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论文写作心得
对于一篇英文论文来说,要保证其完整度和优异的质量,以及考虑到导师所给出的如时间、参考资料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下文是总结的一些英语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写作前准备】
1、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够发一篇SCI文章?
2、适合发表在什么杂志?是选择专业期刊?还是综合期刊?
3、为什么类型的投稿(Types of submission)?比如Articles(论著);Reviews(综述);Reports(报告);Letter to editor(来信)等。
4、该杂志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多少,每年发表多少文章?是否有过本土中国人在上面发表?(便于评价自己的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
6、有没有下载该杂志最新的投稿须知(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7、是否弄清楚了投稿须知各个条目的意思?
8、是否接收网上投稿(Submission on line)(一般有网上投稿的杂志更为方便)?
9、是否收版面费(Page charges)?如果论文被接收,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否支付该杂志的发表全部费用。
10、手头有多少相关内容的文献?(越多越好,这样写作的时候能借鉴他们的思路和语句,对分析讨论的开展也很有好处)
【写作环节】
1、不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去写英文句子。
2、套用老外的写作思路(比如前言第1段写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要性,第2段对基本背景知识的介绍,第3段如何引出研究问题。讨论部分往往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
3、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所投杂志的要求来排版(可以参考投稿须知的要求和该杂志最近发表的文章,要做到一模一样,这样编辑认为你是认真对待的)。
4、避免使用首次发现,该研究特别有意义的语句(老外喜欢你陈述事实,是不是首次发现由别人说了算,有没有意义需要时间来检验)。
5、首页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是否写清了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Running title是否符合字符数要求,一般50个字符以下。首页是否要求标明全文字符数(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must be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首页是否要求提供关键词(Key words),现在很多杂志在正式出版的时候是看不到关键词的,他多数目的是为了编辑好选择审稿专家。
6、摘要是否为有特殊格式(比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有字数限制(比如205个字以下)。
7、注意参考文献(References)一定要符合杂志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数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或未公开的(Unpublished data)数据。
8、是否引用了较多著名杂志的文章为参考文献(大家看影响因子超过10的杂志文章,他们引用的文献多数也是来自10以上的杂志,也就是说你投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就尽量不要引用低档杂志的文章,这是一条潜规则)。
9、引用了几篇该杂志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有的杂志有明确要求要引几篇,有的没有要求,但是编辑在还是喜欢你多引他们杂志的文章)。
10、写完后最好先找一个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中国人修改第1次(这样能纠正明显写作错误和表达,又明白你的写作意思),然后再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最好是学医的,这样能够纠正一些微小错误和表达习惯)。最终的目的是即使退稿也不是因为语言问题。人家修改完了注意在回信中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and professional revision of our manuscript. In future, I will send you my English manuscripts for proofreading! I will acknowledge your help in the footnote.)和在文章中致谢(We thank *** for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manuscript.)。
11、注意文章中不要有中文输入法情况下的标点符号(老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可能识别为乱码或者为非法程序)。
12、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空格是否恰当?
13、注意缩写的格式,时间表示的格式,希腊字母的格式。
14、该斜体的地方是否是斜体(in vitro,in vivo等)。
15、材料与方法中试剂后的厂家是否该杂志的要求(有的不但要标明公司名字和国家,还要城市名,货号)。
16、是否进行了伦理道德的申明。(如果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
17、图表是否符合杂志的数目(Number)、大小(Size)和分辨率(Resolution)要求?有几副彩图(建议能设置为灰度的图就改成灰度的图,比如一些统计结果图。因为彩图收费(Color charges)是很贵的)。
18、图的格式类型是否有要求,一般只接收EPS或TIFF格式。图的模式是否有要求,比如过去一般要求是CMYK模式,现在很多杂志要求RGB模式。
19、图表是放在后面,还是插入在文章中。(看投稿须知要求)。
20、字数是否符合杂志要求(有的杂志对字数也有要求。比如最多8个版面。他一般会告诉你怎么推测自己的文章占几个版面,比如有的杂志大约是8000个字符数(characters)(包括空格)为一个版面)。
21、全文的字号是否符合要求。(一般是12号字(12-point),双倍行距(Double space))。
22、是否进行了致谢(国外的文章一般都会致谢。一般要求写受什么基金资助,谁对文章改了,谁进行了技术帮助,谁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等;其中很多杂志基金资助一般写在Footnote中)。
1. 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 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 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 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 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 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的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一下是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你!噢 顺便一提 几天前帮我指导的ABC天丅口语的导师说过 就是想征服英语应该是不费力地!绝对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进修口语对象,最关键就是外教水平 口语纯正非常重要,持续每日口语交流,一对一家教式辅导才能够有.好.的学习成果~上完课还要重复温习课堂音频 更可以加深印象。若真的是没有人可以指导的情况 可以去 VOA或大耳朵取得课余教材学习 多说多问不知不觉的英语水平就培养起来,学习效益肯定会迅速明显的!1. 论商务英语与文化的关系. 论商务英语广告语言的特征与表达 试论商务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论沟通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作用与功能. 试论中西文化习惯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作用.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谈判的影响. 论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撰写商务英语信函的礼貌原则. 论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气分析10 论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11. 论礼貌与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的表现1. 论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1.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1. 论产品中文商标的翻译英语商务传真话语类型分析初探1 论外贸英语函电的语言特点 论商务场合中的汉英跨文化交际 论商标英译中的“信” 论商标英译中的“雅” 论商务英语信函及翻译特点 论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论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忠实”与”变通” 论商务英语合同及其翻译特点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10 论英语委婉语的差异和翻译对策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英语翻译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1 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 关键词:意境 传递 模糊 语言 摘 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浮想联翩,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译者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再创造能力、语言差异和 文化 差异。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模糊美,译者需要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原文的意境。 一、引 言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凝结了中国人的 哲学 智慧和 艺术 经验 。道家的本无之论和佛禅的空观是意境诞生的哲学前提,意境的提出受到了佛、道、禅的影响,美学正是在与宗教、哲学的区别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规定。(刘成纪,2006:87,92)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的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之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下过一个定义:“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1984:10)不少人认为文学翻译是以意境的传达和再现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意境的营造已属不易,而要在翻译中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烘托的意境就更是难上加难。“意境由意象群组合而成,它浑融诸意象,而超越于意象之和。”(吴战垒,1991:41)刘禹锡曾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合。”这说明“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龚光明,2004:38)。翻译时译者要如何处理这种不可言传性,在译文里再现原文的意境,对自身无疑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其实,意境再现是一种翻译的理想境界,有时很难实现,毕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和思维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不过,译者可通过自身的努力,用另一种语言来传递原作的意境。 二、影响意境传递的主要因素 意境的传递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然是翻译,就一定会涉及原文和译文、译者和读者。意境属于美学范畴。“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等。”(毛荣贵,2005:7)意境的再现或传递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要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审美冲动”(陆洋,2005:50)。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是影响意境传递的主观因素,而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意境传递的客观因素。 1.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 译者的审美能力决定了译作的美感层次。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时是“由多种 心理要素及其功能关系组合而成,这些心理要素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译者审美经验(美感)的最终实现”(屠国元、袁圆,2006:25)。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强调了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要求译者以再现原作的艺术美为旨归。因此文学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表述为“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表达美”。译者要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自己就必须能够感知原文的意境美、体验并理解这种美,然后在译文中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意境的创造要求达到物我水乳交融,即意与境浑,心与物共。”(孙迎春,2002:87)作者是意境的创造者,他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而产生某种意境。译者首先是原文的读者,需要细心品味文中之境,让自己如身临其境般去体验作者的审美情感,之后通过再创造将原文的意境传达给译文的读者。文学作品通常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因此译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历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意境,才能将译文读者带到原文的意境美中去。 郭沫若曾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 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郭沫若,1984:22)翻译的创造性性质属于二度创造,也就是再创造。译者需要深入了解原文作者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原作的精神,然后用适当的语言在译文里再现或传达原作的内容、风格和意境等。文学再创造不是词对词、句对句的转换,译者为了再现或传递原作的意境,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框架。“译者的创造不是指语义内容层面上的变化,而是指艺术心理的发挥。”(姜秋霞,2000:260)译者首先要感知原作的意境,再通过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使心物交融,获取审美意象,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造象外之意的意境。 2.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翻译需要进行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认识差异并寻求穿越差异的 方法 。就汉语和 英语 而言,两者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这就注定它们之间的翻译不能完全对等。比如中 英文 诗歌的互译就常常遇到难题,因为汉语的平仄和英语的十二音节诗句的韵律效果是不同的。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只要排列出奇,组合得当,三言两语就能出景、出情,情景交融”(毛荣贵,2005:220)。而英语则注重逻辑分析,少了“虚”和“意”,更多的是“实”和“境”。例如: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此汉语 句子 里有“意”——衰、寒、茫茫,有“境”——冬日、柳、烟、水,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让人充满联想和感触。试比较林语堂的英译:I went there, however, on a winter day and saw only a stretch of cold water against some sparse willow trees and a frosty sky. 虽说林译切合原文,也传达了原文的情与景,但由于英语没有汉语那么多产生朦胧美的词,使得译者无法完全再现和传递中文原句特有的意境。 文学翻译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当两种语言发生碰撞时,它们是在两种文化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达特色,所以每一种文化都存在于与另一种文化相互作用的 环境中。(王宁,2006:46,48)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常常具有一词多义、象征性、审美意象和隐喻等特征,字里行间别有一番韵味和意境。要 体会和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 中国 文化修养和 文学功底,因此,译者要向另一种文化背景的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的确是不易。“文化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不同的文化中很难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廖七一,2002:276)例如,唐朝诗人孟郊的《古离别》:“欲去牵郎衣,郎今去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许渊冲的英译是:I hold your robe lest you should go /Where are you going, dear, today? / Your late return brings me less woe / Than your heart b Eing stolen away.文中的临邛不仅指地名,更是一种文化意象,出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 故事 。“莫向临邛去”意思是不要效仿司马相如另寻新欢。由于临邛所承载的文化意象对英译本读者来说比较陌生,无法用简练的诗歌语言翻译出来,所以许渊冲不得不进行再创造,把原文隐含的意境直接用 英语 表达出来。 三、模糊语言与意境的传递 语言模糊性是语言自身的特点之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语言文字构成文学作品,作家用语言文字来传达文学形象。“文学审美中的非物质形态即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这些非表象要素代表文学作品的气质,虽然可感,但又因难以捉摸、不可计量而模糊。”(毛荣贵,2005:230)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做 艺术 处理的结果。美学意义上的所谓“模糊语言”,是指语词具有朦胧而又广远的语义外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穷自己所欲言,不“嚼饭与人”,不无视或低估受众的能动;而是让读者独立思考,让读者驰骋想象,让读者享受咀嚼。(毛荣贵、范武邱,2005:11)模糊语言调动了审美主体,扩大了审美客体,从而扩大艺术空间,增加阅读美感。意境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模糊美,或者说含蓄美、朦胧美。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它的产生和流传是中国影响外国,有着中国的特色。汉民族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综合,在文字表达中强调整体的表达,主张藏而不露,欣赏似是而非、只可意会的意境。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讲究意合意会,不注重分析和逻辑;而英语则讲逻辑、重分析、求形合,欣赏客观描述,漠视整体感应。汉英翻译的憾事之一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由此可见,在文学翻译中要完全再现原文的意境是多么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力求传达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四、结语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意境美,追求实境与虚境的和谐统一。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描写手法,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具有较强的审美冲击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具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性,文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再现原文的意境十分困难。为了更好地向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译者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把握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意境,体现出意境的核心内容——模糊美,即含蓄美、朦胧美。 参考 文献 : [1] 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 院出版社,2004. [2] 郭沫若. 论文 学翻译 工作[A].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 姜秋霞.佳境生象外——文学翻译的美学随想[A].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2000. [4]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求是学刊,2006:(5). [6] 陆洋.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5).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2 论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 摘要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较,文学翻译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以及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时要考虑的四个层面:历史层面、宗教层面、文化层面和语言结构层面。 关键词:文学翻译 再创造 层面 中国的翻译可谓源远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随着翻译这一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译理论的探讨也不断深化。各种翻译理论层出不穷,释道安的“五失本”,玄奖的“喻俗”,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提出的“宁信而不顺”,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镜”,再到我们现在通用的“忠实、通顺”等等,都对翻译作过精辟的论述。但文学翻译却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独特性。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艺术,要求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用另外一种语言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会受制于诸如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使得翻译活动与前人所提出的“忠实”背道而驰。“忠实”的翻译原则似乎不能给文学翻译以有效的指导,在文学翻译中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如何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去理解与再现他国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 一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媒人”,原文经过译者的加工而转换成译文。从翻译活动的开始到翻译活动的结束,原文是译文的出发点,离开了原文,翻译便无从谈起;而译文却是原文的归宿,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原文转换成译语读者能读懂的信息。当一种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作品被移植到另一语言环境中时,译者要让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最为相似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而忽视“创造”。在过去如果有人提出翻译的创造性,就往往会被指责为误译、滥译、胡译。这实际上是曲解了创造性的真正含义,错误地把创造性当作了任意性,不能把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度”。 “过度”的创造确实会歪曲原作的内容,破坏原作的意境,但是“适度”的创造在表达原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离不开译者的再创造,忠实只是再创造的基础,但忠实的译文并不等于好的译文,太过“忠实”的译文不能满足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这好比是给译者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禁锢了译者的思想,忽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难译和不可译的地方,只能采取“死译”,因而与翻译的初衷背道而驰。再者,文学翻译除了要传递原文的意义外,还要涉及到复杂的审美活动。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情与景交融的产物,译者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及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再创造”这种主观的能动参与是无法避免的。 茅盾先生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对原文进行再创造,才有可能译出好的译文。当有人把“The man is the blacksheep of family.”译成“那人是家里的黑羊”时,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了一把。这就是典型的“忠实”的翻译。译文确实以最大程度呈现出了原文的字面意思,但是译得很失败。译者完全陷入了所谓的“忠实”翻译,译得一字不差,但却译得不知所云。如果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翻译,考虑到喻体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将blacksheep译成“害群之马”,问题便迎刃而解。还有些译文不是对与错的关系,而是合适与不合适的关系了。 培根在《论读书》中的第一句话可谓是众所周知了,“Sd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 and,for ability”。如果根椐字面意思译为“读书可以让人们感觉很愉快,可以增添光彩也能增长才干”,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原文的美感全无,原文的排比结构也无从体现。故王佐良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再创造,将其译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成为了精典译作。由此可见,文学翻译确实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艺术性地进行再创造。 二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层面 1 历史层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经历过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而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历史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顾及到不同文化在历史中的积淀、 思维方式 及表达情感的方式等不同民族的习惯。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里面有一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尧舜。”有人译为: “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in tens of million: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Yao Shun.” 这是不合适的译文,汉语诗句中的意思不难理解,“神州”指的就是中国,“舜尧”则是中国古代两位最英明的帝王,这里引申为圣贤之人,这是译入语读者不知晓的信息,显然不能直接音译。只能进行再创造: “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in tens of million: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Sage-Kings.” 这样一来,译文中的“Sage-Kings(贤明之主)”更忠实于原文。《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用来描写林黛玉的“稀世”之美: “两弯似蹙非蹙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霍克斯(David Hawks)译为: 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David Hawks,1973) 国外的读者理解不了上面的表达,因为比干、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前者代表着智慧和忠诚,后者代表着绝世的美艳。此处如果不采取加注的方式对原文进行再创造,译文的失败在所难免。 2 宗教层面 宗教在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所形成的文化。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心中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耶稣的位置不可替代,____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主体特征之一。由此演变出很多与宗教相关的词汇,它们承载着特殊的涵义。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有些词语的长期使用,其含义已远远地超出了原来宗教词语的含义,随着词语使用环境的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如果不进行再创造,往往不能传达这些词的全部含义,造成文本的信息丢失。在《红楼梦》的第六回,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将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他用英语 谚语 来对译汉语 成语 ,似乎是神形兼备。“天”译为God”。而“God”的意思是____中的上帝,原句中的“天”却是一个道教概念。这使得东方道教和西方基督____的文化差异和宗教渊源无从体现。西方读者会以为《红楼梦》里的人物信奉着基督____样作品的原汁原味就丧失了。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将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osposes.”他将“天”直译为“Heaven”,保存了原文中的道教色彩,使原作的文化特色得以再现。 3 文化层面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特征又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来排除文化差异,以达到文化再现的目的。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致使相同的表达在不同语言文化中所传递的内涵也大不一样。英汉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受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赋予词汇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在翻译时若一味“对号人座”、望文生义,不仅令人费解,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真正的涵义,因此只能采用意译法恰当地进行翻译,以再现原文的神韵和意境。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Bush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把它译成“布什不吃鱼还玩游戏”则让人莫名其妙。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教徒们为了表示绝对的忠诚,反对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所以有了“不吃鱼”这个说法,此处我们把“不吃鱼”创造性地译为“忠诚”;而“play the game”义同“play fair”,大体上是指公平地比赛,根据具体的语境在此处译为为人正直。所以上面的句子若能译为“布什既忠诚又正直”则更为达意。此外,中西文化中的“龙”也是很好的例证。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权力、地位”,古代的皇帝都坐喜欢坐在龙椅上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喷火的动物。因此,在翻译时就要准确地把握该词所在的语境。 4 语言结构层面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是汉藏语系;英语采用26个字母为其语言的表达符号,而汉语则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传情达意;汉语是螺旋式思维,而英语是直线式思维;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得斟词酌句、深思熟虑。如果把“The coat is nice and cheap”译为“这件外套漂亮和便宜”就失去汉语的意味了,因为原句中“nice”和“cheap”的搭配可谓是相得益彰,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们的审美观,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失去了原文的“美”,若能此处译为“这件外套物美价廉”,则带给中国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译文充分考虑到了汉语语言结构特点,采用四个字的成语表达,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最自然最贴切地再现了原文。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时候还要转换词语的词性,译文若采取与原文同样的词性,可能会造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是译文晦涩难懂的局面。如:“Independent observers have commented favourably on the achievements you have made in this direction.”翻译成了“有独立见解的观察家们对你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译文把句中的动词“commented”译为了名词“评价”,而原句中修饰动词的副词“favourably”也相应地转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三 结语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而创造是表现这门艺术的唯一途径。翻译比写作更难,这是因为作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进行发挥、自由创作,而译者的翻译受原作内容与艺术意境的制约,可供译者驰骋的空间只有方寸之地。即使对那些“文化空白性”事物的翻译也不是任意的,既要使原文的艺术意境能顺利地“化出”,又要能为本族语的读者所接受,除了进行恰当的“创造”与“叛逆”,译者恐怕也别无他法。所谓百分之百的忠实只能是一种错觉。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借助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经验水平,在“忠实”和“再创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 [2]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4] 谭晓鸣:《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障碍》,《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5] 黄顺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信息求真》,《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6] 孟健、王春:《比较之中出鉴别――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读后感,就是写一个人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个故事后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然后把这种体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文体,就是读后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论文读后感怎么写,希望对你有帮助。想要把论文读后感写得出彩的话,并不十分难,关键是你能读懂文章,然后把你的一些个人简洁给完整表达出来即可。不过有些人对读后感的写作感觉比较难。第一步:要把所读的论文给吃透。比如说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它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观点有意义吗或者有趣吗?它论证这个问题或观点时采取的是哪些论据和论证手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意义或者其实,这个结论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等。要把这些都搞懂了,你后期写读后感就利索多了。第二步:把你对论文的理解和想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在内心梳理好,打好腹稿了,才开始下笔写文章。读后感虽然讲究的是随个人的性致来发散思考,但是你个人引发出的论点和论题也不应该离所读的论文主旨太远,否则两者之间就没啥联系了。第三步:要谨记写论文读后感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而非是让你写流水账,也不是让你写记叙文,让你写的是自己真心实意的感受,对这个论文的看法,以及你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对你未来的人生和处事方法等有哪些借鉴或者改变、指导等。第四步:执笔为读后感拟题目。一般常见的题目格式大概为——“读《……》有感”或者“《……》读后感”,这种格式就是使用你所看到的论文题目直接加上“读后感”这三个字就行了,简单明了,不拐弯抹角,很直白。不过你想让题目更出彩一点的话,可以把你自己论文的观点当主标题,然后副标题再写上“读《……》有感”就行了。第五步:简述所看论文的主要内容。把你所看的论文的.主旨内容用自己的文字复述简明扼要的复述一遍,然后重点阐释自己的总体感受和观点。这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开头来写的,文字不需要太多,以免出现凤头鸡尾的现象,两三百字就可以了。第六步:叙述你这篇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和自身的感受。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多段表述,首先你对所读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再细细地去论证就好了。其中,也可以重点针对所读论文的一些内容和语句进行感情抒发。毕竟这里写的是读后感嘛,有点真情实意表达在里边才比较妥当。不然整个文章看起来冷冰冰的,实在是不成功的一篇读后感哟。第七步:写你读完这篇论文后,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带来哪些思考。这个思考可以是对你的学习、生活、信心等各方面的,也可以是对现在社会的一种呼吁、感触和思量。不管怎么说,写论文的读后感,主要是写你内心切实的一种感受,而非让你“强附上一些浮夸的东西”,所以抓住了你的真实感受,就能够很好的组织语言写下来了。
我翻译的研究生教材,他们敢不看吗?哈哈哈哈。容我得意一下,然后慢慢自己去失落。补充一下。至今已经翻译过差不多十本书,纯粹的论文差不多五十篇了。其他的还有两个大学的网站,还有电影字幕等等。说有人看,可能只有电影字幕有人看。论文偶尔吧会有人看。大学的网站么,基本上没人看。书呢,如果是教材或者辅助阅读,则肯定没问题。那些为了钱而翻译的,诸如“人生十大选择”、“你想要的人生”等等鸡汤,虽然发行也三千册,估计看的人寥寥无几。自己看了也觉得无聊。可是,没人看就没人看呗。翻译出来的作品,不可能没有一个人看的。
外语翻译论文: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
[摘要]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本文阐述了译者如何在保持原作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翻译风格,强化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使译文与原作达到高度的统一。
关键字: 原作;译者;翻译风格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翻译者处在翻和译之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译者的文化素质,甚至是思维情感都会影响到其对原作的理解,而译者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及采用何种译法都会影响到译文的效果。长久以来,翻译界都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译者们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翻译风格,以求将原作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更好地呈现出来。
一、何为译者风格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这种“不同韵味”,即为译者风格。从广义上讲,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由于译者之间不同的文化素质及语言习惯,其译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译者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翻译,就有多种风格:“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这种翻译风格就比较规整,符合英语语言及语法特点;而“Good good study,and day day up”这种翻译形式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已经作为来自中国的外来语,在西方广泛流传及被认可,也是别具风格的。
二、译者风格的多样性
从理论上讲,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等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等量即为等值,译者的任务就是使译作在内容、文体及风格上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傅雷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可见,在多数情况下,译文也只能做到与原作相似,而做不到完全一致。
(一)不同的翻译方法反映出不同的译者风格
翻译标准决定着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而不同的翻译方法就会使译作展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有的译者为了使译作更加贴切原作而采用直译的方法,而有的译者就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译作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原作的风格形式,也有些译者在译作中交替使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使译作充分体现出译者的翻译风格及习惯。由此可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风格,译者风格的发挥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二)译者风格的互补
只要是翻译都具有科学风格和艺术风格,科学风格偏向于逻辑思维,而艺术风格偏向于思想感情。这两种风格完美结合融入的译作是真正的艺术品,一件译作既能表达出原作的中心思想,又能使这种思想融入译者感情,这样的译作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怎样正确体现译者风格
(一)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
从辩证的观点出发,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是矛盾的两个对立体。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译者风格依附原作风格存在,但是,作为译作的润色剂,译者风格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件译作,既要保持原作风格,又要体现译者的个人风格,就需要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发挥其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方梦之在其《译者就是译者》一文中曾经说过“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原作提供的表象材料、知识经验等,凭着理智与直觉,组合成富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形象体系,然后把它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部分心理要素特征与风格特征与原作碰撞而需自我克制,而另一部分心理要素与风格特征顺应原作者和原作得以舒展,因而可同时表现出原著风格和翻译个性。”因此,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对于翻译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译者应该缩小与原作风格的距离,避免其风格与原作风格背道而驰。
(二)译者应该重视个人风格的追求
翻译的目标就是忠实地再现原作,所谓忠实就是指在另一种语言和环境中尽可能的接近原作及原作的风格。译者的主观性决定着译作的生命,而译者风格正是译者主观性完整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忠于原作而排斥译者风格,更不能否定它在译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优秀的翻译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而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我们所追求的个人风格也绝不是个人感想的随意发挥,而是在适当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最终实现个人风格的展现。显然,译者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培养是要付出辛苦劳动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并且尊重译者的这种主观性及其背后的努力。
结束语 :作为连接原作与译作的桥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风格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译者风格问题历来是翻译界争议较大的话题,如何处理译者风格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似乎只有二者达到百分之百的统一才能解决这场争议。但是,由于各国文化、文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要想使这两种风格达到彻底的统一是不可能的。所以,译者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缩小自身风格与原作风格的距离,并且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使二者在译作中达到和谐统一。
我自己翻译一小段吧,因为用在线翻译合成器翻译 觉得很不通顺 时间也不是很多,你也需要整理一下,O(∩_∩)O~呵呵。BEGIN:轻量级”和“合同”是当你在考虑带来什么你应该记住的词。当今中国有充足的人性化项目,你将有很多机会购买您可能需要的任何东西,当然最好还是在你道路上所需之时购买吧,而不是买了以后想扔掉就扔掉,因为你总是有太多东西要携带。但是,有一些物品,我们建议您可以买回家。购买一个好的背包,你将永远不会后悔。一个大的背包比一个手提箱更容易携带,小肩袋是装你的相机和其他生活日常用品的必需品。同时,你可以将你的背包留在酒店或铁路站台,不过不要放贵重物品在里面。中国的衣服卖得不贵,所以我们建议你不需要从家里带很多衣物,基本上您只需要两套,一套穿而另一套正在洗。带着一对衬衫,针织衫,和一件夹克(根据季节变化】。黑暗色的服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它不会显示污垢。 如果您是在冬季在中国北部旅游,准备接受特别的寒冷吧!很保暖的羽绒服,帽子,手套和靴子都是必需品。舒适的袜子和远足靴也需要带上。当你在旅行中的沙漠地区,或在高空。特别是太阳镜,一顶帽子,防晒乳和水 不要忘记携带。牙刷,毛巾,湿巾,用于对付寒冷和消化不良的药物与任何其他急救物品可以一般需要应包括在内。如果你必须采取定期处方药,一定要在旅游时提供足够的用品。请记住您的相机包,足够的电池,sorry最后一句话好多单词不懂(⊙o⊙)?,这应该是出自旅游书上的话,用了一个小时,希望能理解。( ⊙ o ⊙ )
ActivitiesIndian 2.4.9假日旅行者,而不是参与者之间通常是观察者,享受景点和娱乐。购物是一项主要活动为印度人当他们出门共度佳节。美国运通revealsthat 71%的印度游客包括中,购物他们优先考虑的事情的时候,explainingthe国外市场的惊人的旅行expenditures.31In联合王国的国际旅客调查(IPS)2006年,游客都被问到他们hadtaken部分在某些活动在他们访问英国。购物是最可能的嬉皮士上市活动,有一半的假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务考察涉及一趟shopsin 2006年。然而,一半的业务,参观了所有的上市活动。而它的地方是naturallythe更多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相关活动进行了探索与45%——日本的建造遗产(如城堡),40%的博物馆参观公园/画廊和39% /花园。参与这些活动VFRvisits——但是在较少的程度比market.32The图表显示出这个节日的访客比例从印度人承认他们所做的每listedactivities相比,在2006年的平均入境游客联合王国。摘要美国的游客也在2007年上市,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ctivityfollowed购物餐饮在餐馆和观光旅游的城市里同样地,前三名的休闲活动,让印度游客到澳大利亚外出就餐,2007年shoppingand观光旅游。其他活动包括去海边,去市场,参观wildlifeparks,、动物园和水族馆,开始,接着一艘船巡航或渡轮及去park2.4.10 SpendingIndian大方的游客现在能花更多国外的年度外汇限额是多少agenerous每人10,000美元。这是增加了五倍,从1990年的两千美金。Corporatetravellers有增加零用钱25,000美元每旅行,加上所有信用卡发行量在印度是nowvalid internationally.35Table 2.6下面的估计花费了由印度人所提供的资料,由各种各样的旅游boardss和花园。
google在线翻译 在百度中找即可
在线扫描英译汉在线翻译器可以使用手机上面的微信扫一扫翻译功能实现翻译。
操作方法:
1、首先,打开手机上面的微信,并点击进入。
2、进入到微信界面,选择下方的发现,并选择上方的扫一扫选项。
3、然后进入到扫一扫功能界面,选择翻译,再选择导入要翻译的英文文章。
4、这样就会进入扫一扫的翻译界面。
5、扫描完毕,最后就会显示翻译的中文结果出来了。
付出与收获 Hard Work and Income
I always hear about my friends’ complaining, they say their income is such low that they can’t not make ends meet. At first, I would pity for them, but in the long run, I find their work is so easy, they just sit in the office from 9 am to 5 pm, they even don’t need to go out for business. While I see another friend, he works so hard, his working hour is very unstable, sometimes he even works until 9 pm. The fact is that he earns the most between my friends. It is true that no pain, no gain, if people want more, they need to pay out more. Comparing to be envy about other people’s great income, we’d better to work hard to realize what we want. There is not short-cut for people to get successful, working hard is the only way.
我总是听到朋友们的抱怨,他们说收入太少了,以至于无法收支平衡。刚开始,我会为他们感到遗憾,但是长期下来,我发现他们的工作很轻松,他们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地坐着,甚至不需要外出跑业务。然而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朋友,他很努力工作,工作时间不稳定,有时候甚至于工作到晚上九点。事实上,他是我朋友之中赚得最多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确实如此,如果人们想要更多,需要付出更多。与其羡慕别人的高收入,不如努力工作来实现我们想要的。成功没有捷径,努力工作是唯一的方法。
审美标准 The Standard of Beauty
It has been admitted that beautiful outlook can bring people a lot of attention, the beautiful person always win the chances to be successful. But what is the standard of a beauty, different times have different standard. In our parents’ generation, it was believed that a girl should be a little fatter, because it meant that she lived the better life, while the thin girl would be thought to be lacking of happiness. In today, the standard of beauty has changed, the most important standard of a beauty is to be thin, the thinner, the better. When we look at the commercial ads, all of the models are skinny, with the beautiful dress, they look so gorgeous. When I see my friends work so hard to lose weight, I feel worried about them. They don’t have to do it, the beauty’s standard will change any time. We should stay the way we are.
人们承认美丽的外表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吸引力,长得好看的人总是能赢得成功的机会。但是美丽的标准是什么呢,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标准。在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们认为女孩子应该胖点,因为那意味着她过得好,然而瘦的.女孩就会被认为缺少幸福。在今天,美丽的标准已经改变了,美丽的最重要标准就是瘦,越瘦越好。当我们看商业广告的时候,所有的模特都是很瘦的,加上华丽的服饰,他们看起来真美。看到我的朋友们那么努力的去减肥,我为他们担忧。他们可以不用减,美丽的标准会随时变。我们应该做自己。
国外学生不努力学习?Foreign Students Study Not Hard?
When people talk about the foreign education, they will be envious, because they think foreign students study in a very easy way, they don’t care much about study, they care about playing. When we take a look at our students, they need to put their minds on studying, they study so hard. The obvious difference makes people criticize our education. But the truth is that foreign students also need to study hard, when they go to college, they realize the pressure and start to focus their minds on study,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living. Foreign students play hard before they go to college. We only look at the foreign students before their campus life, so foreign students don’t play all the time.
当人们谈论国外的教育时,他们会很羡慕,因为他们认为国外的学生学习很轻松,无需放太多心思在学习上,国外学生只关心玩。当看看我们的学生时,他们需要全身心投入学习,很刻苦。明显的不同让人们批判我们的教育。但是事实上,国外的学生也需要努力学习,在他们上大学以后,意识到压力,开始投入学习,为了生存。国外学生在上大学前都爱玩。我们看外国学生只看他们大学前的生活,因此,外国学生并不总是在玩。
追求稳定还是创业 To Pursue Stability or Do Pioneering Work
When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most of them will choose to join the civil servants exam or further study, these two choice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y have the common side, that is stability. The young peopl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stability when they find a job, because in today’s society, the pressure is so heavy, they fear to lose job, working for the government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m, they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losing jobs. While they are so young, they should be energetic, they should do the pioneering work, they have nothing to lose, because they have nothing at the beginning. If the young people don’t dare to fight, they waste their youth, all their lives are insipid, when they are old, they look back on their youth, just nothing leaves. If the young people want to do pioneering work, just do it, take no hesitation.
当大学生毕业,很多人会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深造,这两个选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稳定。年轻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很注重稳定,因为在今天的社会,压力是很大的,他们害怕失去工作,为政府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不用担心丢掉工作。然而他们是那么的年轻,应该充满活力,应该去创业,他们没有什么输不起,因为他们刚开始本来就一无所有。如果年轻人都害怕奋斗,浪费了青春,他们的一生都平淡无奇,当他们老了,回望青春,发现什么也没留下。如果年轻人想要创业,那就去吧,不要犹豫。
第一次上讲台 The First to Stand In Front of the Platform
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to stand in front of the platform, it was two years ago, I was arranged by my headmaster to get my internship, I would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be a teacher. When I arrived at the school, at first, I did not get used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fter a week, I got used to it. I was asked to teach the students English, I felt so never that night, I worried the students wouldn’t listen to me. In the morning, I had to start my class, my feet seemed to hard to move on. When I went to the platform, all the students looked at me, I was so nervous, then I introduced myself, as I went further in the class, I found myself felt much more ease, the students cooperate with me, I felt more and more confident. I learned so much from my first time to stand in front of the platform.
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情形,那是两年前,我被班主任安排实习,我要去乡村当教师。当我到达学校的时候,刚开始,我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但是一周后,我适应了。我要教学生英语,那晚,我感到很紧张,我害怕学生不听我的话。早上,我不得不开始我的课,我的脚似乎很难移动。当我走到讲台上,所有的学生都看着我,我觉得很紧张,然后我开始介绍自己,随着在课堂上展开课,我发现我不那么紧张了,学生也配合我,我感到越来越自信。我在第一次上讲台上学到了很多。
让梦想成真Make It Be
Don’t allow your troubles to get the best of you. Instead, allow those troubles to make the best of you.
不要被烦恼击败,相反,要让这些烦恼磨练出更优秀的你
Don’t tire yourself out fighting against the challenges. Instead, find new energy by embracing1 those challenges and working through them to create real value.
不要因与挑战作斗争而身心疲惫,相反,要在接受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找到活力去创造真正的价值。
Always remind yourself that discour-agement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sponse you’ve chosen. When you find that you’ve chosen to let it be, you can just as surely choose to let it go.
时常提醒自己,气馁只不过是你自己的选择。当你发现是你选择了气馁,你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这样。
Replace discouragement with determin-ation. It is your life’s energy, and you can point it in whatever direction you choose. Your most powerful response is not based only on what has already happened. Your most powerful response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what you wish to make happen next.
用决心消除气馁,这就是你生命的活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你最有力的反应不仅仅受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而且与你期待发生的事情有一定关联。
Look forward, and envision in great detail the future you desire. Then gather all your energy, and step forward to make it be.
向前看,详尽地展望你所期盼的未来。然后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努力前进,让梦想成真
梦想,你心中永远的激情Dream,A Pas
英语励志短文带翻译:It’s December, so most of the year is now behind us. But there’s a new year coming up, which will give us time to live, to love, to give, and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已经是十二月了,一年就快过完了。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生活,去爱,去付出,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Everyone in this world has a dream: a passion, duanwenw.com a vision in their life that pulls them and urges them to move forward in life. You, my friend have this vision with-in you. It "whispers" to you sometimes, but in some cases, it cries out. It cries out to be listened to and acted upon because this vision comes from your soul.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怀有自己的梦想:对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促使人们不断前进。朋友,你内心也怀有这样一种梦想,它有时会对你低语,但有时候,它也会大叫出来,这样你就会听见,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因为这梦想来自你的灵魂深处。
Within this "Inner Vision" there lies the magic of living your life with passion, fulfillment and purpose. This means being true to who you really are —and living your life on purpose with all the passion and energy you are capable of living.
在这心灵深处的梦想中隐藏着一种魔力,它会促使你满怀激情地去生活,去实现自我,去追求生活的目标。这意味着你将会实现真正的自我——充满激情与活力地去过一种你能拥有的、有目标的生活。
When you live from your inner passions, duanwenw.com you’ll never have to seek agreement from others —you’ll be the master of your own destiny. More importantly, you’ll feel whole, connected and inspired.
当你怀着满腔激情去生活时,你永远不必寻求他人的认同,你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更为重要的是,你会感觉到一个完整、不孤独、有激情的自我。
Find your inner fire, your sense of purpose; this fire will help you harness strengths you’re not even aware you have. Be connected with your inner passion and live that passion daily.
寻找你内心深处的火花——生活的目标;这火花会让你拥有你自己从未意识到的强大力量。拥抱你内心深处的激情,满怀激情地去迎接每天的生活吧!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社会需要大量能够用英语在国际上进行科技、经贸、法律和 文化 等方面交流的专业人才。下面是我带来的英语 文章 阅读带翻译,欢迎阅读!英语文章阅读带翻译篇一 In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are much admired all over the world for their enlightened social policies. Sweden has evolved an excellent system for protecting the individual citizen from high-handed or incompetent public officers. The system has worked so well, that it has been adopted in other countries like Denmark, Norway, Finland, and New Zealand. Even countries with large populations like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seriously considering imitating the Swedes. The Swedes were the first to recognize that public officials like civil servants, collectors can make mistakes or act over-zealously in the belief that they are serving the public. As long ago as 1809, the Swedish Parliament introduced a scheme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 of the individual. A parliamentary committee representing all political parties appoints a person who is suitably qualified to investigate private grievances against the State. The official title of the person is 'Justiteombudsman', but the Swedes commonly refer to him as the 'J.O.' or 'Ombudsman'. The Ombudsman is not subject to political pressure. He investigates complaints large and small that come to him from all levels of society. As complaints must be made in writing, the Ombudsman receives an average of 1200 letters a year. He has eight lawyer assistants to help him and he examines every single letter in detail. There is nothing secretive about the Ombudsman's work, for his correspondence is open to public inspection. If a citizen's complaint is justified, the Ombudsman will act on his behalf. The action he takes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complaint. He may gently reprimand an official or even suggest to parliament that a law be altered. The following case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Ombudsman's work. A foreigner living in a Swedish village wrote to the Ombudsman complaining that he had been ill-treated by the police, simply because he was a foreigner. The Ombudsman immediately wrote to the Chief of Police in the district asking him to send a record of the case. There was nothing in the record to show that the foreigner's complaint was justified and the Chief of Police stoutly denied the accusation. It was impossible for the Ombudsman to take action, but when he received a similar complaint from another foreigner in the same village, he immediately sent one of his lawyers to investigate the matter. The lawyer ascertained that a policeman had indeed dealt roughly with foreigners on several occasions. The fact that the policeman was prejudiced against foreigners could not be recorded in he official files. It was only possible for the Ombudsman to find this out by sending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s to check the facts. The policeman in question was severely reprimanded and was informed that if any further complaints were lodged against him, he would be prosecuted. The Ombudsman's prompt action at once put an end to an unpleasant practice which might have gone unnoticed.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实行开明的社会政策,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在瑞典,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完善的制度以保护每个公民不受专横的和不称职的政府官员的欺压。由于这种制度行之有效,已被其他国家采纳。 是瑞典人首先认识到政府工作人员如文职人员、警官、卫生稽查员、税务人员等等也会犯错误或者自以为在为公众服务而把事情做过了头。早在1809年,瑞典论会就建立一个保护公民利益的制度。议会内有一个代表各政党利益的委员会,由它委派一位称职的人选专门调查个人对国家的意见。此人官衔为“司法特派员”,但瑞典人一般管他叫“J.O.”,即“司法特派员”。司法特派员不受任何政治压力的制约。他听取社会各阶层的各种大小意见,并进行调查。由于意见均需用书面形式提出,司法特派员每年平均收到1,200封信。他有8位律师作他的助手协助工作,每封信都详细批阅。司法特派员的工作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的信件是公开的,供公众监督。如果公民的意见正确,司法特派员便为他伸张正义。司法特员采取的行动因意见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他可以善意地批评某位官员,也可以甚至向议会提议修改某项法律。下述事件是司法特派员工作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个住在瑞典乡村的外国人写信给司法特派员,抱怨说他受到警察的虐待,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个外国人。司法特派员立即写信给当地警察局长,请他寄送与此事有关的材料。材料中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证明外国人所说的情况符合事实,警察局长矢口否认这一指控。司法特派员难以处理。但是,当他又收到住在同一村庄的另一个外国人写的一封内容类似的投诉信时,他立即派出一位律师前去调查。律师证实有个警察确实多次粗鲁地对待外国人。警察歧视外国人的事在官方档案中不可能加以记载,司法特派员只有派他的代表去核对事实才能了解真相。当事的警察受到严厉的斥责,并被告知,如果再有人投诉他,他将受到起诉。司法特派员及时采取的行动,迅速制止了这一起不愉快的事件,不然这件事可能因未得到人们注意而不了了之。 英语文章阅读带翻译篇二 Instinct or cleverness? We have been brought up to fear insects. We regard them as unnecessary creatures that do more harm than good. Man continually wages war on item, for they contaminate his food, carry diseases, or devour his crops. They sting or bite without provocation; they fly uninvited into our rooms on summer nights, or beat against our lighted windows. We live in dread not only of unpleasant insects like spiders or wasps, but of quite harmless ones like moths. Reading about them increases our understanding with out dispelling our fears. Knowing that the industrious ant lives in a highly organized society does nothing to prevent us from being filled with revulsion when we find hordes of them crawling over a carefully prepared picnic lunch. No matter how much we like honey, or how much we have read about the uncanny sense of direction which bees possess, we have a horror of being stung. Most of our fears are unreasonable, but they are impossible to erase.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insects are strangely fascinaing. We enjoy reading about them, especially when we find that, like the praying mantis, they lead perfectly horrible lives. We enjoy staring at them entranced as they go about their business, unaware (we hope) of our presence. Who has not stood in awe at the sight of a spider pouncing on a fly, or a column of ants triumphantly bearing home an enormous dead beetle ? Last summer I spent days in the garden watching thousands of ants crawling up the trunk of my prize peach tree. The tree has grown against a warm wall on a sheltered side of the house. I am especially proud of it, not only because it has survived several severe winters, but because it occasionally produces luscious peaches. During the summer, I noticed that the leaves of the tree were beginning to wither. Clusters of tiny insects called aphides were to be found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leaves. They were visited by a laop colony of ants which obtained a sort of honey from them. I immediately embarked on an experiment which, even though it failed to get rid of the ants, kept me fascinated for twenty-four hours. I bound the base of the tree with sticky tape , making it impossible for the ants to reach the aphides. The tape was so sticky that they did not dare to cross it. For a long time, I watched them scurrying around the base of the tree in bewilderment. I even went out at midnight with a torch and noted with satisfaction (and surprise) that the ants were still swarming around the sticky tape without being able to do anything about it. I got up early next morning hoping to find that the ants had given up in despair. Instead, I saw that they had discovered a new route. They were climbing up the wall of the house and then on to the leaves of the tree. I realized sadly that I had been completely defeated by their ingenuity. The ants had been quick to find an answer to my thoroughly unscientific methods! 我们自幼就在对昆虫的惧怕中长大。我们把昆虫当作害多益少的无用东西。人类不断同昆虫斗争,因为昆虫弄脏我们的食物,传播疾病,吞噬庄稼。它们无缘无故地又叮又咬;夏天的晚上,它们未经邀请便飞到我们房间里,或者对着露出亮光的窗户乱扑乱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但憎恶如蜘蛛、黄蜂之类令人讨厌的昆虫,而且憎恶并无大害的飞蛾等。阅读有关昆虫的书能增加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却不能消除我们的恐惧的心理。即使知道勤奋的蚂蚁生活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里,当看到大群蚂蚁在我们精心准备的午间野餐上爬行时,我们也无法抑制对它们的反感。不管我们多么爱吃蜂蜜,或读过多少关于蜜蜂具有神秘的识别方向的灵感的书,我们仍然十分害怕被蜂蜇。我们的恐惧大部分是没有道理的,但去无法消除。同时,不知为什么昆虫又是迷人的。我们喜欢看有关昆虫的书,尤其是当我们了解螳螂等过着一种令人生畏的生活时,就更加爱读有关昆虫的书了。我们喜欢入迷地看它们做事,它们不知道(但愿如此)我们就在它们身边。当看到蜘蛛扑向一只苍蝇时,一队蚂蚁抬着一只巨大的死甲虫凯旋归时,谁能不感到敬畏呢? 去年夏天,我花了好几天时间站在花园里观察成千只蚂蚁爬上我那棵心爱的桃树的树干。那棵树是靠着房子有遮挡的一面暖墙生长的。我为这棵树感到特别自豪,不仅因为它度过了几个寒冬终于活了下来,而且还因为它有时结出些甘甜的桃子来。到了夏天,我发现树叶开始枯萎,结果在树叶背面找到成串的叫作蚜虫小虫子。蚜虫遭到一窝蚂蚁的攻击,蚂蚁从它们身上可以获得一种蜜。我当即动手作了一项试验,这项试验尽管没有使我摆脱这些蚂蚁,却使我着迷了24小时。我用一条胶带把桃树底部包上,不让蚂蚁接近蚜虫。胶带极粘,蚂蚁不敢从上面爬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见蚂蚁围着大树底部来回转悠,不知所措。半夜,我还拿着电筒来到花园里,满意地(同时惊奇地)发现那些蚂蚁还围着胶带团团转。无能为力。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希望看见蚂蚁已因无望而放弃了尝试,结果却发现它们又找到一条新的路径。它们正在顺着房子的外墙往上爬,然后爬上树叶。我懊丧地感到败在了足智多谋的蚂蚁的手下。蚂蚁已很快找到了相应的对策,来对付我那套完全不科学的办法! 英语文章阅读带翻译篇三 From the earth: greatings Radio astronomy has greatly increas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Radio telescopes have one big advantage over conventional telescopes in that they can operate in al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can pick up signals coming from very distant stars. These signals are produced by colliding stars or nuclear reactions in outer space. The most powerful signals that have been received have been emitted by what seem to be truly colossal stars which scientists have named 'quasa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henomena may completely alter our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The radio telescope at Jodrell Bank in England was for many year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A new telescope, over twice the size, was recently built at Sugar Grove in West Virginia. Astronomers no longer regard as fanciful the idea that they may one day pick up signals which have been sent by intelligent beings on other worlds. This possibility gives rise to interesting speculations. Highly advanced civilizations may have existed on other planets long before intelligent forms of life evolved on the earth. Conversely, intelligent being which are just beginning to develop on remote worlds may be ready to pick up our signals in thousands of years' time, or when life on earth has become extinct. Such speculations no longer belong to the realm of science fiction, for astronomers are now exploring the chances of communicating with living creatures (if they exist) on distant planets. This undertaking which has been named Project Ozma was begun in 1960, but it may take a great many years before results are obtained. Aware of the fact that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wait thousands or millions of years to receive an answer from a distant planet, scientists engaged in Project Ozma are concentrating their attention on stars which are relatively close. One of the most likely stars is Tau Ceti which is eleven light years away. If signals from the earth were received by intelligent creatures on a planet circling this star, we would have to wait twenty-two years for an answer. The Green Bank telescope in West Virginia has been specially design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andom signals and signals which might be in code. Even if contact were eventually established, astronomers would not be able to rely on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beings. They would use mathematics as this is the only truly universal language. Numbers have the same value anywhere. For this reason, intelligent creatures in any part of the universe w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 simple arithmetical sequence. They would be able to reply to our signals using similar methods. The next step would be to try to develop means for sending television pictures. A single picture would tell us more than thousands of words. In an age when anything seems to be possible, it would be narrow-minded in the extreme to ridicule these attempts to find out if there is life in other parts of the universe. 天文学方面最新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在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发现行星。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因为相对来说,行星很小,而且也不发光。寻找行星证明相当困难,但是要在行星上发现生命会变得无比艰难。第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一颗行星是否有能够维持生命的条件。举例来说,在我们的太阳系里,对于生命来说,金星的温度太高,而火星的温度则太低。只有地球提供理想的条件,而即使在这里,植物和动物的进化也用了40亿年的时间。 一颗行星是否能够维持生命取决于它的恒星——即它的“太阳”——的大小和亮度。设想一下,一颗恒星比我们的太阳还要大,还要亮,还要热20倍,那么一颗行星为了维持生命就要离开的它的恒星非常远。反之,如果恒星很小,维持生命的行星就要在离恒星很近的轨道上运行,而且要有极好的条件才能使生命得以发展,但是,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样一颗行星呢?现在,没有一台现存的望远镜可以发现生命的存在。而开发这样一台望远镜将会是21世纪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使用放置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是无法观察到其他行星的生命的。地球周围温暖的大气层和望远镜散出的热量使得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比行星更小的物体。即使是一台放置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的望远镜——如非常成功的哈勃望远镜——也因为太阳系中的尘埃微粒而无法胜任。望远镜要放置在木星那样遥远的行星上才有可能在外层空间搜寻生命。因为我们越是接近太阳系的边缘,尘埃就越稀薄。一旦我们找到这样一颗行星,我们就要想办法将它的恒星射过来的光线遮暗,这样我们就能彻底“看见”这颗行星,并分析它的大气层。首先我们要寻找植物,而不是那种“小绿人”。行星上最容易生存下来的是细菌。正是细菌生产出我们在地球上呼吸的氧气。在地球上发展的大部分进程中,细菌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作为地球上的居民,我们总存有这样的希望:小绿人来 拜访 我们,而我们可以和他们交流。但是,这种希望总是只在科幻小说中存在。如果我们能够在另一颗行星上找到诸如细菌的那种低等生命,那么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正如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空局的丹尼尔.戈尔丁指出的“在其他地方发现生命会改变一切。任何人类的努力和想法都会发生变化。”
文献回顾总结[格式论文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它的早期研究者阅读的话题文献传递的理解,整理,融会贯通,它由不同类型的研究论文的风格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后。审查的目的是要反映的主题,新发展,新技术和新发现的新水平。从历史到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他们必须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做了他们的意见的基础上,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为话题和开放的问题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文献综述,不仅能打好下一个论文写作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指示作家总结了研究文献上都进行分析和梳理的综合能力整合有利于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2004年12摘自“应用写作”杂志,“如何写论文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论文格式文献综述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研究论文侧重于研究方法和成果,文献综述介绍了主题,动态,进展,前景和意见对上述方面的细节。因此文献综述格式相对多样,但在一般情况下,通常由以下四个部分:引言,主题,摘要和引用。这可能是写文献综述当四纲要的起草工作的一部分,然后根据大纲编写工作。 前言,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引入概念和定义,并审查范围和现状的简单描述或辩论关于这个问题的焦点,读者问题的全文是描述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主要是概述,不同的措辞,也没有固定的格式。顺序根据年龄总结,也可以进行审查不同的问题,但也比较审查,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审核通过的,应该从比较文学归纳,整理和分析,收集澄清历史背景不同的看法,目前的情况和相关课题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应特别注意代表性的主题部分较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论。 摘要部分,以及研究论文的总结有点类似的主题将简要总结全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预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参考,因为它不仅是表达作者的引文和参考文献,以尊重的基础上的文学,也为审查认可,以找到线索。参考文献编排条目应该明确,容易被发现,是准确的。关于使用的参考,项目和记录相同的格式和研究论文将不再重复。三,文献综述规定 1.使主题更全面报道的基础上,需要事先研究生论文建议,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学生应系统及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协商。阅读文献通常小于30 3.在文献综述,研究生培养自己的研究应解释以前的研究,问题和趋势的主要成果的历史。文献综述 4.要清晰,简洁流畅的文字。 5.数据使用适当的,合理的。引用文件在方括号[]的封装引述的话到右上角。 6.文献综述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并指出,分析,可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7文献综述不超过3000字以内。 四,注意事项⒈搜集文献应具全。全面把握,很多文学是写的前提下概述,否则,只是收集写在手上一点点的信息是不可能写出一个很好的概述。 ⒉注意代表性的参考文献,可靠的,科学的。 ,有在可靠性方面的文献和科学之间的一些差异,鉴于可能出现类似的文献收集,因此应注意的代表引用,良好可靠的科学文献的选择。 ⒊引用文献的内容要忠实。因为作者自己的文献综述批判性的分析,因此,区分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文书应当在,不能与文件的内容篡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一些研究论文可以省略引用,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但应在文中被引用,以反映画面的主题,直接阅读文献[风扇库。
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感想
研究层面
第一,选题不当
写好英文论文要把握两个「R」:relevance(相关性)和rigorousness(科学严谨性)。选题不当属于相关性把握得不好。很多学生论文的选题缺乏创新性,最具代表性的是跟风写作。什么课题是热点,就追做什么课题,而不是知己知彼,科学选题。跟风选题的弊端很多:首先,容易和“牛人”做的课题重叠,这叫市场定位不清。如果把文章看作是公司的一个产品,那么牛人的课题组就是大公司,团队实力强,起点高,市场营销能力也强。换句话说,就算你写出了与牛人同等质量的好文章,和牛人的组比起来论文发表也是问题。其次,缺乏科学严谨性,很多学生选题不考虑问题的可验证性,想的更多是有没有创新性。例如,一个科研小组根本不可能拿到金融高频交易数据,却想做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挖掘课题,最终只能无疾而终。最后,绝大多数科研是需要产出的,因而必须考虑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何处。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文章写完了,甚至发表了,却很快被尘封了,因为文章选题不具有应用价值。
那么,应该如何选题?在我看来,选题就像是公司创业选择方向,要练好眼力、定力和产生市场壁垒的能力。练眼力,既要培养广度,也要培养深度。首先要学会泛读相关领域的文章,能触类旁通。找到研究空白后,要能精读与研究缺口相关的文章,做到如数家珍。无论泛读还是精读,都需要有好的定力,这恰恰是很多学生所缺乏的。大多数学生喜欢急于求成。其次,选了一个好的题目,具备了先发优势,还要考虑可能面临的竞争。在竞争面前,提炼市场壁垒能力。
第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缺乏了解
写文章首先要对问题的研究现状有基本的了解,前面说的泛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现状。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可发表论文的会议和期刊杂志也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我们会漏读一些相关的文章。找相关性文章的原则是:首先,要搞清楚所在行业的顶级、次级的会议和期刊。研究问题的现状一定不能遗漏这些会议和期刊上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可能就是你要发表的文章的审稿人。我们发表文章的时候也应该发表在好的会议和期刊上,这样文章受关注的程度也高。其次,要了解世界各地在该研究问题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小组。要经常浏览他们的网站,实时追踪他们的研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他们同样也是潜在的审稿人。
当了解相关的参考文献后,文章引用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有限度地自引用;第二,引用其他研究组的相关文章要做到尽可能平衡;第三,引用其他文章时,首先要肯定这些文章的闪光点,其次指出和自己所做工作的不同,尽可能不过于负面批评他人的文章。因为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让人欣赏我们的工作,所以指出不同就足够了。
第三, 没有贡献或者贡献不明确
通常文章被拒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贡献、贡献太小或者贡献不明确。造成这个结果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文章确实没有大贡献。许多文章的贡献只是现有技术的组合,或者对现有方法的微小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还喜欢过度夸大文章的贡献,结果适得其反。第二种是文章其实有很好的贡献,但是作者没能展示出来。在科研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我们要站在审稿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审稿人通常每年面对非常巨大的审稿任务,很多情况下是审稿人的学生完成具体的审稿工作。这就意味着,如果作者没有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技术和方法的独特性,没有提供充分、科学的验证结果,那么审稿人很难发现文章的贡献,最终导致文章被否定。其实写论文要求我们要讲好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生动,同时要逻辑清晰、背景清楚、细节明了,还要经得起推敲。
另外,在学术界有滥用数学公式的现象。有些作者在明知自己的文章没有什么贡献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加入许多不必要的数学公式。目的是「如果我不能说服他们,那只能迷惑他们(If I cannot convince people, just confuse them)」。虽然有很多文章最终靠滥用数学公式被录用,但这样的文章是不具有生命力的。
第四, 问题的挑战性没有充分展示
写研究论文的一个关键点是要在文章中不停地强调问题的挑战性,在摘要、介绍、方法、实验和结论中都要展示。很多学生写的文章只是简单地描述问题、方法和实验结论,没有强调问题的挑战性。整篇文章就像白开水,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描述问题的复杂性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图示或者举例说明,比如通过一个例子介绍算法的工作,或者运用图示显示整个算法的流程。因为只有作者最了解问题的挑战性,所以作者应该动脑筋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把问题的挑战性展示出来,并且在全文中不断地用不同方式进行强调。
第五,研究方法缺乏验证或验证不足
科研文章离不开科学的验证。总结起来,有4种验证模式:第一种,最严格的验证就是理论证明,比如严格的计算复杂度推导,或者上界/下界的理论确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些研究方法没办法用纯粹的理论证明,于是可以采用第二种混合办法―有一些步骤可以被理论验证,不能被理论验证的部分可以用实验验证,比如数据包在网络节点间的往返时间。在部分研究方法也无法用理论验证的情况下,可以用第三种纯粹实验的办法。该方法的严格程度不如前两种,但至少可以证明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某些情况下的可行性。对于很多应用型计算机问题,纯粹实验验证方法被广泛使用,但也有其局限性。科学严谨度最低的是第四种验证方式――案例验证。在某些情况下,大规模的实验难以进行,只好提供几个成功的案例。文章中提到的研究方法在提供的案例中是适用的,但结果不一定具有普适性。这四种验证方式的严谨性逐步降低。在做计算机科研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在科学严谨性和可行性之间取得平衡。
对上述验证方式的选取一般奉行两条原则。第一,无论如何都要验证文章中的研究方法,要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如果问题是全新的,现有方法中没有合适的比较对象,就要学会左右手互搏,设计多种验证方式,实现自我比较,选出最优方法。第二,尽可能选取科学严谨性高的验证方式。
写作层面
第六,组织混乱,缺乏逻辑性
一篇好文章通常可以让大同行读懂文章在研究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其实,好文章通常只描述一个故事(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的引出、挑战描述、解决方法、验证方法和结论都是一气呵成。逻辑性最难把握的是摘要和介绍。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最重要,而第一印象来自摘要,一个好的摘要通常写得引入入胜、紧凑、逻辑性强。摘要的最高境界是无法改动一字。有了好的摘要,还需要在介绍中讲出一个好故事,包括问题的背景、研究动机、具体问题、挑战性、解决方案、验证情况和最终结论。所以,能把文章写得深入浅出并且引人入胜的人,一定可以成为逻辑性很强的市场营销高手。
第七, 有无知的表现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经常犯些低级错误。顶级会议或期刊是不可能容忍低级错误出现的。一篇有新意的文章在时间上也是等不起的,所以要避免低级错误出现。哪些是容易犯的'低级错误呢?(1) 以非常严格的方式定义一个小同行都知道的概念;(2) 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的了解有重大不足或错误,甚至故意忽视相关参考文献;(3) 文章引用错误或者不恰当;(4)应用不正确或者过时的验证法或验证工具;(5) 使用错误的实验数据;(6) 把常识当作新发现;(7) 文章写得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投稿要求;(8) 从数学教科书中大量拷贝所谓的严格的数学证明;(9) 过度夸大文章的贡献;(10) 试图隐藏文章中研究方法的缺陷与不足;(11) 虚报实验结果;(12) 在文章中对同一个实验进行重复性地不同展示。
第八,英文写作基础差
中国学生写英文文章共通的问题是英文写作的基础较差,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正规化的训练。科研文章的美感在于简洁、清晰、逻辑化。因为文章的目的是尽可能让更多人在短时间内看懂,而不是炫耀华丽的辞藻,所以英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尽可能用短句,避免使用复杂句;(2)当介绍方法、算法的时候,一定要用例子、图例说明;(3)文章表达要生动,对图、表、例子、数学证明的使用也要平衡;(4)文章的排版要有美感,不要把所有的文字,或者所有的图、表堆积在一起,要均衡搭配。图、表、例子要尽可能靠近描述它们的文字;(5)一定不要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果不清楚就上网查询;(6)要学会正确地使用缩写单词,在文章中第一次使用时一定要定义,而且在文章中的使用要一致,尽可能使用大家都约定俗成的缩写,不要随意发明创造;(7)要培养鉴赏美学的能力,首先要会欣赏美的文章,其次才谈得上创造美的文章。
第九, 写作不够专业化
好的文章一定要展示作者的专业化。一篇专业文章的选题,首先要让人耳目一新,至少给人的第一印象要好。其次要能清晰准确地指出文章的问题和方法的独特性,并让人了解问题和方法的难点、挑战性在何处。第三,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有血有肉,各种该有的元素都要具备。第四,文章格式要专业化,要用最高的职业标准要求自己,比如一定用LaTeX写文章,画图也一定用最专业化的画图软件,要多看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效果,注意细微之处。只有这样,文章才能达到至少看上去很美。第五,平时多留意、多收集真的很美的文章,甚至可以不是自己研究方向的文章,把这些文章装订成册,经常看,才能培养出对美的文章的感觉,才能学会欣赏。只有这样,才真正有机会写出很美的科研论文。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心得 摘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论文写作;规范;心得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进行如下总结。 1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 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2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 的心得和体会。 3.1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3.2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3.3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 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3.4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4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于时间的学术论文写作 何谓“时间”? 摘要:随着二元论世界观的由盛而衰,从传统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眼中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到内在、由“纯粹客观”到与实存主体融合的过程,这对实存生命价值的呈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客观;实存主体;生命价值 从哲学上定义“时间”是件困难的事情,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时,我倒清楚;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时,却茫然了。”1,205页但西方的哲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何谓“时间”这一问题。 一、西方传统时间观 古希腊哲学家基本把时间看成外在于主体的存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这样定义时间:“时间正是这个――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2,219页。即时间不等同于运动本身,但是通过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此时,时间是主体可以感受,却不会随主体状态而变迁的。 中世纪时对时间做出解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位神学家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可见时间在此仍是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仍停留在二元论的思维框架内。不过,上帝创造了时间之后,“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3,247页,“时间不是自在之流,而是思想的延展”3,253页。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自在存在,时间客体由此出现了融入主体的萌芽状态。 康德突破了从经验中得出时间概念,他认为,事物经验中的同时存在或者彼此相继是以时间为条件才可能的;康德也避免像神学家一样从神学的角度规约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感性的主观的形式,康德说时间的特点在于它是“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是(我们灵魂的)内部出现的直接条件,从而就是外部出现的间接条件”,“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纯然主观条件(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即在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限度内),而离开主体,在其自身说来,是无意义的”4,75页。康德创造性地将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提出时间的“经验的实在性”。时间这一感性的主观形式唯有在应用到感性的现象上,才有实在性,也就是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必须与感性的现象相结合。这二者,彼此脱离对方,即会落空,成为“空观念”。康德所说的感性的现象,也不是我们日常所指的现成的自然中存在的客观的现象,而是感性所挑起、呈现的,与感性主体发生关系的现象。可见,康德的时间观中已然呈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呈现、相互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时间观 跨出传统的时间观范畴之后,西方哲人的时间观进一步由外在而走向内在。 胡塞尔的时间观即是如此,他的时间是主体的内在时间。此一内在时间是纯粹意识时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感受、情绪和意志,但它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而是把体验与体验连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不可能有延存的体验,除非它被构成与一个作为过程或绵延统一物的诸所与样式的连续之流中……‘当下’的连续性是一种永远更新的内容形式的连续性”5,205-206页。这些相互分离,零散杂乱的心理感受内容之所以能以统一化的绵延形式出现在心理过程中,就在于它们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化的秩序之中,而这种先验的统一化的秩序就是内在时间。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性和自我性两方面的功能。对象性是指绵延的时间意识将诸多零散的内知识材料统一化,从而实现了内在时间;自我性意味着内在时间在构造对象的同一性的时候也依其自身实现了自我的自身构造。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将时间内化到本体中,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中,此在由时间的视野而领会着、解释着存在的一切。所以,时间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紧密相连的。此在、存在都是时间性的,所以,必须先要理解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有众多的特点,如立体的、动态的等等。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是线性的,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着’,时间性不存在,而是‘到时候’”6,375页,“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前,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6,398页。其实这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交互伸达的立体的整体。时间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时间并非先是一存在者,而后才从自身中走出来;而是时间性的本质即是在诸种绽出的统一中到时。”6,375页时间的这一系列特点,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直接相关。在三维交互伸达、动态变化的时间中来理解此在,则“此在并没有一个它只是停留于其上的终结,而是有终结的生存着”6,346页。此在的存在的终结就不是简单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的终结问题,而生存与终极的时时并存,使得此在的存在处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中。 三、时间观变迁的意义 西方人对时间由外在而内化地看待的、不断哲理化的过程,是与西方人基本的世界观变化相一致的。传统西方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问题,强调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中立地分析问题,在走向近现代之后,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与质疑,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格局,关注人的实存问题。随着这种变化,时间也就由外在的一个标尺,而内化到实存主体的生命品质、生命尊严,乃至生命价值之中。所以,时间观的变迁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时间不再是传统的衡量人生命长短的、外在的、恒定的度量单位,而是有助于实存主体体尝生命价值、实现甚或创造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是实存生命本然性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2、亚里士多德著,张明竹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作者简介:张乃芳(1975―),女,山西人昔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安月兴(1962―),男,河北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看了“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3篇 2.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3.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 4.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5.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