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亮剑中政委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亮剑中政委的毕业论文

对于国产的电视剧,我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涉案剧和武侠剧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剧,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可是一些描写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还是偶尔会看一下的,这和我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关,因为那个时代崇尚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崇拜的是革命英雄。这种崇拜不同于当今社会上年轻人对电玩和动漫上英雄的崇拜,也不同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神圣的一种精神寄托。 偶尔一次机会,听同事说起《亮剑》这部电视剧,他说这部电视剧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国产战争剧,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根本就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英雄,简直就是个土匪。有了同事的这句话,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特别的《亮剑》,在现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许我只用看一下,没必要把他看完。 剧情开始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后,接到总部撤退和转移的命令。然而,团长李云龙却让话务员关掉了对讲机,命令部队发起冲锋,目的只是让全团剩下的唯一一发迫击炮弹能够打到日军的指挥所,这一炮不仅炸死了日军的联队长,也打懵了敌人,使得新一团能够从日军的正面冲出了包围圈。正是这发炮弹,不仅让日军、国军和我军的将领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对李云龙的指挥艺术和人格魅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促使着我一集一集不停地看下去。我完全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也深深地他所感动。 李云龙由于阵前抗命而被撤了团长的职务,新一团由李云龙在红军时的老战友丁伟接任团长,而三八六旅独立团在一次日军特工队的偷袭中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李云龙又被起用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原独立团团长孔融后被调任为新二团团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晋西北的所谓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成了华北日军的一个恶梦。当然还有国民党山西晋绥军的楚云飞团也功不可没。本剧就是在这四个团的恩怨纠葛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人携手抗敌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说句实话,这部电视剧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叙述上仍显粗糙和简单,可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强者气势,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这种气势也正是敌人所害怕的。 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做为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无论是百团大战还是伏击日军的车队,不论是反“扫荡”的突围战还是xx县城的攻坚战,甚至在最后他做为师长的淮海战役中,作为指挥员,李云龙很少想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指挥员一样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人物,但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凝成了独立团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犹如政委赵刚所说的,他的整个人已经融入独立团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即使他不在了,他的魂依然存在。 剧中那个骑兵连的故事让人难忘。在一次突围后,独立团骑兵连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且战且退地牵制着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所剩无几的骑兵连战士调转马头,齐齐拔出锃亮的马刀,连长高呼着“骑兵连,进攻!”带领着战士们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连长调转马头,身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战士,他的手臂也被砍去了一只,鲜血从他的断臂处喷射而出。他稳住自己的身子,高擎着马刀全力呼喊:“骑兵连,进攻!”再次冲向敌阵。日军的马队过后,在夕阳的余辉中,大地上留下了阵亡八路军骑兵的遗体和死伤的骏马。没有音乐,也没有歌声,惟有战马的低鸣在山谷中回荡。面对这样的场面,一向飞扬跋扈的日军官兵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日军少佐脸色凝重地说:厚葬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XX县城的攻坚战中,一个区小队和一个县大队组成的一支地方部队,用最原始的武器和他们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八个小时,硬是把敌人的增援部队挡在了路上,为独立团的攻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他们却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没有一人生还。看着这样的战斗,阎西山的晋绥军官兵无不肃然起敬。楚云飞对他的手下说:八路军这样一支所谓的区小队县大队竟然能阻击装备精良的日军长达八小时之久,真是惭愧啊。随即,楚云飞的部队也投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 在XX县城外,面对着城楼上被日军绑架的新婚妻子,李云龙悲愤地点燃了炮火。战斗结束了,荒野上垒起了一座孤坟。李云龙独自坐在坟前,请求妻子的原谅。他娓娓地述说着,看似那样的平静,可我们作为观众却深深地感觉到李云龙此刻内心的痛楚。 在剧中,编导并没有简单地把李云龙描写成一个只会打战的武夫,而是用很多的篇幅描述了李云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李云龙。通过描述他对两任妻子的爱,通过对他和赵政委之间个人友情的描写,通过叙述他和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两人之间难以说清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他对“和尚”、张大彪以及段鹏他们兄弟般的战友之情,让人无不动容。 现在的影视剧能让我流泪的几乎没有,可当我看到“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不顾丁伟已经要收编土匪的事实,率部端掉了匪窝,遭到上级处分的那场戏时,我的思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李云龙。随着李云龙在政委面前的挥泪发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觉得这场戏是全剧李云龙感情最丰富,描写最好的一场戏,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 剧中还有一个能更好体现李云龙情感世界的重要人物,便是楚云飞。楚云飞毕业于黄埔五期,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八路军的指战员会如此勇敢和拼命,不明白没读过一天军事院校的李云龙会让日军如此地害怕。他从开始对李云龙的漠视到后来的重视,从对李云龙的敬佩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至最后两人战场上以死相拼,病床上又各自对对方备加赞赏。 在最后军事学院的论文中,李云龙为他的这种作风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时候的剑客在遇到对手的时候,即使明知自己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拔出自己的宝剑,就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毫无怨言,这就叫“亮剑”。做为军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亮剑”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魂。或: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重播收视率。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为中老年观众定位的电视剧,为什么青年人也能喜欢? 应该说,这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根据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心理,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亮剑》等电视剧市场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们对观众的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 把握观众追求真实性的价值取向,还原历史的真实。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大受欢迎,而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被观众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是反现实、伪现实的,是鲁迅所批评的“瞒和骗”的艺术。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生活,其中的虚假更容易为观众一眼识破,因此,这些反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观众冷落和抛弃也就在情理当中了。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在“瞒和骗”的问题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比,距离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较远,因而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戏说”历史,甚至走向“反历史”。《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是对这几年电视剧反历史倾向的一种反拨,它们采取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真实,满足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心理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往往是浪漫化和非现实化的,有时甚至非常“小儿科”,我军勇敢善战、足智多谋,总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敌人则貌似强大,实际上愚蠢而无能。即使写牺牲,也仅是战争的“花边”而已,用来证明胜利之不易。这些反历史、反现实的“战争童话”早已为观众所厌弃。而《亮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敌人并非如此愚蠢,我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如骑兵连的全军覆没。这就打破了用谎言编织的“战争神话”,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把握观众对野性精神的寻求和心理补偿意向,强化民族精神的生命元阳。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造成了中国人个性上的柔弱和精神上的奴性,中规中矩,谨小慎微,中庸保守,男人女人化,女人病态化。因此,《水浒传》等古典作品中具有野性精神、反抗精神、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反抗现实的精神源泉。近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片的盛行,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柔弱、怯懦民气的某种反拨和平衡。《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极力张扬这种雄性的精神、野性的精神,暗中切合了观众潜在的价值取向和隐蔽的心理补偿意向。这在《亮剑》中被概括成“亮剑”精神,也就是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现在,人们处于和平时代,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呼唤这种“亮剑”精神、硬汉精神和野性精神。正是这种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以及民众价值取向和心理的需要,“亮剑”一下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种野性的精神其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阳,甚至是我们的“精神伟哥”。 对观众平民化和反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塑造平民化英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民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亮剑》等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民间,崛起于草莽之中,本身就很具有平民性。他们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成为将军。毫无疑问,这几部剧中的英雄人物,是以平民化和平民性为基础的。另外,这些所谓“英雄人物”,都具有反英雄的基本倾向。那就是说,他们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非常本质的差别。在作为“主旋律”的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中,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近乎希腊神话中的“神”。而在《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中,李云龙、姜必达甚至有点痞气和流氓气,他们讲话粗鲁,夹杂着下流话,李云龙永远歪戴着军帽,姜必达则有一颗丑陋的大牙。他们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勇敢、正直、豪爽、血性、讲义气、重情重义,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又确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有缺陷的英雄、真实的英雄、平民化的英雄,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真实、自然和亲切。 二、《亮剑》等剧的成功还体现在对观众欣赏习惯和心理的尊重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传统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脸谱化、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成为某种抽象的政治符号,或者表达某种政治观念的传声筒或代言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反人物、反情节的作品时髦一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符号化、抽象化,性格模糊,个性不明。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速朽”的,它们最多只能成为政治的“样板”,或者艺术的“实验”而已。基于此,《亮剑》等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可爱人物,如李云龙、姜大牙(姜必达)、高大山等等。他们不仅外部特征各有特别之处,语言往往也别具个性。特别在对敌人的塑造上,《亮剑》具有重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把敌人妖魔化、漫画化、符号化的习惯做法,细致刻画敌人的性格,并揭示他们在凶残、狡诈之外的人性特点,从而让这些反面人物显得真实而可信、生动而形象。 其次,对故事性与传奇性的刻意追求。这一点,既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同时也是电视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都是在故事性和传奇性上取得成功的典范。《亮剑》、《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正是缘于对这种传统的继承。这些剧往往引人入胜,让人兴奋,看了上集,还想看下集。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性和传奇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定位中,切中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因此,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在取得很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一部电视剧仅仅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市场运作。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非常叫座,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缺位(比如档期问题),最后仅仅是收回成本,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人批评说,艺术在于创造,《亮剑》并无什么创意,只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等几部电视剧的拙劣模仿。这种批评并不新鲜,早在《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播出时,就有人批评它们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题材、人物雷同。这几部剧确实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但对大众传媒工业来说,这种类型化并不可怕,倒可能恰恰是中国电视剧正逐步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某种表现。

1、是《亮剑》第30集。 2、《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演的战争题材剧。 3、剧情:李云龙回到南京军事学院不久便和孔捷、丁伟一起因授衔问题对上级首长有些意见,故在集合时不换五五式军常服。院长语重心长的批评了三人,三人承认错误并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后参加国庆阅兵。孔捷在写论文的时候谈起了朝鲜战争,感慨万千,三个将军陷入沉思。最后李云龙确定了自己论文题目:《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李云龙的论文受到学院上下一致好评,并在毕业前夕被授予少将军衔、独立自由勋章、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上李云龙和战友们缓缓举起右手向军旗敬礼。

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内容摘要:“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构成了“新时期”以来的重要文学资源,近年来流行的“新革命历史小说”即在延续“革命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它在文学观念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拓展,显现了很多区别于经典的“革命历史小说”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新的叙述模式。这种叙述模式和美学风格的转换透露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轨迹。全文电视剧“亮剑”现象 准确把握观众价值取向全文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精神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中老李的毕业论文

《亮剑》登陆CCTV1黄金档,播出第一周收视率平均,最终以平均收视率,夺得了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

到如今为止的这15年间,不仅各大卫视隔三差五的播,咱们观众也乐于拿出来温故知新,对它“爱不释手”。

究其原因不过两点,一是全靠同行衬托,什么手撕鬼子、子弹转弯、裤裆藏雷……这些抗日雷剧,把原本很严肃的题材搞得“人神共愤”;另一个就是《亮剑》的自身质量确实过硬。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这么多年除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在传达中国军魂这一精神层面上,《亮剑》基本没有敌手。

传统意义的抗战剧,我方战士大都是骁勇善战、乐于奉献、恪守军纪的“高大全”工具人,没什么缺点,完美的像个神仙,咱们普通人只有仰视和观摩的份。

直到李云龙这个大老粗的出现。

单一句,你 他 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就以经典鬼畜素材之姿风靡全网15年。

不过,拿这句话顽梗归顽梗,大家也都知道老李说这句话的环境是十分悲壮的。

老婆秀琴被山本特种部队抓住当人质,他率领一万多人,全面围攻平安县城血洗山本巢穴。

山本看威胁不成就拔刀砍秀琴,老李立刻下令,开炮!

在抗战和爱情面前,老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爱情,在英勇牺牲和被当战俘刺杀的之间,他又果断替秀琴“亮了剑”,一腔孤勇反客为主。

和今天动辄六七十集的剧集不同,《亮剑》短短30集的体量,不仅涵盖了抗日战争、国共抗战、抗美援朝等几个重大事件,也串联了李云龙的传奇半生。

李云龙,大别山人,曾经是篾匠,除了暴脾气身上还有一股狭义之气,没读过几天书,大字也不识几个,直到后来补了习,但看地图和舌灿莲花是娘胎里带的技能。

平日里他一副老子天不怕地不怕的作风,并把这种野路子“发扬光大”实际操作在打鬼子上。

靠着这股泥腿子混劲儿,他从士兵一路做到团长,劣迹斑斑却战功赫赫。

老李时刻践行的作战技巧是:“只许占便宜不许吃亏”——抢敌人的装备,填自己的腰包。

每一次跟鬼子对战,绝不空手而归,枪支弹药、粮食衣物,枪响之后立刻如饿狼扑食般“嗷嗷待哺”,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

在他的带领下,独立团成了装备最强、战斗力也最强的“野狼团”。

当然老李也不只有这点小聪明,在带兵方面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方针,比如“初登场”的李家坡之战。

山崎大队在偷袭八路指挥的路上因地图不清,意外发现后勤部队,并退守李家坡,由于地形上极其有利,武器弹药也十分充足,八路军团团久围也攻之不下。

负责攻打的七七二程瞎子因为添油战术,让战士牺牲了一大片。

临危受命的李云龙,采取土工作业的方式接近敌阵,既缩短了战斗距离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最终在3600颗手榴弹的覆盖下,山崎大队瞬间丧失了战斗力。

尽管这个时候李云龙才初到独立团。

除了行军打仗总能想些奇招、怪招,老李被人又爱又恨的主要原因还是他的人格魅力。

喜怒形于色,接到心心念念的任务,他会开心的面脸褶子灿笑,憨劲儿十足。

可要是遇到什么事有人跟他意见相左,那他把死人气活,活人气死的本事就展示出来了。

什么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猪八戒戴眼镜充大学生,一开口就是场单口相声。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老李要是这么“伟光正”的工具人,他也不可能历经15年角色的洗礼还能“保真”不褪色。

当遇到了日军的精锐部队,上级认为他需要从后方撤退,老李经过一番判断后,叛逆劲儿就上来了,“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擒贼先擒王,打精锐部队当然要瞄准指挥点开炮。

事实证明,老李的行军鬼才之能,绝不是嘴上说说,失去指挥的精锐立刻化作一盘散沙。

但打赢了仗不代表就能功过相抵。

受奖赏和受惩罚对老李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喂马、背大锅、补衣服,硬生生给他锻炼成了一个多面手。

有这样思维过于活跃的团长,底下的兵也是整天被他搞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此,他的老伙计赵刚的评价是:这老李就是属狗脸的,喜怒无常。

不过就算他顶着“狗脸”,其他人的心也还是会被老李的真性情“俘获”。

高材生赵刚,被他带跑偏偶尔也骂骂娘,敌对面的楚云飞也跟他惺惺相惜、亦敌亦友,更不用说生死相交的魏和尚、段鹏、张大彪……

作为观众,在看单看老李这个人的时候,仿佛他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有人性、接地气。

而除了李云龙的成长线之外,《亮剑》的抗战主线也一改往日敌我双方的非黑即白,以及刻意丑化日军的旧观念。

比如,日军不再是没事手里晃个指挥刀,满街追花姑娘,主角光环一照就溃不成军的纯恶人。

再比如,你会见到国民党派说“共产党跟我们一样也是一群有着信仰的爱国者,只是他们的信仰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这是两种文化之争,这是不可调和的,但我们和共产党也有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坚持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不容侵犯这一原则。”

这种不自嗨,尊重对手的格局,注定让它远超抗日雷剧。

“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走向强大。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是李云龙在他的毕业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中强调的亮剑精神,也是全剧的中心——中国军魂。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李云龙历史上的原型之一王近山,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曾说过一句话:

“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虽然说咱们现代社会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血性和反抗都在悄然消失。

现在很多关于抗战时期的电视剧都被大家称为是抗日神剧,因为在这些电视剧中神化了我们八路军,将日本人写的特别愚蠢,而且里面使用了一些战争武器,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研发出来,但是大家知道吗,在13年前有一部关于抗战时期的电视剧,拍的是十分好的这,部电视剧叫做《亮剑》,小编曾经也看过,十分好看。看电视剧的时候,小编深深感受到了当时我军对抗日军的种种困难,不仅是我们在军队武器上面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我军都要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去跟敌人殊死拼搏。

在电视剧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它虽然有时候不是很听从上级的指挥,但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十分突出,常常将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李明龙身边有两位一直忠心耿耿追随他的将领,第一位是和尚,但是和尚后来被土匪给杀害了,第二位是段鹏,电视剧里面除了写李云龙各种英勇作战的事迹之外,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他的爱情。李云龙的第一个妻子叫做杨秀琴,只是在他们成亲的当天,不幸被日本人偷袭,妻子被日本人给绑架,后来在解救妻子的过程中,妻子和日本人一同被炸死,这一段淳朴的爱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李云龙的第二位妻子叫做田雨,她是一位护士,是在照顾李受伤的李云龙过程中两人相爱的。但是大家知道吗?电视剧的亮剑并没有将小说版的情节,完全给拍出来。在这部小说中,最后李云龙是一个悲剧人物。在文 化 大 革 命的时候,因为在抗战期间,李云龙做了一些违反军队纪律的事,这件事被人们揪了出来,所以当时有很多人疯狂在批斗他,李云龙不堪承受这样的压力,选择自杀。

只留下了他的妻子田雨,其实在自杀之前,李云龙是希望妻子能跟自己离婚的,但是田雨不愿意。小说中提到一个老王的人物一直很神秘,只是在别人口中听到,始终没出现过,在李云龙跟田雨的事情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个老王有可能是王副军长。小说中说到王副军长看上了田雨,只是后来李云龙娶了田雨,所以他便对李云龙怀恨在心。

李云龙的去世正好给了王副军长机会,他们就派人轮番轰炸,多次对她进行折磨,手段甚是残忍,不过最后田雨依旧是不同意脱离夫妻关系,所以田雨被折磨的很惨,手段残忍。最后不堪折磨的田雨也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你觉得这个神秘人物是王副军长吗?欢迎留言。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亮剑》观后感范文800字(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又是一周没有写博客了,究其原因——《亮剑》。

当《亮剑》铺天盖地的在各个电视频道播出时,我认为那肯定又是一部战争题材的老套数了,应该没什么亮点,因此在那段时间是从来没有去看过的。当这种温度在电视频道中慢慢冷却的时候,我却因为周围人对《亮剑》“说三道四”而突然感起兴趣来。

朋友们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曾有“不明出处”评论此剧现被作为美国新兵入伍后必看的片子,且不说这话是真是假,单从朋友们一说起《亮剑》就两眼放光,手舞足蹈的架势来看,也应该是个不错的剧作了。毫不费功夫的搞到《亮剑》清晰下载版,便拿出废寝忘食的精神来看了,因为还要工作嘛,看此剧耗时四天。刚开始只是觉得此剧值得一看,可一集还没看完,我就被吸引住了,坦白的说并不是被剧情吸引,而是被李云龙那一口一个“他娘的”“老子”“兔崽子”的脏话而吸引,很奇怪听到这些字眼并不觉得龌龊,相反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越往后看,越觉得好看,里边的人物个性鲜明,桀骜不逊;与以往的战争片相比,剧情也没有逃避战争的残酷,每一场战争都会让你觉得真实,都会让你身临其境般地紧张。

这是一部宏扬无产阶级革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影片,有着较强艺术风格与文学品味,同时又是一部制作精良具有史诗风格和悲剧色彩的战争题材。全剧看完,让我开怀大笑的地方数不清楚,让我流泪的地方有三处:一是李云龙向自己的妻子开炮,大义灭亲的气慨让我感动;二是和尚被土匪砍掉了脑袋,对土匪如此愚昧顽固恨之入骨,为和尚如此牺牲感到惋惜;三是赵刚在李云龙受重伤昏迷后说的一番话,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令人动容。

抛开救国救民的高尚情节不说,抛开革命先辈们艰苦打江山的过程不说,抛开那些为了新中国而热血洒尽的先烈们不说,此剧最后赵刚和李云龙的一番对话不得不让人深思,虽未明说,但我想谁都明白。李云龙论文说《亮剑》是军魂,是军人的气质,当然,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浴血奋战,但亮剑精神绝不能丢!亮剑,是在金钱权势面前保持纯洁高尚的情操;亮剑,是敢与和社会不良风气做斗争的精神。

我一个小老百姓,更多更大的道理不懂,但最看不惯的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事,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中国人现在太需要象赵刚那样的人了,太需要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一种铁齿铜牙的精神了。狭路相逢勇者胜,逢敌亮剑当自强。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该亮剑了!

作为远离军事远离文学长年在工作和家庭两点一线的圈外人,第一次闲暇之余有幸观看电视《亮剑》就被深深吸引了,《亮剑》第一感觉就是好看、精彩,而且“彩点”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信手沾来。可以这么说,《亮剑》是我看过的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里我认为最经典的一部,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屈不挠的执着追求。

第一次闲暇时间得以零碎观看《亮剑》还是在十年前,随着人物,情节的展开一股股巨大的冲击波撼人心魄,使人不由得随着剧中人物命运的变迁而扼腕痛惜、悲愤不已。主人公李云龙身经百战性情暴烈有勇有谋,一次次战斗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又让人畅气回荡、回味无穷。一幕幕的精彩画面吸引我把整部剧从头到尾多次观看,总有一些影视你明明知道内容,但就是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看了又看。《亮剑》吸引我的不只是一幅幅精彩的战争画面,更在于亮剑的气魄,不屈的灵魂,勇于亮剑的精神。

随着多次电视的回看,对剧情、历史了解的深入,不羁的灵魂已经不满足电视的内容,我有幸拜读了《亮剑》原著。李云龙为战友之死的复仇表现出铁血军人不计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在“——”面对“造反派”的挑衅表现出的浩然正气。作者着力刻画李云龙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亮剑》里最为经典的一幕是——解放县城那一战,李云龙那撕心裂肺的一句“开炮”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输掉了秀芹,相信看过的各位一定被李云龙那绝望而又愤慨的话给深深震撼,为之感动,为之流泪。“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种“亮剑”精神!不过,“亮剑”精神并不是指所谓的'“莽夫”精神,这是一种拼搏精神,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热血精神,是一种纵然敌众我寡也要毫不退缩的拼搏精神!

2018年我国汽车行业首次负增长,2019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影响下,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梦想与焦虑并存的时期,破局需要勇气,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汽车人坚守价值,拥抱变革,勇于亮剑,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在党和公司的带领下,亮出“V”剑,引领出行,勇于挑战,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

《亮剑精神》认为我们都应当做男子汉,是因为——男子汉果敢。任何困难都吓不倒男子汉,因为男子汉拥有亮剑精神,所以,男子汉们懂得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战胜困难,冲破困扼,夺取胜利是他们永远的追求!赢,是他们血液里唯一的因子!

男子汉坚持信念。我们要象男子汉那样活着,拥有坚不可摧的信念。男子汉都明白,人能够被杀死,但不能被打败。就算是应对所有懦夫都会痛哭的厄运,我们仍然要坚持到底!因为,男子汉都拥有亮剑精神,一种能够战胜一切的精神,一种植根于心灵最深处的信念!

男子汉重承诺,守信义。男子汉说到做到,一诺千金。男子汉的嘴不是用来闲聊的,男子汉是很少说废话的,男子汉说出来的话都是掷地有声的,他们明白,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算是拼尽热血,也必须要做到!

男子汉有卓越追求,拒绝平庸。男子汉明白,人仅有一生,与其让它如白开水那样平平淡淡地度过,甚至如地下污水般随波逐流,不如追求轰轰烈烈,不如追求铁肩担道义,做社会的精英,做人类先进的前行者!

男子汉实力雄厚。勇于亮剑的男子汉们,虽然该出手时就出手,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在鲁莽行事。真正的男子汉,是一种深沉的人。人如河流,轻浮的和空虚的会浮在河面上,但沉重的和厚实的都沉在了河底里。男子汉,都是一群厚重的人。他们具有卓尔不凡的实力,他们总是在脚踏实地地干事,他们往往一专多能,他们一向身先士卒!

男子汉重视团队。男子汉懂得,团队赢个人才能赢。当今社会,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的男子汉,从来都是先满足团队利益,后赢得个人利益的。一个人成功的背后,总是站着许多人,善待那些帮忙过自我的人,这是一种素质,这是一种品格,这更是一个男子汉身上具备的已经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

男子汉是一种荣誉,男子汉更是一生的信念。

荣誉是每个人的一封最有效的自荐信,其一生的前途都依靠着它。

当信仰失去,名誉失去的时候,这个人就等于死了。

也许,我们做不了英雄,可是,我们能够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一个新时代的男子汉,一个具备亮剑精神的男子汉!

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可是,一个人能永远做一个人。一个人能永远做一个男子汉!

“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每当《亮剑》的主题曲响起时,我就想到了八年抗日战争,不觉间热血沸腾。

1937年7月7日,日本板垣联队对李云龙所带领的新一团进行了围攻,李云龙给战士们动员时说:“我最喜欢什么?你们知道吗?我最喜欢狼,这种出手敏捷的特点;这种凶狠,一招致命的特点,面对敌人,我们不能当发面团,不能当一群任人宰割的绵羊,而要做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弟兄们,还记得我们的宗旨吗?狭路相逢。”“勇者胜。”

到了最后,号称是鬼子精锐的板垣联队被李云龙的新一团消灭了。

还有一次,李云龙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写道: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李云龙一身戎装,征战一生,他反复提到“亮剑”这个词,我们回过头来看,抗日战争我们为什么会赢?因为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拼搏。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

八年抗战,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正是亮剑精神,使我们从弱小走向强大。

“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所谓亮剑,就是要我们不怕敌手,亮出我们的剑。这是一种精神气质,是男人的气质。在战场上,李云龙无所畏惧,总是让一个又一个日本军官恼羞成怒;他带队打仗,经常鼓舞士兵们;他所带的独立团,人数少,装备差,可总是能出其不意,取得另上司惊喜的胜利。他的战前宣言也很幽默,什么“给老子把这个阵地打下,就算是锛掉我们的门牙,也要肯掉这块肉!!”紧接着,战士们就向天怒吼,热血涌动。

他和军政委赵刚的悲欢离合也是故事情节的一条线索。赵刚燕京大学出身,文化高,文质彬彬,但却与李云龙格格不入。随后,双方的攻心战术便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最终,皆大欢喜,他们不但互相接纳,并成了亲如一家的兄弟。不分你我,一醉方休。有意思的是,他们俩的老婆也是两个冰雪聪明的同班同学,真是有缘分,英雄配美人。

说到妻子,我想起来了,主人公李云龙在晋北根据地有过一次婚礼,那也是个漂亮姐,能缝能干的乡下妹,怎么认识的?谁不知道咱李云龙啊?随后,经过恋爱,在政委的主持下,举行的露天的婚礼。另人扼腕叹息的是,妻子在新婚之夜就被遭受灾难,因叛徒出卖,整个部队被毁,村民被杀,李云龙侥幸逃生,但妻子秀芹却被当为人质。她被劫持到一座城楼上,但日本兵也毫无退路,被八路包围,这时,充满正义感的妻子对李云龙大喊:“你把我炸了吧,我与他们同归于尽。下辈子还嫁你!”李云龙最终认痛割爱,炸掉了可恶的日本兵,也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炸失在了烟雾之中。

看到这里,我不禁哭了起来。你想想,就说现在,这些国防部的大将,哪个有老李这样的气魄,有他那样的捐躯精神……

我觉得人应当像李云龙那样,做一个真正的男人:与国民党将领不分你我,但战场上以死相见;热爱士兵,为自己的好弟兄亲手报仇,以至丢掉官职;为老百姓能有出头之日努力奋斗,又不碰老百姓一针一线……

亮剑是一种军魂,我们每个人要有这种勇者无惧的灵魂,因为这样,那把属于我们自己的剑,才能时而白亮发光,时而沾满敌人的鲜血。

面对强大的敌人,即使知道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山,成为岭这就是李云龙,这位战神式将军的一生写照。

天空,晴朗,晴朗。明亮的阳光很难支撑天空中有一两片血色的云彩,淡化了晚秋的宁静和冷静。巍峨的群山绵延不绝,在九州的土地上延伸;一个匀称的平原巧妙地置于其中,宽阔平坦。茂密的枫林中静静躺着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全体官兵的尸体――凌乱而又悲壮。电视剧《亮剑》中这令人震惊的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壮烈的场场面感天地,哭鬼神,那个动荡的时代,残酷的日本侵略者把血淋淋的魔爪伸向华夏大地,空前的浩劫蔓延到这个文明古老的大地上。

面对强大的对手,即使知道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山、岭。”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在这部电影中,形成了具有个性色彩的血肉军人李云龙。他没有文化,性格粗暴,但极其豪迈,擅长指挥,他的部队在他将军的领导下也感染了坚韧不拔、勇敢前进的势头,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这种亮剑精神,我们部队在面对装备、人数等多方面优于我军敌人时,不怕强敌,不断获胜。

这支英勇的骑兵只是庞大抗日军队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是铁的证据,证明了中华民族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的坚强不屈,证明了中华儿童勇敢为民族利益牺牲一切的大义凛然,证明了华夏子孙决不屈服于罪恶入侵者!就算对方很强,即使明知是以卵击石,也必须舍命而为,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宝剑亮出来。

在《亮剑》中,骑兵连为了掩护百姓和军队的顺利转移,即使在装备、人数等方面与敌军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他们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壮烈成仁之路。这不正是“亮剑”精神最完美无瑕的体现吗?即使只剩下一个战士,他们也要战斗到底,他们誓死扞卫国家的尊严,他们的死期将至,英勇杀敌的战场。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体现了他们对伟大中华民族的绝对忠诚;体现了他们永远无愧于自己和事业的高尚灵魂!

如今,苦难的岁月已经成为历史,改革开放的中国日新月异,向世界科学技术强国迈进。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我们无法也不会忘记那一段坎坷黑暗的岁月!

观看了《亮剑》前两集,我仍觉得不过瘾。终于在五一期间我花了两天时间将亮剑全部收看了一遍,对亮剑的精神很有感慨,现将我的一点感慨列出一二:

亮剑的第一精神就是:团队精神。

李云龙是一个英雄,但他又有别于其他英雄,他犯过太多的错误,对日本人的仇恨,所以部队从不留日军战俘;甚至为了给警卫员报仇,他率兵杀了刚刚接受改编的土匪;为了整个大战役的胜利,他可以忍痛向自己的妻子开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那是什么?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具有这种精神,团结一致,大家都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个人的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才能真正展现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的企业才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赢得市场,我们的企业才会利于不败之地。

亮剑的第二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李云龙是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军事院校,土生土长的农民革命者,但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正因为他具备一种创新精神,才使得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试想,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没有创新精神,一味地循轨蹈距,那我们的企业永远无法超越其他运营商;我们的中层干部没有创新精神,一味地按部就班,那我们的企业永远没有战斗力;我们的员工没有创新精神,一味地听从号令,那我们的企业永远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企业上上下下都要富有创新精神,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创新,学习、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同时注重创立新知,使之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和经济财富,还要用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永不被淘汰。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每一位员工只有真真切切的体会亮剑精神,端正工作态度,真正地将亮剑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我们的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企业才会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电视剧《亮剑》终于看完了,除里面的炮火连天的画面不断的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外,更令我铭记于心的是里面李云龙及其所领导的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部队的那种军人的气质。军人除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在强敌所至而毫无畏惧、敢于亮剑的气魄。

令我深思的是剧末李云龙的那段“亮剑精神”的精彩演讲,使我突然心里有个疑问:亮剑精神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是否是如出一辙呢?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认为:亮剑精神应该与现在的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这么说,你们可能不明白是为什么,下面是我摘自《亮剑》里的亮剑精神的演讲稿,看完后你们应该就找到答案了。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16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就产生了20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罗德飞行中队产生了21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摘自《亮剑》

读到这里你们应该找到答案了吧!在这段语录里,我总结是讲了两个要点:亮剑精神与团队精神。

这几天看了一个叫《亮剑》的电视,男人血性让女人喜欢之外其实没有其他的了。在故事里,也的确看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为什么男人看到的只有女人的相貌而不先看到品貌?

在剧情里,李云龙跟白鹿之间的那种暧昧,不难想男人总是希望那样,身边有一个外面有一个,只是最后那个妻子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龙。妻子的话也对,其实改变是双方的,而不是白鹿的那种唯命侍从。我也是她妻子的那种类型,不是一个没有主见,依附大男人的女人。两个人之间的文化、思想、环境之间的差异,在相处中渐渐拉开了距离。男人得到就是得到,很少会学着维护。很多很多剧情竟然我跟他之间很象。文化差异这个且不说,说说另一件事情。

剧情里,李云龙在医院跟田雨表白的最后一句话:“你到底是不是喜欢我?如果不喜欢我马上走,以后再也不纠缠你,从眼前消失。”这话我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剧情里,当龙问喜欢?田雨摇头!当龙问不喜欢?田雨还是摇头!其实中间的衡量根本没办法说喜欢跟不喜欢。真的跟当时他跟我说的一样,剧情跟当时他问我的时候,完全一模一样!

之后,剧情里大男人主义以及一些观点,口气,个人作风,简直跟他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当田雨结婚之后,从少女成了少妇,他的父母问她跟一个没有修养这么粗俗的男人结婚有幸福吗?当时田雨的回答是没有完美的爱情,路是自己走的必须走下去。她的脸上有好多无奈,要不是有了龙的孩子,我想她会离开的!

别指望自己可以改变一个男人,开始追求的激情容易让女人沦陷,之后的生活女人将沦陷自己的岁月。

田雨结婚的时候给了跟他老公讲了一个故事,是赵孟頫想纳妾的故事,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当年的司马相如,追才女的时候同样是感动人一片,最后只是他们的老婆没有象其他泼妇一样骂街,而是写了一首感人的诗送给自己的丈夫。

台词里有这么一句,男人什么都可以松,要是裤腰带松了就是要犯错误的。说得真是贴切!

什么叫男人,男人眼中李云龙就是一个男人。女人的眼里?给一个符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亮剑是一部非常良心而且尊重历史的抗战题材剧,相对于很多抗日神剧。亮剑要比他们好得多。

亮剑中毕业论文视频

李云龙和丁伟在与孔捷讨论时谈过了,后面不需要重复了浪费时间,也给观众有思考的余地。

30节,也就是最后一节。

1、是《亮剑》第30集。 2、《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演的战争题材剧。 3、剧情:李云龙回到南京军事学院不久便和孔捷、丁伟一起因授衔问题对上级首长有些意见,故在集合时不换五五式军常服。院长语重心长的批评了三人,三人承认错误并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后参加国庆阅兵。孔捷在写论文的时候谈起了朝鲜战争,感慨万千,三个将军陷入沉思。最后李云龙确定了自己论文题目:《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李云龙的论文受到学院上下一致好评,并在毕业前夕被授予少将军衔、独立自由勋章、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上李云龙和战友们缓缓举起右手向军旗敬礼。

导语:新旧亮剑:同样是丁伟毕业演讲,一个气场十足,一个心虚无力 《亮剑》中有能力的人有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角色就有丁伟。丁伟虽然不是主线人物,但他对剧情的推动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的。而《亮剑》既然被当做一部经典剧,会被翻拍的命运自然是逃不了的,而翻拍版中的丁伟又会是怎样的呢? 1翻拍剧让人期待吗? 听到自己喜欢的剧被翻拍,多少人内心会有所期待的,可由于很多翻拍剧给观众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所以听到《亮剑》被翻拍的时候,很多原著党内心还是很悬的。因为很怕翻拍剧的出现会毁了他们对原著的印象。 而新亮剑当年还没播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抨击。也不要怪观众太不讲理,这剧还没播,就使劲说这新剧的坏话。我们都知道新剧还没播的时候,会有宣传片播出,而老实说,我看到新剧的宣传海报的时候,内心也是很奔溃的。 2旧版中的丁伟 旧版中饰演丁伟的这个演员,给人的感觉是比较亲切的,但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里,他给人的感觉是很有威严的。尤其是他在讲他的毕业论文的时候,他的表情是很严肃的,因为他知道他讲的内容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他一定要谨慎对待。 而且毕业论文演讲对于丁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丁伟在这一桥段的表现是很重要的。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丁伟到演讲毕业论文的这个时候,年纪是比较大的,他经历的事很多,见过大风大雨的他,此时给人的感觉是很沉稳的。 3新版中的丁伟 旧版中的丁伟在演讲毕业论文的时候,即使遭到老师的打断,被老师说他的思想是危险的时候,他还是能不动声色的继续演讲,给人的感觉很是沉稳老练。而看新剧里的这一个桥段,新版丁伟的表现就有点让人尴尬了。 新版丁伟演讲毕业论文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很稚嫩,乍眼一看还以为是一个学生仔。如果不是有人说他是丁伟的话,估计很难会有人会觉得他是历经沙场的丁伟。身板瘦小,身上一点都没有丁伟这一年纪该有的气质。 虽然观众都喜欢看养眼的年轻人,但《亮剑》是一部军事题材的年代剧,丁伟他经历了长征,经历了8年的抗日战,还经历了内战等等一些战役,站在毕业演讲台上的时候,年龄已经挺大了,新版丁伟这么年轻真的很不符合常理。

亮剑中孔捷毕业论文

因为导演是这样拍的

孔捷的论文是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在第28集,丁伟和李云龙的谈话中提到过。这种论文一听就是纯军事战术的。所以导演也就没拍。事实上,李云龙原著的题目是关于特种作战的,毕竟他曾经和山本一木交过手,并且他曾经带过突击队追击楚云飞。但因为电视剧大结局了,要升华和突出主题,亮剑,就把论文题目改成了亮剑精神

因为孔杰虽然在作战方面非常优秀,但是他的文化比较低,在演讲时组织语言比较困难,所以他不能进行登台演讲。

在《亮剑》里,李云龙、孔捷还有丁伟,这几个人都是同一等级的军事主官,不管是在抗战期间还是在内战期间,这三人的职务上升,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里完成的。除了这一点以外,这三人的关系更是特别的好,这主要因为他们在早些年参加革命的时候,都是在一个班里的混出来的,而且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腥风血雨以后,当初的老兄弟们,也只剩下了他们三人,这也的情义自然是弥足珍贵的。

就在全国战事都已经平息以后,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都被上级领导提拔为军长。这级别虽然是越来越高了,不过这仗却是没得打了,就拿李云龙来说,当了军长以后,整天待在指挥部跟几个参谋一起玩沙盘游戏,只能过一过嘴皮子瘾了。但就在李云龙就要憋坏的时候,上级又来了一个新的命令,那就是让他放下手中的指挥权,立刻赶赴南京,参加军事学院的学习。不过李云龙向来是不喜欢读书的,而且还以没有文化而自豪,所以这样的活动,他当然不愿意参加。

不过,就在上级领导再三的督促,已经田参谋长的劝说之下,李云龙最后还是收拾行李去了南京。而就在李云龙刚到学院报到的第一天,遇到了几年没见的两个老战友,那就是丁伟和孔捷。这三个活宝聚到一块,那这个指挥系自然又得乱了套,先是李云龙带着大家哄闹常教员的课堂,后来又出现了拒绝穿新式军装的一幕。最后要不是老师长批评这几个人,说不定他们一定还会这样调皮捣蛋下去。

这三人是1953年去的南京学习,一直到1955年时才毕业,兄弟三人在军事学院里一共进修了两年多的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让这三人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说在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这三人都写出了非常有水平的毕业论文,特别是李云龙跟丁伟二人的毕业论文,更是获得了全场学员的掌声。从剧里的一些镜头能够知道,这三人中,只有李云龙和丁伟站上了演讲台,并演讲了自己的论文,而孔捷却只得默默的坐在下面当一位看客。那么有网友就要问了,就在毕业答辩时,孔捷为何没有上台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孔捷所写的毕业论文实在太普通了。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所演讲的论文是“亮剑精神”,而丁伟则是讨论的“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而孔捷所写的那篇《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仅仅只是讲述了战术的问题。反观李云龙,他写出了一个部队的优良传统,是来自一种不服输的军魂,而丁伟则是围绕在数十年后要发生的战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及辩证,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这样一比较,孔捷所写的毕业论文就没什么太大的看点了。而在军事学院众多的学员中,只有好的论文才能被作为模范文章,并上台演讲,很明显李云龙和丁伟的确是够格的,但是孔捷就稍差些,于是也就只能坐在下面当听众了。

亮剑里的毕业论文

《亮剑精神》。李云龙是《亮剑》中的角色,该剧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答辩主题是《亮剑精神》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李幼斌、童蕾、何政军、张光北领衔主演的战争题材剧。

李云龙的毕业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 小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吴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参考:毫无疑问,电视剧《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正如有的人所评论的,“这是一部气势恢宏、充满着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等等;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每次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碰到电视台播放《亮剑》,我都会看下去,无论内容是否看过。也正是如此,每次都看不全,所以我干脆买了一套光碟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过瘾地看完。《亮剑》中有好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比如李云龙、楚云飞、和尚、李云龙的顶头上司旅长等,毫无疑问的是,李云龙这个英雄是电视剧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英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这种消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物形象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得体(即便不奢华也应该是干净整洁),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二、人物语言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也没有限定英雄的语言方式,但是一般来说,英雄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冠冕堂皇”的,充满高尚和正义,起码说是不应该说粗话的,即便是气得快要发疯,也顶多一掌劈翻桌子或者一刀砍断大树什么的,语言上向来都是收敛的,必须与英雄的形象相符。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语言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满嘴的粗话,动不动就是“他娘的”。除了少数时间的“克制”之外,李云龙大多时候都是骂骂咧咧的,可是也许是生性就是这么一幅臭脾气,所以即便克制,时间久了李云龙在女人面前还是会露出骂骂咧咧的本性来。从这个方面来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语言习惯的消解。三、人物思想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英雄的思想往往是非常高尚的,心中装的是救死扶伤和民族大义,追求的是匡扶正义和拯救他人危难等等,很少有个人恩怨以及儿女情长的一面。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思想看上去则有点“危险”:首先,李云龙有点儿女情长。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云龙突然被丘比特神箭射中了,而且他在“秀芹”真情的感染下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但将秀芹紧紧地抱住,还要脱秀芹的衣服,如果不是针扎了他的脚,李云龙还真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在解放后,已经结了婚的李云龙还差一点出轨。在我们传统观念的英雄形象中,一个英雄人物是不会犯下这样的严重“错误”的。其次,李云龙有点江湖习气。在老婆秀芹被抓后,他擅自集结部队去攻打鬼子重兵防守的县城;在自己心爱的部下“和尚”被土匪杀掉之后,他暴跳如雷地带着部队去为“和尚”报仇。这样的举动在传统观念中是会大大削弱英雄的高大形象的。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来对照李云龙,那么《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和英雄形象是挂不上钩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人物形象在电视剧播出后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甚至追捧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与目前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自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来,我们不但继续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明确地承认并鼓励了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也会呈现宽松的状态,从而为接受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其二,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个基本的道理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文学总要对生活作出一些修正或者虚化,也就是说,恰当的修正或者虚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不过,在特定的年代,文学创作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者虚化或有些过度,所以文学作品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也比较遥远。在如今这个年代,再过度地修正或者虚化生活的文学作品必然会将自己与人们的联系割裂开来。《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则尽量减少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虚化,尽量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其三,这样的作品更尊重观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人们不会再满足于程式化、样板化的文学作品,而需要多样化、富于生命力的鲜活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适时地推出这样的作品,应该说迎合了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但毋庸置疑这是尊重观众的态度。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看上去缺陷很多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一个现实、鲜活、饱满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可以说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一种巧妙的消解,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描摹上这个人物形象依然还有些符号化,但瑕不掩瑜,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人物形象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值得人们拍手叫好。我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说,电视剧《亮剑》对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视剧人物塑造方面甚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类似电视剧创作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启迪和影响。

对于国产的电视剧,我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涉案剧和武侠剧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剧,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可是一些描写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还是偶尔会看一下的,这和我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关,因为那个时代崇尚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崇拜的是革命英雄。这种崇拜不同于当今社会上年轻人对电玩和动漫上英雄的崇拜,也不同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神圣的一种精神寄托。 偶尔一次机会,听同事说起《亮剑》这部电视剧,他说这部电视剧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国产战争剧,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根本就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英雄,简直就是个土匪。有了同事的这句话,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特别的《亮剑》,在现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许我只用看一下,没必要把他看完。 剧情开始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后,接到总部撤退和转移的命令。然而,团长李云龙却让话务员关掉了对讲机,命令部队发起冲锋,目的只是让全团剩下的唯一一发迫击炮弹能够打到日军的指挥所,这一炮不仅炸死了日军的联队长,也打懵了敌人,使得新一团能够从日军的正面冲出了包围圈。正是这发炮弹,不仅让日军、国军和我军的将领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对李云龙的指挥艺术和人格魅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促使着我一集一集不停地看下去。我完全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也深深地他所感动。 李云龙由于阵前抗命而被撤了团长的职务,新一团由李云龙在红军时的老战友丁伟接任团长,而三八六旅独立团在一次日军特工队的偷袭中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李云龙又被起用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原独立团团长孔融后被调任为新二团团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晋西北的所谓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成了华北日军的一个恶梦。当然还有国民党山西晋绥军的楚云飞团也功不可没。本剧就是在这四个团的恩怨纠葛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人携手抗敌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说句实话,这部电视剧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叙述上仍显粗糙和简单,可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强者气势,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这种气势也正是敌人所害怕的。 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做为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无论是百团大战还是伏击日军的车队,不论是反“扫荡”的突围战还是xx县城的攻坚战,甚至在最后他做为师长的淮海战役中,作为指挥员,李云龙很少想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指挥员一样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人物,但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凝成了独立团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犹如政委赵刚所说的,他的整个人已经融入独立团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即使他不在了,他的魂依然存在。 剧中那个骑兵连的故事让人难忘。在一次突围后,独立团骑兵连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且战且退地牵制着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所剩无几的骑兵连战士调转马头,齐齐拔出锃亮的马刀,连长高呼着“骑兵连,进攻!”带领着战士们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连长调转马头,身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战士,他的手臂也被砍去了一只,鲜血从他的断臂处喷射而出。他稳住自己的身子,高擎着马刀全力呼喊:“骑兵连,进攻!”再次冲向敌阵。日军的马队过后,在夕阳的余辉中,大地上留下了阵亡八路军骑兵的遗体和死伤的骏马。没有音乐,也没有歌声,惟有战马的低鸣在山谷中回荡。面对这样的场面,一向飞扬跋扈的日军官兵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日军少佐脸色凝重地说:厚葬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XX县城的攻坚战中,一个区小队和一个县大队组成的一支地方部队,用最原始的武器和他们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八个小时,硬是把敌人的增援部队挡在了路上,为独立团的攻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他们却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没有一人生还。看着这样的战斗,阎西山的晋绥军官兵无不肃然起敬。楚云飞对他的手下说:八路军这样一支所谓的区小队县大队竟然能阻击装备精良的日军长达八小时之久,真是惭愧啊。随即,楚云飞的部队也投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 在XX县城外,面对着城楼上被日军绑架的新婚妻子,李云龙悲愤地点燃了炮火。战斗结束了,荒野上垒起了一座孤坟。李云龙独自坐在坟前,请求妻子的原谅。他娓娓地述说着,看似那样的平静,可我们作为观众却深深地感觉到李云龙此刻内心的痛楚。 在剧中,编导并没有简单地把李云龙描写成一个只会打战的武夫,而是用很多的篇幅描述了李云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李云龙。通过描述他对两任妻子的爱,通过对他和赵政委之间个人友情的描写,通过叙述他和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两人之间难以说清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他对“和尚”、张大彪以及段鹏他们兄弟般的战友之情,让人无不动容。 现在的影视剧能让我流泪的几乎没有,可当我看到“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不顾丁伟已经要收编土匪的事实,率部端掉了匪窝,遭到上级处分的那场戏时,我的思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李云龙。随着李云龙在政委面前的挥泪发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觉得这场戏是全剧李云龙感情最丰富,描写最好的一场戏,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 剧中还有一个能更好体现李云龙情感世界的重要人物,便是楚云飞。楚云飞毕业于黄埔五期,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八路军的指战员会如此勇敢和拼命,不明白没读过一天军事院校的李云龙会让日军如此地害怕。他从开始对李云龙的漠视到后来的重视,从对李云龙的敬佩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至最后两人战场上以死相拼,病床上又各自对对方备加赞赏。 在最后军事学院的论文中,李云龙为他的这种作风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时候的剑客在遇到对手的时候,即使明知自己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拔出自己的宝剑,就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毫无怨言,这就叫“亮剑”。做为军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亮剑”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魂。或: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重播收视率。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为中老年观众定位的电视剧,为什么青年人也能喜欢? 应该说,这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根据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心理,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亮剑》等电视剧市场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们对观众的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 把握观众追求真实性的价值取向,还原历史的真实。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大受欢迎,而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被观众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是反现实、伪现实的,是鲁迅所批评的“瞒和骗”的艺术。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生活,其中的虚假更容易为观众一眼识破,因此,这些反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观众冷落和抛弃也就在情理当中了。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在“瞒和骗”的问题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比,距离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较远,因而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戏说”历史,甚至走向“反历史”。《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是对这几年电视剧反历史倾向的一种反拨,它们采取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真实,满足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心理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往往是浪漫化和非现实化的,有时甚至非常“小儿科”,我军勇敢善战、足智多谋,总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敌人则貌似强大,实际上愚蠢而无能。即使写牺牲,也仅是战争的“花边”而已,用来证明胜利之不易。这些反历史、反现实的“战争童话”早已为观众所厌弃。而《亮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敌人并非如此愚蠢,我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如骑兵连的全军覆没。这就打破了用谎言编织的“战争神话”,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把握观众对野性精神的寻求和心理补偿意向,强化民族精神的生命元阳。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造成了中国人个性上的柔弱和精神上的奴性,中规中矩,谨小慎微,中庸保守,男人女人化,女人病态化。因此,《水浒传》等古典作品中具有野性精神、反抗精神、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反抗现实的精神源泉。近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片的盛行,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柔弱、怯懦民气的某种反拨和平衡。《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极力张扬这种雄性的精神、野性的精神,暗中切合了观众潜在的价值取向和隐蔽的心理补偿意向。这在《亮剑》中被概括成“亮剑”精神,也就是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现在,人们处于和平时代,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呼唤这种“亮剑”精神、硬汉精神和野性精神。正是这种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以及民众价值取向和心理的需要,“亮剑”一下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种野性的精神其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阳,甚至是我们的“精神伟哥”。 对观众平民化和反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塑造平民化英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民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亮剑》等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民间,崛起于草莽之中,本身就很具有平民性。他们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成为将军。毫无疑问,这几部剧中的英雄人物,是以平民化和平民性为基础的。另外,这些所谓“英雄人物”,都具有反英雄的基本倾向。那就是说,他们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非常本质的差别。在作为“主旋律”的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中,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近乎希腊神话中的“神”。而在《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中,李云龙、姜必达甚至有点痞气和流氓气,他们讲话粗鲁,夹杂着下流话,李云龙永远歪戴着军帽,姜必达则有一颗丑陋的大牙。他们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勇敢、正直、豪爽、血性、讲义气、重情重义,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又确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有缺陷的英雄、真实的英雄、平民化的英雄,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真实、自然和亲切。 二、《亮剑》等剧的成功还体现在对观众欣赏习惯和心理的尊重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传统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脸谱化、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成为某种抽象的政治符号,或者表达某种政治观念的传声筒或代言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反人物、反情节的作品时髦一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符号化、抽象化,性格模糊,个性不明。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速朽”的,它们最多只能成为政治的“样板”,或者艺术的“实验”而已。基于此,《亮剑》等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可爱人物,如李云龙、姜大牙(姜必达)、高大山等等。他们不仅外部特征各有特别之处,语言往往也别具个性。特别在对敌人的塑造上,《亮剑》具有重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把敌人妖魔化、漫画化、符号化的习惯做法,细致刻画敌人的性格,并揭示他们在凶残、狡诈之外的人性特点,从而让这些反面人物显得真实而可信、生动而形象。 其次,对故事性与传奇性的刻意追求。这一点,既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同时也是电视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都是在故事性和传奇性上取得成功的典范。《亮剑》、《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正是缘于对这种传统的继承。这些剧往往引人入胜,让人兴奋,看了上集,还想看下集。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性和传奇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定位中,切中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因此,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在取得很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一部电视剧仅仅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市场运作。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非常叫座,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缺位(比如档期问题),最后仅仅是收回成本,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人批评说,艺术在于创造,《亮剑》并无什么创意,只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等几部电视剧的拙劣模仿。这种批评并不新鲜,早在《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播出时,就有人批评它们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题材、人物雷同。这几部剧确实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但对大众传媒工业来说,这种类型化并不可怕,倒可能恰恰是中国电视剧正逐步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某种表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