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孩子今年上几年级啊?”“听说了吗,下学期开始,小学六年级挪到中学上课。”这是2012年福安市溪柄镇和下白石镇社会各界群众最热议的话题。2012年秋季,福安市教育局为解决各乡镇出现小学教育师资缺乏、校舍不足,而初中学校师资过剩、基础设施相对宽松的状况,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决定整合教育资源,率先在福安五中和福安七中两个乡镇初中开始设立“初小衔接实验班”,尝试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挪”到初中上课。这一“挪”,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福安五中和福安七中一年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秋季,福安罗江开发区、松罗、湾坞、社口等四个乡镇中学也相继设立了初小衔接实验班。
义务教育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的现实意义
本世纪初至今,随着各乡镇都出现人口出生人数从剧增到剧减,再到剧增且基本趋于稳定的过程,福安市各乡镇中心校和中学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严重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农村初级中学办学规模越来越小,生源严重不足,原先可容纳一千多名的中学只剩下两三百名学生就读,浪费了大量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小学中心校的生员猛增,教学楼等基础设施欠缺,师资力量不足,各中心校无法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
“初小衔接实验班”举办,为破解义务教育乡镇学校的阶段性瓶颈,缓解中心校入学高峰压力,释放中学富余教师工作量不足造成的心里倦怠情绪,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途径。
福安市义务教育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的具体做法
首先由中小学联合成立“初小衔接实验班”工作领导小组,中小学校长均直接负责管理工作,双方根据各自的基础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学生情况等校情,认真进行可行性考察论证,并召开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代表的座谈会,研讨、分析、交流本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的优势,以获得社会、家长、老师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确保“初小衔接实验班”能够积极稳妥地顺利进行,工作领导小组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出《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最核心的内容:一是小学中心校和完小校六年级的学生“挪”到初中上课;二是每个实验班级由一名原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或数学老师跟班到中学上课,并担任班主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中学教师担任;三是课程教材除英语外其它学科仍沿用原来小学的教材体系,英语学科在小学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班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小学各自抽调精干力量,联合成立“初小衔接实验班”课题研究小组,加强中小学对接联动。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直接管理衔接实验班教学教研工作,以实验班为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初小衔接管理、教学、教研联动,不断研讨、解决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标准,强化课程观念,增强规范办学意识,按照统一的要求调整课程;组织实验班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整合的原则和标准,重视三维目标的实现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业。
六所实施实验班的中学成立教学管理横向联动机制,实行五个统一:(1)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五规范”要求,学生在校作息时间统一,每天不超过6个小时;(2)学科周课时安排统一,原则上每周30节;(3)各校主要学科教学进度统一;(4)其中、期末考试试卷统一(试卷经进修校小学教研室把关审核后再定版);(5)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多元评价,评价体系统一。
福安市六所学校三年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取得的成果
从2012至2015年,六所学校共计办班48个,办班学生数2138名,小学派出参与教师共59人次(含生管5人),其余教师工作量中学教师承担。三年来六所学校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成绩斐然:
迎合了福安市目前的教育现状,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来,“初小衔接实验班”盘活了中学48间教室次,至少安排了72个满工作量的中学教师参加实验班工作。小学因此缓解了教室不足,教师不足的办学困难,也减轻了小学“大班额”办学问题的压力;中学增加了在校学生数,富余的教室、教师得到使用,有利于消化事业发展中的矛盾,使学校更有生息,有助于学校走出办学低谷。参加衔接实验班的六年级学生,几乎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原校初一就读,一改往年到处择校的情况,保住乡镇中学的招生生源同时,大大缓解了城区初中的招生压力。“初小衔接实验班”的举办盘活了教育资源,为福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创教育强市做出贡献。
更符合少年心智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初小衔接实验班”举办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龄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普遍呈现提前和早熟趋势,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是少年,进入少年初期的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校“初小衔接班”学习更符合少年心智发展规律,初中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学生跨入初中校门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具体的教学任务、学习方式、人际环境,中学生生涯与小学有着本质的不同。通过一年“初小衔接班”的过渡学习,可以使大部分六年级学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方面能逐渐适应中学生活,同时也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初中小学的衔接过度。三年的实践结果表明,经过一年衔接班学习后,升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初一起点学习,学生个性发展有了更大空间,更有利于初中整个阶段学习。
有利于形成和谐、统一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
根据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小学和初中是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义务教育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一方面可以打好更加扎实的基础教育,减轻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心里和学习压力,特别是有利于弥补义务教育阶段栋低年级英语教学不够扎实的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学可以更加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互相了解和尊重各自的教育教学现状,树立整体意识,通过进一步交流互动,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组建成立中小学发展共同体,实现中学、小学教学管理的良性互动,形成和谐、统一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自初小衔接班设立以来,经过多次跟踪对比(以福安市农村片区17所初中联考成绩为依据,福安市、宁德市学科抽考、统考成绩为参照),办实验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幅度较大,三届学生在历次福安市统一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根据宁德市2015年中考教学质量分析会数据,宁德市中考总分排名前30名的学校中,农村学校占11所,其中福安市占了6所,分别是福安三中、松罗中学、晓阳中学、福安六中、福安七中、福安五中。而这6所学校中,有3所是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的学校。实践证明,义务教育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福安市义务教育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的成因分析
福安市义务教育乡镇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与下面几个方面原因关系最为密切:
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是保障
为了破解义务教育发展难题,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环境,盘活教育资源,创建教育强市,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并把“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纳入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子课题之中,加大了对实验学校的教育投入和经费支持,使实验学校的校园环境大大改善,校园变花园,教学设备得到极大的充实与更新,同时按“实验班”学生生均经费的60%和寄宿生管理费拨付给实验学校使用,为“初小衔接实验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费保障。
符合实验班改革乡镇的现实需要是动力
能够破解义务教育乡镇学校的阶段性瓶颈,缓解中心校入学高峰压力,释放中学富余教师工作量不足造成的心里倦怠情绪,这样中小学校才能够真正积极配合,密切合作,提升教师积极性,实现教师认真投入改革实践。
福安市教育局大力推动是保证
为了“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的顺利开展,福安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任组长,市政府督导室主任任常务副组长。从2012至2015年6月,福安市教育局共组织开展了10次实验班改革管理与教学教研研讨推进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解决“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期间共有25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会议活动中展示衔接实验教学观摩课,50多人次的校长或主任展示了经验交流,有中小学实验班教师400多人参加了听课研讨互动。这些推进会的开展,强有力地保证了“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不偏离方向,促使“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工作更理性,更有效、更健康地开展。
影响举办“初小衔接实验班”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中学在实验班任教的教师对职称评聘存在疑虑问题
“初小衔接实验班”虽然“挪”到中学办学,但福建省目前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只实行“六、三 ”学制,“初小衔接实验班”在学制上还是属于小学六年级,因此,这部分老师在年度考核表工作量一栏上只能如实填写任教小学六年级,这可能对他(她)以后评聘职称造成影响。解决对策:可由市委、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借鉴上海做法,将“初小衔接实验班”学制以预备班形式纳入中学学制。
小学教师到中学上课存在抵触情绪问题
乡镇教师一般都是住校,由于路途、家庭等原因确实对到中学上课的小学教师造成一些生活上的不方便,同时兼任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也不方便,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寄宿生。解决对策:中学尽可能给到中学任教的小学教师提供住宿条件,同时在绩效评比、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上出台政策,给予适当倾斜。
社会和家长的疑虑、担心问题
在人们长时间习惯了小学六年后,将六年级“挪”到初中上课,社会、家长难免心存疑虑,特别是农村完小校的家长更是担心自己孩子年龄太小,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的独立性都相对较弱,到初中上课后,成绩会不会出现滑坡,心存怀疑,进而对“初小衔接实验班”的改革形成阻力。解决对策:一是提前介入,认真进行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三摸清”:摸清品行情况,摸清学习情况,摸清家庭情况,并与小学教师进行及时接触,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好学情档案;二是加大对“初小衔接实验班”改革优势的宣传力度,以形成合力为重点抓家校衔接,转变家长的观念;三是在初小衔接班学生入中学前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培训,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家长了解初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标准、方法与习惯、以及目的和要求,在认识上达到统一和共识,有效调动并把家长作用发挥起来,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对学生共同教育目的。
作者:薛立中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