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材类型

发布时间: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材类型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主题会根据每一届专业的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但是大致上是一样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小学班级中学生地位分化状况的研究 ——以R小学四年级(3)班为例

2、小学语文教材组元编排的对比研究 ——以苏教版与康轩版为例

3、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与分析--以某小学六(1)班为个案

4、亲子沟通对小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常州市某小学为例

5、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语运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低年级识字教学学生注意分散现象及对策研究

7、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浅谈儿童故事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9、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东光县后屯小学为例

10、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1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2 幼小衔接、小学与初中衔接研究3 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4 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5 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研究6 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7 小学教学过程特点研究8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9 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10 小班化教学研究11 小学参与式教学研究12 论小学教育方法的改革13 课程评价的功能14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15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16 小学课堂互动的研究17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18 课程资源拓展研究19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20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化问题研究

小学教育的论文选题有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等。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论文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浅谈儿童化语言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农村小学教学中专家课堂指导性探究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浅谈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困境与策略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课程德育建设论高校专家与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导师制”小学阶段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析“双减”政策在西安市小学的落实现状调查研究以上题目你可以参考,是我在创新教育研究和教育进展刊物上看到的,都是小学教育相关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材类别

小学 教育 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基础,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撰写小学教育论文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文题目的选择,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教育的论文题目(一)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 文化 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 儿童 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小学教育的论文题目(二) 1.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3.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4. 当前 家庭教育 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5.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6.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7.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8.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9.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10.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 毕业 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11.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12.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13.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14.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15.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1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17.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18.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19.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20.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22.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23.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24.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25.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26. 中 国画 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27.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8.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29.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小学教育的论文题目(三) 1.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2.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3.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4.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7.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8. 二十一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9.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1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12.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3.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14.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15.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16.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7.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18.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19.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20.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21.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2.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23.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24.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5.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26.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 2. 关于小学教育论文题目 3.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 4. 有关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序号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教育类型的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推荐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相关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绝大部分教育内容,但是在现阶段中,课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推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三个方面的。第一方面,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多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吸收。第二方面,教育课程中的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机会,致使学习的知识难以融会贯通。第三方面,课程中存在过稿的壁垒,学科之间联系薄弱,不仅如此,课程内容缺乏新意。因此,在教育类的课程改革中,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其结构,优化配置;还应该积极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更具有意义的内容;强化教学方式的更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程教学;学科

教育类课程,其含义是教育专业的课程,本身属于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性的保障。小学教育专业的开设时间比较晚,其目的是培养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小学教师。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较晚,所以其专业设置上并不是非常的成熟,整个教师培养过程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尤其是其小学教育的特性没有跟进,教学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现象。另外一方面,课程设置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照搬陈旧的教学体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难以与其他类的教育专业区别开来。本文根据现实情况,结合教师教育的培养理论,分析其中的重要缺陷。并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失衡

在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共分为三种课程,分别是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普遍教育课程。在现有阶段,不同地区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就造成了课程结构中的失衡现象。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教师职业教育的差异化。事实上,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上的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侧重程度。在大部分的高校中,教育重点被倾斜向学科专业课程。这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所存在的弊病。为了避免其对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建立该专业之初就极力地做出了改善。然而,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其课程结构仍然受到了该弊病的较大影响。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偏重于学科专业教育。从数据的调查上可以显示出此种现象。首先,在教学计划的课时分布中,大部分的普遍教育课程占40%左右,而教育专业课程的占有比例仅仅达到20%,而学科专业课程达到了30%,其余的是军训等课程,占10%。很明显可以判断出,在课程结构中,教育专业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基础学科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培养教师的课程体系,必须在教育专业课程上投入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否则会影响到未来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同时,由于课时不够平衡,有很多类似教学的基本素质教育课程都无法添加到其中,致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所以,该专业的学生难以在专业性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对于其个人的综合全面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师范生在教学基础上造成薄弱,在教育科研上缺乏基础,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上收到制约。

2.“学科主义倾向”在教育课程长期存在

目前,教育课程的分布和设立是以学科为基础的,所以难以避免的造成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充斥着十分严重的“学科主义”倾向。出于高校的评价标准和教育课程本身的不合理结构,“学科主义”得以在课程体系中长期存在。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学科的教育课程之间已经形成了很高的壁垒,体系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综合性的学习教育技能和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科主义”,也是由于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科性强的设置可以保持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从而获得了教学体系内的参与者的支持。这就不利于教育知识的融合和交流,也就无法给学生带来启发性的作用。这是一种现实和理论的脱离,在现实教育中,不可能只需要学科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各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以就在教育课程中,造成了以面对学科考试和大学测验的教学内容的泛滥,然而这些知识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难以发挥作用。

3.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以理论和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

在现有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模式里,理论的熟练应用被当作教师的主要技能。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专业水平收到了很高的重视,但是将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因素归为学科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教育学心理的原理运用是不太科学的。“教育实践”被认为是教师学科知识和心理学等知识以及技能的结合。因此,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难以突破“理论比实践更重要”的固有观念,只能采用老旧的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流程是单方向的,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收到影响。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只是单纯的接受和记忆,没有达到教学的实际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遭到削弱,最终会影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忙于记笔记和背诵,却没有对相关的疑问进行提出和探索,以致于教育知识的未充分消化。在这样的过程下,无法产生很好的结果。

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意见

(一)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三类课程的均衡配置

教师的职业性要求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由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所以虽然学术水平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误解的学科专业能力。实际上,为了培养出杰出优秀的教师,并不能靠单纯的学科专业的学习,而是要注重其教育的综合性,将学术性和师范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掌握所需要传授的具体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的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因为只有用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优化课程机构,实现三类课程的配置均衡,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的数据调车和实践研究,将课时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划分是最合理的。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普遍教育这三类课程应该各自占30%,剩余的10%应该分配给军训等实践类课程,对于前面课程中所学进行实际运用。但是,现实的可行性确实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在现阶段,教学计划中的总课时是有限制的,不能够在去随意的添加。只有从现有的结构入手,但是由于普遍教育的需求是刚性的,无法进行缩减;而学科专业的学时也存在不足的情况,所以只能从创新的角度去发现办法。经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际案例的考察,采取课程整合的手法是最优对策。将课程的配置上,以重视基础为主要原则,强调课程质量,缩减过于浪费的课程时间。从课程设置的观念和课程系统的构建上做出创新,这是有难度的。虽然现阶段,笔者提出的想法只是一种设想,但是在现有基础上的逐步发展,教师教育和教育专业的理论都会慢慢的更新,所以最终还是能够实现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目标的。

(二)根据本科阶段的现实需要,构建合理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总结经验,国际教育界和各个国家队教育部门,教育的相关组织都提出来教育课程改革的观点。在本科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类课程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方法论课程(比较教育、科研技术)、教育的研究课程(教学评估、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的整体研究(教育理论学)等等。为了推进教育课程改革,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方针政策,将教育学改变为教育学相关的学科群设置。由于本科和专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教育类课程,使其与专科学习后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优势。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小学教育为对象,教育课程的改革包括一下三个方面:①基础理论课: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和最新的现代教育学基本理论学习,将师范生的学科知识的获取作为目标的系列学科。②方法与技术性课程:着重培养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时间培训为主的课程组合③实践性课程:以实践为方式,培养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对教育水平进行检测,设置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

(三)教育类课程组成结构的优化

在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下,国内的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国外的课程组成结构,分析其模式,主要三种:第一种,历时态,继时性模式;第二种,共时态,平行模式;第三种,整合,一体化模式。如果按照现有的模式继续推行下去,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国的现行模式中,较缺乏的是一体化的整合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知识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因此,探究一体化模式,积极推进课程的整合模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强技术实践运用,在多项课程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用体系化和整合手段,来将教学实际与教学理论观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正常推进,培养出专业而优秀的小学老师。

三、构建新的教育类课程实施模式尝试建构

“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原理性课程的教学模式。师范生实习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理论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动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工作,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直接的“授受方式”———教师将所谓的目的、意义、地位、作用、任务、内容、原则、方法等“告知”和“给予”学生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师范生在长期的生活和经验中已形成了丰富的缄默(隐性的)教育认识和观念,其对于外显形态的教育理论的内化与建构有着一种不可逾越的中介影响。“当教育理论以授受方式进入师范生认知世界时便受到缄默教育认识的过滤和排斥。他们虽然在表层上习得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思想,但其实际思想和行为仍受到缄默式的‘民间教育学’支配,造成学甩、知行脱节。反之,当外显的教育理论与师范生内在的缄默教育认识实现‘联接’和‘对话’,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融通的关系时,这种缄默教育认识就会成为外显的教育理论进入师范生认知世界并实现内化和建构的‘主人’和‘向导’。所以,在教育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灌输,而应该从师范生已有的缄默教育认识出发,引导他们对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质疑、研讨、反省和重构;引导师范生运用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查其缄默教育认识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形成以“反思”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使得师范生的缄默知识与教育理论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和转化的关系:以教育理论知识为参照,缄默教育认识得到澄清、修正和提升;教育理论在缄默教育认识的支持下实现内化和建构。

四、结论

教育类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教学计划的调整,需要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只是提出了改革的建议,至于所提建议是否合理以及在改革中如何进行具体操作,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健.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2):51-54.

[2]李跃红.台湾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孙军.新疆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4]周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赵秀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樊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摘要:

赏识教育作为积极、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表层上看,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从深层上看,可以挖掘各层面的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兴奋状态,使得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学生

一、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尝试

笔者工作的单位是农村小学,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基础差,在学习习惯和品性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通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者往往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找缺点、挑毛病,甚至疾言厉色地进行批评,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方式,简单粗放,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只能造成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从情感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摸索和改进,尝试将赏识教育法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一,寓教于乐。一是把笑容带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孩子的童趣渐渐淡去。反思之后,努力在工作中把微笑带到孩子面前。有了笑容就有了亲切感,无论学习优劣、活泼还是文静,学生们逐渐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讲给笔者听,笔者对学生加深了了解,沟通更有成效。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每天带领全班同学晨跑,课余之时跳绳、踢毽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孩子,童心和快乐成为师生共同的瑰宝。三是自己更注重读孩子喜欢的书,注重教者组织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时使用语言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被教育过程。第二,欲擒故纵。一是让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动起来。有一部分学生爱劳动、爱运动,就是不爱学习,不喜欢动脑子。笔者觉得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不能把循规蹈矩、不想歪点子、不贪玩等等命题为好孩子。童心未泯、好奇、好动,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爱玩是人的天性,笔者在课下和他们一起玩,又在课上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乃至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当主力,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点,提出阶段性目标,就像小马戴上了缰绳,沿着指出的方向奔跑。二是对于一些只注重成绩却看不起后进生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同身受,那些被他们忽视的同学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第三,以褒代贬。以褒代贬就是用表扬的方式指出孩子们的缺点。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关键是怎样的批评更让人心悦诚服。以褒代贬与其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智慧。怎样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常迟到的孩子,迟到次数减少了,表扬他迟到次数少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习成绩好而阶段性退步的学生,要给予正面鼓励,这种对于错误的表扬性的批评,达到了激励和鞭策的双重效果,远远好过正面的批评说教。

二、赏识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从欣赏的角度全面了解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用热情点燃孩子的激情,在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互动,游戏一般快乐的教与学,道理很简单:同一事情,放在一个你非常欣赏的人身上和你非常讨厌的人身上,会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感受。因为爱,所以尊重。欣赏教育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来激活学生沉睡的天份,进而增强其自信心。第一,诗化的语言。这里说的诗化的语言,不是让教师在教学当中用诗句来跟孩子们交流,而是希望教师使用像吟诵诗歌一样的动听语气来赞美孩子或者是表明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以往在教学当中泛泛出现的“你们别以为我低头批作业就不知道你们在说话,某某同学,你站起来说说我刚才问了什么”“你的书写怎么还是这样呢”……不管你是出于关心还是想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说出了这些比较刚性的语言。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这些语言,恰恰伤害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自尊心,进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灰暗了孩子们来不及光明的未来,都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表达,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现象呢“?某某同学,你今天的书写进步了,比之前干净、工整了许多。”“你是不是以前就学过书法啊,太棒了,你现在的楷书跟柳公权的如出一辙啊。你在哪里学的啊?”采用这样的赞美,再提出书写要求,相信孩子的书写一定会更有进步。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忠艳.解析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许晶.浅谈赏识教育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9(03).

[3]李伏玲.赏识教育——开启封闭心门的金钥匙[J].科学中国人,2015(01)

[4]许芳.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3-06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类型的分类

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主题会根据每一届专业的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但是大致上是一样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小学班级中学生地位分化状况的研究 ——以R小学四年级(3)班为例

2、小学语文教材组元编排的对比研究 ——以苏教版与康轩版为例

3、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与分析--以某小学六(1)班为个案

4、亲子沟通对小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常州市某小学为例

5、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语运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低年级识字教学学生注意分散现象及对策研究

7、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浅谈儿童故事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9、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东光县后屯小学为例

10、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

你可以从小学素质教育说起,或者某种教育方法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还有小学教育中某种习惯<预习^……》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服务于社会,教学创新……一个个有关创新的话题被提起,在碰撞之间,创新教育这一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笔者作为一名高级职业学校的教师深知:社会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民众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这一群体的创新能力上。惟有创造,惟有个体的创造力,才是他全面发展的最好显现;惟有创造性教学才能适应目前新教育模式的考核,才更有利于青年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在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我们从事教学必须开展创新教育。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夯实知识基础,炼铸学生的创新人格。 当前很多专家担心:学校教育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了,毕业后再要求他创新,为时已晚!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学生创造力和全面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夯实学生的文化知识是基础,而创新是核心,实际上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创新,缺乏创新前提的学生还是要从基本功抓起,促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品质,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社会的心质。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并为之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出创新火花。从而水到渠成形成完美的创新人格。 二是活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一些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教师应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一方面把学生当成孩子去交往,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一方面与学生作为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方面把学生作为同道者去交往,和他们一同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是巧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就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巧妙的运用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在文史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同时,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思想天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与“灌输教育”中解脱,在主动学习的自由探索中寻觅到创新思维的灵感。 四是轻松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热爱知识,乐于接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地追求知识,能吸取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要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新精神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营造课堂师生互动、相互愉悦的教学环境,并实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学管理,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勇于发表独特见解,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 五是提升教学基础,营造学生的创新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学校做为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创新能力的摇篮,要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做好准备,就要努力的去营造和维护创新教育的保障,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保持教学基础的永久创新活力。创新能力不是仅靠教出来的,学校所做的,应当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创造创新的环境与氛围。笔者以为一是要在学生中形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有收获”的忍耐心理;二是要在教学上,形成教师、学生自己支配创造思维的自由境界;三是要在教学工作中,形成遇障碍齐化解的沟通渠道;四是要在校园里形成遏制研究、学术中造假的诚信风气;五是要在学校中,形成各类观点交织并容的宽容胸怀。营造出符合学校实际、贴近教学双方的创新环境。

选题:小学生德育问题研究。一级大纲参考:1. 小学教育违背德育的不良现状。2.不良德育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3. 解决方案。

文学评论,翻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语言学,词汇学,等等

毕业之后,你可以去考公务员,或者你们当地的事业单位,或者秘书,或者有能力的话去找份管理的工作。 不过,出来当教师也还不错。 既然已经被录取了就好好读,不要浪费时间。出来有能力什么都可以做。 以上纯粹是个人意见。希望可以让你看到未来。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了。这个专业分语数英三个方向的。可以说吧,我们这个专业有自己有时也有劣势。毕业出来了可以说是专业人才,毕竟你的毕业证书写的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大学里受到也是专业的培养。不过也有劣势,有些小学是会注明只要数科院、外文学院、汉语言这些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主要还是看各教育局各区各学校的要求了。但是这个专业就业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目标而已。

小学教育专业不错。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教材

教育 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之一,有着本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本科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听评课的能力的 方法

听评课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职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教师听评课的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升其听评课的能力,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教师对待听评课的态度存在着随意及局限性,这样就导致教师听评课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对听评课的这种态度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反而会让教师觉得是一种累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通过听课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随时的听课。教师有时在自己的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讲课的问题,但是,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却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也能够借鉴别的老师在课堂上一些成功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听课的氛围比较轻松,讲课教师也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对这样的课进行评课时,讲课者和评课者能够轻松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

二、通过 反思 的方式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理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诊断。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尤其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反复观看,以便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的过程,通过对教学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等,然后让所有的听课教师也参与研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师本身的听评课的能力。

三、多种备课形式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在备课环节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先确定上课的类型和内容,然后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在集体备课中提出的建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将集体备课中相同的部分展现出来,差异的部分做为闪光点也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充分表现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其他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听讲课教师运用的 教学方法 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评课时采用先让讲课教师自评,然后是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评课时注重对集体备课中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表现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明白,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听课的过程一方面是找出讲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优点部分是自己找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对于不足也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通过听课不但能够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评课的能力。

四、资源间的共享

为了提高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优秀的示范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快捷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要充分发挥自己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并且要借助各个学校比较好的教学网站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案例的作用,及时的学习沟通,以便快速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鼓励教师多参加网络教研,通过观看网站上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对观看的教学案例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对优秀的教学示范进行吸纳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地区范围内或者是各个学校之间展开有关教育教学的比赛,或者是展开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等,通过这些形式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或者是听示范课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听评课能力。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教研,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等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更快的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听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可以通过平时听课的形式、反思的形式、集体备课的方式以及资源共享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教师在参与过程中都要做好记录,在上课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优秀的地方进行借鉴,并将优秀的案例积累成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料。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基础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自新课改之后,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承担小学英语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令人担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为了满足师范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探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未来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找出符合目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并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的现状

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长达十四年。然而,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师紧缺,二是师资英语水平低,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三是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们的英语口语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英语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里设置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的标准,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或读写译)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所谓的听力课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大都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并创造性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想要单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比较难的。而英语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们成为未来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口语》课程对该专业师范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口语是一门口头表达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方向必修课,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有较流利正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保证他们使用英语语言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二级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有6个学分,共96学时,分3个学期授课,每个学期32课时,每周2个课时(一学期按16周授课)。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1、2册),由姚保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课使用的教室是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的教师语言实训室。

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了三个学期《英语口语》课程,通过一系列口语技能训练,师范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笔者在不间断地授课之中还发现当前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但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注度不够;较为偏重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发音正确,会话流利,能针对某一主题侃侃而谈,却不一定能发挥好自己的口语优势去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设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累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通过教学就学会。[3]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依赖于在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学习者通过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转化为语言输出来实现。事实上,学生每周只有2个课时固定的英语口语学习时间,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口语的主要阵地,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按照各样的专题活动来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学生想要获得身临其境感觉比较困难,加上掌握的语言知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使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旧成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没有自信,害怕出错,羞于在课堂之中开口练习,处于一种学习上的被动态,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当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过于单一。考核采用期末口试的方式,选用教师语言实训室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决定,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还是有些单一,还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其特点和优势,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反而考试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进而干扰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1.建构和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人发展的新时代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应该提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把小学教育专业中师范性的特点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如把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正确课堂用语、与学生交流用语等教学技能训练加入到课程内容学习里。让学生增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锻炼自己作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态为主动态,创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掌握知识能力有高低,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是师范生们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场所,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场所。通过语音视频的播放,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调;学习英语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内心学习外语的紧张感,培养出英语语感;英语电台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节奏和语速;而英文原版电视剧和电影则可以让他们模仿英语国家人士地道的说话方式,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项英语专题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上述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使用到英语,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式。高校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对于英语口语课程而言,大班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得到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就更少了,极易出现教师由课堂中的引导者变主导者,学生由主动学习者变被动学习者的情况。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符合高校教学的特点。因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针对班级人数众多,而口语教学又需要小班化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分任务式的小组化教学。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合作,因此学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练习的伙伴,再跟另一组同学组成4人小组,教师给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本任务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可以由组员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中适当的“留白”———留出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

4.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英语口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太过单一,往往侧重于把他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期末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7]因此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出评价的标准,由检验学生真实学习成果的具体量化指标组成。学生可以对照标准先做自我评价,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最后教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其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自己的口语水平,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03).

[2]林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05).

[3]冯颖妍.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5]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6]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66-267.

[7]王贵彬.论英语口语课程评价系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

摘要:9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的“国学热”遇上了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保存本土国学教育的内容,结合西方的思维训练和现代化学习方法,使之融入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教育中来,才能够保护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迎接全球化趋势影响下文化领域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化;国学;小学教育

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全球化的潮流不光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发生在教育领域。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在带给我们全新启示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担忧,比如西方的文化影响力是否会高于本土?它的流行是否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从教育着眼,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软实力靠的是人才,而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对从小形成传统文化信念、培养爱国情感有帮助。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理应随环境而变,不断修正,以达到教育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多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传统文化功底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意义重大。通常意义上的国学启蒙教育,是指用国学经典来启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论语》《大学》《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书籍,影响孩子的年龄层可以从幼儿到少儿。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举例书籍为《三字经》。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应该是一种德育实践,也就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对小学时期的孩子品德具有奠基作用。比如《三字经》中会教孩子怎么对待家人、师长、朋友、上司,比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告诉孩子们要孝敬亲人、恭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规范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内心纯真,接受力和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在教学实践课给孩子们讲《三字经》时“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这一段的时候,提问孩子们“夏代为什么会灭亡呀?”会听到“因为他们朝代的君主不好,所以就下岗了”这样孩子气又成熟的答案。然后追问“那什么样的君主才算好君王呢?”有的孩子就抢答说“受人们爱戴的,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好君王。”这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和理解潜力都超过成人想象。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学经典读物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并且是修正他们道德观的好机会。比如“首孝悌、次见闻”强调“百善也要孝为先”,“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写出了应该遵守的道德顺序,在这样的讲解中,把好的道德价值观树立起来,让孩子们在朗读和思考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就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从上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从近处说,可以帮助孩子们读书识字,提高记忆能力和文学接受能力;从长远看,可以协助他们培养福德,增长智慧,求取人生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这种国学经典的熏陶能“养正气,养心”,启发孩子心里“真善美”的本性,使他们成为道德价值观端正、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通过几千字的精炼概述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二、通识教育的传递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从知识的层面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因为《三字经》写于宋代,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替,帝王君主的治国兴衰,囊括了很多内容,人文自然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很多知识和故事;对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都有铺垫,同时也没有遗漏地渗透了生活常识,如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首先是典故多,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把孟母为了教导儿子,三次搬迁,为了督促儿子学习,用剪刀剪断机杼上的织布的例子,用十二个字概括,简洁明了,好理解,也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母亲劝学的用心良苦,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刻苦学习的囊萤读书,程门立雪的典故———“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诸多典故的作用,一是传递知识,告诉孩子们历史上出现过的经典人物;二是说理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上到为人处事“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下到朝代更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从天地到人到四时到万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其次是地理知识的讲述。比如“曰春夏,曰秋冬”,让孩子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此四时,运无穷”进一步说了,四季是循环往复的,“曰南北,曰西东”展示了地理方位。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角色

语言功底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基石,包括积累和表达两个部分。根据科学实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养成,14岁前是关键时期,也就是小学毕业之前的时期。那么这个阶段培养语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大多是三五成组,易诵读易记忆,朗朗上口。经常听到和朗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谦让的意识,而语言词汇和故事积累的丰富,也会使孩子在向他人讲述时能够“引经据典”,博学多识。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角色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典籍,不光是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是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比如夏是怎么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商纣王为什么成了亡国君?他的贡献又是什么?周武王是怎么维护八百载的统治的?被任用的贤才譬如姜尚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做中学”,结合到思维领域就是从思考中成长。通常思维的理解习惯是按顺序,按逻辑,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三字经》这样朗朗上口的浅近教材入手,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生活习俗、传统礼仪、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进而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情感,思考事情发展的线索和变迁规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建构,确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以上几种角色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过去就有的、好的德育启蒙功能和通识教育传递功能应该保留,新的多媒体形式也可以适当采用,诸如听书、PPT文档展示、电子书等形式……也就是说,传统国学的内容+现代科技的手段。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的考虑问题,比如不能过度扩大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忽视先进设备把有温度的文化变得冰冷,失去它原本的韵味……

参考文献:

[1]王应麟.三字经[M].气象出版社,2005.

[2]张雪琳,施肩吾撰,李竦编.西山群仙会真记[M].

[3]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J].学科教育,2014(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