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天体炸了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天体炸了

听导师的意见多修改真的很有必要啊,不要想着答辩的时候答辩老师提修改意见就好了。今天刚刚答辩完,真的很庆幸之前被老师指导改了那么多次。前几个人上去答辩真的被批的体无完肤,老师的脸都气红了,有的老师语速很快,一听就很生气,吓得我胆战心惊的。轮到我的时候老师说比前几个人的论文还好点,内容上也没有什么修改意见了,就是建议我标题再改一下,图表黑白打印颜色不清晰,再改一下,对比前几个人,这意见真的很温柔了!前几个人感觉都要大改。我之前被我们导师指导的可以说是大改了,第二部分七千字删成了三千字,后两部分又扩充了好几千,三四部分的目录大小标题基本上全改了,主要内容倒是没变,就是删掉一些内容,扩充一些内容,整合一些内容,但是论文结构变化很大。还有一些小意见,比如图表要标明数据来源,这个问题答辩的时候很多人也被老师说了,但是我答辩之前修改的时候被导师提醒。明明很多人跟我是一个导师,但是导师给我提过的问题,她们在答辩的时候还有那样的错误。我觉得可能就是没有把论文给导师检查。很多时候论文也是改完之后再给导师 ,导师又会提出新的意见, 我倒是跟着导师意见一丝不苟改的,所以最后答辩相对来说比较顺利。

我的毕业论文最终修改了两口就直接过了,可以说相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修改的还算是比较少的。我在大四的论文写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也是请教了我的老师,可以说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的老师对我的帮助有很多,一边写,一边找老师进行辅导,然后再依据老师的进行修改,可以说基本上成型的时候,也就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写的毕业论文,那当然就不用多次改稿了。

开题报告很简单的,照同学的抄一下,随便编几句空话,就搞定了,其实老师也不怎么在意开题报告的

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答辩期间有两件事,我认为很衰:

第一件事:评审老师质疑我的论文立意

研究生毕业答辩那天,当我介绍完我的课题的立意、试验和结论后,答辩组的老师居然质疑我这个课题怎么可以立项、完全不符合毕业的资格,气死姑奶奶我了,我还得也凭着这个课题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1篇还是EI的,最搞笑的是,你说我连毕业的资格都没有,最后我居然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的,气死你。

第二件事:答辩那天是大学闺蜜兼室友的结婚日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莫过于大学四年。大学四年,最难忘的记忆,莫过于一起上课一起睡觉一起玩耍的室友。我们寝室四个人,虽然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安徽、陕西、四川和天津,但是相处甚好。我们曾经相约,无论谁的婚礼,其他三个人都必须到场。

燕子是三个室友中跟我关系最好的,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工作,我们仨选择了读研。当她通知我们结婚日期时,我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出席,见证她人生最幸福最美丽的那一刻。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当答辩通知出来后,我瞬间就崩溃了。

纠结、挣扎、绝望,是我那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许你会觉得夸张,那是因为你不明白友谊的纯洁和一诺千金的含义。我想过各种办法,甚至各种转机,还是赶不上,最后不得不放弃,所幸燕子表示理解,体贴善良如她,还不停地安慰我,一直到我释怀。

天文毕业论文结果星星炸了

这个有可能是飞机的灯光移动在云层反射后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星星在云层的折射下形成的。或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天文现象,比如土星或者火星近邻月球时,会发出耀眼的光,后来云层的影响,使其慢慢减弱。一般与云层的折射有关,或者很小的概率是因为火箭残骸或者飞行物坠落。

星星?在什么地方?你们部队里有关於导弹试验的传闻吗?没有的话就是恒星爆炸,喷射的是燃料因脱离重力形成的

宇宙大爆炸》理论于1932年被比利时数学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Lemaltre)首次提出,20世纪60年代两位美国人阿诺•彭奇亚斯(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Wilson)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靠性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宇宙背景辐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Hawking)后来又对宇宙起源后的10——43秒的图景做了清晰阐述,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比原子还小的“奇点”,可能由于内部原因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宇宙之间的基本粒子,由于相互作用与能量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宇宙。这个看似完整的宇宙理论也有不少疑点: 1、这个“奇点”来自何方? 2、大爆炸前的这个点之外是什么? 3、大爆炸之前就没宇宙了吗? 4、这个点是物理界中无法理解接受的。 5、这个点的巨大能量、威力、质量与其体积大小不成比例,令人质疑。 6、这个点为何会爆炸,如何爆炸的? 7、既然宇宙起源于点,那么这个点之外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外部都没有空间了,这个点如何膨胀、在哪里膨胀(要实质外观上的膨胀必须在三维空间内才能产生)?若宇宙之外有空间让点膨胀,那么点之外仍是宇宙,这样一来,宇宙起源就不像是大爆炸了。 8、大爆炸之后点分离后的物质如何从比原子还小的物质变大的,成为“基本粒子”组成如今的庞大物质? 9、大爆炸理论是从红移现象推理到宇宙膨胀,再倒推到L=0,得出:约150亿年前宇宙是从一个比原子还小的点爆炸形成的。现在暂且认为宇宙是膨胀的,来问:可否倒推到L=0呢?不能!物理学中的公式,例如静电场E=Q/L2,重力场f=Gm1m2/L2 ,这两个公式中,可否可使L=0呢?也不能,因为如果L→0,则E →∞, f→∞ 。我们知道,当L 较小时,Q就不能再看成一个点电荷,m1及m2也不能看成一个质点。那么,宇宙膨胀的倒推,在缩小的过程中,难道不可能有其它情况发生吗?假如地球等行星落进了太阳,整个太阳系坍缩,会收缩成一个比原子还小很多的点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整个银河系坍缩呢?更不可能了,更何况是整个宇宙! …… 所以,我认为,大爆炸理论不切实际。 也许有人会问红移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怎么回事,举一个例子吧:艾滋病患者有时会出现带状疱疹,但是凡出现带状疱疹的人就一定是得了艾滋病吗?当然不是!还有可能是感冒了。红移现象也一样,可能是别的原因,如果有大爆炸的确可能会有红移,但有红移现象的不一定只是大爆炸产生的结果,这是假命题而非真命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之为同理。 我认为宇宙之外存在着物质的第五态——纯等离子态(不明特殊物质)构成的庞大“暗物质集团”,我们的宇宙在纯等离子态中也决非一个,再纯等离子态中有很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宇宙,由于纯等离子态暗物质的变化,使得有一部分宇宙变小,有一部分宇宙变大,我们这个宇宙大部分恒星光谱向红端移动,说明我们的宇宙正在扩大(多普勒效应)。 由于我们宇宙的扩大,纯等离子态在我们宇宙边缘的洞也在变大,所以纯等离子态出现空间的边沿脱落一点物质,而脱落则是在所难免的,其实这是一个常识:当我们拿一个手巾,用劲撕,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再撕,我们可以看到撕口处有一些小东西落下。在我们宇宙边缘上落下的部分物质通过组合或变异形成了不同星种(包括恒星再内)。还有些脱落的物质没有变异也没有组合,形成了孤单的、大致差不多的小行星,有些组合与变异形成的恒星由于脱落时的力量仍向我们飞来,这就产生了紫移(光谱向蓝端移动),还有别的非常小的物质无法变异、没有机会与其他星星或物质组合而形成了现在宇宙中的“微尘粒子”。而其它恒星由于空间的变大,活动空间也变大了,所以离我们加速远去,这就产生了红移(光谱向红端移动)。而从纯等离子态之中掉下来的物质的变异与变成固体或气体的星球也是由于温度变化的原因。 我认为宇宙的“始”就是纯等离子态的一个小范围裂缝,纯等离子态继续将这小裂缝拉大,而宇宙的“终”则是纯等离子态将这宇宙空间渐渐吞并(即合拢),纯等离子态吞并的宇宙内所有物质将与纯等离子态融合于一体。至于纯等离子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包括这个宇宙再缩小,那个宇宙在变大等问题)?我认为是温度的变化,举一个例子:将盛满水的常温封盖玻璃杯置于冰箱内一段时间,则玻璃杯会出现裂缝,时间再长一些则会爆炸(当然纯等离子态不会爆炸),就像冰川出现裂缝由温度所致一样。为什么纯等离子态会产生温度变化?那是由于密度不均匀所致(密度大了温度小,密度小了温度大)。为什么纯等离子态密度不均匀,这是由于很自然的变化,就像一卷卫生纸打开后各处的薄厚、密度都不同一样,就如同人的双眼有着细微差别一样,是很自然的,是很有随意性的。所以宇宙的年龄也是很有随意性的,无法预料。 我将这种理论称为《纯等离子空隙开拢》理论。 这种理论可以清晰说明宇宙的起源与终结,且疑点较少,较符合实际。

黑洞是宇宙中最特殊又最普遍的天体,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无法被测量的引力,能将所有出现在事件视界中的物质都吞噬掉。它的普遍之处在于整个宇宙中到处都有黑洞,只是人类无法通过肉眼观测到它们而已。在宇宙空间中,无论是黑暗的地方还是明亮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黑洞,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就是典型的例子。

根据报道,近期《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刊登了一篇与黑洞吞噬恒星相关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指出来自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在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中观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距离太阳系大约亿光年的空间里存在一个名为“波江座”的螺旋星系,而研究人员观测到该星系中一颗恒星被黑洞吞噬的过程。

根据研究人员的描述,这次黑洞吞噬恒星的场面与以往的观测结果不同,黑洞将恒星撕碎成条状,就像是在享用自己的“意大利面条”一样。参与该项研究的智利科学家托马斯·韦弗斯表示,这是人类天文史上十分罕见的场面。那么研究人员是如何发现该场景的?被吞噬的恒星又遭遇了什么?

研究人员怎样发现该天文现象?

一般情况下,黑洞吞噬恒星的场景是很难被捕捉到的,因为黑洞在吞噬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烟雾弹”,这个“烟雾弹”就是大量的尘埃和碎片。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中会对外释放出大量尘埃和恒星的碎片,这些看似琐碎的物质在黑洞的能量组织下逐渐形成了一层“帘幕”,遮挡住了人类观测该现象的视线。

而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了多种手段对该现象进行观测,例如X射线、紫外线和无线电波,因为不同种类的射线可以与恒星内部的物质产生联系,研究人员通过探测这些联系的存在来确定恒星的情况。最终他们发现该黑洞对外喷射物质的速度达到了每秒钟1万公里,幸运的是他们在后期观察中发现那层“烟雾”已经逐渐消散了,所以才能看得更清楚。

恒星是如何被撕碎的?

托马斯·韦弗斯表示,任何一颗足够靠近黑洞的恒星都不会有好结果,无论该黑洞是恒星级黑洞还是超大质量黑洞,因为黑洞的超强引力会导致恒星的球面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恒星被吞噬的时候无法以完整的形态被吞进去,而会被弄得变形。这个研究团队在去年就发现了宇宙中一道特殊的爆炸光线,该光线促使天文学家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研究。

在这次的观测中,研究人员就发现该恒星遭遇了一颗超大质量恒星,因此它被撕成更多细小的碎片。这些细小的碎片在太空中汇聚成类似流体,因此被称为“物质流”,还有研究人员将物质流比喻成意大利面条。类似恒星被黑洞撕成物质流的事件在天文史上很少出现,因此天文学家对该事件更加关注。

这次发现说明了什么?

如果被撕成“面条”的恒星周围存在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而且该星球上已经存在生命,这些外星生命估计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失去了光源和热源,它们甚至不知道在恒星被吞噬掉后就轮到自己的星球了。虽然这只是笔者所假设的场景,如果有一天有一颗黑洞出现在太阳附近,那么太阳恐怕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

因此该发现告诉我们,宇宙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地球虽然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但并非永远都是安全的。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物,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多去 探索 宇宙中未知的奥秘。早一点了解宇宙中的奇特天文现象,或许能够早一点帮助地球规避外部风险,目前也只有人类能够做到这一点。

资料来源

澎湃网 10月14日 《迄今最近距离围观一颗恒星被黑洞撕成“意大利面条”》

毕业论文星星炸了

网友吐槽现在大学生一点含金量都没有了,充其量是空有一纸文凭的劳动力。

应该是学术界不太严谨,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是很强,才会出现很多乱象。

毕业了大概所有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吧:当照相机“嚓”地一声拍下一张小学毕业照时,这就意味着你和共度六年时光的同学们都要毕业了。大家都会离开这片童年足迹依存的校园,这片曾经荡漾着纯真的笑声的天地。此时,或许你的心正在流泪,一一的惜别使你的心头涌上一股疼痛。毕业,一个沉重的动词,便扎根在我们不舍的情怀中。在我刚刚踏进这个班时,面对陌生的人群,我连哭带闹了好一阵子,是同学们主动与我谈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跟他们有说有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爱上了这个班,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伴我度过六年时光,是他们伴我经历每一次困难与挫折,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是他们给予我美妙的回忆才不会使我毕业时有太多的伤感与遗憾。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或富有,或贫穷,但我们都拥有一颗共同的、最真挚的心,那就是我们的友谊。我们班上有一个残疾人,她双脚行走不方便。拍毕业照时,同学们主动去背她。当时我们的教室在第四层楼,背着一个人走下操场,谈何容易!但同学们还是不辞劳苦,硬是凭着六年以来建立的深厚友谊把她背着走到操场。同学们气喘吁吁,但他们的嘴角却露出了一丝微笑。那位双脚行走不方便的同学显然是被感动了,在洗后的毕业照上我看到了她那红红的眼圈,似乎触摸到了那滴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光泽的泪。我们的友谊是不会因毕业而被淡忘的,她如璀璨的群星般,每一颗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润泽我们的心田。如今,毕业了,我们相互道别。开始走进新的校园生活,继续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或许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样子都变了,乃至我认不出他们来了,但不变的依然是我们经过六年光阴磨练的友谊与一生难忘的记忆。毕业,是一个沉重的动词,也是一个当我们以后孤寂时,带着微笑去回味的副词!

这是因为现在毕业生写论文时出现了很多抄袭的情况。喜欢东拼西凑,在网络上截取这边一段那边一段,没有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里面。

天文系毕业论文星球爆炸

这个方面我知道,可以但是你没题目吗说清晰

能爆炸的应该只有超巨星吧。超新星爆炸。

根据最近刊载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的说法,一个由美国和英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现了最遥远的爆炸,这也可能是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沃里克大学的天文学家Andrew Levan博士是这个团队中首批发现这颗超新星的成员之一。这颗超新星是一个γ射线源,是宇宙中最亮的东西。这次爆发的亮度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数千个星系的总和。或者说,它比我们的太阳亮1万亿倍。对于这样的发光体,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天基天文台在亿光年的超远距离外观测到——这个距离是我们到宇宙边缘距离的96%,使它成为我们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这个γ射线爆由NASA的“雨燕”观测卫星于2009年四月首先观测到。研究团队随后花了两年时间仔细检查了数据,以确定它是不是一个破纪录的发现。“我们对这次爆发检测得越多,结果就越乐观。”Levan在一份声明中说。虽然超新星的爆发仅持续几分钟,但它们逐渐消退的“余辉”依然可以在数天内甚至数星期内由大型望远镜观察到。研究团队通过对其进行光谱分析来确定它的红移(及光线向光谱的红端移动的距离),从而推算出它的距离。红移现象是由于多普勒效应而产生的,当光源远离我们时,光线的波长会变长。由于宇宙正处于膨胀过程中,通过测量一个天体的红移量并算出它的远离速度,天文学家就可以推测出它的距离。因为越远的天体远离速度就越快。在这个特殊的例子中,Levan和他的团队发现它的红移量达,打破了过去观测到的一个γ射线爆红移量的纪录。对于Levan来说,这个发现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宇宙起源的线索。“这场发现遥远天体的比赛,是源于对发现并研究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和星系的渴望。那些恒星和星系在大爆炸后的几亿年间形成。“由于观测距离很远,光线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地球,天文学家才能在现代观察到遥远的过去的景象。”“这个γ射线爆说明,在宇宙中发生着许多我们现在无法观测到的事件,”来自莱切斯特大学的Nial Tanvir教授说。他同时也是这项研究计划中,哈勃太空望远镜任务的带头人。“我们的观测结果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测到遥远宇宙的的冰山一角。”

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些资料。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公布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发现。这个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即宇宙在高速地膨胀着。这一发现促使一些天文学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就可能有一个膨胀的起点。天文学家勒梅特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爆炸而成的。这是大爆炸说的前身。俄裔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思想,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根据现代物理学,这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发。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成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 这种学说一般人听起来非常离奇,不可思议。在科学界,也由于这个学说缺乏有力的观测证据,因而在它刚刚问世时,并未予以普遍的响应。 到了1965年,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使大爆炸说重见天日。原来,大爆炸说曾预言宇宙中还应该到处存在着“原始火球”的“余热”,这种余热应表现为一种四面八方都有的背景辐射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 ,伽莫夫预言的“余热”温度竟恰好与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当。另一方面,由于有关的天文学基本数据已被改进,因此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出来的宇宙膨胀年龄,已从原来的50亿年增到100—200亿年,这个年龄与天体演化研究中所发现的最老的天体年龄是吻合的。由于大爆炸说比其他宇宙学说能够更多、更好地解释宇宙观测事实,因此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都接受了大爆炸说的基本思想,不少过去不能解释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它是最有影响、最有希望的一种宇宙学说。

脑子都被毕业论文搞炸了

我觉得我现在就是被毕业论文整到崩溃了,因为我的毕业论文,我已经准备了很久了,但是在我写了初稿之后交给老师老师竟然给我指出了很多毛病,甚至想让我改题目,但是现在我并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觉得我真的是压力太大了。

从昨天晚上八点写到现在早上12点,都改了不知第几次了,导师还是不让过,这儿这儿,再把这个方面改一下,这其实是算还好的,这是大多数硕士毕业必经之路。最让人我要崩溃[哭]的是,学校要应对抽检论文阶段临近交稿,这时导师说,不行,你这写的结果不够有点少,还不够硕士毕业内容,这样不行你这可能要重新换个方向。啊,脑呆嗡的一声,这时间哪够?这时导师面前还不能发作,从办公室出来,一个人走人路上真想仰天长啸,我不想写论文,啊啊啊。但什么也没做,这真是崩的一种体验。

3月初形成的论文初稿,到现在即将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一个月里一直在硕士师姐、师兄的建议下修改。我的指导老师工作忙,到现在也没有时间看过她带的三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前几天师兄师姐觉得改得差不多了,让我们发给老师,听从老师的意见再修改。但老师好像真的太忙或者不顺心吧,还是让硕士帮着看。毕业论文系统里需要审核的,指导意见,现在也都没有填写。4月2号前,就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测了,也是第一次查重。查重不过,答辩不能如期进行,也影响后续的毕业。这样搞得自己十分慌张。         在师姐推荐的网站上查重,重复率还挺高的。关键是我发现自己越写越改,还越高了。内心瞬间崩溃。突然,不知道如何是好!有些东西,有些文字根本动不得。同时,在不同的检测系统,查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到底哪一个靠谱呢,说不清楚了。然后去看了看知乎,别人用的是什么网站。看了半天,感觉也不是很靠谱。有些要钱,感觉自己还没有完成修改后,不想花太多冤枉钱。       宿舍里大家都在为论文焦虑,哀嚎一片。我们都被论文搞疯了,情绪也不稳定了 。我跟舍友相处得好,有时候互开玩笑,互怼常常有的事。常常一言不合还飙歌。其实,这是我挺喜欢的相处模式。因为论文焦虑,我们的歌单总也很丰富,有时候笑着像哭的一样。但转念一想,我觉得自己的情绪稳定性有待加强。我感觉自己还是动不动会抱怨,哀嚎。这样把焦虑也传给了舍友,负面情绪太多,也不好。       纵观宿舍里其他同学的导师,大部分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帮她们改论文。至少都是指导过她们的论文的。虽然反复修改很累。特别是我们水平不够,根本写不出任何有含金量的东西。但这方面导师也是清楚的,只能是更加完善。尽管被骂,被批评,我还是想要导师指导,毕竟她的认可与参与非常的重要。       现在只能写出稿子之后努力降重。毕竟如果查重不过,论文就会被一票否决的。其他的顾不了这么多,真正需要导师的时候还是要去麻烦她的。况且,这也是她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现在,静下心来慢慢修改,认真点,不要着急!

大四那年我们专业需要做的不是毕业论文而是毕业设计,做一本书或一本杂志出来。由于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所以在答辩两个月前才开始了准备,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的前期筹备真真是太重要了,对于我个人的毕业设计来说,有一个好的指导老师真心能省不少劲儿,最开始我的指导老师去澳洲了,指导我的就临时换成了系主任,他当时一直觉得我的选题不好,所以我的前期准备一直很心累,大概自己太有主见,所以一直坚持着那个选题,后来我的指导老师终于回来了,对我的选题进行了彻底的指导,那个醍醐灌顶啊。定选题找资料查文献选文章参考国内外图书设计,光这些事情就耗费了将近一个月的经历。接着就是做设计,二百多页的书,一页一页的排版面,庆幸自己是个完美主义,所以版面大框架是一次搞定的,指导老师也很满意。之后令我忧伤的是,字体字号大篇幅的调整和图片放置的微调,工程量巨大到我每天都不出宿舍了,早上七点醒来做到晚上一两点。那段时间整个宿舍的人脑袋里都只有毕业设计这四个字,宿舍里的气氛都能赶上当年高考了。比较开心的是,最后的成果很符合我自己的初衷也很符合指导老师的意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