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洪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洪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翻译的历史、理论、流派;探讨翻译的性质、作用、标准、原则和方法;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说明各类翻译的特点和不同要求;探索语言转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定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才能和培养提高途径,预测翻译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下面是我整理的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王天天. 从合作原则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增补手段[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2] 许明.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 中国翻译. 2010(03)

[3] 李忠陈. 中英互译交替传译笔记难易分析及结构符号设计教学解决方法初探[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 刁洪. 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减少策略[D]. 四川外语学院 2011

[5] 何爱香. 交替传译笔记[D]. 厦门大学 2006

[6] 侯海强. 交替传译笔记在不同阶段的规律及成因[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 易引. 探索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语时间过长的原因[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孙晓芳. 《自传:那些只向朋友讲述的事》(2-4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9] 郭婷婷. 《旧径漫行》(第十至十一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0] 李素奎. 《驯马记》(第一章、第二章节选)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1] 武微. 交替传译的特点与策略对译者要求探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12] 潘梦云. 房地产董事长年会致辞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熊玮. 交替传译的认知研究及其对口译训练的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4] 赵军峰. 论口译的翻译单位[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15] 仲伟合. 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 中国翻译. 2001(02)

[16] 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编,吕国军主编.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7] 李越然. 充分发挥口译的社会功能[J]. 中国翻译. 1987(02)

[18] Gile, the Deverbalization Approach in th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Classroom. Forum . 2003

[19] Gentile A,Ozolins U,Vasilakakos Interpreting: A Handbook.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6

[20] Larson, Translation. . 1984

[21] Gentile, Interpreting or Not. The Critical Link:Interpreters in the Community . 1995

引用硕士论文应按照参考文献中硕士论文的格式进行标注。 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的规定,参考文献引用时硕士论文的格式为: [序号]作者.

文档参照怎样标明。

一,文档引入的标明规定。

1.参考文献引知道网.万方检测.维普查重互联网站,不然会发生没法搜索文献资料的状况。

2.引用文献须为本引用文献,不然不可被视作引用文献。

3.引用文献务必是整句话,句点前面转述并非分号。

二,论文引用标明方式。

1.人力撰写进到word。

可去中国知网或百度学术导出来论文参考文献恰当引用格式,拷到自身的毕业论文中,一条一条依照文件格式标准打打标明。

2.运用word的初始作用。

(1)互相参考。

查验全部引入文档,序号——重新定义的序号文件格式——键入“[]”,将鼠标光标到括弧正中间,“序号款式”选1,2,3;

鼠标光标对体引入,点“引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项“序号新项目”;“引入内容”选择项“文章段落序号(详细前后文)”—挑选相对应参考文献—插进。

(2)尾注

游标卡尺到行为主体引入的地区,点“引入”——插进尾注——在尾注处拷贝论文参考文献;

查验尾注的编号-鼠标右键-注解选择项-"序号文件格式"改成1,2,3...-应用软件;

点一下Edit-搜索-高级的搜索和更换-搜索选择项下边的“独特”,在右下角挑选“尾注标识”,(这时表明为“^e”);在“[]’鼠标光标到圆括号正中间,“独特”挑选“查找内容”(这时发生“[^e]’)-所有被更换(这时1,2,3将变为[1],[2],[3]…);

一条线发生在尾注下边,除掉的办法是:查询-挑选“文稿”-引入-点一下“宣称注解”;在“尾注”这一点挑选“尾注”这一点——鼠标光标至线框除,delete删掉——主视图回到“网页页面主视图”。

导进英语单词。

登陆“中国知网”——键入参考文献题型——查验——导出来参照——Endnote--导出来(txt文件);

endnote中--File-import--挑选""文档--导进种类挑选"Endnoteimport"--import导进后,挑选合理的style,就可以恰当表明。

文章内容引述怎样标明?文章内容中标明的合理引入也是学术论文的关键步骤之一,假如标明不合理,非常容易被查重系统误以为剽窃,危害论文查重。因此在审查毕业论文时还应重视审查规章制度的挑选,要挑选靠谱,安全性,存储普遍的查重系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网上搜一份GB-7714国标文献标准格式做参考最好,全国通用。

洪翻译硕士毕业论文ppt

论文答辩ppt模板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

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版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

5、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

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毕业答辩是每个学子最为关心的问题,下面给大家说说硕士毕业答辩PPT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请看下面 引言部分反映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您需要在PPT中尽可能简单地介绍这三个方面。 你必须记得根据文本阅读PPT的内容。 文章的整体结构非常重要。 这是教师衡量学术水平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部分。 您无需详细说明本部分制作过程中各章的内容。 你必须细化并削弱它,突出地指导总体结构。 实证部分和结论是答辩的主要过程。 你必须特别注意它。 您的PPT必须详细描述这两部分,包括您的数据源,数据处理方法和一些关键结论。 不足和前瞻性,这是答辩自我报告结尾的一部分。 你应该谦虚地表达论文仍然缺乏的地方,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不要故意追求完美,避免谈论文章的不足之处。 文章写作总是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和解决。 答辩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专家帮助你修改和完善研究,不要逃避自己。

关于内容: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关于模板:1、可以去像素网选择一套合适的论文答辩PPT模板,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关于文字: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关于图片: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关于提问环节:评委老师一般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他本人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提问环节很容易因为紧张被老师误导,如果老师指出你xx地方做错了,先冷静想一下,别立马就附和说啊我错了啊我没有考虑到。一般来说答辩老师提的问题,很少有你做课题这几年之中都没考虑到的。想好了再回答,不要顶撞老师,实在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蒙”,态度一定要谦虚,哪怕直接说“自己没有考虑到这点,请老师指正”。

PPT的安排第一页:论文题目,作者,指导老师等第二页:摘要,即你的论文的中心思想第三页:目录,表示你论文的思路、框架结构然后,逐项论述。中间可穿插系统演示。如果以上觉得麻烦,推荐你找哪种专门帮忙代做的人,我以前有找过优易做这个团队帮忙,播出来的效果还可以吧!注意事项1.需要概括性的总结你的论文结构,脉络要清晰,条理性强。2.PPT页数。20分钟的答辩时间,30页内容足够,主要是你的讲解,PPT是辅助性的。3.幻灯片的内容和基调。背景适合用深色调的,例如深蓝色、蓝色。字体用白色或黄色的黑体字,显得很庄重。也可以用宋体字加粗的字型。无论用哪种颜色,一定要使字体和背景成明显反差。不要用PPT的自带模板,要自己做,简单没关系,纯色也可以。拒绝花哨和轻浮!PPT上字要大,一张PPT上,字不要太多,行距别太密,小字会看不清,最终结果是没人听你的介绍。图的效果好于表,表的效果好于文字。最忌讳满屏幕的都是长篇大段的文字。的确需要文字的地方,要将文字内容高度概括,简洁明了。能引用图或表的地方尽量引用图、表。4.要熟悉自己的论文,应预先演练过。用一个流畅的演示来打动评委是聪明的。5.最后记得要真诚地感谢学校和老师,煽情点没关系,别假就好。

洪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时间

硕士研究生论文一般都是临近毕业的时候开始安排。这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叫做独立研究,就是专门讲解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内容等。

本科生:不太确定,有的学生和老师做论文做得早的可以早写,不过一般都是大四下学期实习前或实习期间写论文,实习后主要是对论文的修改和敲定。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对于博硕来讲,一般论文在开始着手前先查阅大量资料,写开题报告,最好先写前沿部分,然后试验期间处理数据,最后写论文,论文着手写的时间每个人都不同,有的一边做论文,一边就开始写了,有的人放到最后写,没有明确规定,不过最晚不要晚于毕业前一年的10月。就是说你09年7月毕业的话,那就最好08年10月开始写,因为到了最后一个学期,有关毕业的各种事情都上来了,你没有安静的时间写论文,写论文是要求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前一年最好,在知道具体消息的第一时间开始准备,越快越好

正常的提交时间是每年的四月初,不论是否需要提交到教育部论文评审中心,这个时候都需要提交了。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论文,需要在每年的5月底完成所有程序,六月初才能召开学校的学位委员会确定是否授予学位的相关问题,这中间有论文查重、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委员会审定等等程序。尽快写作吧,写好后的论文不可能一次就算是完稿,好的论文是改出来的。祝你成功

洪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文答辩会问到什么问题我定植的

Master's thesis test

硕士论文答辩ppt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硕士论文答辩ppt,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硕士论文答辩ppt

一、硕士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

1、考察论文的真实性

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硕士论文答辩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撰写答辩报告的注意事项:

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提问的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提问和回答问题时间约30分钟。

三、答辩及答辩表现

(一)、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1、备熟讲稿

2、准备多媒体

3、做提问准备

4、进行试答辩

5、调整好心态

(二)、怎样汇报效果好

1、脱稿汇报

2、突出重点

3、抓住兴趣

4、掌握时间

5、留下伏笔

(三)、如何巧妙地回答提问

1、听清问题记下来

2、围绕论文回答问题

3、不会回答怎么办

4、答辩态度要诚实

5、回答提问的技巧

(四)、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充分

2、紧张不自信

3、汇报不成功

4、答题不清楚

5、临场发挥不够

6、答题不懂装懂

四、硕士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

(一)、答辩的准备

1、思想准备: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2、答辩内容准备: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分钟用的答辩报告。

3、物质准备: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硕士论文的底稿及其说明提要及主要参考资料,画出必要的挂图、表格及公式,必要时准备PPT以备辅助介绍。

(二)、如何答辩

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2、仪容要整洁,行动要自然,姿态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3、在报告硕士论文情况和回答专家提问时,要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内容上要紧扣主题,表达上要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要富于感染力,还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4、对于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自己回答的圆满、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自以为是的骄傲情绪。如果确实回答不出来时,也不可磨磨蹭蹭,应该态度坦然,直接向专家说明回答不出来,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得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教育硕士论文答辩有感

记得三年前,还在为考教育学硕士努力拼搏,然而转眼间却已到了论文答辩时,时光飞逝啊!

我是04级数学教育硕士今年答辩的第一批,安排在11月25日。由于两年前曾去旁听过硕士论文的答辩会,所以对整个流程早已心中有数。我认真准备好答辩时的ppt,并提早几天发给导师,在得到导师的首肯和指导后,于24日晚上在房间进行不断演练。因为向评委介绍论文的时间只有十分钟,而论文的内容有约四万字,所以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导师要求论文前面部分的研究意义、背景、选题缘由、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内容必须在3分钟之内完成,剩下的7分钟要重点花在论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上,这才是评委所希望了解的地方。为了控制好前面的这3分钟,我不断地分析详略,哪些可一带而过,哪些要多说,看着手表我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25日答辩的这一天到了,总共有10人,我被安排在下午第一个。这样上午答辩的同学我都可以看到,并可根据情况做出调整。上午答辩的同学论文选题都来自教学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高一学生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研究,学生课内课外的提问方式研究,布置的作业量的有效性研究等等。这也体现了在职的数学教育硕士更关心研究自己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都是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测试、访谈等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和启示,而让我十分惊讶的是评委的提问,他们有的对文章中提到的有关内容让你作更深入的思考,有的询问你的理论依据,有的则直接指出文中的知识错误,也有的则质问为何在正式测试之前没有进行预研究。问题提的很犀利,也很专业。而评委对学术上的严谨态度让我更惊讶,如有些教授就直接问你某某外文文献你看了没有,哪句话翻译得是否到位,甚至连写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否规范都指出来了,如标点符号的要求、外文字体的要求、附录与参考文献的顺序安排等非常细小的地方都会提问到。评委主席李士琦教授强调,这些细小的地方就可衡量出你是否搞过研究,是否有学术素养的标志之一。

在中午的休息时间,我根据上午评委的提问方式,又仔细考虑了一下针对我的论文,评委有可能会提哪些问题,我又该如何回答。下午我第一个上台,按预定的时间设想顺利完成了十分钟的阐述,随后评委有5分钟的提问。总共有七位评委,除了自己的导师不提问外,其余都提问了,且有的评委提了两至三个问题,记下问题后就到指定的教室去作准备,然后等所有人介绍完后,开始第二轮逐个回答问题。由于我的论文属于学术研究范畴,因而评委都提得很专业,没有过多涉及细节问题(我的论文也存在细节上的不足)。这样反而让我放心了,因为评委提的问题都在我的预想之中,事先我都思考过,所以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回答。评委也感到满意。

在结束了所有人的答辩后,我们离场,评委开始讨论,鉴定答辩结果。大约过了四十多分种,开始宣布答辩结果。最后我的论文获得了优秀,真不容易呀!要知道,华东师大对论文的要求是很高的,每次只有20%的人得到优秀,它不仅要文章有质量,而且还要答辩得令评委满意。

通过这次经历,我又体会到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准备充分,不能仓促上阵。比如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论文思考不深,回答时只能用“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等话语搪塞。更有甚者,有的对于自己所写的文章中的有关概念自己都还没有弄清楚,结果被评委问倒了,答不上来,最后的论文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的这篇硕士论文花了我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因而在此期间还没有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接下来准备好好整理一下论文中的一些结果,并写成一些小文章,争取在中学数学杂志上多发表一些,也算不枉我化了这么多的精力。

硕士论文答辩攻略

一、答辩的目的及意义

所谓答辩,就是有“问”有“答”,也可以“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研究生在答辩会上宣讲自己的学位论文,并当面回答答辩专家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就一些学术观点展开辩解。学位论文答辩可以反映研究生全部学业的综合水平,也是校方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检验论文的真实性以及考察研究生的理论功底、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的手段之一。对研究生而言,论文答辩有利于进一步陈述、补充论文内容,促进论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发挥和展示其个人的才能。学位论文答辩是整个论文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场精彩、成功的论文答辩,不仅可以引导研究生深化对研究内容的认识,还可以帮助研究生发现自己论文写作方法上的不足。

二、答辩的过程

高校要充分认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重要性,做好组织工作。首先,答辩委员会必须由答辩论文研究方向相关领域的专家(答辩委员以下简称“专家”)组成。其次,要制定严密、有序、全方位的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答辩的具体环节应科学化、规范化。这对保证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答辩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不完全一致,但总的看来,硕士研究生答辩的基本流程是相同的。

(一)宣讲论文

答辩研究生用20-30分钟报告学位论文内容。建议答辩者根据事先准备的讲稿,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边演示边介绍,并尽可能脱稿演讲。

(二)专家提问

专家以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基础并兼顾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应具有考察性而非询问性,应难易程度适中、大小适度,先易后难、逐步深入,表述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同时,专家对答辩研究生应适当启发、深入引导。

(三)回答问题

答辩研究生宣讲论文完毕后,要集中注意力记录专家提出的问题,以便做出完整的答复;并将幻灯片返回到“论文题目”页,以便专家准确提问。通常,经过短暂的准备后,答辩研究生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对专家提问做出认真回答。

(四)专家表决

答辩完成后,答辩研究生暂时离开会场,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对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答辩委员会的小结内容包括评述论文内容和论文结构、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评价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等。最后,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通常,至少要有2/3的答辩委员同意通过,才能确定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此外,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要记录在案。

(五)宣布结果

答辩研究生重新进入答辩会场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和投票表决结果。对不能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要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允许答辩者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另行答辩。

三、答辩的技巧

论文答辩并不等于是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论文的要点进行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阐述,并对专家的提问做出全面、准确的回答。论文答辩是显示真才实学的好机会,研究生应该掌握答辩技巧,善于表现自己。

(一)答辩前的准备

1.熟悉论文,写好提纲

研究生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特别是要对论文的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审查。首先,要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点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仔细查阅论文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如果发现有上述问题,要在答辩前做好充分准备,即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解说等。第三,在答辩提纲中首先要确定讲述的要点,然后围绕这个要点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以下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是怎样进行的、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等。最后,根据答辩提纲分别从论文中提取需要简要论述的有关内容,重点突出所研究课题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2.科学预测,处处设防

首先,要预先准备一份口语化的论文答辩讲稿,这可避免宣讲时因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而出现过多的停顿。其次,论文答辩讲稿写完后,要进行多次的校核,以确保用语的准确。研究生可先进行一次由导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预答辩。正式答辩前的预答辩非常重要,可以让答辩学生及时补充论文内容的不足、修正谬误等。而且,预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也是正式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1]。这可以使答辩学生对答辩问题有所准备。第三,要进一步熟悉论文答辩讲稿,以保证宣讲时可以做到脱稿,并有效地控制各部分内容的宣讲时间。

3.精选图表,强化效果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常要求将讲稿与多媒体幻灯片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准备答辩幻灯片时,幻灯片的内容要简洁,控制在25~30页;宣讲用的图表数量要少,要使用可视性强、趋势明显的图,且不同曲线最好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由于学位论文使用的表格不一定适合宣讲时用,所以幻灯片中的表格项目应尽量简化,一般行不超过4项、列在10项以内为宜。此外,由于图比表更易理解,解释起来更节省时间,所以说明趋势、表示差距的表格可以改用图来表示[3-5]。

(二)答辩会的表现

1.开宗明义,消除紧张

在研究生的一生中,学位论文答辩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答辩时研究生应有足够的自信,站姿要挺拔,声音要洪亮,语言要清晰、流畅,对专家要有礼貌。答辩会上,除了要保证仪容、仪表大方以外,首先要努力组织一个好的开头,答辩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讲述论文各部分时,要尽快涉及要点,语速要适当。答辩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恰当的表情和语言,包括手势、眼神等,以吸引听众,引起他们听的兴趣,但也要避免过分夸张渲染。

由于研究生缺乏相关的锻炼、对论文内容不熟等,所以答辩时容易紧张,以致答辩声音过小,或者说话含混不清,甚至始终不敢抬头,害怕与专家的视线相对。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生除了在答辩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外,答辩时可将视线集中在台下听众的额头部位,这样既可避免视线相对造成的紧张情绪,也可给人以自信的感觉。2.思路清晰,用语准确

答辩研究生在宣讲论文前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回答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简练得体。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要立即明确“该题主要应回答什么、从哪几方面论述、其中有什么难点、我将怎样回答”等,要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语言要简练,不要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不要过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语,也不要重复习惯性的口头禅。否则,很容易分散听者对正在讲述内容的注意力。此外,答辩中要注意用语的礼貌性和准确性,当然也不要过多地使用谦词,给人以讲述问题缺乏信心的映象,而要用充满自信、流畅、肯定的语气来回答问题[1]。

3.以纲带目,适当重复

在展开论述一个问题之前,应先把该问题的主要纲目分条述说一遍,然后再逐一展开。这样,可以增强条理性,强化记忆,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统一,从而达到较好的答辩效果。同时,为了强化听觉效果,适当重复有关内容是答辩的有效技巧[2]。例如,在答辩结尾时,总结全文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最后扼要地复述一遍论文的主要论点和结论,可以加深专家及其他听众对论文的理解。但是,要注意结尾陈述不要太长,否则会显得过于罗嗦,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控制时间,灵活组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讲的内容讲完,并让听众完全理解所讲的内容,是答辩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在正式答辩前,答辩者不仅要多次试讲,还要熟悉所用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免用时忙乱、耽误时间。其次,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者要注意随时调整语速和叙述的详略,不要等到没有时间了才发现很多重要的内容还没有讲。

多媒体或幻灯片是较为先进的演示工具,其优越性已越来越为许多科学工作者所认识。正确地使用幻灯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使答辩者灵活控制整个答辩过程;而且可以调节听众的情绪,使宣讲显得生动活泼。因此,答辩者应认真做好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不宜过长,尽量避免论文内容的罗列,要有主次感,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整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每张幻灯片上的项目不要过多,应尽量使人一目了然。此外,制作幻灯片时要充分考虑清晰度,追求背景色与文字的互相衬托,所配的解说词要简洁明了,要留出看清每张幻灯片的时间等。

5.弄清题意,如实回答

在答辩中,要先听清楚专家的问题,认真领会题意,正确理解专家提问的动机,并针对问题核心抓住重点回答;不要答非所问,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答辩研究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对自己没有把握回答的问题,可以申明理由;对个别专家在未搞清论文大意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认真回答,适当说明。特别要牢记,要尊重答辩专家,不要过分争辩。

答辩时答不上或答不好问题,不一定都会影响答辩成绩。因为有时候专家看某个答辩者的论文写得好,答辩也不错,会有意提出1~2个学术难度大和争论多的问题,以便与答辩者进行深入交流,从而进一步对答辩者的研究能力进行考察[1]。所以对答不上来或没有理解清楚的问题,答辩研究生应向专家如实讲明,或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对付。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

(一)良好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包括:引言、连接、启下三个作用。良好的开场白应做到: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好好准备……”),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二)报告的中心内容

报告的中心内容包括:论文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科研实验的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在答辩报告中要围绕以上中心内容,层次分明。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讲稿一般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加深印象。幻灯片制作具体注意事项见本章上节。

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必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2.仪容整洁,行动自然,姿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3.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4.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三)答辩委员会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一般包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

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做到背熟讲稿,准备多媒体,调整心态,做提问准备,进行预答辩。在随后的汇报中突出重点、抓住兴趣、留下伏笔。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研究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这样提问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

到了提问环节,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硕士论文答辩流程

想必关于自我介绍大家都知道,而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自我介绍的时候,需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其次,答辩人陈述

其实自我介绍只是答辩的开始,接下来才是进入正轨。主要内容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第三,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如果在答辩的过程中,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第四,总结

学员在进行上述的程序完成之后,也就代表自己的答辩也即将要介绍了。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最后,就是论文答辩完之后,考生们需要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问题一:国内毕业答辩的“答辩”,英文怎么表达 动词用 defend,名词用 defence。 问题二:通过论文答辩用英语怎么说 通过论文答辩 Through the thesis reply 通过论文答辩 Through the thesis reply 问题三:“如顺利通过论文答辩”用英文怎么说? 如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If the oral defense goes *** ooth, If I can pass the oral defense successfully, 问题四:毕业答辩,用英语怎么翻译?谢谢 Graduation defence oral defence of Ph绩 口语的话常说viva 问题五:论文答辩用英文怎么说啊 (Ph D) oral defence viva (voce) (口语) 问题六:博士学位答辩或论文答辩英语怎么说? plea to Doctor's degree 或者 oral defense of Doctor's degree oral defense of thesis 问题七:“论文答辩”,“答辩论文”英语怎么说? the oral defense for a thes贰s the defensed thesis 问题八:“论文答辩”英语怎么说? 5分 oral defense 或者说thesis defense 问题九: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用英语怎么说 Master's thesis test

辽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翻译的历史、理论、流派;探讨翻译的性质、作用、标准、原则和方法;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说明各类翻译的特点和不同要求;探索语言转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定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才能和培养提高途径,预测翻译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下面是我整理的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王天天. 从合作原则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增补手段[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2] 许明.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 中国翻译. 2010(03)

[3] 李忠陈. 中英互译交替传译笔记难易分析及结构符号设计教学解决方法初探[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 刁洪. 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减少策略[D]. 四川外语学院 2011

[5] 何爱香. 交替传译笔记[D]. 厦门大学 2006

[6] 侯海强. 交替传译笔记在不同阶段的规律及成因[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 易引. 探索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语时间过长的原因[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孙晓芳. 《自传:那些只向朋友讲述的事》(2-4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9] 郭婷婷. 《旧径漫行》(第十至十一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0] 李素奎. 《驯马记》(第一章、第二章节选)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1] 武微. 交替传译的特点与策略对译者要求探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12] 潘梦云. 房地产董事长年会致辞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熊玮. 交替传译的认知研究及其对口译训练的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4] 赵军峰. 论口译的翻译单位[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15] 仲伟合. 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 中国翻译. 2001(02)

[16] 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编,吕国军主编.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7] 李越然. 充分发挥口译的社会功能[J]. 中国翻译. 1987(02)

[18] Gile, the Deverbalization Approach in th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Classroom. Forum . 2003

[19] Gentile A,Ozolins U,Vasilakakos Interpreting: A Handbook.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6

[20] Larson, Translation. . 1984

[21] Gentile, Interpreting or Not. The Critical Link:Interpreters in the Community . 1995

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一样和找相关的参考文献:About Translation P. Newmark《论翻译》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 G. Samuelsson-Brown《译者实用指南》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Wordface A. Chesterman & E. Wagner《理论对译者有用吗?象牙塔与语言工作面之间的对话》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F. Zanettin et al.《语料库与译者培养》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S. Granger《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Ⅱ,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T. Hermans《跨文化侵越——翻译学研究模式(Ⅱ):历史与意识形态问题》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F. Austermuhl《译者的电子工具》Intercultural Fautline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Ⅰ, Textu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M. Olohan《超越文化断裂——翻译学研究模式(Ⅰ):文本与认知的译学研究》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 《翻译史研究方法》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 Orented Text Analysis(Second Edition) C. Nord《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第二版)The Translator’s Turn D. Robinson《译者登场》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 Holmes《译稿杀青!文学翻译与翻译研究文集》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文学翻译:比较文学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 and Empire :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D. robinson《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 《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解读》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ranslation as Analysis . Rose《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Translation and Nation : Towards a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ness R. Ellis & L. Ley-Brown《翻译与民族:英格兰的文化政治》Translation and Norms C. Schaffner《翻译与规范》Translation and Norms C. Schaffner《翻译,权力,颠覆》Translation Today: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G. Anderman & 《今日翻译:趋向与视角》Unity in Diversity? 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L. Bowker et al.《多元下的统一?当代翻译研究潮流》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D. Robinson《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 以上全是外研社的,建议你挑几个.千万别全写上,一定穿帮

据学术堂了解,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论文是最让毕业生头痛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查询资料,如果单单只在百度上搜索的话很难搜索到齐全的资料,而知网还要收费,那么如何在网上查找资料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方法。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这里的文档是免费下载的,提供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文献,搜索功能强大,提供分类、提名等搜索,还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其中搜索了中外期刊7000多种,还有图书、古籍上线数据已超千万,内容非常丰富,很适合写论文查找资料。2、中国国家社会图书馆中国国家社会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在线网站,它内置了文津所搜,可以搜索藏书,还能够免费搜索到电子期刊、图书、论文、报纸还有各种工具书等,对写论文会非常有帮助。3、德国Springer这个网站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而且已经在我们国内开通了SpringerLink服务。SpringerLink服务的所有资源又分为人文、生物、天文等12个学科,提供大量的相关期刊、图书等查询,大部分图书都支持PDF下载,对毕业生的论文会有很大帮助。4、国家数据写作论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很多数据,尤其是理工科的论文对数据要求非常严格,在这里可以帮助自己的论文找到数据支撑,对写论文的帮助会非常的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