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中州大学 开创多元融合模式 创新特殊职业教育

2016-07-13 16: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多年来,中州大学本着为特殊学生谋发展的心愿,不断探索适应特殊学生的教育模式,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多元融合为核心理念的特殊职业教育之路。实践表明,多元融合从各方面缩短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社会、职业之间的差距,他们不仅成绩优异,才能出众,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开展多元融合教育

 

  学校领导认为,对于听力残疾或是视力残疾的学生而言,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与正常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缺乏交流,便会产生误解、隔阂,甚至是歧视。因此,尽可能地帮助特殊学生找到与普通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方式是开展特殊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一步。

 

  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 实践中,学校首先打破传统学生管理模式,采用了混合管理模式,要求自新生入学起,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和听力残疾学生共同生活直至毕业。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手语翻译学生深度融合进听力残疾学生的世界,同时听力残疾学生也找到了与健全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方式。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为特殊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领导认为,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特殊学生如果不能够参与到信息生产之中,必然会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负面心理。因此,想要消除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就必须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创造自身的机会。

 

  平时,学校一方面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另一方面发挥特殊学生的特长,树立起他们参与竞争的自信,认识到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在比较、竞争中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通过切实有效的学习,弥补自身缺陷,同时尽可能地将劣势扭转为优势。

 

  此外,学校不断加强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求尊重特殊学生,从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出发,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的融合 学校领导指出,在特殊职业教育中,由于特殊学生在信息获取能力上的缺陷,如果将学习活动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特殊职业教育必然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由于教师在特殊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教师队伍建设便成为了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的关键所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采用了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相融合的办法。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在和特殊教师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普通教师在理解特殊学生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能力上提升很快,教育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同时,特殊教师在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信息化助力特殊职业教育

 

  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掌握信息能力强,在很大程度上将消除其和他人、社会以及职业之间的差距。为此,学校出巨资打造高品质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为特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实践中,学校积极建设一体化实训室,采用最新信息技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以满足各种教学活动需求。同时,为了提升特殊学生的信息能力,学校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投入专门力量研发了计算机手语语言,以便于给听力有残疾的学生讲课。同时,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技术,以影像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计算机的操作方式。

 中州大学 开创多元融合模式 创新特殊职业教育

  鉴于特殊学生在信息接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教学目的,学校积极鼓励、引导特殊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并且为特殊学生提供必要的自学条件,努力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公开化。同时,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加强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之间的协作。由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在信息接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普通教师的信息是无法直接传递给特殊学生的,必然需要特殊教师这个媒介。特殊教师能够有效地将信息转化为特殊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从而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创新特殊职业教育

 

  如今,在中州大学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特殊专业,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普通教育。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只要是其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的,都可以参加学习,并且最终获得专业证书。

 

  随班就读模式 随班就读多元融合理念的具体表现。学校领导指出,随班就读是指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限制,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在中州大学,特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并且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此举打破了传统专业设置,注重特殊学生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加强了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规范手语表达能力等。

 

  为了让新入学的特殊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学校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专业生活辅导。生活辅导由具有经验的专职辅导员担任。专职辅导员每日住校,随时帮助特殊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同时,生活辅导员动态关注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相处情况,引导普通学生正确处理与特殊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模式。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大胆突破体制限制,实现体制外与体制内的融合——一方面,他们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引进人才,提升体制内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精挑细选,既要看学历,也要看能力,尤其是要具备从事特殊职业教育的潜力。另一方面,引入体制外资源,聘请校外专职教师以客座教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素质的目的。

 

  同时,学校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融合。实践中,他们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内相关领域的合作,例如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来校从事学术以及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及承办特殊教育学术会议等,另一方面积极与国外相关学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多次派遣优秀教师赴美、德、日、韩从事交流学习活动,先后聘请美国劳德特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并且和韩国拿撒勒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特殊学生提供了海外深造机会,对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就业模式 特殊职业教育是否成功,不仅仅看过程,也要看结果。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普通学生的就业都存在问题,如何提升特殊学生的就业率,成为了特殊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在市场走访调研中发现,特殊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人单位不了解特殊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在能力上有缺陷。

 

  对此,学校给予了充分重视,提出要加强特殊学生的宣传工作,提升用人单位的信赖感。具体而言,他们首先拓展就业渠道,一方面与有意向接纳特殊学生的企业取得联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系统性的学习报告,让企业看到学生的优势和价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为特殊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省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完成了多个综合性实训基地,为特殊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践表明,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实训实践有利于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有利于促进自身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适应企业环境,以及工作岗位,从而为今后顺利就业奠定宝贵的经验基础。

 

  作者:赵鑫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4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