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东研究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中东研究论文选题

要新的,范围也不要太大的。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推荐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16、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17、干散货国际海运的经济学分析

18、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因素研究

19、铁矿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20、美国新型保护主义的动力机制

2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论

22、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 经验 实证教学——以罗伯特?卡伯版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部分内容为例

23、“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24、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

25、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26、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法经济学视角下的利益追求

27、论中国问题意识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8、国际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兼谈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

29、论国际营销学与国际经济学对RCA的不同把握

30、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小国理论——依附论理论体系的批判性解读

31、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兼论产业基地建设

32、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33、论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

34、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35、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

36、论比较优势的微观实现机制——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由分离到统一

37、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38、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39、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 方法 与“霸权稳定论”——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40、经济政策、汇率和资本流动——论芒德尔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41、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42、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读《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43、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4、《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

4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霸权稳定论为视角

46、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分野与发展前沿:基于英美学派局限性的视角

47、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8、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地区主义的不同理论解释述评

49、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

50、对外开放深化经济安全何在?——评《经济发展安全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51、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

52、论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53、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

54、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

55、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

56、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结构性衍变——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解

57、“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58、对外贸易利益的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

59、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大厦——评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60、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摘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61、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62、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分析

6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64、绿色壁垒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

65、国际经济学中的套利与平价理论

66、国际经济学中套利与平价理论刍议

67、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其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启示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

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

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

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

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

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

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

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

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

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

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26、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

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

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

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

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36、20x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 反思

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

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

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

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

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51、宏观经济学的重构发展

5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兼对当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53、从宏观经济学百年简史看“宏观经济学的麻烦”

54、DSGE会使宏观经济学“大一统”吗?

55、香樟系列推文之2:DSGE与宏观经济学

5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问题

57、宏观经济学演进:一个新视角

58、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

5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0、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61、阿莱西纳对政治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2、刍议宏观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

63、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64、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65、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66、试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和未来

67、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68、意大利货币循环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9、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70、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71、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探索

72、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

73、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

74、论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 毕业 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 企业管理 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21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

★ 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 2021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

中东战争课题研究论文选题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中东问题完全是历史的偶然性。我是在读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发现他们在书中多处使用“交往”一词,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 “某一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自己创造出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力、交往、世界性联系在一起,而“交往”成为核心纽带。可见, “交往”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由此,我开始关注“交往”问题。我从历史哲学意义上思考的结果是,人类的交往与人类的历史同步发展,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类在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劳动中,就表现了交往的双重关系:自然和社会关系。在此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所完成的本质的统一,是人们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依托,是文明交往的开始。但是,当我把交往问题从哲学思考转入历史学领域时,首先碰到了战争问题,即怎样用“交往”解释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的提法,促使我考虑“战争”与“交往”的关系,于是再一次系统研读了*****《战争论》这部经典名著。克氏关于战争是“政治交往”的论述,佐证了马、恩的观点,也进一步廓清了我对交往问题的思路。这样,我从哲学和历史学两个层面上,对交往问题有了初步宏观的认识: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决不能离开交往去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的文明交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谈谈对当前中东局势的反思》我给你啊老弟

中东战争,一般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进行的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因发生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故名。又称阿以战争。这五次战争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大国擂手的背景。一、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一1949年7月)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具有历史久远而又复杂深刻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国土上建国,阿拉伯人坚决反对,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的第一场战争。 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战从1948年5月15日至5月11日,阿拉伯人占据主动。1948年5月14日下午,犹太人宜告建立以色列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为阻止犹太人建国,决心“采取决定性手段,协同作战,出动2.4万军队(后增至4万人)从三面向以色列发起进攻。在武器装备上,阿拉伯军队较强.拥有以军所没有的坦克装甲车及作战飞机,枪炮数量也大大超过犹太人。以色列国防军前身“哈加纳”等武装部队投入作战1.9万人,虽顽强抵杭,但由于立国未稳,准备不足,战争第一阶段极为被动。 最激烈的战斗首先出现在南线。5月15日,埃及远征军从阿里什分为南北两路开人巴勒斯坦,进展迅速。5月22日即开始进攻耶路撒冷南部。当第一阶段战斗在6月II日结束时,埃军已稳定在特拉维夫环形防线和耶路撒冷郊区,占领了加沙和比尔谢巴以及内格夫1/3以上的土地。在北线.叙利亚军队进攻迅猛,其速度比以色列预计的快得多.在北部担负掩护任务的伊拉克军队也是一路进击,一直打到离地中海只有10英里的图勒卡姆,并继续向海边进军,几乎把以色列拦腰切断口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以色列竭尽全力.付出重大代价勉强守住北部和南部的阵线。然而,对于阿以双方来说,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焦点在中部战线—耶路撒冷。在这里,以军不得不同外约旦、也是整个阿拉伯国家的精锐部队阿拉伯军团作战。经过10天的激战,5月28日,耶路撒冷旧城的犹太人投降了。新城的防卫也近于崩喷。 为了帮助“处于崩溃边缘,的以色列摆脱困境,美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安排了停火。6月11日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以色列的处境十分不妙。领土被占,部队伤亡惨重,极度疲劳,粮缺弹尽,并且不断遭到阿拉伯人大炮的轰击。毫无疑问,一个月的停火对以色列来说是天赐良机。尽管按照停火规则,在这一个月里,双方都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去获得军事优势,但以色列不受这些条件束缚,它利用这个喘息时间,补充兵员、装备及食物,调整部署、统一指挥,并在财政上得到美国援助。 在7月8日一10月14日战争重起的第二阶段作战中,以色列利用停火期所作的充分准备,逐次展开反攻和进攻。在7月18日遵照联合国停火协议再次停战之时,以色列人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得的领土,已经3倍于他们在第一个月战斗中所获得的领土:占领了属于阿拉伯人的1300平方公里土地。阿拉伯人仅占领了属于犹太人的33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不包括尚未被埃军全部占领的内格夫。被以色列逐出卢德和腊姆拉的b万阿拉伯居民流人阿拉伯占领区,给阿拉伯各国造成极大困难。 第三阶段作战是1948年10月15日至1949年1月3日以色列对埃及的战争。以色列在策划新一轮战事时发现,由于其主要精力一直放在耶路撒冷,进一步加强了埃及人的地位。南部战线的重要性己超过中部:内格夫完全孤立了。此时联合国正在讨论把内格夫划归阿拉伯人。以色列认为,政治解决将依据“在谁手里就归谁”的原则进行,因此决定对埃军发动攻击,以打通到内格失的道路,支援并保护内格夫孤立无援的居民点,为政治解决奠定兹础。 10月15日,以色列故意向内格夫派出一支补给车队,诱使埃军先开火破坏停火协议。之后,以色列第一次借助其空军优势,击败了顽强的埃及军队,攻占了大片土地。其间,阿拉伯国家曾召开会议,试图计划反击,但外约旦借口军备不足,按兵不动,给以色列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12月22日,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霍雷夫行动”开始了。该战的第一阶段目标是把埃及人彻底赶出内格夫地区.第二阶段包围加沙地带,井消灭那里的埃及军队。如政治条件有利,就继续前进占领整个西奈半岛。为此,以色列集结了5个旅的部队归新任南线指挥官伊盖尔·阿隆指挥。战斗进行了一个星期,阿隆的部队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在孤立无援、内外压力下,埃及于1949年1月6日宣称它愿意同罗得岛的联合国代理调解员总部进行停战谈判。1月7日,南线全面停火。 第一次中东战争从夏948年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出兵巴勒斯坦开始,到1949年7月20日以色列分别同埃及、黎巴嫩、外约旦、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断断续续进行了14个月,实际打了2个月,最后以以色列的胜利而告终。究其原因,美国、苏联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以军在军事上的相对优势固然起到很大作用,但主要原因是由于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不团结。他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这导致阿拉伯国家在作战中目的各异,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指挥机构,各行其是,互不通气,互不配合,听任以军各个击破。 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的失败使之不仅未能阻止以色列国家的诞生,未能解决与巴勒斯坦有关的任何问题,反而酿成了新的问题—巴勒斯坦难民问题,进一步加深了阿以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8001.的土地,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给它的1.5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增大到2.07万平方公里口巴勒斯坦儿乎不复存在了。大部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失去了家园、土地和生i卜。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家园沦为难民,流落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和附近的阿拉伯国家。世世代代在巴勒斯坦生存养息的阿拉伯民族却无权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是令人无法容忍的残酷事实。如何处理这些难民和阿拉伯民族的愤怒,成为后来中东一系列冲突的原因之一。以色列必须对这批遭劫的人们归还其全部的家园和土地—这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必须要坚持到底的一项政治原则了。二、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一1957年3月)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祛、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推翻埃及总统纳赛尔领导的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为实施这次作战,英法以联合制定了“火枪手”计划。该计划规定,首先对埃及机场实施一系列轰炸以夺取制空权然后,以空降兵占领塞得港,以便为随后到来的登陆部队及作战物资抢占墓地;接着发起海上突击;最后,装甲兵纵队在英法空军的火力支援下快速突进。整个作战将得到海、空军联合火力支援。预计在11月S日占领伊斯梅利亚,12日占领苏伊士,结束整个“火枪手”战役。为实施该计划,英法投人地面作战部队约8万人,飞机500架,舰艇100余艘。 战争第一阶段,以色列实施英法“火枪手”计划的组成部分—“卡代什”计划,先行侵人埃及,以空降部队威胁苏伊士运河,快速夺取西奈半岛。1956年10月29日17时,以军首先在西奈半岛战略要地米特拉山口空降1个加强伞兵营,随后出动10个旅的兵力,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分四路实施快速突击。埃及军队顽强抵抗,就在以军进攻势头大减并墓本停止进攻的时候,纳赛尔接到了英法的最后通碟,要求以色列和埃及双方立即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后撤16公里,要求埃及“接受英、法两国军队对塞得港、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重要阵地的暂时占领”,并限期12小时答复,“,如果超过时间限制’,英法军队“将用一切必要的军事力量进行干涉”。最后通牌理所当然地遭到埃及的拒绝。 英法空军随即根据“火枪手’计划,于1956年1o月31日下午7时(开罗时间)对埃及展开轰炸,很快摧毁埃及空军基地和机场,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200多架飞机,使埃及空军尚未参战即陷于瘫痪。 战争第二阶段,英法实施空降登陆塞得港作战。塞得港拥有15万人口,是仅次于亚历山大的第二大港。该港扼苏伊士运河北口,一面临海,三面为湖泊和沼泽所包围,只有向南的一条狭窄通道通向运河中部的开阔地带。这种地形很容易以水雷和火炮进行防守。由于岸上土质松软,英法军即便将数百辆坦克运上岸也很难发挥作用。为此,英法军采取了垂直登陆、空降突击塞得港的新战法,为海上突击部队抢占阵地。埃及防守塞得港的兵力较弱,只有6个营的兵力,夕助口一些防空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总计4500人左右。 11月5日拂晓,英法海、空军航空兵对空降地段进行了强大的空中火力准备。7时30分,英法运输机在200多架飞机的支援和掩护下,在空降地段从100一200米高度空投伞兵,每组空投30人。在5日一天内英法军空投了约2个伞兵旅的兵力,攻占了加米尔机场,并封锁了通往港口的所有道路,为海上登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间,海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470多架次,对空降兵实施支援。 埃军虽然进行了反击,但由于其地面火力阵地遭到英法军空中火力准备的有效打击,未能阻止英法军。埃及防御能力的削弱,导致英法空降行动速度大大加快。一个伞兵连着陆并进入战备的时间仅需15一30分钟,比二战时期快得多。到11月6日凌晨,福阿德港己被法军的2个伞兵营占领,在力眯尔机场附近着陆的英军伞兵部队也已在该地的阿拉伯城郊区做好了进攻塞得港的准备。 战争第三阶段,英法军从海上突击登陆塞得港。11月6日拂晓,在强大空中和舰炮火力准备后,英法海军陆战队分别子4时50分和6时45分在塞得港和富阿德港登陆。从塞浦路斯、马耳他的机场和航母上起飞的飞机对海上登陆实施掩护,封锁埃及机场,并对埃军大批集结部队和装备实施了打击.英军的2支登陆突击队在2个上陆点同时上陆。在获悉第42突击队已扫清海滩地带之后,第45突击队也投入战斗。他们分乘航母搭载的22架直升机,分若干波次星埃及抗登陆防御阵地纵深进行机降。在1个半小时内,圣升机将415名海军陆战队员、23吨武器弹药和食品送上花岸。这种直升机机降登陆兵的作战行动是有史以来的第-次。与此同时,法军第7机械化师之一部也在福阿德港_陆,与法军伞兵部队会合。 英法联军完成上陆任务后,除以一部兵力协同伞兵召队继续夺取塞得港外,主力沿运河区迅速向伊斯梅利亚向推进,企图急速占领整个运河区。然而,作战期间,卜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美、苏施加强大压力,英法两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停战,于11月fi日下午指示英法耳军在当日24时前停止战斗。历时42小时的塞得港登陆战乡束了。英法军总计阵亡32人、伤130人、失踪1人,英损失8架飞机,法军损失2架飞机。埃军阵亡约750人,f伤2100人。在西奈战役中,埃军的损失较大,其伤亡、乞俘人数总计1 .1万人,以军为1000余人。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1z月2z日,英法侵略军全部撤出埃及。1957年3月8日,在经过数月的拖延后,以色列军队也不得不撤出加沙地带。16日,最后一批以色列军队撤出沙姆沙伊赫后,其阵地由联合国紧急部队接管。3月17日,埃及政府宜布接管加沙地带,并任命了自己的行政长官。西奈、加沙、沙姆沙伊赫的少量的联合国部队一直驻扎到1967年5月。 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法军作战具有一些重大特点。一是首次使用直升机机降方式在抗登陆一方的战术纵深实施“垂直登陆”。其优势在于,大大提高了登陆速度;登陆纵深可达500米到50公里不等,完全避开了危险的海防线纵深登陆后,既可以对沿海抗登陆防御系统实施攻击,又可以阻止对方抗登陆后备队向前推进。二是英法军凭借其兵力兵器的优势,在登陆地域的选择上突破常规,没有选择抗登陆防御薄弱的海滩,而是选择对方港口进行登陆。登陆艇直接把登陆兵投送到港口内,不仅加快了登陆兵的上岸速度,而且可以直接利用港口设施。 在这场战争中,埃及在战场上是失败了,其伤亡与损失大大超过英法以三国的总和。然而,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无论是从政治和经济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埃及实际上是无可争议的胜利者。首先,埃及人民在纳赛尔总统的领导下,顶住了西方大国的联合进攻,彻底挫败了英法要推翻埃及新政权及破坏运河国有化的一切企图。其次,危机与战争加强了阿拉伯人民之间的团结。第三,苏伊士运河战争进一步打击了西方大国在中东的势力,彻底结束了英国在中东腹心地带占主宰地位的时期,加速了英帝国的衰落。 树欲睁而风不止。阿拉伯人民虽然在苏伊士 运河战争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的基本矛盾,反而带来了新的矛盾,弓I发了苏伊士运河战争意义最为深远的后果:美国和苏联正式进入中东地区展开激烈的角逐与对抗。它使中东局势继续动荡不安,并酿着新的武装冲突。 三、第三次中东战争(1邪了年B月5一10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阿以矛盾,冲突不断激化、升级。1967年5月上旬,苏联向埃及提供了以军在边境集结、淮备进攻叙利亚的情报,为威慑以色列,埃及遂要求联合国部队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并于5月22口宣布封锁蒂朗海峡;同时命令迸驻西奈半岛的7个师约10万人和近千辆坦克集结备战。以色列以此为由,决定对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以色列主要依靠空军、装甲部队实施先发制人的突击,其作战企图是,首先使用空军实施猛烈空袭,消灭埃及空军于地面,夺取制空权;在地面上,以西奈半岛为主战场,北部和中部为主攻方向,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避开埃军主力,突破薄弱地段,尔后高速向纵深发展,不断构成对埃军的穿插包围,歼灭西奈半岛埃军,占领西奈半岛。在约旦方向分两路进占约旦河以西地区,在叙利亚方向暂取守势,待机而动。 I、以色列空军汁阿拉伯国家实绝突然袭击 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空军根据预定计翅向埃及发起攻击,于7时45分(开罗时间8时45分)到达目标上空开始轰炸。第三次中东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为保证突袭成功,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出动:将184架一线飞机投入作战,仅留12架战斗机保卫国土。以军目标轰炸的优先顺序为:(fl)摧毁机场跑道,以阻止埃军飞机起飞,{2)摧毁地面的飞机,首先是米格一21,因为该机是惟一能够阻止以空军摧毁对以色列人口造成重大威胁的埃及远程轰炸机的机种,其次为其他作战飞机,最后是运输机韦[3]打击雷达设施、导弹连和维修中心,(4)提供地面支援。在184架飞机每波4架一组共10组分为80波、每波对目标进行约10分钟的打击下,埃及的各个机场在开战第一个小时遭到几乎是连续不断的轰炸。 在持续了1个小时的第一次突击中,以军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击毁停在机场的近200架飞机和空中的8架飞机。9时34分以军开始了第二次突击,对埃及14个空军基地实施打击,摧毁100余架埃军飞机。在3个小时内,以色列空军分两个梯队共计出动544架次,打击了埃及24个机场和23个雷达设施。到5日傍晚,埃及空军损失300余架飞机,占埃及空军飞机总数的3/4。大部分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击毁在机场上,最后仅剩47架飞机,其中35架尚可使用,埃及空军完全陷入瘫痪。以色列空军只损失了19架飞机,大部分是被高炮击落的。 埃及空军濒于瘫痪之后,以色列空军即掉头扑向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并获得显著战果。以色列空军在六天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共计损失了196架一线飞机中的46架,210名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行员中的26人,分别占23%和12%。可以说,在战争爆发后的头3个小时之内,以色列实际上已获得了胜利。 2、西奈战役 以色列对埃及的空袭发起半小时后,地面部队开始行动。埃及在以色列的第一次打击下,空军力量几乎全军覆没,这给西奈地面部队作战造成极大的困难,他们没有空军支援,完全暴露在以军面前。以色列的作战计划是:粉碎西奈北部和中部两支封锁西奈大门的埃及部队;攻破拉法一阿里什的堡垒,摧毁阿布奥格拉的阵地,打开穿越西奈的z条公路轴线,接着,再打开位于西奈南部的第三条轴线.通过所有这些公路,涌入西奈腹地,攻打并消灭埃及军队。以军南部军区以3个师约4.5万人的兵力和740余辆坦克担负攻打西奈半岛的任务。拉法战役是该阶段的决定性战役。为此,以军投入了精锐装甲师—由伊斯雷埃尔·塔勒少将指挥的北路纵队,负责攻打拉法至阿里什一线。 以军在第一阶段打开公路轴线的拉法之战巾,北路纵队第7装甲旅任主攻部队,绕过埃军筑垒阵地的雷区,从拉法东北部加沙地带的汗尤尼斯附近实施进攻。最后以军以损失35名坦克指挥官和1名营长的重大代价,突破了汗尤尼斯。拉法地区很快陷落。在以军空军的支援下,以军第7装甲旅开始向阿里什发动进攻,首先攻下阿里什t形勿,接着,北路纵队装甲师主力也前往支援。经过一场激战,以军歼灭了埃军余部,于6日上午占领了阿里什。与此同时,以军还占领了加沙地区。6月5日,,由阿里克,沙龙少将指挥的南路纵队在靠南面的战线推进。其进攻路线为埃军第2步兵师防区—阿布奥格拉地区。这是六天战争中最激烈的一仗。沙龙通过炮击、装甲车开路、步兵部队在侧翼的袭击,以及伞兵特遣队断后等诸兵种联合行动,在12小时内占领了阿布奥格拉,打开了通往西奈腹地的道路。阿布奥格拉之战是诸兵种联合突击筑垒阵地的典范。在该战中,以军阵亡32人,损失19辆坦克;埃军第2步兵师损失人员一半以上,损失坦克40辆。 由阿夫拉哈姆·约菲少将指挥的中路纵队,在北路塔勒师和南路沙龙师之间的一条被认为是无法通过的路线行进,以阻止埃军南北呼应和相互增援,然后推进至米特拉山口等地阻击往运河方向撤退的埃军。以军中路纵队通过了在埃及人看来无法通过的地形,此举不仅孤立了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的前沿战斗,而且成为一把直插西奈中部的尖刀,给埃军造成极大威胁。 纳赛尔在6月7日怀着扭转战局的信念,曾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建议,但是,第二天他意识到,战场上颠覆性的变化,使以色列得以占领整个西奈。因此,他在午夜前同意停战。此时,以军已抵达苏伊士运河。6月9日,以军特种部队、伞兵部队同先行抵达伊斯梅利亚附近的装甲部队会合。当天凌晨5时15分,西奈战役结束。在该战中,埃及阵亡约1万名士兵、1500名军宫和40名飞行员,5500名官兵被俘,损失了800/o的武器装备和85%的作战飞机。以色列仅阵亡275人,800多人负伤,3名飞行员被击落后被俘,损失61辆坦克。鉴于双方在人员和物资损失方面的巨大差距,再加上以色列占领了6甲1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以色列无疑取得了决定性的军事胜利。 3、以色,.III进攻约旦河西岸 “六·五”战争中的第二个战场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同西奈战场相比,约旦河西岸战场由于地处山区、人烟稠密,装甲部队行动不便,双方投入兵力也较少(总共不过3个师),但是这场战斗关系到耶路撒冷的命运。双方都认为该城在感情上的价值大大超过其军事价值。作战目标主要是争夺耶路撒冷。 6月5日上午9时,约旦侯赛因国王获悉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进攻。随后,开罗方面命令已接管约旦军队的埃及将军里亚德,在约旦河西岸迅速开辟第二战线。里亚德立即与约旦国王及总参谋长等军方首脑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发动进攻作战。很快,约旦军队不仅对耶路撒冷,而且在边境全线都加强了炮击,并占领了设在耶路撒冷政府大厦内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从而威胁到耶路撒冷犹太区的整个南部。近中午时分,达扬下令占领约旦河西岸。经过一番激战,以军于7日早晨发起全面进攻。上午1o时许,几路以军在“哭墙”会合,基本未遭抵抗占领了旧城。经过两千年的时间,圣庙区终于再次回到以色列人手中。对以色列来说,这是“六·五,战争中最具重大意义的一件事。 fi月7日晚8时,以色列和约旦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约旦河西岸战事结束。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以色列占领了大卫之城耶路撒冷、亚伯拉罕之城希布伦和所有圣地—整个西岸。整个作战过程虽然短暂,但是以军的伤亡人数却是它在“六·五”战争中最多的:死550人,伤2440人。约旦方面阵亡696人,负伤421人,失踪2004余人。 4、以色列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 在“六·五”战争的前4天,叙利亚战线是3条战线中最平静的,以色列乐得有这样的机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暂不去触犯叙利亚。直到6月9日晨,以色列获悉埃及和叙利亚宣布接受停火,即决定抓住机会采取行动,全部占领戈兰高地。9日上午9时40分,成群结队的以军飞机猛烈轰炸戈兰高地的叙军阵地。中午11时30分,以军突破边境线,在8辆推土机的开路下冒着枪林弹雨向戈兰高地发起进攻.叙利亚军队凭借坚固的筑垒工事,一开始打得不错。但是,叙利亚政府却犯了一个决策性错误.为了促使苏联出面干涉,叙政府在10日早上8时45分通过大马士革电台宣布了一条假新闻:库奈特腊已经失守。这使叙军士气大降,部队四下溃逃,防线开始崩溃。以军马上乘隙而入,占领了戈兰高地的各个阵地。之后,以军一支装甲部队向库奈特腊方向前进。10日下午2时30分,以军对叙利亚发起进攻27小时后,占领了库奈特腊。通向大马士革的道路已完全敞开。日终前,以军攻占了整个戈兰高地,楔入叙利亚境内纵深约26公里。 尽管联合国安理会于6月10日通过的停火决议于当日晚6时30分生效,但以军继续加紧进攻,抢占一些高地、道路交叉点和居民地,以改善战线和己方态势,并于12日出动空降兵控制了赫尔蒙山的战略制高点。叙利亚战线的作战行动实际上于6月13日才停止。从穆雅克河往北直至布特米耶、库奈特腊以及靠近黎巴嫩边境的赫尔蒙山高地等叙利亚领土,均落入以色列人手中。第三次中东战争至此结束。 在戈兰高地的作战中,叙利亚军队阵亡1000人,负伤2000余人,被俘和失踪560人,损失坦克73辆,损失火炮140多门;以军阵亡127人,负伤625人,损失坦克160辆。、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 第三次中东战争共进行了6天。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动员陆军兵力37.5万人,作战飞机627架,坦克为2180辆。以色列方面拥有总兵力25万人,飞机257架,坦克13[10辆。战争中,以色列在3条战线上同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阿拉伯军队作战,最后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性胜科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总面积达8,1万多平方公里,是它战前土地的4倍,并缴获了大量完好无损的装备。以色列以伤亡4700多人,损失飞机40架的轻微代价,击馈了3支阿拉伯军队,其中仅埃及就损失官兵1 .7万多人和80%以上的武器装备和作战飞机。经过“六·五”战争,以色列在中东已成为最强的军事大国,而且也是最有效率的国家。这一切都得益于它新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第三次中东战争使战前就已存在的阿以矛盾愈加恶化,并且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加强,其目的不局限于消除“六·五”战争的后果,而且要解放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人民重返家园。二是阿以冲突不仅仅涉及巴勒斯坦问题,还包括以色列新占领的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问题,难民问题的恶化,以及以色列对耶路撒冷{日城的吞并。三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前所未有的和危险的程度上卷人了阿以冲突。当中东已经可悲地充当了大国冷战棋盘上的马前卒和牺牲品之后,却又更深地陷人了美、苏的控制之中不可自拔。

中东研究投稿

《以色列》(雷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以色列

作者:雷钰

豆瓣评分:5.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1

页数:26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以色列的作品。与国内以往有关以色列的著作相比,该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以色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此外还涉及其科技、文化、军事、外交和中法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全书内容完整、丰富,贴近现实。

作者简介:

雷钰 陕西省大荔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参加“丝绸之路欧洲研究联合中心”硕士学位课程开发项目, 并于2007年赴荷兰莱顿大学进修。现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著有《丝路商魂——新亚欧大陆桥再创丝路辉煌》、《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等学术专著5部,并发表《中世纪德国社会分裂探源》、《试析以色列比例选举制的形成》等学术论文多篇。

黄民兴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1958年4月生,1978~1982年在西北大学历史专业学习,1991年获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南亚中东史)博士学位。先后到英国和埃及留学,并赴以色列交流。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主要从事中东近现代史研究。成果有独著《佩雷斯——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者》等4部,合著《以色列政治》等13部。

(一)著作1、《中东国家通史——叙利亚和黎巴嫩卷》,31万字,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出版,独著。2、《20世纪叙利亚——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嬗变》,20万字,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独著。3、《二十世纪中东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参编。4、《世界十大皇帝》,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版,参编。5、《中东国家与中东问题》,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参编。6、《中东市场的现状与前景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版,主编之二。7、参编其它著作3部(不再详计)。(二)学术论文1、核心期刊:(1)“后冷战时代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的特点》”、《西亚非洲》,2010年第5期;(2)“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3)“阿拉伯人民族性的历史考察”,《世界民族》,2007年第3期;(4)“论民族主义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5)“多维视角下的中东和平进程——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另一环:叙利亚的困境与争衡”,《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6)“美国的制裁与叙美关系演变”,《西亚非洲》,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与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8)“世纪之交全球恐怖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9)“叙利亚与伊拉克战争——兼论巴沙尔执政后对地区政策的调整(重点文章)”,《西亚非洲》,2003年第6期;(10)“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及其理论与实践”,《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1)“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世界历史”,《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4)“叙利亚经济调整与改革”,《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15)“叙土关系危机探源”,《西亚非洲》,1999年第3期;2、重要期刊:(1)“以色列:能源‘飞地’走出困境”,《能源评论》2010年4月,总第16期;(2)“国际石油市场油价上涨的市场及非市场因素”,《中国石油报》,2004年7月22日,科教文专刊特约评论员评论;(3)“叙利亚:被推上前台的疑问”,《世界知识》,2003年第10期,合作人:刘月琴;(4)“国际政治中的海湾石油因素”(上),《中国石油报》,2003年4月15日,科教文专刊特约评论员评论;(5)“国际政治中的海湾石油因素”(下),《中国石油报》,2003年4月22日,科教文专刊特约评论员评论;3、一般期刊:(1)“中东水资源危机及其纠纷与冲突”,《西大史学论丛》,2000年12月,三秦出版社;(2)“阿萨德执政时期的叙利亚”,《亚洲论坛》,2002年第1期;(3)“影响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的五大因素”,《亚洲论坛》,2004年第3期。(4)“战争左右不了石油市场”,《外滩画报》(上海),CN31-0068,第23期,2003年4月10日。(5)“西安建设外向型城市的几点看法”,《西安政协》,2002年第7期;(6)“城市管理新理念和城市经营的若干问题”,《建设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论文集,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办公厅,2002年10月编辑;(三)1999年前发表论文:1、“国家危机与当代民族主义”,《三秦论坛》,1998年第6期;2、“阿拉伯——伊斯兰时期的叙利亚文化”,《中东研究》,1998年第1期;3、“伊斯兰教与当代中东国际政治”,《伊斯兰文化论丛》,中国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版;4、“叙利亚与黎巴嫩全面内战”,《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5、“论近代奥斯曼帝国三次改革的历史背景”,《内蒙古民族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6、“以色列的核研制计划”,《中东研究》,1996年第1期;7、“叙利亚卷入黎巴嫩内战的背景与条件”,《欧亚观察》,1996年第5期;8、“塔伊夫协定与叙黎特殊关系”,《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4期;9、“伊斯兰教在日本”,《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3期;10、“叙利亚在黎巴嫩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影响”,《西南亚研究》,1996年年刊;11、“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西安日报》,1996年12月24日;12、“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3、“论中东伊斯兰教什叶派”,《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4、“塞浦路斯经济简论”,《西北大学学报》增刊,1995年第1期;15、“迅速发展的阿拉伯医疗卫生事业”,《阿拉伯世界》,1992年第4期;16、“中东国家军事工业初探”,《西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7、“从石油经济利益看海湾危机与海湾战争”,《西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变化中的利比亚外交政策”,《世界知识》,1991年第1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库尔德人:一个被分割的民族”,《中东研究》,1991年年刊;20、“走向中东市场的思考”,《陕西金融研究》,1989年第5期;21、“70年代以来叙利亚经济发展”,《西南亚研究》,1988年第4期;22、“试论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发展与前景”,《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2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陕西社科动态》,1988年6月;24、“阿拉伯海湾国家石油生产政策”,《中东研究》,1987年第2期。其他报刊发表短文、译文20余篇不再详计。(四)科研项目1、“叙利亚现代威权主义政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9年立项,主持人。2、“伊斯兰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发展和安全研究”,陕西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3年立项,主持人。3、“中国西部周边安全利益研究”,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立项,主持人。4、“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2年立项,主持人。5、“现代叙利亚研究”,西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2年立项,主持人。6、“当代民族主义研究”,西北大学青年科研专项基金项目,1999年立项,主持人。7、“当代中东局势发展及我国战略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度重大课题,参加人。8、“中东现代化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2001年立项,参加人。9、“当代海湾国家国际关系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0年立项,参加人。10、“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安全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2年立项,参加人。(五)科研获奖1、《中东国家通史》,获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作者之一。2、《二十世纪中东史》(第二版)彭树智主编,获2004年陕西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参编。3、“美国的制裁与叙美关系演变”,独著论文,获2007年省高教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20世纪叙利亚—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嬗变》,独著著作,获2008年省高教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医研究生论文选题

看你想研究那些方面了,多看看别人的论文就有思路了,有本《中医学》里面挺多的

我给你一些思路.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题目能够起到窥论文全貌,导读者注意,显研究重点,一个准确精炼,醒目新颖的医学论文题目,可谓医学论文之龙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方面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阅读医学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中医药学院医学研究生 英语阅读 能力与阅读策略实证研究 报告

2、从医学课外阅读谈贯通式教学

3、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医学解读

4、移动阅读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

5、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图书种类分析

6、医学文献阅读技巧

7、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动机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8、 医学英语 阅读教程

9、阅读治疗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0、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阅读特点的调查和分析

11、如何提高 专业英语 阅读能力第4讲医学英语中的拉丁语

12、医学期刊作者阅读与投稿习惯调查分析——以《医学研究杂志》为例

13、加强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校英语毕业考试的启示

14、医学生阅读状况与行为特点的现状调查——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15、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医学英语阅读策略探讨

16、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17、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

18、21世纪医学共核英语阅读问题探讨

19、医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

20、医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 方法 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x-20x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方法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医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题目相关 文章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中东研究论文样稿

。。我做个任务。。。我今年高一。。。我没有想法。。。路过。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 8.2%。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鉴于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积淀和发展,许多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历史久远,几乎无法得以解决。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只有158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已经超出了普通的领土范畴。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派别之间也矛盾重重。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教旨与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比如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其中穆斯林又分为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黎巴嫩全国只有1.04万平方公里面积、400多万人口,在1975-1990年内战时期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伊斯兰教需要改革,但堪当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难以出现。伊斯兰教自诞生至今并未接受过深层次的宗教改革,伊斯兰教呼唤具备崇高威信和能力的改革领袖人物,推动伊斯兰社会的宗教和社会改革,使之最终融入现 代社会发展洪流,并最终具备自我发育和自我发展能力。但要出现类似超越于国家和民族之上、具备远见卓识的伊斯兰宗教权威人士决非易事。既然伊斯兰内部暂时无法出现这样的改革领袖,靠外部强加和推动改革并非好的选择。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短期无解巴勒斯坦问题充满复杂性。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人们对和平望眼欲穿,但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举步艰难。巴以和平进程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远未解决。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巴方的极端组织和以方的右翼或极右翼势力总能找到理由或方法使之流产或夭折,最后不了了之。美国政府严重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也都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在该问题上的超脱和严重偏袒是导致极端势力袭击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中东国家需要独立自主和发展自强受到政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各类矛盾交织等因素影响,在全球化大潮和大国干预面前,中东国家自身的力量有限。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的政权延续方式在许多地区国家存在。经济发展方面,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缺乏激励发展的内生机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于依赖能源支撑,缺乏发展后劲。同时,不少国家的社会问题严重,腐败成风,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以上是导致2010年底以来中东政局急剧动荡的重大诱因。

考试之后就有答案了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