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彻底摆脱小学语文教学的封闭性、灌输性、单一性,切实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一、 课堂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的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5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在活动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求真实地反映学生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日常生活”式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如果只看其表面进行施教,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吃透教材,注重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认真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生动、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活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拼音教学中,以前总是教师读,学生跟着学,机械乏味,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倘若改变教法,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会如何呢?每节课后,我都让学生回忆昨天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如昨天晚上我家吃了什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什么等等,然后用拼音简单地记下来,时间一长,学生也就积累了一定量的音节词。再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相关课文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到野外观察和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熟悉秋天事物的特点,了解在秋天里的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及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作业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生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了实效。
2、“生活启动”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教师要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链接实际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与其生活实际链接起来。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是一种养成教育。如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中的课文《陈毅探母》、《劈山救母》、《花木兰从军》等课文,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尊敬老人,懂得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鲁班和橹板》、《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等课文教育学生要尊重科学,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像、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儿真好》、《鲜花和星星》、《三个小伙伴》、《鸟岛》、《台湾的蝴蝶谷》等课文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懂得自然需要大家来保护,谁破坏生态,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现实生活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与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更需要使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三、活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精神,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里多练;教师讲得过多,就剥夺了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就等于把他请出了学习语文的阵地。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的同时,更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的交流活动。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要备课充分,课堂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适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法。这样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