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师生互动 活跃音乐课堂教学

2015-12-13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就是互动。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互动就不能存在或发生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极为重要。因为小学生理解乐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师生互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这正符合了新课程标准,师生互动能充分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使师生都得到共同成长.因此,探究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势在必行.
  一、教师的“动”
  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很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学生。有一次,我感冒了很不舒服,在学习《不再麻烦好妈妈》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块表演,突然我的鼻子直痒痒,不得已就捏了一下,这下不得了了,大部分同学都跟着我捏起了鼻子,当时我没有反应过来,等我反应过来时,心里一惊,原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我给学生说明原因,他们也笑了。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
  1、通过富有童真的语言打动学生。儿童对音乐和语言有天生的好奇感,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2、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学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音乐课上,恰当地运用讲故事,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在《龟兔赛跑》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很快学生们就进入故事情景当中,故事情景深深地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心;随后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充当“兔子、乌龟、大灰狼”,启发学生各自扮演树林里的的各种植物或动物,象花、草、蘑菇、大树、小鸟、小鹿及小山坡等。学生们边表演边欣赏,创设了龟兔赛跑的环境背景。然而小声跟着唱,启发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并提问:如果你自己是小乌龟、小兔子,你应该怎样做?你能用你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最后再学习并演唱歌曲。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二、学生的“动”
  孩子的天性在于玩,在于动。而学生又是课堂的主体,一堂课当中,学生的活动才是关键。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动”起来呢?
   1、通过课外收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快乐的音乐会》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猜一猜,听几种乐器的声音,猜猜是什么乐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收集到的乐器声音模仿出来,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再根据学生听到的乐器声音猜出是什么乐器后演奏出来。如此之后,我便说道:那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和几位好朋友见见面,你们能不能把他们也演奏出来,于是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歌曲,并积极地来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素材,在收集中激发乐趣,并在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2、让学生创作舞蹈动作、感受自己的创作乐趣,从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舞蹈动作,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姑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去探索、去理解就足够了。因为克拉特斯曾说:“探索是新思想的展露,是一种积极尝试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孩子们的创作,将他们的创作加以修改,配上歌曲,再表演出来让孩子们观看。例如:在教《两只小象》这一首歌曲时,整堂课我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学唱歌曲。两只小象从远处的河边走来:
   3  3  3  2  2  2  3  3   3  2  2   2
      哟 罗 罗,哟 罗 罗,哟 罗  罗,哟 罗  罗。
  启发学生歌唱中声音渐强的变化。“来到小河边,它们相遇了会怎样表示?”学生饶有兴趣地说:“他们互相问好,打招呼。“然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表演。这时学生会创造性地表演互相问好、打招呼、握手等,既生动又形象。“它们可高兴啦……”启发学生想象两只小象的神态,引出“它们扬着长长的鼻子,看来很兴奋。”并且让学生表演两只小象的神情,比一比谁扮演的最像、最好。“傍晚了,两只小象要回家了,这时旋律节奏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然而然地放慢了原来的速度。
  通过把歌曲的内容用情节串联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体会歌曲旋律的变化,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全面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脑想一想,演一演,鼓励每一位学生根据歌曲大胆创编动作,让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师生互动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宽松的课堂气氛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撤掉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缩短学生与老师的心里距离,使学生放松地“动”起来。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放下师道尊严架子,真正地成为孩子头,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使学生增加上进心、自信心、自尊心,减少自卑感、恐惧感。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使学生就在我的身边。有的学生拉着我的胳膊询问“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硬 肩的动作我做不好,你在做一遍吧”。“老师、老师在再教教我吧”:老师笑肩是这样做的吧“;……。
  在学习《小袋鼠》时,我就在学生中间做了示范性的表演唱。看到我的表演,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当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会歌曲后我说“请同学们在两分钟时间内,自编动作表演唱《小袋鼠》,比一比、唱一唱,看谁唱得准、表演得好。“学生立刻向沸腾似的编创起来。并且不约而同的以我为圆心边唱边表演,有的创编的动作还很新鲜哩。
  只有缩短学生与老师的心里距离,学生才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才有这么高的表演欲望。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学生的潜能才会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在教学《过新年》一课中,便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训练:出示这一课的部分节奏,xx xx ︱x o︱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打出来,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学生听辨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拍出正确的节奏。然后学习歌曲《过新年》,教师随着音乐舞蹈。用节奏感来读歌词,通过读、听,学会歌曲的歌词;然后邀请学生一起来舞蹈,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表演“歌伴舞”;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纵观这一节课,学生的参与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如此,学习音乐还会成为负担吗?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给学生一个参与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受音乐的乐趣。
  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动”的应变调控能力不仅要加强,还要让学生成为“动”的主体。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师生互动,携手并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