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几个关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管理、创新办学模式、发展特色项目等途径,构建科学的艺术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的传承。艺术作为表现意识形态的方式之一,其传承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艺术教育,重在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充满朝气的行为人格。高校艺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旨在通过各种艺术载体,在普及艺术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的艺术教育,另一类是非专业类的艺术教育,即公共艺术教育。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培养艺术类专业技术人才,后者则是普及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艺术修养。信息化时代,人才的创造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长时间不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艺术教育受到排斥和挤压,难以发挥作用。一提到艺术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是专业类艺术教育;大部分院校的艺术教育属于特长式、星点式、点缀式培养,这也直接导致不少学生毕业后艺术素质较差。
二、新时期对高校艺术教育培养的规划与要求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艺术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教育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艺术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校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一是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艺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通过构建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建立课上课下、校园内外相互依托、内外有别的艺术教育主阵线。创新艺术教育课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当下环境,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艺术教育主阵地。
二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人格。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传递真善美的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在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时能够勇敢地面对。要因地制宜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形成艺术教育在人才创新工作中的“立体攻势”,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达到事半功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学生搭建好对外交流的平台。
三是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力度。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组建,艺术教育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艺术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生活情趣、性格情感方面起着连接作用。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建立共享、开放的资源平台,将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输送到高校。
四是吸取外来艺术教育的精华,提升本土艺术教育质量。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增多,艺术教育的交流也更加频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外来艺术时,不能简单地模仿、复制、克隆,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好的东西为我所用,提升自身艺术教育质量,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五是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构建艺术教育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高校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相挂钩的机制。
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
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整个人才培养战略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要认清形势,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使艺术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
(一)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几个关系
1.艺术教育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艺术教育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实践功能。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性格、情感及品质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
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宗旨,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然而现实情况是艺术教育在普通院校特别是在部分理工科院校遭遇 “尴尬”,这就需要学校兼顾发展专业技术与艺术教育,正确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高校要营造艺术教育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3.实践能力与创新培养的关系
艺术教育以其表现方式的跳跃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内容表达的多样性,为人才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另一种途径。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中还有一个关系较难处理,那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行为能力,重视前期艺术教育设计,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构建科学的艺术教学体系
1.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管理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艺术课程,分为理论类、鉴赏类和实践类三大类,课程涵盖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文学等门类。以教学检查为契机,对公共艺术教学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检查。加强课程组建设,规范课程管理,在艺术教育课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尝试考试改革,如举办作业展代替课程考核,把 “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2.打造校园文化,开展艺术实践
明确艺术实践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教学目标,以强化艺术技能训练、学生艺术展演、毕业晚会、校园合唱节、对外文化交流等艺术实践教学为重点,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艺术课程学习情境。结合各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将艺术实践指导纳入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现有艺术水准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建立规范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案进行教学。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各团每学期规定课时,每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集中考核或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集中教学汇报。
3.创新办学模式,发展特色项目
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项目制教学。开门办学,聘请社会贤达。在开设专业艺术课程基础上,建立艺术团分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凸显群众性、普及性的特色,发挥各自优势,保证艺术团阶梯式成长,推动校、院两级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4.加强对外交流,充分展示成果
对外艺术交流是展示学校育人成果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加强艺术实践教学,高校可结合艺术教师的专业特长,举办声乐、交响乐、民乐、钢琴专场音乐会及书画作品展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充分展示艺术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作的激情。
作者:温小佳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