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主题会根据每一届专业的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但是大致上是一样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小学班级中学生地位分化状况的研究 ——以R小学四年级(3)班为例

2、小学语文教材组元编排的对比研究 ——以苏教版与康轩版为例

3、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与分析--以某小学六(1)班为个案

4、亲子沟通对小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常州市某小学为例

5、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语运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低年级识字教学学生注意分散现象及对策研究

7、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浅谈儿童故事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9、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东光县后屯小学为例

10、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推荐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相关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序号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电脑相关的行业人才也越来越稀缺,就业岗位逐年增多,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从事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想学的专业,就看个人的爱好和本身的素质来看,建设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新媒体UI设计,影视后期等等都是近两年发展很快的专业,就业前景不错。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科生

小学教育毕业设计写法大专如下:

1、毕业论文的写作原则上要按草拟写作提纲、修改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初稿、定稿打印五个步骤进行。

2、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原则,学生应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3、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流畅、标点及行文格式正确、打印清楚。

4、毕业论文的字数原则上以3000~6000字为宜,最低不得少于3000字。

注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考验。

如: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人力资源体系构建不全面、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缺乏国家扶持以及营销能力偏低等问题,营销问题也成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营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而科学的规划和制定营销战略。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论文是对每位同学来说意义都很重要,好的文章是可以拿来借鉴与学习的,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的相关文章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探究影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摘 要:初中政治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且理论性比较强,使得初中生很难对其感兴趣,使得初中政治学科的发展不太顺利,使得初中生的政治成绩不够理想。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初中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创初中生;政治;学习

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不可或缺。教学风格,是指我们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显而易见,创造一种教学风格,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但在现实教学在过程中,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

一、传统因素

1、有利因素

(1)五千多年的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教育虽然基本是贵族阶层的特权,但从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民间的穷苦子弟也总有受教育的机会。如遍及大江南北的私塾、后来兴起的书院以及“科举制度”,都极大的推动了具有的发展,“尊师重教”的沿袭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教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氛围。

(2)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阻断的文明,从三皇五帝至至今,优良的传统教育已传承下来。正如著名的海外学者杜维明所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相当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2、不利因素

(1)历史悠久的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束缚。在封建君主下,教育带有家长制和专制的色彩,教师往往居高临下,严肃而古板,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高度的理念经营教育,可是在“”时期,不尊重人才,迫害知识分子,将教师称为“臭 老九”,一度中断了高考,使教育“威望扫地”,特别是语文教师,更是噤若寒蝉。

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每一轮教育改革的启动以及每一种的教育理论的诞生和传入,都必然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一轮课改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的转变,这将迫使教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新的要求。

2、人文环境

中国是“儒家文化圈”发源地和核心,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演化流变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儒家文化以孔子的“仁”为核心,强调“以人为善”,崇尚和平,主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的变化,接受既成事实,即改良主义的渐进,反对暴力和疾风骤雨式的革命。

3、教学环境

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否有弹性,是否重视语文教学,是否鼓励教师的大胆创新,是否将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以及是否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改革提供和创造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校语文教学的活跃性和发展前景。

三、教师因素

1、道德因素

教师的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业道德修养;二是个人品质修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事实证明,越是发达国家,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在中国的历史上,教师地位和经济收入一度很低,“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多用来形容我们的人民教师。而且教师的个人品质修养决定了他所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品味和境界。

2、教学能力

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要有驾驭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以及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

3、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

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和教学方法论,以及其他知识储备的数量、质量及其广度、深度、系统性及各种知识间的整合。文化素养是指我们教师对各种知识和文化想象的理解力和悟性。这样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

四、学生因素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教育、学习方式等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向青春过渡时期,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初中学习是重要人生历程。

1、年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在朦胧中,渴望的是快乐自由,但有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基本知识、能力,慢慢地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浮躁的现象。

2、学习方式

虽然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这种能力被大量的抹杀和抑制,没有能充分的释放和有效发挥。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应注意过渡,避免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3、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所以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欣赏他,在享受亲情与温情的同时,让教育如呼吸一样自然。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长期酝酿、初步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教学风格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有所酝酿,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渐形成并发展;有些教学风格则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快步成长起来。无论哪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教学风格的意识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实践,争取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钟祖英 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12):168―170

[3] 黄金花、论教师课堂教学风格[J].教书育人,2006(5)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

【摘要】体育教学,也同其它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提出的要求。小学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日后的体育素质有重要的引导、奠基作用。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58-01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教学的水平上,提高体育教学素养的同时吃透小学素质教育的概念,把握其真正的教学内涵,切实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作者结合实践作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为人师表、做好表率。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在教学岗位上教师一方面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素质教学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增长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1、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每次课结束时,把下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去开发创编下次课的热身运动,让他们自己做主,决定自己的体育课,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将体育课上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持久度有限的特点,对体育的兴趣十分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是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价值追求,也是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的教学,应是一种力与美相结合的教学。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提高学生追求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学生体质因素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1、多种形式,寓审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设计之中。尤其是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力求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体现队列教学,充分利用美感有其自觉性这一特点,在整洁的运动场上,画上各种清晰的、悦目的标记或队形练习的图案,学生也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地心态和健康的审美观。

2、榜样激励,寓审美教育于人格教育之中。对教材中的动作要求给学生讲明解释清楚,通过教师完美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作的连贯的整一体的形体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育思想强调了体育学科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成功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激励促使成功,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自信心,这样也能使学校教育者及参研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教学技能更加娴熟,

1、在体育课基本活动中设计游戏。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游戏来促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新鲜的感受,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同时又让学生追求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又享受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2、注重体育课的每个细节,让游戏和模仿成为教学的主渠道。玩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课堂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把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模仿、游戏作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就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史红梅、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成功(教育),.

[2]刘珍芬、无声似有声――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2).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小学教育类毕业论文专科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论文是对每位同学来说意义都很重要,好的文章是可以拿来借鉴与学习的,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的相关文章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探究影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摘 要:初中政治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且理论性比较强,使得初中生很难对其感兴趣,使得初中政治学科的发展不太顺利,使得初中生的政治成绩不够理想。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初中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创初中生;政治;学习

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不可或缺。教学风格,是指我们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显而易见,创造一种教学风格,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但在现实教学在过程中,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

一、传统因素

1、有利因素

(1)五千多年的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教育虽然基本是贵族阶层的特权,但从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民间的穷苦子弟也总有受教育的机会。如遍及大江南北的私塾、后来兴起的书院以及“科举制度”,都极大的推动了具有的发展,“尊师重教”的沿袭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教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氛围。

(2)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阻断的文明,从三皇五帝至至今,优良的传统教育已传承下来。正如著名的海外学者杜维明所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相当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2、不利因素

(1)历史悠久的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束缚。在封建君主下,教育带有家长制和专制的色彩,教师往往居高临下,严肃而古板,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高度的理念经营教育,可是在“”时期,不尊重人才,迫害知识分子,将教师称为“臭 老九”,一度中断了高考,使教育“威望扫地”,特别是语文教师,更是噤若寒蝉。

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每一轮教育改革的启动以及每一种的教育理论的诞生和传入,都必然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一轮课改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的转变,这将迫使教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新的要求。

2、人文环境

中国是“儒家文化圈”发源地和核心,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演化流变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儒家文化以孔子的“仁”为核心,强调“以人为善”,崇尚和平,主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的变化,接受既成事实,即改良主义的渐进,反对暴力和疾风骤雨式的革命。

3、教学环境

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否有弹性,是否重视语文教学,是否鼓励教师的大胆创新,是否将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以及是否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改革提供和创造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校语文教学的活跃性和发展前景。

三、教师因素

1、道德因素

教师的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业道德修养;二是个人品质修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事实证明,越是发达国家,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在中国的历史上,教师地位和经济收入一度很低,“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多用来形容我们的人民教师。而且教师的个人品质修养决定了他所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品味和境界。

2、教学能力

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要有驾驭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以及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

3、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

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和教学方法论,以及其他知识储备的数量、质量及其广度、深度、系统性及各种知识间的整合。文化素养是指我们教师对各种知识和文化想象的理解力和悟性。这样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

四、学生因素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教育、学习方式等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向青春过渡时期,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初中学习是重要人生历程。

1、年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在朦胧中,渴望的是快乐自由,但有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基本知识、能力,慢慢地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浮躁的现象。

2、学习方式

虽然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这种能力被大量的抹杀和抑制,没有能充分的释放和有效发挥。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应注意过渡,避免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3、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所以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欣赏他,在享受亲情与温情的同时,让教育如呼吸一样自然。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长期酝酿、初步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教学风格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有所酝酿,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渐形成并发展;有些教学风格则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快步成长起来。无论哪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教学风格的意识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实践,争取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钟祖英 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12):168―170

[3] 黄金花、论教师课堂教学风格[J].教书育人,2006(5)

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

【摘要】体育教学,也同其它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提出的要求。小学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日后的体育素质有重要的引导、奠基作用。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58-01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教学的水平上,提高体育教学素养的同时吃透小学素质教育的概念,把握其真正的教学内涵,切实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作者结合实践作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为人师表、做好表率。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在教学岗位上教师一方面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素质教学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增长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1、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每次课结束时,把下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去开发创编下次课的热身运动,让他们自己做主,决定自己的体育课,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将体育课上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持久度有限的特点,对体育的兴趣十分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是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价值追求,也是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的教学,应是一种力与美相结合的教学。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提高学生追求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学生体质因素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1、多种形式,寓审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设计之中。尤其是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力求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体现队列教学,充分利用美感有其自觉性这一特点,在整洁的运动场上,画上各种清晰的、悦目的标记或队形练习的图案,学生也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地心态和健康的审美观。

2、榜样激励,寓审美教育于人格教育之中。对教材中的动作要求给学生讲明解释清楚,通过教师完美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作的连贯的整一体的形体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育思想强调了体育学科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成功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激励促使成功,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自信心,这样也能使学校教育者及参研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教学技能更加娴熟,

1、在体育课基本活动中设计游戏。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游戏来促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新鲜的感受,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同时又让学生追求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又享受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2、注重体育课的每个细节,让游戏和模仿成为教学的主渠道。玩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课堂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把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模仿、游戏作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就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史红梅、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成功(教育),.

[2]刘珍芬、无声似有声――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2).

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小学教学实践活动,是职前小学教师实践教育理论、获取实际任教经验、逐步实现由“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角色转化的关键阶段,深深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实际教学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好的习惯往往决定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好的习惯”。阅读作为人类增长才智,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获益终生。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习惯 阅读 小学教育

社会的先进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文明程度,而文明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信息化时代对人们获取、整合、处理、加工信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课程作为国民教育中最基础学科之一,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关乎着学生未来发展和全面发展。而阅读是语文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1]。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大约只有一成的大学生能为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而去主动阅读[2] 。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12岁之前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至关重要的时期,如果没有形成好的习惯,日后也很难有所改观,小学阶段正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其一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应当通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让学生欣赏阅读、爱上阅读,为其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1. 当前小学生阅读习惯特点

阅读习惯是个体或是团体通过后天不断练习而养成的,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习

惯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阅读时间少。有调查问卷显示,1~6年级小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2小时以下占一成,8小时以上阅读时间不足2成。(二)课外阅读量少。目前小学生阅读对象主要以书本课文、配套练习册及作文选为主。接近一半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几乎为零。(三)阅读自主性差。小学生普遍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一方面是由于其年龄较小,自主性和自制力较差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与考试关联不大的书籍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四)兴趣分流明显。电视、网络以其画面感强,人物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等特点往往更受小学生们的喜爱,使得文学类、报刊杂志类书籍的吸引力逊色一筹。

2.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问题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大,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首先受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通常把文章分解开来,偏重于字词句训练,阅读教学比重不大,阅读训练量不足势必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局限于教材,主要模式为“学生跟读+课文讲解+习题练习”,阅读方式单一,所教内容也与生活实际联系性不强,课堂活力不强;再次目前小学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各类校外辅导班暂居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同时受网络媒体等媒介冲击,学生心态较为浮躁,静心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最后多数的家长认为阅读应以实用性为主,最好与考试挂钩,功利化心态重,缺乏对孩子正确引导,忽略了情感性阅读对美好品德、丰富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

3.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对策

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愉悦的感受,从而保持积极的心理增强字词认读能力、语句理解能力,逐步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关于氛围营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情感交流,合理评价表现,以鼓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通过教师、广播的宣传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作用,让学生有种类丰富多样书籍可借阅。(三)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将闲置的书籍统一交于班级管理,同学之间分享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增进学识的作用。(四)设立阅读课堂,每周固定课时组织学生集体阅读,营造读书氛围,同时开展阅读节活动,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水平,老师们向学生推荐书籍,阅读后相互进行读后感交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在学习阶段知识积累尚浅,对于书本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消化掌握,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教育将学生的符号性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读与思”的结合。顺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老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体会人物情感,了解作者表达思想,上升到感性认识。此外老师还应合理将精读、略读、选读、速读等方法贯穿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形成多读、精思、勤记、善用的阅读习惯。

正确使用工具书,加强课外阅读

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生字、短语,

容易造成阅读终止,影响阅读积极性,这种情形下灵活使用字典、词典等阅读工具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使用工具书不仅能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提升词汇量,更能提升自身的独立能力,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能有效的扩大学生阅读量,强化解决阅读障碍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依靠老师课上的传授,还需要课外阅读巩固和拓展。为避免盲目性阅读,减少不健康信息对小学生身心的侵蚀,家长可为孩子选择内容丰富,主题积极,质量上佳的正版图书。透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收获自信,从而更大释放学习热情。

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阅读,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

薄发。小学语文教育正需要把握小学阶段这个关键节点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阅读热情,挖掘内生动力,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魅力,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升人文素养,领略中华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陈玉梅. 乌海市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问题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刘桦洋.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D]. 长江大学, 2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论小学德育课程的理念呈现及其特点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已有三年,三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各方人士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反思和梳理三年来这两门课程所做的探索,可以发现,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反映出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德育课程和社会课程以知识逻辑体系组织内容,只重灌输,忽视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态以及学生的个I生特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兼顾考虑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者自身素质,整合三个方面的因素,建构体系结构,使小学品德教育最终走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建构型模式。一、德育理念的整合方式及呈现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整合内容目标因素。新课程以整合而非分散的方式,整体地看待知、情、能的培养目标,将目标宽泛化,将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以及探索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整合到目标当中,使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重整,与知、情、能的整体目标相融合,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f生发展,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基本知识。以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全面整合社会生活因素。提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导,注重教育的生活性特学内窖点。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儿音网 童的经验范围为选择面。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采用“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在空间上以身边的生活环境为起点,向家乡、社区,进而向国家、世界拓展;在时间上以现在为圆点,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同时,为解决过去教学中知识板块分割,内容缺乏整合的特点,新课程还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个主要的方面选择内容要点,以面为依托,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将内容与过程及方法整合起来,穿插在各主题情境和课题之中,不完全强调各主题情境、课题内容上的一统性和逻辑性,而侧重儿童能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过程,提高社会适应和参与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社会认识和技能,锻炼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动态整合学习者因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反对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外在灌输,以引导的方式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活动和学习意义,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学习者既是德育的对象,又是德育过程的主体I生因素,学习主体既具备完整的知、情、能等多维素质,又是处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员和角色之一,这两点在图1、图2的截面图中已分别说明。但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是一个立体的成长过程,而非平面的简单构造,个体的知情能发展是三者交互作用和整体提升的结果,这个提升的过程是主体处于不断扩大的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中,伴随体验、认知、探索等活动,循序渐进地被潜移默化的。因此,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平白的书本知识灌输,新课程就综合了图1、图2展示的内容,在引导建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采取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和序列,并且将不同的内容综合交叉,高度整合,相同的内容本着从直观到抽象,螺旋上升的思路安排教学过程,即使是同一内容也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情境中重复出现,但要求深度却有层次上的递进。这种综合考虑内容目标、社会生活因素和学习者因素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做到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从而将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依照“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具体呈现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比以往同时段同类课程更为优化的崭新特色。

小学全科教育教育毕业论文

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提纲 中央电大师范部朱晓鸽 ( 2006年03月06日 ) 毕业论文是电大各专业每位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 .要求 :( 1 ) 论文的选题范围限定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 (2)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3 )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5 )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 .范围 :( 1 )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例如:小学教师必备的学科基础——谈心理学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小学生成长过程探微;如何使小学教师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探索;等等。 ( 2 )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例如:文学与科学: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美育与教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计算器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 教育教学中的模式研究;等等。( 3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小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论教师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刍议;论小学教育的社会实践;谈小学生的爱心教育;等等。 二、论文程序和时间分配 从 2005 年 x 月 x 日开始, x 月 x 日结束。以下是具体程序和时间分配建议: 1 .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所谓“ 适当 ”,是指符合选题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选题,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 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要求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内容 包括:( 1 )本课题的意义(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 )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 3 )本课题预期研究结果和基本思路;( 4 )本课题的主要参考资料。 2 .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提纲的内容 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 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 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 必须具备如下格式 :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包括。)、参考文献。 题目 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 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 200 字以内。不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 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最少三个,最多 8 个。 正文 一般包括 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和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 5000 字。 参考文献 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三是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 对回答问题的准备包括熟悉论文与熟悉相关资料和知识两个方面。首先要认真地反复阅读论文,弄清楚文中使用的每一概念、尤其是重要概念的涵义,能够准确地解释每一条引用资料,发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设想答辩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设想,如果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怎样回答,这就要熟悉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和知识。 ( 提出答辩问题的两个原则:一是论文中已经写明白的问题不提;二是与论文无关的问题不提)

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的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可归结为三个 “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的意愿、个人的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的核心。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光荣。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 “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特有的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老师写的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语文老师。他对老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又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 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 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 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 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 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 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 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 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 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 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 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 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 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 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 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 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 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 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 育。 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 并存 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 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 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 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 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 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 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 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 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 材紧缺。 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 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 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 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 水壶自备的。 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 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 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 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 (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 “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 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 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 “简单跟风、模仿”。 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 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 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 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 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 课。 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 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 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 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 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 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 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 (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 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 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 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 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 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 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 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 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 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 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 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 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 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 师的出气筒。 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 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 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 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 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 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 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 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 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 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 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 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 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 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 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 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 予以相应的照顾。 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思考 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 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 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 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 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 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 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 高办学质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 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 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 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 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 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 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 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 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 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 (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 师。 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 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 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 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 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 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 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 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 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 身立教。 (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 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 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 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 “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 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 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 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 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 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 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 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 行机制。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4. [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 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 社,2003.

小学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