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指导观后感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指导观后感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心得 摘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论文写作;规范;心得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进行如下总结。 1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 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2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 的心得和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 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4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于时间的学术论文写作 何谓“时间”? 摘要:随着二元论世界观的由盛而衰,从传统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眼中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到内在、由“纯粹客观”到与实存主体融合的过程,这对实存生命价值的呈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客观;实存主体;生命价值 从哲学上定义“时间”是件困难的事情,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时,我倒清楚;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时,却茫然了。”1,205页但西方的哲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何谓“时间”这一问题。 一、西方传统时间观 古希腊哲学家基本把时间看成外在于主体的存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这样定义时间:“时间正是这个――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2,219页。即时间不等同于运动本身,但是通过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此时,时间是主体可以感受,却不会随主体状态而变迁的。 中世纪时对时间做出解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位神学家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可见时间在此仍是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仍停留在二元论的思维框架内。不过,上帝创造了时间之后,“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3,247页,“时间不是自在之流,而是思想的延展”3,253页。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自在存在,时间客体由此出现了融入主体的萌芽状态。 康德突破了从经验中得出时间概念,他认为,事物经验中的同时存在或者彼此相继是以时间为条件才可能的;康德也避免像神学家一样从神学的角度规约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感性的主观的形式,康德说时间的特点在于它是“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是(我们灵魂的)内部出现的直接条件,从而就是外部出现的间接条件”,“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纯然主观条件(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即在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限度内),而离开主体,在其自身说来,是无意义的”4,75页。康德创造性地将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提出时间的“经验的实在性”。时间这一感性的主观形式唯有在应用到感性的现象上,才有实在性,也就是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必须与感性的现象相结合。这二者,彼此脱离对方,即会落空,成为“空观念”。康德所说的感性的现象,也不是我们日常所指的现成的自然中存在的客观的现象,而是感性所挑起、呈现的,与感性主体发生关系的现象。可见,康德的时间观中已然呈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呈现、相互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时间观 跨出传统的时间观范畴之后,西方哲人的时间观进一步由外在而走向内在。 胡塞尔的时间观即是如此,他的时间是主体的内在时间。此一内在时间是纯粹意识时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感受、情绪和意志,但它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而是把体验与体验连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不可能有延存的体验,除非它被构成与一个作为过程或绵延统一物的诸所与样式的连续之流中……‘当下’的连续性是一种永远更新的内容形式的连续性”5,205-206页。这些相互分离,零散杂乱的心理感受内容之所以能以统一化的绵延形式出现在心理过程中,就在于它们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化的秩序之中,而这种先验的统一化的秩序就是内在时间。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性和自我性两方面的功能。对象性是指绵延的时间意识将诸多零散的内知识材料统一化,从而实现了内在时间;自我性意味着内在时间在构造对象的同一性的时候也依其自身实现了自我的自身构造。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将时间内化到本体中,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中,此在由时间的视野而领会着、解释着存在的一切。所以,时间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紧密相连的。此在、存在都是时间性的,所以,必须先要理解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有众多的特点,如立体的、动态的等等。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是线性的,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着’,时间性不存在,而是‘到时候’”6,375页,“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前,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6,398页。其实这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交互伸达的立体的整体。时间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时间并非先是一存在者,而后才从自身中走出来;而是时间性的本质即是在诸种绽出的统一中到时。”6,375页时间的这一系列特点,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直接相关。在三维交互伸达、动态变化的时间中来理解此在,则“此在并没有一个它只是停留于其上的终结,而是有终结的生存着”6,346页。此在的存在的终结就不是简单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的终结问题,而生存与终极的时时并存,使得此在的存在处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中。 三、时间观变迁的意义 西方人对时间由外在而内化地看待的、不断哲理化的过程,是与西方人基本的世界观变化相一致的。传统西方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问题,强调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中立地分析问题,在走向近现代之后,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与质疑,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格局,关注人的实存问题。随着这种变化,时间也就由外在的一个标尺,而内化到实存主体的生命品质、生命尊严,乃至生命价值之中。所以,时间观的变迁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时间不再是传统的衡量人生命长短的、外在的、恒定的度量单位,而是有助于实存主体体尝生命价值、实现甚或创造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是实存生命本然性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2、亚里士多德著,张明竹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作者简介:张乃芳(1975―),女,山西人昔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安月兴(1962―),男,河北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看了“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3篇 2.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3.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 4.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5.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下午听了两位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的讲座,很有收获。 第一次听真正意义上关于“学术”的写作,并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趴着睡觉,或者半途跑出去,或是玩手机,而是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着并且做笔记。 正如何老师所说,论文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通过之后可以毕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写论文是一件持久、严谨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明确并且言简意赅的题目;然后学会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最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最后能有逻辑地排版,形成文章。 这个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控非常严格,如论文的格式、标点,措辞等;想要做好,也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如参考书,文献以及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学会发现问题,并搜集资源,进行解决,最后验证总结的方法,以后在工作中,也能用这种思路来解决困境。 当然,也希望通过写论文,把严谨的作风转移到其他的写作上。希望通过未来的一年,让自己变得更谨慎和耐心些,改掉浮躁的毛病。

毕业论文指导讲座观后感

讲座观后感开头怎么写

讲座观后感开头怎么写,观后感相信大家都写过,而开头是一篇文章的开始部分,很考验写作者的写作水平,因为写的好的开头才能在一开始就夺人眼球,下面分享讲座观后感开头怎么写相关内容。

1、文复述法。

这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开头方法。开头用叙述性的语言概括介绍所读作品,然后用精练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即为文章的观点,属议论文三要素的.论点。

2、单刀直入法。

这种开头方法就是“开门见山,直抒感受”法,一开始就写了读某作品后的总的感受。

3、引申联想法。

这种开头方法是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触发作者定向阅读某作品,然后谈真切感受。

4、铺陈比兴法。

这种开头方法先言此再及彼,极力铺陈与所感有关联地事物,然后引出读作品地感想。这类似于《诗经》中地比兴手法。

5、置疑深思法。

这种开头方法是在对原作品深入分析后,精心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深思,然后联系作品回答疑问,此法能吸引读者,感染力强。

6、设境烘托法。

这种开头方法是先设置一个与所读作品表达的感情有关的典型环境,然后阐明自己对所读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此法适合于阅读严肃作品之后产生的感想。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

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讲座的读后感怎么写?下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12月12日晚,我们在实验楼303教室有幸参加了李泽光博士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与新进展”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从中汲取了在中西医结合理念下诊治类风湿方面的经验,也让我感受到了李教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潜质,他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严谨的教学语言,绚丽的教学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颇受震撼。下方来谈谈我的听后体会。

首先,扩大视野,转变思维。李教授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讲座中,深入浅出。从类风湿的定义诊断到临床表现,再到预防预后,从尪痹到病因病机,从西医到中医,再到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多侧面讲述风湿与类风湿疾病鉴别诊断与各自特点,以及国际新进展,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将来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作出了引导,并强调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的特色,期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优势,要发奋学习,不断的发扬提高。李教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讲座图文并茂,扩展思维的教学方法,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到自然清新,体现了名师的大气。

其次,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在课后交流答疑中,李教授走到学生中间,应对面耐心的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尊重学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课上,真正听到了学生自主交流的声音。他的回答,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我倍感温馨。

我很喜爱李教授的课,正因他强调发挥中医优势的教学理念,以及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展现不仅仅是他的精湛的教学功底,还有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谦逊的品格。然而,透过听李教授的讲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总之,我要向李博士学的东西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我要深刻明白运用并实践李泽光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后要更加发奋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学习,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并像他那样,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学习提高。

讲座结束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最后放下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40分钟,一晃,下课铃就叮呤响了,但我却是花了不知多少个日夜准备的。我是白天讲座、晚上讲座、睡着了做梦还是讲座。嗯,有必要做个总结。

效率不够高。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场讲座,也全心全力去准备了,我的.这种精神就应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回头看看,一个多月来,自己除了听课就是准备讲座,其他的几乎什么事儿也没做成。这说明我的效率太低,这是一个大问题。眼下还有毕业论文和就业,这才是要紧,而且就业才是大头。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开讲座,如果有第二次,我觉得自己就应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就算是这次讲座的最大收获了。

1、杨老师提出的“三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鉴赏性。

2、林老师提出激发、触动学生心灵中的某些东西,而不在于知识的灌输.

3、自己的事情必须要自己负责。开讲座的事情涉及到借教室、安排观众、贴海报、借相机等等,必须要自己落实清楚。

4、关于讲座稿。讲座的论题应先确定,然后就是理清总体思路、框架,而后到百度、论文库、图书馆搜集资料。资料应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做一些记录,而后选取最生动的材料,然后开始动笔,稿子不厌百回改,可不说的不说,可少说的少说,最精彩的资料应当浓墨重彩地呈现。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多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少说理论;多说一些大家不熟知的新鲜事儿,少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大家一齐思考,少一些道学家的说教。

5、关于现场。把稿子背熟,而不是捧着稿子念;如果能够,走到观众当中去;能够适当地安排互动。

6、讲座的表现:讲座的互动环节,对上台学生的点评和鼓励不够;杨老师提了一个很好的意见——在鉴赏幽默作品片段的时候,可用比较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去感受幽默——“如果这么说而不那么说,效果会如何”;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的掌声挺热烈的,有一个女生经过我身边,微笑着说:“老师,我觉得你这天讲得很好。”

7、这次的讲座林老师对稿子提了修改推荐,丽贞帮忙贴海报、照相等,在此谢过!

下午听了两位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的讲座,很有收获。 第一次听真正意义上关于“学术”的写作,并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趴着睡觉,或者半途跑出去,或是玩手机,而是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着并且做笔记。 正如何老师所说,论文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通过之后可以毕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写论文是一件持久、严谨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明确并且言简意赅的题目;然后学会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最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最后能有逻辑地排版,形成文章。 这个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控非常严格,如论文的格式、标点,措辞等;想要做好,也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如参考书,文献以及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学会发现问题,并搜集资源,进行解决,最后验证总结的方法,以后在工作中,也能用这种思路来解决困境。 当然,也希望通过写论文,把严谨的作风转移到其他的写作上。希望通过未来的一年,让自己变得更谨慎和耐心些,改掉浮躁的毛病。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观后感

下午听了两位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的讲座,很有收获。 第一次听真正意义上关于“学术”的写作,并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趴着睡觉,或者半途跑出去,或是玩手机,而是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着并且做笔记。 正如何老师所说,论文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通过之后可以毕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写论文是一件持久、严谨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明确并且言简意赅的题目;然后学会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最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最后能有逻辑地排版,形成文章。 这个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控非常严格,如论文的格式、标点,措辞等;想要做好,也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如参考书,文献以及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学会发现问题,并搜集资源,进行解决,最后验证总结的方法,以后在工作中,也能用这种思路来解决困境。 当然,也希望通过写论文,把严谨的作风转移到其他的写作上。希望通过未来的一年,让自己变得更谨慎和耐心些,改掉浮躁的毛病。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心得 摘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论文写作;规范;心得 前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四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进行如下总结。 1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 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2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从选题开始到答辩为止,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撰写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认识,现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谈一下自己 的心得和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选题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否则即使论文作得不错,也不易被通过。 第二,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要有开拓价值。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最好不要去选。 第三,要有现实意义。选题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考虑“热点”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题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四,选题的可行性。要在研究方向的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或可能掌握的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一方面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题目是否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资料很少,无法下手,也是不可取的。把握好这两点,论文就好拓宽加深,比较容易写深写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做好开题,架好桥梁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加沟通,根据导师提供的一些主要文献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开题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包括进展与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路;论文完成时间,等等。开题报告在导师规定时间写好后,提交导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写作阶段。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最好能写出一个研究综述来。这样,开题报告就会写得很实在、很具体,也为下一步拟订大纲奠定扎实的基础。 论文写作,重中之重 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要简练不要冗长,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第二阶段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以下内容: 1、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窗口”,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俗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著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是论文写作中的通病。列举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 6、致谢。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论文的指导教师,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只有精心修改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理论感、现实感和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 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即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精心准备,做好答辩工作 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在答辩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备忘录”。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 4总结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关于时间的学术论文写作 何谓“时间”? 摘要:随着二元论世界观的由盛而衰,从传统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眼中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到内在、由“纯粹客观”到与实存主体融合的过程,这对实存生命价值的呈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客观;实存主体;生命价值 从哲学上定义“时间”是件困难的事情,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时,我倒清楚;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时,却茫然了。”1,205页但西方的哲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何谓“时间”这一问题。 一、西方传统时间观 古希腊哲学家基本把时间看成外在于主体的存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这样定义时间:“时间正是这个――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2,219页。即时间不等同于运动本身,但是通过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此时,时间是主体可以感受,却不会随主体状态而变迁的。 中世纪时对时间做出解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位神学家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可见时间在此仍是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仍停留在二元论的思维框架内。不过,上帝创造了时间之后,“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3,247页,“时间不是自在之流,而是思想的延展”3,253页。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自在存在,时间客体由此出现了融入主体的萌芽状态。 康德突破了从经验中得出时间概念,他认为,事物经验中的同时存在或者彼此相继是以时间为条件才可能的;康德也避免像神学家一样从神学的角度规约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感性的主观的形式,康德说时间的特点在于它是“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是(我们灵魂的)内部出现的直接条件,从而就是外部出现的间接条件”,“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纯然主观条件(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即在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限度内),而离开主体,在其自身说来,是无意义的”4,75页。康德创造性地将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提出时间的“经验的实在性”。时间这一感性的主观形式唯有在应用到感性的现象上,才有实在性,也就是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必须与感性的现象相结合。这二者,彼此脱离对方,即会落空,成为“空观念”。康德所说的感性的现象,也不是我们日常所指的现成的自然中存在的客观的现象,而是感性所挑起、呈现的,与感性主体发生关系的现象。可见,康德的时间观中已然呈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呈现、相互成就。 二、西方近现代时间观 跨出传统的时间观范畴之后,西方哲人的时间观进一步由外在而走向内在。 胡塞尔的时间观即是如此,他的时间是主体的内在时间。此一内在时间是纯粹意识时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感受、情绪和意志,但它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而是把体验与体验连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不可能有延存的体验,除非它被构成与一个作为过程或绵延统一物的诸所与样式的连续之流中……‘当下’的连续性是一种永远更新的内容形式的连续性”5,205-206页。这些相互分离,零散杂乱的心理感受内容之所以能以统一化的绵延形式出现在心理过程中,就在于它们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化的秩序之中,而这种先验的统一化的秩序就是内在时间。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性和自我性两方面的功能。对象性是指绵延的时间意识将诸多零散的内知识材料统一化,从而实现了内在时间;自我性意味着内在时间在构造对象的同一性的时候也依其自身实现了自我的自身构造。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将时间内化到本体中,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中,此在由时间的视野而领会着、解释着存在的一切。所以,时间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紧密相连的。此在、存在都是时间性的,所以,必须先要理解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有众多的特点,如立体的、动态的等等。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是线性的,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着’,时间性不存在,而是‘到时候’”6,375页,“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前,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6,398页。其实这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交互伸达的立体的整体。时间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时间并非先是一存在者,而后才从自身中走出来;而是时间性的本质即是在诸种绽出的统一中到时。”6,375页时间的这一系列特点,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直接相关。在三维交互伸达、动态变化的时间中来理解此在,则“此在并没有一个它只是停留于其上的终结,而是有终结的生存着”6,346页。此在的存在的终结就不是简单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的终结问题,而生存与终极的时时并存,使得此在的存在处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中。 三、时间观变迁的意义 西方人对时间由外在而内化地看待的、不断哲理化的过程,是与西方人基本的世界观变化相一致的。传统西方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问题,强调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中立地分析问题,在走向近现代之后,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与质疑,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格局,关注人的实存问题。随着这种变化,时间也就由外在的一个标尺,而内化到实存主体的生命品质、生命尊严,乃至生命价值之中。所以,时间观的变迁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时间不再是传统的衡量人生命长短的、外在的、恒定的度量单位,而是有助于实存主体体尝生命价值、实现甚或创造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是实存生命本然性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2、亚里士多德著,张明竹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作者简介:张乃芳(1975―),女,山西人昔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安月兴(1962―),男,河北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看了“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3篇 2.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3.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 4.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5.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指导课听后感

为了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更好的养成写作意识,宜春学院经管学院早做准备,率先开展2010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为此,该院特别邀请了该校高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胡银根教授为大家做相关讲解。 6月3日,胡教授在文大405为该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共计87名学生进行了指导。在授课过程中,胡教授并没有单纯的只是为将论文而讲论文,而是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讲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案例,以期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胡教授采用相互提问式、交流式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胡教授风趣幽默、谈吐生雅,因此同学们都称之为最可爱的教授。 据悉该院的本次论文指导课从12周便已经开始,本次论文指导课算得上是“收官战”了。指导课采取分专业的原则进行,指导对象为该院06级本科班各专业学生,每个专业计划5个课时的授课时间。 据悉,经管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培养。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其是否达到学士要求的重要综合考察,尽早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早收集”、“早下手”,这都将为他们顺利毕业、更好的择业有重要作用。” 同学们都对这样的论文指导课安排表示非常满意。采访中,该院06国贸班的班长王作旺同学告诉记者,“学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方便我们更好的进行论文写作,以前,自己就一直想着手进行,但一直苦恼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也不知道从哪下手,通过胡教授的讲解,我心里现在已经很明朗了。”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该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但如何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就业一直成为困扰该院领导的大难题。“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早做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找工作时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调节实习时间,这都对促进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该院的就业工作在全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多次荣获“就业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8年宜春学院毕业生总人数为5340人,是办学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创下了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省97所普通本专科院校中,宜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3名和全省同类地方本科院校第1名。

下午听了两位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的讲座,很有收获。 第一次听真正意义上关于“学术”的写作,并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趴着睡觉,或者半途跑出去,或是玩手机,而是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着并且做笔记。 正如何老师所说,论文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通过之后可以毕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写论文是一件持久、严谨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明确并且言简意赅的题目;然后学会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最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最后能有逻辑地排版,形成文章。 这个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控非常严格,如论文的格式、标点,措辞等;想要做好,也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如参考书,文献以及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学会发现问题,并搜集资源,进行解决,最后验证总结的方法,以后在工作中,也能用这种思路来解决困境。 当然,也希望通过写论文,把严谨的作风转移到其他的写作上。希望通过未来的一年,让自己变得更谨慎和耐心些,改掉浮躁的毛病。

mpa毕业论文观后感

不要的哦,观后感只要自己的感想就好,参考文献一般用在比较正式的论文之类的后面

观后感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

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2、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

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3、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4、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

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扩展资料:

撰写观后感的注意事项:

1、重在“感”:

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

2、离不开“观”:

要让“观”和“感”相吻合。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3、联系实际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观后感

可以按开头—中间—结尾

观后感查重率不能超过10%。

“查重率”又叫重复率、相似率、抄袭率等,其实每一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所谓的查重率指,通过论文检测系统对比检测出的结果值,与他人的文献相似程度的量化。

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只有通过论文查重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论文,所以说,论文查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论文查重率合格标准为5%~30以内算作合格,通常在20%以内。

观后感相关知识: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查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