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我看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发布时间:

我看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只能有选择的继承;二.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太多的专制集权制度统治时代的糟粕,必须批判的继承;三.认为儒学可以救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中国,下个世纪是东方人的世纪,等等观点,都是缺少科学根据或者说一厢情愿的;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式的东西(其实也承载着一定的内容,用李泽厚的说法是“有意味的形式”),比如书法、戏曲、音乐、建筑等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保护,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五.对孔子等古代著名思想家的理论和学说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他们可能是保守的,也可能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但是封建糟粕与他们无关,而是历代统治者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把其变成了愚昧民众的工具;六.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太笼统,流传的过程也很复杂,把中国的古代社会发展的迟缓归咎为儒家文化并不公道,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制度,制度这种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即“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质,但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最主要的就是作为一种价值思维方式所具有的不合理所带来的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及儒家伦理发展中的非主体性。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有其发展的历史,就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愈悠久其传统文化也就愈雄厚。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的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自古以来造就了的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这种精神和气质的集中表现,用古人的话来说,在于“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厚德载物”一语出自《周易•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句话的前面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主张国人君子要学习天地之势,掌握阴阳之理。天属阳,代表刚健、有为、进取,所以君子要学习“天行健”,永远自强不息;地属阴,代表诚厚、宽容、顺达,所以君子也要效法“地势坤”,有大地一样的胸怀,以“厚德载物”,能够包容和负载多种多样的世事、人生、物类,使之相互和谐,生长繁息。显而易见,在社会生活中,以博大的气势,造就“厚德载物”的环境和条件,是造成勃勃生机和万千气象的前提。“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从不同的角度讲出了共同的道理和意向。以“厚德”载万物,兼容天下,故总体上似无“定形”;由于“固无定形”而能容纳“多形”,时时吞吐吸纳外来之物,壮大丰富自己,故能看似“无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用“大象无形”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伟大精神气质,是非常贴切的。可以说,“厚德载物”和“大象无形”,正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气派,是一个有志于肩负人类历史重任的伟大民族共同体所需要、所应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风格和整体面貌。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议论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这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以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再过不久,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实不只是冬至的饺子,还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龙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维吾尔族优美的舞姿、壮族动听的山歌,这些无数种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今天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崭新的一代,长城让我们更加坚强,黄河在我们身体里流淌,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我们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无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节,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到“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或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民间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优秀传统诗词。同样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写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样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血,为有暗香来。”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未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这些诗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国的对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著名的对联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初次见到这幅对联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是中国人,对联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与有义务学好它,运用它。像这样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漂东坡诗。”相传是东坡与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时,东坡看到河边有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罢立即将东坡的诗稿往河里一丢,说“水漂东坡诗”,我们在叹服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会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我们用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我们祖国的辉煌!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真的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很明显,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神奇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制造的食品现如今都可以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3D打印技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打造了一个精致又实用的物件……如今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点,现代科技有现代科技的优点。那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呢?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墨水只靠手工研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不出墨香独特的气息。所以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现代科技。

就拿书写来说,有些同学书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手机用久了;平时发消息只在手机上发,忽略了书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醒这些同学多注意书写了。这绝不是在否认现代科技,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向现代科技看齐。当我们书写的字迹清楚,再在业余时间用手机打发一下时间,这未尝不可。而且这样也方便我们的生活,一个短信或一通电话就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家人联系上,这样的便利不是很实用吗。

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有木桨,小船将无法向前方航行;只拥有一双木桨,没有小船,那就与拥有一双木棍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拥有船和桨,并且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并肩向前迈进。

让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船,现代科技为桨,向前出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千万里疆野土地之上,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魅力。因地制宜,正是这不同的土地,造就了一个个美丽的民族。有些豪迈,喜欢一展歌喉;有的细腻,有的柔情鱼水;有的好客,热情似火迎接他乡客……中国最大的民族,是汉族。同时它也有着它对周围事物独到的眼光与传统魅力。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因此,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汉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方面都作出过许多伟大的贡献和奠基。汉族也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年龄悠久的民族。截止20xx年,汉族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不但在中国有分布,汉族也在东南亚和北美洲地区也有分布。

汉族的人口不仅多,节日的丰富多彩也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其中,春节是华夏儿女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过年,所有在外面打工赚钱的儿女们都要赶在春节前跟父母一起团聚,吃年夜饭。逢零点钟声一敲响,家家户户都要走到家门口放——开门红,以庆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大吉。贴对联,贴年画,还有寓意独特的“倒福”字,无不体现出了汉族人民对新一年的祈盼和祝愿。除了春节,还有庄重的清明节,浓浓粽意的端午节,祈愿家人团圆的中秋节……都蕴含着汉族人对家,对亲人和朋友之间浓浓的爱意。

除了汉族各具特色的节日外,汉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注重礼仪。一到大家团结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必须要让最年长的的长辈先入位开动,晚辈才能动筷子。这体现了一种汉族人民对尊老爱幼这一词的释义,也体现了汉族而一种团结乐助的美好品德。

除此以外,汉族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从语言文字的演变到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简体字。古人们呕心沥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别样的世界: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哪一件作品不曾被世界赞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那个不是我强大的聪明汉族同胞发明出来的?汉族将被载入史册,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要问这传承下去的是什么?是我们汉族的复兴!繁荣和富强!汉族的传统文化截止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请问,这一个泱泱中华还不足一位伟大的千年历史大族而骄傲吗?我是一名汉族人,作为汉族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统代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代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代化的精髓,传统代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代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代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代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代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代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代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代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好的文化遗产也是流传了下来,戏曲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瑰宝。

弹指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许多人便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确这些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华文化不单单只有四大发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无疑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似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正是因为戏曲从古代便逐渐发展到如今,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结合,戏曲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据网络数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川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剧种。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有戏曲,老一辈的艺术家热衷于戏曲,并将这项中华璀璨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然而这项瑰宝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衰老,现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戏曲也慢慢衰落。

现代文化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传统文化绝不能够抛弃。传统文化是根本,戏曲也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让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保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如今,国家也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璀璨的戏曲艺术将会在世界放出光芒。

作为华夏儿女,中国的文化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可大有讲究。首先是人们对食材的讲究。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猪、牛等牲畜的生长,所以他们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们则偏向于水产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温和,适合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划分,沿海地区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海产品为主,所以当地人们大多都吃海鲜。这些便是对于食材的考究。

更为重要的还是餐桌礼仪。餐桌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当完善是在周代,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对于这些礼仪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为了更好地体现长幼、尊卑之分,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请别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边的座位,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最后才是自己。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随便动碗筷。吃饭时,先请客人动筷子然后请老人动筷子,夹菜的时候要少夹一些。这才能体现出作为主人的文化素养。还有一些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不要随意打嗝,吃鱼或骨头的时候应将鱼刺和骨头轻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张纸巾上。作为主人,可适当调节一下气氛,多和客人谈笑。作为客人,在离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表示下次请他吃饭。这些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了自己的礼貌礼仪,还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之风,使别人对你印象良好。

对于餐具的考究,我国的文化也是很久远的。简单说一下筷子,作为东方的大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吃东西惯用刀叉,而国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筷子的历史十分久远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刀叉的广泛使用却是在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刀叉的历史仅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远得多。在古代,筷子作为方便夹菜的餐具开始广泛使用。到了后来,筷子还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物件。装饰豪华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征了高贵的权利和丰厚的财力。到近后代,筷子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的餐具,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后便是食物的做法,中国人对于食品的做法多达几十种。而不同的做法做出的菜品又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做法就诞生了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个菜系。做法可简单地分为煎、炒、烧、煮、蒸、烤等几种方式。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独特的做法可以称为一绝,菜式中正大气,平和养生,滋补身体,令人叫好。川菜是我国菜式最多的菜系,一般以炒和烧为主四川人善用麻辣辛香的调味料,吃起来又麻又辣,使人充满激情。川菜始于秦汉年代,是特色的民间菜系,有着“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说法。而苏菜和闽菜都倾向于调汤调味,这两种菜的共同点都是口味平和,令人舒适。八大菜系的诞生,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到了顶峰,各种民间美食层出不穷,实乃大国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们留下来的东西,更应该将其永远地传承下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蕴含着华夏智慧,使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还记得儿时妈妈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死记硬背,不久便都忘了,后来大些了,经过学习慢慢了解了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理,以前觉得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就连那些晦涩的段落,也可以轻易记下。

读四大名著时,就是被其中细致的刻画和蕴含的深刻思想所吸引,即使有些内容不能看得很懂,却也能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无数文化精华,再来品读倒又是一番滋味。比如说《西游记》,最初只是觉得这本书看得很有意思,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使我深深向往。现在来看这本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才发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不过比起名著、学术之类的,我更喜欢的还是诗词,那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实属令人陶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的衰败,国都的沦陷,是何等的荒凉凄惨。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又是谁的孤单凄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是属于李白的狂放不羁,这种语言的音乐美是何人可以抵挡的?

还有”四书五经“,在其中我最了解的大概就是《论语》,这里面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可谓是使人受益一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诉我们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这些国学金典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一定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学会运用,它将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传统 文化 是在特定的民族或群体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人们不断 总结 并创造的智力成果、具有鲜明的文化标志。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1500字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 方法 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 配对 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 教育 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 、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建筑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2] 田浩:《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地区餐厅空间室内设计为例》,四川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

[3] 刘霏霏:《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4] 祝爱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议论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这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以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再过不久,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实不只是冬至的饺子,还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龙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维吾尔族优美的舞姿、壮族动听的山歌,这些无数种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今天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崭新的一代,长城让我们更加坚强,黄河在我们身体里流淌,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我们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无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节,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到“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或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民间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优秀传统诗词。同样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写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样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血,为有暗香来。”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未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这些诗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国的对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著名的对联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初次见到这幅对联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是中国人,对联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与有义务学好它,运用它。像这样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漂东坡诗。”相传是东坡与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时,东坡看到河边有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罢立即将东坡的诗稿往河里一丢,说“水漂东坡诗”,我们在叹服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会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我们用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我们祖国的辉煌!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真的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很明显,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神奇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制造的食品现如今都可以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3D打印技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打造了一个精致又实用的物件……如今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点,现代科技有现代科技的优点。那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呢?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墨水只靠手工研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不出墨香独特的气息。所以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现代科技。

就拿书写来说,有些同学书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手机用久了;平时发消息只在手机上发,忽略了书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醒这些同学多注意书写了。这绝不是在否认现代科技,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向现代科技看齐。当我们书写的字迹清楚,再在业余时间用手机打发一下时间,这未尝不可。而且这样也方便我们的生活,一个短信或一通电话就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家人联系上,这样的便利不是很实用吗。

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有木桨,小船将无法向前方航行;只拥有一双木桨,没有小船,那就与拥有一双木棍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拥有船和桨,并且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并肩向前迈进。

让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船,现代科技为桨,向前出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千万里疆野土地之上,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魅力。因地制宜,正是这不同的土地,造就了一个个美丽的民族。有些豪迈,喜欢一展歌喉;有的细腻,有的柔情鱼水;有的好客,热情似火迎接他乡客……中国最大的民族,是汉族。同时它也有着它对周围事物独到的眼光与传统魅力。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因此,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汉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方面都作出过许多伟大的贡献和奠基。汉族也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年龄悠久的民族。截止20xx年,汉族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不但在中国有分布,汉族也在东南亚和北美洲地区也有分布。

汉族的人口不仅多,节日的丰富多彩也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其中,春节是华夏儿女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过年,所有在外面打工赚钱的儿女们都要赶在春节前跟父母一起团聚,吃年夜饭。逢零点钟声一敲响,家家户户都要走到家门口放——开门红,以庆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大吉。贴对联,贴年画,还有寓意独特的“倒福”字,无不体现出了汉族人民对新一年的祈盼和祝愿。除了春节,还有庄重的清明节,浓浓粽意的端午节,祈愿家人团圆的中秋节……都蕴含着汉族人对家,对亲人和朋友之间浓浓的爱意。

除了汉族各具特色的节日外,汉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注重礼仪。一到大家团结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必须要让最年长的的长辈先入位开动,晚辈才能动筷子。这体现了一种汉族人民对尊老爱幼这一词的释义,也体现了汉族而一种团结乐助的美好品德。

除此以外,汉族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从语言文字的演变到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简体字。古人们呕心沥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别样的世界: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哪一件作品不曾被世界赞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那个不是我强大的聪明汉族同胞发明出来的?汉族将被载入史册,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要问这传承下去的是什么?是我们汉族的复兴!繁荣和富强!汉族的传统文化截止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请问,这一个泱泱中华还不足一位伟大的千年历史大族而骄傲吗?我是一名汉族人,作为汉族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统代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代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代化的精髓,传统代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代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代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代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代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代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代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代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好的文化遗产也是流传了下来,戏曲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瑰宝。

弹指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许多人便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确这些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华文化不单单只有四大发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无疑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似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正是因为戏曲从古代便逐渐发展到如今,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结合,戏曲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据网络数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川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剧种。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有戏曲,老一辈的艺术家热衷于戏曲,并将这项中华璀璨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然而这项瑰宝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衰老,现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戏曲也慢慢衰落。

现代文化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传统文化绝不能够抛弃。传统文化是根本,戏曲也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让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保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如今,国家也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璀璨的戏曲艺术将会在世界放出光芒。

作为华夏儿女,中国的文化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可大有讲究。首先是人们对食材的讲究。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猪、牛等牲畜的生长,所以他们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们则偏向于水产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温和,适合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划分,沿海地区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海产品为主,所以当地人们大多都吃海鲜。这些便是对于食材的考究。

更为重要的还是餐桌礼仪。餐桌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当完善是在周代,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对于这些礼仪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为了更好地体现长幼、尊卑之分,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请别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边的座位,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最后才是自己。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随便动碗筷。吃饭时,先请客人动筷子然后请老人动筷子,夹菜的时候要少夹一些。这才能体现出作为主人的文化素养。还有一些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不要随意打嗝,吃鱼或骨头的时候应将鱼刺和骨头轻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张纸巾上。作为主人,可适当调节一下气氛,多和客人谈笑。作为客人,在离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表示下次请他吃饭。这些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了自己的礼貌礼仪,还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之风,使别人对你印象良好。

对于餐具的考究,我国的文化也是很久远的。简单说一下筷子,作为东方的大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吃东西惯用刀叉,而国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筷子的历史十分久远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刀叉的广泛使用却是在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刀叉的历史仅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远得多。在古代,筷子作为方便夹菜的餐具开始广泛使用。到了后来,筷子还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物件。装饰豪华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征了高贵的权利和丰厚的财力。到近后代,筷子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的餐具,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后便是食物的做法,中国人对于食品的做法多达几十种。而不同的做法做出的菜品又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做法就诞生了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个菜系。做法可简单地分为煎、炒、烧、煮、蒸、烤等几种方式。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独特的做法可以称为一绝,菜式中正大气,平和养生,滋补身体,令人叫好。川菜是我国菜式最多的菜系,一般以炒和烧为主四川人善用麻辣辛香的调味料,吃起来又麻又辣,使人充满激情。川菜始于秦汉年代,是特色的民间菜系,有着“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说法。而苏菜和闽菜都倾向于调汤调味,这两种菜的共同点都是口味平和,令人舒适。八大菜系的诞生,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到了顶峰,各种民间美食层出不穷,实乃大国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们留下来的东西,更应该将其永远地传承下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蕴含着华夏智慧,使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还记得儿时妈妈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死记硬背,不久便都忘了,后来大些了,经过学习慢慢了解了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理,以前觉得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就连那些晦涩的段落,也可以轻易记下。

读四大名著时,就是被其中细致的刻画和蕴含的深刻思想所吸引,即使有些内容不能看得很懂,却也能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无数文化精华,再来品读倒又是一番滋味。比如说《西游记》,最初只是觉得这本书看得很有意思,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使我深深向往。现在来看这本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才发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不过比起名著、学术之类的,我更喜欢的还是诗词,那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实属令人陶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的衰败,国都的沦陷,是何等的荒凉凄惨。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又是谁的孤单凄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是属于李白的狂放不羁,这种语言的音乐美是何人可以抵挡的?

还有”四书五经“,在其中我最了解的大概就是《论语》,这里面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可谓是使人受益一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诉我们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这些国学金典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一定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学会运用,它将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传统 文化 是在特定的民族或群体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人们不断 总结 并创造的智力成果、具有鲜明的文化标志。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1500字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 方法 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 配对 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 教育 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 、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建筑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2] 田浩:《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地区餐厅空间室内设计为例》,四川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

[3] 刘霏霏:《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4] 祝爱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论文

传统 文化 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传承文化的 议论文 800字10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1

临近年关,最热闹繁华的街上已是挂满红灯笼,年味正浓。趁着刚放寒假的闲暇时光,我报名参与了社区组织的迎新活动——学习剪纸。

社区工作人员讲我领到位子上,桌上已备好了材料。请来的老师是位剪纸的传统手艺人,只见剪刀在他手上仿佛是活了一般,将原本普普通通的纸张剪成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图案,大家都十分惊叹,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手。老师举手示意,使按奈不住的大家安静下来,他举起话筒,将剪纸艺术的历史娓娓道来,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 传说 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 经验 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我听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没想到那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老师还说到:“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艺品,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这便是平凡的剪纸所蕴含的深意。”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受益匪浅。剪纸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支柱。我们学习剪纸,其实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接下来老师教授了我们如何剪“福”字,大家都尝试起来,将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祈盼寄托在了剪纸之上。活动结束后,社区人员组织我们一起把剪出来的“福”字送给社区里的老人们。我们来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人们送上了我们最诚挚的新年祝福与一个个新鲜出炉的“福”字,面对着他们和蔼的脸以及幸福的笑容,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2

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 成语 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党的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3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 清明 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 中秋节 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 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 端午节 ,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4

“很有feeling!”“好欢型啊!”目前,像这样将英文直接嵌入汉语,似乎已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而汉英夹杂再遇上网络,就形成更为荒诞的语言风格。因此,我们应该净化汉语,重视汉语发展,传承中华文化。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个民族 思维方式 的载体,语言的纯洁性事关一国的凝聚力及软实力。我们最初是太想与国际接轨了,可过多地接“英语”的轨,却并未搭上真正的“国际”班车,就像“邯郸学步”的寿陵子,非但没有学好,还忘了自己的本真。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独立的象征。国亡了,可以复;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就很难在世上立足。犹太民族在历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却依然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捍卫着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消失,吉普赛民族的消亡,关键原因就是民族文化的丧失。

汉语表达英语化,汉字书写错字连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汉语的没落,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学的传承。假如有一天,我们再不能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假如有一天,我们再无法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假如有一天,我们再不能理解“仁义礼智信”——那就叫做“数典忘祖”!

因此,重视汉语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势在必行。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些,开始尝试改变:“汉字听写”“高考加大语文权重”“学校开设国学课”,一时之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下,“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

但“热”这个词让我又有些隐忧。因为“热”就意味“一时”,意味“潮流”,意味“盲从”,而复兴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办几所国学院、读几本经典书籍就能做到的。中小学中,引导学生“读经”成为时尚,30所学校引进台湾国学教材,却都未考虑是否适用。作为 教育 者,我们不能在“老路”上翻捡“宝贝”,到别人家借家具用,应该放出眼光运用智慧,寻求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国学发展之路。

有人曾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系,根深才能叶茂。为这棵树施肥浇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动脑、用心,帮助人们重温经典,拥抱中华传统文化。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5

中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她孕育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经历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后,又传承给炎黄子孙许多精神上的文化!

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望忧国”。是啊,从古至今,有许多人,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奋斗。岳飞是一名抗金英雄,正是由他带领的岳家军,使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而诗人文天祥面对元军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伟大精神将永垂不朽!

孝悌友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更是一件首要的事。例如东汉时期的孝子黄香,他帮助父亲料理家事,还在寒冷的夜晚用体温温暖父亲冰冷的床。而黄香的孝行让我在感动之余多了几分敬佩。

当然,孝悌友爱很重要,尊师重教却也不可缺少,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也帮我们养成使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讲诚信,上学后,老师也要求我们诚实守信,不欺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甚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中国信义妈妈”李雪英,她打工7年为儿子还债75万!有人说她傻,儿子欠的债务,母亲没必要承担。她却坚定地说:“怎么可以欠人家的债呢?咱一定要还!“李雪英四处找工作,一干就是7年,她最终还清了欠款。她的 事迹 一经传出,便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

“外甥有理打得舅”讲得是包公的 故事 ,他便是明礼守法的典范,他断案时务求公正,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包拯的从舅仗势霸占田产,不仅被包拯没收了田产,还被包拯打了一顿。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勤学励志,历史学家司马光少时好学,他做了一个“警枕”,只要晚上读书枕在“警枕”上一睡着,他就会马上惊醒。还有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借光只为了读书,那么微弱的灯光却使匡衡读得津津有味,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们应该让这些沉淀在时空中的传统文化重新复苏,散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6

季节的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都遵循着自然法则。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 总结 了自然规律,为后人留下了智慧的结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耕种秋天收获,这是前人留下的规律。”祖先留下了许许多多智慧的总结。但是智慧的总结现在被世界遗忘了,过去的习俗已经被遗忘,西方国家的节日却被人们铭记在心。

春风拂过大地,花蕾向外张望,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他们要播种了。

每当奶奶听到杜鹃叫时,她总是忙着准备播种。奶奶拿起一把大锄头,眯起眼睛,抬头望着天空,捡起蚕豆种子,叫我去田里。在泥泞的山脊上,我踩着小鞋子上的脚印,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在背上摇摇晃晃地走着。奶奶笑着说:“差不多了。”你不能吃豆子。如果你吃了,以后收获的时候你就不能吃了。”在这一段话中对现场。听着锄头周围挖掘的声音,“布谷鸟悠扬的歌声。奶奶把两个手指伸到她的手掌里,两只大手拿起一个光滑的锄头开始挖掘。我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挖掘,但是很快我就汗流浃背了。奶奶过去常在屋前用一把大锄头挖洞。我就用一把小锄头把洞埋了。奶奶在豆子旁边,我把石头按在豆子旁边,趁奶奶不注意的时候,把豆子捡起来放到石头里。把豆子捡起来,送到嘴里。结果,吃了一口土后,奶奶看见了,笑了,拿出一把种子,说:“到那边去,在地上吃。”穿过短短的小路,走到田埂上,坐下来吃瓜子,时不时地拿起几粒谷粒跑到奶奶面前。

晚上,我们举起锄头,抱着小桶回家。进门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喊着:“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微笑着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泥土,递给我和奶奶一碗热汤,让我和奶奶单独在一起谈论这个地方。

那个时候,家里总是挂着旧的黄色日历,一天就翻了。现在旧的日历不见了,新的日历也变了,但是以前的那个日历还没有翻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秋节、端午节、寒食等节日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和情人节等其他一些人为的节日在公众中变得热闹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西方文化的冲击,过去的喧嚣,今天的萧条。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外国人的嫉妒,国内人民的冷漠。新历法充满了其他国家的节日,而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渐渐的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痛心。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应该重新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重视传统文化,牢记中国人民的智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7

每一次指尖轻触琴弦的触动,每一次琴弓擦弦而过的轻颤,都带动着人的心弦,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优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之乐!我与它紧密接触,用心传承!

就在我还在牙牙学语时,母亲便为我带来了二胡这位朋友,我便开始练习二胡,可是渐渐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开始对它厌恶,避之不及,因为妈妈总催我练习,二胡也没有好听的声音,拉起来手还很疼。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压得人仿佛喘不过气来,我无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烦躁,心想: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么难拉,烦死了!这时楼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妈妈出门时说不让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罢,重拾二胡,带着万分仇恨,拉了起来,刺耳的声音,令我更加烦躁。

终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机,想到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于是便抱着玩乐的心思打开电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阵飞鸟飞过,绿树青山,一位佳人出现,是那么的美丽,此时一阵婉转的二胡声响起,是那么的柔美轻快,我被带入到音乐中。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法喜结良缘时,那凄惨的幽怅的二胡声,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脏,让我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在梁山伯化为怨灵哭诉时,黄沙漫天,二胡声也变得低沉愤怒,仿佛在批判控诉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恶。我一口气看完了整个影片,意犹未尽,时而缓,时而急的二胡声还在我的耳边回旋,余音绕梁。我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传统音乐,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传承。

我轻轻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态与身姿,开始拉奏。一边拉,我一边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有欢快轻松,也有沉重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仿佛与曲子融为了一体,二胡的琴弦时而颤动时而平缓,琴弓时而悠长,时而停顿,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诉说着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我好像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绎,用心传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划破,也再也不在意。我与二胡有了亲密的接触!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也不例外,与二胡的一次紧密接触让我理解了传承的真正含义,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艰险,我都会坚持下去,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 圣诞节 ,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 西方节日 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 街舞 ,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9

历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华能以其自创文化独立于其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大家,应该传递灿烂的中华文化,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从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竹丝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让余秋雨告诉大家他的“千年一叹”是在叹谁的心坎。让冰心告诉大家,她的“繁星”点缀了谁的世界;让海子告诉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

在历史的长河中,掏出一抔闪着光的沙土,细细掏尽。拾出经典,珍贵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继承与发展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文化在大家的守卫下闪烁其迷人的光芒。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华节日文化则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节,寄寓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欢度传统佳节,是中华儿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传递、守卫着瑰丽多彩的中华节日文化,皆因中华节日文化乃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来吧!让大家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听古代圣贤佳人在耳边低声吟唱,享受民族风俗,浴心波涛,感受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这就是欢度传统佳节,传递、守卫中华文化过程中萌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与神清气爽啊!

与此同时,大家更应该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向世人标识大家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让绚烂的东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给大家的子孙。

传递、守卫中华文化,是让经典文化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亘古不息,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发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的标识。

因此,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将中华文化的传递与保卫视为己任,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10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 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传承的高三议论文800字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传承中国文化议论文高三

★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3篇

★ 传承文化议论文高三五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十篇

★ 以传承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传承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 传承的高三作文5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 传统 文化 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初中学生思想 教育 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传承文化的 议论文 800字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1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 拖拉机 ;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面对日益物质化的世界,梦想在哪里生根?“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自己的梦想。他也曾经失败过,他也曾经失落过。“蜗居,-婚,都让我们撞上了。别担心,奋斗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们做的是自己,为了梦想而奋斗。只要努力、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凭着对自己梦想的追求,终于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尊严,爱心,梦想,这些只是我们精神世界折射出来的一小部分,但当我们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2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 历史 故事 、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 春节 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3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 对联 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5

金秋十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 社会实践 活动。

大清早,同学们乘着大巴,一路上洒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大足的宝顶山,这里云雾缭绕,风景优美。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穿上统一的汉服,迫不及待地来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门旁。只见宽阔的广场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具有古典气息的石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和《弟子规》,广场正前方还挂着两幅孔子的画像。我们庄重而严肃地站在石桌前,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尊师重道,同学们虔诚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礼,还恭敬地写了一个“人”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人”的笔画含义,一撇代表学问,一捺代表品德,大家还一齐朗诵了《弟子规》。最后老师在我们的眉心点上一颗朱砂,这个仪式代表老师已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

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拜孔子,让我们知道了从小学要会礼仪,学会感恩,还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随后,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层。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让我们知道了茶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午饭后,我们来到大足石刻。这里石窟有75处,造像多达5万多尊,这些石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它是世界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部伟大的石窟“连环画”。其中“千手观音”石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观音”高7。7米,刻于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镀满了金箔,金光闪闪,被誉为“天下奇观”,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手里拿着120件法器,每只手中心均有一个法眼,像在视察人间疾苦,这些佛手无一雷同,千姿百态地分布在佛身四周,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石刻全部由山体直接开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时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的非凡技艺。

随后,我们又进行了写生活动和参观了石刻博物馆。

通过这次大足石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弘扬并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传承的高三作文5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十篇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以传承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 描述传承的作文800字5篇

★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征文800字作文6篇

★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高中作文5篇精选

★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 高三的作文800字议论文五篇

中国传统文化2000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 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 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 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育效果, 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 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 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 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 结合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 巩固德育成果, 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 同时, 发动家长, 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 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 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 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 把人的生命和尊严, 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 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 抗非典时; 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 四川5 ·12 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 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 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 是未来的主人, 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麻烦采纳,谢谢!

那你可以去看下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 )期刊吧~里面的有文化类的论文是可以免费下载的

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只能有选择的继承;二.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太多的专制集权制度统治时代的糟粕,必须批判的继承;三.认为儒学可以救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中国,下个世纪是东方人的世纪,等等观点,都是缺少科学根据或者说一厢情愿的;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式的东西(其实也承载着一定的内容,用李泽厚的说法是“有意味的形式”),比如书法、戏曲、音乐、建筑等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保护,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五.对孔子等古代著名思想家的理论和学说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他们可能是保守的,也可能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但是封建糟粕与他们无关,而是历代统治者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把其变成了愚昧民众的工具;六.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太笼统,流传的过程也很复杂,把中国的古代社会发展的迟缓归咎为儒家文化并不公道,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制度,制度这种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学说;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都很热衷,但是我最喜欢的要算中国结了,中国结精致喜庆,让我觉得爱不释手手。中国结是一种装饰手工艺品,也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它是用一根根五彩的丝线编织成的。别看这小小的中国结,它可是一种非常潮流的艺术品,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它可以做为汽车挂件,室内挂件。。。。。。也可以编织成手链,腰带,戒指。。。。。。带在身上非常漂亮。特别在过新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中国结。因为它为主人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也体现着主人的不同审美观念。中国结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有盘长结,吉祥结,如意结。。。。。吉祥结一般装饰在扇子上,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如意结一般装饰在玉佩上,代表称心如意,万事吉祥。中国结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文明,我喜欢中国结,希望中国结可以继续给人们带来喜庆吉祥!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毕业论文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成国学,其实把自己也变成了千古罪人。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希望能够帮助你把,有很多字数!

哦。 来做吧.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当前社会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 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 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 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育效果, 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 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 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 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 结合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 巩固德育成果, 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 同时, 发动家长, 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 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 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 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 把人的生命和尊严, 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 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 抗非典时; 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 四川5 ·12 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 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 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 是未来的主人, 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 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 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 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试概括出几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 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 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 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 (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 ——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 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 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 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 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 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 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 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 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 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作国学,其实把自己变成了千古罪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