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探究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校外实习“三方共赢”

2016-08-30 11: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台湾职业教育实施的校外实习不仅成功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体现了独特的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台湾职业院校校外实习三方共赢的奥秘体现在法律法规政策的保障与学校课程职场核心力的培养。


  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指中等及中等以上学校所实施的技能养成及继续进修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形成两条并行的教育渠道。包括职业学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层次。职业教育的目标系配合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人力需求、科技创新需要通识教育人才而不断提升[1]。台湾职业教育实施的校外实习不仅成功地培养各种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而且体现了独特的“三方共赢”,即学校+学生+企业相得益彰。具体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政策的保障策略

 

  台湾是一个地狭人多、天然资源不足的省,由于历史原因成为孤岛,自然资源有限,而人力资源是台湾最为宝贵的一种资源,但必须加以培育、训练,使之成有用的人才,并妥加利用。将“人“由非资源变为资源,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2]。

 

  台湾省教育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注重校外实习的措施与规章,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操作。

 

  一是校企合作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因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纸笔,还需要厂房、石油、钢铁、木材、化肥等,需要设备的购置、维修、更新,需要水电暖气、燃气的供应,需要往返实习基地的交通费……。这些都需要经费,而单靠学校显然是不能缓解经费之难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性、操作性人才,只有扎根于社会的各职业领域,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办好职业教育。台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一开始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产学良好互动模式,深耕产学合作。鼓励与补助教师赴企业服务,参与企业的短、中、长期的研习,评职称时以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成果与教学同等重要。同时选聘产业界人士到学校兼职,与学校教师共同规划课程,让产业界的实务人员能够将现场资讯知识传达给学生,培育具有实作力与就业力的优质专业人才,深化职业院校的实务教学,以推动学校课程与产业接轨。

 

  台湾教育部门于1968年5月成立“专科职业教育司“,开始职业教育有专门机构负责,掌理专科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训练及建教合作等事项;1973年7月改称“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主要负责技术学院、专科、高级职业学校教育事项[3]。2001年成立台湾教育部门技专院校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研究订制职业院校推动政策;2002年协助各校成立跨校整合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纳入学校的正式编制单位,并规划建立永续经营机制,补助中心相关费用,引导学校师生扩散研发成果及服务能量;2005年起,激励技专校院全面认养产企业园区之企业,协助产企业转型提升;于2006年12月颁布《大专校院产学合作实施办法》[4],并从此陆续举行“创意发想与实践巡回课程观摩竞赛”、“全台湾职业院校实务制作竞赛暨成果展”、“全台湾职业院校博览会”、 “台湾产学合作专业能力提供个案分析研讨会”、“技专院校工业类实务课程研发及试办计划成果观摩会”等等,于2011年5月1日起建立大专校校外实习媒合资讯平台网[4],提供产业界了解大专校院校外实习课程推动现况,大专院校了解产业界所提供学生之实习机会。让参与课程学生以实际体验创造历程,提供跨领域同伴观察交流之机会。鼓励学校将产业实务、社会服务、校外实习融入正式课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和产业界交流合作之环境。

 

  二是校外实习的规范的政策法规支撑。2009年11月颁布《台湾教育部门补助技专校院开设校外实习课程作业要点》,对全省公私立各级职业院校开设的暑期课程、学期课程、学年课程、医护课程、海外实习课程等五种形式学生的校外实习课程进行补助,以上前一年参加校外实习10%为原则[5]。要求学校实施校外实习课程规划时有完整规范的实习机制,通过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及各系老师与校外实习机构接洽,将各类校外实习机构的详情在校内张贴与网上宣传,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实习机构。学校实施校外实习课程时,与实习机构、学生三方签署签订有关权利义务之训练契约,内容包括实习岗位、工作项目及名额、实习时间、实习报酬、膳食住宿、实习安全的意外保险、指导老师职责及实习考核等项目,特别强调实习学生可能面临之职业灾害、工作时数、薪资问题或人身安全、骚扰等的保障机制,如果学生实习时要自己租屋及乘坐的交通工具,要求家长了解并书面同意认可,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探究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校外实习“三方共赢”的奥秘


  二、学校课程注重培养职场核心能力

 

  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因为人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职场核心能力指个人进入职场并在工作中进展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所需要的共通能力,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三大核心课目,其中动机职能包括工作愿景与工作伦理、群我伦理与绩效表现方法、专业精神与自我管理;行为职能包括职场与职务之认知与沟通协调技能、工作团队与团队协作方法、工作伙伴关系与衡突化解能力;知识职能包括环境知识的学习与创新、价值概念与成本意识、问题反映与分析解决能力。台湾的职业训练局以课程的概念推展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课程,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能力,各16小时的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三门课组成,合计48小时,一学期3学分的独立课程,公开招聘教育界与企业界的优质教师,达成教学共识,成立师资社群网站,提供师资互相观摩交流平台,确保教学品质[6]。因为知识或许可能通过背诵而立竿见影,技能也有可能通过反复练习而熟能生巧,但态度与情感却无法速成的,要在实践中长期潜移默化。

 

  职业高中的课程以着重实用为主,并加强实习、实验,其实习方式为个别实习、分组实习、共同实习等三种,除应届毕业生可以配合建教合作在校外实习与办理职前训练外,非应届毕业生以在校内实习为原则,但必须利用寒暑假期间进行校外实习[7];专科学校的课程,以专业课程为重点,并注重学生实习,以培养优良熟练的技能,其性质特殊的课程,还要结业后另外加实习期限,其实习方式包括校内实习及校外实习,实习时应根据各类科目专业的性质与实习作业的需求,订定详细计划,并依工作进度实施,详细记录[8]。技术学院、科技大学设立时的课程由各校自行制定后报教育部门备案,但规定课程一般较偏重实践研究方向。

 

  1956年注入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始实行“单位行业训练方式”,即选定美援经费的八所职校,适应市场需求开设实用性专业,改革课程,增添机器设备,设立实习工厂,要求各专业每周有15小时以上的实习专业,每个学生必须有对应的实习岗位,必须自行动手,每一实习时间均进行有效的实习,学到优良的技术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全部获得就业机会。这样保证学生一毕业即能以企业员工的方式工作,保证劳动密集工业有技术人力的充足来源[9]。随着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建立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大陆的职高)、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一贯体系,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照常能读研究生、博士生,技术好的毕业若干年能获得技能大师,比普通教育的更占优势的。后来提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从单纯注重学生技能技术的掌握,发展到全人教育,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以人为核心的统合教育,使价值与知识统合,感性与理性融合,人文与科学结合,全体与环境共生共荣,使个体获得精神充实与全人发展,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有意关怀。

 

  台湾政府各部门提供详实的人力供需调查与评估信息;产业界提供具有前景的工作环境及薪资待遇;学校依产业趋势发展培育具专业及职场伦理之人力 [10]。学校实施校外实习课程要求建立课程目标,针对学生发展重点规划,让学生以准员工方式体验提早体验职场,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一定的企业意识,培养一定的资讯能力、整合创新、外语能力、热诚抗压等能力,培养学生了解科技的意义与进展,能独立思考评估科技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强化实践服务社会的责任心,置身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增加学校实务教学资源,增进学生就业机会,减少企业职前训练成本,为企业提供储备人力资源,实现“最后一里程”产学接轨,也可以协助贫困优秀学子能顺利完成学业。因此,透过产、官、学、研通力合作,及教、考、训、用合一,让学生经过实践的技能行为训练,培养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才能为知识经济社会培育适用之人才,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及社会地位,再现台湾职业教育荣景。

 

  作者:马静 来源:山东青年 2016年6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