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是在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基础上,吸纳校内外该领域高水准人员后组成的实体性研究机构,于 2000年1月成立。2002年7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全国第一家海洋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机构。 通过三代人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海洋地缘政治与海洋地缘经济、沿海地下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由张耀光、李靖宇、韩增林、栾维新、孙才志、李悦铮等教授和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共同组成了老、中、轻结合的学术梯队(这种团队优势十分明显)。研究方向已经得到地理学界的认可(吴传钧院士评价我们是一支"陆军海战队")。中心现有区域经济硕士点一个,与城市与环境学院共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一个,经济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四个。 曾先后承担"六五"期间《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七五"期间《辽宁省海岛调查》、"八五"期间《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九五"期间《辽宁省集装箱运输环境研究》等国家、省、部委海洋开发方面重点研究课题。近些年,中心人员又主持完成研究课题——“中国海岛县经济类型与分区研究”、“集装箱枢纽港形成演化机理和空间网络模式研究”、“我国群岛区域空间结构演化驱动机制及支撑系统研究”等 8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课题;“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浪儿机制及布局规划方法研究”等 6 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黄海海洋开发与保护研究”等 10 个国家部委课题;“辽宁省海岸带社会经济调查”等 44 个省、市和地方课题。学术著作——《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中国边疆地理(海疆)》等 24 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 342 篇。研究所设置中心现有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两个,与城市环境学院共有人文地理学博士后工作站一个,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博士点两个,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四个。中心下设海洋经济研究所等六个研究所。基地负责人中心常务主任:孙才志,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环境中心科研环境优良,目前拥有独立办公面积500平方米,图书资料用房200平方米(另与城市与环境学院共用资料用房200平方米),图像处理工作站1个,服务器2个,复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2台,彩色A0幅大型打印机1台,彩色喷墨打印机3台,大型宽幅扫描仪1台,小型扫描仪3台,PIV台式计算机30台,笔记本电脑5台。每名研究人员均配有电脑、写字台、皮椅、书柜等设备。学校信息中心还协助中心不断提高网络建设水平,中心可以在校园网上可以比较方便地访问中国学术期刊网(电子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万方数据、科学在线、Spring(外文期刊)、 ECO PSP电子期刊、世界科学出版社全文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中心常年订阅经济类核心期刊50余种,经济地理类核心期刊30余种,经济类外文期刊20余种。经过多年积累,中心现有1985年以来的《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1994年以来《海洋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等,还拥有20世纪80年代1个时相、90年代2个时相、本世纪初期1个时相的TM/ETM等遥感影像资料。中心设有教授工作室、信息成果室、海洋信息室、图书阅览室、现期期刊室、过期期刊室、电子阅览室、研究生学习室、博士工作站等。并拥有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实验室、海洋区域发展模拟实验室、水环境实验室等,中心的海洋区域发展模拟实验室是国内该领域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的实验室之一,能满足本项目在资源处理和模拟方面的需求。在软硬件条件方面,拥有先进的数学化仪、大幅面彩色扫描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海洋区域发展模拟专业软件及功能强大的高配置电脑等。研究领域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骨干研究人员,由博士生导师领衔,教授、博士研究员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科研团队,以从事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等的科学研究为主攻方向。主要的研究方向如下:1. 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① 海洋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包括全国、省、市的海洋发展规划;② 在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把海洋产业与相关陆域产业统一规划,即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③ 研究我国海岛经济类型的划分和海岛经济发展规划理论;④ 近年来,中心科研人员如何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侧重研究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建设“海上辽宁”等问题;⑤ 从水文地质、水文学、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沿海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运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海水入侵问题进行研究),并估算由此造成的环境损失,同时并应用现代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研究。2. 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活动而形成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事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新兴海洋产业等)展开研究。① 海洋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特点及调整方向;② 港口与海上运输问题;③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 以理论与区域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划分旅游类型、分析区域空间组织,阐述不同类型区旅游业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同区域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3. 沿海区域经济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搞清楚当前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搞清楚国内沿海区域经济关系中的发展潜力和导出因素,并且通过加强合作使之产生对内的带动性影响和对外的扩张性效应,进而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实现全面、持续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4. 海岸带海洋环境与经济的耦合关系研究本研究方向是针对海域污染已成为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现实,把海域污染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海陆结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集成化方法定量研究陆域经济系统对海域环境系统的动态影响和海陆一体化调控,以达到海洋环境与陆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5. 海岸带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包括对各种海洋资源与环境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处理、分析、表示、集成、建模和可视化,以海洋资源与环境评价、规划及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为基础,基于先进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并开发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海洋资源与环境的评价、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及平台支持。 学科建设目前,海洋中心初步实现了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的目标。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科研积淀,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于2003年成功获批人文地理学博士点,这是海洋中心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个极大的突破。这标志着我们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培养人才,也显示出我校在该研究领域上真正进入到国家队,从而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基础上,海洋中心于2003年申报了人文地理(海洋经济方向)辽宁省重点学科,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这也是海洋中心历史上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该重点学科与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相辅相成,目前已经进入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在成功获批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基础上,海洋中心联合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科研力量,凝练研究方向,于2005年成功获批自然地理学博士点,该博士点的获批为地理学一级博士点的建设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海洋中心研究团队于2006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创新团队。此外,硕士点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2000—2005年的五年时间里,海洋中心共获批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两个硕士点。海洋中心一直把制度创新作为基地建设的关键,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在辽宁师范大学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许多后成立的研究机构基本上也是按照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建设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是。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创刊于2002年,季刊,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Springer联合出版发行的英文学术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中国船舶与海洋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内船舶科技的发展。期刊具体内容涉及船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船舶结构物设计、船舶性能研究、船舶结构动力学分析、造船技术、船舶材料、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水下航行器等)、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港口航道、深海工程、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海洋资源开发、船舶轮机工程、船舶动力与机械、船舶导航、防腐与除污、水声工程(水声材料研究、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声设备与仪器研究、水声探测技术等)、船舶经济学等。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通报 海洋科学 海洋工程 海洋环境科学 台湾海峡 海洋技术 海洋地质动态
海洋学研究是核心期刊。《海洋学研究》,1983年创刊名为《东海海洋》,2005年6月改为《海洋学研究》,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主办的我国海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注重介绍全球性海洋科技 的新发展,报道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及资料数据的分析研究等,为全国的海洋学科研究服务。本刊大都有中、英 文摘要及参考文献。有引文的论文占总论文的98%,据不完全统计,本刊被国内外7个数据库和6种文摘期刊收录。1990获浙江省优秀期刊二等奖1999-2000年浙江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海洋学研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期刊 : 核心期刊 RMB:9 主管部门 国家海洋局
主办: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ISSN: 1001-909XCN: 33-1330/P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现在应该不是核心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恩,我有一个学长在这个海洋中心,听他说的话,这个专业的确偏经济管理,人文规划这一方面。。他的本科学的就是财务管理这个专业。。。另外这个中心隶属城市环境与管理学院。。。在辽师是很不错的学院,这个专业的博士生是由我们学校的校长亲自带的。。所以真的很不错。。。
研究所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开展了海洋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和人工养殖原理研究,先后进行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共取得9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2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3项,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科技一等奖127项,国际奖16项。共发表论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50余件。 《海洋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1977年创刊。及时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和新进展。尤其对重大科研和应用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主要刊登海洋生物、海洋水产生产、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文章。《海洋科学》 是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科学院获奖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该刊已被中国国外数据库如美国的《化学文摘》( CA)、英国的《剑桥科学文摘》和联合国的《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被中国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等十几个数据库收录。《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一级学报类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该刊主要刊登内容为海洋湖沼科学及相关的生物、水产养殖、物理、气象、化学、地质、水文、地貌、工程、环保、遥感、仪器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简报,综述等。该刊已被SCI-E、CA、AJ、BA、OA、ASFA、BIOSIS、CBA、南非NISCS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台湾CEPS等文摘杂志及数据库收录。《海洋与湖沼》学报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中国海洋湖沼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基础性综合学术刊物之一。该刊创办于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长担任主编。刊物以报道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刊载有影响的重要技术研发成果的论文。刊物内容涉及水圈范围内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形式有论文、研究简报、高新技术、高水平综述、学术争鸣等。自 2002 年起,《海洋与湖沼》是中国水科学领域唯一受中国科协择优资助的期刊,同时也是受中国科学院择优资助的刊物。据中国科技信息所资料显示,1996—2006年《海洋与湖沼》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中国水科学领域期刊首位,其中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 1.634(他引率为0.9), 总被引频次为 1772次。《海洋科学集刊》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呈奎先生创办,系海洋科学领域综合性刊物,以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特别是以生物学的分类学科为重点,并已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海洋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光盘版)和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1994年及1995年该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被引频次最高期刊前500名之一。
期刊论文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普通期刊对论文查重率相对较低,一般查重率在25%-30%即可,不能没有超过我们这一技术标准。核心期刊论文查重率相对较严格,论文查重率要求在5%-10%,我们需要关注期刊机构相关要求。 论文写完成后,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论文的检查率检测。毕竟,期刊非常关注检查率。只有检查率合格的论文才能发表。那么,期刊要求查重率是多少?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期刊提交的论文查重率不超过30%。如果超过这个值,很可能会退回,期刊分为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普通期刊的查重率相对宽松,一般在25%-30%之间,不能超过这个标准。核心技术期刊对提交毕业论文的要求要严格控制得多,一般可以控制在5%-10%之间。 论文查重后,可以根据网页提示选择合适的系统获取查重报告标明论文各部分的查重率,使我们在查重率上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根据查重报告降低论文的重复。
一、发表期刊论文查重率合格。 发表期刊论文对于需要评定职称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在发表论文之前,也需要查重。一般来说,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查重率取决于杂志或学报的要求。如果你想知道你需要发表期刊的查重率,你可以查看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查重规定。如果没有,请参考以下查重范围值: 1.普通(省级或国家级)期刊的查重率在25%-30%之间。 2.核心期刊的查重率一般应控制在5%-10%以内。 二、期刊论文查重软件有哪些? 很多作者在提交论文到杂志或学报之前都会主动查重论文,但面对复杂的查重软件,作者通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杂志或学报用什么查重软件来检查论文的重复率。 一般来说,杂志和学报发表的论文都需要通过内容查重系统检测,期刊内部检测系统主要分为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和社会科学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涵盖的数据库和收录的文章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使用这两种查重系统进行检测,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文章是科技期刊还是社会科学期刊,然后选择合适的论文查重系统来检测要发表的论文。 paperfree 和papertime ,由于价格优势,也有很多人用来检测他们的论文初稿和中稿。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提交之前,一定要及时了解杂志或学报使用什么样的论文检测系统。最终定稿时,一定要用杂志规定的系统进行检测。
我来说说我自己吧,我发布的是普刊,投稿的期刊要求查重率要低于25%,所以我在撰写内容的时候就很注意了,内容都是纯原创,有涉及到参考的内容,我都是有细细琢磨后再组织提交的,投稿的期刊万方、知网、维普都是可以用的⌄第一次查重就在20%左右,不放心再修改了一次后就提交后,后面也很顺利的就过了。
一般省级国家级学报期刊一般要求30%以内,普刊的标准并不高,核心学报相比较其他刊物,对重复率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大部分核心学报的查重率要求不高于10-15%,国际学术期刊很多是要求不高于5%,这里的标准可以说最基本的底线要求了,如果要想顺利通过检测,建议作者把重复率压在标准以下,有时候接近标准也是非常危险的,既然重复率标准如此关键,作者就要掌握一定的引用技巧才行,不是不能引用,要科学引用。
海洋学研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期刊 : 核心期刊 RMB:9 主管部门 国家海洋局
主办: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ISSN: 1001-909XCN: 33-1330/P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现在应该不是核心了。
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但是属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科纵横》 应该可以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