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3.《遗传学报(英文版)》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6.《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7.《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8.《遗传》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9.《生物工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1.《中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2.《中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3.《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4.《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5.《水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7.《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9.《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20.《生命的化学》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1.《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2.《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3.《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4.《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
最近,随着中科院推出并立即修改了18年的分区表,各种有关学术期刊的话题又多了起来。今天,我从杂志名称入手,聊一聊有关期刊名称的那些事儿。三驾马车 vs 四大天王 很多学术期刊由于地位、内容、出版社等方面的相似性,被归为了一类,并且冠以绰号。有三个一组,也有四个一组。三驾马车之 CNS : 这大概是学术界最出名的期刊组合了,搞科研的尤其是生物口的都不陌生:Cell,Nature,Science。关于这个名称的起源已很难考证。我在网上看到的最早的一个出处是颜宁老师说当年神经生物学课里,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英文缩写恰好就是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并引发和三大期刊名字的联想【1】。当然,也有不少人把C、N、S三个字母的顺序变换着念,NCS、SNC、SCN等等,其实说的是一回事。三驾马车之 国产CNS : 国内期刊现在越来越壮大了。其中,以下三本可谓势头强梦:《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科学通告》(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三本期刊的首字母连在一起,不就是CNS吗?于是将它们并称为国产CNS【2】。虽然暂时在影响力方面同国际版CNS都有一定差距,但相信这几本年轻的国内期刊将拥有光明的前途。三驾马车之三大综合期刊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 早年间这一块是《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独角戏,10年Nature首推Nature Communications大获成功,成功引领了高水平开放获取期刊的潮流。五年后,Science也推出了有Science版Nature Communications之称的Science Advances,和另两家杂志渐呈分庭抗礼之势。从一度落榜中科院分区一区的大行衰运,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重返一区,这三本综合类期刊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四大天王系列 似乎四个杂志并称的更多。比如数学界的“四大”:《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Acta Mathematica,以及《美国数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化学领域也有所谓的“四大”:《德国应化》Angewandte Chemie,《美国化学会志》JACS, 《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生物四大综合期刊:Current Biology、BMC Biology,Elife,Cell Reports 出版社也有四大:Elsevier,Springer/Nature,Wiley,Taylor。 当然,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四大神刊: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Oncotarget,Medicine。这几本期刊由于开放获取、发稿量(尤其是国内学者发稿量)巨大、以及文章档次参差不齐而被戏称为“神刊”。其实,“四大神刊”上面有相当多的高质量文章,特别是,有些学者可能不那么在意杂志,或厌倦于频繁更换杂志的繁琐的投稿流程,最后“屈尊”于这几本“神刊”。这些杂志里每一篇认认真真的paper,都凝聚了科研人无数的心血。最重要的应该是文章本身,只不过今时今日的科学界,承载文章的期刊承载了太多它或许不该承载的东西。说子刊,谁是子刊? 现在的杂志越来越多。很多杂志纷纷推出各种子刊。最出名的当属Nature系列了。那么,什么是子刊?以Nature系列为例,有Nature冠名的期刊都可以成为子刊。按照这一标准,Nature Communication也应算在内,只不过看起来其地位比其他子刊低那么一点点。对此,Nature集团有一个大致相当的英文描述:Nature-branded journals。现在,Nature子刊的数目已达46本(其中包括18本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3】。 Nature子刊的规模还在膨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食品专业的童鞋就要有福了,因为据可靠消息,新子刊Nature Food即将在未来两年和大家见面。那么杂志的主编是不是该由chief editor改为chef editor?照这么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一本Nature Dumplings。那时候,最爱吃饺子的我一定去应聘主编,届时杂志的主页应该是这样的:随着各种子刊越来越多,也有一些作者把本不属于子刊的期刊说成是子刊。最著名的当属前面提到的Scientific Reports。尽管现在身处“四大神刊”行列,但2011年刚创刊的时候,SR可是作为很多Nature集团文章转投的对象,我就曾听说过不少被Nature和旗下子刊接连拒稿而直接怒投SR的壮举,想必不少文章都有很高的水准。或许是不了解情况,或许是子刊到神刊心有不甘,有作者会把SR称为Nature子刊。更有人在自己的publication记录里的Scientific Reports直接写作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好了,按照这一逻辑,那么下面几个杂志的名字应该这样改: Nature Genetics -> Nature Nature genetics Science Advances -> 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PLOS BIOLOGY -> PLOS PLOS BIOLOGY 最犀利的当属Cell旗下干细胞领域知名期刊Cell Stem Cell,因为它要改成 Cell Cell Stem Cell 读起来不拗口吗?莫以刊名论英雄 杂志的刊名不是随便起的,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先创刊的杂志,比如Nature,Science们,往往能在起名上占得先机。而一些学术界的后起之秀只好避开这些名字,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所谓的“水刊”。比如下面这几个: Elife :电子生活?名字看起来确实像科普杂志。这可是一本高水平杂志,由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一众大佬(由于不满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联合德国马普学会和英国Wellcome Trust联合打造。 iScience:不知道有多少童鞋会像我一样音译为爱Science?该杂志绝非《我们爱科学》英文版。其作为Cell最新推出的优秀期刊,名字中的i代表的是important。 PLOS系列 :PLOS全称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公共科学图书馆?其实,这个名字是为了强调其Open Access,对于所有人免费开放。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只能说,这些杂志的刊名,不是太省略,就是太谦虚。 既然有名字像“水刊”的“牛刊”,也会有“名过其实”的杂志。比如,来自瑞士的Frontiers系列,名称前沿(frontiers),但其旗下杂志上文章的前沿性,恐怕和上面几本“科普读物”都有所差距,更不要说CNS了。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那本名叫《自然与科学》Nature and Science的杂志了:因为只要你在该刊上发paper,就可以说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啦。本文纯属调侃,一说一乐,各位切莫当真。最后,祝各位童鞋19年都能在自己心仪的杂志上大把发paper!引文 1. 颜宁,为何要发CNS? 2012, 2. 徐旭,Science Bulletin实现IF突破,国产CNS全面崛起。2017, 3.
science杂志下载次数没有上限。可以去science杂志官网下载需要的文章。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反映其被引文量的影响因子始终高居《SCI》收录的5700种科学期刊的前十位。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23.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16.5万个订户,超过《Nature》杂志三倍。《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美术界》与时俱进,不仅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新进行了整体策划和包装,面貌焕然一新.30年来《美术界》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优秀的作品,推介了大批的艺术家,为繁荣美术创作做出了贡献.《美术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美术期刊。原名为《广西工农兵美术》,1979年改名为《广西美术》,1987年7月改名为《美术界》,以发表各类美术作品和评论文章,培养和提高本区美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为宗旨。1992年起,《美术界》连续三届荣获广西党委宣传部、广西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的广西优秀期刊称号。改版后的刊物面貌与风格焕然一新。推出精品和培养人才是《美术界》重要任务之一,创刊30多年来,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作品和推出了一大批的青年艺术人才,为繁荣美术创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1992年起,《美术界》连续三届荣获广西党委宣传部、广西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的广西优秀期刊称号。刊物为大16开月刊.美术界杂志社出版. 发行:广西南宁市邮局 邮发代号:48-30刊号:ISSN 1002-7416 CN45-1048/J
中国卡通、知音漫客······
《包装与设计》 ¥25 (最早、最权威的设计专业期刊之一,内容以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主,每期均有大量国内外精彩设计作品的创意分析、重大设计活动的相关报道和参赛信息等内容。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包装和设计文化的发展,促进设计文化、经营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的融合,介绍国内和国际的包装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包装技术的信息,成为联系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的桥梁,同时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园地。)《艺术与设计》 ¥25 (以艺术的角度报道国内和国际设计和流行趋势,介绍艺术大师的最新作品和创作经历,同时包容各种流行设计门类,如互动媒体、影像、展示、产品等广泛领域的前沿视觉文化。)《Design产品设计》¥25 (《Design产品设计》坚持服务于中国产品设计界,以设计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设计艺术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国第一本面向具有设计品位与设计追求的专业杂志。她的读者有着良好文化和艺术熏陶背景,并对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他们对世界上各种富有创意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追求创新与品质。)《Design 360˚》 ¥25 (《Design 360˚》杂志以国际视角,收集世界各地最新设计资讯,展示主流设计风潮,发掘新锐设计力量,涉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数码设计等多个设计艺术领域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设计观念、设计公司、设计师、成功的设计案例、国际设计界动态以及国际设计院校为主,旨在搭建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舞台,向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设计师、设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CG数码艺术》 ¥20(《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的始终目标是关注和推动国内数字创作领域的发展。对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肩的数目庞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爱好者的中国,《数码艺术》Computer Arts国际中文版杂志具有的读者基础。)另外还有《画廊>>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当代的艺术.纯艺类的不含设计.每两月一期.中国知网上的美术杂志也很丰富: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有一本杂志叫美术界还可以。
SHI---望采纳!
个人是看不下去╮(╯_╰)╭大部分都是围绕农村特色展开的文章╮(╯_╰)╭总觉得怪怪的~~~
1957年5月,大江健三郎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获该报五月祭奖,并获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的注意。8月,小说《死者的奢华》发表于《文学界》杂志,成为日本文学界最为推重的“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这篇小说显露了作者“异常的才能。”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由此正式登上文坛。
文学评论(1)《酒国》——一个虚构的真实 刘芸(4)从背井离乡到精神还乡——浅谈知青文学中的“家园”情结 钟媛(6)保持“底层写作”的纯粹性——写作者身份与文学现象的关系 曾洪军(8)试论瞿秋白早期纪实文学对革命话语的贡献 张意薇(10)论曹植诗歌中的“女子”意象 孙达时(12)论李渔戏曲情节新奇性的喜剧价值 卢旭(13)清初文人刘廷玑小说评析 邓溪燕(15)浅谈新时期对梁实秋的认识与评价 邓珏(16)独卧青灯古佛旁 有情更比无情苦——论苏曼殊小说《断鸿零雁记》 牛明慧(17)浅谈庄子的理想人格 高凤姣(19)修到人间才子妇,便辞妒悍演冤家——《俗文学丛刊》民国抄本《狮吼记·梳妆跪池》的另一种解读 赵云彩(21)戴上镣铐,怎能起舞?——试论《果园城记》中女性的命运悲剧 汪雨晴(23)浅析《花月痕》的思想内容 彭玉静(24)视角变换的文体价值在小说翻译中的再现 曹丽霞(26)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以《怀抱鲜花的女人》为例 白雨可(28)浅析《半生缘》的悲凉韵味 徐杏嫦(30)河与岸的对立和牵绊——评苏童长篇小说《河岸》 刘思诗(31)白猿传说中的猿猴造型演变 伍文通(33)浅析权力阴影下《玉米》中的女性形象 赵丛浩(35)当下国学没落的原因——读《国学大师之死》有感 王建增 崔旭艳(36)从《离婚》中“爱姑”形象分析鲁迅的妇女观 张敏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EI是工程索引。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简称EI,1884年创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每年摘录世界工程技术期刊约3000种,还有会议文献、图书、技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等,报道文摘约15万条,内容包括全部工程学科和工程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SCI 百度百科-EI
源刊比较牛,另外中国被EI收录的有的源刊比国外的牛。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依吧吧四美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版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版依期文摘依.三万至依.四万条;每期附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另外版卷本度索引度索引增加作者单位索引版形式印刷版(期刊形式)、电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工程技术类几十家区依5语种三500余种期刊依000余种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版物报道文献量依陆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领域例:力、电工、电、自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具综合性强、资料源广、理覆盖面广、报道量、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EI收录论文两档 依 、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 收录论文题录、摘要并主题词、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没主题词类号判断论文否EI式收录唯标志贰 、EI Page One题录 主要题录形式报带摘要未进行深加工没主题词类号所Page One 带文摘定算做式进入EI EI 稿件内容术水平要求 依、 具较高术水平工程论文, 包括科: ——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电气工程、电厂、电工程、通讯、自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技术等; ——化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 ——工程管理 贰、 家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三、 论文达际先进水平, 创新 EI收录纯基础理论面论
不是。下边是期刊的检索信息:Information for Applied Mathematical Sciences might be found in:CrossRef (USA)Google Scholar (USA)Scilit (Switzerland)Microsoft Academic (USA)ERA-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Australia)ROAD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Scholarly Resources (EU)MIAR - Information Matrix for the Analysis of Journals (Spain)Academic Journals Database (Switzerland)WorldCat (USA)eLIBRARY.RU (Russia)Socolar (P.R. China)Research GATE (USA,EU)MathGuide (Germany)
促进科学发展,很适合儿童的一本科学读物。我给家宝宝买了,他很喜欢看。
1,内容方面:《环球科学》一般是针对科研工作者与教育良好的成年人的,主要内容是前沿的资讯和简报,距离教科书比较远,该杂志会提供一些关键词和链接,然后让读者自己搜索文献原文。甚至会刊发一些有争议的研究供人讨论,比如最近一期(2018年5月号)的【神经信号是机械波?】就很典型。如下图:而《科学世界》则更加保守和亲民,主要是选择已经成为共识的理论成果(本科教材级别)或者科研项目来介绍(比如这两个月就花了好几个篇幅介绍基础的相对论,这种事情环球科学是很少干的),主要是面向高中生和本科生,比较贴近教科书,杂志自身的拓展内容比如链接和论文比较少,也不会介绍那些尚在争议中的项目。如图:2,作者群方面:《环球科学》的作者主要是前沿的科学家们,大多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给它供稿。而《科学世界》主要还是编辑们自己策划,直接向前沿学者约稿的事情比较少,我们明显能发现《环球科学》在科研界比《科学世界》有更高的地位、更广的人脉。3,本家不同:环球科学的母刊是美国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而《科学世界》母刊貌似是日本的《牛顿科普杂志(Newton)》。因而在排版美术风格上,前者更显得潮流时尚,后者则保守太多。如下面两幅,都是本月最新一期,上方一副是《环球科学》,下方是《科学世界》:各位能看出二者美术风格的差异吗?4,但二者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A,都尽量避免晦涩的公式和术语、尽量将高深的知识揉烂掰碎传播给读者,都是很优秀的科普杂志。B,紧跟热点报道宇宙天体以及生物领域的重大新闻。数据都很权威详实。如下图:C,都是国外优秀科普杂志引进国内的版本,并且适当添加了中国本地的科研内容。5,最后吐槽一下:评价杂志那也得看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读者,这种一上来就问“谁最好”的情况使我认为题主更适合阅读《科学世界》,因为你的认知可能还跟不上《环球科学》里的逻辑。回答日期2018年5月23日。
《科学世界》科普性能好一些,文章介绍简单,篇幅短。适合没事的时候下班看看,比较快餐的知道科学知识。
杂志里的用图很好,非常吸引我去阅读,大篇幅的图片加少部分文字,是我喜欢的阅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