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餐的由来 一、何谓西餐 西餐这个词是由它特定的地理位置特点所决定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餐不仅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同时还包括东欧、美洲、大洋洲、中亚、南亚次大陆以及非洲等地的饮食。 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西餐在我国从最早的“住宅菜”、“洋人饭店中的西餐厅”、中国商人经营的“番菜馆(20世纪初期)”,已发展到今天社会上众多的“西餐厅”、各大涉外宾馆、饭店的“西餐厅”。 1.西餐的主要特点 (1)口味香醇、浓郁。西餐的独特用料使其与我国其他菜类相比,有明显的香味浓烈的特色。西餐多用奶制品,如鲜奶油、黄油、干酪等。西餐的调料、香料品种繁多,烹制一份产品往往要使用多种香料,如桂皮、丁香、肉桂、胡椒、芥末、大蒜、生姜、香草、薄荷、荷兰芹、蛇麻草、驴蹄草、洋葱等。 西餐常用葡萄酒作为调料,烹调时讲究以菜配酒,做什么菜用什么酒。其中法国产的白萄萄酒和红葡萄酒用得最为普遍。 (2)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西餐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煎、焗、炸、炒、烤、烩、烘、蒸、熏、炖、煮、扒、铁扒、铁板煎等,其中铁扒、烤、焗在烹调中更具特色。许多高档产品多用铁扒、烤、铁板煎的方式烹制,如烤火鸡、铁扒牛排等。 (3)调味沙司与主料分开烹制。西餐产品在形态上以大块为主,如大块的牛排、羊排、鸡、烤肉等,很少把主料切成丝、片、丁等细小形状。大块原料在烹制时不易入味,所以大都要在产品成熟后伴以或浇上沙司。沙司在西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厨房中设有专门的厨师制作,不同的菜烹制不同的沙司,在使用时严格区分,如薄荷汁配羊扒,法汁、意大利汁、油醋汁配沙拉等。 (4)注重肉类产品的老嫩程度。西餐对肉类产品,特别是牛肉、羊肉的老嫩程度很讲究。服务员在接受点餐时,必须问清顾客的需求,厨师按顾客的口味进行烹制。一般有5种不同的成熟度,即全熟(Well done)、七成熟(medium well)、五成熟(medium)、三成熟(medium rare)、一成熟(rare)。
食品专业其实分类很细致,有很多旁系跟交叉学科,比如食品工程,粮油,生物技术等等,可以自己到中国知网先做资料收集,建议可以写发酵或者乳酸菌类的,这一类论文还比较好做。
食品毕业论文主要有以下3类:
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外语基础,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毅力顽强,掌握初步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人文科学和工业美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法律和技术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摘要】:餐厅是生产和销售烹饪产品、同时提供筵宴服务的进餐场所,也是体现民俗和礼仪、供服务人员施展才艺的社会舞台。它大多开设在都会与集镇的闹市区、风景区、游乐区或车船码头,以名店、名师、名菜、名小吃、名席和优质服务作为经营手段,向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用物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服务。餐厅包括许多类型,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璜,是餐厅服务中的“硬件”,直接影响到餐厅服务技艺(餐厅服务“软件”)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当认真研究。【关键词】: 餐厅服务 空间布局 服务人员 建筑风格 采光照明 餐室 装璜 中国饮食文化 器物 乡村式 1 陈秋萍;我国旋转餐厅经营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2 卢小丽;生态旅游餐饮设计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刘磊;连锁经营网络终端的选址评价模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王蕾;不同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对空调启停时间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5 刘慧;有序的居住[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6 李萍;济南天地广场空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葛素娟;中原地区住宅建筑结构荷载调查与统计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萍;家具的色彩及色彩设计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9 高源;北京好伦哥餐饮有限公司市场调研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王东;一个EMBA学员的创业案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问题一: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意义怎么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 问题二:毕业论文选题报告中的:“选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怎么写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 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 问题三:研究课题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四:论文课题来源写什么? 即本题目是教授推荐的还是自己(根据兴趣、专业特长等)选择的。示范:骸据导师指导意见与个人兴趣及能力,从导师所给参考题目中选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商定此论文题目。在大学各课程的学习中对×××的现状与发展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极大的热情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所以就以这个问题作为论文的题目。通过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导师进行讨论确定论文题目。通过自己广泛的阅读资料并与指导老师协商后拟定。 问题五: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表怎么写 这个,最简单的是找你的毕业论文老师拿一个以前(或上届、研究生啥的)的资料。(你老师那肯定有)。然后参照上面的模板好好修改一下就可以了。我也是在老师那拿到后,慢慢修改而做的。 问题六:毕业论文的选题理由怎么写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问题七:求指导下毕业论文的开题研究此课题的主要目标及意义怎么写。。。 还有论文正文上的主题脉络从哪方面切入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 问题八: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思路怎么写 我最近也在写,照着这个格式找些符合的资料填上就好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问题九:论文的选题理由该怎么写?大概要从哪些方面简单地论述一下呢? 选题理由,主要就是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内容如下:
1,毕业设计 一般包括毕业论文,还包括一些与课题相关的设计图纸,实验设计、实物制作、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内容。毕业设计流程是:首先由导师给你任务书,上面有课题名字,研究内容和要求,还有进度安排、参考文献说明等,之后就开始查找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2,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毕业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毕业设计的特点是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强化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
4,毕业论文的特点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5,毕业设计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目的为了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6,毕业设计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
7,毕业论文过程是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8,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9, 毕业设计一般是理工科学生毕业答辩前的功课,要自已设计一套系统(各专业要求不一样),比如软件专业要设计一个程序或者是某个小型数据库之类的,再来证明其可行性,理论基础等。由此形成的对于这个设计的解释性文字就是毕业论文。
一,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二,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三,毕业论文撰写格式:
对于毕业论文来说,论文格式、排版等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内容要求上可能有所不同,导师一般都建议参考已经成功发表的论文,这样可以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比较好的指导,要下载期刊论文、学术论文、本科、硕士、博士论文等,可按下面方法,登录中国知网,参考各种论文、文献资料。
1, 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并能恰当、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题目不超过25个字,除非确有必要,不设副标题。
2,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论文的创新见解、主要论点及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3,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4,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目的与实际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本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文献综述;有时也简单介绍研究方法、材料的依据等。
5,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可以帮你写的。(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 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959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3卷。 4.仇启华:《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199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5.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只找到中国烹饪网。厨师学校也要论文,还是营养师啊
西方国家,是相对于东亚而言的欧洲白人世界文化圈,西餐的准确称呼应为欧洲美食,或欧式餐饮。其菜式料理与中国菜不同,一般使用橄榄油、黄油、番茄酱、沙拉酱等调味料。不同的主食相同的都是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兰花等。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餐”就是饮食菜肴。东方人通常所说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当然同时还包括东欧各国,地中海沿岸等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国的菜肴。而东南亚各国的菜肴一般统称为东南亚菜,但也有独为一种菜系的,如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正规西菜而言应包括了餐汤、前菜、主菜、餐后甜品及饮品。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文化差异,分析中西餐饮文化在在哲学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人通过饮食了解饮食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
中西文化;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提到饮食文化,人们总是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吃”,不错,饮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加上了“文化”二字以后,饮食就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了,它包括饮食文化的整体,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
一、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使用的饮食器具。西方人以刀叉为食器,并且规定显明,不同规格的刀叉所使用的方式及场合不同,而且是不可以混用的。
中国人的餐桌上却不如西方人那么复杂,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双筷子,但它在饮食文化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筷子可以是我们的烹饪的工具,也是每家每户的搅拌器,打个鸡蛋,冲个饮料,无疑都需要筷子的帮忙。与西方如此严谨的规范相比,中国的筷子的确随意得多。
受科学导向的影响,西方烹饪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每道菜肴每次烹饪的过程、方法几乎完全一致,并且其所用的调料会精确到克,烹饪时间会精确到秒。
西方人对食物的选材极具规范,他们多以荤食为主,烹饪时往往以一整块肉或是一整只的禽类为主要食物,并且不吃内脏,认为内脏是弃料;对于蔬菜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而且在饮食中以蔬菜为装点辅助之用,所以在西方人的饮食中蔬菜多为装饰工具。
相较于西方人而言,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与烹饪方式上就要随意得多。在中国厨师的手上也能变成一道味美的佳肴,这样的菜例比比皆是,如爆炒猪腰、糟猪肚、韭菜炒猪肝,等等。说到烹饪方式,更是层出不穷。不同于西方人的“精确到克”、“精确到秒”,中国人历来都是“随心所欲”,强调凭经验对结果进行把握。中国人喜素食,蔬菜的种类远多过于西方,这样,食材的相互搭配就变化多端,就以炒猪肝为例,可以是大葱炒猪肝,也可以是青椒炒猪肝,更可以是韭菜炒猪肝,每一道菜都各有风味。
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他们提倡吃生食,他们认为高温烹调会破坏了食物本身的营养,唯有生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天然属性和原汁原味,那么他们所追求的营养价值也可以被很好地保留。
中国饮食文化更重食物的味道,“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一要义,因此,中国人会借助一切技术手段、烹饪方式、调味方法使自己的食物变得鲜美无比,在中国,炒、煮、炖、烩、烧、烤、蒸、煎、炸、焖、熘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熟食性烹调技术。
二、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一)哲学体系:形而上学与适度原则
西方哲学体系以形而上学为主要特点,也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么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反映到饮食文化就是所闻即所见,无论是菜单还是对食物的装点、摆盘,都是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人看,追求真实性,没有华丽的点缀,只体现食物的本源属性,这点与西方人的处事原则不谋而合,这样的哲学背景下就促成了西方人视“营养价值”为饮食的第一要义的观念,不在乎饮食的艺术性、创造性,目标性明确,即食物就是用来补充人对于营养需求的工具。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模糊、不可捉摸。它不像西方的形而上学那样追求事物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所闻即所见,而是凡是讲求分寸、讲求整体配合、讲求一个“度”。反映在饮食文化上的就是中国人将“美味”作为饮食的第一要义。在烹饪上,中国人讲究整体融合,没有西方人的精确,讲究的是凭经验将一道菜的各个部分相协调进而形成一道美味的佳肴。其中的经验又是模糊的,同一道菜,同一个师傅,每次做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味道,凭借经验对菜肴进行整体的把握,追求烹饪技术的随意性与艺术性,这便是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念――模糊而完美。
(二)价值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目标高于对群体的忠诚。也就是说每一个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即可,不需要服从其他任何一个集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群体,但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永久的,可以随时因为自己需求的改变而重新进行选择。如改变祈祷的教堂,更换雇主,等等。反映在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就是西方人实行分餐制。
与之相对的,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不喜欢争强好胜,社会风气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饮食文化中,这样的集体主义观念的确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宴席多喜用圆桌,从形式上体现了团结、礼貌、共享的氛围。美味佳肴摆在桌子的中心,既是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在这样的宴会气氛下,饮食已经不是宴会的主要目的,情感的交流才是宴会的中心。与西方人直截了当的交际方式不同,中国人的饮食目的依仗于一大群人的情感触碰、交流和共鸣。
(三)思维方式:个性与整体
西方人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在集体中个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追求差异性,凡事求异,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调天下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没有联系,认为个性与个体的独立自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与考虑往往从个性出发,西方人将独特的个性发展放置于一切行为活动的大前提之下。这无疑体现在了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泾渭分明的摆盘和装点,虽同在一个盘子中,确是个性突出的各自为政,没有任何调和,肉即是肉,菜即是菜,土豆即是土豆,个性鲜明,味道明确,不会相互影响、相互混合。在烹饪上,同一个盘子中的不同食材也是被分开进行加工的,不会将它们放在一起烹煮,处处彰显西方人对于个体与个性的尊重和重视。中国人注重整体的发展,强调圆满、整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喜欢过于鲜明的个性张扬,反映在烹饪上更显见,无论是什么样的食材全部倒入锅中,再配以各种佐料进行烹调,即使原本个性鲜明,味道独特的食材在这样的磨合之下不会再显得如此锋芒。因此,中国菜尝起来滋味丰富,层次感强烈。再回过头看每一道菜,红不是那样鲜艳的红,绿也不是那样扎眼的绿,而是一种经过调和以后产生的和合之美。
(四)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
在西方,流水线上的重复作业,实行计件工资制,生活节奏急促,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到机械的两分法影响,将游戏与工作分得很清楚,即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单调、刻板,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逐步影响到了西方人对饮食的需求,导致饮食本身的单一性和简单性。
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人的随意性在这里体现无遗,不喜欢单纯的、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推崇一种经验性的工作方式或者喜欢在工作中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或方法,就像中国的饮食烹饪一样,存在不稳定性,这样的不稳定性既指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不稳定,又指工作结果的不稳定。就好像一道菜如果想要让它尝起来不那么咸,南方人可能会选择放糖冲淡咸味,如南方人的糖醋风味,就是用糖的甜与醋的酸中和酱油的咸味;而北方人则可能会把这道菜加水烹制食材,让食材变淡的同时改变了菜的性质,可能从一道炒菜变成了一道靓汤,因为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并不稳定的经验性的改变方式,使原来单纯的一道菜变成了现在的三道菜而非两道菜,其中创造性与艺术性油然而生。
三、当前的餐饮文化发展与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
然而如今的中西方餐饮文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了,中餐中也融入了西式元素,西餐中处处彰显中国风,这是一种新型的饮食文化模式,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人们也可以通过了解饮食文化了解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郭鲁芳,金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索[A].商业经济文荟,2005(5):13-15.
[2]刘岩松.中西方饮食在文化理念上的差异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58-259.
[3]赵奇志.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食品工程,(4):14-15.
[4]冯勇,何欢欢.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消费导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
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一、从筷子与刀叉文化看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中华饮食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子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子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二、烹饪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所以烹调在中国一直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由于发展十分成熟,已经脱离了完全根据菜谱操作的方法,发展到较高级的阶段,每一道菜的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以适应地区、季节、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比如蘑菇炒牛肉,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的色和味宜清淡些;对于江苏一带的人来说,调味中可加糖,但是面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中国的烹饪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冻、拔丝、糖醋等,做出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在烹饪大师的眼中,做菜和制作工艺品一样有着高深的学问,即使是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的口味来。而西方则不同,可以说是相当的理性,他们的烹饪相应的变化较少,同一道菜从洛杉矶到纽约口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虽然显得单调,但是简单的工艺却使得他们能够在大规模的商业化中取得惊人的成功。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即使是调味料也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规范,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厨师好像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烹调成为一种机械的工作。肯德基炸鸡只要按方配料,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依规范行事即可,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美国的食品广告铺天盖地,但万变不离其宗,炸鸡、炸薯条、炸鱼块,其菜肴加工方法简单,基本是机械的混合,所以菜肴的种类极少。
三、餐饮礼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的交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文化影响力,正发挥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单一力量大得多的作用,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全世界。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融化为全人类文明起到填补和着彩的作用。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萨姆瓦.跨文化传通[M].三联书店,1988.
摘要: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食观念的差异、饮食结构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方面入手,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明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文化差异、形式和礼仪、观念结构
一、引言
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食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创造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饮食的差异则深刻透露自身的文化背景。
二、中西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开席时都有一家人在一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中国人的聚食制延续千年。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火上安放陶釜、陶鼎,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续至后世。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这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的思想。此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也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三、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很难涵盖其所有意味。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构成了中餐过于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最终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西方人对待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不追求花样和饭菜的其他功能。他们认为“吃”只是为一个生物的机器加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运行,只要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抵御病菌的攻击,则其他方面并不讲究。由此可见,饮食在他们心中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活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享有美食之称誉的大国法国,更是追求高质量的营养。法国烹调虽追求美味,但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在现代西方社会,除了营养的需求外,还十分重视养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四、饮食结构的差异
据西方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是西方的六倍还多。在中国的日常饮食结构中,素菜占据主导位置,而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者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饮食结构中,所以在中国自古就有“菜食”的说法。这种饮食传统,主要与佛教徒的鼓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认为植物为“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素食主义。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由于西方大多数国家地理位置处于高纬度,有些国家甚至终年积雪,这就造成了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喜食肉类食物,而且西方人注重营养采取了生熟结合的方式,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饮食结构的不同有时也反映出了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方面的不同态度。
五、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烹饪的差异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烹饪中处处显示规范与科学。在西方菜谱中,计量都以克计算。这种菜谱似乎是科学的,实际上,这种科学性,也有其弊端,缺乏特色。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都精确到秒。此外,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皆为同一味道,毫无变化。中国烹调推崇的是随意与特色,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烹调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概念。一汤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没有具体标准。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如同样一道菜肴,由于地区、作用、等级等不同,可以在操作上做不同的处理。以红烧鱼为例,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则色和味均清淡些。对于江浙一带的人来说,红烧鱼的调味中可加糖,如面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
六、结语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享受不同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笔者相信对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认识到宽容、理解及尊重文化差异对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德]马·茨克.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文化差异,分析中西餐饮文化在在哲学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人通过饮食了解饮食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
中西文化;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提到饮食文化,人们总是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吃”,不错,饮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加上了“文化”二字以后,饮食就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了,它包括饮食文化的整体,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
一、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使用的饮食器具。西方人以刀叉为食器,并且规定显明,不同规格的刀叉所使用的方式及场合不同,而且是不可以混用的。
中国人的餐桌上却不如西方人那么复杂,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双筷子,但它在饮食文化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筷子可以是我们的烹饪的工具,也是每家每户的搅拌器,打个鸡蛋,冲个饮料,无疑都需要筷子的帮忙。与西方如此严谨的规范相比,中国的筷子的确随意得多。
受科学导向的影响,西方烹饪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每道菜肴每次烹饪的过程、方法几乎完全一致,并且其所用的调料会精确到克,烹饪时间会精确到秒。
西方人对食物的选材极具规范,他们多以荤食为主,烹饪时往往以一整块肉或是一整只的禽类为主要食物,并且不吃内脏,认为内脏是弃料;对于蔬菜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而且在饮食中以蔬菜为装点辅助之用,所以在西方人的饮食中蔬菜多为装饰工具。
相较于西方人而言,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与烹饪方式上就要随意得多。在中国厨师的手上也能变成一道味美的佳肴,这样的菜例比比皆是,如爆炒猪腰、糟猪肚、韭菜炒猪肝,等等。说到烹饪方式,更是层出不穷。不同于西方人的“精确到克”、“精确到秒”,中国人历来都是“随心所欲”,强调凭经验对结果进行把握。中国人喜素食,蔬菜的种类远多过于西方,这样,食材的相互搭配就变化多端,就以炒猪肝为例,可以是大葱炒猪肝,也可以是青椒炒猪肝,更可以是韭菜炒猪肝,每一道菜都各有风味。
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他们提倡吃生食,他们认为高温烹调会破坏了食物本身的营养,唯有生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天然属性和原汁原味,那么他们所追求的营养价值也可以被很好地保留。
中国饮食文化更重食物的味道,“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一要义,因此,中国人会借助一切技术手段、烹饪方式、调味方法使自己的食物变得鲜美无比,在中国,炒、煮、炖、烩、烧、烤、蒸、煎、炸、焖、熘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熟食性烹调技术。
二、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一)哲学体系:形而上学与适度原则
西方哲学体系以形而上学为主要特点,也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么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反映到饮食文化就是所闻即所见,无论是菜单还是对食物的装点、摆盘,都是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人看,追求真实性,没有华丽的点缀,只体现食物的本源属性,这点与西方人的处事原则不谋而合,这样的哲学背景下就促成了西方人视“营养价值”为饮食的第一要义的观念,不在乎饮食的艺术性、创造性,目标性明确,即食物就是用来补充人对于营养需求的工具。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模糊、不可捉摸。它不像西方的形而上学那样追求事物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所闻即所见,而是凡是讲求分寸、讲求整体配合、讲求一个“度”。反映在饮食文化上的就是中国人将“美味”作为饮食的第一要义。在烹饪上,中国人讲究整体融合,没有西方人的精确,讲究的是凭经验将一道菜的各个部分相协调进而形成一道美味的佳肴。其中的经验又是模糊的,同一道菜,同一个师傅,每次做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味道,凭借经验对菜肴进行整体的把握,追求烹饪技术的随意性与艺术性,这便是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念――模糊而完美。
(二)价值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目标高于对群体的忠诚。也就是说每一个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即可,不需要服从其他任何一个集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群体,但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永久的,可以随时因为自己需求的改变而重新进行选择。如改变祈祷的教堂,更换雇主,等等。反映在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就是西方人实行分餐制。
与之相对的,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不喜欢争强好胜,社会风气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饮食文化中,这样的集体主义观念的确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宴席多喜用圆桌,从形式上体现了团结、礼貌、共享的氛围。美味佳肴摆在桌子的中心,既是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在这样的宴会气氛下,饮食已经不是宴会的主要目的,情感的交流才是宴会的中心。与西方人直截了当的交际方式不同,中国人的饮食目的依仗于一大群人的情感触碰、交流和共鸣。
(三)思维方式:个性与整体
西方人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在集体中个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追求差异性,凡事求异,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调天下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没有联系,认为个性与个体的独立自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与考虑往往从个性出发,西方人将独特的个性发展放置于一切行为活动的大前提之下。这无疑体现在了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泾渭分明的摆盘和装点,虽同在一个盘子中,确是个性突出的各自为政,没有任何调和,肉即是肉,菜即是菜,土豆即是土豆,个性鲜明,味道明确,不会相互影响、相互混合。在烹饪上,同一个盘子中的不同食材也是被分开进行加工的,不会将它们放在一起烹煮,处处彰显西方人对于个体与个性的尊重和重视。中国人注重整体的发展,强调圆满、整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喜欢过于鲜明的个性张扬,反映在烹饪上更显见,无论是什么样的食材全部倒入锅中,再配以各种佐料进行烹调,即使原本个性鲜明,味道独特的食材在这样的磨合之下不会再显得如此锋芒。因此,中国菜尝起来滋味丰富,层次感强烈。再回过头看每一道菜,红不是那样鲜艳的红,绿也不是那样扎眼的绿,而是一种经过调和以后产生的和合之美。
(四)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
在西方,流水线上的重复作业,实行计件工资制,生活节奏急促,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到机械的两分法影响,将游戏与工作分得很清楚,即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单调、刻板,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逐步影响到了西方人对饮食的需求,导致饮食本身的单一性和简单性。
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人的随意性在这里体现无遗,不喜欢单纯的、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推崇一种经验性的工作方式或者喜欢在工作中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或方法,就像中国的饮食烹饪一样,存在不稳定性,这样的不稳定性既指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不稳定,又指工作结果的不稳定。就好像一道菜如果想要让它尝起来不那么咸,南方人可能会选择放糖冲淡咸味,如南方人的糖醋风味,就是用糖的甜与醋的酸中和酱油的咸味;而北方人则可能会把这道菜加水烹制食材,让食材变淡的同时改变了菜的性质,可能从一道炒菜变成了一道靓汤,因为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并不稳定的经验性的改变方式,使原来单纯的一道菜变成了现在的三道菜而非两道菜,其中创造性与艺术性油然而生。
三、当前的餐饮文化发展与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
然而如今的中西方餐饮文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了,中餐中也融入了西式元素,西餐中处处彰显中国风,这是一种新型的饮食文化模式,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人们也可以通过了解饮食文化了解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郭鲁芳,金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索[A].商业经济文荟,2005(5):13-15.
[2]刘岩松.中西方饮食在文化理念上的差异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58-259.
[3]赵奇志.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食品工程,(4):14-15.
[4]冯勇,何欢欢.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消费导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
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一、从筷子与刀叉文化看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中华饮食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子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子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二、烹饪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所以烹调在中国一直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由于发展十分成熟,已经脱离了完全根据菜谱操作的方法,发展到较高级的阶段,每一道菜的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以适应地区、季节、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比如蘑菇炒牛肉,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的色和味宜清淡些;对于江苏一带的人来说,调味中可加糖,但是面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中国的烹饪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冻、拔丝、糖醋等,做出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在烹饪大师的眼中,做菜和制作工艺品一样有着高深的学问,即使是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的口味来。而西方则不同,可以说是相当的理性,他们的烹饪相应的变化较少,同一道菜从洛杉矶到纽约口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虽然显得单调,但是简单的工艺却使得他们能够在大规模的商业化中取得惊人的成功。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即使是调味料也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规范,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厨师好像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烹调成为一种机械的工作。肯德基炸鸡只要按方配料,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依规范行事即可,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美国的食品广告铺天盖地,但万变不离其宗,炸鸡、炸薯条、炸鱼块,其菜肴加工方法简单,基本是机械的混合,所以菜肴的种类极少。
三、餐饮礼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的交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文化影响力,正发挥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单一力量大得多的作用,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全世界。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融化为全人类文明起到填补和着彩的作用。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萨姆瓦.跨文化传通[M].三联书店,1988.
摘要: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食观念的差异、饮食结构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方面入手,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明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文化差异、形式和礼仪、观念结构
一、引言
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食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创造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饮食的差异则深刻透露自身的文化背景。
二、中西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开席时都有一家人在一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中国人的聚食制延续千年。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火上安放陶釜、陶鼎,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续至后世。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这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的思想。此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也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三、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很难涵盖其所有意味。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构成了中餐过于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最终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西方人对待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不追求花样和饭菜的其他功能。他们认为“吃”只是为一个生物的机器加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运行,只要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抵御病菌的攻击,则其他方面并不讲究。由此可见,饮食在他们心中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活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享有美食之称誉的大国法国,更是追求高质量的营养。法国烹调虽追求美味,但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在现代西方社会,除了营养的需求外,还十分重视养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四、饮食结构的差异
据西方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是西方的六倍还多。在中国的日常饮食结构中,素菜占据主导位置,而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者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饮食结构中,所以在中国自古就有“菜食”的说法。这种饮食传统,主要与佛教徒的鼓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认为植物为“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素食主义。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由于西方大多数国家地理位置处于高纬度,有些国家甚至终年积雪,这就造成了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喜食肉类食物,而且西方人注重营养采取了生熟结合的方式,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饮食结构的不同有时也反映出了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方面的不同态度。
五、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烹饪的差异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烹饪中处处显示规范与科学。在西方菜谱中,计量都以克计算。这种菜谱似乎是科学的,实际上,这种科学性,也有其弊端,缺乏特色。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都精确到秒。此外,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皆为同一味道,毫无变化。中国烹调推崇的是随意与特色,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烹调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概念。一汤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没有具体标准。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如同样一道菜肴,由于地区、作用、等级等不同,可以在操作上做不同的处理。以红烧鱼为例,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则色和味均清淡些。对于江浙一带的人来说,红烧鱼的调味中可加糖,如面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
六、结语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享受不同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笔者相信对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认识到宽容、理解及尊重文化差异对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德]马·茨克.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一节 西餐的由来 一、何谓西餐 西餐这个词是由它特定的地理位置特点所决定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餐不仅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同时还包括东欧、美洲、大洋洲、中亚、南亚次大陆以及非洲等地的饮食。 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西餐在我国从最早的“住宅菜”、“洋人饭店中的西餐厅”、中国商人经营的“番菜馆(20世纪初期)”,已发展到今天社会上众多的“西餐厅”、各大涉外宾馆、饭店的“西餐厅”。 1.西餐的主要特点 (1)口味香醇、浓郁。西餐的独特用料使其与我国其他菜类相比,有明显的香味浓烈的特色。西餐多用奶制品,如鲜奶油、黄油、干酪等。西餐的调料、香料品种繁多,烹制一份产品往往要使用多种香料,如桂皮、丁香、肉桂、胡椒、芥末、大蒜、生姜、香草、薄荷、荷兰芹、蛇麻草、驴蹄草、洋葱等。 西餐常用葡萄酒作为调料,烹调时讲究以菜配酒,做什么菜用什么酒。其中法国产的白萄萄酒和红葡萄酒用得最为普遍。 (2)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西餐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煎、焗、炸、炒、烤、烩、烘、蒸、熏、炖、煮、扒、铁扒、铁板煎等,其中铁扒、烤、焗在烹调中更具特色。许多高档产品多用铁扒、烤、铁板煎的方式烹制,如烤火鸡、铁扒牛排等。 (3)调味沙司与主料分开烹制。西餐产品在形态上以大块为主,如大块的牛排、羊排、鸡、烤肉等,很少把主料切成丝、片、丁等细小形状。大块原料在烹制时不易入味,所以大都要在产品成熟后伴以或浇上沙司。沙司在西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厨房中设有专门的厨师制作,不同的菜烹制不同的沙司,在使用时严格区分,如薄荷汁配羊扒,法汁、意大利汁、油醋汁配沙拉等。 (4)注重肉类产品的老嫩程度。西餐对肉类产品,特别是牛肉、羊肉的老嫩程度很讲究。服务员在接受点餐时,必须问清顾客的需求,厨师按顾客的口味进行烹制。一般有5种不同的成熟度,即全熟(Well done)、七成熟(medium well)、五成熟(medium)、三成熟(medium rare)、一成熟(rare)。
【摘要】:餐厅是生产和销售烹饪产品、同时提供筵宴服务的进餐场所,也是体现民俗和礼仪、供服务人员施展才艺的社会舞台。它大多开设在都会与集镇的闹市区、风景区、游乐区或车船码头,以名店、名师、名菜、名小吃、名席和优质服务作为经营手段,向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用物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服务。餐厅包括许多类型,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璜,是餐厅服务中的“硬件”,直接影响到餐厅服务技艺(餐厅服务“软件”)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当认真研究。【关键词】: 餐厅服务 空间布局 服务人员 建筑风格 采光照明 餐室 装璜 中国饮食文化 器物 乡村式 1 陈秋萍;我国旋转餐厅经营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2 卢小丽;生态旅游餐饮设计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刘磊;连锁经营网络终端的选址评价模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王蕾;不同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对空调启停时间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5 刘慧;有序的居住[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6 李萍;济南天地广场空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葛素娟;中原地区住宅建筑结构荷载调查与统计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萍;家具的色彩及色彩设计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9 高源;北京好伦哥餐饮有限公司市场调研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王东;一个EMBA学员的创业案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目前在外用西餐已经是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西餐餐具有很多,主要包括餐刀、餐叉、餐盘、餐勺、酒杯、餐巾及其他餐具和服务用具。西式餐具主要是刀、叉、匙。
正确的持刀姿势是大拇指与食指相对,五指相握在刀柄处。正确的持叉姿势是五指持住叉柄,叉柄顶端应处在食指的第二关节处。正确的持匙姿势和持叉姿势相同。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西餐餐具哟那些。
1、餐叉类餐叉常用不锈钢,铝合金或银制成。常用的有正餐叉,鱼叉,甜品叉,海鲜叉,服务用叉等。
2、餐刀类餐刀也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主要分为正餐刀,牛排刀,鱼刀,甜品刀,黄油刀,水果刀等。
3、餐匙类西餐匙按形状,大小和用途可分为冰茶匙,甜点匙,汤匙,茶匙,咖啡匙等。
4、其他异形的专用的餐具和服务用具。如龙虾叉,牡蛎叉,蚝叉,蜗牛夹钳,龙虾签,蛋糕刀,切肉刀,剔骨钢刀,冰夹,糕饼夹,糖夹,通心面夹,蛋糕托匙。
餐具的使用1.西餐的餐具广义的西餐餐具包括刀、叉、匙、盘、杯、餐巾等。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酒杯更是讲究,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狭义的餐具则专指刀、叉、匙三大件。刀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等)、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匙则有汤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规格明显大于餐用刀叉。餐具的摆法:垫盘放在餐席的正中心,盘上放折叠整齐的餐巾或餐纸(也有把餐巾或餐纸拆成花蕊状放在玻璃杯内的)。两侧的刀、叉、匙排成整齐的平行线,如有席位卡,则放在垫盘的前方。所有的餐刀放在垫盘的右侧,刀刃朝向垫盘。各种匙类放在餐刀右边,匙心朝上。餐叉则放在垫盘的左边,叉齿朝上。一个座席一般只摆放三副刀叉。面包碟放在客人的左手边,上置面包刀(即黄油刀,供抹奶油、果酱用,而不是用来切面包)一把,各类酒杯和水杯则放在右前方。如有面食,吃面食的匙、叉则横放在前方。2.餐具的用法刀叉持法。用刀时,应将刀柄的尾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上,但需注意食指决不能触及刀背,其余三指则顺势弯曲,握住刀柄。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叉齿应该向上。持叉应尽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叉柄倚在中指上,中间则以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叉可以单独用于叉餐或取食,也可以用于取食某些头道菜和馅饼,还可以用取食那种无需切割的主菜。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刀叉并用时,持叉姿势与持刀相似,但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但若无需要刀切割时,则可用叉切割,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匙的用法。持匙用右手,持法同持叉,但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之端,除喝汤外,不用匙取食其他食物。餐巾用法。进餐时,大餐巾可折起(一般对折)折口向外平铺在腿上,小餐巾可伸开直接铺在腿上。注意不可将餐巾挂在胸前(但在空间不大的地方,如飞机上可以如此)。拭嘴时需用餐巾的上端,并用其内侧来擦嘴。绝不可用来擦脸部或擦刀叉、碗碟等。
1.西餐的餐具广义的西餐餐具包括刀、叉、匙、盘、杯、餐巾等。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酒杯更是讲究,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狭义的餐具则专指刀、叉、匙三大件。刀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等)、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匙则有汤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规格明显大于餐用刀叉。餐具的摆法:垫盘放在餐席的正中心,盘上放折叠整齐的餐巾或餐纸(也有把餐巾或餐纸拆成花蕊状放在玻璃杯内的)。两侧的刀、叉、匙排成整齐的平行线,如有席位卡,则放在垫盘的前方。所有的餐刀放在垫盘的右侧,刀刃朝向垫盘。各种匙类放在餐刀右边,匙心朝上。餐叉则放在垫盘的左边,叉齿朝上。一个座席一般只摆放三副刀叉。面包碟放在客人的左手边,上置面包刀(即黄油刀,供抹奶油、果酱用,而不是用来切面包)一把,各类酒杯和水杯则放在右前方。如有面食,吃面食的匙、叉则横放在前方。2.餐具的用法刀叉持法。用刀时,应将刀柄的尾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上,但需注意食指决不能触及刀背,其余三指则顺势弯曲,握住刀柄。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叉齿应该向上。持叉应尽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叉柄倚在中指上,中间则以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叉可以单独用于叉餐或取食,也可以用于取食某些头道菜和馅饼,还可以用取食那种无需切割的主菜。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刀叉并用时,持叉姿势与持刀相似,但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但若无需要刀切割时,则可用叉切割,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匙的用法。持匙用右手,持法同持叉,但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之端,除喝汤外,不用匙取食其他食物。餐巾用法。进餐时,大餐巾可折起(一般对折)折口向外平铺在腿上,小餐巾可伸开直接铺在腿上。注意不可将餐巾挂在胸前(但在空间不大的地方,如飞机上可以如此)。拭嘴时需用餐巾的上端,并用其内侧来擦嘴。绝不可用来擦脸部或擦刀叉、碗碟等。西餐进餐礼仪因为西餐主要是在餐具、菜肴、酒水等方面有别于中餐,因此,参加西餐宴会,除了应遵循前述中餐宴会的基本礼仪之外,还应分别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礼仪知识。1.餐具使用的礼仪吃西餐,必须注意餐桌上餐具的排列和置放位置,不可随意乱取乱拿。正规宴会上,每一道食物、菜肴即配一套相应的餐具(刀、叉、匙),并以上菜的先后顺序由外向内排列。进餐时,应先取左右两侧最外边的一套刀叉。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合拢并排置于碟中,表示此道菜已用完,服务员便会主动上前撤去这套餐具。如尚未用完或暂时停顿,应将刀叉呈八字型左右分架或交叉摆在餐碟上,刀刃向内,意思是告诉服务员,我还没吃完,请不要把餐具拿走。使用刀叉时,尽量不使其碰撞,以免发出大的声音,更不可挥动刀叉与别人讲话。2.进餐礼仪西餐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因此其上菜的顺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规格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顺序大体相同。一餐内容齐全的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这样几部分构成:第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是增进食欲。第二,汤类(也即头菜)。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面包。第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应的刀叉。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此时要用刀叉分切后放餐盘内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匙、色拉叉等餐具。第五,餐后食物。一般为甜品(点心)、水果、冰淇淋等。最后为咖啡,喝咖啡应使用咖啡匙、长柄匙。
5465465425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