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已然成为当下的热词,与社会变革大战略结伴偕行。如此背景下,长期备受诟病的语文教育又岂能超然物外?近二十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转型”风生水起,新课标、新教材接连推出,新理念、新模式屋出不穷,名教师、名流派轮番辈出
但问题与困惑也纷至沓来:“高大上”的课标和“新奇聱”的概念术语让一线教师越来越无所适从。铺天盖地的“习题操练”和“你拼我抢”的应试竞争又让一线教师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不会教成为很多一线教师难言的心声不是我不明白,这语文世界变化太快!
国家战略的“转型”,要从关键处突破;语文教育的转型,也需在要害处着力。
课标“转型”,让课标真正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可敬可亲的朋友:目标踏实而不玄虚,架构简洁而不繁琐,表述朴实而不浮华,内容清晰而不含混,应该是让语文教师亲近的前提--备课时可做向导,教学时可做依据,评价时可做标准。这样的“转型”,广大一线教师心仪已久!为此,衷心期盼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标能够满足一线教师的良苦诉求。
教学“转型”,让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摇篮。语文教学,本应立足于学生语文知能和素养圆融一体的提升。如何从被应试应考窄化、矮化、碎片化、机械化的课堂突围出来,回归语文的本色,回归语文的本真,@7归语文温馨的家园,这需要有识之士不断的运筹帷幄,更需要广大教师持久的实践躬行。
教师“转型”,让语文教师真正成为有尊严有体面的专业人士。将鲜活的母语肢解为便利应考的碎片,将丰富的人文抽去“精血”使之成为空壳,施教者自然只能退化为控制应考机器的“按钮”。于是,一张试卷、一次分数,就可以让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师灰头土脸。这样的现象和时代“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语文人的精气神,语文人的浪漫与豪迈,语文人的道德风范和人文气韵,语文人的宏阔视野和指点江山的风采,迷失多年,去落许久,理应请它们回归。那是语文专业的核心,那是语文人心灵的支点。
语文教育的转型,需要重新“启蒙”;转型的成功,不是靠一人之力、一时之功。它需要决策者的顶层设计,需要基层管理者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理解和支持,需要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测量评价系统,更需要所有语文教师的主体自觉和理性警醒,尤其离不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永不停歇的追求和行动!
主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