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以游戏为主导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以游戏为主导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 侯桂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浅谈角色游戏对托班幼儿的重要性

摘要: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发端,同时它也和教育紧密相连。0到3岁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才能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游戏中启迪智慧。通过游戏幼儿还学习与人交往的本领。所以说:游戏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和其它活动所不可代替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

关键词:语言 环境 模仿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则新颖有趣。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生长特性对于社会上的事物不会仔细去观察,也不会很在意。只会对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在意,尤其是对吃的,用的比较日常生活化打的东西。这时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要有心、留心、用心的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活动中积极鼓励,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前的我都只会按照相应的教材来对幼儿实行,结果现实与教材中反映的情况相反,并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对幼儿的深入了解,按照实际情况去考虑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我是一名托班教师,我们班的宝宝年龄较小,对于游戏而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打算在这学期尝试开展角色游戏,想寻找到一些真正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方式,通过活动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经验以及体会。我在班级布置的环节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创设了角色游戏区域,例如:娃娃家(幼儿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话语,动作,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平台,根据一定的环境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更好的表现出来);甜甜糖果屋(对于糖的喜爱幼儿可是非同一般,教师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包糖果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和感知物体的能力,还能在平日里收集一些糖果纸对相应的物体进行装饰,使得物体变的生动、美观)。

对于角色游戏的扮演可以丰富多彩,除了这些还有伤员救护站、银行、水果店的角色都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在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汽车,采取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司机和乘客,在平日里还收集了一些关于车的的照片、玩具、零件和书籍等,一切关于“车”的资料。但是针对托班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发觉到这一阶段的孩子不具有自控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于游戏规则意识还比较弱,所以常常会导致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发生冲突、忽略游戏规则及常规事情的发生。给游戏活动的进行带来影响,教师不能限制孩子的活动,而是必要时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考虑到如何正确的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引导,教师允许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实现自己的目的,幼儿虽然在游戏中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创造性、社会性,往往只是处在萌芽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知、体验。”所以,通常幼儿在游戏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扮演角色,是否内容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例如教师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利用语言提示指导游戏,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

对于托班角色游戏的指导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自然,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幼儿游戏的特点是轻松、愉快、自然。在组织托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根据宝宝的探索方向与兴趣需要来进行指导,我们要时时观察宝宝们的需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困难是什么,要自然温和地加入他们的探索,而绝不能横加干涉。

(二)重视随机教育,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作为托班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发现孩子的新的兴趣点,了解宝宝,理解宝宝,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及时加以引导,这就是随机教育的核心点。我们知道周围的大千世界对宝宝们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有趣。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又是非常容易转移的。如:当他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后,往往很快会被其他更新更多的外界事物所吸引。同样,在游戏时他们对一种游戏也不太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善于并能及时发现宝宝游戏的兴趣点,并能根据孩子新的兴趣点来加以指导。

(三)丰富环境,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3岁前的孩子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体验。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翻翻瓶瓶罐罐,喜欢爬高爬低、钻来钻去……,在孩子对这些发生很大兴趣时,作为老师和家长最好的方法是为孩子创设一种可以自由探索的、丰富的环境,提供丰富安全的材料,有计划地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并让宝宝能够自由操作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四)设置情景,使游戏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知道托班孩子的一日生活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会使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如: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给娃娃穿衣服”,我就设置了一个情境。根据图片中出现的材料,要求幼儿按照材料上娃娃的穿着找出配对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

(五)追求简单,尽可能给予孩子明确指导

3 岁前孩子的思维是极其典型的行动思维,因此我们给予的游戏也必须简单易玩,给予的指导必须行动先导,语言简洁。对于我们托班孩子来说,有的年龄小的宝宝可能连表达都很困难,如让他来听老师繁琐的语言讲解游戏的规则与玩法,无疑消弱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在和0-3岁的孩子做游戏时,我们就要追求简单的形式,只要我们的指导语言简单明确,再配合动作就行了,而不是舍近求远地想许多“新颖独特”的点子去“启发”孩子,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复杂指导对宝宝的游戏起干扰和反作用。在选择一个角色游戏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懂得丰富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意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考虑到幼儿年龄小不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玩起来轻重难以把握,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选择的玩具材料一定要结实耐用,安全可靠。

每当孩子在参与一个游戏活动时往往所体现出来的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有:(1)托班的孩子变换角色快、多,呈不稳定性。(2)托班的孩子缺乏角色意识,但情感得到体验、尝试。(3)托班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需要老师提供种类丰富的玩具。(4)托班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还需要教师与幼儿投入的游戏,做孩子真正的玩伴。针对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抓住孩子的特点深入的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角色游戏是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幼儿在这里可以随意的去和他人说话、交流,因此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不断丰富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在这个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词汇量会日益增大,语言能力相对提高较快。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语言培养,就会错过极好的发展时机。因此,我充分利用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

托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依赖性很强,喜欢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来到新的环境很难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在这里没有紧张的气氛,有的只是吸引人的玩具。因此,我将活动区布置的温馨舒适,并增设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喜欢的情感,减少离开亲人的焦躁,缩短了和教师心里的距离,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幼儿在游戏中是最喜欢说话的,这也是教师直接接触幼儿最好机会,在这里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那一份关爱;同时,这里教师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只要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称赞语,对每个幼儿都有积极鼓励的态度,这样,幼儿那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如在娃娃家中我常鼓励幼儿按角色的要求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来;在积木区我还不失时机的寻找话题来和幼儿交谈,让幼儿讲出他在做什么,并一步步的引导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推动着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美工区我又循循善诱和幼儿一起商量称赞的话语,在这里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接近了,幼儿获得了自信,建立了有效的语言交流,有了说的勇气。

二.树立语言模仿榜样,使幼儿学说会说

托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比较贫乏,也就影响了角色交往活动。如在交往中,常常说出不流利的话语,有时甚至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因此,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幼儿是最善于模仿的,因此,活动中我总十分注意自身的语言质量,常以朋友的身份饱满和情绪参加到活动中去,给幼儿树立语方模仿榜样。如娃娃家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很好环境,我就常常以朋友或客人的身份来到家中和孩子们一起畅谈交流,并间插示范一些话语,渐渐地幼儿就学会说了:当有客人来时孩子们会把“您好,请进”、“请坐下”、“请您喝茶”等一系列待客言语向你说来;有时客人还会受到邀请,参加娃娃的生日宴会呢。托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不了的情况下常常会以动手来解决,我就教幼儿学说“借我玩玩好吗?”、“我俩一块玩吧”、“谢谢你”、“不用谢”等一些能解决问题的话语。同时孩子们还把这些词汇及用语熟练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迅速地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幼儿有的口齿不清楚,发音不清楚,在游戏中我注意及时纠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说话,学习得很顺利。

三.培养托班幼儿对语言交流的兴趣

1.尽量和托班幼儿多说。

与托班幼儿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幼儿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午餐后休息,可聊聊上午的见闻。角色游戏、区角活动可玩边聊;看节目、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外出时与孩子散步、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幼儿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幼儿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成人的关心。

2.激发托班幼儿说活的兴趣。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 ”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成人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幼儿的话。

当幼儿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幼儿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幼儿把话说完,如幼儿说:“老师,我想看……” 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幼儿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老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幼儿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幼儿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成人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语言作为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在人际交往中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成为进行知识、经验交流所必须的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托班的幼儿他们的大脑已迅速发展起来,听觉器官也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语言,具备了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

总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自己的世界。教师要让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只有充分的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托班角色游戏中要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及满足。

【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不是仅仅通过过早的知识灌输,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大脑间的协调和思维、潜力激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践策略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39+4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自主游戏

3+3策略开启幼儿园自主游戏新思路论文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基本活动。自主性,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然而,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思想的影响,游戏中往往教师的干预过多,教师自以为设计得很好的游戏,孩子们却并不喜欢,更没有主动去玩的兴趣。笔者尝试运用“3+3”策略,为幼儿设计自主游戏环节,促进幼儿由“被动游戏”向“自主游戏”“快乐游戏”转变,让孩子体验到自主游戏的乐趣。

一、“三个开放”策略,了解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真正需求

(一)开放人际,扩大幼儿自主游戏的玩伴范围

1.打破班际界线,混龄游戏拓展游戏玩伴

维果斯基认为:与同龄活动相比,在混龄活动中,儿童有机会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伙伴结成广泛的关系,这就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广泛的互动经验与联系。事实上,“各种发展水平的伙伴”就是儿童合作活动中最有利学习的资源,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了扩大幼儿自主游戏中的玩伴范围,我们尝试进行开放人际策略——组织一系列打破班际的混龄自主游戏,如混龄开心日活动、大课间混龄户外锻炼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合理地运用混龄幼儿资源,让幼儿自主协商、讨论、自行分工以达成合作。

2.教师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玩伴

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策划者、指挥者,而应是“年长一点的玩伴”。所谓“年长一点的玩伴”,主要是指教师要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可持续开展提供支持,适时引导幼儿提高其游戏水平。教师在自主游戏过程中,还要适时“弱化”自己,站在幼儿的视角,以平等“大小孩”的身份参与幼儿自主游戏中,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玩伴,从而促进更有效的师幼互动,达到扩大幼儿自主游戏玩伴范围的目的。

(二)开放空间,拓展幼儿自主游戏的潜能

1.开放环境空间,促融合

幼儿园应全面地考虑具有吸引力的自主游戏环境创设,使幼儿能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类自主游戏活动。首先,我们要合理利用幼儿园各功能场室。美术室变成桌球游戏室、游泳池变成大型构建城,音乐室变成了电影院……每一个活动室都不是单一固定的功能,而是兼顾游戏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各场地之间的合理融合利用。其次,还要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幼儿打造截然不同的游戏场所。小小的山坡、蜿蜒的路径让幼儿体验到自然的变化;水池、沙坑满足幼儿使用自然材料的乐趣。

2.开放心理空间,促创新

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具有心理安全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以一种开放、尊重、真诚、理解、热情的态度与幼儿平等相处,给幼儿营造开放的心理空间,哪怕是一句亲切鼓励的话语:“你试一试,一定行!”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摸摸他的小脑袋,拍拍他的小肩膀,都会给予幼儿激励与动力。

(三)开放材料,推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

1.根据材料性质投放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一般投放的开放性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非结构化材料,另一种是低结构化材料。所谓非结构化材料,是指教师在投放时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设计玩法的游戏材料如废旧瓶罐、盒子、袋子等。教师可以借助这种非结构化材料来发展幼儿的想象,比如在课室里提供装有各种非结构化可操作性材料的“百宝箱”,这些废旧的饮料瓶、牛奶盒就会变成幼儿手中各种游戏时的替代物,成为他们认为好玩的玩具,极大地满足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低结构化材料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但不限定玩法的材料,比如积木、积塑。这一类材料由于目标非常隐蔽,对幼儿来说自主操作的空间仍然很大。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

材料的投放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爱模仿、形象直观,我们可投放一些成品或半成品的低结构材料;中班幼儿创新意识萌芽需要引导,我们可以多投放一些半成品的、低结构的材料;大班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较强,我们可投放更多的非结构材料。通过借助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开放性材料的组合丰富游戏的内容,锻炼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3.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投放

幼儿的活动动机和积极性离不开兴趣,他们的活动和行为常受兴趣的支配。再好玩、再有趣的游戏材料,天天玩也会让幼儿感觉乏味。对于孩子而言,凡是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针对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及时调整、更新游戏材料的投放。

二、“三自”策略,关注幼儿怎样自主地玩与学

(一)自由选择,玩出快乐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适合儿童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来选择做什么游戏。当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之中,游戏已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成为自己表达自我的方式。只要“把游戏还给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做“自己的游戏”比做“老师的游戏”更精彩。

(二)自发规划,玩出自信

我们尝试围绕某一个主题,让幼儿自发规划游戏。如“电影城”主题游戏,幼儿把全园各班级课室变成大大小小的影厅,每一个影厅上映不同的影片。大班的幼儿自发去规划安排售票人员,各影厅的.验票员等角色。中班幼儿则负责各影厅的场景布置,自发规划好电影的内容,围绕不同的影片设计海报、还结合该影片中的卡通人物特点用大型的纸箱、布料等简易材料,布置影厅的环境。影城开业后,幼儿又发现大影厅与小影厅的收费应该有所区别,然后计划在每个影厅内安排“VIP”的座位,幼儿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在活动中,幼儿合作、协商、体验不同的玩法,体验与同伴协商的成功与失败,体验意见相左时如何化解冲突……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领导力。

(三)自主创意,玩出智慧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成人几乎不会想到的创意往往就出自幼儿的“天方夜谭”。

在传统的游戏中,老师总是以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去理解幼儿游戏,很少考虑游戏的主角——幼儿的感受。其实幼儿需要游戏,更需要自主游戏。当我们在自主游戏中给予幼儿以更多的自由、自主后,我们会看到幼儿淋漓尽致的游戏,不造作、不胆怯,还原幼儿真实生活,让幼儿真切地体验生活,自主地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才是真正的“游戏专家”!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乍一看,学前教育和游戏这两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其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游戏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功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是未来的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

关键词:游戏设计 幼儿教具设计 教育

探讨游戏规则设计与其形态、功能设计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帮助游戏设计者及生产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对游戏规则与形态、功能设计进行探讨,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是,很多时候游戏的形式、功能设计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不管是儿童本身还是市场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玩教具诞生。

1 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班应以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主,规则简单易遵守,与游戏内容和情节一致。例如“小老鼠过河”游戏,幼儿只要抓住前一个幼儿的衣服,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可以完成游戏。中班是初步的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和惩罚性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需要4名幼儿“搭架子”,游戏规则是幼儿必须看清谁是狼后才能逃跑,逃跑时不能跑出规定场所,而作为惩罚的,即被“狼”捉住的“小羊”,只能担任“搭架子”的角色,这类游戏的竞争性较强,适合大班的幼儿。另外,同一游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合一起玩,可调整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小班的幼儿可四处躲跑,中大班的幼儿可6人一组排成一排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躲闪,但在游戏时,教师要控制幼儿追逐跑动的时间与运动量。

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很多幼儿园拥有宽阔的场地,绿树成阴、草地成片,拥有柔软的塑胶场地,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追逐、游戏。我们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丰富游戏环境以及材料。在一些平整的塑胶地、水泥地上画上极富情趣的、各种颜色的“方格房子”、“圆圈”等,孩子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小树林,玩起“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在构建相对宽松的集体户外活动中,有效锻炼幼儿体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切实体验到游戏当中的乐趣。

2 游戏设计:转陀螺游戏

游戏规则

(1)适合年龄段:3岁以上;(2)参与对象:儿童、老师或家长;(3)参与人数:3人或3人以上;(4)材料用具:圆盘三层盘子一个;红色竹筒、黄色竹筒、蓝色竹筒各一个;红色积分小颗粒、黄色积分小颗粒、蓝色积分小颗粒;记分牌一个;小球、陀螺各一个。

游戏方式

以两人参与游戏为例。

(1)开始游戏:盘中放三个小球,游戏一方旋转陀螺,让陀螺撞击小球,陀螺开始旋转之后,在陀螺停止转动前,玩者都不能再继续旋转陀螺,落入顶层与中间层盘面之间凹陷处的小球不能再次放回盘中心,等陀螺停止转动时才记分,以此时小球的位置作为记分依据,记分完毕轮到游戏另一方旋转陀螺。

(2)一记分方式:小球进入红色小筒则往自己的一记分牌上套入一颗红色记分粒,进入黄色小筒则套入两颗黄色记分粒,进入蓝色小筒则套入三颗蓝色小粒。

(3)判断胜负:最先将自己的记分牌堆满记分粒者为胜者。

游戏时间

每局10-15分钟。

游戏结构

(1)竹筒与盘面之间采用塑料键进行连接,方便拆装和自由组合该塑料键的长度能同时起到阻挡小球跑出盘面的作用。

(2)盘面共有三层,顶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落差为5mm,该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阻止没能被陀螺顺利撞击进入竹筒的小球不能回落到盘面中心,被陀螺再次撞击。

(3)盘面呈均匀凹陷状,这个结构能保证陀螺不会旋转到盘面边沿碰撞圆筒,同时,还能增加陀螺撞击小球的机会。

游戏功能

(1)游戏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儿童及其玩伴游戏中得到紧张、激烈的,满足儿童及其玩伴的成就感。

(2)教育功能:①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力学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力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②锻炼儿童手脑眼协调并用的能力;③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幼教机构所重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应当在游戏中度过童年,不仅仅因为众多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喜欢游戏,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基本的需求,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4]秦丽.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游戏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乍一看,学前教育和游戏这两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其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游戏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功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是未来的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

关键词:游戏设计 幼儿教具设计 教育

探讨游戏规则设计与其形态、功能设计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帮助游戏设计者及生产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对游戏规则与形态、功能设计进行探讨,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是,很多时候游戏的形式、功能设计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不管是儿童本身还是市场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玩教具诞生。

1 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班应以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主,规则简单易遵守,与游戏内容和情节一致。例如“小老鼠过河”游戏,幼儿只要抓住前一个幼儿的衣服,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可以完成游戏。中班是初步的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和惩罚性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需要4名幼儿“搭架子”,游戏规则是幼儿必须看清谁是狼后才能逃跑,逃跑时不能跑出规定场所,而作为惩罚的,即被“狼”捉住的“小羊”,只能担任“搭架子”的角色,这类游戏的竞争性较强,适合大班的幼儿。另外,同一游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合一起玩,可调整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小班的幼儿可四处躲跑,中大班的幼儿可6人一组排成一排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躲闪,但在游戏时,教师要控制幼儿追逐跑动的时间与运动量。

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很多幼儿园拥有宽阔的场地,绿树成阴、草地成片,拥有柔软的塑胶场地,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追逐、游戏。我们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丰富游戏环境以及材料。在一些平整的塑胶地、水泥地上画上极富情趣的、各种颜色的“方格房子”、“圆圈”等,孩子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小树林,玩起“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在构建相对宽松的集体户外活动中,有效锻炼幼儿体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切实体验到游戏当中的乐趣。

2 游戏设计:转陀螺游戏

游戏规则

(1)适合年龄段:3岁以上;(2)参与对象:儿童、老师或家长;(3)参与人数:3人或3人以上;(4)材料用具:圆盘三层盘子一个;红色竹筒、黄色竹筒、蓝色竹筒各一个;红色积分小颗粒、黄色积分小颗粒、蓝色积分小颗粒;记分牌一个;小球、陀螺各一个。

游戏方式

以两人参与游戏为例。

(1)开始游戏:盘中放三个小球,游戏一方旋转陀螺,让陀螺撞击小球,陀螺开始旋转之后,在陀螺停止转动前,玩者都不能再继续旋转陀螺,落入顶层与中间层盘面之间凹陷处的小球不能再次放回盘中心,等陀螺停止转动时才记分,以此时小球的位置作为记分依据,记分完毕轮到游戏另一方旋转陀螺。

(2)一记分方式:小球进入红色小筒则往自己的一记分牌上套入一颗红色记分粒,进入黄色小筒则套入两颗黄色记分粒,进入蓝色小筒则套入三颗蓝色小粒。

(3)判断胜负:最先将自己的记分牌堆满记分粒者为胜者。

游戏时间

每局10-15分钟。

游戏结构

(1)竹筒与盘面之间采用塑料键进行连接,方便拆装和自由组合该塑料键的长度能同时起到阻挡小球跑出盘面的作用。

(2)盘面共有三层,顶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落差为5mm,该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阻止没能被陀螺顺利撞击进入竹筒的小球不能回落到盘面中心,被陀螺再次撞击。

(3)盘面呈均匀凹陷状,这个结构能保证陀螺不会旋转到盘面边沿碰撞圆筒,同时,还能增加陀螺撞击小球的机会。

游戏功能

(1)游戏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儿童及其玩伴游戏中得到紧张、激烈的,满足儿童及其玩伴的成就感。

(2)教育功能:①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力学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力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②锻炼儿童手脑眼协调并用的能力;③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幼教机构所重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应当在游戏中度过童年,不仅仅因为众多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喜欢游戏,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基本的需求,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4]秦丽.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不是仅仅通过过早的知识灌输,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大脑间的协调和思维、潜力激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践策略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39+4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体育游戏

尤其是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让这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一定要杜绝游戏,因为游戏会对他们造成一种上瘾的,这么一种被动的局面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能够强化幼儿教育效果。本文分析了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开展游戏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重要性一、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都在发育阶段,游戏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身体发育的必要条件,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活动促进幼儿肌肉和骨骼发育成熟,锻炼幼儿运动能力,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不断发育。另外,游戏活动可以活跃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可以放松幼儿紧张的情绪,从而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导致各种身体疾病,如呼吸不顺畅、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记忆、直觉和感觉都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通过不断认知过程实现认知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游戏本质上属于实践探索活动,游戏给予参与者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参与者可以直接感知身边的事物。比如,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按照游戏规则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摸,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得到充足的锻炼和全面的提高,对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游戏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3.发展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在遵循生活逻辑的前提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模仿生活的基础上变革现实,反映生活现实,游戏中蕴藏了丰富的教育元素,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将真实和虚构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参加创造性活动,发展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在搭建建筑区这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和欲望,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建筑区的物品,比如有的孩子画了几棵苹果树,在苹果树下有许多孩子在玩耍;有的孩子搭建了高楼大厦、超市商店,有卖衣服的,有卖玩具的,还有卖吃的;有的学生画了彩虹,搭建了一座大桥,对建筑区进行装饰;在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下还有的孩子搭建了一个幼儿园,并为其取名字。在我们眼中孩子们搭建的东西只是积木的叠加和围拢,可对于孩子们而言却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孩子们的构思,幼儿的想象力在积木的搭建中逐渐丰富了。幼儿期是人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在使用各种物品的过程中发现其功能和特性,可以发展幼儿创造新作品的能力,而且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成就感,满足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开启新的思路,从而发展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的技巧1.充分挖掘游戏资源除了课程资源外,我们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幼儿认知能力综合考量,挖掘更多的游戏资源,在已知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发展幼儿认知能力,让他们可以从更多的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思维品质。例如,可以以“打针”为情境设计游戏活动,让儿童自由选择想扮演的人物角色,自己设计具体故事场景,将医生护士给病人打针的过程表演出来。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游戏道具,比如听诊器、玩具针、吊瓶等,增加游戏活动的真实感和新鲜感,让儿童享受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游戏活动让幼儿设置环节,自由把握进度,教师不需要使用过渡性语言引导,只需关注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情绪调节,语言对话,以及游戏道具的分配问题。如果孩子们在这些环节出现问题,教师就要及时调整,保证游戏活动的通畅性和整体质量,让游戏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扮演护士和医生等角色,这时教师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配合孩子扮演看病的儿童,让孩子们给老师打针,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中,身心意识浸润到打针情境之中,还可以拉近教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融洽的游戏氛围,一举两得。2.开展问题互动游戏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经验幼儿已经可以开展简单认知的活动。因此,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开展问题互动游戏,引导幼儿思考,活跃幼儿思维。例如,在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蓝色雨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雨靴的颜色是什么样的?长什么样子?雨靴有什么用处?你们愿意穿着雨靴在雨天中散步吗?”鼓励孩子们认真思考,并站到讲台上给其他小朋友讲述自己的猜想。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游戏氛围,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活跃幼儿思维,促使孩子们认真思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幼儿、表扬幼儿,无论幼儿回答得是否正确都要认真倾听,让孩子们把话说完。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我们要多选择语言类游戏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励儿童踊跃参与游戏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儿童认真思考,实现幼儿教育目标。3.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能每天都身处狭小教室里,我们要给儿童提供释放精力的途径和机会,组织孩子们开展体育类游戏活动,通过体育游戏进行体育锻炼,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可以开展“捕鱼游戏”的体育活动,锻炼儿童的跑步能力。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圈,一部分儿童扮演捕鱼手,另一部分儿童站在圆圈内扮演鱼儿,扮演捕鱼者的儿童要进入圆圈内捕捉扮演鱼儿的幼儿,扮演鱼儿的孩子们不能走出圆圈,只能通过奔跑躲避被捕,直到最后一条“鱼儿”被捉住游戏活动结束。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奔跑能力和灵敏性可以得到充分提高。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的能力。比如把孩子们的腿绑起来,让孩子们并肩前行,锻炼他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意识。最后,我们要培养儿童的跳跃能力。比如,可以开展“编花篮”游戏活动,将幼儿的胳膊和腿绑在一起,然后孩子们手拉手一边喊着“编花篮……”一边单腿跳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胳膊不能和腿分开,要坚持将儿歌唱完。4.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是游戏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通过肢体语言、神态、对话表现扮演人物的角色特征,表达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可以锻炼儿童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引导幼儿扮演各种职业者,让孩子们谈谈对各个职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扮演各类职业者让幼儿了解各个职业的特点。首先医生是儿童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类职业者,当我们生病时都会找医生看病,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扮演医生,再现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场景,想想医生是如何询问病人病情,如何嘱咐病人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病人和医生,用玩具代替就诊工具将病人和医生的对话过程展现出来。其次是超市商场的导购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一定会和父母逛商场和超市,有和导购员对话交流的经历,可以引导幼儿分别扮演顾客和导购员展开对话,再现购物场景。另外,还可以模拟“家庭做客”的生活场景,老师扮演客人,幼儿扮演家庭的主人,让幼儿自由发挥,想想如何招待客人。通过这些角色扮演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5.日常生活中渗透游戏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时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习惯,保证教学内容有规定性。游戏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行为方式,我们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综合表现,正确协调游戏和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和动力,享受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发挥幼儿主体性权利。因此,要将日常生活和常态教学相结合,将幼儿主观能动性和游戏内容的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考量,关注幼儿成长发展。例如,学习交通常识相关知识时,如果只是按照教学内容的安排将课程内容机械式地灌输给幼儿,不但会降低儿童接受新知识的效率,还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甚至会引起儿童的抵触情绪,最终影响教学整体质量。因此,我们可以转变思路,从生活常见事物入手,幼儿对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非常熟悉,我们可以自制交通信号工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有的儿童扮演交警,有的儿童扮演行人,有的有的儿童扮演司机,教师可以设计场景让幼儿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幼儿设计场景自导自演。比如放学时间到了,很多小朋友要过马路回家,但是此时路上车来车往,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熟悉的场景瞬间就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挥想象力,结合生活实际将自己想到的画面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动态,及时指正表演中出现的偏差,对表演优秀的孩子给予表扬和赞赏。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方案、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将发展幼儿智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作为开展游戏活动的初衷,通过引导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启发幼儿思维,提高幼儿智力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的这个论文,我觉得那就是按照自己的一个去写,这样就可以了。

幼儿是需要做游戏的,因为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他们对于有趣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这个世界。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游戏类

【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不是仅仅通过过早的知识灌输,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大脑间的协调和思维、潜力激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践策略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39+41.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乍一看,学前教育和游戏这两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其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游戏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功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是未来的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

关键词:游戏设计 幼儿教具设计 教育

探讨游戏规则设计与其形态、功能设计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帮助游戏设计者及生产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对游戏规则与形态、功能设计进行探讨,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是,很多时候游戏的形式、功能设计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不管是儿童本身还是市场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玩教具诞生。

1 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班应以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主,规则简单易遵守,与游戏内容和情节一致。例如“小老鼠过河”游戏,幼儿只要抓住前一个幼儿的衣服,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可以完成游戏。中班是初步的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和惩罚性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需要4名幼儿“搭架子”,游戏规则是幼儿必须看清谁是狼后才能逃跑,逃跑时不能跑出规定场所,而作为惩罚的,即被“狼”捉住的“小羊”,只能担任“搭架子”的角色,这类游戏的竞争性较强,适合大班的幼儿。另外,同一游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合一起玩,可调整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小班的幼儿可四处躲跑,中大班的幼儿可6人一组排成一排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躲闪,但在游戏时,教师要控制幼儿追逐跑动的时间与运动量。

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很多幼儿园拥有宽阔的场地,绿树成阴、草地成片,拥有柔软的塑胶场地,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追逐、游戏。我们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丰富游戏环境以及材料。在一些平整的塑胶地、水泥地上画上极富情趣的、各种颜色的“方格房子”、“圆圈”等,孩子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小树林,玩起“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在构建相对宽松的集体户外活动中,有效锻炼幼儿体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切实体验到游戏当中的乐趣。

2 游戏设计:转陀螺游戏

游戏规则

(1)适合年龄段:3岁以上;(2)参与对象:儿童、老师或家长;(3)参与人数:3人或3人以上;(4)材料用具:圆盘三层盘子一个;红色竹筒、黄色竹筒、蓝色竹筒各一个;红色积分小颗粒、黄色积分小颗粒、蓝色积分小颗粒;记分牌一个;小球、陀螺各一个。

游戏方式

以两人参与游戏为例。

(1)开始游戏:盘中放三个小球,游戏一方旋转陀螺,让陀螺撞击小球,陀螺开始旋转之后,在陀螺停止转动前,玩者都不能再继续旋转陀螺,落入顶层与中间层盘面之间凹陷处的小球不能再次放回盘中心,等陀螺停止转动时才记分,以此时小球的位置作为记分依据,记分完毕轮到游戏另一方旋转陀螺。

(2)一记分方式:小球进入红色小筒则往自己的一记分牌上套入一颗红色记分粒,进入黄色小筒则套入两颗黄色记分粒,进入蓝色小筒则套入三颗蓝色小粒。

(3)判断胜负:最先将自己的记分牌堆满记分粒者为胜者。

游戏时间

每局10-15分钟。

游戏结构

(1)竹筒与盘面之间采用塑料键进行连接,方便拆装和自由组合该塑料键的长度能同时起到阻挡小球跑出盘面的作用。

(2)盘面共有三层,顶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落差为5mm,该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阻止没能被陀螺顺利撞击进入竹筒的小球不能回落到盘面中心,被陀螺再次撞击。

(3)盘面呈均匀凹陷状,这个结构能保证陀螺不会旋转到盘面边沿碰撞圆筒,同时,还能增加陀螺撞击小球的机会。

游戏功能

(1)游戏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儿童及其玩伴游戏中得到紧张、激烈的,满足儿童及其玩伴的成就感。

(2)教育功能:①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力学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力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②锻炼儿童手脑眼协调并用的能力;③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幼教机构所重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应当在游戏中度过童年,不仅仅因为众多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喜欢游戏,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基本的需求,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4]秦丽.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