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第三方物流合作的企业论文

发布时间:

第三方物流合作的企业论文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7 3.3PL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1.3PL公司的分类……9 2.3PL企业的规模…9 3.3PL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分析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虽然 我国目前已出现了许多从事物流的企业,但是组织方式的科学性,各环节的衔 接和协作的规范性,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质量都有所欠缺,值得进一步探 讨和实践。 论文对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的组织、协作模式 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目前的我国物流业现状归纳出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传统外 包模式,二是联盟模式,三是综合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并对组织方 式、职责分担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继降 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利润源泉”。据统计,美国 等发达国家供应链成在5%左右,而我国在30%左右,可见物流市场有巨大利润空 间值得我们去努力。 物流市场的兴起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第三方物流国外 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或物流外部化,是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 出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公认的划分是把独立与产 、销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统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越来越成 为物流市场的主体,在美国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 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更是高达80%。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 论指导体系,实践经验更是欠缺,近几年物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物流运作 的规范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对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作了一些研究与分析 ,并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作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已快速兴起了一些从事物流的企业公司,但总体来说,第三方物流 市场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总结物流市场的制约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 先,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据介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 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 济时“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 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 方物流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高,客户满意度低。 我国目前出现的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有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建而来,例如 中外运、中远集团都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在服务功能上 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距离。此外,还有一些民营的物流企业,例 如广“宝供”,东莞的“腾骏”、珠海的“九川”等,但其规模较小,只在一 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从地域 上来看,成功的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和北京 为中心,内地第三方物流市场还远没有开发。 二、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 (一)、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 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 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 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 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 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 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 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 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 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 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就统计,目前物流市场以分包为主, 总代理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探讨铁路运输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摘要:本文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出发,在铁路货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铁路运输 现状 发展途径 方法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料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迅速兴起。铁路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主动参加物流业这一新的社会化分工,既取得新拓展的物流业务的利益,又为货运业务组织新的货源,这将是铁路货运业务今后发展面临抉择的战略问题。在此,就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一.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由作为物流需求方的货主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承担货主企业的以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系统运营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活动的物流形态。本世纪30年代,"物流"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全球流通业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时至今日,物流业已在各国发展壮大,且各有特色。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伴之以农业回归主业,集中核心业务的高涨呼声,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二.铁路货运发展现状铁路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保障商品流通和人员流通的主要职能,素有国民经济大动脉之称.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输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营是与基础设施管理合二为一的,由铁道部、铁路局和分局实行三级管理,它们运输资源的分配仍沿用计划管理手段,以行政命令手段通过调度管理机关强制性进行动力的分配和车流调整,以达到合理安排运力的目的。由于运力的不足造成对分界点运力的争夺,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围绕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产生一些局部利益冲突,影响了分界点的畅通。铁道部近日公布,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数量达15万至 16万辆,而铁路只能满足9万多辆。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铁路目前以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23%的运量。就是以这样的效率,铁路货运目前只能满足60 %的需求,运输质量也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为运输能力不足,许多物资经常受停装限装的限制;因为运输能力不足,一些港口时常出现物资积压情况,一些煤矿以运定产;因为运输能力不足,部分时段的特殊运输难以满足,使铁路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位负责人表示,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扩大路网规模,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我国铁路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网运分离”的改革目标。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路网与具有市场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分开,组建国家铁路路网公司和若干个客、货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提高运输效率,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路网公司统一管理国家铁路线路、桥梁、信号、供电设备等。客货运公司与路网公司是市场交易关系,路网对客货运公司收取线路使用费,负责路网的维修、改造和建设,客货运公司直接从市场上取得收入。三.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势在物流系统中,运输是连接供求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铁路货运虽然与现代物流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优势。1. 铁路运输行业的优势就拿广深铁路为例:广深铁路建有比较完善的专业运输设备,包括10.8万平方米的货仓仓库、14.9万平方米的货物堆场、铁路装卸门吊和叉车以及特种运输的专用设施等。铁路传统货运业务基本齐全,能进行整车、零担、鲜活、危险品及笨重货物的运输,这是一般物流公司难以具备的。由于广深铁路与港口和专用线连接紧密,以及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在内陆的中长远货物运输方面培育了一批稳定货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货运量。2. 信息网络优势铁路现拥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具有声频、音频及数字信息传输功能,并经我国铁路通讯信息系统可通达全国业务站点。目前可以提供货运办理站信息查询、货物到达信息查询、货运价格查询服务,而且铁路开始应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其中票据、确报、营销计划子系统已投入运用,正在建立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和集装箱跟踪系统,届时可以实施铁路货车和集装箱的即时查询和跟踪监控。

第三方物流企业论文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99.1%,2006年是99.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9.4%,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8.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98.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99.4%,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探讨铁路运输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摘要:本文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出发,在铁路货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铁路运输 现状 发展途径 方法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料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迅速兴起。铁路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主动参加物流业这一新的社会化分工,既取得新拓展的物流业务的利益,又为货运业务组织新的货源,这将是铁路货运业务今后发展面临抉择的战略问题。在此,就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一.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由作为物流需求方的货主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承担货主企业的以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系统运营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活动的物流形态。本世纪30年代,"物流"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全球流通业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时至今日,物流业已在各国发展壮大,且各有特色。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伴之以农业回归主业,集中核心业务的高涨呼声,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二.铁路货运发展现状铁路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保障商品流通和人员流通的主要职能,素有国民经济大动脉之称.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输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营是与基础设施管理合二为一的,由铁道部、铁路局和分局实行三级管理,它们运输资源的分配仍沿用计划管理手段,以行政命令手段通过调度管理机关强制性进行动力的分配和车流调整,以达到合理安排运力的目的。由于运力的不足造成对分界点运力的争夺,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围绕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产生一些局部利益冲突,影响了分界点的畅通。铁道部近日公布,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数量达15万至 16万辆,而铁路只能满足9万多辆。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铁路目前以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23%的运量。就是以这样的效率,铁路货运目前只能满足60 %的需求,运输质量也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为运输能力不足,许多物资经常受停装限装的限制;因为运输能力不足,一些港口时常出现物资积压情况,一些煤矿以运定产;因为运输能力不足,部分时段的特殊运输难以满足,使铁路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位负责人表示,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扩大路网规模,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我国铁路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网运分离”的改革目标。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路网与具有市场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分开,组建国家铁路路网公司和若干个客、货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提高运输效率,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路网公司统一管理国家铁路线路、桥梁、信号、供电设备等。客货运公司与路网公司是市场交易关系,路网对客货运公司收取线路使用费,负责路网的维修、改造和建设,客货运公司直接从市场上取得收入。三.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势在物流系统中,运输是连接供求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铁路货运虽然与现代物流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优势。1. 铁路运输行业的优势就拿广深铁路为例:广深铁路建有比较完善的专业运输设备,包括10.8万平方米的货仓仓库、14.9万平方米的货物堆场、铁路装卸门吊和叉车以及特种运输的专用设施等。铁路传统货运业务基本齐全,能进行整车、零担、鲜活、危险品及笨重货物的运输,这是一般物流公司难以具备的。由于广深铁路与港口和专用线连接紧密,以及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在内陆的中长远货物运输方面培育了一批稳定货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货运量。2. 信息网络优势铁路现拥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具有声频、音频及数字信息传输功能,并经我国铁路通讯信息系统可通达全国业务站点。目前可以提供货运办理站信息查询、货物到达信息查询、货运价格查询服务,而且铁路开始应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其中票据、确报、营销计划子系统已投入运用,正在建立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和集装箱跟踪系统,届时可以实施铁路货车和集装箱的即时查询和跟踪监控。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4、信息技术的革新“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即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企业面对一个快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无疑, 物流配送要求更加及时迅速、方便快捷。二、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市场前景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第三方物流有着物流集成商的特殊功能, 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机接口、一个接触点、一份合同, 买卖双方把所有与物流有关的业务交给这一个公司全权代理, 不管它是自己运作, 还是再去转包给别人。而第三方是与货主联系的惟一接触点。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第三方物流除了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以外, 自己也能获取利润, 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其赚取利润的空间会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第期张卫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到国外办厂的同时往往也将第三方带去, 这样随着厂商市场的不断扩大, 第三方的市场也跟着扩大。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由于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要好得多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 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外包出去, 从而, 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据中国仓储协会年对全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 其中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 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第三方服务的最大用户群通常是那些在杂货店销售的日常洗涤用品、纸制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制造商。市场领先的公司有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增值过程来管理, 反映了为赢得并保持顾客满意而采取的有力行动, 并在灵活性上做了额外的投人, 特别是适应特殊的或非常规的需求。这些公司存在着以下共同点这些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通过运作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此目标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他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首先考虑到通过顾客满意来开发其市场机遇的公司, 努力与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供应者一起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根本能力。这样, 可简化流程管理, 而且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些业务, 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本质上说, 物流联盟就是通过双赢, 力图使之作为整体的系统产生更高的效率。

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分析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虽然 我国目前已出现了许多从事物流的企业,但是组织方式的科学性,各环节的衔 接和协作的规范性,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质量都有所欠缺,值得进一步探 讨和实践。 论文对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的组织、协作模式 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目前的我国物流业现状归纳出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传统外 包模式,二是联盟模式,三是综合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并对组织方 式、职责分担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继降 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利润源泉”。据统计,美国 等发达国家供应链成在5%左右,而我国在30%左右,可见物流市场有巨大利润空 间值得我们去努力。 物流市场的兴起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第三方物流国外 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或物流外部化,是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 出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公认的划分是把独立与产 、销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统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越来越成 为物流市场的主体,在美国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 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更是高达80%。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 论指导体系,实践经验更是欠缺,近几年物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物流运作 的规范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对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作了一些研究与分析 ,并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作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已快速兴起了一些从事物流的企业公司,但总体来说,第三方物流 市场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总结物流市场的制约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 先,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据介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 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 济时“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 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 方物流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高,客户满意度低。 我国目前出现的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有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建而来,例如 中外运、中远集团都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在服务功能上 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距离。此外,还有一些民营的物流企业,例 如广“宝供”,东莞的“腾骏”、珠海的“九川”等,但其规模较小,只在一 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从地域 上来看,成功的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和北京 为中心,内地第三方物流市场还远没有开发。 二、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 (一)、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 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 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 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 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 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 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 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 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 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 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就统计,目前物流市场以分包为主, 总代理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方物流论文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16.1%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43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专业化的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 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某一部分的物流。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 越来越多的产品作 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 生产、销售和消费之间 的物流活动日益庞大和复杂 , 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愈加 迫切。而第一、二方物流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已不能完全 满足需要。同时 , 为参与世界性竞争 , 企业必须确立核 心竞争力 , 加强供应链管理 , 把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物流 活动外包出去。于是 , 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虽然第三 方物流大部分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 , 它的服务内容仍包括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活动 , 但 它与传统的专业物流企业和由生产流通企业从事的自营 物流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 从整体上看 , 它在基本特 征、功能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有很强的经济性。 一、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第三方 物流的基本特征 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先进的 物流设施、设备 , 具备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 管理体系 , 能够对物流资源快速整合 , 具有规模经济的 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第三方物流是规模化的组织。第三方物流业务要 使用专门的物流设施 , 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 , 一般需要 很高的固定资金投入 , 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 比例。这种状况决定只有随着规模的扩大 , 物流平均成1 本才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 具有规模经济性。从市场竞 争的要求看 , 第三方物流也只有拥有一定的规模 , 才能 确保价格大于其平均成本 , 才可能赢利。因而 , 一定的 规模是它生存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由于规模大 , 现 代化水平高 , 加之契约制度的完善 , 因而它能够有效地 协调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物流活动 , 通过和企业的 契约关系 , 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专业化的设备、人 才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 , 从点到面有机地串联起来 , 快 速完成物流过程。而自营物流企业 , 物流资源整合和一 体化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 , 也许从局部来看 , 物流运 作是高效的 , 但生产和流通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之间 缺乏有效的协作 , 很难进行物流的整合优化 , 因而从整 个物流过程来看 , 是支离破碎 , 缺乏效率的。不可否认 一些大型的企业 , 例如 , 美国的商业巨头沃尔玛 , 中国 的家电大鳄海尔 , 能够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 实现 了自营物流的规模经济。但前提条件是它们的市场规模 巨大 , 资金雄厚 , 具备强大的物流整合能力。对于大多 数中小企业来说 , 在竞争日益激烈 , 消费日益个性化、 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 , 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使一些 跨国企业也不是完全由自己来经营物流。2000 年对财富 500 强企业调查表明: 从 1997 年到 2000 年 , 企业利用 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从40 %增长到56 %。可见 , 从发展趋 势考察 , 规模经济不是自营物流所能体现的特点。 21第三方物流是契约代理多个企业的组织。第三方 物流与生产、销售企业的联系是通过契约或合同建立稳 定、明确的合作关系实现的。由于契约把双方的费用、 价格固定化、风险平均化 , 双方实际上结成了一个利益 共同体。这就从利益机制上为物流业务正常开展提供了 保障。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效率的提高会加快物流速 度 , 降低单位物流成本 , 节约双方的交易费用; 货主企 业规模扩大 , 则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 增加利润 , 同 时也扩大了第三万物流的需求规模 , 可以说规模对双方 具有利益一致性。而传统的专业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的 合作是松散的 , 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 因而 , 在商品市 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 , 双方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需 求增加 , 价格上涨 , 企业外包物流费用就会上升 , 反 之 , 就会下降。在双方损失或收益不对称的情况下 , 传 统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都存在着不断选择和机会主义 , 从而难免会加大交易费用 , 不利于物流费用的降低和物 流规模的扩大 , 很难具有规模经济。 31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化的组织。所谓专业化指 随着规模的扩大 , 所投入资源专业化使用的可能性增 大。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 , 各种物 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例如 , 仓储设施的 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 , 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 , 第三方物流企业利 用其专业优势和系统最优化原理 , 就可以根据各种物流 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 化组合和合理配置 , 迅速扩大物流规模 , 从而可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 , 提高物流效率。 二、第三方物流产生创新价值 一般来说 , 传统物流企业的收益基本上来自储运业 本身 , 是完全被动的。但第三方物流不再满足于此 , 而 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价值创新以求更大利润。因为第三方 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 , 具有利益一 致性 , 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 为争取足 够的物流规模 , 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不断创造需求的内 在冲动。创新包括新的思想观念、技术、产品、市场和 组织形式 ,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 , 创新物流就是要 对物流活动进行创新整合、创造新的物流服务理念 , 创 造新的物流功能。马克思说: “物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 物品的消费中实现 , 而物品的消费可以使物品的位置变 化成为必要 , 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成为必要。 因此投在运输业上的生产资本会部分地由于运输工具的 转移 , 部分地由于运输劳动的价值追加 , 把价值追加到 运输的产品中去。后一种价值追加 , 就像在一切资本主 义生产下一样 , 分为工资和剩余价值。”显然 , 第三方 物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 , 而成为一个为生产、 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 , 它创新的重点就 是创造新的追加价值。第三方物流突破对传统物流的服 务内容 , 物流功能的理解 , 认为在物流过程中 , 虽然物 流实体 , 物流信息 , 物流管理活动这些有形无形的活动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但是 , 却可以把这些活动进行分别 的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物流功能创新 , 创造了商品的新价值。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分类看 , 它不但 包括物流实体公司 , 而且包括物流管理公司和物流技术 公司这些价值创新型企业。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11提供基本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如公共仓库和普通 货运的公司 , 以资产密集和标准化服务为标志。这些功 能通过对货主企业物流的优化整合 , 降低物流成本费 用 , 增加商品价值。 21提供仓储和货运管理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集 配货配送、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 等 , 可为客户选择承运、协议价格 , 安排货运计划、优 选货运路线和货运监测。这些功能通过对物流过程中的 追加劳动投入 , 增加了商品的价值 , 创造了第三方物流 企业和货主企业新的利润来源。 31提供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 需求预测、自动订单处理、客户关系管理、存货控制和 返回物流支持等。这种创新型物流活动已经深入到货主 企业供应链的内部 , 通过对客户的无形服务 , 不但创造 了物流企业的需求 , 而且还巩固了货主企业和消费者的 密切关系 , 扩大了商品的市场需求 , 创新了物流的服务 价值。 第三方物流的创新价值呈现出渐长性 , 竞争和技术 进步是第三方物流创新的动力。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初 期 , 市场竞争度低 , 市场规模小 , 物流的专业化程度和 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加强 , 它主 要进行物流实体服务 , 较少进行物流价值创新。随着物 流市场的扩大 , 市场竞争的加剧 , 物流技术水平的提 高 ,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增强 , 许多 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地涉足物流的创新型增值服 务。随着物流功能扩展 , 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深入到 货主企业物流管理 , 参与到价值链的创造过程 , 和货主 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更加紧密 , 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 价值的贡献越来越大。可以预见 ,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 信息化、网络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 , 第三方物流 创新价值的经济性会愈发突出。 三、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 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 , 即 它对货主企业产生的收益、专业化分工产生的社会效益 和对消费者福利产生的正面影响。 11从生产经营企业角度来看 ,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 生产经营企业为了集中搞好主业 , 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 的物流活动 , 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 ,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 以达 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 式。生产经营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动机是出于节省物流 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 业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关系 , 第三方物流企业利 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 , 以达到 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最低。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减小了 物流成本 , 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 , 由此节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可以集中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上。而核 心竞争力的提高又能使生产经营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强市场控制力 , 从而提高生产经营企业的利润。由于 物流费用的节约或者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而增加的利润不 需要货主企业付出额外的费用 , 因而 , 第三方物流对货 主企业来说意味着较强的外部经济性。随着第三方物流 企业的发展 , 物流能力的提高 , 货主企业将更多地使用 物流外包 , 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外部经济性也会更大。 21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 , 第三方物流有利于提高 社会效益。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 , 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 扩大 ,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 , 产生了商流和物流的分离 解决了企业内部运输费用和生产规模“二律背反”的矛 盾 , 促进了运输、仓储业的发展 , 也使生产经营企业内 部职能专门化 , 节省了企业的物流费用 , 提高了企业的 生产效率。社会分工发展的规律表明 , 内部分工协作的 发展必然会扩展到外部 , 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从发达国 家物流产业的发展看 , 当第三方物流规模达到物流市场 的一半时将形成物流产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带来整个 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 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它一 方面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机会产生了直接贡献。例 如 , 日本在近 20 年内 , 物流业每增长 26 个百分点 , 经 济总量就增加 1 %; 而在美国 , 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 9000亿美元 , 几乎是高新技术产业的 2 倍 , 去年 , 美国 前 20 名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净收入达 9314 亿美元; 在 欧洲 ,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物流业每年提供的新就业机 会年增长 35 %, 进入 90 年代基本保持在年平均 20 %的 水平上。另一方面 , 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 , 可以大大提 高运输效率、减少车流量 , 从而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 轻环境污染 , 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例如 , 在物流发达的 德国 , 通过第三方物流 , 运输效率提高 80 %, 车流量减 少 60 %。 31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会给消费 者带来福利的增加。物流是连接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桥 梁 , 物流服务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把合适的产品以 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消费者。它一方面要满 足生产销售企业的需求 , 另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由于第三方物流降低了货主的物流成本 , 使商品总 成本降低 , 货主企业就可以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出售给消 费者 , 从而使消者用较低的支出获得和原来一样的商 品 , 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国外调查表明 , 第三方 物流降低商品成本的效果相当可观 , 在欧洲 , 1987 年物 流成本占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 1413 %, 1993 年为 1011 %, 1998年下降到 717 %, 预计 2003 年进一步下降 到 618 %。据研究 , 在美国 , 当不通过第三方物流而采 用自营物流时 , 物流平均成本将占到商品总成本的 30 % ~50 %, 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 , 实际物流平均成本仅占 商品总成本的 1418 %, 可见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 大的提高。再者 , 由于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及时高效的 客户关系管理服务 , 加深了与消费者良好的沟通 , 因而 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 协助快速解决消费者的商 品问题 ,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 四、第三方物流经济性的启示 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看出 , 第三方物流的经济 性潜力大、增长率高。生产经营企业只要及时做出正确 的决策 , 就能尽早获得收益。发达国家较早采用第三方 物流 , 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在欧洲 , 43 %的企业实 现了采用外部物流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 大大降低了企业 在物流方面的投入 , 使企业固定成本趋于最小化 , 增强 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条件: 第一 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 和控制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 , 随着我国加入 WTO , 外资的大量进入 , 一方面 , 外资企业有强烈的物 流需求 , 另一方面 , 国有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 力已提到议事日程 , 同样也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第 三 , 已有一个庞大的物流设施系统 , 特别是交通运输与 仓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相当缓慢 , 第三方物流 在物流市场中的比重仅为 18 %; 生产经营企业物流成本 长期居高不下。出现这种状况固然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 规模小、物流能力差有关 , 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企 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和条块分割的物 流管理体制的束缚 , 对第三方物流缺乏正确的认识。企 业的观念仅仅停留在对第一、二方物流的狭隘意识上 把原应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进行自营 , 致 使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太小 , 经济性得不到应有的发 挥。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 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1第三方物流是顺应经济全球化 , 信息化和企业竞 争战略的要求而产生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 下 , 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 要求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 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 , 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 术方面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 , 通过利用第三 方物流 , 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 企业能够集中资 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潮流 , 中国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应该朝核心竞争力方向转 移。对于许多企业来说 , 物流资源和物流整合能力较 差 , 物流业务属非核心能力 , 应该采用外包形式。企业 要摒弃过去那种“大而全 , 小而全”的经营理念 , 尽早 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 21现代第三方物流大都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 化而来 , 传统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在中国 第三方物流还处在传统物流阶段 , 因而对传统物流的改 造极为重要。传统物流转化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第三 方物流存在着障碍: 一是观念障碍。对物流理论、增值 服务不甚了解或了解甚少 , 满足于提供分割的功能服 务; 二是物流信息服务障碍。在传统物流企业中使用信 息管理系统的为数不多 , 许多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还是 手工操作 , 无法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三是专业化的 人员和设备障碍。具有专门物流知识、经营管理及营销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 , 物流设施不符合服务要求。 此 , 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必须克服这些矛盾。 先 , 要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基本要求 , 制定相应的战略 在战略的指导下 , 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运作 , 加强内 培训 , 促进现代物流观念的形成; 加强基础设施的 入 , 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建设 , 创造开展增值服务的 件。其次 , 借助外部资源、外部力量带动传统物流向 代第三方物流转变。利用现有从事某环节物流功能性 务的条件 , 与有经验、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 展物流服务。通过学习 , 提高物流整合能力 , 不断超 实现转化。再者是根据转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内部障 及不同的目标 , 分别采取内部自主转化和外部带动相 合的方式实现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化。 31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是一个整体的观念 , 并不 说对每个企业都是经济适用的 , 在实际运作中 , 对于 择第一、二方物流或是第三方物流取决于企业的决策 准和自身的物流能力。第一 , 从竞争战略的角度看 , 重要的决策标准是对渠道的控制力要求。对于一些知 品牌 , 如国外知名的耐克、沃尔玛、戴尔和麦当劳以 中国的海尔、美的等企业 , 具有极强的渠道控制能力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系先进 , 物流整合能力较强 , 物 能力己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 往往倾向于选择自 物流。第二 , 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 , 最重要 决策变量有两个: 一是看能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 二 看能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因而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前 是看它能否达到企业要求的服务标准。第三 , 看物流企业供应链中的位置及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一般来 说 , 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对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 制力比较强 , 往往倾向于选择自营物流。而大宗工业品 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 , 全球市场的分销等宜采 用第三方物流。 41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 , 单靠企业的努 力是不够的 , 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因而要积极发挥政 府的作用 , 扫清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度障碍。按照国内 统一市场的要求 , 改革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 , 打破 物流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 维 护物流市场秩序 , 促进物流市场的公平竞争; 鼓励物流 企业联合兼并 , 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经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7 3.3PL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1.3PL公司的分类……9 2.3PL企业的规模…9 3.3PL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第三方物流的毕业论文

《浅议第三方物流与网络》这篇精彩演讲论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内容如下: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方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空间距离。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 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在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使用第三方物流产可以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 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精力,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节省费用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供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生产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营销服务的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会引起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够减少额外损失。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EXEL公司和美国EMSTYOUNG咨询公司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货主表示,使用第三方物流使他们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1.18%,货物周转期平均从7.1天缩短到3.9天,库存降低了8.2%。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与顾客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自己的网络体系帮助顾客改进服务,不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使顾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原因归结为: 1、抵制变化 很多公司不愿意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在的精力模式。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还将意味着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2、缺乏认识 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 由于供应链的实施在提高公司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将这些功能交给别人,主要原因是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 4、物流业务外包本身有其复杂性 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生产集成在一起,物流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 5、衡量物流外包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业务外包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另外,各个公司业务的独特性和公司供应链作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不宜向外部公开的内部信息,很难准确地比较公司间的供应链作业能力。 尽管有些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外,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分成几个步骤,同时选择数个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以避免将业务交由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而带来的依赖性。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地地区覆盖区域,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具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运营模式问题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都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总部采取集权式物流运作,以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力很强、指挥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与协调。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匹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国内物流企业借鉴。 2、仓储或运输能力欠缺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 3、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 4、信息技术 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集中与整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原因是:第一,大的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第二,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第三,许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都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其服务能力。

基于“外包+自营”组合模式的企业物流管理优势分析[内容摘要]先阐述了现代企业物流外包的利弊,提出现代企业物流核心部分的自营能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然后结合企业案例,分析了“外包+自营”企业物流管理组合模式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对这一策略的看法。[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组合模式;外包物流、自营物流;优势从整体上看,物流是贯穿现代企业经营首尾的一条基线,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全面发展。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推进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外包不断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显现优势,包括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力等。这否意味着未来外包物流将一直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是否物流自营的比重势必越来越小?一、企业外包物流利弊分析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成本也越来越高。据资料显示,有近60%的公司认为物流不是他们的主业,这就意味着物流不是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且企业的物流资源与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与顾客需求,那么企业就应该实施物流外包,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经营和管理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在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众多的物流需求企业提供服务,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和系统协调效益,从而大大降低物流需求企业的经营成本。虽然物流外包能给企业带来许多利益,但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信息共享意味着企业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这无疑使得信息更易外泄,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败德行为。这是指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用户企业利益的行为;“世界是复杂的,协议是不完全的”,物流外包合同不可能包含所有后果并且将它们进行明确地规定,这在双方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履约就极易产生冲突和纠纷;业务外包会使原来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流程型的网络结构,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阻挠和反对,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二、现代企业物流核心部分的自营能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据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在经济组织中,如果通过物流自营能够比竞争对手利用大众化的第三方物流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能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物流资源是企业所稀缺的、有价值的、一般竞争企业难以模仿的就可延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物流的自营部分通过战略构造,能保持企业内部资源的一致性,就能与品牌、技术、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物流的自营部分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或有潜力转变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资源在公司范围应该保持,不应该外包或一部分外包,而核心部分应该自己运作。所以,自营物流并非企业必须放弃的物流模式,外包也非企业物流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自营物流已不是传统企业的物流作业功能的自我服务,它是基于供应链物流管理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新概念。企业物流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实体移动作业层面,不只是运输仓储等基本功能的整合,而且已上升到管理学与供应链层次,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对企业物流的系统化管理,现代企业物流活动环节与管理职能往往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企业是难以外部化的,它是现代企业所独有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往往可延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目前企业物流外包的只是部分物流作业功能环节而已,大部分的物流系统管理职能仍由企业自身经营。在现代企业经常外包给3PL的物流活动中,报关代理、仓库管理、运费支付、货代、配载、直接运输等名列前茅;而外包存货管理、订单处理和执行、分销控制、供应链管理、采购、车队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和IT系统设计比重却相对比较小。显然,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物流服务看作核心竞争力或作为非常重要的经营环节来看待的话,现代企业物流外包的速度和深度就必然会放慢,物流自营的价值会增加。三、现代企业物流“外包+自营”组合管理模式的优势结合物流作业外包的规模优势与物流系统自营的管理价值,将部分非核心的物流作业功能外包而整个物流系统企业自我营运的“作业功能外包+系统管理自营”的组合物流模式,应该是现代企业今后企业物流发展的主营模式。安利(中国)公司“外包+自营”的物流管理组合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安利(中国)的储运成本仅占全部经营成本的4.6%,具体策略有:非核心环节通过外包完成、仓库半租半建、核心环节自身大手笔投入。1、非核心环节通过外包完成安利的“店铺+推销员”的销售方式,对物流储运有非常高的要求。安利的物流储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安利工厂生产的产品及向其它供应商采购的印刷品、辅销产品等先转运到位于广州的储运中心,然后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运抵各地的区域仓库(主要包括沈阳、北京及上海外仓)暂时储存,再根据需求转运至设在各省市的店铺,并通过家居送货或店铺等销售渠道推向市场。与其它公司所不同的是,安利储运部同时还兼管着全国近百家店铺的营运、家居送货及电话订货等服务。所以,物流系统的完善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市场的有效运作。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的物流资讯极为短缺,他们很难获得物流企业的详细信息,如从业公司的数量、资质和信用等,而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专业化方面也有所欠缺,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在这样的状况下,安利采用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安利团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全方位运作模式。核心业务如库存控制等由安利统筹管理,实施信息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使企业价值链发挥最大的效益。而非核心环节,则通过外包形式完成。如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主要由安利的车队运输,其它绝大部分货物运输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另外,全国几乎所有的仓库均为外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库,而核心业务,如库存设计、调配指令及储运中心的主体设施与运作则主要由安利本身的团队统筹管理。目前已有多家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安利公司大部分的配送业务。公司会派员定期监督和进行市场调查,以评估服务供货商是否提供具竞争力的价格,并符合公司要求的服务标准。这样,既能整合第三方物流的资源优势,与其建立坚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又通过对企业供应链的核心环节——管理系统、设施和团队的掌控,保持安利的自身优势。2、仓库半租半建从安利的物流运作模式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首先,是投资决策的实用主义。在美国,安利仓库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而在中国,很多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并没有被采用,因为美国土地和人工成本非常高,而中国这方面的成本比较低。两相权衡,安利弃高就低。安利物流管理层的考虑是:如果安利中国的销售上去了,有了需要,他们才考虑引进自动化仓库。安利新物流中心也很好地反映出安利的“实用”哲学。新物流中心占地面积达40000平方米,是原来仓库的4倍,而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这样大的物流中心如果全部自建的话,仅土地和库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就需要数千万元。安利采取和另一物业发展商合作的模式,合作方提供土地和库房,安利租用仓库并负责内部的设施投入。只用了1年时间,投入1500万元,安利就拥有了一个面积充足、设备先进的新物流中心。而国内不少企业,在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时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基建上,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周转资金,而且费时费力,效果并不见得很好。3、核心环节自身大手笔投入其次,是在核心环节的大手笔投入。安利单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就投资了9000多万,其中主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用于物流、库存管理的AS400系统,它使公司的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同时大大地降低了各种成本。安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将全球各个分公司的存货数据联系在一起,各分公司与美国总部直接联机,详细储存每项产品的生产日期、销售数量、库存状态、有效日期、存放位置、销售价值、成本等数据。有关数据通过数据专线与各批发中心直接联机,使总部及仓库能及时了解各地区、各地店铺的销售和存货状况,并按各店铺的实际情况及时安排补货。在仓库库存不足时,公司的库存及生产系统亦会实时安排生产,并预定补给计划,以避免个别产品出现断货情况安利(中国)公司成功运用物流“外包+自营”的组合管理模式,即采用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安利团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全方位运作方式,使物流成本节约卓有成效,突显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非凡价值,也为众多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参考文献]1、《企业物流管理》,赵启兰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2、《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美)Ronald H Ballou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www.chinawuliu.com.cn.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摘要] 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 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学物流的吧!你找到了,告诉我,我也要用!

第三方物流的论文3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16.1%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43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专业化的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 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某一部分的物流。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 越来越多的产品作 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 生产、销售和消费之间 的物流活动日益庞大和复杂 , 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愈加 迫切。而第一、二方物流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已不能完全 满足需要。同时 , 为参与世界性竞争 , 企业必须确立核 心竞争力 , 加强供应链管理 , 把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物流 活动外包出去。于是 , 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虽然第三 方物流大部分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 , 它的服务内容仍包括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活动 , 但 它与传统的专业物流企业和由生产流通企业从事的自营 物流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 从整体上看 , 它在基本特 征、功能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有很强的经济性。 一、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第三方 物流的基本特征 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先进的 物流设施、设备 , 具备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 管理体系 , 能够对物流资源快速整合 , 具有规模经济的 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第三方物流是规模化的组织。第三方物流业务要 使用专门的物流设施 , 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 , 一般需要 很高的固定资金投入 , 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 比例。这种状况决定只有随着规模的扩大 , 物流平均成1 本才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 具有规模经济性。从市场竞 争的要求看 , 第三方物流也只有拥有一定的规模 , 才能 确保价格大于其平均成本 , 才可能赢利。因而 , 一定的 规模是它生存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由于规模大 , 现 代化水平高 , 加之契约制度的完善 , 因而它能够有效地 协调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物流活动 , 通过和企业的 契约关系 , 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专业化的设备、人 才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 , 从点到面有机地串联起来 , 快 速完成物流过程。而自营物流企业 , 物流资源整合和一 体化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 , 也许从局部来看 , 物流运 作是高效的 , 但生产和流通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之间 缺乏有效的协作 , 很难进行物流的整合优化 , 因而从整 个物流过程来看 , 是支离破碎 , 缺乏效率的。不可否认 一些大型的企业 , 例如 , 美国的商业巨头沃尔玛 , 中国 的家电大鳄海尔 , 能够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 实现 了自营物流的规模经济。但前提条件是它们的市场规模 巨大 , 资金雄厚 , 具备强大的物流整合能力。对于大多 数中小企业来说 , 在竞争日益激烈 , 消费日益个性化、 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 , 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使一些 跨国企业也不是完全由自己来经营物流。2000 年对财富 500 强企业调查表明: 从 1997 年到 2000 年 , 企业利用 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从40 %增长到56 %。可见 , 从发展趋 势考察 , 规模经济不是自营物流所能体现的特点。 21第三方物流是契约代理多个企业的组织。第三方 物流与生产、销售企业的联系是通过契约或合同建立稳 定、明确的合作关系实现的。由于契约把双方的费用、 价格固定化、风险平均化 , 双方实际上结成了一个利益 共同体。这就从利益机制上为物流业务正常开展提供了 保障。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效率的提高会加快物流速 度 , 降低单位物流成本 , 节约双方的交易费用; 货主企 业规模扩大 , 则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 增加利润 , 同 时也扩大了第三万物流的需求规模 , 可以说规模对双方 具有利益一致性。而传统的专业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的 合作是松散的 , 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 因而 , 在商品市 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 , 双方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需 求增加 , 价格上涨 , 企业外包物流费用就会上升 , 反 之 , 就会下降。在双方损失或收益不对称的情况下 , 传 统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都存在着不断选择和机会主义 , 从而难免会加大交易费用 , 不利于物流费用的降低和物 流规模的扩大 , 很难具有规模经济。 31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化的组织。所谓专业化指 随着规模的扩大 , 所投入资源专业化使用的可能性增 大。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 , 各种物 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例如 , 仓储设施的 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 , 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 , 第三方物流企业利 用其专业优势和系统最优化原理 , 就可以根据各种物流 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 化组合和合理配置 , 迅速扩大物流规模 , 从而可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 , 提高物流效率。 二、第三方物流产生创新价值 一般来说 , 传统物流企业的收益基本上来自储运业 本身 , 是完全被动的。但第三方物流不再满足于此 , 而 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价值创新以求更大利润。因为第三方 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 , 具有利益一 致性 , 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 为争取足 够的物流规模 , 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不断创造需求的内 在冲动。创新包括新的思想观念、技术、产品、市场和 组织形式 ,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 , 创新物流就是要 对物流活动进行创新整合、创造新的物流服务理念 , 创 造新的物流功能。马克思说: “物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 物品的消费中实现 , 而物品的消费可以使物品的位置变 化成为必要 , 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成为必要。 因此投在运输业上的生产资本会部分地由于运输工具的 转移 , 部分地由于运输劳动的价值追加 , 把价值追加到 运输的产品中去。后一种价值追加 , 就像在一切资本主 义生产下一样 , 分为工资和剩余价值。”显然 , 第三方 物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 , 而成为一个为生产、 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 , 它创新的重点就 是创造新的追加价值。第三方物流突破对传统物流的服 务内容 , 物流功能的理解 , 认为在物流过程中 , 虽然物 流实体 , 物流信息 , 物流管理活动这些有形无形的活动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但是 , 却可以把这些活动进行分别 的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物流功能创新 , 创造了商品的新价值。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分类看 , 它不但 包括物流实体公司 , 而且包括物流管理公司和物流技术 公司这些价值创新型企业。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11提供基本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如公共仓库和普通 货运的公司 , 以资产密集和标准化服务为标志。这些功 能通过对货主企业物流的优化整合 , 降低物流成本费 用 , 增加商品价值。 21提供仓储和货运管理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集 配货配送、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 等 , 可为客户选择承运、协议价格 , 安排货运计划、优 选货运路线和货运监测。这些功能通过对物流过程中的 追加劳动投入 , 增加了商品的价值 , 创造了第三方物流 企业和货主企业新的利润来源。 31提供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 需求预测、自动订单处理、客户关系管理、存货控制和 返回物流支持等。这种创新型物流活动已经深入到货主 企业供应链的内部 , 通过对客户的无形服务 , 不但创造 了物流企业的需求 , 而且还巩固了货主企业和消费者的 密切关系 , 扩大了商品的市场需求 , 创新了物流的服务 价值。 第三方物流的创新价值呈现出渐长性 , 竞争和技术 进步是第三方物流创新的动力。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初 期 , 市场竞争度低 , 市场规模小 , 物流的专业化程度和 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加强 , 它主 要进行物流实体服务 , 较少进行物流价值创新。随着物 流市场的扩大 , 市场竞争的加剧 , 物流技术水平的提 高 ,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增强 , 许多 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地涉足物流的创新型增值服 务。随着物流功能扩展 , 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深入到 货主企业物流管理 , 参与到价值链的创造过程 , 和货主 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更加紧密 , 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 价值的贡献越来越大。可以预见 ,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 信息化、网络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 , 第三方物流 创新价值的经济性会愈发突出。 三、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 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 , 即 它对货主企业产生的收益、专业化分工产生的社会效益 和对消费者福利产生的正面影响。 11从生产经营企业角度来看 ,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 生产经营企业为了集中搞好主业 , 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 的物流活动 , 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 ,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 以达 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 式。生产经营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动机是出于节省物流 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 业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关系 , 第三方物流企业利 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 , 以达到 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最低。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减小了 物流成本 , 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 , 由此节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可以集中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上。而核 心竞争力的提高又能使生产经营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强市场控制力 , 从而提高生产经营企业的利润。由于 物流费用的节约或者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而增加的利润不 需要货主企业付出额外的费用 , 因而 , 第三方物流对货 主企业来说意味着较强的外部经济性。随着第三方物流 企业的发展 , 物流能力的提高 , 货主企业将更多地使用 物流外包 , 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外部经济性也会更大。 21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 , 第三方物流有利于提高 社会效益。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 , 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 扩大 ,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 , 产生了商流和物流的分离 解决了企业内部运输费用和生产规模“二律背反”的矛 盾 , 促进了运输、仓储业的发展 , 也使生产经营企业内 部职能专门化 , 节省了企业的物流费用 , 提高了企业的 生产效率。社会分工发展的规律表明 , 内部分工协作的 发展必然会扩展到外部 , 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从发达国 家物流产业的发展看 , 当第三方物流规模达到物流市场 的一半时将形成物流产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带来整个 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 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它一 方面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机会产生了直接贡献。例 如 , 日本在近 20 年内 , 物流业每增长 26 个百分点 , 经 济总量就增加 1 %; 而在美国 , 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 9000亿美元 , 几乎是高新技术产业的 2 倍 , 去年 , 美国 前 20 名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净收入达 9314 亿美元; 在 欧洲 ,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物流业每年提供的新就业机 会年增长 35 %, 进入 90 年代基本保持在年平均 20 %的 水平上。另一方面 , 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 , 可以大大提 高运输效率、减少车流量 , 从而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 轻环境污染 , 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例如 , 在物流发达的 德国 , 通过第三方物流 , 运输效率提高 80 %, 车流量减 少 60 %。 31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会给消费 者带来福利的增加。物流是连接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桥 梁 , 物流服务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把合适的产品以 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消费者。它一方面要满 足生产销售企业的需求 , 另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由于第三方物流降低了货主的物流成本 , 使商品总 成本降低 , 货主企业就可以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出售给消 费者 , 从而使消者用较低的支出获得和原来一样的商 品 , 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国外调查表明 , 第三方 物流降低商品成本的效果相当可观 , 在欧洲 , 1987 年物 流成本占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 1413 %, 1993 年为 1011 %, 1998年下降到 717 %, 预计 2003 年进一步下降 到 618 %。据研究 , 在美国 , 当不通过第三方物流而采 用自营物流时 , 物流平均成本将占到商品总成本的 30 % ~50 %, 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 , 实际物流平均成本仅占 商品总成本的 1418 %, 可见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 大的提高。再者 , 由于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及时高效的 客户关系管理服务 , 加深了与消费者良好的沟通 , 因而 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 协助快速解决消费者的商 品问题 ,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 四、第三方物流经济性的启示 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看出 , 第三方物流的经济 性潜力大、增长率高。生产经营企业只要及时做出正确 的决策 , 就能尽早获得收益。发达国家较早采用第三方 物流 , 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在欧洲 , 43 %的企业实 现了采用外部物流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 大大降低了企业 在物流方面的投入 , 使企业固定成本趋于最小化 , 增强 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条件: 第一 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 和控制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 , 随着我国加入 WTO , 外资的大量进入 , 一方面 , 外资企业有强烈的物 流需求 , 另一方面 , 国有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 力已提到议事日程 , 同样也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第 三 , 已有一个庞大的物流设施系统 , 特别是交通运输与 仓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相当缓慢 , 第三方物流 在物流市场中的比重仅为 18 %; 生产经营企业物流成本 长期居高不下。出现这种状况固然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 规模小、物流能力差有关 , 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企 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和条块分割的物 流管理体制的束缚 , 对第三方物流缺乏正确的认识。企 业的观念仅仅停留在对第一、二方物流的狭隘意识上 把原应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进行自营 , 致 使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太小 , 经济性得不到应有的发 挥。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 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1第三方物流是顺应经济全球化 , 信息化和企业竞 争战略的要求而产生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 下 , 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 要求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 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 , 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 术方面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 , 通过利用第三 方物流 , 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 企业能够集中资 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潮流 , 中国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应该朝核心竞争力方向转 移。对于许多企业来说 , 物流资源和物流整合能力较 差 , 物流业务属非核心能力 , 应该采用外包形式。企业 要摒弃过去那种“大而全 , 小而全”的经营理念 , 尽早 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 21现代第三方物流大都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 化而来 , 传统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在中国 第三方物流还处在传统物流阶段 , 因而对传统物流的改 造极为重要。传统物流转化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第三 方物流存在着障碍: 一是观念障碍。对物流理论、增值 服务不甚了解或了解甚少 , 满足于提供分割的功能服 务; 二是物流信息服务障碍。在传统物流企业中使用信 息管理系统的为数不多 , 许多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还是 手工操作 , 无法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三是专业化的 人员和设备障碍。具有专门物流知识、经营管理及营销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 , 物流设施不符合服务要求。 此 , 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必须克服这些矛盾。 先 , 要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基本要求 , 制定相应的战略 在战略的指导下 , 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运作 , 加强内 培训 , 促进现代物流观念的形成; 加强基础设施的 入 , 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建设 , 创造开展增值服务的 件。其次 , 借助外部资源、外部力量带动传统物流向 代第三方物流转变。利用现有从事某环节物流功能性 务的条件 , 与有经验、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 展物流服务。通过学习 , 提高物流整合能力 , 不断超 实现转化。再者是根据转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内部障 及不同的目标 , 分别采取内部自主转化和外部带动相 合的方式实现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化。 31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是一个整体的观念 , 并不 说对每个企业都是经济适用的 , 在实际运作中 , 对于 择第一、二方物流或是第三方物流取决于企业的决策 准和自身的物流能力。第一 , 从竞争战略的角度看 , 重要的决策标准是对渠道的控制力要求。对于一些知 品牌 , 如国外知名的耐克、沃尔玛、戴尔和麦当劳以 中国的海尔、美的等企业 , 具有极强的渠道控制能力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系先进 , 物流整合能力较强 , 物 能力己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 往往倾向于选择自 物流。第二 , 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 , 最重要 决策变量有两个: 一是看能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 二 看能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因而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前 是看它能否达到企业要求的服务标准。第三 , 看物流企业供应链中的位置及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一般来 说 , 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对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 制力比较强 , 往往倾向于选择自营物流。而大宗工业品 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 , 全球市场的分销等宜采 用第三方物流。 41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 , 单靠企业的努 力是不够的 , 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因而要积极发挥政 府的作用 , 扫清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度障碍。按照国内 统一市场的要求 , 改革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 , 打破 物流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 维 护物流市场秩序 , 促进物流市场的公平竞争; 鼓励物流 企业联合兼并 , 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经济。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2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2004.4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2005.1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2005.3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