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美术教育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特殊意义。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和审美等素质,这些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缺少或忽略哪一方面都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为艺术教育主线,以学生才能和智力培养为中心,塑造心灵完美、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美术教学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统一的适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虽然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的上半叶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产生了“情感思维教学法”、“眼高手低教学法”等,但各个地区美术教育工作者还是各自为战,自编教材也大多是根据自身情感因素确定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有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难以及时推广和普及。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把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与成人美术教育混为一谈,单纯强调技巧训练。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美术教师能力水平很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再次是家长对孩子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并且要求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简单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使美术教学向多元知识结构教学转化,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美的素质。对学生来说,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都有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利用种种方法训练人们的身心和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逐渐自由生长发育。美术教育除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以下具体方法和原则:第一,在观察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现代派代表人物马蒂斯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要求学生从记忆观察对象入手,用概括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给身边的人画像,从外型到个性夸张中发现个性美,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看谁画得好,看谁画得“神似”,利用审美原则和艺术分析手段从直观感觉中获取美的表现语言,获取成功的满足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第二,在摹仿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传授;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过程性、实践性等,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个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要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发。比如教师把美术大师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等,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临摹这些作品,如毕加索的《和平鸽》、梵高的《向日葵》等作品,仅用几个线条和几个色块就已经内涵深远。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去读懂大师的表现意图。想象力触发创造力,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促进抽象思维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民间美术论文提纲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着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3、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摘 要:陕北面花以其独特的造型,广泛的题材,精美的装饰,浓艳的色彩而著称,它贯穿于当地的民俗活动,反映了陕北人民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及人们在民俗活动中求吉辟邪的心理,揭示了陕北面花造型和题材与生殖崇拜之间的潜在关联及其深层的文化联系.
关 键 词:面花;图腾崇拜;生命繁衍;文化内涵
面花又称“面塑礼馍”,因各地地理位置与民俗的差异而称谓各异.面花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产物,是广泛流传于民间,贯穿于岁时节日、风俗礼仪和信仰禁忌中的一种风俗礼馍,主要流行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遍布山东、河北、山西以及陕西诸地,尤其在黄河流域最为盛行.陕西境内面花的制作主要集中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陕北面花主要集中在洛川、延安、富县和神木府谷等地,[1]这里的面花在造型方面更加夸张,装饰精美、色彩浓艳,并含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表达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生命的礼赞.
1陕北面花艺术中蕴含的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变化无常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环境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人们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创造出虚幻的世界,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某种人类战胜自然灾害求取人类生存的力量,“万物有灵”观念就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成果,于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图腾崇拜的民间信仰由此产生并得以长久流传.面花艺术是由古代图腾崇拜演化的产物,在陕北,面花以它广泛的应用范围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它是伴随着当地百姓自我精神理想的追求而展开,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神生物和神灵的崇拜上.
陕北面花主要题材是人们赋予生命寓意和象征的动植物.例如,鱼、鼠、虎、兔、牡丹、葫芦、石榴等,这些题材广泛地运用在民间的面花、年画、刺绣、剪纸上,这些动植物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动植物或图腾对象呢?原来这些动植物题材有独特的双关寓意和象征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心里崇拜和慰藉感.例如,人之初生,陕北风俗外婆和舅家要送满月花馍,最为讲究的虎馍和兔馍,虎馍呈圆形,顶部捏塑虎头,馍身装饰简洁精美,虎的形象威风乃万兽之王,被认为是力量和威猛的象征,以虎为保护神,祈求神力保护,愿男孩子虎气生生,健康平安的愿望就展现出来.兔馍造型灵巧生动可爱,用以表现女孩柔美与灵气,兔馍成为祝愿女孩子善良乖巧的必备礼馍.人们捏塑老鼠、兔子表示多子多福,用龙凤花馍象征荣华富贵,捏塑鱼莲表示阴阳相合,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物,却被赋予新的寓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生物而加以崇拜.
插花面花主要是在主体造型上辅以更多小装饰,用牙签或竹枝将其连接插接在主体上,陕北的插花“花供”是每年正月十五庙会搭建“灯棚”供奉信仰神灵必不可少供品.供奉的神灵之一就是送子娘娘,“灯棚”里怀抱婴儿的送子娘娘塑像前摆有数排色彩绚丽、制作精美的面花,久婚不育的媳妇或盼孙心切的婆婆就会到“灯棚”敬神请愿,待来年生下孩子,还要做几对插花“花供”前去谢神,面花成为人与神灵交流的礼品,这些习俗中的神灵信仰也延续至今.
2陕北面花艺术中求吉辟邪的心里诉求
面花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不仅是人们逢年过节、敬神祭祖、婚嫁祝寿、走亲访友隆重的礼品,更多是通过面花传递着人们对幸福、理想、信仰和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人们赋予面花祈子延寿、驱邪避灾的主题内涵.
生存与长寿是人类的基本愿望,祈子延寿的心愿便通过民俗活动展现出来.陕北面花中“曲连”是一个印有花纹的大环形饼,这种面花礼馍外圆中空形如项圈,人之初生,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时将绑有红绳的“曲连”挂在孩子身上,祈求把孩子锁起,无病无灾健康平安成长.老人年至花甲,祝寿时面塑寿桃也是不可替代的礼俗佳品.
人类早期由于周围的环境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希望能征服大自然,渴望生存的平安,于是人们便把驱邪避灾的美好祈愿在节令习俗中用面花表现出来.清明节陕北流传家家户户蒸“罐”,全家食用的“人口罐”则要求家中有几口人就要蒸几个.“罐”是一个很大圆形馒头,内放鸡蛋,上塑有书本文具、或麦屯粮仓,也有塑针线箩筐还有塑燕子孵卵的,食用对象不同“罐”上雕塑面花也不同,但都折射出人们祈愿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家族人丁兴旺的愿望.端午节正是夏至天气,气候炎热干燥、蛇虫繁殖、瘟疫流行,陕北风俗端午全家同吃“烙鱼”,这些面花,造型灵巧生动,人们把先蒸后烘干的“烙鱼”用五色线穿起,像项链一样挂在胸前,表现出驱邪避灾、人丁兴旺的主题内涵.
3陕北面花艺术中生命繁衍的阴阳生息观
人类要生存,要繁衍,生殖和生命成为民间美术创造的一个永恒的“母题”.陕北面花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造型都坦诚的反映陕北民间劳动者对生殖生命的真挚向往与渴求.
面花题材上,陕北人民赋予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生命的寓意,并围绕“生命繁衍”这个主题,将面花内涵加以升华.例如,鱼戏莲、老鼠吃葡萄、鱼钻莲、蛇盘兔、葫芦生子、凤穿牡丹等面花,巧手农妇用面捏出的鱼、莲、老鼠、南瓜、葫芦、葡萄等形态,并非被其外形所吸引,而是其多子的功能属性,这一系列高扬生殖与生命意识的生物,流露出其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深的眷恋.
陕北婚俗里经典之作“混沌礼馍”,长两尺有余,上塑有龙有凤,或鱼戏莲,“鱼钻莲”、“凤穿牡丹”.“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开始指代情偶了”,也因此在面花中被广泛加以比附和引用,一方面是因为鱼多子;另一方面是源于鱼的外形具有男阴的外部特征,莲又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根茎可以蔓延再生,莲房又是蕴含生命的地方,把莲花比作女性就显而易见了,而婚俗中面花上“鱼戏莲”“鱼钻莲”则指阴阳相交,男女相合的生殖祈盼.
面花在造型上,阴阳相合的繁衍意识体现得更为明确,婚俗中的混沌礼馍底盘长两尺有余,底盘浑圆,两头慢慢变细形似鱼尾向中间卷成两个圆形,酷似如意,头部工艺精湛,多为连体双鱼,或双兔双虎,尾部却浑然一体.原来这种造型表示阴阳和合,化身万物,在混沌底盘上捏塑“鱼戏莲”、“龙与凤”这些造型进一步表现男女调情相合的隐喻.
“罐”是清明节陕北人民为祭奠亡灵,缅怀先祖蒸的花馍,有祭祀的“掰子罐”,和全家人用来食用的“人口罐”,“掰子罐”又称“百子罐”,是一圆形大馍和馍上小鸟组成,祭祀时将一部分掰子罐掰成块放入水中,泼洒坟前,其余带回家分食,“掰子罐”是人们将繁衍后代的希望寄托先祖,意为掰开就生贵子,或生百子,祈愿子孙兴旺.“人口罐”则是在圆形大馍里藏一个鸡蛋,花馍以每个人当时所用器物为主表达寓意,捏塑老鸡孵小鸡或燕子孵卵造型的人口罐,则是祈求子孙繁衍,罐馍内藏鸡蛋,用以象征母体的罐中孕育新的生命,可见生命繁衍的主题在民俗生活中随处可见.
民间美术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中,陕北人民用心血和智慧将自己虔诚的信念和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亲手创造的面花形象上,面花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是民俗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的生存基础将被削弱,只有对面花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才能使它健康合理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丰.纸人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查手记[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3]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宁宇,党荣华.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理解教育范式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教育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课程改革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解读项目学习
建构主义
多元智能
实用主义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必要性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简单点来说就是指学生们不会局限于教师的教学之中,而是敢于质疑敢于发问,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同时也起到了创新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小学生对什么都会有好奇心,趁着这个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是我们目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新课改带给他们的一大特点就是不适应,所以说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美术课产生兴趣。由于以前的美术课堂都是很枯燥无味的,所以现在的美术课堂就要多一点独特和新颖,这样才可以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因为美术和别的科目又有点不一样,美术主要就是要对绘画有兴趣才能把美术科目学的很好,如果没有兴趣,那一切估计都是徒劳。所以在刚开始教他们的时候,就要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神奇,培养他们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也是学美术的人必须要学到的。 例如,就《绘画天空》这一课时来看,美术老师可以多拍摄一些关于天空各种时段美丽的照片,在课堂上的时候把这些照片用多媒体的方式放出来让学生们欣赏,他们肯定会感叹天空的美,而对天空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一定可以把天空画得很好。然后再引导他们来思考,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你看着天空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每天都会看到的,可是你们又有谁发现了原来天空是这么的美丽的,给人无限的遐想。就是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学会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用心去发现美,记住特征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去教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一切,去发现它们的美,然后记住它们的特征,用绘画的形式将它们画出来。只要我们用心,身边绝对不缺乏美的事物。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比如说,在户外的时候,就要多指一些有代表性的动植物来给学生们看,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动植物的特征,让他们记住回去了之后再将它们画下来,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们也是一个很好地让他们学会观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上《可口的水果》这一课时,学生们应该不仅仅只是片面的画出一个水果的样子,而是要开始了解到什么叫做遮挡现象,所以教师应该把事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们根据实物去思考什么是遮挡现象,通过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哪里是被遮挡住的,哪里会颜色暗淡一点或者是深一点,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找到物体的特征,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也让他们慢慢地在美术上步入正轨。 三、用开放性思维教学 随着新课改,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了大家都注重的一个问题了,现在的教学理念不再是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所以教师教学就要用到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可以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教学氛围。无论是对美术很有天赋的还是直接没有天赋的,都要耐心的去指导教学,实现开放式教学,让他们能够学会创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挥自己的优势。 例如,在教学《画T恤》一课时,当学生们在画T恤的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们想象一下T恤的外形,然后再让学生们从多个方面去想象T恤的样子,最后把t恤的实物拿出来让学生们思考要搭配什么样的颜色才是最好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是要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要让他们自己感觉什么样的颜色才是最好的,要用开放性的思维去引导他们,不能仅仅限于一两种颜色,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开放性思维,从而实现他们的创新技能。 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 死气沉沉的课堂是每个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课堂氛围,也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课堂上的氛围是特别重要的,那么要怎样活跃课堂上的氛围呢?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要在课堂上把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的思考或讨论出一幅画的精妙之处,这样可以让他们活跃大脑的同时也实现了交流互动的作用,让他们多一点合作精神。还可以在课堂上示范画画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老师画,这样可以起到跟老师互动的作用,也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不在再闷,而是活跃起来了。 例如,在学习《风景如画》这一课时,老师们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活跃一下课堂上的气氛,因为《风景如画》这一课时本来就是比较不容易讲解的,所以教师可以思考用别的方法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放一首抒情一点的音乐,让学生们就像回到了大自然之中的那种恬静和自在,这样可以充分地让学生们的心情变得愉悦,因为音乐本来就有舒缓人的心情的作用,所以这样的一个方法是很有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让课堂上的气氛不会那么沉闷,而是变得活跃生动起来,这对学生们接下来的绘画是很有帮助的。 五、结论 在当今的社会里对小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作为小学美术的教学,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会基础的技能而且还要让他们培养创新思维,这就要看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们如愿以偿了。所以小学美术教师们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用全新的一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让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上一层楼。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理解教育范式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教育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课程改革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解读项目学习
建构主义
多元智能
实用主义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必要性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美术专业论文提纲大全
论文提纲要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专业论文提纲大全,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粗陶材料的美感研究
现代粗陶艺术是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从陶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陶艺最大区别在于,摆脱了传统陶艺实用性质的束缚,否定了传统工艺的绝对性,打破了传统审美习惯长期以来主宰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吉林缸窑附近有多个少数民族村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厚的艺术资源,多民族的文化形式,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缸窑粗陶艺术特性上透着一股粗犷、豪放、野性的气息,其材料的特点正符合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粗陶材料的美感是通过陶土的不同配比,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使其作品肌理展现出不同的质感,或质朴、或原始、或粗犷……从而彰显出一种区别于传统陶瓷的美感。粗陶艺术具有自然的属性,它使用人类最便利、最古老、最原始的材料,经过窑烧的天然和偶然的特性,使得粗陶别有一番原始的神秘特征。在艺术回归意识强化的今天,粗陶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深厚的历史传统魅力,在当今社会越发显得独具价值。
摘要3-4
ABSTRACT4-7
第一章 导论7-8
第一节 课题的缘由7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7-8
第二章 现代陶艺概述8-10
第一节 国外现代陶艺研究现状8-9
第二节 国内现代陶艺研究现状9-10
第三章 吉林粗陶材料美感的体现10-15
第一节 吉林粗陶的造型特点及装饰语言10-12
一、吉林粗陶的造型特点10-11
二、吉林粗陶的材料表现形式11-12
第二节 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与表现效果12-15
一、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12-13
二、吉林粗陶材料的表现效果13-15
结论15-16
篇二: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明清花鸟画中媒材发展引起的墨法艺术流变
中国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承中有其自己的特色,作为中国画重要表现载体的媒介材料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媒材的发展变化,会引起各个时期中国画笔墨技法、绘画风格及审美情趣的转变。本文从纸、颜料等媒材的演变入手,着重探索明清时期绘画表现语言的演变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作品的笔墨语言发展的分析,体现绘画风格与媒材演进的紧密关系。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阐述媒材对绘画风格、审美情趣形成的影响,结合绘画及绘画以外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样式,如帛画,岩画、彩陶纹样、青铜纹饰、画像砖石,说明媒材的转换会改变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第二个部分通过分析明清的花鸟绘画作品,来证实媒材的变化对绘画风格以及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第三个部分结合传统的媒材与艺术手法的变革与开拓,就现有的中国画媒材的使用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前注重媒材的开拓对于中国画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绘画媒材对艺术风格的影响8-16
第一节 媒材的演变8-10
一、作为载体的媒材8-9
二、中国画颜料色彩9
三、墨的演变9-10
第二节 不同媒材的艺术表现特点10-16
一、岩画10-11
二、陶器纹样11-12
三、青铜纹饰12-13
四、帛画13-14
五、汉画像砖与画像石14-16
第二章 媒材发展和花鸟画墨趣流变16-27
第一节 用纸及笔墨情趣16-18
第二节 植物颜料的应用对画风的影响18-20
一、植物颜料的.应用18-20
二、清代花鸟画色彩中的“清”与“淡”20
第三节 分析花鸟画作品看其笔墨技法20-27
一、明代花鸟画20-25
二、清代花鸟画25-27
第三章 现代中国画媒材拓展之我见27-28
结论28-29
参考文献29-30
致谢30
篇三: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与装饰语意探究
满族民间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既有各地区的特征又保持了本源文化的特点,它是先民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生活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本文就是通过对满族剪纸艺术形态的考察进而揭示出剪纸的装饰语意特点。满族的剪纸有其独特的符号体系和影像魅力,这些符号来源于民间,带有普遍的社会认可性。用线上刚毅而富有弹性;低沉而圆润;严谨而灵巧,浑厚而稚拙。构图上则采用散点透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突出其正面性、对称性和构图完整性原则,以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统一画面。满族民间剪纸类型多样,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意象造型是其主要的装饰形式。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8-13
第一节 满族剪纸历史及文化渊源8-10
第二节 满族剪纸的造型特点10-13
一、影像造型10
二、独特的符号体系10-12
三、线形考究,手法浑厚苍劲12
四、主观意象,构图均衡严谨12-13
第二章 满族民间剪纸的装饰语意13-22
第一节 意象造型13-16
一、造型的夸张性14-15
二、空间的错位15-16
第二节 意象构图16-18
一、中心式构图16-17
二、结构中的张力17-18
第三节 意象色彩18-22
一、古老的五色观18-19
二、象征与会意的色彩19-20
三、平面装饰性的意象色彩20-21
四、单纯古雅的意象色彩21-22
结论22-23
参考文献23-25
后记25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理解教育范式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教育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课程改革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解读项目学习
建构主义
多元智能
实用主义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必要性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美术专业论文提纲大全
论文提纲要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专业论文提纲大全,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粗陶材料的美感研究
现代粗陶艺术是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从陶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陶艺最大区别在于,摆脱了传统陶艺实用性质的束缚,否定了传统工艺的绝对性,打破了传统审美习惯长期以来主宰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吉林缸窑附近有多个少数民族村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厚的艺术资源,多民族的文化形式,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缸窑粗陶艺术特性上透着一股粗犷、豪放、野性的气息,其材料的特点正符合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粗陶材料的美感是通过陶土的不同配比,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使其作品肌理展现出不同的质感,或质朴、或原始、或粗犷……从而彰显出一种区别于传统陶瓷的美感。粗陶艺术具有自然的属性,它使用人类最便利、最古老、最原始的材料,经过窑烧的天然和偶然的特性,使得粗陶别有一番原始的神秘特征。在艺术回归意识强化的今天,粗陶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深厚的历史传统魅力,在当今社会越发显得独具价值。
摘要3-4
ABSTRACT4-7
第一章 导论7-8
第一节 课题的缘由7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7-8
第二章 现代陶艺概述8-10
第一节 国外现代陶艺研究现状8-9
第二节 国内现代陶艺研究现状9-10
第三章 吉林粗陶材料美感的体现10-15
第一节 吉林粗陶的造型特点及装饰语言10-12
一、吉林粗陶的造型特点10-11
二、吉林粗陶的材料表现形式11-12
第二节 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与表现效果12-15
一、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12-13
二、吉林粗陶材料的表现效果13-15
结论15-16
篇二: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明清花鸟画中媒材发展引起的墨法艺术流变
中国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承中有其自己的特色,作为中国画重要表现载体的媒介材料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媒材的发展变化,会引起各个时期中国画笔墨技法、绘画风格及审美情趣的转变。本文从纸、颜料等媒材的演变入手,着重探索明清时期绘画表现语言的演变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作品的笔墨语言发展的分析,体现绘画风格与媒材演进的紧密关系。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阐述媒材对绘画风格、审美情趣形成的影响,结合绘画及绘画以外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样式,如帛画,岩画、彩陶纹样、青铜纹饰、画像砖石,说明媒材的转换会改变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第二个部分通过分析明清的花鸟绘画作品,来证实媒材的变化对绘画风格以及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第三个部分结合传统的媒材与艺术手法的变革与开拓,就现有的中国画媒材的使用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前注重媒材的开拓对于中国画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绘画媒材对艺术风格的影响8-16
第一节 媒材的演变8-10
一、作为载体的媒材8-9
二、中国画颜料色彩9
三、墨的演变9-10
第二节 不同媒材的艺术表现特点10-16
一、岩画10-11
二、陶器纹样11-12
三、青铜纹饰12-13
四、帛画13-14
五、汉画像砖与画像石14-16
第二章 媒材发展和花鸟画墨趣流变16-27
第一节 用纸及笔墨情趣16-18
第二节 植物颜料的应用对画风的影响18-20
一、植物颜料的.应用18-20
二、清代花鸟画色彩中的“清”与“淡”20
第三节 分析花鸟画作品看其笔墨技法20-27
一、明代花鸟画20-25
二、清代花鸟画25-27
第三章 现代中国画媒材拓展之我见27-28
结论28-29
参考文献29-30
致谢30
篇三: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与装饰语意探究
满族民间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既有各地区的特征又保持了本源文化的特点,它是先民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生活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本文就是通过对满族剪纸艺术形态的考察进而揭示出剪纸的装饰语意特点。满族的剪纸有其独特的符号体系和影像魅力,这些符号来源于民间,带有普遍的社会认可性。用线上刚毅而富有弹性;低沉而圆润;严谨而灵巧,浑厚而稚拙。构图上则采用散点透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突出其正面性、对称性和构图完整性原则,以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统一画面。满族民间剪纸类型多样,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意象造型是其主要的装饰形式。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8-13
第一节 满族剪纸历史及文化渊源8-10
第二节 满族剪纸的造型特点10-13
一、影像造型10
二、独特的符号体系10-12
三、线形考究,手法浑厚苍劲12
四、主观意象,构图均衡严谨12-13
第二章 满族民间剪纸的装饰语意13-22
第一节 意象造型13-16
一、造型的夸张性14-15
二、空间的错位15-16
第二节 意象构图16-18
一、中心式构图16-17
二、结构中的张力17-18
第三节 意象色彩18-22
一、古老的五色观18-19
二、象征与会意的色彩19-20
三、平面装饰性的意象色彩20-21
四、单纯古雅的意象色彩21-22
结论22-23
参考文献23-25
后记25
美术专业论文提纲大全
论文提纲要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专业论文提纲大全,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粗陶材料的美感研究
现代粗陶艺术是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从陶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陶艺最大区别在于,摆脱了传统陶艺实用性质的束缚,否定了传统工艺的绝对性,打破了传统审美习惯长期以来主宰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吉林缸窑附近有多个少数民族村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厚的艺术资源,多民族的文化形式,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缸窑粗陶艺术特性上透着一股粗犷、豪放、野性的气息,其材料的特点正符合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粗陶材料的美感是通过陶土的不同配比,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使其作品肌理展现出不同的质感,或质朴、或原始、或粗犷……从而彰显出一种区别于传统陶瓷的美感。粗陶艺术具有自然的属性,它使用人类最便利、最古老、最原始的材料,经过窑烧的天然和偶然的特性,使得粗陶别有一番原始的神秘特征。在艺术回归意识强化的今天,粗陶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深厚的历史传统魅力,在当今社会越发显得独具价值。
摘要3-4
ABSTRACT4-7
第一章 导论7-8
第一节 课题的缘由7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7-8
第二章 现代陶艺概述8-10
第一节 国外现代陶艺研究现状8-9
第二节 国内现代陶艺研究现状9-10
第三章 吉林粗陶材料美感的体现10-15
第一节 吉林粗陶的造型特点及装饰语言10-12
一、吉林粗陶的造型特点10-11
二、吉林粗陶的材料表现形式11-12
第二节 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与表现效果12-15
一、吉林粗陶材料的特性12-13
二、吉林粗陶材料的表现效果13-15
结论15-16
篇二: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明清花鸟画中媒材发展引起的墨法艺术流变
中国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承中有其自己的特色,作为中国画重要表现载体的媒介材料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媒材的发展变化,会引起各个时期中国画笔墨技法、绘画风格及审美情趣的转变。本文从纸、颜料等媒材的演变入手,着重探索明清时期绘画表现语言的演变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作品的笔墨语言发展的分析,体现绘画风格与媒材演进的紧密关系。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阐述媒材对绘画风格、审美情趣形成的影响,结合绘画及绘画以外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样式,如帛画,岩画、彩陶纹样、青铜纹饰、画像砖石,说明媒材的转换会改变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第二个部分通过分析明清的花鸟绘画作品,来证实媒材的变化对绘画风格以及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第三个部分结合传统的媒材与艺术手法的变革与开拓,就现有的中国画媒材的使用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前注重媒材的开拓对于中国画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绘画媒材对艺术风格的影响8-16
第一节 媒材的演变8-10
一、作为载体的媒材8-9
二、中国画颜料色彩9
三、墨的演变9-10
第二节 不同媒材的艺术表现特点10-16
一、岩画10-11
二、陶器纹样11-12
三、青铜纹饰12-13
四、帛画13-14
五、汉画像砖与画像石14-16
第二章 媒材发展和花鸟画墨趣流变16-27
第一节 用纸及笔墨情趣16-18
第二节 植物颜料的应用对画风的影响18-20
一、植物颜料的.应用18-20
二、清代花鸟画色彩中的“清”与“淡”20
第三节 分析花鸟画作品看其笔墨技法20-27
一、明代花鸟画20-25
二、清代花鸟画25-27
第三章 现代中国画媒材拓展之我见27-28
结论28-29
参考文献29-30
致谢30
篇三: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与装饰语意探究
满族民间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既有各地区的特征又保持了本源文化的特点,它是先民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生活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本文就是通过对满族剪纸艺术形态的考察进而揭示出剪纸的装饰语意特点。满族的剪纸有其独特的符号体系和影像魅力,这些符号来源于民间,带有普遍的社会认可性。用线上刚毅而富有弹性;低沉而圆润;严谨而灵巧,浑厚而稚拙。构图上则采用散点透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突出其正面性、对称性和构图完整性原则,以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统一画面。满族民间剪纸类型多样,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意象造型是其主要的装饰形式。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8-13
第一节 满族剪纸历史及文化渊源8-10
第二节 满族剪纸的造型特点10-13
一、影像造型10
二、独特的符号体系10-12
三、线形考究,手法浑厚苍劲12
四、主观意象,构图均衡严谨12-13
第二章 满族民间剪纸的装饰语意13-22
第一节 意象造型13-16
一、造型的夸张性14-15
二、空间的错位15-16
第二节 意象构图16-18
一、中心式构图16-17
二、结构中的张力17-18
第三节 意象色彩18-22
一、古老的五色观18-19
二、象征与会意的色彩19-20
三、平面装饰性的意象色彩20-21
四、单纯古雅的意象色彩21-22
结论22-23
参考文献23-25
后记25
民间美术论文提纲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着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3、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摘 要:陕北面花以其独特的造型,广泛的题材,精美的装饰,浓艳的色彩而著称,它贯穿于当地的民俗活动,反映了陕北人民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及人们在民俗活动中求吉辟邪的心理,揭示了陕北面花造型和题材与生殖崇拜之间的潜在关联及其深层的文化联系.
关 键 词:面花;图腾崇拜;生命繁衍;文化内涵
面花又称“面塑礼馍”,因各地地理位置与民俗的差异而称谓各异.面花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产物,是广泛流传于民间,贯穿于岁时节日、风俗礼仪和信仰禁忌中的一种风俗礼馍,主要流行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遍布山东、河北、山西以及陕西诸地,尤其在黄河流域最为盛行.陕西境内面花的制作主要集中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陕北面花主要集中在洛川、延安、富县和神木府谷等地,[1]这里的面花在造型方面更加夸张,装饰精美、色彩浓艳,并含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表达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生命的礼赞.
1陕北面花艺术中蕴含的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变化无常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环境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人们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创造出虚幻的世界,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某种人类战胜自然灾害求取人类生存的力量,“万物有灵”观念就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成果,于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图腾崇拜的民间信仰由此产生并得以长久流传.面花艺术是由古代图腾崇拜演化的产物,在陕北,面花以它广泛的应用范围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它是伴随着当地百姓自我精神理想的追求而展开,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神生物和神灵的崇拜上.
陕北面花主要题材是人们赋予生命寓意和象征的动植物.例如,鱼、鼠、虎、兔、牡丹、葫芦、石榴等,这些题材广泛地运用在民间的面花、年画、刺绣、剪纸上,这些动植物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动植物或图腾对象呢?原来这些动植物题材有独特的双关寓意和象征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心里崇拜和慰藉感.例如,人之初生,陕北风俗外婆和舅家要送满月花馍,最为讲究的虎馍和兔馍,虎馍呈圆形,顶部捏塑虎头,馍身装饰简洁精美,虎的形象威风乃万兽之王,被认为是力量和威猛的象征,以虎为保护神,祈求神力保护,愿男孩子虎气生生,健康平安的愿望就展现出来.兔馍造型灵巧生动可爱,用以表现女孩柔美与灵气,兔馍成为祝愿女孩子善良乖巧的必备礼馍.人们捏塑老鼠、兔子表示多子多福,用龙凤花馍象征荣华富贵,捏塑鱼莲表示阴阳相合,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物,却被赋予新的寓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生物而加以崇拜.
插花面花主要是在主体造型上辅以更多小装饰,用牙签或竹枝将其连接插接在主体上,陕北的插花“花供”是每年正月十五庙会搭建“灯棚”供奉信仰神灵必不可少供品.供奉的神灵之一就是送子娘娘,“灯棚”里怀抱婴儿的送子娘娘塑像前摆有数排色彩绚丽、制作精美的面花,久婚不育的媳妇或盼孙心切的婆婆就会到“灯棚”敬神请愿,待来年生下孩子,还要做几对插花“花供”前去谢神,面花成为人与神灵交流的礼品,这些习俗中的神灵信仰也延续至今.
2陕北面花艺术中求吉辟邪的心里诉求
面花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不仅是人们逢年过节、敬神祭祖、婚嫁祝寿、走亲访友隆重的礼品,更多是通过面花传递着人们对幸福、理想、信仰和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人们赋予面花祈子延寿、驱邪避灾的主题内涵.
生存与长寿是人类的基本愿望,祈子延寿的心愿便通过民俗活动展现出来.陕北面花中“曲连”是一个印有花纹的大环形饼,这种面花礼馍外圆中空形如项圈,人之初生,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时将绑有红绳的“曲连”挂在孩子身上,祈求把孩子锁起,无病无灾健康平安成长.老人年至花甲,祝寿时面塑寿桃也是不可替代的礼俗佳品.
人类早期由于周围的环境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希望能征服大自然,渴望生存的平安,于是人们便把驱邪避灾的美好祈愿在节令习俗中用面花表现出来.清明节陕北流传家家户户蒸“罐”,全家食用的“人口罐”则要求家中有几口人就要蒸几个.“罐”是一个很大圆形馒头,内放鸡蛋,上塑有书本文具、或麦屯粮仓,也有塑针线箩筐还有塑燕子孵卵的,食用对象不同“罐”上雕塑面花也不同,但都折射出人们祈愿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家族人丁兴旺的愿望.端午节正是夏至天气,气候炎热干燥、蛇虫繁殖、瘟疫流行,陕北风俗端午全家同吃“烙鱼”,这些面花,造型灵巧生动,人们把先蒸后烘干的“烙鱼”用五色线穿起,像项链一样挂在胸前,表现出驱邪避灾、人丁兴旺的主题内涵.
3陕北面花艺术中生命繁衍的阴阳生息观
人类要生存,要繁衍,生殖和生命成为民间美术创造的一个永恒的“母题”.陕北面花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造型都坦诚的反映陕北民间劳动者对生殖生命的真挚向往与渴求.
面花题材上,陕北人民赋予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生命的寓意,并围绕“生命繁衍”这个主题,将面花内涵加以升华.例如,鱼戏莲、老鼠吃葡萄、鱼钻莲、蛇盘兔、葫芦生子、凤穿牡丹等面花,巧手农妇用面捏出的鱼、莲、老鼠、南瓜、葫芦、葡萄等形态,并非被其外形所吸引,而是其多子的功能属性,这一系列高扬生殖与生命意识的生物,流露出其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深的眷恋.
陕北婚俗里经典之作“混沌礼馍”,长两尺有余,上塑有龙有凤,或鱼戏莲,“鱼钻莲”、“凤穿牡丹”.“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开始指代情偶了”,也因此在面花中被广泛加以比附和引用,一方面是因为鱼多子;另一方面是源于鱼的外形具有男阴的外部特征,莲又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根茎可以蔓延再生,莲房又是蕴含生命的地方,把莲花比作女性就显而易见了,而婚俗中面花上“鱼戏莲”“鱼钻莲”则指阴阳相交,男女相合的生殖祈盼.
面花在造型上,阴阳相合的繁衍意识体现得更为明确,婚俗中的混沌礼馍底盘长两尺有余,底盘浑圆,两头慢慢变细形似鱼尾向中间卷成两个圆形,酷似如意,头部工艺精湛,多为连体双鱼,或双兔双虎,尾部却浑然一体.原来这种造型表示阴阳和合,化身万物,在混沌底盘上捏塑“鱼戏莲”、“龙与凤”这些造型进一步表现男女调情相合的隐喻.
“罐”是清明节陕北人民为祭奠亡灵,缅怀先祖蒸的花馍,有祭祀的“掰子罐”,和全家人用来食用的“人口罐”,“掰子罐”又称“百子罐”,是一圆形大馍和馍上小鸟组成,祭祀时将一部分掰子罐掰成块放入水中,泼洒坟前,其余带回家分食,“掰子罐”是人们将繁衍后代的希望寄托先祖,意为掰开就生贵子,或生百子,祈愿子孙兴旺.“人口罐”则是在圆形大馍里藏一个鸡蛋,花馍以每个人当时所用器物为主表达寓意,捏塑老鸡孵小鸡或燕子孵卵造型的人口罐,则是祈求子孙繁衍,罐馍内藏鸡蛋,用以象征母体的罐中孕育新的生命,可见生命繁衍的主题在民俗生活中随处可见.
民间美术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中,陕北人民用心血和智慧将自己虔诚的信念和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亲手创造的面花形象上,面花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是民俗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的生存基础将被削弱,只有对面花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才能使它健康合理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丰.纸人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查手记[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3]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宁宇,党荣华.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范文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主标题 数据结构课程建设
副标题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网络教学 asp 网络课程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我国网络教学的模式现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摘要-------------------------------------(300字)
引言-------------------------------------(500字)
一、网络教学(xx字)
.网络教学现状-----------------------------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网络教学的优势---------------------------
二、网络课程(xx字)
.教育建设资源规范-------------------------
.我国网络课程模式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xx字)---------
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描述(1000字)---------------
公告板--课堂学习--答疑教室--概念检索-------
作业部分--试题部分--算法演示--技术文章-----
--课件推荐--课件下载--资源站点--管理部分
五、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xx字)
.课堂学习-------------------------------
.公告板---------------------------------
.概念检索-------------------------------
.技术文章-------------------------------
六、数据库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七、用户管理权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八、结论(500字)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
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例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7-25
一、问题提出 7-9
二、研究意义 9-10
三、相关文献综述 10-19
四、研究设计 19-25
第一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基本理念 25-3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涵 25-28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目的 28-29
三、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 29-30
四、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容 30-33
第二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调查分析 33-5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现状 33-47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47-49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质量文化的缺失 49-53
第三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具体策略 53-59
一、增强主体的质量意识 53
二、树立“共赢”的教育实习基地目标理念 53-54
三、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制度 54-55
四、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55-57
五、充分发挥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主体作用 57-59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7
附录 67-75
致谢 75
摘要 6-7
Abstract 7-8
一、问题的提出 11-12
二、核心概念界定 12-14
(一) 气质 12-13
(二) 幼儿入园适应 13-14
1、适应 13-14
2、幼儿入园适应 14
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 14-20
(一) 幼儿入园适应 14-17
1、国外研究综述 14-15
2、国内文献综述 15-17
3、国内外文献简析 17
(二) 气质 17-20
1、国外研究综述 17-18
2、国内研究综述 18-20
3、国内外文献简析 20
四、研究设计 20-23
(一) 研究内容 20
(二) 研究对象 20-21
(三) 研究方法 21-23
1、文献法 21
2、问卷调查法 21-23
五、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23-30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23-25
1、幼儿入园适应的总体水平统计 23-24
2、不同性别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比较分析 24
3、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4-25
4、不同类型园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5
(二) 小班幼儿气质的统计分析 25-27
1、小班幼儿气质类型分布统计 25-26
2、小班幼儿气质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26-27
(三) 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统计分析 27-30
1、不同气质类型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统计 27-28
2、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分析 28-29
3、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分析 29-30
六、讨论 30-32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 30-31
(二) 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31-32
七、结论 32
八、建议 32-34
(一) 重视幼儿情绪的稳定,提高入园适应能力 32-33
(二) 熟悉幼儿适应的过程,理性面对过程中的困难 33
(三) 了解幼儿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33-34
(四) 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适应性,增强其应对“改变”的信心 34
九、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34-35
参考文献 35-36
附录 36-42
附录1:儿童气质量表 36-40
附录2:入园适应教师问卷 40-42
致谢 4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