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生活化课程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生活化课程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有效化解数学的抽象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知亲切感,更好地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投影仪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如果买35元的计数器,可以怎么付钱?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后,再次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小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拿着钱购买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钱,在实际购物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自己去体验购物,解决问题,体会付钱、找钱,与小伙伴们合作、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二、课中探究,融进生活画面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一些教师直接把“先做乘除法再做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等这些运算顺序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这样做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展示生活情境:学生喜爱的快餐店,同时出示一个标价为8元的汉堡包和一杯标价为5元的可乐,问学生如果让他们买这些食物多少钱。然后再加1杯可乐,问:“现在你应付多少钱?”学生列式是“8+5+5”或“8+5×2”。讨论“8+5×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在讨论之后,统一认为该先算5×2,教师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9与2的积,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根据具体的事例说明:因为买的是两杯可乐,如果先算8+5再乘2就是两份汉堡包加可乐了。

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当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去开展讨论、研究甚至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好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总结设计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了升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检测数学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直观、形象,又“声色俱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时,适时选取一些辅助性的生活内容,更贴近学生。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一片叶子、一本书的封面、文具盒一个面的边线,让学生明白从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原点才是图形的周长。再设计了“你摸我看”活动:

①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体,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摸一周。

②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③动笔算,要求学生量一量刚才摸的一个面的边线,算出它的周长。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富有生活性又贴近学生的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20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0=5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20岁,所以就是53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拓宽教学途径,不断挖掘更多富有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让品德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寓教于生活之中。这样也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呆板,不再苍白地传授知识,而成为学生生活的实践场以及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当中主动学习、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2-0126-02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位思品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多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着手,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学习品德知识,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会的正能量,进而再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认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1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随着新课改标准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要随之调整,课堂的主角也从教师转变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体现出教学中的生活化理念,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思想品德课堂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中内容对学生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也一直处于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受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也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2利用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让学习的榜样,但是有些缺乏生活气息与时代感,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节内容时,结合实际,明晰现在很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安逸,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评选出最“热爱劳动”学生。这样利于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学习完这节内容后都主动捡垃圾,自觉打扫教室卫生,大家都投入到劳动当中,教师再选出热爱劳动的模范,在选举中突出榜样的力量,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劳动的光荣。

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由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出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在情境演练中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例如,在探究《学会过马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能够变化颜色的灯作为道具,并且再创设“过马路”的情境,接着指导学生根据灯颜色的变化过马路。将生活实景引入到课堂当中,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还利于接受所学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好习惯。再如,在讲授《我随爸爸去做客》这一课时,这课的教学目标是需要教师通过仿真性的表演或者情境创设等活动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在讲解这一课时,可以创设仿真性的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一些做客需要遵守的礼节,比如在叫门、问候以及交谈中客人应注意哪些事项,道别时要说些什么话。表演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对刚才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便于学生在情境演练中养成守规矩、懂礼貌的意识与习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4教学评价要体现生活化

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并且还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成为对社会与国家有益的人。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效率的高低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等发挥有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要立足实际,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要能够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要让学生能接受,使评价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活动与实践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小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活动,才能触摸真实的世界、感知万物,促使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发展。在品德课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活动、体验、内化,不断深化对道德的认识,逐渐形成比较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以此来指导、规范并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使自己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爱媛.巧用资源、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我见[J].浙江教育技术,2010(03)

[2]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

[3]王志芬.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78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生物学科其实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生物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关注生物学相关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生物学问题,是我们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希望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充分了解、认识生活化教学,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可行性的生活化教学对策,在生物学教学中加以应用,以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进而更好的实现生物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引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在生物课程内容选材上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因此,在必修课程内容选材上筛选了很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但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成绩和提高升学率,让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背诵,忽略了生物知识的生活化特点,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知识,背得快忘得也快,进而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因此,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同时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现象、原理、规律,将他们与教材对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然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强调[2]。从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而且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探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担任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职责,通过打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这样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老三中心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最为显着的特征。我们的课堂教学,老师照本宣科,是读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思维定式,造成了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的现象。我们清楚地知道,生物学科其实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生物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传染病与防治、癌症、人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等诸多方面的生物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大多数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然而在面临或处理实际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往往是束手无策甚至于只会墨守成规不懂得创新变通。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精心筛选出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内容。生活化教学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通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增加与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诸如药物过敏、环境破坏、食品安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当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懂得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阐述、分析和解决,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想要开展生活化教学,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学校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派遣教师到“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进修与生活化教学相关的内容,让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它在应用过程中有何价值,以及该如何应用。相信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可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后,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进行高中生物的学习。

(二)打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进行备课,也就是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没有完全改变,在备课时关注教材、教学参考书居多,只考虑自己怎样传授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满堂灌的形式易造成学生厌恶生物,课堂变得单调无趣[3]。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蕴含的生物知识,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但不留意的小常识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生物规律、生物原理以及与生物有关的事件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生物书本上的知识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和阐述,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具体、更形象。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收集生活素材,例如,在讲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带几个体温计到课堂上去,让每个学生测量自己的体温并记录下来,通过小组比较或全班同学比较,学生会很容易的发现每个人的体温都是有差异的,且正常体温值是一个范围而不是确定的数值,从而引出体温动态平衡的生物概念。再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一盆水和一条毛巾去课堂,通过教师直接讲解将毛巾湿透然后拧干,拧出来的水是自由水,附着在毛巾上再也拧不下来的水是结合水。结合水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它是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蛋白质、多糖)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部分,如果教师直接照本宣科,不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生搬硬套,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因此教学内容生活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学生学起来既不吃力,又觉得有趣,且对这个知识记忆持久。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来学习生物课程,把生活经验生物化,生物问题生活化,体现出“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的理念[4]。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创设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性,感受到生物的价值及生物学习的内在魅力。例如,秋冬时节,我们会看到树叶逐渐变黄,然后随风一吹就飘落在地。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学习了植物光合色素和植物激素后,就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秋冬天,气温变低,日照时间变短,叶绿素性质相较于叶黄素、胡萝卜素不稳定,因此叶绿素先被分解,而叶黄素、胡萝卜素保留下来,因此就呈现我们所见的黄色;而树叶凋零主要是因为脱落酸积累,促进叶子休眠。因此教材中蕴含着生活素材,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寻在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切合点。又如,“泡菜制作”的教学,教师设计“吃泡菜中毒事件”的教学情境,这一惨痛的生活事件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进一步要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的附属产物,探究检验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从生活中的“吃泡菜中毒事件”导入课堂教学,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生活化情境的导入,将生物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但以往的课后作业大都以书面作业为主,且常常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被灌输生物知识,在课后作业中还要巩固知识点的习题训练,真是苦不堪言。课后作业生活化,特别是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实践探究类的课后作业,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在课后让每位同学在家中利用不同品种的葡萄和塑料瓶或矿泉水瓶制作葡萄酒,观察并记录现象,一周后,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制作葡萄酒的酵母菌主要来源于哪里?其他杂菌会不会引起发酵液的污染,你认为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为什么有些同学制作的葡萄酒有醋味?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食物防腐问题[3]。又如,在学习了“人类遗传病”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后调查作业: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发病率。因此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体验到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是能够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的,进而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S].2018.

[2]马淑娟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8(23).

[3]王崇健.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92.

生活化课程毕业论文

从幼儿的学习心理看,如果数学教育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必将激发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将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让数学活动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如何让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摘 要】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幼儿的学习心理看,如果数学教育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必将激发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将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让数学活动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幼儿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内建立和形成数的概念,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可以萌发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单纯传授知识,侧重让幼儿重复地去理解、掌握抽象的符号体系,内容乏味,远离幼儿生活,导致幼儿学习没有积极性,很容易产生厌学数学的心理。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尽力把数学教育生活化。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可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在区角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了解探索世界。他们在了解探索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蕴涵其中的数学问题。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著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反映事物间抽象的关系,有着抽象性的特点。由于幼儿还是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该多向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多给幼儿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在活动中发现数学关系,得到数学经验。还要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情境,把数学教育的意图,融合到他们的生活中。

幼儿园的区角环境是幼儿自主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些地方要重点布置,为幼儿发现、探索创造条件,进一步巩固和学习数学知识。在环境布置上,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材料的摆放上,要有利于幼儿探索和操作。比如,操作区可以投放串珠、拼图、数字卡片、扑克牌、图片、七巧板等供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及时进行增减与调整。幼儿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在区角活动的操作实践中,学到新知识。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不仅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的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络,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比如:活动“比高矮”中,汇入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制作一扇门的道具,在门上挂有铃铛,个子高的幼儿从门中走过碰到铃铛就会响,比较矮的幼儿碰不到铃就不会发出声音,这样就让孩子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让铃铛发出声音,而有的小朋友就碰不到挂著的铃呢?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汇入,激发了幼儿对比较高矮这两种现象产生了探索研究的兴趣,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又如活动“5的组成”,教师一改常规形式,利用了一次旅行来展开,教师是从上海来苏州借班上课的,所以就利用了“苏州一日游”开展,先是玩拍手游戏,拉近孩子们的距离,然后引出要买票去狮子林,事先给每位孩子准备了1元、2元、3元不同数量的钱,问孩子门票是5元,你还要领几元正好是五元,接着孩子就去自动取款机上领钱,再去买票,在票上,老师标著点数,让孩子看看票的两个角上有几个点,就坐几号车,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身临其境,有的孩子高兴的说:“我坐5号车,可以出发咯。”位子找好了,老师又说:“看看车上有几个乘客,记好是哪几个人哦,他们什么样的,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记住的。”一位孩子说:“我们车上有一个带眼镜的,四个不带眼镜的。”老师会说:“所以你的算题是?”“1+4=5”,有的孩子说:“我们车上有三个扎辫子的,两个不扎辫子,算题是3+2=5”,最后,老师给孩子提供了要去的地方的地图拼图,教师让孩子把5的加法选出来,拼一拼看我们出发要去哪里,整个过程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利用了生活中的一日游的情境教学,来层层深入,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数学的不同内容、年龄特点和相关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创设一个个形象而真实的、身临其境的、科学而有效的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与人、事物相互作用,建立起连线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四、引导幼儿用数学解决问题,使数学教育与生活融合

幼儿生活的环境充满时空、形体、数量等方面知识,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数学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幼儿每天统计出勤人数。他们通过比较、数数等方法,了解入园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来的是多少,迟到的是多少。孩子过生日分蛋糕或平时分点心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合理分配。联络生活,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进行数学教育,引导幼儿用数学解决问题,使幼儿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产生学习的兴趣。

幼儿阶段数学教育主要是发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确立了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只要教师关注幼儿的生活,把幼儿数学教育融合到生活中,就能确保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高效、快乐地学习数学。

总之,数学教育要与幼儿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自然、熟悉的生活氛围中体验、感知数学,获得经验。“数学教育联络孩子生活”,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要让幼儿真正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表达,做生活的主人,快乐的成长。所以可见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决定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拓宽教学途径,不断挖掘更多富有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让品德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寓教于生活之中。这样也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呆板,不再苍白地传授知识,而成为学生生活的实践场以及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当中主动学习、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2-0126-02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位思品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多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着手,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学习品德知识,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会的正能量,进而再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认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1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随着新课改标准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要随之调整,课堂的主角也从教师转变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体现出教学中的生活化理念,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思想品德课堂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中内容对学生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也一直处于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受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也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2利用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让学习的榜样,但是有些缺乏生活气息与时代感,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节内容时,结合实际,明晰现在很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安逸,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评选出最“热爱劳动”学生。这样利于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学习完这节内容后都主动捡垃圾,自觉打扫教室卫生,大家都投入到劳动当中,教师再选出热爱劳动的模范,在选举中突出榜样的力量,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劳动的光荣。

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由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出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在情境演练中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例如,在探究《学会过马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能够变化颜色的灯作为道具,并且再创设“过马路”的情境,接着指导学生根据灯颜色的变化过马路。将生活实景引入到课堂当中,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还利于接受所学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好习惯。再如,在讲授《我随爸爸去做客》这一课时,这课的教学目标是需要教师通过仿真性的表演或者情境创设等活动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在讲解这一课时,可以创设仿真性的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一些做客需要遵守的礼节,比如在叫门、问候以及交谈中客人应注意哪些事项,道别时要说些什么话。表演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对刚才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便于学生在情境演练中养成守规矩、懂礼貌的意识与习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4教学评价要体现生活化

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并且还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成为对社会与国家有益的人。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效率的高低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等发挥有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要立足实际,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要能够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要让学生能接受,使评价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活动与实践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小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活动,才能触摸真实的世界、感知万物,促使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发展。在品德课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活动、体验、内化,不断深化对道德的认识,逐渐形成比较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以此来指导、规范并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使自己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爱媛.巧用资源、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我见[J].浙江教育技术,2010(03)

[2]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

[3]王志芬.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78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有效化解数学的抽象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知亲切感,更好地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投影仪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如果买35元的计数器,可以怎么付钱?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后,再次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小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拿着钱购买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钱,在实际购物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自己去体验购物,解决问题,体会付钱、找钱,与小伙伴们合作、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二、课中探究,融进生活画面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一些教师直接把“先做乘除法再做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等这些运算顺序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这样做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展示生活情境:学生喜爱的快餐店,同时出示一个标价为8元的汉堡包和一杯标价为5元的可乐,问学生如果让他们买这些食物多少钱。然后再加1杯可乐,问:“现在你应付多少钱?”学生列式是“8+5+5”或“8+5×2”。讨论“8+5×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在讨论之后,统一认为该先算5×2,教师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9与2的积,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根据具体的事例说明:因为买的是两杯可乐,如果先算8+5再乘2就是两份汉堡包加可乐了。

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当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去开展讨论、研究甚至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好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总结设计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了升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检测数学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直观、形象,又“声色俱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时,适时选取一些辅助性的生活内容,更贴近学生。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一片叶子、一本书的封面、文具盒一个面的边线,让学生明白从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原点才是图形的周长。再设计了“你摸我看”活动:

①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体,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摸一周。

②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③动笔算,要求学生量一量刚才摸的一个面的边线,算出它的周长。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富有生活性又贴近学生的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20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0=5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20岁,所以就是53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生活化课程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是读者关注的首个要点,特别是对于社会学专业论文来说,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导师的评审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社会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体育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社会再生产机制: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释--来自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民族志 报告

2.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

3.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 文化 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

4. 社会分层视角下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 体育运动

6. 体育类大学生违法犯罪情况探析

7. 湖南省体育产业统计机制的发展与保障

8. 体育运动对干预青少年网瘾作用的研究

9. 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兼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的革新

10. 社会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图瓦人. 克里雅人. 罗布人民间体育文化研究

11. 浅析个人主体性不同时代的体育目的

12. 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嬗变与女子民间体育的历史回顾

13. 休闲体育对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

14. 用体育运动戒除学生网瘾的可行性分析

15. 社区体育对社会资本的构造性功能

16. 后现代女权主义与美国妇女体育评述

17. 体育明星崇拜对青少年影响初探

18.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19. 体育生活化视域下的和谐家庭构建路径研究

20. “社区. 学校. 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研究--以景泰社区为例

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以散杂居区为例

22. 边缘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体育干预模式探究

23. 从危机公关的视角试析体育明星的“傻爸爸”现象

24. 娃娃们需要更多的体育课

25. 体育消费的互惠激励机理研究

26. 政府. 民间和学界在村落体育保护传承中的角色定位

27. 广西融水芒哥坡会的体育人类学分析

28. 青少年“网瘾”体育参与干预模式建构

29.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广西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为例

30. 体育干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以云南为例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众体育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32. 网络成瘾青少年体育干预个案研究

33. 运用“社会助长”效应促进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发展

34. 当代女大学生身体审美观扭曲与体育之救赎

35. 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对体校竞技训练的影响--以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例

36.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中国女性体育文化的变迁

37. 社会体育调查中缺失数据处理 方法 的比较研究

38. 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农村妇女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39. 从体育运动看古希腊人对女性的性别建构

40.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特征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41.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竞技体育平等参与权探析

42. 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

43. 体育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分析

44. 从文化学视角论休闲和休闲体育

45. 想象的共同体:电视. 体育与民族身份认同

46. 日本竞技体育崛起过程中的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

47.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与职业认同关系研究

48. 高教版《体育统计》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实际意义解析

49. 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50. 重庆市对留守 儿童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

51.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再审视

52. 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基于中美部分主流报纸的跨文化解读

53. 体育类商品 广告 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54.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探析

55. 礼仪课程是体育大学生人文 教育 基础

56. 中国城市文化. 体育休闲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57. 影响辽宁省城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的因素

58. 学校体育中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59. 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宁辛同志来我院做“我的成功之路”报告

60. 中日两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闲暇时间与体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优秀社会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1、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2、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3、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研究

4、社区教育社会评价问题探析

5、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 反思

6、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7、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8、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

9、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10、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问题

11、“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12、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向

13、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14、现代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律探析

15、美国社区创客教育的载体

16、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7、国外社区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8、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19、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

20、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21、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2、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23、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

24、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5、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

26、妇女教育对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的 经验 证据

27、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综述

28、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

29、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30、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31、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2、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33、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探讨

34、近三十年我国社区教育研究进展之文献计量分析

35、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

36、国内社区教育研究述评

37、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

38、我国社区教育的嬗变、发展态势及其实践策略

39、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

40、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41、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

42、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问题

43、美国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44、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45、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46、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

47、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

48、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9、南宁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50、试论青少年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51、对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简要探析

52、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53、刍议老年教育如何选择定位

54、美国教育智库对我国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启示

55、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管理特色探析

56、栖霞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探索

57、雄州街道志愿者队伍自主建设探究

58、“社会妈妈关爱团”扶持特殊青少年成长的研究

59、引导社会民间组织打造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60、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社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21、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性别分析

22、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

23、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24、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25、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的思考

26、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一某高校为例

27、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8、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29、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30、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31、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32、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

33、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34、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35、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36、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37、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38、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39、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40、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41、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__大学为例

42、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43、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44、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__大学为例

45、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46、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47、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48、互联网与社区生活

49、环境问题研究(民众的环境意识研究;民众的环境行为研究)

50、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51、家庭的功能演变研究

52、家庭的居住方式研究

53、家庭社会工作在我国的需求调查

54、简析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理念研究

55、简析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56、教育不平等问题研究

57、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58、旧城区改造与"文化保护"

59、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

60、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热门题目有哪些

★ 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 发展社会学论文题目

★ 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2)

★ 社会学毕业论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选的题目有很多,下面就学前教育的给些参考题目举例如下:

1、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研究

2、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

3、同伴违反规则背景下幼儿的行为反应及其动机研究

4、退缩型幼儿的个案研究

5、文化变迁下离异家庭儿童的个案研究

6、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策略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研究--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为

8、一线教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9、影响幼儿规则形成的因素研究

10、游戏教学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研究

11、幼儿教师对观察记录的运用现状研究

12、幼儿进餐拖延行为的个案研究

13、幼儿一日活动中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4、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

15、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策略研究

16、幼儿园实习生教育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17、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中教师管理行为的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提供一些教育方面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生活化课程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表达我个人的看法啊,咱们先弄清楚一个大学生他大学四年门门优秀,但是毕业我们不达标,仅仅只是这一项,不仅没有学位证,连毕业证都没有,论文是一门最重要的必修课程。而且因为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是更加的严格了,查重率和原创性都加强了,有盲审,有全网据对比,而且你的论文一旦通过存入档案。到你退休,有人考古发现你大学时的论文有问题,都会是致命打击,有这样的已经考上博士或者是工作的教授,因为被发现大学毕业论文有造假而一无所有,你们不关注这些高效八卦,所以我就在这里提醒你们,不要有非分之想。当然也不要灰心,我说完你就会有信心了。

有的同学说我不用做毕业论文,只需要有毕业设计,那我只能说你单纯的可爱啊,你还是需要写文字呀,不过就是多少而已。大学生在面对毕业论文仰天长啸,抱头痛哭,不是因为你们找不到心急的观点。说真的,你们要对自己抬杠的能力有信心,我这是非常正面的评价啊,其实呢咱们同学啊,你们的思想上,观念上经过大学教育后啊,无论是211还是高职专,你们已经具备了用辩论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你觉得课上老师层次低,觉得他的内容漏洞很多。

不是因为你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呀,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论文难呢,难点在于憋不出来呢,8000,1万字,而不是在于观点的信息。说真的,在毕业论文之前,大部分同学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多字,以后也很难会有那么人生唯一一次,所以应该痛苦也很正常,接下来我来教你如何划水写论文,我的个人观点。

我每次都会收整个年级的论文指导老师,只看他们小组几个学生的论文,而我看到的是全部的论文,所以我们感受就是真的能通过的论文和优秀论文都没有那么高大上,很多教授,学者对于大学生的论文落脚点太高了,总和你们说。把观点不够新,内容太单薄,其实我认为对于普通大学生,咱们论文的重点真的不是找新的观点,没错,你有,但是你说不清楚那个观点,其实有新观点也很单薄,而且学术界来说,你的观点其实可能只是你觉得新颖所以不要比拼观点会惨遭淘汰,这些观点可以用来作为你论文最后的升华,但他不该是你论文的主力,你的论文重点和主体应该是描述,你能把一个现状又学术语言描述清楚,说清问题就已经足够了。

先不要抬杠说,你说的只是这个人今天穿了蓝色的衣服,仅此而已,但我们扩展。这个博主在哪个平台?他穿的这件蓝色衣服是什么材质?配合了什么发型,背景是什么颜色?大概是什么材质?它和之前的穿着有什么不同诶,之前也是蓝色,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啊?我这么说呢?你大概了解解了一下,但是好像还是无从下手,没关系,现在开始多看去找论文,看以往论文你会发现很多相同观点的文章其实有很多,那为什么他们可以发表呢?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如果能静下心来看8~10篇保底也要五篇你想要写的观点的论文,你就会梳理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你脑子里就有思路了。

不要担心今年和去年写同样的话题是没有问题的啊,因为今年和去年已经有很多不同呀。影响因素的你能说清楚就ok了。而如果你想要划水,数据也很重要。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理科生呢就是实验数据,文科生呢就是发放问卷,总结问卷,分析问卷,问卷现在也是很多网站都免费提供的,还有这些数据,你的论文就会显得更充实,甚至可以评优。

一、选题。一般老师会给出题目供你挑选,若没有,就自己在平时听课过程或看书的过程中听到或看到的感兴趣的话题,选择一个相关度高的话题。二、查阅文献。比较正确的方法是去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或者在电子阅览室进入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下载相关报刊、论文等。三、梳理思路。把收集的资料都阅览几遍,并理出要点。理出自己论文的思路。四、论文写作。论文主要部分分为: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摘要部分要注意略写论文的内容、采用方法、从哪几方面写的本文。正文部分注意严格按论文格式写,大小标题的运用是一、(一)、1、(1)、①的顺序,不能中途跳跃。参考文献的格式可以参照收集的文献的格式。五、因为课程论文不同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课程论文比较随性,老师更注重的是你平时的阅读量和学习经验,对格式等无很严格的要求,因而只要你认真写了及格是没问题的。

你是说什么课程呢?是研究教育教学的课程论文吗?是的话,那你可以去看下创新教育研究期刊,不是的话,那你回复一下,具体是找什么类的文献

第一,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什么样的主题更好写?答案是那些有一些前人研究,但还没有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样的主题更有利于查找资料,且不会与他人的结论重复,写出来的论文是具有学术研究意义的。选题不宜过大、过空,要针对具体的问题作出研究。

第二,论文的内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结构来展开是最不容易出错的。是什么,就是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先从主题的关键词进行逐字分析,再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国内外)作出简要分析。为什么,就是对论文主题的研究意义作出阐述,以及简要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凸显出研究此主题的必要性。怎么办,就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对策,也就是针对某个问题应该怎么做。

第三,论文的格式一定要符合要求,批改论文的老师往往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格式方面的要求,如果最基础的格式出了错,对于论文内容的印象分也会大打折扣。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毕业论文

浅议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指的是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主张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感性经验联系起来,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使幼儿园课程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的教育理念。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浅议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利于幼儿的生命成长,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当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存在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片面理解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的关系、将课程生活化与知识教学对立起来的误区。要真正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教师须确立生活化的课程观,拓展课程视野,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实景,同时树立整体课程意识,整合生活教育内容,提升生成智慧,把握寻常时刻。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课程生活化;生活教育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整个基础教育领域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理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幼儿时期的教育要比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教育更加迫切需要与生活相融合。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只有将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相融合,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加适宜和有效的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与价值

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指的是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主张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感性经验联系起来,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使幼儿园课程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具有如下重要价值:

首先,有利于幼儿的生命成长。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形象的,是符合幼儿成长逻辑的。与幼儿生活相割裂的课程不可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不可能触动幼儿的心灵,更不可能给幼儿带来精神愉悦和享受,是没有美感的课程,也就是不能激发幼儿生命成长的课程。

其次,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教育力求培育本真的、完整的儿童,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明了,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真实的生活世界,幼儿真正的发展是在与生活的交融之中,被丰富的童年生活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情感,增强着智慧,收获着幸福和快乐。幼儿园课程承载着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重任,必须是幼儿真实生活的体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误区

经过20多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虽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日益深人人心,但是在践行课程生活化的具体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诸多误区。

(一)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

在课程生活化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生活融合的重要价值。然而,在“课程源于生活”“课程高于生活”“课程结合生活开展”等观念的指引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课程内容中有关于生活的内容就表示“课程源于生活”,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活动内容为了生活就表示“课程源于生活”,有的教师为了提升幼儿的经验而牵强地总结和拔高,以体现“课程高于生活”,还有的教师虽赞同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却并不赞同生活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仅仅把生活中的东西拉到课程中来,充其量只能称之为“联结”或是“糅合”,而没有真正把握课程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发现课程,幼儿依然挣扎在成人营造的世界中,无法真正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

(二)片面理解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主题活动可以主题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教学形式等要素,其整合性与课程生活化所关注的幼儿生活整体性是非常契合的,因此许多教师将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的实施划了等号。但是,主题活动虽然可以渗透在学习活动和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游戏中,却不能涵盖诸如吃饭、睡觉、散步、盥洗等生活环节。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不能覆盖幼儿园所有课程的主题活动由此就仅能被看作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途径之一,而不能与课程生活化等同起来。

(三)将课程生活化与知识教学对立起来

在实施生活化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因为知识、素材的零散性和科学、数学的理性与生活的感性之间的差异而苦恼,加之许多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幼小衔接对于系统文化知识的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然而,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尔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以远离幼儿现实生活的方式,把逻辑严密的知识授予幼儿,不仅剥夺了其童年的快乐,更是忽视了一个事实:在儿童的眼中,周边环境中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的人、事、物,才是和他们相贴近的生活,也才是能对他们产生作用的世界。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确立生活化的课程观

教师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课程观,做到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的生活化。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应逐渐摆脱片面知识技能教学的束缚,转向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关注,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逐渐超越抽象的文本,转向关注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幼儿,在幼儿与知识之间搭建一座平实而和谐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应逐渐跳出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多给予幼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的机会。在课程评价上,应逐渐转变片面、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凸显对幼儿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关注。

(二)拓展课程视野,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实景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脱离了幼儿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的课程是不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素材和实景,并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还原为贴近生活的探索过程,如此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为此,教师应逐渐拓宽课程视野,善于从生活中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实现教育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幼儿兴趣、教学需要、家长信息、社会事件、节日文化等都可以是幼儿园课程的来源,只要教师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幼儿的`一日生活皆是课程。如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市政府、警察局、邮局、图书馆、自由市场等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并且通过实境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如何借还书、如何买东西、如何付钱、如何选择商品等日常生活必备技能。总之,具体的生活是幼儿园教师施展教育才华的广阔天地,也是将教育、生活、课程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

(三)树立整体课程意识,整合生活教育内容

幼儿的发展具有整体性,而生活世界正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人为地割裂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害无益。杜威曾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所以“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幼儿园教育要把幼儿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就必须强调幼儿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感悟等的整合统一,这个过程必须通过整体性的课程来实现。正如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那样,运用“整个教学法”,“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才能“让幼儿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生活”。坳儿园整体性课程的基点就在于幼儿的生活,一切学科的知识都应通过幼儿的生活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生动的、有机的、现实的经验体系。

(四)提升生成智慧,把握寻常时刻

幼儿园的课程“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因为日常生活往往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变动,所以“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订,但临时可以变更。”《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作者之一,瑞吉欧学前教育经验资深研究者美国乔治·福门博士曾说:“最佳的时刻是简单细小的寻常时刻,而不是那些庞大复杂的时刻。事实上,一旦你停下来去对一个寻常时刻进行反思,你对儿童真相的发现和获得,要比你去研究许多个突出时刻要多得多。”实际上,正是在这些寻常时刻里,才存在着最真实的儿童,才是儿童最原生态的生活,也正是这些寻常时刻才构成了儿童丰富的体验和经历。教师聆听儿童的心声就是从深刻理解每一个寻常时刻开始的,那些匆匆而过并不突出的寻常时刻蕴涵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潜在教育契机,它们是围绕在教师身旁的宝贵课程资源。如果教师悉心观察、探寻和挖掘,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敢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捕捉住幼儿寻常生活中的闪光点,那些从低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寻常时刻中所衍生出来的课程必将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

一会儿教学应该与当人的生活习惯,孩子学会哪些知识,学会了盛行光环,有了学习,将来提高了识字能力,人文交往能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这一理念实践下去。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为孩子们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1]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⒈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⒉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3]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