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装配式叠合板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装配式叠合板毕业论文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1、高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且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2、精度高:装配式建筑误差达毫米级3、质量高:构件工厂化生产,质量大幅提高4、可大幅降低人工依赖5、干法现场装配,节水节电节材环保6、有较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7、结构抗震性能好8、建筑使用面积可增加装配式建筑的缺点:1、增量成本高2、连接处二次现浇,现浇工作量依然很大3、运输服务半径距离200公里以内4、设计、审图、施工、验收等均缺乏依据5、模块单元体积大、自重大、超宽、超高、运输困难,导致运输成本高。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6.节能环保

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准备;(2)施工现场布置、施工进度计划、工期保证措施、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3)重点与特殊部位施工措施和方法、季节性施工措施、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措施;(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明确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顺序、劳动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与供应计划,明确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的具体位置,有效地使用施工场地,提高经济效益。施工组织设计还具有统筹安排和协调施工中各种关系的作用。经验证明,如果一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国家政策和合同规定的要求,符合施工工艺规律,并能认真地贯彻执行,那么施工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能较好发挥投资效益。3.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型施工组织设计按设计阶段和编制对象不同,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三类。(1)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一般在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批准之后,总承包单位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分包单位协助总承包单位工作。施工组织总设计是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其任务是确定建设项目的开展程序,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案,建设项目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和资源需用量计划及施工现场总体规划等。(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T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T过程起指导和约束作用。单位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图纸设计完成之后、工程开工之前,在施工项目负责人领导下进行编制的。(3)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1、高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且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2、精度高:装配式建筑误差达毫米级3、质量高:构件工厂化生产,质量大幅提高4、可大幅降低人工依赖5、干法现场装配,节水节电节材环保6、有较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7、结构抗震性能好8、建筑使用面积可增加装配式建筑的缺点:1、成本提高: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相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而言便宜很多;2、运费增加:构件因是由工厂直接运往工地使用,如果工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太远,则运送构件的运输成本就会提高;3、尺寸限制:由于构件的大小不一致,容易使生产设备受到限制,所以尺寸较大的构件再生产时抄会有一定难度;4、应用领域小:装配式建筑虽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总高度以及层高上受到很大限制;5、抗震性较差: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与刚度较弱些,所以装配式建筑的抗震冲击能力较差。

轴承合套机装配毕业论文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检测实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论文编号:JX473 有设计图,论文字数:24694,页数:65 摘 要 本文利用传感器检测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可以研究不同的滚动轴承的不同的故障所表现的出来的不同的振动信号。本文主要以外圈直径是50㎜、60㎜的深沟球轴承为例设计了滚动轴承故障振动检测实验台的机械结构部分,该实验台由动力源、减速装置、传动装置、装卡装置几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轴承运转时被检测点的振动信号,对每个监测点画出频谱图,与开始建立的参考频谱图数据库比较,分析在哪些频率点振动级值增加,从而判断其故障所在。该实验台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故障诊断这门新兴学科建立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检测与诊断 振动诊断技术 传感器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sensor to diagnose antifriction bearings’ vibration signal for failur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It can study different kinds of vibration signals of different bearings which expressed out. This text mainly take the diameter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are 50mm and 60mm for example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pedestal. It contains motive source, gearbox, transfer device and charge equipments. Its’ work principle is to gather vibration signals of the examined points by sensor when antifriction bearing is wheeling, and then draw a frequency chart, then compare with the already built database. Analyze where the vibration value is increased, then judge the failure places and kinds. The pedestal can show more about the discipline of failure diagnosis, especially about the subject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failure diagnosis. And acquaintance the importance of failure diagnosis subject. Key words antifriction bearings failur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vibrate diagnosis technique sensor目 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 绪论 1 课题背景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 2 本文研究的内容 3 本章小结 3第2章 滚动轴承故障检测实验台总体设计 4 实验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4 振动检测实验台方案提出及评价 基本参数的确定 设计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4 本章小结 5第3章 检测实验台传动部件设计 6 电动机的选择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 确定电动机的容量 6 减速器的设计 齿轮的设计 减速器的润滑、密封以及附件的选择 16 联轴器的选择与法兰盘的设计 17 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17 联轴器尺寸型号的选择 17 法兰盘的设计 17 本章小结 18第4章 检测实验台的装卡机构结构设计 19 轴承箱的结构设计 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 被检测轴承游隙的调整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预紧.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润滑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密封装置 被检测滚动轴承安装轴的加载装置设计 被检测滚动轴承安装轴的设计与校核 导轨的设计 24 卡盘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26第5章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27 传感器的选用 27 传感器安装 29 本章小结 34第6章 检测实验台的经济技术性分析 35 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35 系统设计的经济性 选材方面 动力源方面 使用、保养、与维护方面 36 本章小结 36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49附录1 40附录2 49以上回答来自: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传动方案拟定…………….……………………………….2 二、电动机的选择……………………………………….…….2 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4 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5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6 六、轴的设计计算………………………………………….....12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9 八、键联接的选择及计算………..……………………………22 设计题目:V带——单级圆柱减速器 第四组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 设计者:#### 指导教师:%%%% 二○○七年十二月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一、传动方案拟定 第三组: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1) 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使用年限10年,小批量生产,工作为二班工作制,运输带速允许误差正负5%。 (2) 原始数据:工作拉力F=1250N;带速V=; 滚筒直径D=280mm。 二、电动机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选择: (1)传动装置的总功率: η总=η带×η2轴承×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 =××××× = (2)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工作=FV/1000η总 =1250×× =、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工作转速: n筒=60×960V/πD =60×960×π×280 =111r/min 按书P7表2-3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a=3~6。取V带传动比I’1=2~4,则总传动比理时范围为I’a=6~24。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筒=(6~24)×111=666~2664r/min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和1500r/min。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三种传支比方案: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可见第2方案比较适合,则选n=1000r/min 。 4、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S-6。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3KW,满载转速960r/min,额定转矩。质量63kg。 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伟动比 1、总传动比:i总=n电动/n筒=960/111= 2、分配各级伟动比 (1) 据指导书,取齿轮i齿轮=6(单级减速器i=3~6合理) (2) ∵i总=i齿轮×I带 ∴i带=i总/i齿轮= 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1、计算各轴转速(r/min) nI=n电机=960r/min nII=nI/i带=960/(r/min) nIII=nII/i齿轮=686/6=114(r/min) 2、 计算各轴的功率(KW) PI=P工作= PII=PI×η带=× PIII=PII×η轴承×η齿轮=×× =、 计算各轴扭矩(N•mm) TI=×106PI/nI=×106× =25729N•mm TII=×106PII/nII =×106× =•mm TIII=×106PIII/nIII=×106× =232048N•mm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 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 选择普通V带截型 由课本表得:kA= Pd=KAP=×3= 由课本得:选用A型V带 (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由课本得,推荐的小带轮基准直径为 75~100mm 则取dd1=100mm dd2=n1/n2•dd1=(960/686)×100=139mm 由课本P74表5-4,取dd2=140mm 实际从动轮转速n2’=n1dd1/dd2=960×100/140 = 转速误差为:n2-n2’/n2=686- =<(允许) 带速V:V=πdd1n1/60×1000 =π×100×960/60×1000 = 在5~25m/s范围内,带速合适。 (3) 确定带长和中心矩 根据课本得 0. 7(dd1+dd2)≤a0≤2(dd1+dd2) 0. 7(100+140)≤a0≤2×(100+140) 所以有:168mm≤a0≤480mm 由课本P84式(5-15)得: L0=2a0+(dd1+dd2)+(dd2-dd1)2/4a0 =2×400+(100+140)+(140-100)2/4×400 =1024mm 根据课本表7-3取Ld=1120mm 根据课本P84式(5-16)得: a≈a0+Ld-L0/2=400+(1120-1024/2) =400+48 =448mm (4)验算小带轮包角 α1=1800-dd2-dd1/a×600 =1800-140-100/448×600 = =>1200(适用) (5)确定带的根数 根据课本(7-5) P0= 根据课本(7-6) △P0= 根据课本(7-7)Kα= 根据课本(7-23)KL= 由课本式(7-23)得 Z= Pd/(P0+△P0)KαKL =() ×× =5 (6)计算轴上压力 由课本查得q=,由式(5-18)单根V带的初拉力: F0=500Pd/ZV(α-1)+qV2 =[500×××()+×]N =160N 则作用在轴承的压力FQ, FQ=2ZF0sinα1/2=2×5× =1250N 2、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考虑减速器传递功率不大,所以齿轮采用软齿面。小齿轮选用40Cr调质,齿面硬度为240~260HBS。大齿轮选用45钢,调质,齿面硬度220HBS;根据课本选7级精度。齿面精糙度Ra≤μm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由d1≥(kT1(u+1)/φdu[σH]2)1/3 确定有关参数如下:传动比i齿=6 取小齿轮齿数Z1=20。则大齿轮齿数: Z2=iZ1=6×20=120 实际传动比I0=120/2=60 传动比误差:i-i0/I=6-6/6=0%< 可用 齿数比:u=i0=6 由课本取φd= (3)转矩T1 T1=9550×P/n1=9550× =•m (4)载荷系数k 由课本取k=1 (5)许用接触应力[σH] [σH]= σHlimZNT/SH由课本查得: σHlim1=625Mpa σHlim2=470Mpa 由课本查得接触疲劳的寿命系数: ZNT1= ZNT2= 通用齿轮和一般工业齿轮,按一般可靠度要求选取安全系数SH= [σH]1=σHlim1ZNT1/SH=625× =575 [σH]2=σHlim2ZNT2/SH=470× =460 故得: d1≥766(kT1(u+1)/φdu[σH]2)1/3 =766[1××(6+1)/×6×4602]1/3mm = 模数:m=d1/Z1= 根据课本表9-1取标准模数:m=2mm (6)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根据课本式 σF=(2kT1/bm2Z1)YFaYSa≤[σH] 确定有关参数和系数 分度圆直径:d1=mZ1=2×20mm=40mm d2=mZ2=2×120mm=240mm 齿宽:b=φdd1=× 取b=35mm b1=40mm (7)齿形系数YFa和应力修正系数YSa 根据齿数Z1=20,Z2=120由表相得 YFa1= YSa1= YFa2= YSa2= (8)许用弯曲应力[σF] 根据课本P136(6-53)式: [σF]= σFlim YSTYNT/SF 由课本查得: σFlim1=288Mpa σFlim2 =191Mpa 由图6-36查得:YNT1= YNT2= 试验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YST=2 按一般可靠度选取安全系数SF= 计算两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σF]1=σFlim1 YSTYNT1/SF=288×2× =410Mpa [σF]2=σFlim2 YSTYNT2/SF =191×2× =204Mpa 将求得的各参数代入式(6-49) σF1=(2kT1/bm2Z1)YFa1YSa1 =(2×1××22×20) ×× =8Mpa< [σF]1 σF2=(2kT1/bm2Z2)YFa1YSa1 =(2×1××22×120) ×× =< [σF]2 故轮齿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足够 (9)计算齿轮传动的中心矩a a=m/2(Z1+Z2)=2/2(20+120)=140mm (10)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V V=πd1n1/60×1000=×40×960/60×1000 = 六、轴的设计计算 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并查表,取c=115 d≥115 ()1/3mm=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5%,则 d=×(1+5%)mm= ∴选d=22mm 2、轴的结构设计 (1)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大筒定位,则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2)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工段:d1=22mm 长度取L1=50mm ∵h=2c c= II段:d2=d1+2h=22+2×2× ∴d2=28mm 初选用7206c型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径为30mm, 宽度为16mm. 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和箱体内壁应有一定距离。取套筒长为20mm,通过密封盖轴段长应根据密封盖的宽度,并考虑联轴器和箱体外壁应有一定矩离而定,为此,取该段长为55mm,安装齿轮段长度应比轮毂宽度小2mm,故II段长: L2=(2+20+16+55)=93mm III段直径d3=35mm L3=L1-L=50-2=48mm Ⅳ段直径d4=45mm 由手册得:c= h=2c=2× d4=d3+2h=35+2×3=41mm 长度与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4=20mm 但此段左面的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考虑,应便于轴承的拆卸,应按标准查取由手册得安装尺寸h=3.该段直径应取:(30+3×2)=36mm 因此将Ⅳ段设计成阶梯形,左段直径为36mm Ⅴ段直径d5=30mm. 长度L5=19mm 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支承跨距L=100mm (3)按弯矩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1=40mm ②求转矩:已知T2=•mm ③求圆周力:Ft 根据课本式得 Ft=2T2/d2=69495/40= ④求径向力Fr 根据课本式得 Fr=Ft•tanα=×tan200=632N ⑤因为该轴两轴承对称,所以:LA=LB=50mm(1)绘制轴受力简图(如图a) (2)绘制垂直面弯矩图(如图b) 轴承支反力: FAY=FBY=Fr/2=316N FAZ=FBZ=Ft/2=868N 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的弯矩也对称。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50=•m (3)绘制水平面弯矩图(如图c) 截面C在水平面上弯矩为: MC2=FAZL/2=×50=•m (4)绘制合弯矩图(如图d) MC=(MC12+MC22)1/2=()1/2=•m (5)绘制扭矩图(如图e) 转矩:T=×(P2/n2)×106=35N•m (6)绘制当量弯矩图(如图f) 转矩产生的扭剪文治武功力按脉动循环变化,取α=1,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 Mec=[MC2+(αT)2]1/2 =[(1×35)2]1/2=•m (7)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6-3) σe=Mec/×353 =< [σ-1]b=60MPa ∴该轴强度足够。 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取c=115 d≥c(P3/n3)1/3=115()1/3= 取d=35mm2、轴的结构设计 (1)轴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用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定位,周向定位采用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则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轴呈阶状,左轴承从左面装入,齿轮套筒,右轴承和皮带轮依次从右面装入。 (2)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选7207c型角接球轴承,其内径为35mm,宽度为17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矩离,则取套筒长为20mm,则该段长41mm,安装齿轮段长度为轮毂宽度为2mm。 (3)按弯扭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2=300mm ②求转矩:已知T3=271N•m ③求圆周力Ft:根据课本式得 Ft=2T3/d2=2×271×103/300= ④求径向力式得 Fr=Ft•tanα=× ⑤∵两轴承对称 ∴LA=LB=49mm (1)求支反力FAX、FBY、FAZ、FBZ FAX=FBY=Fr/2= FAZ=FBZ=Ft/2= (2)由两边对称,书籍截C的弯矩也对称 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49=•m (3)截面C在水平面弯矩为 MC2=FAZL/2=×49=•m (4)计算合成弯矩 MC=(MC12+MC22)1/2 =()1/2 =•m (5)计算当量弯矩:根据课本得α=1 Mec=[MC2+(αT)2]1/2=[(1×271)2]1/2 =•m (6)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10-3) σe=Mec/()=(×453) =<[σ-1]b=60Mpa ∴此轴强度足够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 16×365×10=58400小时 1、计算输入轴承 (1)已知nⅡ=686r/min 两轴承径向反力:FR1=FR2= 初先两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7206AC型 根据课本得轴承内部轴向力 FS= 则FS1=FS2= (2) ∵FS1+Fa=FS2 Fa=0 故任意取一端为压紧端,现取1端为压紧端 FA1=FS1= FA2=FS2= (3)求系数x、y FA1/FR1= FA2/FR2= 根据课本得e= FA1/FR158400h ∴预期寿命足够 2、计算输出轴承 (1)已知nⅢ=114r/min Fa=0 FR=FAZ= 试选7207AC型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课本得FS=,则 FS1=FS2=× (2)计算轴向载荷FA1、FA2 ∵FS1+Fa=FS2 Fa=0 ∴任意用一端为压紧端,1为压紧端,2为放松端 两轴承轴向载荷:FA1=FA2=FS1= (3)求系数x、y FA1/FR1= FA2/FR2= 根据课本得:e= ∵FA1/FR158400h ∴此轴承合格 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轴径d1=22mm,L1=50mm 查手册得,选用C型平键,得: 键A 8×7 GB1096-79 l=L1-b=50-8=42mm T2=48N•m h=7mm 根据课本P243(10-5)式得 σp=4T2/dhl=4×48000/22×7×42 =<[σR](110Mpa) 2、输入轴与齿轮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轴径d3=35mm L3=48mm T=271N•m 查手册P51 选A型平键 键10×8 GB1096-79 l=L3-b=48-10=38mm h=8mm σp=4T/dhl=4×271000/35×8×38 =<[σp](110Mpa) 3、输出轴与齿轮2联接用平键联接 轴径d2=51mm L2=50mm T= 查手册选用A型平键 键16×10 GB1096-79 l=L2-b=50-16=34mm h=10mm 据课本得 σp=4T/dhl=4×6100/51×10×34=<[σp]

轴承工艺加工论文

对于轴承工艺加工大家了解多少呢?这是机械学的研究方向。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轴承工艺加工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 通过对推力关节轴承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改进,对提高推力关节轴承的可靠性,改善载重汽车使用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推力关节轴承;结构设计改进;加工工艺改进;使用性能

随着大吨位载重汽车产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其车用推力关节轴承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推力关节轴承的市场销量前景非常看好,而该轴承当前的使用寿命确有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载重汽车使用性能要求。因此,推力关节轴承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改进势在必行。

一、工艺特点与工艺路线

1、工艺特点

(1)该轴承所承受的载荷比一般载重汽车上的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大,而且该轴承外圈的壁厚比较薄,还容易变形,使加工困难。

(2)该轴承外滚道表面上的“井”字形油槽加工难度大,而且油槽的边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油槽油线畅通,不准有毛刺

2、工艺路线

通过对GAC110SK推力关节轴承的试生产和多次的结构及工艺改进,目前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外套车加工工艺

轴承外套见图2所示。1.车小外内径→2.细车外径及基面→3.粗车外滚道及细车非基面→4.细车外滚道及倒角R面→5.车另一端R面→6.软磨外径→7.挤压轴向油槽→8.车纵向油槽→9.车外内径毛刺及车45°倒角→10.热处理。

外套磨加工工艺

1.磨非基面(小端面)→2.磨基面(大端面) →3.粗磨外径→4.细磨外径→5.粗磨外滚道→6.细磨外滚道→7.修磨外径→8.磷化处理

内套车加工工艺

轴承内套见图3所示。1.车小内外径→2.细车内径及端面→3.细车基面带内倒角→4.粗车内滚道→5.细车内滚道→6.软磨平面→7.机械打字→8.热处理

内套磨加工工艺

1.磨非基面→2.磨基面(大端面)→3.粗磨内滚道→4.粗磨内径→5.细磨内径→6.细磨内滚道→7.磷化处理

几个关键工序的技术要求

(1)外圈的外球面位置、内圈的内球面位置检测以样板控制。测量基准: ①外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为基准; ②内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为基准。

(2)车加工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检测以样板控制,磨加工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检测按滚道尺寸大小来选配。

(3)冲压油槽工序是在500吨压力机床上加工形成的,为保证其定位能够准确,装卸方便,套圈外径必须经过软磨加工,加工公差控制在:以内。模具高度与工件幅高相同,以控制涨量,冲压完成后用压力机将轴承取出。冲压油槽后,其外滚道的涨量不大于,轴承套圈的表面不准有垫伤,还要保证冲压模具的清洁。

(4)车径向油槽工序在C620车床上加工,油槽车刀的形状要用专用磨刀样板校准。车刀的前角采用0~3°,后角采用6°~8°,车刀刀头采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头。油槽车成后,还需手工除净毛刺,以保证油槽、油线畅通。

(5)为了防止在轴承的内滚道表面上留有的支点印(磨内径时)痕迹或支点的磨痕,将轴承内圈的.加工工艺的顺序调整为(两端面终加工后):粗磨内滚道→粗磨内径→细磨内径→细磨内滚道→内滚道表面磷化处理,见内容。

(6)装配高采用加垫测量(见图4所示),轴承的装配高等于实测高度减去已知测量垫高度:T=T0-h

二、装配检查

(1)100%探伤。

(2)100%外观质量检查。

(3)抽检内、外滚道研合面的表面积在80%以上。

(4)内径的尺寸精度、外径的尺寸精度、装配高的尺寸精度需要100%检验。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GAC110SK关节轴承的寿命,建议在后期的轴承加工生产时,外圈靠小端面处,滚道油槽位置不小于5mm(见图2所示),如油槽尺寸过于靠近端面,应该加大尺寸。因用户反映:这个区域首先会产生金属疲劳剥落,由此使得轴承过早地失效。通过几次小批量的试生产,和与用户沟通,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良好,该轴承的各项指标均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汤占岐. 关节轴承引裂力的分析计算[J]. 机械工程师. 2013

[2] 邱月平,沈雪瑾. 关节轴承磨损性能试验研究进展[J]. 轴承. 2015

装配式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有很多,不知道你想要具体那个方面的,题目选择很关键,选好了题目,到期后写论文也就很好做了。具体你告诉我下,我给你提供题目。

建议你工程设计类。这个是最能检验你学识程度的。

机械类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很多,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某型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加工工艺及测试研究2、舞台升降装置的设计研究3、按摩机器人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4、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设计5、CA6140普通车床纵向数控改装6、汽车电磁涡流减震器力学性能研究7、自动下料机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研究8、智能清洁机器人的设计9、低破碎玉米脱粒机的设计与分析10、马铃薯连续式机械化去皮关键技术研究11、排气隔热罩的设计与研究12、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结构设计13、胡萝卜自动削皮机虚拟样机设计14、山药全自动削皮机装置与控制系统研究15、自动化甘蔗削皮装置的研制

学术堂觉得工程技术研究类、工程设计类、理论研究类这三个方面都比较好写,下面整理了一些题目,供大家参考:1、招标控制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规律研究2、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围标现象探讨3、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4、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6、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7、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8、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9、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10、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11、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1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BIM预测方法研究1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14、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索赔研究15、建设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研究

装配式研究生毕业论文

许多在制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不擅长,很大程度上由于在职研究生学习的特殊性,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少了很多与导师交流的机会,也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如何做科研,如何写论文非常不熟悉。在轻风论文网辅导写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工程硕士,常常对论文的写作感到非常头疼。工程硕士论文一般有以下的问题:1.论文结构不合理,抑或是大量的理论堆砌,抑或是论文展开方式杂乱2.找不到论文的重点,或许由于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太少,得不到充足的指点,每次导师反馈后的东西也不能完全理解。3.论文抄袭率太高,这是在职工程硕士存在的普遍问题,在轻风论文网辅导的众多客户中,很多同学自己写了文章,但是基本上大段大段的抄袭,这样的文章给我们修改,短时间也是完不成的。4.创新点不足,不能体现论文的工作量。除去上面的三点问题,论文需要体现你的工作量,论文也需要对当前研究写出创新点。许多导师都在强调论文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只是理论堆砌,或者跟别人一摸一样的文章。 今天请到了轻风论文网的朱老师为大家解答上面的问题:1.关于论文结构如何调整?轻风论文网朱老师:首先在拟提纲的时候一定要细化,不能只到二级标题就停了,三级标题,而且每个章节的思路要清晰。大致的写作结构是,绪论(关于为什么写文章)--相关文献与概念(解释文章研究的背景用语)--研究存在的问题(当前的现状或者是急于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 2.关于论文的创新与重点轻风论文网朱老师:这个是最重要的问题,论文如何体现工作量,说通俗点,比如你是研究某某管理系统的,要就要描述整个系统的设计阶段,有哪些功能模块,每个模块为什么这样设置,模块的实现用的什么方式,最后又系统的截图与说明。这样就会让一篇文章变的很丰满。经济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最好加入实证。学会分析问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里面的重点。不管什么专业,用分析问题的思路去写文章,就能博得很高的认可。3.关于论文抄袭轻风论文网朱老师:其实这点已经不想多说了,但是现在很多研究生,特别是在职的研究生写作的时间很少,抄袭率很高。如何避免抄袭,首先是千万不要抄袭以前的论文,这个非常重要。理论部分可以多翻译下外文文献,比较新的外文资料是可以避免被查出来的。当然,有些同学认为翻译的时间比自己写的时间多。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找新出版的图书。你借鉴了别人的东西,往往书上的很多不是分析问题类的,都是理论,又回到了刚才的第二点,如何体现论文的重点。还是希望做看看别人的文章,自己写,当然,也可以到轻风论文网上让我们的老师为你的文章提供建议。针对以上的问题,轻风论文网还编写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纲要》,大家可以上轻风论文网免费领取。

事境之尘氛未扫

工业机器人产品装配应该系统设计我能完成

论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中的应用一、概述信息资源是指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流(流通)、消费过程。它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以往我国只把物质、能源当作资源,把信息当作一般的“消息”,自邓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题词公开发表后,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认识到信息也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它与物质、能源一起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1、信息对生产要素起优化作用。信息可通过优化生产素质,导向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这表现在:(1)信息通过与劳动力相互作用,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的素质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了信息含量的生产要素一旦进入生产过程,一是可以缩短劳动者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使生产要素以较快较准的状态进入生产运行系统,从生产过程的时效上表现与发挥生产力的功能。二是可增强生产的有序性与安全系数,带来机会收益。三是可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的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2)信息通过与领导层相互作用,导向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提高生产力。信息对领导者的导向功能主要有:一是引导领导者注意力的转移,把注意力放到新的工作上去。二是引导领导判断形势,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三是引导领导决策的制定,决策方案形成过程,是领导对信息综和处理的过程。(3)信息通过与生产管理者的的相互作用,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度。生产力系统是由多个生产要素构成的整体,而生产是通过一系列生产要素的信息来运行的,准确的信息有利于管理者把握生产运行的尺度,使生产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2、信息对资源起补充作用。物质、能源、人力和资金构成社会的基本资源,而信息的发展,对这些社会的基本资源起到补充作用,它的表现为:(1)信息可大大节约社会经济活动中各项资源的使用和消耗。(2)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使人力资源得到补充和替代。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机器人装配线为龙头,汽车公司的无人车间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汽车,由于人力的节省还使汽车的成本大大降低;以高度信息化的数据库,人们一按电钮就可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有关资料,省去了在浩瀚文献中查找资料的时间,从而大大节约人力资源。(3)信息还可以替代资本,从而使资金更方便、更快、更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电子货币的出现,以信息卡为载体的信用信息使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由货物交换方式演变成信息交换方式;电子转帐出现,把货物流和票据流的资金运动变为信息流的运动,不但大大减少了在途运输资金的麻烦,而且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的矛盾。3、信息对财富起增值作用。信息不但对生产要素起优化作用和对社会资源起补充作用,而且可直接创造财富,对社会财富起增值作用。(1)信息可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投入相应的信息都会使其产生价值或价值增值。呆滞的资本得到资本需求的信息就会变为赢利的投资。(2)直接出售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从而创造财富。在美国、日本等信息业发达的国家,信息服务业和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直接收入惊人,据统计,美国信息业销售额1982年为2370亿美元,1985年为4000亿美元,1988年为4700亿美元,预计2000年将接近一万亿美元。(3)信息可缩短流通时间,从而创造财富。电报和电话所起的作用就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创造财富的目的。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缩短流通时间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的例子很多,如通讯、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联机检索、电视会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使信息流动时间由过去以周、日计算缩短为现在以分、秒计算,从而大大加快了财富的增值过程。(4)信息可扩大增值空间,从而创造财富。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使现代的信息活动在更广泛的空间进行,从而创造财富。因此,在信息化不断提高的今天,财富的增值空间不但在某一自然地域或某一国家和地区,而且扩大到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总之,信息经济是“低耗能”的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能源、原材料是同步增长,而在信息经济中,单位GDP所耗能源却下降,美国、日本等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在增长,而能源却减少了。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劣势的国家,特别是能源较缺,如要把经济建设搞好,就必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二、人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当今社会,人类对信息需求日益高涨,世界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立足于新世纪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捕捉有效的信息,从而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将日益高涨,因为:(1)现代信息处于爆炸的时代,文献量在成指数的增长,社会的信息量在迅速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全球每年大约产生100万份发明专利,450万篇科技文献,1亿2千万册各类出版物,以及数以亿计的各种机构文件和资料。其中每年我国发表的经济类学术论文和资料就有3万多篇,也就是说,每天平均有100多篇,它们分别发表在1000多种报刊上。这些文件和资料每十年大约要翻一番。此外各类信息系统内部以及地区之间、国际之间昼夜不停的信息传递也达到难以统计的程度。面对如此巨大且日益膨胀的信息量,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络的支持和处理是不可思议的。(2)社会逐渐信息化,信息逐渐社会化和产业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也是当今的社会特征之一。信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日益明显,几乎到了处处存在信息、事事离不开信息的地步。(3)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得不掌握与其命运攸关的有关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产生,同时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又被广泛的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上,因此,不了解这些信息,企业就不能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最新的产品,企业就不能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生命越来越和市场连在一起,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变化的信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总之,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的技术革命,它不仅影响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影响了信息和知识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它不仅影响到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发展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三、我国汽车维修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存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是公认的脏、苦、累、差行业,这种落后表现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装备等诸方面,而信息资源方面的落后表现得尤为突出。一百多年前诞生的汽车,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四轮交通工具,是被一些人,包括马车夫所嘲笑的笨重怪物。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笨重怪物,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由原始汽车变化成为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高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空气悬挂系统、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动力牵引系统、自我诊断系统……,这一系列高新技术,不断完善着汽车的性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汽车再也不是比马车强不了多少的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集现代文明和智慧的高科技产物,而这个高科技产物,还在不断地向高科技领域纵深发展。这种汽车自身的高科技特征,加上世界各个汽车制造厂商每年不断地推出新的车型车种,先进技术的不断采用,多种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广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对汽车维修信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主要借助于传统的媒体(如图书、杂志、报刊等),这种传统媒体,存在着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涌入国内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现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言,没有一个人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信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我国汽车维修业对维修资料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的传递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而INTERNET互联网络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成为全面普及的局面。以美国汽车维修业为例,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咨询、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全面实行。我国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专业网站为例,从1995年起,即开始建立了在会员单位内部使用的远程通迅BBS。从96年起,开始投入巨资,大规模建立汽车维修INTERNET互联网站。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最强的汽车维修专业网站,涵盖欧美亚各车系的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疑、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培训等功能。这种以电脑信息处理技术为特点的互联网站,已构成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一大高科技特征。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是可以迅速、快捷地提供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汽车维修资料、汽车维修技术与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互联网上的技术讨论和技术交流,又加速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准。网上的远程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也给需要不断吸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再训练提供了又一条途径。此外,电脑管理系统软件与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应用,也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实例。目前,汽车维修企业正面临一场革命。一大批新的汽车维修企业成立,相应的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急剧扩张,维修行业的规模也随之变得庞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大小小的维修企业已经发展到近30万家。如何面对接踵而来行业内的挑战,提高企业在维修界的竞争力,提高企业自己的生产利润,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电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更为重要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维修资料的应用,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电脑管理。是信息化和电脑技术把汽车维修企业引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在于管理。“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务包括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这种主动服务,就是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依赖于客户信息和维修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而大量的企业经营数据信息,仅凭人工来完成是难以想象的。利用电脑技术,建立企业网络数据库才是必由之路。事实上,由于汽车维修行业业务过程复杂、数据信息量大,仅仅依靠人力往往难以对维修、配件、客户档案、车辆档案、员工及各部门工作进程的监督、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而运用电脑管理,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一个30人的维修企业的月度工时统计,如采用人工计算,需要一个统计员1-2 天的时间,采用电脑进行统计仅仅需要几秒种,效率提高何止几千倍。采用电脑进行维修企业管理的优点是:1、上层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全厂的运作情况,从而可以对全厂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2、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大大减少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样就加强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3、可以使汽车维修企业彻底改变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以此来解决作为企业领导每天面对庞大的客户资料、维修记录、凌乱的库存管理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诸多客户纠纷和纷杂事务。4、厂长经理们可以从繁琐的统筹安排,生产调度,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去争取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5、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能够提高服务厂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电脑管理下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了基础。6、车辆、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让业务部具体掌握所有车辆以及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更体现了服务的完整性。7、图表分析功能可以为工作繁忙的厂长经理们提供一个简单直观的查询功能。8、可以消除在会计方面人为的失误。9、对于顾客的提出的询问能作出迅速确实的反应,尽可能少占用顾客的宝贵时间。10、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调配零件,节省人力物力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还不强,资金投入更是不足,资金短缺,投资分散,正常融资环境不健全等,都在阻碍着信息资源和学习技术在我国汽车维修界的应用,从事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站的公司大多于依靠自有资金、人才、技术进行发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其次,电脑在众多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不够,有很大一部分汽车维修企业装备的电脑还只是花瓶式的摆设,并没有真正成为生产力。可以说,由于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厂长、经理的认识局限,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对电脑的兴趣,甚至还不如许多家庭高。电脑已经大规模的进入家庭,甚至许多小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而在很多汽车维修企业,电脑还是稀罕物,许多员工还是电脑盲,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悲哀。再次,由于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电脑、互联网及信息产业有一种本能的神秘和畏难情绪,存在着电脑难学,不会上网等困难,而企业领导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对电脑、互联网方面的投入的力度及对员工在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很小。最后一点,由于我国电信部门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地位,网络收费过多,服务不良等现象,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维修界的电脑应用和互联网络的应用。四、我国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界的应用前景尽管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信息产业的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不可遏止地向全社会各领域冲击。也自然将给进入新世纪的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界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一)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中,会因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进口汽车维修资料,迅速排除故障,减少车辆维修时间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仅此一项即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经济收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互联网为例,该网站目前已有网员600余家,每家会员修理厂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查询资料,提高生产力,所产生至少5万元/年的经济效益,全年的总经济效益可达3000万元/年,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二)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大批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汽车维修企业,为企业的职工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从企业内部产生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将会更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三)现代维修企业采用电脑的管理方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时机也已经成熟:其一,电脑硬件的价格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其二、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功能方面也越来越适合维修企业的实际运作。其三、随着一些大中专汽车专业毕业生进入维修企业,为实行电脑管理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其四、远程通讯技术的诞生为软件的售后维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我国已将现代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原邮电部改为为信息产业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1、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八五”期间,我国共投入约290亿美元资金,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通信干线网络,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程控化。(1)信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信息产业在我国仍是一个正在逐步形成的新兴产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都取得了较大进展。1995年我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达2457亿元,为1980年的24。5倍,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电子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其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我国信息服务业销售额由1990年的2亿元增长至 1995年的77亿元,全国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共2万多家,已建立各种数据库1000多个。我国信息服务业正朝着计算机化、数据化、网络化和有线咨询信息网等方向发展。(2)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初见成效。我国“863”星火计划中包含有许多信息领域的高技术研究课题,如先进的感测系统、智能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迅技术等主题项目,这些课题目前大多已被攻克。“八五 ”期间,我国计算机装机量由1990年的50万台增长到1995年的330万。信息技术在工业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应用程度已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我国目前已建成了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邮电、电力、铁路、民航、海关、气象、人口等12个国家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国家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993年后我国又开始实施以金桥、金关和金卡构成的“三金”工程为重点的国民经济信息化“金”字工程。这些大型应用系统在开发的同时建设了一批较大型数据库,从而大力促进了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上所述,在迈入新世纪之后,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我们要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机遇,推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与管理的全面提升,为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懈努力。

装配式结构的毕业论文

装配式建筑的论文里面可以写一些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以及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它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着重分析装配式建筑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希望由此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化的进度,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1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现状某住宅项目,剪力墙结构,预制率20%,预制构件:楼板、空调板、女儿墙、二层以上楼梯。该项目设计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3);《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14)。该项目采用的标准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G310-1~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该项目设计活荷载:施工集中荷载:;施工阶段验算(动力系数):脱模、翻转、运输、吊装:;施工阶段验算(脱模吸附力):。连接方式:楼板上下钢筋锚入现浇梁、墙连接;空调板上下钢筋锚入现浇楼板连接;楼梯梯段板通过预留孔与现浇梯梁预埋钢筋简支连接;女儿墙水平钢筋锚入现浇混凝土构件中。某住宅项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率40%,预制构件:内外墙板、楼板、阳台、凸窗、空调板、楼梯。设计方法:采用PKPM计算软件,整体计算按等同现浇原则;同层构件有预制有现浇的,现浇构件地震力放大倍(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乘);接缝部位需要验算;预制构件增加多种工况验算(拆模、运输、吊装等工况验算)。2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差异。通过上述工程设计项目不难看出,装配式建筑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部分更多更深入。预制部分如何考虑参与整体计算传统建筑是现浇的,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所有构件建入模型,进行整体计算即可。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部分如何考虑进行整体计算,是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部分的一个难点。前述项目整体计算按等同现浇原则;同层构件有预制有现浇的,现浇构件地震力放大倍(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乘)。基于此计算原则,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节点的连接必须有可靠保证。预制构件增加多种工况验算(拆模、运输、吊装等工况验算)传统建筑在设计过行程中,仅考虑施工可行性即可。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即在常规设计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深入设计。目前深入设计多是由预制构件厂家进行,需要进行专业间工艺协调以及碰撞精细检查,同时也要反馈给结构设计,设计单位要结合深入设计、施工过程、预制构件加工、运输、安装各环节进行结构设计,无疑增加了设计难点,同时也需要设计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全过程深入了解不能遗漏。装配式建筑需要采用bim技术系统装配式建筑从设计伊始,到深化设计,到工艺协调以及碰撞检查,到预制构件加工、安装,到项目施工,全周期内均需要无缝衔接,需要进行精细化集成设计,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应用BIM技术才可以做到。以建筑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作为数据建立起来的模型,为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基础,信息整合后同一平台的应用,其一致性、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特性使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能够共同执行,才能保证装配式建筑的顺利完成。3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实施内容装配式建筑结构计算流程结合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部分,以PKPM结构设计软件为例,其具体实施如下:首先进行PKPM建模,与传统方法一致,然后导入到PKPM-PC软件中,接着确定工程预制率,进行工艺原则确定,进行拆分方案的初设及优化,之后进行装配式整体计算,生成施工图,最后进行深化设计。结构设计人员基本要求通过结构计算软件的计算内容可以知道,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传统设计中设计人员熟练掌握设计规范、图集、基本的施工情况即可进行设计。但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当中,设计人员首先要掌握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规范、图集、标准,这些方面包含的设计内容、连接节点、构造要求等均不同于传统设计,需要重新学习熟练应用。其次还需要了解深化设计的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了解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加工工艺、安装要求,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的掌握深化设计的各方面需求,能够正确进行施工过程、预制构件加工、运输、安装各环节的结构设计。对BIM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设计人员要对BIM技术有深刻的认识。BIM技术近几年在我国开始发展,在传统的设计单位还没有形成规模,仅在少数设计院少数工程项目中才有应用,并且有的项目中也仅仅是停留在翻模、碰撞检查等表层应用范畴。在深化设计部分,钢筋端头的调整、水暖管线预埋预留、预埋件布置、安装模拟、碰撞检查、施工吊装、重心校核等方面,应用BIM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诸如此类的装配方面的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这类制作预制构件进行安装的项目,因其施工精度的增高BIM技术的应用更是极为重要。后期的施工模拟,施工组织,工程算量都可以在BIM的数据集成平台上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内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应有专项的结构说明,并应与主体结构总说明配合使用,预制构件图纸应结合主体结构施工图配合使用。要明确给出施工集中荷载以及施工阶段验算的荷载值。设计图纸需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是对整个项目的指导文件,对预制构件的加工,安装的指导说明。第二,预制构件平面图,表达预制板分布位置,板名,重量。第三,剖面图,与预制构件相关建筑各部位墙身剖面,表达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的相对关系。第四,楼层预埋件分布图,表达预制构件在装配前需要事先预埋的金属件位置。第五,预制构件详图,构件厂生产预制构件用图纸,表达构件外形尺寸,配筋信息,相关连接件,金属埋件定位与数量等。第六,节点图,表达预制构件之间及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连接的节点构造。第七,金属件加工图,表达PC生产、施工用到的所有金属件的加工图。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对预制构件厂和施工单位的要求目前的装配式建筑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和标准化,装配式建筑因不同预制构件厂家的工艺流程以及不同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从而影响到结构设计。所以在结构设计部分,要增加对预制构件厂和施工单位的要求。如:预制构件加工单位应根据结构设计规定和施工单位的要求编制生产加工方案。所有构件加工前需要与各相关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确认复核无误后方可加工;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结构深化设计、构件制作、运输和安装全过程的验算,以及施工吊装与支撑体系的验算进行策划与制定,应包括构件安装及节点施工方案、构件安装的质量管理及安全措施等,应充分反应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点和工艺流程的特殊要求;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必须对诸如预制构件吊装、定位、纵向钢筋连接等关键工序的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考核,施工人员在岗位上应该严格执行操作标准;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对每道工序进行检验和验收,并如实做好施工记录;工程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预制构件加工单位和深化设计单位、其他与工程相关的产品供应厂家,均应严格执行该工程在设计中的各项规定。4结束语装配式建筑不是新兴事物,在各国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早期砖混结构中楼板使用预制板,但连接方式不好,抗震性能差,所以后期均改为现浇结构。直到近几年,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这对设计人员乃至整个建筑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摘 要:装配式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这种结构的全部构件先在工厂或现场预制,然后用起重机械在现场安装成整体。其主要优点是节约建筑用地,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施工速度快,节约模板材料。 关键字:起重机械;构件;结构吊装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主导工程是结构安装工程,吊装前应当拟定合理的结构吊装方案,主要内容有:起重机械的选择与布置、预制构件的供应、现场预制的构件的布置及结构吊装方法。 1 起重机械的选择和布置 起重机的选择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件的最大安装高度、重量及吊装工程量等条件来确定。对一般框架结构,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高度18cm以下的工业建筑,选用自行杆起重机;10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多层工业建筑多采用轨道式塔式起重机;高层建筑(10层以上)可采用爬升式、附着式塔式起重机。下面说要介绍轨道式起重机在多层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型号选择与平面布置。 (1) 塔式起重机的选择 塔式起重机的型号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平面尺寸、构件的重量以及现有设备条件来确定。 选择起重机型号时,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情况绘制出剖面图,在剖面图上注明最高一层各主要构件的重量Qi及所需的起重半径R,根据所需的最大起重力矩M(M=QiR)及最大起重高度来选择起重机。目前10层以下的建筑物结构安装一般采用QT1-6型轨道式塔式起重机。 (2)起重机的布置 起重机的布置方案主要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构件的重量、起重机的性能以及现场地形等条件来确定。塔式起重机布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跨外单侧布置。适用于房屋宽度较小(15cm左右)、构件重量较轻(20kN左右)的情形。 2)跨外双向布置或环形布置。适用于建筑物宽度较大、构件较重、起重机不能满足最远构件的吊装要求时。 3)跨内单行布置。当建筑场地狭窄、起重机不能布置在建筑物外侧或起重机布置在建筑物外侧而起重机的性能不能满足构件的吊装要求时采用。 4)跨内环形布置。构件较重、起重机跨内单行布置时,起重机的性能不能满足构件的吊装要求,同时,起重机不可能跨外环形布置时采用。 2 构件的平面布置和堆放 预制构件的现场布置方案取决于建筑物结构特点、起重机的类型、型号及布置方式。构件布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预制构件应尽量布置在起重机的工作范围之内,避免二次搬运。 (2)重型构件尽可能布置在起重机周围,中小型构建布置在重型构件的外侧。 (3)当所有构件布置在起重机工作范围之内有困难时,可将一部分小型构件集中堆放在建筑物附近,吊装时再用运输工具运到吊装地点。 (4)构建布置地点应与构件安装到建筑物上的位置相吻合,以便在吊装时减少起重机的移动和变幅,提高生产效率。 (5)构件叠浇预制时,应满足吊装顺序要求,即先吊装的底层构件布置在上面,后吊装的上层构件布置在下面。 (6)构件堆放时,同类构件要尽量集中堆放,便于吊装时查找,同时,对方的构件不能影响运输道路的畅通。 3 结构吊装方法 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和综合吊装法两种。 (1) 分件吊装法 起重机开行一次吊装一种构件,如先吊装柱,再吊装梁,最后吊装板。为使已吊装好的构件尽早形成稳定的结构,分件吊装法又分为分层分段流水作业和分层大流水作业。 (2) 综合吊装法 起重机在吊装构件时,以节间为单位一次吊装完毕该节间的所有构件,吊装工作逐节间进行。综合吊装法一般在起重机跨内开行时采用。 4 构件的吊装工艺 (1)柱的吊装 1)柱的绑扎和起吊 柱子的长度在12m以内时,一般采用一点直吊绑扎;柱子的长度在14~20m时,则需要两点绑扎并对吊点位置进行验算。 柱的起吊方法与单层工业厂房柱的吊装基本相同,一般采用旋转法上层柱的底部都有外伸钢筋,吊装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碰弯钢筋。外伸钢筋的保护措施有:用钢管保护柱脚外伸钢筋,用钢管三脚架套在柱端钢筋处或用垫木保护等。 2)柱的临时固定和校正 底层柱插入基础杯口进行临时固定后进行,上节柱吊装在下节柱的柱头时,上柱与下柱的对位工作应在起重机脱钩前进行,对位方法是将上柱底部中线对准下柱底部中线,同时测定上柱中心线的垂直度。 临时固定和校正可采用方木或管式支撑进行,管式支撑为两端装有螺杆的钢管,上端与套在柱上的管箍相连,下端与楼板上的预埋件连接。柱子的校正工作应多次反复进行。第一次在起重机脱钩后焊接前进行初校;第二次在柱接头电焊后进行,以校正因焊接引起钢筋收缩不均而产生的偏差;在柱子与梁连接和楼板吊装后,为消除荷载和电焊产生的偏差,还要再校正一次。此外,对细而长的多层框架柱,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由于阳面和阴面的温差会使柱子产生弯曲变形,因此,必须考虑温差对垂直度的影响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柱接头施工 柱接头的形式主要有榫式接头、插入式接头和浆锚式接头三种: ①榫式接头。上柱下部有一榫头承受施工荷载,上柱和下柱外露的受力钢筋用坡口焊连接,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最后浇灌接头混凝土形成整体。 ②插入式接头。上柱下部做成榫头,下柱顶部做成杯口,上柱插入杯口后用水泥砂浆灌注填实。这种接头不需焊接,吊装固定方便。 ③浆锚式接头。将上柱伸出的钢筋插入下柱的预留孔内,然后用水泥砂浆灌缝锚固上柱钢筋,形成整体。 (2)梁、板的吊装 框架结构的梁又一次预制成的普通梁和叠合梁两种,叠合梁上部留出120~150mm的现浇叠合曾,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框架结构的楼板多为预应力密肋楼板、预应力槽型板和预应力空心板等。楼板一般都是直接搁置在梁上,接缝处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其吊装方法与单层工业厂房基本相同。梁与柱的接头形式做法很多,常见的主要有明牛腿式刚性接头、齿槽式接头和整体接头等。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安装技术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之中。目前,多功能建筑项目大量投建,建筑物的结构日益复杂,功能日趋完善,对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和安装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提高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安装技术对我国的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宁仁岐 建筑施工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钟汉华 建筑施工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悦,身份证23010219751107261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