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纳米颗粒泡沫驱油性能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纳米颗粒泡沫驱油性能研究论文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研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和Biomaterials Science上分别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层状双氧水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纳米药物载体。他们发现,这种载体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并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在Bio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探索了一种基于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骨修复。他们发现,这种材料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骨的再生和修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作为高效的氢气传感器”的论文。在这项研究中,汪胜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并将其用于制造高效的氢气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到氢气,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值。与传统的氢气传感器相比,这种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稳定性。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高效的氢气传感器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氢气检测、水处理、化学反应等领域。此外,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中,这种传感器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汪胜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有望为氢气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根据最近的学术报道,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团队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CoCu纳米芯片的反应性气体传感器应用研究”的论文。该研究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oCu合金纳米芯片,并将其应用于反应性气体传感器中。研究显示,在CO2和NH3等反应性气体的作用下,CoCu纳米芯片的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实验,研究人员得出结论:CoCu纳米芯片可用作一种非常灵敏和准确的反应性气体传感器,并有望在环境检测、医疗诊断和制药生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为新型纳米电化学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对于促进纳米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在国际重量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Ultrastrong and Tough Graphene Aerogel Fibers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的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该纤维具有超强和韧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分层结构。这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纤维具有超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并且具有显著的储能能力和超高的导电性能,因此在柔性电子、高强度材料和先进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项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提高了我国在新型高性能材料领域中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也为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泡腾颗粒检测项目论文

片剂之硬片剂是现在最常用的剂型。在片剂制备过程中硬度不是最终产品必须测定的项目(中国药典没有规定片剂必须测硬度),但硬度不合适,最终可能影响成品的质量。因此片剂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常需要控制硬度。硬度也会对片剂溶出度有影响,仿制药一致性项目中,硬度也是必须考察的指标。片剂的硬度与脆碎度有关,片剂硬度合格与否,可以根据脆碎度是否合格来判断。脆碎度方法有:1、照片剂脆碎度检查法,需要用脆碎度仪2、任意取3到10片,将片剂从1.5M高自由下落,每片重复2到3次,片剂没有明显碎片或断裂,说明片剂硬度合格(个人经验)。生产中常用的经验方法是:将片剂置中指与食指之间,以拇指轻压,根据片剂的抗压能力,判断它的硬度,硬度适中即可。1.片剂的硬度要求范围硬度在40到100吧。包衣片要大一点,50到110,如果是普通圆形片,硬度在3-5kg就可以了,主要看脆碎度是否合格;如果是包衣片那就硬度应高于5kg;如果是异形片硬度需要更高。总之应以脆碎度和溶出或释放行为为考察指标,确定硬度范围。胃漂浮片估计3kg就可以,缓释片的话硬度应该在5-6kg。片剂应有足够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破碎或被磨损,以保证剂量准确。也有人认为片剂硬度>7kg:合格片剂硬度<7kg:不合格。2.片剂硬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颗粒的粒度、硬度、水分;粘合剂的应用品种及加入量、加入的方法;压片机的压力、转速及压片机质量的好与次(新旧、生产厂家、有否预压等);原料本身的特性等。3.压片时片子硬度加不上去原因压片过程,片子硬度加不上去,压片机压力过大自动跳闸。问题出在哪?压片时片子的硬度不够,不是由压片机决定,主要还是由处方决定。单纯增大机器的压力,不是主要的方向,压力过大还可能损坏机器。问题在于颗粒的可压性不行,一般有下面几种原因:3.1.处方原因:药物的晶型可压性差;缺少增加塑性的辅料,如:乳糖、蔗糖等;干粘合剂的量不够,如微晶纤维素粘合剂选择不适当;粘合剂的种类或者浓度不对;硬脂酸镁加多了会影响片子硬度; 3.2.工艺原因:干燥时烘过了,结晶水含量太低导致颗粒间的粘性差;颗粒的粒径分布;加入硬脂酸镁后混合过度,容易压不硬包衣的话主要看脆碎度情况,一般脆碎度<0.2%就没有问题。4.常用硬度计硬度计是天津的YD-1。上海黄海的那种,片剂四用型,也有自动硬度测定仪。美国瓦里安硬度计,比较准确,适合研发和生产,但也比较贵。孟山都,很老的一种片剂硬度评定方式:从20片片剂中任意抽取四片,测定片剂硬度,允许经过调整后再次测定。用适当的仪器测定片剂的硬度可以得到定量的结果:孟山都硬度计法:刚刚破碎时的压力即为该片剂的硬度,一般能承受29.4~39.2N 的压力即认为合格。罗许脆碎仪法:该法是使药片在一个旋转的鼓中互相碰撞和摩擦,经一定的时间(一般为4分钟)后检查片剂的碎裂情况。硬度计单位转换:1KG=9.81N5.影响中药片剂成型或硬度的因素5.1药粉末太粗大是影响片剂硬度的直接因素。中药粉末太粗大,在压片时颗粒间的间距大,降低了颗粒的内聚力,不易成型,降低了中药片剂的硬度。因此,生产中药片剂用的中药粉末细度必须在100目以上。5.2生产含有大量挥发油、脂肪、蜡脂等中药材片剂时,压片时易引起不易成型,松片、硬度差,因该类成分能降低颗粒间的内聚力,生产时应除去挥发油或采用石蜡脱脂等方法,使颗粒中的油脂含量减少,增加内聚力,提高片剂的硬度。5.3中药材中含有纤维,如动物甲壳类、矿物药材,这类药材弹性大,塑变性强,粘性小,很难压制成型,降低片剂的硬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先用一定方法处理,如采用适当溶媒溶解,或用碱处理(甲壳类),将这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制成浓缩液或其它形式,然后按片剂工艺生产,可以大大提高颗粒的可压性,降低颗粒弹性,增强片剂硬度。5.4软材颗粒的粗细也影响片剂的硬度,片剂颗粒的粗细,是由片剂的片重及片剂的直径决定的,一般讲相对大片可用相对较大颗粒来压片,反之,只能用小颗粒来压片,在生产中如果中药片颗粒太粗就会降低颗粒的内聚力,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硬度,若中药颗粒太细小,就会造成流动很差,以至颗粒在冲模孔的充填量不足而引起松片,从而降低成品硬度[2]。5.5中药颗粒的硬度直接影响片剂的硬度,硬度适中的颗粒是保证片剂硬度的前提,松散的颗粒不易压制成片,硬度更差,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颗粒的硬度适当,对可压性差含一定量纤维的中药材,就要选用粘性较强的粘合剂,如糊精,蔗糖等。能大大提高颗粒的硬度,增强片剂的硬度,但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严格控制粘合剂的用量。以免因颗粒太硬引起片剂麻面、花斑、崩解时限延长或不合格等不良现象[3]。5.6中药颗粒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片剂硬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颗粒中的水份对片剂的成型和保证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相对彻底干燥的中药颗粒弹性大,可塑性小,不能压片,适当的水份能增强颗粒的可塑性及粘性,减小弹性,从而增加片剂的硬度,颗粒中水份含量太高,会造成粘冲,松片等,使片剂硬度降低,颗粒中水份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控制在不同的范围,一般控制在2%~7%之间。5.7润滑剂的品种及用量也影响片剂硬度,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润滑剂或采用多种润滑剂联合使用,以改变颗粒流动性差,填充不足而引起的片剂硬度不够,同时也可改善片剂的外观。5.8制造机械原因也是引起片剂的硬度不足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有三个方面:①压片机的转速太快,片剂受压时间相对很短,引起松片硬度降低,此时,应减慢机械转速,延长片剂受压时间,提高硬度。②压片机压力不够,引起松片硬度下降,增加压片机的机械压力可以解决。③所用冲头长短不齐(多发生在混冲时),片剂所受压力就不同,受压小的片剂硬度下降,此时,停机更换冲头。6.冲模具大小和片硬度的关系有人认为:圆形冲:硬度≈ (冲直径+7)/2 ±2异型冲:硬度≈ (长径+短径)/2 ±2硬度的上下限则根据片重的上下限范围制定,±2kg,是指一般合适的平均硬度。比如200mg片重的片子,圆形,则建议使用8号冲,平均硬度推荐为:(8+7)/2=7.5kg;若片重范围控制在平均片重的±3%,则片重范围为:194~206mg,硬度范围应这样计算,调好压片机片重和压力,当200mg时,硬度为7.5kg时,此时固定填充量和压片机压力不变,分别称量194、206mg片重的物料,压片,测定相应片硬度,则得到两个硬度值,如6、9kg,则认为该片硬度范围为6~9kg较为合理。片重确实跟硬度存在正向关系。所以要让最低片重的硬度要合格,才能保证你所有片子的硬度是合格。也有人认为片剂硬度的控制范围依据片重的上下限来拟定,这个公式不很科学,实际上,片剂目标硬度一旦确定,片重在控制范围内的波动对片剂硬度的影响是有限的。当然超出控制范围的片重可能因为充填严重不足或严重超标会对硬度产生较大影响。按照研究的思路,硬度一般在处方和工艺开发的阶段确立。主要是依据对包装、贮运、后续工艺(如包衣、内包装等)以及片剂的内在质量属性如溶出、崩解以及剂型(如咀嚼片)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7.冲模选择的一般原则片型美观原则:厚度:直径= 0.2~0.35平冲:一般口含片、咀嚼片浅凹:薄膜衣片深凹:薄膜衣片、糖衣片普通片剂片重与冲模大小对照表:改善片剂硬度和脆碎度的案例:案例一:一个化药的直接压片工艺改进:原处方为药物58%、MCC8%、预胶化淀粉27%、CMS-Na5%、微粉硅胶1.5%、硬镁0.5%;片形为异性冲,椭圆形,中间(短径)带有一刻痕(厂家的目的是便于掰开一半,方便服用半片)。单冲压片机上压片硬度均大于10kg,脆碎度合格,包衣没有任何问题;但上旋转压片机(10)冲,硬度都在4~5kg且脆碎度也达不到要求。目前已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改进,硬度仍然上不去:1)原料药为结晶性粉末,流动性非常好,因对热不太稳定,尽量不选湿法制粒,若制粒,原料药需粉碎,再加上制粒工艺,有关物不合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选择直压;2)对原处方空白辅料压片,成型性不好,硬度也小;对空白辅料采用HPMC(3%)制粒后压片,未改善;原处方采用HPMC(2%)和pvp(5%)湿法制粒(微粉碎原料药),仍未改善;3)选用15%MCC KG-802、预胶化淀粉10%、MCC PH 301 15%、L-HPC10%取代原处方中的空白辅料,空白辅料压片硬度大于10kg,加入原料药混合后压片硬度又下来了,仍是5kg左右,也有8kg的,但硬度不稳定,片重差异不大,很稳定。4)和3)相同,就是把预胶化淀粉也换为MCC301,空白辅料的硬度轻松达到15kg,加入原料药后硬度仍然不大,比3)稍好;但厂家希望硬度能达到10kg,至少也得在8kg。上述压片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硬镁的影响,都是先混合其它物料,压片前加入硬镁,混合不超过3min。此外,还将3)和4)处方中的空白辅料按比例相应增大,使片重增加原片重的10%,均没有明显改善。解决方法:有人认为不应该使用PH301.一般来说微晶纤维素的密度越高可压性越差,而PH301应该是微晶纤维素中密度较高的级别,所以建议你使用PH101或PH102这种密度低的微晶纤维素。也可用JRS的微晶纤维素和微分硅胶的复合物(具体名字忘记了)。先不要加超崩剂和预胶化淀粉,或将硬脂酸镁换成蜡质的润滑剂可提高硬度。案例二:片子硬度很大,但做脆碎度时老是磕边,原料药是晶体,不知道是不是有影响,用的辅料是直压甘露醇和MCC,硬度有90N,就是脆碎度很大。解决方法:甘露醇少点,或者粘合剂多点。控制硬脂酸镁的量和混合时间。增加微晶纤维素的比例,减少甘露醇的用量。¥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片剂之硬——精选推荐片剂之硬片剂是现在最常用的剂型。在片剂制备过程中硬度不是最终产品必须测定的项目(中国药典没有规定片剂必须测硬度),但硬度不合适,最终可能影响成品的质量。因此片剂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常需要控制硬度。硬度也会对片剂溶出度有影响,仿制药一致性项目中,硬度也是必须考察的指标。片剂的硬度与脆碎度有关,片剂硬度合格与否,可以根据脆碎度是否合格来判断。脆碎度方法有:1、照片剂脆碎度检查法,需要用脆碎度仪2、任意取3到10片,将片剂从1.5M高自由下落,每片重复2到3次,片剂没有明显碎片或断裂,说明片剂硬度合格(个人经验)。生产中常用的经验方法是:将片剂置中指与食指之间,以拇指轻压,根据片剂的抗压能力,判断它的硬度,硬度适中即可。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2.1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2 分子生物学方法

2.2.1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2.2.2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2.2.3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2.2.4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论文选题方向参考如下:

1、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

2、PDCA循环教学法在体液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Orexin-A在癫痫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5、双源双能CT多参数定量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6、Pro-GRP、NSE结合MSCT征象在诊断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

7、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短节段固定加强化与长节段固定对合并椎管狭窄Kümmell病的对比研究。

8、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

9、膳食炎症指数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

10、NAFLD的认知度及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11、HER2与MUC2、MUC5AC、MUC6、CDX2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

12、西安市糖尿病足患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与医养现状分析。

13、控烟对西安市社区成人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影响研究。

14、体外冲击波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15、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

16、陕西省汉族孕产妇甲功的流行病学调查。

17、血清TGF-β1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的研究。

18、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预后影响因素。

19、内镜手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

20、基于就业导向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思考——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2、“互联网+”和茶文化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23、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24、自建检测系统与罗氏Cobas8000检测系统检测部分生化项目的一致性评价。

25、西藏“师带徒”带教的实践与体会。

2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男性血清瘦素参考值空间分布规律。

27、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28、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泡腾片属于片剂,需检测项目在药典中都有泡腾片硬度影响溶出和脆碎度,药典没有对硬度的要求,脆碎度需满足要求,中国药典2010版附.

稳心颗粒作用研究论文

都是治心律失常,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和养心生脉颗粒比较 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里,有这样3个常用品种,一个是稳心颗粒,一个是参松养心胶囊,一个是养心生脉颗粒。那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能否一起吃呢?  小金药师反复强调,对比分析中成药的异同点,最根本的就是看成分。接下来,我们看看这3个中成药的成分。 稳心颗粒: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 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炒)、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 养心生脉颗粒:人参、麦冬、丹参、五味子、龙眼肉、枸杞子、赤芍、牛膝、郁金、木香、佛手、茯苓、泽泻、甘草。 仔细比较一下可知,参松养心胶囊与养心生脉颗粒的组成比较相似,相同成分有人参、麦冬、丹参、五味子(南五味子)、赤芍5味药,这五味药中的人参、麦冬和五味子,恰好组成了生脉饮的组方,并且丹参和赤芍都是入血分能够清热活血的中药。所以,可以认为,参松养心胶囊与养心生脉颗粒都是在生脉饮基础上加减而来的。 那么,怎么加减的呢?从药物组方角度看, 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上述5味药物基础上,增加了山茱萸、酸枣仁、桑寄生、土鳖虫、甘松、黄连和龙骨。其中,酸枣仁、黄连和龙骨入心经清热安神,桑寄生和山茱萸补肝肾,土鳖虫活血,甘松理气止痛。所以,参松养心胶囊的清热安神和补肝肾作用比较突出。 养心生脉颗粒是在上述5味药物基础上,增加了龙眼肉、枸杞、牛膝、郁金、木香、佛手、茯苓、泽泻和甘草。其中也用到了补肝肾的牛膝和枸杞,也用到了安神的龙眼肉,除此之外,还用了较多的理气止痛中药(比如木香、郁金、佛手)和利水中药(茯苓、泽泻)。所以,养心生脉颗粒的理气止痛作用比较突出,并且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肿作用。 那么,稳心颗粒呢? 从组方上看,稳心颗粒的组成与参松养心胶囊、养心生脉颗粒都不同,但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生脉饮的变种方。原因很简单,党参取人参补气之意,黄精取麦冬、五味子养阴之意,再加上活血的三七,镇静安神的琥珀和理气止痛的甘松,也是满满的益气+养阴+活血+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组合。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甘松,虽然是理气止痛药,但很多现代研究显示,甘松具有多样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 最后,简单来看,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与养心生脉颗粒都可以看做是生脉饮的衍生方或变种方,其基本功效都是益气养阴活血,属于同一功效亚类,不建议联合使用。当然,三者之间也有自己的功效侧重点:稳心颗粒是药少力专的益气养阴活血基本方;参松养心胶囊在益气养阴活血的同时,清心安神与补肝肾作用较为突出;而养心生脉颗粒在益气养阴活血的同时,理气止痛作用较为突出,还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肿作用。

不会啊!稳心颗粒是治疗心脏的,缓解心动过速,

稳心颗粒属于益气养阴类中成药,组方为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5味中药,方中党参为君药,补中益气,安神定悸;黄精为臣药,补益心脾,辅助党参益气生血;三七、琥珀、甘松为佐药,三七化淤止血定痛,琥珀活血化瘀,平肝安神,甘松开郁散滞。全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宁心复脉,定悸安神。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稳心颗粒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减少内皮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抗心肌缺血、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大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此外,稳心颗粒对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多种离子通道具有抑制作用,并可缩短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增强心肌收缩力,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稳心颗粒可见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口干、腹胀、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皮疹、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大多数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或停药后缓解。有研究统计显示,稳心颗粒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为0.5%。 稳心颗粒有两种规格,分别是每袋5g(无糖型)和每袋9g(有糖型),用开水冲服,一次1 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病情严重者可增量至一次2袋,一日3次,病情稳定后再恢复常规剂量。用药疗程为6-12个月。 参松养心胶囊与稳心颗粒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兼具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参松养心胶囊主要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而稳心颗粒不仅能够抑制多种离子通道,还可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缩短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增强心肌收缩力,因此具有更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等,尤其适用于以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患者。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其中党参、黄精性甘平,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三七、甘松性温理气化瘀、开郁醒脾;琥珀性甘平,宁心护脉、活血利水;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功效,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疗效。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子是主要药物,其中许多都是温性补虚的,血压升高一些属于正常,会恢复正常的。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

现在用“闪锌矿(ZnS)”来给你说一下吧. 首先将其氧化:2ZnS+3O2(加热)=2ZnO+2SO2 然后再用铝热反应:2Al+3ZnO(高温)=Al2O3+3Zn(或ZnO+CO(高温)=Zn+CO2)就行了. 或者是用“炉甘石(ZnCO3)”:ZnCO3+2HCl=ZnCl2+H2O+CO2 再加镁或是铝去置换就行了(最好和电解同时使用,要不然置换不了多少),这也是你想要的沉淀法.

电沉积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它研究的重点是阴极沉积。电沉积是在含有被镀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通以电流,使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于是得到金属膜层。电沉积过程通常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但也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如极性有机化合物等。电沉积的方法有直流电沉积、交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复合电沉积、喷射电沉积和电刷镀电沉积等。在电沉积的溶液中,通常加入适宜的结晶细化表面活性剂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得到晶粒细化的纳米晶结构

房地产泡沫破裂研究论文

The Causes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In recent years,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than-expected growth, mak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deviated from the normal development track, the real estate bubble began to appear. In this paper, the premises causes a bubble market pric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omestic real estate prices in recent years, the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my real estate price bubble has formed the facts. On this basis,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and study the elasticity theory and the real estate bubble burst mechanism. Finally,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cent real estate prices in China to curb the excessive rise in the policy issued. Keywords: real estate bubble; the market mechanism;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land; land supply;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 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 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 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场易产生价格泡沫的诱发条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房地产泡沫事件,其中典型的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发生的地产泡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海南、北海相继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较为典型的形态。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特征住房需求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其价格弹性较小。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住房面积增加的同时,也对住房的质量、结构、装修、安全以及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不断追求高品质住房的需求必定会诱导出相应的住房供给。由于住房品质提高,即使在供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第三,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普遍实施,潜在的购房意愿转化为现实的住房购买力往往只需要较少的当前收入。也就是说,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在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支持下,大约有七成购房款使用的是人们未来的收入,有三成购房款使用的是家庭过去积累的收入或资产。因此,与收入波动相比,住房需求的波动更大。第四,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住房是资产,购买住房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因此,住房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特别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资产缩水,实物资产增值,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转化为房产, 因此住房购买需求增加,而住房供给在短期内难以相应地增加,结果必定导致住房价格上升。住房供给的一般特征包括:一是住房供给受资源条件约束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而一个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供给受到信贷政策、资金总量、融资渠道和成本等多方面的约束;住房建设需要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建材资源的充沛或短缺对住房的供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资源条件是住房供给的硬约束条件。二是住房供给成本和级差地租关系密切。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成本决定住房价格,但决定住房供给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成本,尤其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城市住房供给成本的主体。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区或具有某种独特环境条件的地区(如靠近海滩、公园、学校等),土地稀缺程度加剧,地租和地价上升,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三是住房供给受建设周期制约。由于住房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工厂内部通过流水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因此住房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住房供给的滞后性相比,住房需求却容易受收入、人口、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由此导致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在一个时点上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状态。上述特征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供给较为稳定,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易于错位,可能同时出现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结构性矛盾则会引起房屋空置,这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三、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根据经济学原理,多数商品遵循供求定理,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而供给量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相应减少。也就说,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在房地产市场上,出于追求住房使用价值的目的,人们对住房的真实需求与普通商品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在收入、预期、个人偏好等其他诸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升则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而房价下降则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于真实的房地产需求来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真实的居住需求,而且有出于追求增值收益的投资需求两类, 这两类需求很难区分。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属性,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投资品看待,购买房地产的目的除了追求其使用价值,还有追求投资收益的成份,这种投资收益与房价上涨预期密切相关。因此,现实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时候并不遵循供求定理。与股票等虚拟资产的市场需求规律类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与房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房价上升时需求量会随之增加,而当房价下降时需求量反而随之减少。这是因为,高速上涨的房价会强化人们对于房价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此时将住房作为投资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而真实居住需求的减少被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所抵消,总需求是增加的。相反,当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导致房价上涨速度下降甚至房价绝对下跌时,住房的投资需求会迅速减少甚至变为负值,也就是说,房价下跌使得一部分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的住房变为市场供给,这种情况无疑会加速房价的进一步下跌。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求弹性的差异。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个相对值。供求弹性分别是指,当价格按照一定比率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当价格变动的比率较大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较小时,表明供求缺乏弹性,相反则表明供求富有弹性。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在短期内住房供给难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表现在供求关系上,就是需求曲线较为平缓而供给曲线近乎垂直。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提高、居民现期或预期收入增加、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抵押贷款条件的放松都会引起城市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在供求均衡图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短期内,由于住房供给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交易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价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说,此时需求的增加仅仅引起了均衡价格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它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如十年、二十年,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投资于房地产的利润增加,开发商就可以想办法克服城市空间的限制, 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宅。如:可以将城市住宅区向郊外拓展,可以建造更多高层住宅,也可以增加住宅楼的密度。这样,供给的增加无疑能够抑制房价上涨,因此,从长期来看,房价不可能始终上涨。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住房供给增加的速度可能小于住房需求增加的速度,房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供给增加能够改变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使投机性需求迅速减少,结果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失去动力,甚至引起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这就是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制。对上述过程,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做出更具体的解释。如图所示,短期内住宅供给弹性极小,供给曲线斜率很大,几乎呈现出垂直状态,而需求富有弹性,需求曲线较为平缓。由于涨价预期、收入增加、城市化、房改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房价上涨,涨价预期导致投资需求剧增,需求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房价暴涨。在收入效应作用下, 房价上涨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真实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住宅供给是富有弹性的,高房价必将引起供给增加,而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人们的涨价预期减弱。此时,如果出现利率上涨、土地供给放松等因素,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可能会彻底消失,这样,住房的投资性购买需求就会锐减,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但是,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较强,房价具有向上的刚性,超额供给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而不是房价下降。四、结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价格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弹性理论、供求原理等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典型形式。但是,其结果又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出现市场失灵。由于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该领域更易于出现市场失灵。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失灵,从微观经济视角来看, 主要体现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外部性导致保障性住宅供给不足而高档住宅供给过剩、投机盛行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等;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则体现为由于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行业发展大起大落和宏观经济波动,从而浪费经济资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些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都说明房地产行业更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干预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甚至比市场失灵更可怕。因此,如何在房地产领域既克服市场失灵又防范政府失灵,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每1000字300元,5000字1500元,先付定金50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