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见习是学校体育课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投入到体育课上来。然而大多数见习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往往无事可做,要么在一旁休息,要么三三两两散步聊天,在见习的一节体育课上一无所获。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见习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原因,让见习生在体育课上获得一些技能和体育知识。
关键词 见习生 身心健康 运动参与 对待
所谓见习生就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或很少参加体育训练的同学。教师通常会把见习生放在一边,忽略对其情感及身心教育,久而久之会对见习生本身及其他同学形成不良影响。见习生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不但需要在体育课上掌握一定的运动文化,也应该有适当的运动体验。为了学生的健康,也为了正常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当尽量控制见习生的人数和见习次数,同时更要让见习的学生在见习的时候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一、见习的常见现象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中有安排“见习生”这样一项任务,而且在体育课上“见习”生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名为“见习”生,可学生真的“见习”了吗?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意识的注意了这个群体一段时间,通过观察会发现在这些见习生普遍存在已下几个方面现象:
(一)聊天。在体育课上,一个见习生没有聊天的条件,但若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同时见习,往往我们看到的最多的现象就是闲聊,那可谓是天南地北地聊,有的手舞足蹈,甚至发生激烈的争论现象。wwW.lw881.com老师大多对这些学生视而不见。
(二)溜圈。体育课见习时溜圈多见于冬天的课堂上,由于静站受冻,学生可能会选择溜圈,也多为两人以上同学一起溜,沿着操场或校园溜,边溜边聊天的较多。这部分学生容易被老师忽略。
(三)逃走。这样的见习生比溜圈者更加无组织无纪律。这样的“见习”生往往是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溜走,而且下课时不再和老师打个照面,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是真的“见习”生,有可能是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而不是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有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上着课的时间到处去找这些“见习”生,因此就不得不被动的忽略。
(四)静观。显然,这部分学生静坐或静立在操场的一边,观看其他学生的练习,至于是否已经有所收获,有多大收获,由于没有任何检查监督机制,因此很难把握。但这部分学生与前面三类学生相比是确实做到了见习中的“见”。这部分学生除了观看以外,无事可做,很容易出现溜号,也就是说,如果操场上有两个以上的班级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引起他们四处观望,而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该班级的学习中去。结果导致收获甚微的现象,导致对学生老师所讲动作要领一知半解,对重难点毫无知晓。
(五)自练。在我的一节篮球课上,我的教学内容是高低手运球,在我上课的时候我看的本班一个由于手臂受伤的“见习”生一个人拿个球在旁边练习运球,看到这一幕我当时对该学生大加赞赏,希望以后其他学生都能向他学习。可是课后我一细想,如果学生见习时对老师本节所教授的内容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练习,那样不就会造成学生对老师新授的内容毫无了解,从而影响后面技术的学习了。所以这种只“习”不“见”的方法还有它的缺陷的。
除此之外见习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还有很多形式,诸如帮老师当裁判、充当标志物等等,但总之,不管有多少种形式的“见习”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见习”生几乎成了被忽略的群体。
二、如何对待这些见习生
面对这些“见习”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许多方法,使他们真正达到“见”而“习”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采用了部分环节见习,部分环节参与练习的方法;第二,及时的明确“见习”生的见习目的,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打好基础;第三,安排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轻微自主练习;第四、等到下一次课的时候及时提问上一次课上的“见习”生相关的问题。通过上述办法使得在我的课上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见习的学生,也能够及时的掌握我所新授的技术知识,这样一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能及时掌握新授知识也能有助于我们对教学进度的安排,最主要的还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掌握各种技
知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也杜绝了见习生“不见不习”和“见而不习”等不好的习惯。
由于见习生大都属于无法进行体育课学习的学生,诸如女生例假期有特殊反应者、头疼发烧等感冒患者、受伤运动不便者、其他相对严重的疾病未愈者等,但也不免有些学生是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也混入见习者的行列。面对的无论是何类见习生我们都要做到不但要“见”而且要“习”。我对我所采用的以上几种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一下。
(一)部分环节见习,部分环节参与练习。体育课程不是整节课都是大运动量练习,因此,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部分见习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的,即便就是基本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讲解、示范的时候也应该随同全班同学一起听讲和观察,只是在做练习时尤其是运动量较大的练习时再退出集体。这就需要师生转变“见习一见到底”的错误观念。因此,对于那些轻伤轻病患者,适当的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康复的。
(二)及时的明确“见习”生的见习目的,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在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方法尚未形成或尚不成熟的今天,学生见习往往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很想学习,但由于身体限制而无法正常的学习,是无奈的见习,基于此,老师就应该在学生见习前提出明确的目的,告诉学生看什么,如何看?看的过程要思考什么问题?最好在课的开始部分给见习生也能提出几个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在见习的时候有所侧重,而不至于感到无所适从。
(三)安排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轻微自主练习。爱动、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即便是运动不便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给见习生分配一定的器材,安排适量的与本次课有一定关系的练习给见习生,也让他们在一旁能够做力所能及的轻微运动。如果老师能够考虑到这些,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除非那些根本无法轻微运动者,或对体育完全缺乏兴趣者。
(四)及时提问课上的“见习”生相关的问题。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在第二点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及时给见习生明确了见习目的学生才能有所侧重,这样等到下课总结的时候让见习生复述本节课所学技术的动作要领,模仿老师做个示范等,或者要求见习生帮助老师一起观察哪些学生做得认真,技术动作掌握的好,帮助老师推荐展示生等。这样做对见习生本人有好处,同时也能帮助其他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
三、如何减少见习生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课上应该加强学生的运动参与性,而见习生往往就不会参与课上的各项练习。为此我们应该要尽量的减少见习生的人数和见习次数,为了减少见习生,我认为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学生情况我们要做足“功课”
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我们要第一步要从班主任那里了解班上学生的基本状况,第二在体育课上通过学生了解情况,第三可以做问卷调查询问家长,对有慢性病的学生要特殊对待。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增强每个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1.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负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不同性质、难易程度的教材互相搭配起来,合理地安排负荷。进行适当的分层次教学,这样能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当的锻炼,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2.积极改进教材,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单调、乏味、多次重复的教材,要适当进行改进,以诱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比如:利用游戏和竞赛,可较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激发自觉主动性,就可使他们克服“厌练”、“厌课”思想,自觉上好体育课。
3.引导鼓励和批评相结合。通过典型人或事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没病装病的个别学生,教师要适度批评,还可通过与轻伤也不见习的学生对比,教育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这样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通过平时的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对自己课堂上的见习生的观察和了解,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对见习生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是对其放任自流,那样我们的见习生也能够在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见习”——“见”而且“习”。这样一来那些原本坚持一下就能不见习的学生也会慢慢走出见习生的行列,最终更多的学生都能正常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真正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更加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