年,大象社分别出版图书794种、834种、927种,其中新版图书分别为302种、425种、381种,重印图书分别为492种、409种、546种;出版图书重印率分别为62%、49%、58%。 2006年,全国图书出版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从反映出版社的五种能力(生产力、销售力、盈利力、组织力、资源力和成长力)对全国572家出版社进行综合排名,大象社在全国出版社竞争力排名中列第40位。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大象社不存在对外担保,也不存在即将到期的大额负债。 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80)出版字第602号《同意成立河南科技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8月30日。科技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社现拥有《图书出版许可证》(新出图证(2004)字HN02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豫批字第ZZ00254号)。 科技社设有医卫、农业、工业、教材、生活、高教一、高教二、对外合作八个编辑室及其他职能部门。科技社在职职工137人;其中:编辑52人,管理人员14人,销售人员56人。按照学历和职称,博士1人,硕士15人,本科45人;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0人。 根据科技社最新经备案的《章程》,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持有科技社100%股权。 为保证科技社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次交易前后,科技社的主要高管人员不发生变化。科技社拥有图书出版经营资质。业务以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工业技术、各类科普读物、中小学教材、高职高专教材等出版物为主,主要产品包括科技类图书、教材、大众读物等。 科技社自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近4,000种,印数达5.6 亿册,有4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中国蝶类志》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鸟类图鉴》、《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中国瑚珀昆虫图志》、《中国大型真菌》、《中国蝶类志(修订版)》等获中国图书奖。参与组编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通用技术》(一套14册)已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由广东、江苏、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教育部门选用;已经出版了护理、医学、畜牧、机电、艺术、旅游等十几套200余种高职高专教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科技社在医学、情趣手工等方面形成了出版品牌特色。科技社多次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 1998年以来,科技社积极开展对外版权贸易,与英国、日本、美国等30家海外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固的业务联系,引进了医学类、时尚生活类、情趣手工类共计上千种图书。 2007年—2009年,分别出版图书 379种、443种、458种,其中新版图书分别为202种、219种、289种,重印图书分别为177种、224种、169种;出版图书重印率分别为47%、51%、37%。 截至2010年12月31日,科技社不存在对外担保,也不存在即将到期的大额负债。 经营范围:国内广告业务;计算机图文设计;企业管理策划;销售;办公设备、文教用品、其他化工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电子产品、感光材料。 2009年7月8日,通过股权收购,该公司成为科技社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主要从事纸张销售、版面设计、排版制版等业务。科技社持有该公司的100%股权。公司拥有印刷许可证,从事封面设计,图书、杂志、报纸的排版制版。 经营范围:少年儿童读物,少年儿童辅导读物,少年儿童刊物;国内版图书、电子出版物零售(限分支机构凭证经营)。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广告业务。海燕社前身为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经文化部文出字(82)第1493号《同意成立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1月16日。经文化部文出字(85)第744号《同意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改名为海燕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85年5月14日更名为海燕出版社。经河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联席办公会议[2008]19号《关于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改制总体方案的批复》文件批准,2008年12月25日,海燕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海燕社现拥有《图书出版许可证》(新出图证(2004)字HN04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豫批字第SZ00215号);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豫)002号。 海燕社内设学前儿童读物、学龄儿童读物、动漫读物、教育读物、综合编辑、市场销售、储运部等七个编辑出版业务部门和综合管理、计划财务、总编室、出版等四个管理部门。海燕社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设有《故事世界》、《金色少年》、《理财》、《幼儿智力开发画报》4个期刊编辑部。 海燕社在岗职工141人;其中:编辑、校对56人,管理人员13人,财务人员8人,生产、销售人员43人。按照学历和职称,硕士9人,本科48人;高级职称23人。根据海燕社最新经备案的《章程》,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海燕社100%股权。 为保证海燕社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本次交易前后,海燕社的主要高管人员不发生变化。海燕社的主营业务为中小学教材、教辅、幼儿读物、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类知识读物、科幻及少儿文艺类图书的出版,主要产品有教育类读物、各类未成年人读物、国内外儿童文学名著、电子类图书等。海燕社多次被评为国家良好出版社。海燕社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电子出版物1.1万余种,出版物发行数量达16.8亿册(张、盒),有5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中国婴幼儿百科》等获国家图书奖,《彩图版中国通史》等获中国图书奖,《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指南》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抗震救灾特别奖,《小巴掌童话》获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海燕社推出的《中国通史(少年版)》、《中国科学家探险手记》、《棒棒仔品格养成图画书》、《笨笨熊学成语故事》、《小学生校园派》、《家有儿女》、“漫画国学系列”、“小女生系列”、“文学大师经典绘本”、“小学生工具书系列”等图书和丛书已经成为畅销全国的知名品牌,并逐渐形成了以低幼读物和适应青少年需求的科普、科幻、文艺作品类图书为主的产品特色。 海燕社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市场日渐活跃,与瑞典、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数十家出版社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输出图书版权五十余种,引进图书版权一百余种。其中,《非常名人》、《小兔汤姆》等获得引进版优秀社科类图书奖。 2007年—2009年,海燕社分别出版图书591种、688种、758种,其中新版图书分别为294种、256种、238种,重印图书分别为297种、432种、520种;出版图书重印率分别为50.3%、62.8%、68.6%。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海燕社不存在对外担保,也不存在即将到期的大额负债。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发展方向大象出版社,其前身是河南教育出版社。自1983年建社以来,该社从一家只有12人、20万元资金的地方教育出版社,发展到现在年销售3个多亿、资产总额达到2.2亿元实力雄厚的中国优秀出版社,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中国优秀出版社。2006年,该社被确定为我省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大象社正一步步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并渐次开启书籍中一座座精美的“黄金屋”。目前,大象社已基本形成编、印、发、物配套齐全,书、报、刊、网络、数字出版良性互动的跨媒体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5年来,该社共出版了8000多种图书,印数超过20亿册,有400多种图书获得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调整结构“大象”树品牌1“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进一步繁荣;只有持续繁荣,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在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大象社积极调整出版物结构,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了出版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服务教育为中心、为核心,以出版基础教育类出版物为基础,以教材开发与推广为重点,以精品品牌图书为社创名牌骨干,以走市场学生用书为突破口,多种媒体并举,走市场化道路”,被确定为大象社“十五”期间的战略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象社的出版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在出版品牌教材、品牌教辅与品牌一般图书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国内产生了相当影响。小学《科学》、初中《地理》、高中《历史》、《书法艺术》、《现代社交礼仪》等多种名牌教材的出版,基本形成了从小学至高中12个年级,新课标教材与职业教育教材相结合的大象版品牌教材体系;除多年来打造的“基础训练”与“寒暑假作业”外,“大象考王”系列图书,也已成为我省万千学子必备的王牌教辅。“龙班题典”、“龙班智慧阅读”丛书等也有望成为新的市场品牌。此外,古代文化名人系列、国际汉学研究系列等多种特色图书的出版,也为进一步优化图书结构、提升出版品牌奠定了基础。整合资源,“大象”增实力近年来,大象社始终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作为应对未来出版形势变化的主要措施。在坚持出好纸介质图书的前提下,先后创办了《寻根》杂志、《今日英语报》,并对《中学生学习报》实施战略重组。目前,《中学生学习报》发行量达1.2亿份、居全国第一,为出版社在跨媒体、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大象社还对现有编辑资源进行整合,不但积极调整社内机构设置,还探索建立了图书出版的事业部运行机制,先后成立了北京事业部、尚品图书和考试图书事业部。2007年初,尚品事业部出版的《经典河南》一书,已印刷到1万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大象社还通过加强与省内作者资源的联系,与中科院、北京图书馆等研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学等方法,整合出版资源,提升出版品位。改革创新 开启“黄金屋”针对时代需求,大象社还加快了社内的科技发展和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建立本社的局域网,在编辑、出版、管理流程上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大象社网站,将部分图书与杂志内容制作为网络版,供读者阅读与下载,扩大了社会影响,为电子读物的出版奠定了基础。同时,该社还积极从事图书的数字化出版工作,结合本社的图书出版情况,每年网络出版新书60种。“大象基础教育网”和数据库的出版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在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大象社通过建立版权贸易专业队伍,充分考虑版权贸易可行性,确定引进版权重点等措施,近几年已累计进行版权贸易140多项。仅近两年,该社卖出的版权就有100余种,且70%是传统文化方向的,远远高于引进的版权。在海外汉学领域,大象社正逐步成为国内出版基地。近年来,在教材降价14%,学生人数下降3%至4%,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大象社仍取得了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库存图书及应收款显著下降的良好经营成绩。目前,大象出版社正以大象那样脚踏实地又善于负重、栉风沐雨却坚忍不拔的精神,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寻根文学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阿城和他的《棋王》;王安忆和她的《小鲍庄》;郑义和他的《老井》;韩少功和他的《爸爸爸》;郑万隆和他的《老棒子酒馆》;张承志和他的《北方的河》;李杭育和他的“葛川江系列”小说。这是寻根文学全盛期最受关注的作家和作品。至于莫言的《红高粱》,虽然影响也不小,但赶上了寻根文学的衰退期,一般不作为典型之作来看。寻根文学的影响就在于它在新时期以来激进而浮躁的现代化进程中挽留了传统的声音,在汹涌的西化文化大潮中努力发出民族的、本土的声音。这都是一种逆流而上的反拨。寻根文学的局限往往可以从作家的理论宣言和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中体现出来。韩少功等人口口声声要重新镀亮传统,给传统以现代的生命;结果却不约而同地以断裂性的思维让传统与现代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而没有达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写作预期。更令人惊愕的是,韩少功最早打出文化寻根的大旗,其创作却非“寻根”,而是启蒙批判式的“刨根”!
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
扩展资料:
寻根文学最早出现: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最早体现在朦胧派诗人杨炼的组诗里,包括他在1982年前后写成的《半坡》、《诺日郎》、《西藏》、《敦煌》和稍后模拟《易经》思维结构写出的大型组诗《自在者说》等。
在小说领域里,则是起于王蒙发表于1982年到1983年之间的《在伊犁》系列小说。
1983年以后,随着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作品的发表和引起轰动,许多知青作家加入到了“文化寻根”的写作之中,并成为这一文学潮流的主体。
1984年12月,在《上海文学》杂志社与杭州《西湖》杂志社等文化单位在杭州举办的座谈会上,许多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讨论近期出现的创作现象时提出了文化寻根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根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写实主义: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或者大致可称为具象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马原的“原小说”马原式的形式感、叙事方式、语言形式在中国当代小说界变得光彩夺目。马原以他的文本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小说”这个概念,他试图泯灭小说“形式”和“内容”间的区别,并正告我们小说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它是 “写什么”的而在于它是“怎么写”的。他第一次把如何“叙述”提到了一个小说本体的高度,“叙述”的重要性和第一性得到了明确的确认。马原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当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主义者,他第一次在实践意义上表现了对小说的审美精神和文本的语言形式的全面关注,并把文学的本体构建当作了自己小说创作的绝对目标。虽然,在中国的文论话语体系中,“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肯定性的正面范畴。但是马原为“形式主义”翻案、正名的决心非常坚决。他意识到“形式”是一个突破口,它最具有“视觉”效果,最能够以感性而直观的方式回应人们对“现代性文学”形象的期待,也最能够摆脱与意识形态的正面冲突。因此,把“形式”极端化而上升为“形式主义”是马原最重要的文学策略。正是借助于极端的“形式主义”,马原的小说具有了“先锋性”,它不仅与传统的文学截然有别,而且与其时大红大紫的新时期主流文学也格格不入。用李劼的话说“马原的形式主义小说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传统的审美习惯作了无声而又强有力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原的形式主义小说,乃是先锋文学最具实质性的成果。这种形式主义小说的确立,将意味着中国先锋文学的最后成形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的最后完成。”[⑧]这样的评价在今天看来,不免有点夸张,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却是再自然不过了,在文学界对“现代性文学”普遍的焦虑和狂热的期待中,马原正是那个想像中早该来到的“果实”,尽管有点青涩,尽管有点“难懂”,但是大家还是如获至宝,觉得非常解渴。――这就是告别了旧时代的现代性的文学,这就是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这就是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这就是脱离了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的文学,这就是走向世界的文学,这就是我们所追求和需要的文学。总之,马原提供了关于“现代性”文学的“样板”,回应了“什么是现代性文学”的问题,也满足了那个时代关于“现代性文学”的所有想像。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英雄”,多年之后回想起来,马原自己也难免洋洋得意,“先锋小说实际是继承了西方小说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的现代派运动,就是小说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是小说形式和观念上的一场革命”[⑨]。马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不仅仅把“形式主义”停留在形而上和观念层面上,而是力图把“形式主义”落实到“技术”和“操作”层面上,这就使得马原式的先锋小说不仅“好看”,而且还具有了表演性和示范性,这对于急于摆脱旧的文学枷锁,而又对新的文学图式感到茫然的中国作家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马原不仅展示了什么是“现代性”的先锋文学,而且还教会了人们如何去实践这种先锋文学的方式。“怎么写”是马原小说形式主义话语的核心。他对“叙述”的发现和强调,对虚构的重视,都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文学观的诞生。在这种文学观中,“写什么”变得不再重要,与“写什么”有关的在中国主流文学理论中有举重轻重地位的真实性问题、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生活的源泉问题等等都逐步被消解了。而“元虚构”、拼贴式结构、语言的自我指涉、神秘性和偶然性的风格等“技术”性因素开始上升为小说的主体,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开辟了一条“另类的线索”。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它横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一个诗歌流派。1937年9月11日,胡风主编的《七月》文学周刊在上海创刊。取名“七月”,编者是要让读者不要忘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七月,立志把宣传和鼓动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作为这个刊物的光荣使命。以后,胡风先后主编了《七月》周刊(上海)、《七月》半月刊(武汉)、《七月》月刊(重庆)、《希望》月刊(重庆—上海),并主编了《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和《七月新丛》三套丛书。从广义上说,凡是在这些刊物和丛书上发表过诗作的作者,都可称为“七月诗派”的诗人。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快餐文学,不必咬文嚼字,一笑而过
个性、时尚、品位、潮流
一本信息量超大的杂志 ,作为日本时尚第一刊《ViVi》杂志的中文版——《昕薇》杂志是由中日两大出版社强强联手合作的一本国际版权合作杂志。中方为时装界权威的中国纺织出版社,日方为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其旗下的《ViVi》杂志在日本时尚女性刊物排名中一直名列耪首。
尽管现在网络信息各种各样异常丰富,却也冗杂。最喜欢的那部分书籍期刊还是会买纸质版放在床边。《昕薇》日系风格比较多,但是经常也会与当季流行以及国际趋势结合起来,想要的各种风格都可以参考到。关于风格、服装和产品的描述也会比较细致。整体感觉比自己看到的其他杂志做得认真。很适合现在的女性朋友们买来看。
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杂志 ,年龄跨度大,遍布各个年龄层的时尚领军人物。中心年龄24岁 ,社会身份分布广,是各个职业人群中新锐的代表。以OL为主力 ,读者特质描述 ,里面有很适合大家借鉴的穿搭方法。
不丢人。发rscadvances是一件非常高档的事情,rscadvances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于2011年创办的期刊,属于国际期刊,时尚的代表。
RSC Advances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刊,中科院SCI分区为化学类三区,最新影响因子为3.789,该刊大半文章都是RSC的其他刊物转投的,不过对于初发SCI的年轻人还是很好的,对大牛就有些磕碜了。
不会,要根据信息的可靠性,特别这是一个关于化学这方面的期刊。RSC Advances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于2011年创办的期刊,2017年更为开源期刊,主要发表与化学相关的文章。期刊强调论文的“high quality”(高质量)、“well conducted”(强操作性)、“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推进领域的发展),而编辑部、审稿人把关的重点是“overall quality”(总体质量)和“accuracy of the science presented”(提出科学的准确性),对创新性要求相对较低,并且还接收RSC旗下其他期刊转投的论文。期刊2019年录用率达44%,开源费用750英镑。
先给你介绍十大品牌1.AZZURE 欧洲街头新锐设计师以美国街头文化为蓝本创造出来的新锐品牌(AZZURE)原意取之意大利语(蓝色)之意.同时也AZZURE也意味着DENIM原来的本色INDIGO(靛蓝), 而AZZURE品牌中的JEANS绝对是AZZURE的看家法宝.多年来对于JEANS文化不断的创新追求,.使其本身有着与其他完全不同的风格.也是AZZURE最大卖点之一.非常出色的URBAN WEAR FIT设计款式.成为时下众多街头文化人士们的喜爱.而AZZURE恰好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商品!2.AKADEMIKSMECCA,NIKEacg,10DEEP.三大品牌的设计人员共同创造的品牌AKADEMIKS,由于有三大品牌的设计背景,AKADEMIKS的风格也不单单淤泥于hip hop,有着更广阔的设计空间.AKADEMIKS品牌融会了街头文化,嘻哈文化,户外文化.三大文化融合在一起.而AKADEMIKS最强之处在于其本身品牌的硬朗风格设计.获得了众多街头文化爱好者+嘻哈歌手们的喜爱!使之已经成为一款国际品牌!3.Pelle PelleMark cabNan,1978年设立了Pelle Pelle品牌起初以皮甲克起家的Pelle Pelle,制造出了非常结实款式非常时尚的皮衣被人们所认同和所熟知.而后.一跃成为美国街头文化的代表性品牌.现今的Pelle Pelle已经成长为一加年销售额在2亿美金的超级服装品牌.15年的Pelle Pelle登陆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独特的设计风格+硬朗的设计风格,决定了Pelle Pelle品牌在HIPHOP文化中的地位!4.ENYC嘻哈老牌中的MACCA设计人员创建的品牌,融合了NYC的风格+EU(欧洲风格)E(欧洲)NYC(纽约)E(欧洲)+ENYCE.高质量+非常优秀的设计款式,奠定了当今ENYCE的地位.也使之成为国际大牌!5.KARL KANI出身于NYC Brooklyn区的设计师KARL KANI,1989成立KARL KANI品牌,简约的设计理念+众多的款式+NYC的时尚.从街头到高级时装,都有着KARL KANI的背影.成为一个让你无法挑剔的品牌.而最具有说服力的K-LIFE系列.也决定了KARL KANI在嘻哈文化中的TOP地位!6.LRG 1998年成功进入街头文化流行圈的L-R-G,由于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出倒之后就获得了众多嘻哈艺人及URBAN WEAR爱好者们的青睐,同时LRG也借着这股力量成功的转型成为美国新一代街头代表品牌!LRG最大的卖点也就是特点在于它本身的设计不仅仅包含音乐及街头,也容入了家庭,欢乐,朋友,成功,聚会等等一系列的设计理念于一身!7.PHAT FARMDEF JAM创始人Russell Symons成功的确立了DEFJAM嘻哈音乐厂牌在美国及世界的地位之后,在1992年也同时推出了其监制的服装品牌PHAT FARM,出倒已经10多年的PHATFARM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街头流行文化品牌的代表,在1998年初PHAT FARM推出了时装系列,让世人眼前一亮.也证明了PHAT FARM开始走高端路线的风格。而Russell Symons的太太所监制的BABY PHAT也获得了众多时尚女青年们的喜爱!!8.INDIGO-REDINDIGO原意为DENIM(牛仔布)的原色(INDIGO).0cen等嘻哈艺人在穿着INDIGO-RED品牌的JEANS拍色MV录影带在全美各大音乐流行排行榜上反复播放的同时,也带动了INDIGO-RED品牌的人气.也许这里有不少朋友不了解的一点是INDIGO-RED其实是和AZZURE属于同一家企画公司的品牌!AZZURE获得了巨大成功后,INDIGO-RED也获得了兄弟品牌的不少帮助!而INDIGO-RED品牌就是以牛仔裤为主的品牌.出倒至今也夺取了不少大牌的市场份额!9.SEANJOHNBAD BOY团体的领袖人物P-DIDDY所监制的超人气品牌SEANJOHN,不仅仅是个普通的街牌,也是众多嘻哈街牌中的王者!NYC拥有众多URBAN BRAND,而SEANJOHN一直是他们要超越而无法超越的URBAN BRAND!10.ROCAWEAR嘻哈音乐中的王者JAY-Z所监制的ROCAWEAR品牌.出倒多年的ROCAWEAR与SEANJOHN,ENYCE,PHAT FARM,FUBU,ECKO等等都成为了国际大牌!ROCAWEAR的特点是讲流行的URBAN文化+音乐+时尚三者容为一体的设计理念,迷到了众多人士,也是众多嘻哈音乐人们所喜欢和追求的超级大牌之一!而同时ROCAWEAR旗下也拥有俩个副牌,SP&TEAM ROC!
在百度里输入非主流,点进第一个网站“非主流中文网”,进去点“非主流服饰”,应该有帽子,你可以看图片选择,价钱都很便宜的
专业性挺好的,不错
你好,journal of complex networks不是SCI收录,也不是EI收录,无影响因子,仅是普通外文期刊,主要发表复杂网络国际会议的复杂网络方向会议论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