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比较政治制度》双语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成绩评价、教材改革与学校的配套改革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双语课程;系统建构
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合作、交流意识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运用一种外国语(在中国往往是英语)与本国或本民族语言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的方式。2001年、2002年教育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高校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实施双语教学。这实际上指出了进行双语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那么,为了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政治类双语课教学的环境,分析师生的基本现状和基本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双语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切工作都只能是试探性的。为了真正弄清楚我校教与学的实际,必须进行调查分析。本文采用“教学情况调查反馈表”来摸清实际情况,然后据此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针对学生现状和要求,相机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以此为基础,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笔者调查的对象是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的大四第一学期的三本学生,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调查是在课程进行一半时进行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方法都很清楚了。所以,本次调查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一般地方高校政治类双语课开课的基础不牢固。所谓开课基础,是指开课的必要性、开课时间选择、教材准备程度、学生接受程度以及师资条件等。这些方面,一般地方高校特别是地方理工类高校的双语课开课基础还不牢固,这个结论可以从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态度上看出来。例如,关于《比较政治制度》双语课是否有必要开设的问题,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下同)。认为“有必要”,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21人(42%)认为“无必要”,可以说这部分人对本课程的认识还不到位,其学习态度也难以端正,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效果,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正反映该课程的开课的条件尚不是很充分,我们还可以从下面的调查分析中得到佐证:一是本课程是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压力,他们或急于找工作就业,或抓紧时间准备考研,或热衷于准备考公务员,或忙于参加其他培训,心思难以用在学习上。如果放在其他学期,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许会高些。参与调查学生中有19人(38%)主张第五学期开课,还有的学生或主张在学完大学英语后开,或主张在学完专业英语后开课。这说明开课时间的选择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材准备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的降低。目前中国还未有自己专门编写的《比较政治制度》课程的双语教材,使用的是美国教材(笔者使用的是美国学者bernard e.brown主编的comparative politics:notes and reading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学生普遍认为太难或较难,感到学习相当吃力。有22人(44%)的学生认为,“太难了,不适合我们”,认为“较难”,也有15人(30%),认为“难度一般,可以使用”的只有10人(20%)。本教材与大二时的《大学英语》教材的难度相比,17人(34%)认为“难度大”,26人(52%)认为“难度较大”,认为“难度较小”的只有1人(2%)。还有个别学生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要求使用中英文对照、知识更具系统性、行文简洁的教材。这当然也反映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扎实的问题。三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这一点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到他们对本课程的评价。三本的学生英语技能普遍不太娴熟,对使用原版教材的双语课不太适应,有很强的畏难情绪。通过调查分析看出,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的学生只占一半,六级通过者只有6人占12%,还有26%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学生外语水平的参差不齐使他们在双语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与教师形成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双语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四是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高质量的双语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双语教育的关键。开展双语教学,是运用两种语言来传授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通过外语来学习某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教师来说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专业知识。麦凯(w.emackey)和西格恩(m.siguan)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在双语教育系统中期望学生能在学习终了时在任何场合都能使用两种语言,该系统最终应该造就出能够这样做的教师。”这是双语教育教师的远期目标。然而,双语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已成为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中国的双语师资人才还相对缺乏,且分布不均衡。对于地方一半的普通高校,这个问题相当严重。英语水平与专业水平都相当好的师资特别缺乏。32人(6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目前最应当做的是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因此,盲目地使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将对双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在开展双语教学时,中国高校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减少应景的成分,杜绝双语教学大跃进式的发展。在尊重学科适应性的基础上,扎实地推进双语教学。
2.教学过程有待优化。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在尊重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通过调查,学生虽然还是比较认可精讲法,但对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都比较喜欢,有的学生要求增加专业词汇量,专业单词要有音标、解释,有实例分析,这反映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有依赖教师的倾向;较多学生主张看英文电影等视频材料;增加由学生组织的诸如英语交谈、英语相声等活动。对于讲课方式,认为英语、汉语各半的学生有27人(54%),表明学生还是很认可双语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关于考核方式,45人(90%)要求开卷考试,没有学生愿意实行闭卷考试,这种情况也是上述问题导致的结果。
二、改善政治类双语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系统建构
要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类双语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双语课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bertalanfy)认为,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系统论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人类思维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或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把事物看做是一个系统去进行研究。比如一个教学系统,至少要有教与学两个要素,教与学两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教学活动,“教”这一要素包括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子要素,而“学”这一要素则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认知程度等子要素。
因此,由于教学是一个系统,而系统中的各个元素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双语课的教学质量不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取决于学生方面的基本素质,还取决于学校的重视与投入程度。如果只进行局部的调整和改革,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体系改革,应该包括教学原则的创新、学时设置、开课学期、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学法指导、素质涵养、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工具)的改革与创新、学生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师资力量的培训与提高、学校的保障机制等。总体改革目标是:系统构建旨在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英语学习和素质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为目标的双语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和创新符合“双语教学”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站,努力实现形成教师精讲、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特色。限于篇幅,本文就双语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成绩评价、教材改革与学校的配套改革等主要问题加以探讨。
1.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老师用外语讲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交流和互动,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方法调整。在综合运用精讲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同时,拓展自学指导法、课题讨论法、阅读理解法、小测验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标新立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听说等自学能力的主体地位。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更易吸收和理解。双语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而合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用英文回答和展开必要讨论。
2.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由于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英文思考,具备综合运用英文的能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发了完整系统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和双语教学网站,把反映时代特征的、规范的比较政治理论知识,通过以web 页为表现形式辅之以图片、音像资料,形象,生动地在网上展示;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网上授课,实现课堂和远程互动,实现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和批改作业等,方便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复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赋予课程的教与学以鲜活的生命力,弥补了教学软件的不足。
3.学生最终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当前考核中闭卷考试分值比例过大的弊端。灵活运用笔试、自测试题、记笔记、口试、闭卷、开卷、读书笔记等多元考核方式,在考试中增加了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以及学生的上网次数、参加在线讨论的次数和获得优秀作品的次数等也被计入平时成绩。重点考核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
4.教材建设与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确实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双语教学是外语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是运用外语工具传授学科知识的新途径。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就必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学科英语教材,使学校课程形成动态平衡,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双语教学不是基础英语教学,也不是专业英语教学,教学时量的限制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能花大量时间为学生逐一讲解翻译;并且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多局限于日常英语范围,而对专业词汇掌握甚少。因此,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固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原汁原味的风味,但是由于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很容易使学生知难而退,影响学生兴趣,并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对于一般地方高校来说,我们应走积极引进国外经典教材与我校自编教材相结合的路子。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双语课程教材建设,组织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语教材评估指标体系,使中国高校双语教材建设尽早尽快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以确保中国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为双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5.学校其他配套的改革措施。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探索,双语教学的调研、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资料选购、教学设备和工具的引进以及双语教师培训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于这种情况,建议学校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在双语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确保双语师资队伍的稳定。
学校应注重双语教师的培养。师资要以培养为主,比如有的高校对于教师的培训采用了国内强化和出国进修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然后挑选优秀教师赴英语国家作长期学习或短期进修,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以获取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第一手经验与资料。由于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同时还可聘请优秀的双语教学老师或者直接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这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师资紧张的问题,具有极好的时效性。具体途径可以是: (1)对现有双语课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高其双语课教学水平和能力。例如,可以举办校级、省部级双语课教师培训班或对现有双语课教师进行必要的外语水平培训。(2)注重双语课后备师资力量的培养,要有专门的措施培养专门的双语课教师。例如,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将一些外语专业生培养为双语课教师。(3)举办各种形式的双语课教学改革研讨会,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提高双语课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双语教学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但均处于实验探索阶段,没有现成实用的教材和成熟的经验可用。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切工作都只能是试探性的。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及教材建设进行系统的改革,对全面提高一般本科院校政治类双语课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向玉乔.高校双语课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现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陈晶瑛.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践与改革[j].经济师,2009,(1).
[3]许国玉.试论双语互动教学与助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4]徐凌.“行政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类型选择与有效建构[j].教育探索,2009,(4).
[5]解超迪.高校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