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风格看古筝音乐鉴赏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在其体貌、风采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类型,我们将这种体貌、风采类型视为“审美风格”。鉴赏者可以从这种风格中可以看出其创作主体的品格和气质。本文通过对典雅、悲情、壮美等不同风格的梳理,反观和阐述了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在艺术形式、结构铺排、内容题材、意蕴内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一、古筝音乐中的典雅美典雅是优美这一美学风格的重要形态之一,以独具一格的情调赢得人们的青睐。典雅与粗俗相对,指的是斯文优雅。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讲道:“典则不枯,雅则不俗。”典雅的音乐作品一般“端庄中杂流丽”,文词雅致,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新而脱俗;节奏柔和缓慢,不以刚劲、粗重取胜,而是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细水淙淙,平静而缓缓地感染人。在音乐语言运用或乐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实典重,旋律一般体现出舒缓、闲适的特点。这决定了在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有些则格调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浓厚。乐曲“动中有静”的柔和的安排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以和谐、静谧的审美感受。在题材方面则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绘山水的作品在风格上都较为典雅,无论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讲究适中,娓娓道来。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在意蕴上,可谓“闳约深美”,多追求以“和”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达中追求适中、平正和匀称,由此也多蕴藉绵密,余韵悠长,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为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着人们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个子范畴,具有不同的美学意境: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体现出平和闲适、温润和雅的境况;古雅则意趣贵高,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清雅则是一种最高“雅”静的体现,它是对浊的升华,对俗的超越,作品里浸着一股股不染尘俗的清气,给人以超尘弃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山东筝曲《琴韵》是一首温润和雅的小曲。虽是北派筝曲,但乐曲整体旋律走向平稳,起伏不大,乐风中正而平和。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则更多体现出古雅的格调。乐曲营造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美妙意境。又如《铁马吟》,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对古琴音色的模拟,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人忘记尘世,身临肃穆的禅院。客家筝曲《出水莲》则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筝曲由著名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从民间乐曲《出水莲》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削删、加花润色的加工而成为目前广为传奏的曲目。乐调因与中原古调的历史渊源而具有古朴之风,更因为民间的加工而呈现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一首乐曲。格调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将梅花舞羽翻银、亭亭玉立于风雪中的形象和高洁的品格巧妙泻于指下。此曲可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的写照。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整体上,乐曲格调娴雅清新,又不失谐谑。乐曲从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铺排结构,以及在节奏上的跌宕变化,巧妙地刻画出寒鸦(即鱼鹰)悠闲自得的步态以及追逐嬉戏于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粤乐筝曲《平湖秋月》一曲犹如清风从人面拂过,清新的旋律令人联想到美不胜收的深秋月夜。典雅的古筝音乐作品注重声韵互补,重视意境的拿捏和营造,通过颗粒性的弹拨乐声织就的音串、形象的音响模拟效果和起伏错落有致的旋律让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修养来描绘自己心里的诗情画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古筝乐曲无不如此。二、古筝音乐中的悲情美悲剧性是审美风格中的又一重要类型或形态,在中外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占有一定的比重。就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性而言,它讲究对主体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审美领域的悲剧一般都通过主体个人生命的摧残、毁灭乃至不幸遭遇,彰显出主体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挠和坚强。中国与西方在悲剧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传统。同是悲剧性,中西方对它的性质界定、对它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是个不相同的。这源于双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抛开导致这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感受认识的缘由,但就美感表现、美的性质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怆”,中国作品则多“悲伤”或者“伤感”。西方的悲剧美是要给人当头一棒,悲的尤其彻底和淋漓。而中国音乐作品在悲剧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种“哀怨”、“哀惋”方式体现出来,也恰如此,“哀怨”成为中国悲剧性音乐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调和陈述方式。藉此,笔者将这种在音乐作品里所寄寓和渲染的“感伤”、“哀怨”等情感基调称为悲情。之所以这种作品能打动人,抛开形式,单看内涵或内容,完全是因为它的悲情美。与典雅的作品娓娓道来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乐作品则要大起大落,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和番》、《落院》中陈杏元的愤懑独白、《汉宫秋月》中宫女的凄凉心境俨然是古筝左手技法的诉说和吟唱功能的范例。从乐曲的旋律走向来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调式运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调式,对于“4”、“7”两个音尤其讲究。在技法的运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视左手的技法和由此产生出的多种腔化音。陕西筝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现方面独具一格。陕西筝曲《姜女泪》、《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乐曲中左手游移的变化产生出一种仿佛人的哭诉、哀叹的腔调。筝曲《长相思》就运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陕北信天游风格的音乐为素材,调式的独特将一位怀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画地惟妙惟肖。在意蕴方面,丰富而深刻。乐曲多借文学故事、诗词作品等为情境进行创作,或“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抑或“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欣赏者在接连不断、张弛有度的乐音串中与艺术主题共命运,同命运。乐曲作品在“声文”方面重视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相应地在题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艺术主题或对象的情感为主。一些表达情感母题的乐曲也很容易将人们打动,如《陈杏元和番》、《昭君怨》、《汉宫秋月》、《文姬思汉》等。如《陈杏元和番》,乐曲通过大指掌关节发力而来的托劈结实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边游摇边按颤的音响将主人公悲愤、抑郁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古以来,“叹悲苦,悲离别”就成为人类一种珍惜自身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悲苦与离别产生了人类诸如忧思、愤懑、伤感、凄苦、惆怅等多种情绪,在艺术作品中则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伤之作。如刻写闺阁之怨的,它往往描写在封建礼教压抑女子的苦闷、压抑之心境,正值风华的女子悲叹独守空闺、韶华尽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时女子听命家长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闺中怨》(河南筝曲);反映出于无奈背负历史使命而出国和番的《昭君怨》、《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妆台秋思》;反映宫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远方亲人,唯有寄月伤情的《汉宫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弟子颜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叹的《叹颜回》;反映“追思盛德,泪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对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泪》等,无不饱含着艺术形象主体的忧郁、愤懑却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创作筝曲《陌上桑》(阎明、刘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杨娜妮曲)等,都在延续着对人类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写和创作。这些都是因个人遭遇不平的个中哀愁悲怨,仅仅是悲情题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义爱国之士忧国忧民、感伤时事、感叹故国家园的正义弹唱。筝曲《哀江头》、《临安遗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头》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难的悲叹。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巨大创伤,战乱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布,百业俱废,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悲愤、悲伤,心系苍生而百感交集。《临安遗恨》则描绘了忠义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园社稷的难以平静的心绪和悲情。中国人不仅仅悲叹个我的命运,也容易因时节、环境的变化而伤感难耐,如“悲秋”便是中国人文化心理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时间”悲情。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秋风飒飒,草木摇落,群鸟移徙,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自感自叹,自怜自伤。代表乐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筝》等。暮夜沉昏也是人们容易动心的时辰,傍晚或者深夜时分,人们或思念故国家园,或思念亲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筝曲《鸿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沉》、《枫桥夜泊》、《秋夜思》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形象生动。三、古筝音乐中的壮美在审美风格中,壮美和优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或者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壮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壮美与其他美相比,若将优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娇声评弹的女子,那壮美的作品无疑是手持铜板高声讴歌的大汉了。它没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而整体上充盈着大气和有力的震撼。壮美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史诗的美学特点。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在音乐语言的运用或者形式铺排方面,壮美的作品作讲究丰厚的织体,讲究乐音的饱满,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点奏、重勾托劈、扫摇等指法,声响效果震撼人心。从乐曲的速度来看,壮美的乐曲作品多比较急促,乐曲结构多宏大,音乐的情节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码头工人欢快劳动、为拯救国家才站而与风雨搏斗的《战台风》,就通过劳动、台风、搏斗、雨过天晴等段落构成,情节典型。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饱满沉实的和弦开始,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工人们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别在筝柱两侧刮奏、大指快速摇指等,模拟出台风呼啸而来的气势;第三部分以主题音乐几次变奏,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演奏这一部分时,需要把握好度,使雨过天晴,工人们欢欣喜悦的寓意得以完美表达;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讲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运用一些扫摇、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纵观一些壮美的作品,都强调对特殊技法的运用,比如扫摇,摇指在加上扫弦之后,气势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左手,则经常是在右手弹奏的同时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组伴奏为主,从而将音乐的声部丰富起来;另外演奏技法也讲究快速,比如对点奏(轮抹)的运用。这些在《战台风》中都有体现。近来,壮美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多采用钢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临安遗恨》。乐曲开始,钢琴悲壮的前奏、古筝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和基调。乐曲刻画了爱国英雄岳飞忧国忧民的焦虑、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们战胜了大黄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壮美的,作品里寄寓着对象的豪迈气概和悲壮品格。壮美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人们在这些作品的审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为人们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源泉。
权 , 然 后 知 轻 重 辗转于人世,起伏的人生让我们茫然,蓦然回首,原先计划的道路已成为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何为轻,何为重早已扑朔迷离.我们还未到生死边缘,但孰轻孰重,漫漫前程谁又能道破. 面对轻重的抉择,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 “楚汉之争”,一名游荡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在屠户让他选择“刺我”或“出我胯下”时,选择了后者.“市人以为怯”,而他忍辱负重,多年之后,承受了“胯下之辱”的懦夫终在十万大军面前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轻重缓急,成大事者也.——淮阴候韩信如是说. 倘使韩信不分轻重,将其倒置而选择“刺之”,他一剑下去必使自己身首异处,那么恐怕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个宁死不受辱的无名小卒.更有甚者,当历史的车辙辗过之后他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然而古人并非都如此明智,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追求自以为重要的一切,却终究一无所获.所幸的是他们把握住了那些在后人看来重要的举动,虽然那些举动多少带着阴差阳错的意味,但他们也如淮阴候一般,为历史所铭记. 回望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清瘦的读书人正忍受着十载寒窗、悬梁刺股之苦,为的是分得琼林宴上的一角席位,然而,他落榜了,在月明星疏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江水,支离破碎的雄心,此时远处传来寒山寺缥缈的钟声,心中的万千感慨让他轻而易举地谱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在他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最不经意的恐怕是这次吧,而后人能够记住“张继”这个名字,恰恰是因为这个看似平凡的夜晚他不经意的一次率性发挥.而这样的人物又何止一个?归有光八次落第,却有《项脊轩志》传世;苏子左迁黄州,造就了两篇《赤壁赋》;王勃欲写《滕王阁诗》,以序为辅,诗为主,而人们却深刻地记住了《滕王阁序》淡忘了那首诗. 造化弄人,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注重的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不断追逐,殊不知有时重要的却是追逐间隙的那段漫不经心的小插曲,值得庆幸的是阴差阳错间,先人们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重要的人生插曲,没有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幻想、复仇和追逐之中,于是后人记住了他们,文学的天空也因他们曾经驻足变得熠熠生辉. 漫溯悠远的历史,且不论我们能否像韩信那样分清轻重,单议那些有着不经意之举的诸多古人,如果张继没有乘兴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果归有光落第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苦读浪费光阴;如果苏轼一心惦记官复原职;如果王勃吝惜笔墨未能写下诗序……是的,阴差阳错带来了多么幸运的光环,然而我想并非所有人都能这般幸运,太多的如果道破一个不变的真理:权,然后知轻重,知轻重然后择重而为之,人生方能无憾! 看那人生的天平无论在右盘中加入多少砝码,也永远称不起左盘中重要的一切.权,然后知轻重,发人深省!
枫桥夜泊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故苏:苏州的别称新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寺曾住于此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更萧瑟些,当时正值唐代的安史之乱,张继在途径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羁旅诗。
诗中通过对月落、乌啼、秋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多个意象的描绘,精确再现了江南深秋的景色,并由此抒发出了一种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愁闷,是中国唐诗中写“愁”的代表作。
作曲家王建民根据此诗创作的古筝曲《枫桥夜泊》,则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和方法,紧紧围绕着一个“愁”宇,使作品既有古朴典雅的意境。
又有现代音乐作品的时尚,体现出了当代人对诗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尊重、理解和创新。作品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演奏者和观众的普遍认可,是一部难得的当代筝曲佳作。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星星点点的渔火和隐藏在夜色里剪影般的枫树,独自一人在小船里孤枕难绵,许是思念朋友,许是思念亲人,那样的感觉充满了中国式的悲凉色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们,常喜欢寄情于山水,特别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困境之后,往往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寄托和慰藉。
作为张继来说,当时的唐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自己也在科考中名落孙山,夜晚来到苏州城外,看到这眼前的景象,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借景消愁愁更愁。
有调音器吗?有的话把d调的mi的燕柱向右移,或用扳手紧弦,直到调音器上显示音准了就可以了
从审美风格看古筝音乐鉴赏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在其体貌、风采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类型,我们将这种体貌、风采类型视为“审美风格”。鉴赏者可以从这种风格中可以看出其创作主体的品格和气质。本文通过对典雅、悲情、壮美等不同风格的梳理,反观和阐述了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在艺术形式、结构铺排、内容题材、意蕴内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一、古筝音乐中的典雅美典雅是优美这一美学风格的重要形态之一,以独具一格的情调赢得人们的青睐。典雅与粗俗相对,指的是斯文优雅。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讲道:“典则不枯,雅则不俗。”典雅的音乐作品一般“端庄中杂流丽”,文词雅致,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新而脱俗;节奏柔和缓慢,不以刚劲、粗重取胜,而是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细水淙淙,平静而缓缓地感染人。在音乐语言运用或乐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实典重,旋律一般体现出舒缓、闲适的特点。这决定了在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有些则格调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浓厚。乐曲“动中有静”的柔和的安排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以和谐、静谧的审美感受。在题材方面则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绘山水的作品在风格上都较为典雅,无论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讲究适中,娓娓道来。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在意蕴上,可谓“闳约深美”,多追求以“和”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达中追求适中、平正和匀称,由此也多蕴藉绵密,余韵悠长,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为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着人们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个子范畴,具有不同的美学意境: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体现出平和闲适、温润和雅的境况;古雅则意趣贵高,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清雅则是一种最高“雅”静的体现,它是对浊的升华,对俗的超越,作品里浸着一股股不染尘俗的清气,给人以超尘弃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山东筝曲《琴韵》是一首温润和雅的小曲。虽是北派筝曲,但乐曲整体旋律走向平稳,起伏不大,乐风中正而平和。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则更多体现出古雅的格调。乐曲营造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美妙意境。又如《铁马吟》,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对古琴音色的模拟,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人忘记尘世,身临肃穆的禅院。客家筝曲《出水莲》则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筝曲由著名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从民间乐曲《出水莲》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削删、加花润色的加工而成为目前广为传奏的曲目。乐调因与中原古调的历史渊源而具有古朴之风,更因为民间的加工而呈现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一首乐曲。格调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将梅花舞羽翻银、亭亭玉立于风雪中的形象和高洁的品格巧妙泻于指下。此曲可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的写照。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整体上,乐曲格调娴雅清新,又不失谐谑。乐曲从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铺排结构,以及在节奏上的跌宕变化,巧妙地刻画出寒鸦(即鱼鹰)悠闲自得的步态以及追逐嬉戏于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粤乐筝曲《平湖秋月》一曲犹如清风从人面拂过,清新的旋律令人联想到美不胜收的深秋月夜。典雅的古筝音乐作品注重声韵互补,重视意境的拿捏和营造,通过颗粒性的弹拨乐声织就的音串、形象的音响模拟效果和起伏错落有致的旋律让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修养来描绘自己心里的诗情画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古筝乐曲无不如此。二、古筝音乐中的悲情美悲剧性是审美风格中的又一重要类型或形态,在中外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占有一定的比重。就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性而言,它讲究对主体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审美领域的悲剧一般都通过主体个人生命的摧残、毁灭乃至不幸遭遇,彰显出主体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挠和坚强。中国与西方在悲剧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传统。同是悲剧性,中西方对它的性质界定、对它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是个不相同的。这源于双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抛开导致这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感受认识的缘由,但就美感表现、美的性质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怆”,中国作品则多“悲伤”或者“伤感”。西方的悲剧美是要给人当头一棒,悲的尤其彻底和淋漓。而中国音乐作品在悲剧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种“哀怨”、“哀惋”方式体现出来,也恰如此,“哀怨”成为中国悲剧性音乐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调和陈述方式。藉此,笔者将这种在音乐作品里所寄寓和渲染的“感伤”、“哀怨”等情感基调称为悲情。之所以这种作品能打动人,抛开形式,单看内涵或内容,完全是因为它的悲情美。与典雅的作品娓娓道来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乐作品则要大起大落,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和番》、《落院》中陈杏元的愤懑独白、《汉宫秋月》中宫女的凄凉心境俨然是古筝左手技法的诉说和吟唱功能的范例。从乐曲的旋律走向来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调式运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调式,对于“4”、“7”两个音尤其讲究。在技法的运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视左手的技法和由此产生出的多种腔化音。陕西筝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现方面独具一格。陕西筝曲《姜女泪》、《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乐曲中左手游移的变化产生出一种仿佛人的哭诉、哀叹的腔调。筝曲《长相思》就运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陕北信天游风格的音乐为素材,调式的独特将一位怀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画地惟妙惟肖。在意蕴方面,丰富而深刻。乐曲多借文学故事、诗词作品等为情境进行创作,或“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抑或“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欣赏者在接连不断、张弛有度的乐音串中与艺术主题共命运,同命运。乐曲作品在“声文”方面重视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相应地在题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艺术主题或对象的情感为主。一些表达情感母题的乐曲也很容易将人们打动,如《陈杏元和番》、《昭君怨》、《汉宫秋月》、《文姬思汉》等。如《陈杏元和番》,乐曲通过大指掌关节发力而来的托劈结实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边游摇边按颤的音响将主人公悲愤、抑郁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古以来,“叹悲苦,悲离别”就成为人类一种珍惜自身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悲苦与离别产生了人类诸如忧思、愤懑、伤感、凄苦、惆怅等多种情绪,在艺术作品中则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伤之作。如刻写闺阁之怨的,它往往描写在封建礼教压抑女子的苦闷、压抑之心境,正值风华的女子悲叹独守空闺、韶华尽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时女子听命家长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闺中怨》(河南筝曲);反映出于无奈背负历史使命而出国和番的《昭君怨》、《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妆台秋思》;反映宫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远方亲人,唯有寄月伤情的《汉宫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弟子颜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叹的《叹颜回》;反映“追思盛德,泪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对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泪》等,无不饱含着艺术形象主体的忧郁、愤懑却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创作筝曲《陌上桑》(阎明、刘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杨娜妮曲)等,都在延续着对人类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写和创作。这些都是因个人遭遇不平的个中哀愁悲怨,仅仅是悲情题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义爱国之士忧国忧民、感伤时事、感叹故国家园的正义弹唱。筝曲《哀江头》、《临安遗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头》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难的悲叹。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巨大创伤,战乱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布,百业俱废,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悲愤、悲伤,心系苍生而百感交集。《临安遗恨》则描绘了忠义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园社稷的难以平静的心绪和悲情。中国人不仅仅悲叹个我的命运,也容易因时节、环境的变化而伤感难耐,如“悲秋”便是中国人文化心理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时间”悲情。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秋风飒飒,草木摇落,群鸟移徙,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自感自叹,自怜自伤。代表乐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筝》等。暮夜沉昏也是人们容易动心的时辰,傍晚或者深夜时分,人们或思念故国家园,或思念亲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筝曲《鸿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沉》、《枫桥夜泊》、《秋夜思》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形象生动。三、古筝音乐中的壮美在审美风格中,壮美和优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或者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壮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壮美与其他美相比,若将优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娇声评弹的女子,那壮美的作品无疑是手持铜板高声讴歌的大汉了。它没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而整体上充盈着大气和有力的震撼。壮美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史诗的美学特点。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在音乐语言的运用或者形式铺排方面,壮美的作品作讲究丰厚的织体,讲究乐音的饱满,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点奏、重勾托劈、扫摇等指法,声响效果震撼人心。从乐曲的速度来看,壮美的乐曲作品多比较急促,乐曲结构多宏大,音乐的情节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码头工人欢快劳动、为拯救国家才站而与风雨搏斗的《战台风》,就通过劳动、台风、搏斗、雨过天晴等段落构成,情节典型。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饱满沉实的和弦开始,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工人们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别在筝柱两侧刮奏、大指快速摇指等,模拟出台风呼啸而来的气势;第三部分以主题音乐几次变奏,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演奏这一部分时,需要把握好度,使雨过天晴,工人们欢欣喜悦的寓意得以完美表达;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讲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运用一些扫摇、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纵观一些壮美的作品,都强调对特殊技法的运用,比如扫摇,摇指在加上扫弦之后,气势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左手,则经常是在右手弹奏的同时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组伴奏为主,从而将音乐的声部丰富起来;另外演奏技法也讲究快速,比如对点奏(轮抹)的运用。这些在《战台风》中都有体现。近来,壮美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多采用钢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临安遗恨》。乐曲开始,钢琴悲壮的前奏、古筝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和基调。乐曲刻画了爱国英雄岳飞忧国忧民的焦虑、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们战胜了大黄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壮美的,作品里寄寓着对象的豪迈气概和悲壮品格。壮美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人们在这些作品的审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为人们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源泉。
秋夜思:周煜国曲。 这是一首精致的音乐小品,整首乐曲以秋夜深思“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动机发展而成,随意且有逻辑。乐曲以简洁明快的手法、古朴典雅的曲调以及清晰有见的层次,表现出一种欢快而恬静的心情。 慢板,三连音节奏要突出旋律音,双手演奏要力求音量、音色的统一,双手交替弹奏六连音节奏要均匀,双手交替弹奏旋律音要连贯,整段音色要柔和而富于弹性,有层次感、流畅感。 快板,右手演奏的旋律声部活泼而又有生气,十六分音符颗粒性强,但要轻巧、不笨拙,歌唱性强;左手和弦要整齐,有节奏点,左右手都要求指力轻快,手指灵敏,配合和谐。 整首乐曲强调幅度对比和层次分明,音色醇美,浑厚,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以上摘录自《古筝经典》)另:由于是现代筝曲,无流派之分,但我个人觉得像是潮州筝曲
这是一首精致的器乐小品。全曲由一个音乐动机发展而成,充分发挥了古筝自身在音色及韵味上的特点,将秦腔传统音乐与现代演奏技巧相结合,表现了秋天引发的愁绪以及秋夜深沉时各种复杂的心态:时而恬静如水,时而思绪万千,更多的是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全曲音调高亢,古意盎然却不失新声。
求一篇中国旅游景点的论文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各地的景点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使人产生深深的忧虑:中国旅游,21世纪看什么?一、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对传统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各地竞相发展经济,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首先是景区环境恶化。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苏州的河港,南京的秦淮河都曾是“游船云集,鼓瑟相闻”的著名游览区。但是今天,由于在急速发展经济的同时,顾不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这些河流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奔腾在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洁白晶莹,而是泛着黄色泡沫的浊流!在被联合国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寨沟,由于沟内居民为发展旅游经济无规划、无限度地建立旅馆、商店,给沟内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以致考察的联合国官员在《世界遗产提名——IUCN技术估评》材料中对中国发出了警告其次是人为的破坏。在享有国际声誉的长江三峡西陵峡内,每天都有数百艘民船在临江采石,为的是给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提供廉价的石料;在著名的西双版纳,每年都要烧掉几万亩原始森林,为的是在火劫过的林地上播种耕作!在广东虎门炮台这一中国人民第一次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朽遗址上,当地政府竟然批准某公司放炮炸土搞基建,虎门炮台被部分震坍!比起环境污染来,这些人为的破坏更令人痛心。再次是景点的商业化。景点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商品”。但是,在很多景点,人们都看到摊棚林立,吆喝四起,游人不仅要受“夹道欢迎”之苦,更要受“视觉摧残”之痛。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周围,近年来违章建筑已达597座,总面积5.52万平方米,可1993年经审批的建筑竟达24.7891万平方米,照此发展下去,50年后西湖景区将无游客立足之地!最后是景区的城市化。景区之所以成为景区,就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城市而供人们游览、观光和休憩的作用。但是,很多旅游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搞基本建设时片面强调“硬件”的规模和质量,力求城市化,试图以城市化来吸引城里人,而不是以田园化、自然化来吸引城里人。殊不知,城里人如果大老远跑到你这来住宾馆、逛街道,还不如在家里便当!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因过份向大自然索取而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沉痛的教训使人们转而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建设。昔日那些因严重污染而使游客望而却步的地方重又游人云集,如曾因毒雾导致4000余人丧生的“雾都”伦敦,今天已碧空如洗,泰晤士河又清澈如镜,伦敦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沿岸分布着十几座工业城市的德国莱茵河,也曾是一条著名的污染河,但如今莱茵河两岸风光旖旎,成为德国著名的旅游走廊但愿中国不要出现“惊人相似的一幕”。二、新景点开发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往往直接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如西班牙的海滨、泰国的佛教,荷兰的风车,瑞士的湖泊等等,无一不具有独特的魅力。但纵观全国的新景点开发建设,人们不难发现,有二种不良的倾向:(1)微缩景观趋于泛滥。自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点推出后,全国掀起了微缩景观热。仅微缩世界著名景点的就有北京丰台的“世界公园”,江苏无锡的“世界奇观”,山东烟台的“西洋五千年旅游区”,海南三亚的“热带风情旅游线”,天津武清县的“杨村小世界”,四川重庆的“世界风光旅游城”,广东深圳的“世界之窗”。这些景点动辄投资几千万上亿元,其中“西洋五千年旅游区”投资额高达11.8亿元。对某个地区来说,也许某个微缩景点是其重点旅游项目,能吸引一些游客,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旅游业来说,这些雷同的景点,正是急功近利中的短期经济行为的典型表现。(2)发掘、表现古代文化肤浅拙劣中国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对国外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各地又掀起了一个大规模“营造”古代文化景点热。尽管有些景点建得很有特色,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多存在着认识肤浅,表现手法平庸,迎合游客低级趣味等问题。如表现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缩影的就有开封的“宋城”,武汉的“楚城”长沙的“古汉城”,南昌的“明城”,浙江奉化的“清末民初一条街”,邯郸的“中国梦幻文化城”等。此外,重复建设也非常惊人:各种“民俗文化村”,在全国出现了几十家,“西游记宫”出现了50座,“三国城”在四川、河南、湖北、山西等处平地而起,《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河北正定县、北京南菜园、四川重庆安家落户,鬼城在四川、湖南等地出现十几家。这种认为主观愿望可以弥补一切的做法,极易对中国文化进行歪曲和损害,给国人尤其是外国人以片面引导,掩盖辉煌悠久、精深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景点介绍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篇1 木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它有着浓浓的“历史气息”,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木府。 一跨进木府朱红色的大门,就会觉得自己是古代的童子,在木府里游玩。站在广场,你可以看到一群金碧辉煌的宫廷式建筑。第一座殿是议事厅,走进厅里,你会看见中间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张昂贵的老虎皮,想必过去一定是这里最有权威的人坐在这里发号施令。 进入第二个宫殿,是万卷楼,里面有好多古代的藏书,这让我想到古代人多么重视学习。 进入第三个宫殿,是护法殿,你可以看到很多菩萨,正中间是玉皇大帝,身穿金黄色的衣服,上面有着各式各样的珠宝,非常庄严。 顺着栈道,我还参观光碧楼和玉音楼,最后,爬到了山上的最后一个宫殿,叫三清殿,拜完佛,站在殿外,丽江古城的建筑美景映入我的眼帘,瞬间把历史写在我的脑海里。 这次的.木府之行让我看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我期待下次再来这里。 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篇2 日月潭湖中风光旖旎,景色如画。湖畔的山麓上还建有许多亭台楼阁,是观赏湖光山色的极好场所。四周秀美的自然景致中点缀着寺庙古塔,更显得感想幽雅。其中最引人的是潭南青龙山麓的玄奘寺和潭北山腰的文武庙。山麓建有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寺中悬有“民族法师”匾额一方。 寺前有一座白色柱子的门楼,画栋雕梁的楼顶,飞檐挑角,富有民族特色。寺中三楼有一小塔,供奉着玄奘法师的头顶灵骨。寺后的青龙山巅,几年前建了一座九层高塔,名曰“慈恩塔”。塔仿辽宋古塔式样,为八角宝塔,每层檐尾垂挂小钟,迎风叮当作响,登塔远眺,明潭风光,尽收眼底。有人说,在天高云淡时,于塔顶可望见西子湖畔六和塔的塔尖,虽近似神话,却反映了人们对祖国大陆的向往之情。 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篇3 在我放假期间,我去了一次白音呼社旅游景点。虽然我生在大草原,但我从来没见过它。这次旅游让我亲自去慰问了一下大草原。 早晨,我坐着车,怀着喜悦的心情,到白音呼社景点去旅游,一路上也没感觉有多远。我一直在看路边草原上的牛群羊群甚至还有骆驼不过不多。它们都在吃草。不一会车停了,我们到了目的地,我刚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忽然间,有了一种放松的心情,平时学习带给我的压力顿然间消失了。 那有辽阔无垠的大草原。有一些娱乐场所,比如,骑马山地摩托等等还有几座洁白的蒙古包。那还有一座神圣雄伟的敖包山坐落在山顶上,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骑马或步行去祭敖包,表示对自己的祝福,敖包山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哈达,这是一种民族的习俗。我们玩了一上午,都玩得很开心。 多么有趣的白音呼社旅游啊!旅游景点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景点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旅游景点作文 篇1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们来到阳朔漓江,乘筏游览。 江上风景如画。碧水漾起清波,水底的鹅卵石仿佛也跟着荡漾。水花溅到筏上,水流“哗哗”,真是一首清纯的乐曲。江旁山峦起伏,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骏马,有的像鞋子,有的像手套江的中央还有几个小岛,只可惜船工说不能上岛停留。 江上凉飕飕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不过在这样令人陶醉的江上,也不在意了。“如在画中游”我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一句诗。这片江,静静游览拍照是很惬意的。只是,排筏是机动的,开的很快。船工只是在风景好的地方停下,让游客拍照,其他地方只让我们一赏而过。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九马画山。它是漓江边上著名的旅游胜地,山壁如削,形状奇特,深色的岩璧上呈现白色浅灰色的图案,像一群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扬蹄奋飞,回首云天,有的悠然觅食我望着那头的山,数了又数,只数出来五匹。还有几匹隐藏在哪里了呢?也许艄公的船开的太急了吧。也许,齐天大圣把它们重新带回了天宫?这真实让人遐想联翩的地方。 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手套山。这个名字非常有趣。我们用手比g了一下,还真是一个手套的形状!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 江头到了,我们该下筏了。在那美丽的漓江边,我们合影留念。我真感到有一点留恋。不虚此行! 旅游景点作文 篇2 爸爸带我们全家去白马大峡谷游玩,白马大峡谷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境内,刚到景区入口就听到哗哗的水流声音,从入口处下去我们大约走了400多个台阶才到峡谷底部,峡谷中间是一条溪流,两边是依山而建的栈道。 水里有许多被水冲洗的很光滑的石头,大的像皮球小的像一个个鸡蛋,水潭里的水清澈见底,我以为水很浅可是看了介绍牌后我惊呆了,水竟然有20米深。峡谷两边的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数木,秋风一吹树木发出的声音和知了的叫声还有水流的声音创造出一首大自然的歌曲。太美了,我想下次还让爸爸带我来玩。 旅游景点作文 篇3 今天, 我和爸爸妈妈的朋友一行十五个人乘着两辆面包车,浩浩荡荡的来到上海枫泾古镇旅游区游玩。 由于不熟悉,请了一个导游,听导游说枫泾古镇到处水网遍布,大多数人的房子都沿湖而建,古镇里的房子都保留了以前的特色,屋顶都是用瓦片做的,墙都是用石头或木头做的,这里最有人情味的是的是一条长廊,大约两百米左右,当初设计师把这长廊设计的很有人性化夏天不用撑伞,下雨不会湿鞋,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这里到处卖的大多数都是诸葛亮用的东西,比如孔明扇,弩等。清澈的湖能照出屋子的倒影,三轮车在狭窄的弄堂里行驶,杨柳随风摆动像在跳舞,游客在钓鱼,有的在船上嬉戏,可有趣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旅游景点作文 篇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三隐潭。 那里的空气十分清新,让人联想起童话里的仙境。瀑布从高山上冲下来,让我想起古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景区的桥也很多:吊桥、鸳鸯桥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许愿树,我许了很多愿望,有一个最离谱的愿望是“能飞上天空”。途中有一个石头桥,水里有好多正在嬉戏、玩耍的小蝌蚪,游人们竞相观看。 大自然太神奇了,给人类带来了如此美丽的景观! 旅游景点作文 篇5 黄金周旅游,有人欢喜有人愁!最开心的应该是享受公费休假的人们!但是作为农民朋友,我们一点都不能开心起来!好像那个“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根本就和我们这些农民无缘。-近来,听说很多旅游景点已经涨价,有些旅游景点正考虑利用“十一”黄金周大涨价。我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我们到那里去玩?盼望免费的旅游景点!!-早不久,听说峨眉山风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在四川峨眉山市举行,来自旅行社、消费者、专家学者等23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听证会。经近3个小时辩论,最终有八成代表赞成峨眉山景区门票价格由现在的120元涨至170元。其实,天涯很多网友表示质疑:有八成的人员赞成?-目前,峨眉山景区旺季门票为120元/人,第1套方案建议调至170元/人,第2套方案建议调至160元/人,第3套方案建议调至150元/人。可见,物价部门所说的听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涨价”,显然是掩人耳目,其潜台词是“并不是一定不涨价”,否则为什么调价申请中没有一套降价方案?-第二,涨价的理由何在?报道称,涨价的原因之一,是“在重庆市走访调查部分消费者,大多数人认为与其它同等风景区相比,目前峨眉山风景区的'门票价格有些偏低”。显然,这个理由是难以站得住脚的。-据悉,受国内部分景区门票价格上调及部分航班调整航线的影响,本市“十一”国内游报价将普遍上涨,最高涨幅可达20%左右。据国旅国内游总部负责人张陵捷介绍,不少国内旅游景区都在近期调高了门票价格。其中,武夷山的门票价格从220元涨到了250元;五台山门票涨幅最大,从90元涨到168元,涨幅达87%;山西另一著名景点晋祠的门票从40元涨到了70元;黄山虽然门票没涨,但游客必用的上山小车的人均费用从10元涨到了13元很多景点都大涨价,但是我发现我旅游的景点竟也有二个地方是是免门票的。一:杭州西湖二:广州南沙的天后宫。还有很多地方门票也很低,像广州的白云只收5元-虽然那些免费或者那些低收费的票收入减少,但是其他收益在增加,整体利益并没有减少,杭州西湖就是一个很好示范! 旅游景点作文 篇6 天安门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很出名。 天安门在北京的中心,我去过那里,那里威严庄重,很美丽。毛主席的头像高高的持在红色的墙上,中国是毛主席和解放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把希望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他们珍惜生命和时间,用时间去多学知识。周恩来总理也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天安门春天、夏天、秋天、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万物复苏,冰雪融化,夏天广场上的树木很茂盛。秋天,树叶黄了,但景色也很美。冬天就不一样了,满天鹅毛大雪给广场上的花、草、树、木、还有城楼等等都盖了一层棉被子,但游客一点儿也没少。因为天安门是我们祖国的心脏,大家都想来看看亲自感受他的庄严与雄伟。 这就是美丽的天安门。我爱北京首都,更爱天安门。 旅游景点作文 篇7 8月21日我们去安徽石台的蓬莱仙洞游玩。我们看见蓬莱仙洞里面有好多钟乳石还有几只蝙蝠飞来飞去。洞中,钟乳石有各种各样的,有连到地上的,有不连到地上的有的是“倒挂金龟”,有“神靴”还有一个地方,导游说,吸了那儿的气,会变成神仙呢_一路上,地上十分滑,有一个小男孩一个不小心,摔了一绞。 旅游景点作文 篇8 我去过山清水秀的北戴河,车水马龙的北京和大雪纷飞的哈尔滨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风景迷人的丰宁坝上大草原了。 坝上草原位于河北省,在五月中旬以后草才能绿,花才能开。 夏日里,来到坝上草原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近处,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青草,几匹骏马在大草原上飞驰而过;远处,青山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更绿了,犹如一幅自然而又美丽的画卷! 那里的山也是名副其实的多!那里有一群山叫“九仙山”。为什么叫“九仙山”呢?传说古时候有九个仙女,做了错事,被二郎神压在这群山下,所以才叫“九仙山”。而且科学家还量过,这几个山的海拔高度差距不超过五厘米,真是太神奇了!山中还有美丽的佛珠洞,如同一串巨大的手链屹立在那里,人们不禁感叹道:“太美了!” 山上的小溪非常清澈,我迫不及待地捧起一口水喝,还真清爽可口。山上的小野花芬芳扑鼻,旁边还有很多小绵羊悠闲地吃着青草,那样子真可爱! 那里的马也很听话,我坐上去,它的主人让它走它就走,让它停它就停,似乎听得懂人语一样,太可爱了! 旅游景点作文 篇9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从古代留下的建筑,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而今天,我将饱览的也是一座从古代一直保留下来的桥,它的名字叫小七孔桥。而小七孔风景区却因此桥而得名。 小七孔位于贵州荔波县西南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十分玲珑秀气。 一进入景区,我们首先来到了卧龙潭。只见潭里的水呈蓝绿色,就像一块绿色的蓝宝石。走进一看,水面中呈现出自己的倒影,好清澈的水啊?这时,我心里不知不觉产生了疑问:湖水为什么会有颜色呢?原来,主要源于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成的复色光,在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减少。由于阳光波长减小,被吸收并反射后,就呈现出了艳丽的蓝绿色。这次旅游,让我饱览了祖国的山水,也让我长了不少的知识。 接着,随着观光车的驶入,我们来了到水上森林。听著名字就感到一种神秘感。水上森林分为上下两段。河谷里到处都是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时而急,时而缓。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 最后,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小七孔桥了。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它卧于涵碧潭上。潭水是幽蓝色的,周围树木茂盛阴绿,更衬出了桥的幽静,静雅和恰美。桥洞和水里的倒影形成了一幅奇异的风景画。而桥的附近就有一道大瀑布。只见一条银龙咆哮而下,重重地击打在岩石上,飞溅起数颗细小的水珠,滴在人们的脸上,好遐意啊? 听爸爸说,贵州荔波是著名的喀斯特森林地貌,他保留了历史上最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小伙伴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心动了吗?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革命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精神遗产、传世著作。 陆贽陆贽(?-805年)字敬舆,枫泾人,唐建中(780年)进士,授翰林院学士,唐德宗甚为器重,常以辇行,呼而不 陆贽名,在奉天朝夕晋见,议论朝政。贽有魏征之德,敢于直言忠谏,辅政陈词,皆恳到深切,有时规劝太过,触忤龙颜,贽坦然而言“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遑问他乎?”历官中书郎,同平章事,卒后谥“宣”。世称陆宣公。谢墉谢墉,字昆城,号金圃,枫泾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南巡时,谢应诏试获第一,赐举人。并授内阁中书。次年登进士,改任翰林,南书房行走。屡次主持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六年,任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官。常随乾隆南巡。历官礼部、工部至吏部左侍郎,内阁学士。于77岁寿终。谢墉四代为官,其兄谢垣,官至刑部员外郎。其长子谢恭铭,官为内阁中书。次子谢扬镇,官为户部山西司郎中,其孙谢权,曾孙谢公桓,皆任上虞县教谕。蔡以台蔡以台,字季实,号兰圃,枫泾人。幼即好读,性颖悟,受名儒启蒙,学业大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赴京赶考,得中会元,廷试时又得第一,被乾隆皇帝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补日讲起居注官,在皇宫讲论经史。他生性耿直,不耐于俗官为伍,专注于学术,善辨钟鼎,金石,图书等文物真赝,书法得颜真卿三味,诗文清丽绝俗。平时著作大多不署名,存稿有《三友斋遗稿》、《姓名窃略》六卷。朱学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同志于1905年6月出生在枫泾,他祖上因避太平天国战乱由皖南徽州迁居于此。朱学范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早年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书院、上海法学院并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24年进入上海朱学范邮政局。朱学范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朱学范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出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邮电部长。程十发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山水画笔墨已颇具功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连环画、插图影响于画坛。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笔法、墨法更趋灵动,色彩明艳,构成新颖。
上海枫泾古镇 上海枫泾古镇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文明古镇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文化特色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古代建筑在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淳朴民风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革命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枫泾古镇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进入三间四柱的“枫泾”石牌楼,沿着包围老镇区的市河和分叉小河,穿进“东栅”石坊,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跨过一座又一座的石桥,一片又一片的古建筑群顺长达五里的河街铺展开来。每天清晨,河边桥堍的茶馆就茶香飘溢,四乡的渔船穿过夹河的临水楼台、石河埠,集中到长长的临河廊棚前排成鱼市,河面上水波荡漾,正如民谣说唱的“一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 过石牌楼进入生产街,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正所谓古巷通幽。明清时这条街上米行一家挨一家,那时家家门前建有风雨廊棚,到近代多已凋败,现在地廊棚是重建的;平时年轻人都去上班,老阿婆们就在廊下以河岸做台,宰鱼淘米、洗菜浣衣;街上的老房子虽然门面不大,但小弄狭长,可见庭院深深;枫泾的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河对面是和平街枕河老屋,东头一座飞梁画栋、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石基翘角的古戏台,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唐朝中期,种文艺形式。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唐诗中又有“乐棚”、“歌台”、“舞台”、“露台”等名称的记载;宋代演变为勾阑、邀棚,勾阑的台已经有固定的顶了。元代,中国戏曲达到鼎盛,“戏台”一名也正式出现。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人坐在船上就可看戏。清朝,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续修枫泾小志》载:“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可见其盛况。届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十分热闹。现在的古戏台是重建的,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64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面品茶,一面听戏,还可临窗观景,悠哉游哉,不亦乐乎!相传廊棚的美人靠岸隔河就能观看演出呢。 踏过生肖石,在长廊东首城隍庙桥堍,有一道显眼的西洋式红色门面,这是东区火政会旧址,上海地区仅存的较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门前河中停靠着一艘红色的救火船,是上海最后一条水上救火船。和平街上原房管所大院正在重建“三百园”,石砌院门,三进大院,是三个收藏展出百样民俗用品的收藏馆的合称,现已建成布置正式开放的百篮馆,百篮馆设在中间一排楼房,前有庭院,一只巨大的古代元宝蓝仿制品,摆放在庭院一侧中央,成为百篮馆的标志。馆中收藏了江南水乡农家的各种提篮,有一百件各种用途、形制不一的篮子实物,全面反映了篮子与历代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况:有出生时睡得摇篮,读书时提的书篮、摆在家里的礼篮以及日常用的饭篮、菜篮,上坟祭祖用的香篮,做寿用的寿篮、女工用的针线篮以及蒸东西的烘篮、烟篮等等琳琅满目。“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白居易的诗句生动传神的描写了篮子已经融入了江南人家的生活中的情景。从反映枫泾风貌的民谣“河多桥多弄堂多,唔呶喔哩蓝头多”中就可以看出篮子在江南民生中所占的地位。和平街上还有一处保留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历史陈迹的所在,值得一览。商业古街风貌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制作。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据史载:“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当时枫泾镇上有土布庄200余家。清代镇上布局众多,江南织造也在枫泾设立机构、工场,生产、收购棉纺织品。枫泾布行销全国。枫泾因而与盛泽、南浔等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江南古镇。清朝后期,米麸业取代衰落的土布业,使枫泾工商业再度兴盛。到近代,枫泾薄稻和枫泾猪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副业品牌。20世纪30年代起,枫泾又成为中国黄酒业的重要产地。黄酒和一百多年来盛销不衰的枫泾丁蹄、桂花状元糕、天香豆腐于三大土特产被今人称作“枫泾四宝”。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药房(药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药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人也可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东方的威尼斯枫泾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大部分人家沿河建房。河道上船只往来,购物十分方便。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至清末,全镇桥梁有52座之多,现在还保留了十多座,历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建于元代,古朴苍劲,桥身石缝长出了青苔,两头桥堍下都筑有石阶水码头。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写道“秋千架傍瑞虹桥,节届清明丽景饶”。走到虹桥堍,市河成丁字型垂直,向三面河道望去,一望三座桥,三望九座桥。据介绍,这儿将建一座九桥亭,让游客观赏桥乡风貌。虹桥对面友好街,沿河两岸民居群是原汁原味的晚清风貌。“周庄双桥美名远播,枫泾三桥丽景无双。”即将修复重建的枫泾三桥景点将成为枫泾古镇游的一处景观。枫泾古镇四宝枫泾丁蹄 丁蹄,即“丁义兴”熟食店特制的“红烧猪蹄”。始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因店主姓丁,故名曰“丁蹄”,迄今已140年历史。煮制“丁蹄”选料讲究,采用当地土种肉猪(枫泾猪)四蹄为原料,前后要经过蹄形整修、焯水、拔毛、文火焖煮、加佐料、出骨等8道工序,道道工序一丝不茍。其品种分为全蹄、半蹄、蹄筋3种。全蹄净重市斤,半蹄市斤、蹄筋。18市斤。 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后吃“糯”的独特味道。至清光绪廿五年(1899年),销售市场遍及沪杭一带。运销南洋、欧美市场,获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状和证书。宣统二年(1910年),“丁蹄”获南洋劝业会褒奖银牌、浙江省巡抚加给奖凭。后又先后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等。 状元糕 原名枫泾元糕。明末清初,镇上已有不少制作元糕的店铺和作坊。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里人蔡以台得中状元,绅商将蔡状元平时爱吃的元糕改名为“状元糕”。因“糕”、“高”音相谐,既含庆贺蔡以台高中状元之意,又稳喻此糕为糕中“状元”之义。清咸三十年(1860年),里人戚学庄开设戚协兴元糕店,专制“状元糕”,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扬名四方。其制作方法沿用至今。 品种有:蛋黄、椒盐、松子、香草、玫瑰、桂花等。有纸装、盒装两种。其中最热销的为桂花状元糕。素有“生病人吃不坏,健康人吃不厌”、“老幼皆喜”的赞誉。 天香豆腐干 传说枫泾镇北栅有一座桥,叫北栅桥。北栅桥是石桥,用石头一块一块堆起来的。堆到桥中央最后一块大方石时,怎么也摆不平。东头翘,垫块石片,西头又不平了;西头翘,垫块石片,东头又不平了。造桥石匠们伤透了脑筋,想尽办法屡屡不成功。于是传出话来,谁能解决这一问题就重奖谁。一时竟无人有办法。一天傍晚,来了一个白发老头,镇上人谁都不认识他,说是有办法。造桥匠上前请教,老头说:很简单,只要拿镇上土特产豆腐干来垫就平了。起初听的人都不相信,但反正没好办法,权且试试吧。没料到,用豆腐干来一试,果然石板就平整不动了。待大家喷喷称奇,要找老头时,早已不见人影。后来人就传得更奇了,硼老头是八仙之一吕洞宾呢!这当然只是传说。据有考证的史料记载,天香豆腐干作为枫径特产有100多年的历史。 金枫黄酒 枫泾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的优质黄酒产地。1939年,上海浦东的苹源、康记。福记三家酒坊合并迁来枫泾,成立了苹康福酒厂(坊)。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6年改为国营上海工农酒厂。1979年定名为上海枫泾酒厂。60多年来,枫泾一直是黄酒的重要产地。黄酒,以稻米、黍米、黑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发酵酿制而成,是中国特有的酒种。历史名人陆贽 陆贽(?-805年)字敬舆,枫泾人,唐建中(780年)进士,授翰林院学士,唐德宗甚为器重,常以辇行,呼而不 陆贽名,在奉天朝夕晋见,议论朝政。贽有魏征之德,敢于直言忠谏,辅政陈词,皆恳到深切,有时规劝太过,触忤龙颜,贽坦然而言“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遑问他乎?”历官中书郎,同平章事,卒后谥“宣”。世称陆宣公。 谢墉 谢墉,字昆城,号金圃,枫泾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南巡时,谢应诏试获第一,赐举人。并授内阁中书。次年登进士,改任翰林,南书房行走。屡次主持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六年,任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官。常随乾隆南巡。历官礼部、工部至吏部左侍郎,内阁学士。于77岁寿终。 谢墉四代为官,其兄谢垣,官至刑部员外郎。其长子谢恭铬,官为内阁中书。次子谢扬镇,官为户部山西司郎中,其孙谢权,曾孙谢公桓,皆任上虞县教谕。 蔡以台 蔡以台,字季实,号兰圃,枫泾人。幼即好读,性颖悟,受名儒启蒙,学业大进,乾隆二下二年(1757年)赴京赶考,得中会元,廷试时又得第一,被乾隆皇帝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补日讲起居注官,在皇宫讲论经史。 他生性耿直,不耐于俗官为伍,专注于学术,善辨钟鼎,金石,图书等文物真赝,书法得颜真卿三味,诗文清丽绝俗。平时著作大多不署名,存稿有《三友斋遗稿》、《姓名窃略》六卷。 朱学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同志于1905年6月出生在枫泾,他祖上因避太平天国战乱由皖南徽州迁居于此。 朱学范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早年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书院、上海法学院并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24年进入上海邮 朱学范政局。 朱学范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朱学范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出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邮电部长。 程十发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原上海金山人,现为上海市松江区枫泾镇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山水画笔墨已颇具功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连环画、插图影响于画坛。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笔法、墨法更趋灵动,色彩明艳,构成新颖。 游览景点古长廊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东区火政会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 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1923年,枫泾南、北镇成立统一的救火会联合会。总会设在桃源漾,又在北丰桥、北栅、东栅、圣堂桥、永昌桥、陈厅等8个适中位置设立分会。有义务救火人员200多人。同时,消防器材有所改进,进水龙头用帆布橡胶水管直接从河浜里吸水。丁聪漫画馆丁聪,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生前以“小丁”署名在报刊上发表讽刺漫画作品。 丁聪出生于一个漫画世家。父亲丁悚(字慕琴),1881年出生于枫泾镇南栅,是解放前上海有名的漫画家。上世纪上半叶,丁悚在上海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过大量讽刺社会现象的漫画,影响很大。刘海粟在创办上海美专时,专门请了丁悚担任第一任教务长。之后,丁悚在法租界桓庆里31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漫画会。他后期创作的月份牌上的时装妇女《百美图》,曾广为流行,被后人竞相收藏。文化大革命中,丁悚遭受迫害,于1969年病故。根据丁悚生前叶落归根的遗愿,1994年3月,丁悚夫妇骨灰被送回故乡枫泾安葬。 枫泾牌坊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故去的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风土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古戏台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唐朝中期,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唐诗中又有“乐棚”、“歌台”、“舞台”、“露台”的记载;宋朝演变为勾阑、邀棚,勾阑的台已经有固定的顶了。元代,中国戏曲达到鼎盛,“戏台”一名也正式出现。最初戏台多建于寺观等宗教建筑前的广场上,用于演戏酬神,后来民间也开始大量兴建戏台。巨富人家在宅院内或祠堂内建戏台,普通农村,则在晒场或近村开阔地搭戏台。后者因为简单而不固定,故清代时称之为“草台”。在农村串村走户演出的艺人班子也因此称作“草台班子”。 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 吕吉人画馆吕吉人,旅美华裔画家,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在美国获得国画金奖的华人,著名画家陈逸飞的同班同学。他是一位新工笔真彩画的国画家,他幼时就酷爱画画,青少年时拜国画大师贺子健为师,打下了良好的国画功底,后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接受全面的美术教育。1981年赴美国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接受西方现代绘画陶冶。经过深造,他开始探索自己画画的风格。虽定居美国,但他最终选择了继续在中国画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立志用毛笔、宣纸作画,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造型和色彩,闯出一条新路来。应该说他兼有中西绘画的造型基础,对传统国画的西洋绘画都有很深的了解。他用取长补短的方法把西洋画的一些观念和技巧融入到中国画中,在色彩、用光、质感、构图上打破传统国画的束缚,来增加中国画的“高度”。他还充分利用美国艺术环境的宽松,着力把自己创造的传统工笔重彩打入西方画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取得了成功。 毛泽东像章珍藏馆毛泽东像章珍藏馆内收藏了由金山区私人收藏家缪时方先生多年收藏的近3000枚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施王庙施王庙,俗称施王堂,坐落在北大街409号,是枫泾重要的道教胜地,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 施王其名叫施全,历史上实有其人,宋高宗时任殿前司军校,民间唱本称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飞手下的护国大将军。岳飞遇害风波亭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相府,行刺秦桧未成,离京回乡后朝廷册封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带,为金山及相邻浙江一带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另有一种说法,说他趁秦桧退朝时刺杀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桧分肢杀害于市中。由于他继承了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被加封为“靖江王”。枫泾百姓为纪念施全,在明万历七年募白银400两;在枫泾北栅建造了施王庙。 天命堂枫泾古镇南丰桥南堍往西,友好街268号,有一座琉璃砖墙的三角尖顶房子,上面竖写着三个字:天命堂。民国初年,开始有一部分枫泾镇人信奉基督教,他们在南栅利用旧房子改建成耶稣堂进行教务活动。 抗战胜利后,教徒开始多起来,老地方狭窄不够,于是,1947年,由当地人吴静人、徐志光、费德荣、胡文忠等募集白米200石,作为创办新教堂的本钿。用其中的80石白米买下了现在地方原陈子达的一幢旧房子,其余120石白米用作内外修缮费用。堂内桌椅板凳等均由信徒踊跃捐募得来。堂建成后,取名叫天命堂。三百园三百园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后面还有一座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后花园。原主人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是枫泾人,当时在朝廷中位列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虽官居高位,但他一生两袖清风,廉政正直,因看不惯朝廷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几次罢官,隐居故里。他平时喜欢吟诗作画,学识渊博,与诗人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交往甚厚,称为莫逆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谈笑人生。死后,司马光还为他写了凭吊诗:“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声华四方耸,器业一朝伸,他日苍生望,非徒泽寿春。”意思说天涯海角方圆几百里,能找出几个象他这样有杰出才能、才智出众、正直、贤良的人呢?百里之内才求得这样一个人才,他是经过三起三落才得以声誉四方。他为百姓所做的事,是天下苍生有目共睹的,并没有因为大起大落而荒度一生。苏东坡也曾“哭祭其殡”,到他的棺材前哭着为他写了祭文,后来陆游为这篇祭文作跋道:“东坡前后集祭文凡40首,惟祭贤良陈公辞指最哀。读之使人感叹流涕。”这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记录了陈舜俞丰功业绩与坎坎坷坷的人生,每幢房子都反映了他当官的艰辛历史,因旅游开放我们赋予他新的含义,里面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百灯、百篮、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称三百园。 古镇交通 枫泾交通便利,朱枫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镇,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申嘉湖、A7高速都经过枫泾,距上海市区、杭州、苏州、宁波仅需一小时车程,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分别只需半小时和一小时车程。 自驾车:沪杭高速走A8段,枫泾出口收费站下来沿指示牌开2分钟即可到达,车停至古镇入口处的停车场。 公交车:市区地铁一号线锦江乐园站下,到西南汽车站乘“枫梅线”(全高速,45分钟)直接到枫泾。 其他:集散中心万体馆、虹口足球场每天有班车直达景区。 交通信息: 1.驾车路线: 上海来客——沪昆高速走G60段,枫泾出口收费站下来沿指示牌开2分钟即可到达古镇;车停至古镇入口处的停车场。 南方来客——沪昆高速或320国道; 北方来客——沪宁高速换G1501再换G60至枫泾出口行一公里。 2.乘车路线: 上海市区地铁一号线锦江乐园站下,到西南汽车站乘“枫梅线”(全高速45分钟,票价11元)直接到枫泾牌楼,坐“枫泾一路”或“枫泾——新浜”车(票价2元)在中洪村路口下。 其他:集散中心万体馆、虹口足球场每天有班车直达景区。古镇小吃枫泾素有“吃镇”之称。“正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出洞黄鳝四月底,五月拉丝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七夕要吃四腮鲈,八鳗九蟹十鰟鮍,十一十二吃鲫鱼”来到枫泾,一年十二个月,新鲜美味吃不厌。当地颇有特色的美食:熏拉丝、菜卤蒸蚬子、吴越豆腐、椒盐鳑鮍鱼、咸菜窝眼、豆腐衣包肉、石臼虾饼、鲜肉藕夹、秘制乡下咸蹄膀、丁义兴蹄膀、天香豆腐干、荠菜馄饨、烧卖、灌汤小笼等。 注:水上人家·荷风嬉鱼、金轩假日酒店、新东方大酒店、金皇朝大酒店、新长岭大酒店。 特产:金枫黄酒、枫泾丁蹄、天香豆腐干、状元糕被称为枫泾四宝。 纪念品:金山农民画、蓝印花布、剪纸、丁聪漫画等。
论古筝今年来的发展趋势
试论古筝的音色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一、客观因素(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质木料,木纹顺直,色泽美观,质地坚实,是制作筝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制作古筝的材料很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筝的面板,常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节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技术,这是做音色优良的古筝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音色的优劣。2.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义甲触弦而得到的,弹筝用的义甲和拉弦乐器的弓子一样重要,做义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古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义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3.弦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弦的种类也由很多,各种材料制成的弦,振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丝弦:音质纯朴,但音色较沉闷,不够清脆明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筝常用丝弦,以后已被钢弦所取代。钢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余音较长,适用于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但由于其余音长,杂音较多,弹奏《战台风》之类的乐曲,音响较嘈杂,没有金属尼龙合成弦的效果好。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质比钢弦纯净,适合弹奏和声效果丰富,音响强烈的乐曲,但余音较短,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效果不如钢弦佳。(二)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古筝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1.触弦方式变化对音色的影响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2.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A.基木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B.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人,音色较为深沉、厚重。C. 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实际演奏中,音色的产生与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获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只有当触弦角度、而积与触弦位置、过弦速度、力度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所想要的音色。3、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古筝演奏的基本发力点在于手指尖,但由于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奏时就相应的需要变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筝曲,要求音色刚健、硬朗,就应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关节,以增加力度,这样发出的音便刚劲有力:演奏浙江筝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灵巧。这时就不能把发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关节,而应放在手指第一关节。力度相应减小,发出的音则柔和,轻巧。二、主观因素对音色感知的经验基础上联想成像的音色标准与内心听觉一样,是鉴别客观实践音色的无形尺度。在长期的音乐时间活动中,人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频率、幅度、波形、高低、强弱及明亮、暗淡、净润等方面获得的感性认识到,这种感性认识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获得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地重复,是在音响对感官的一再刺激,经过数个感受器官联合工作,并使接收到的音色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信息库加以分析、综合、编码、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内心听觉存在于演奏者心灵之中,无影无形,但却能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支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并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美的内心听觉才会有优美的实际演奏音色。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应在艺术修养上下功夫。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越深越细腻,就越能调动诸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总之,要想使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在提高演奏技巧水平的同时也应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间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参考文献:[1]李军:《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中国戏曲学院学报》,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2]林玲:《论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品》华乐出版社[3]佘艳:《如何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襄樊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年5月第3期[4]邱大成:《古筝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5]焦力:《论古筝的演奏音色》[6]葛雪婷:《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音乐时空》[7]陈去非:《古筝演奏,音色是灵魂》,《福建艺术》
从审美风格看古筝音乐鉴赏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在其体貌、风采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类型,我们将这种体貌、风采类型视为“审美风格”。鉴赏者可以从这种风格中可以看出其创作主体的品格和气质。本文通过对典雅、悲情、壮美等不同风格的梳理,反观和阐述了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在艺术形式、结构铺排、内容题材、意蕴内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一、古筝音乐中的典雅美典雅是优美这一美学风格的重要形态之一,以独具一格的情调赢得人们的青睐。典雅与粗俗相对,指的是斯文优雅。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讲道:“典则不枯,雅则不俗。”典雅的音乐作品一般“端庄中杂流丽”,文词雅致,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新而脱俗;节奏柔和缓慢,不以刚劲、粗重取胜,而是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细水淙淙,平静而缓缓地感染人。在音乐语言运用或乐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实典重,旋律一般体现出舒缓、闲适的特点。这决定了在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有些则格调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浓厚。乐曲“动中有静”的柔和的安排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以和谐、静谧的审美感受。在题材方面则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绘山水的作品在风格上都较为典雅,无论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讲究适中,娓娓道来。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在意蕴上,可谓“闳约深美”,多追求以“和”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达中追求适中、平正和匀称,由此也多蕴藉绵密,余韵悠长,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为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着人们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个子范畴,具有不同的美学意境: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体现出平和闲适、温润和雅的境况;古雅则意趣贵高,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清雅则是一种最高“雅”静的体现,它是对浊的升华,对俗的超越,作品里浸着一股股不染尘俗的清气,给人以超尘弃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山东筝曲《琴韵》是一首温润和雅的小曲。虽是北派筝曲,但乐曲整体旋律走向平稳,起伏不大,乐风中正而平和。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则更多体现出古雅的格调。乐曲营造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美妙意境。又如《铁马吟》,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对古琴音色的模拟,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人忘记尘世,身临肃穆的禅院。客家筝曲《出水莲》则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筝曲由著名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从民间乐曲《出水莲》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削删、加花润色的加工而成为目前广为传奏的曲目。乐调因与中原古调的历史渊源而具有古朴之风,更因为民间的加工而呈现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一首乐曲。格调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将梅花舞羽翻银、亭亭玉立于风雪中的形象和高洁的品格巧妙泻于指下。此曲可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的写照。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整体上,乐曲格调娴雅清新,又不失谐谑。乐曲从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铺排结构,以及在节奏上的跌宕变化,巧妙地刻画出寒鸦(即鱼鹰)悠闲自得的步态以及追逐嬉戏于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粤乐筝曲《平湖秋月》一曲犹如清风从人面拂过,清新的旋律令人联想到美不胜收的深秋月夜。典雅的古筝音乐作品注重声韵互补,重视意境的拿捏和营造,通过颗粒性的弹拨乐声织就的音串、形象的音响模拟效果和起伏错落有致的旋律让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修养来描绘自己心里的诗情画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古筝乐曲无不如此。二、古筝音乐中的悲情美悲剧性是审美风格中的又一重要类型或形态,在中外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占有一定的比重。就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性而言,它讲究对主体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审美领域的悲剧一般都通过主体个人生命的摧残、毁灭乃至不幸遭遇,彰显出主体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挠和坚强。中国与西方在悲剧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传统。同是悲剧性,中西方对它的性质界定、对它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是个不相同的。这源于双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抛开导致这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感受认识的缘由,但就美感表现、美的性质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怆”,中国作品则多“悲伤”或者“伤感”。西方的悲剧美是要给人当头一棒,悲的尤其彻底和淋漓。而中国音乐作品在悲剧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种“哀怨”、“哀惋”方式体现出来,也恰如此,“哀怨”成为中国悲剧性音乐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调和陈述方式。藉此,笔者将这种在音乐作品里所寄寓和渲染的“感伤”、“哀怨”等情感基调称为悲情。之所以这种作品能打动人,抛开形式,单看内涵或内容,完全是因为它的悲情美。与典雅的作品娓娓道来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乐作品则要大起大落,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和番》、《落院》中陈杏元的愤懑独白、《汉宫秋月》中宫女的凄凉心境俨然是古筝左手技法的诉说和吟唱功能的范例。从乐曲的旋律走向来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调式运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调式,对于“4”、“7”两个音尤其讲究。在技法的运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视左手的技法和由此产生出的多种腔化音。陕西筝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现方面独具一格。陕西筝曲《姜女泪》、《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乐曲中左手游移的变化产生出一种仿佛人的哭诉、哀叹的腔调。筝曲《长相思》就运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陕北信天游风格的音乐为素材,调式的独特将一位怀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画地惟妙惟肖。在意蕴方面,丰富而深刻。乐曲多借文学故事、诗词作品等为情境进行创作,或“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抑或“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欣赏者在接连不断、张弛有度的乐音串中与艺术主题共命运,同命运。乐曲作品在“声文”方面重视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相应地在题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艺术主题或对象的情感为主。一些表达情感母题的乐曲也很容易将人们打动,如《陈杏元和番》、《昭君怨》、《汉宫秋月》、《文姬思汉》等。如《陈杏元和番》,乐曲通过大指掌关节发力而来的托劈结实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边游摇边按颤的音响将主人公悲愤、抑郁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古以来,“叹悲苦,悲离别”就成为人类一种珍惜自身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悲苦与离别产生了人类诸如忧思、愤懑、伤感、凄苦、惆怅等多种情绪,在艺术作品中则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伤之作。如刻写闺阁之怨的,它往往描写在封建礼教压抑女子的苦闷、压抑之心境,正值风华的女子悲叹独守空闺、韶华尽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时女子听命家长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闺中怨》(河南筝曲);反映出于无奈背负历史使命而出国和番的《昭君怨》、《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妆台秋思》;反映宫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远方亲人,唯有寄月伤情的《汉宫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弟子颜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叹的《叹颜回》;反映“追思盛德,泪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对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泪》等,无不饱含着艺术形象主体的忧郁、愤懑却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创作筝曲《陌上桑》(阎明、刘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杨娜妮曲)等,都在延续着对人类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写和创作。这些都是因个人遭遇不平的个中哀愁悲怨,仅仅是悲情题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义爱国之士忧国忧民、感伤时事、感叹故国家园的正义弹唱。筝曲《哀江头》、《临安遗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头》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难的悲叹。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巨大创伤,战乱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布,百业俱废,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悲愤、悲伤,心系苍生而百感交集。《临安遗恨》则描绘了忠义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园社稷的难以平静的心绪和悲情。中国人不仅仅悲叹个我的命运,也容易因时节、环境的变化而伤感难耐,如“悲秋”便是中国人文化心理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时间”悲情。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秋风飒飒,草木摇落,群鸟移徙,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自感自叹,自怜自伤。代表乐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筝》等。暮夜沉昏也是人们容易动心的时辰,傍晚或者深夜时分,人们或思念故国家园,或思念亲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筝曲《鸿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沉》、《枫桥夜泊》、《秋夜思》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形象生动。三、古筝音乐中的壮美在审美风格中,壮美和优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或者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壮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壮美与其他美相比,若将优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娇声评弹的女子,那壮美的作品无疑是手持铜板高声讴歌的大汉了。它没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而整体上充盈着大气和有力的震撼。壮美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史诗的美学特点。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在音乐语言的运用或者形式铺排方面,壮美的作品作讲究丰厚的织体,讲究乐音的饱满,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点奏、重勾托劈、扫摇等指法,声响效果震撼人心。从乐曲的速度来看,壮美的乐曲作品多比较急促,乐曲结构多宏大,音乐的情节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码头工人欢快劳动、为拯救国家才站而与风雨搏斗的《战台风》,就通过劳动、台风、搏斗、雨过天晴等段落构成,情节典型。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饱满沉实的和弦开始,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工人们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别在筝柱两侧刮奏、大指快速摇指等,模拟出台风呼啸而来的气势;第三部分以主题音乐几次变奏,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演奏这一部分时,需要把握好度,使雨过天晴,工人们欢欣喜悦的寓意得以完美表达;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讲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运用一些扫摇、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纵观一些壮美的作品,都强调对特殊技法的运用,比如扫摇,摇指在加上扫弦之后,气势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左手,则经常是在右手弹奏的同时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组伴奏为主,从而将音乐的声部丰富起来;另外演奏技法也讲究快速,比如对点奏(轮抹)的运用。这些在《战台风》中都有体现。近来,壮美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多采用钢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临安遗恨》。乐曲开始,钢琴悲壮的前奏、古筝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和基调。乐曲刻画了爱国英雄岳飞忧国忧民的焦虑、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们战胜了大黄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壮美的,作品里寄寓着对象的豪迈气概和悲壮品格。壮美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人们在这些作品的审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为人们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源泉。
我可以帮帮你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从审美风格看古筝音乐鉴赏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在其体貌、风采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类型,我们将这种体貌、风采类型视为“审美风格”。鉴赏者可以从这种风格中可以看出其创作主体的品格和气质。本文通过对典雅、悲情、壮美等不同风格的梳理,反观和阐述了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在艺术形式、结构铺排、内容题材、意蕴内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一、古筝音乐中的典雅美典雅是优美这一美学风格的重要形态之一,以独具一格的情调赢得人们的青睐。典雅与粗俗相对,指的是斯文优雅。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讲道:“典则不枯,雅则不俗。”典雅的音乐作品一般“端庄中杂流丽”,文词雅致,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新而脱俗;节奏柔和缓慢,不以刚劲、粗重取胜,而是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细水淙淙,平静而缓缓地感染人。在音乐语言运用或乐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实典重,旋律一般体现出舒缓、闲适的特点。这决定了在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有些则格调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浓厚。乐曲“动中有静”的柔和的安排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以和谐、静谧的审美感受。在题材方面则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绘山水的作品在风格上都较为典雅,无论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讲究适中,娓娓道来。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在意蕴上,可谓“闳约深美”,多追求以“和”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达中追求适中、平正和匀称,由此也多蕴藉绵密,余韵悠长,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为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着人们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个子范畴,具有不同的美学意境: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体现出平和闲适、温润和雅的境况;古雅则意趣贵高,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清雅则是一种最高“雅”静的体现,它是对浊的升华,对俗的超越,作品里浸着一股股不染尘俗的清气,给人以超尘弃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山东筝曲《琴韵》是一首温润和雅的小曲。虽是北派筝曲,但乐曲整体旋律走向平稳,起伏不大,乐风中正而平和。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则更多体现出古雅的格调。乐曲营造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美妙意境。又如《铁马吟》,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对古琴音色的模拟,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人忘记尘世,身临肃穆的禅院。客家筝曲《出水莲》则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筝曲由著名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从民间乐曲《出水莲》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削删、加花润色的加工而成为目前广为传奏的曲目。乐调因与中原古调的历史渊源而具有古朴之风,更因为民间的加工而呈现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一首乐曲。格调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将梅花舞羽翻银、亭亭玉立于风雪中的形象和高洁的品格巧妙泻于指下。此曲可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的写照。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整体上,乐曲格调娴雅清新,又不失谐谑。乐曲从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铺排结构,以及在节奏上的跌宕变化,巧妙地刻画出寒鸦(即鱼鹰)悠闲自得的步态以及追逐嬉戏于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粤乐筝曲《平湖秋月》一曲犹如清风从人面拂过,清新的旋律令人联想到美不胜收的深秋月夜。典雅的古筝音乐作品注重声韵互补,重视意境的拿捏和营造,通过颗粒性的弹拨乐声织就的音串、形象的音响模拟效果和起伏错落有致的旋律让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修养来描绘自己心里的诗情画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古筝乐曲无不如此。二、古筝音乐中的悲情美悲剧性是审美风格中的又一重要类型或形态,在中外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占有一定的比重。就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性而言,它讲究对主体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审美领域的悲剧一般都通过主体个人生命的摧残、毁灭乃至不幸遭遇,彰显出主体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挠和坚强。中国与西方在悲剧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传统。同是悲剧性,中西方对它的性质界定、对它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是个不相同的。这源于双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抛开导致这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感受认识的缘由,但就美感表现、美的性质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怆”,中国作品则多“悲伤”或者“伤感”。西方的悲剧美是要给人当头一棒,悲的尤其彻底和淋漓。而中国音乐作品在悲剧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种“哀怨”、“哀惋”方式体现出来,也恰如此,“哀怨”成为中国悲剧性音乐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调和陈述方式。藉此,笔者将这种在音乐作品里所寄寓和渲染的“感伤”、“哀怨”等情感基调称为悲情。之所以这种作品能打动人,抛开形式,单看内涵或内容,完全是因为它的悲情美。与典雅的作品娓娓道来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乐作品则要大起大落,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和番》、《落院》中陈杏元的愤懑独白、《汉宫秋月》中宫女的凄凉心境俨然是古筝左手技法的诉说和吟唱功能的范例。从乐曲的旋律走向来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调式运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调式,对于“4”、“7”两个音尤其讲究。在技法的运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视左手的技法和由此产生出的多种腔化音。陕西筝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现方面独具一格。陕西筝曲《姜女泪》、《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乐曲中左手游移的变化产生出一种仿佛人的哭诉、哀叹的腔调。筝曲《长相思》就运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陕北信天游风格的音乐为素材,调式的独特将一位怀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画地惟妙惟肖。在意蕴方面,丰富而深刻。乐曲多借文学故事、诗词作品等为情境进行创作,或“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抑或“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欣赏者在接连不断、张弛有度的乐音串中与艺术主题共命运,同命运。乐曲作品在“声文”方面重视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相应地在题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艺术主题或对象的情感为主。一些表达情感母题的乐曲也很容易将人们打动,如《陈杏元和番》、《昭君怨》、《汉宫秋月》、《文姬思汉》等。如《陈杏元和番》,乐曲通过大指掌关节发力而来的托劈结实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边游摇边按颤的音响将主人公悲愤、抑郁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古以来,“叹悲苦,悲离别”就成为人类一种珍惜自身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悲苦与离别产生了人类诸如忧思、愤懑、伤感、凄苦、惆怅等多种情绪,在艺术作品中则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伤之作。如刻写闺阁之怨的,它往往描写在封建礼教压抑女子的苦闷、压抑之心境,正值风华的女子悲叹独守空闺、韶华尽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时女子听命家长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闺中怨》(河南筝曲);反映出于无奈背负历史使命而出国和番的《昭君怨》、《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妆台秋思》;反映宫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远方亲人,唯有寄月伤情的《汉宫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弟子颜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叹的《叹颜回》;反映“追思盛德,泪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对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泪》等,无不饱含着艺术形象主体的忧郁、愤懑却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创作筝曲《陌上桑》(阎明、刘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杨娜妮曲)等,都在延续着对人类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写和创作。这些都是因个人遭遇不平的个中哀愁悲怨,仅仅是悲情题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义爱国之士忧国忧民、感伤时事、感叹故国家园的正义弹唱。筝曲《哀江头》、《临安遗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头》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难的悲叹。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巨大创伤,战乱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布,百业俱废,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悲愤、悲伤,心系苍生而百感交集。《临安遗恨》则描绘了忠义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园社稷的难以平静的心绪和悲情。中国人不仅仅悲叹个我的命运,也容易因时节、环境的变化而伤感难耐,如“悲秋”便是中国人文化心理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时间”悲情。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秋风飒飒,草木摇落,群鸟移徙,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自感自叹,自怜自伤。代表乐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筝》等。暮夜沉昏也是人们容易动心的时辰,傍晚或者深夜时分,人们或思念故国家园,或思念亲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筝曲《鸿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沉》、《枫桥夜泊》、《秋夜思》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形象生动。三、古筝音乐中的壮美在审美风格中,壮美和优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或者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壮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壮美与其他美相比,若将优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娇声评弹的女子,那壮美的作品无疑是手持铜板高声讴歌的大汉了。它没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而整体上充盈着大气和有力的震撼。壮美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史诗的美学特点。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在音乐语言的运用或者形式铺排方面,壮美的作品作讲究丰厚的织体,讲究乐音的饱满,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点奏、重勾托劈、扫摇等指法,声响效果震撼人心。从乐曲的速度来看,壮美的乐曲作品多比较急促,乐曲结构多宏大,音乐的情节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码头工人欢快劳动、为拯救国家才站而与风雨搏斗的《战台风》,就通过劳动、台风、搏斗、雨过天晴等段落构成,情节典型。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饱满沉实的和弦开始,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工人们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别在筝柱两侧刮奏、大指快速摇指等,模拟出台风呼啸而来的气势;第三部分以主题音乐几次变奏,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演奏这一部分时,需要把握好度,使雨过天晴,工人们欢欣喜悦的寓意得以完美表达;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讲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运用一些扫摇、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纵观一些壮美的作品,都强调对特殊技法的运用,比如扫摇,摇指在加上扫弦之后,气势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左手,则经常是在右手弹奏的同时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组伴奏为主,从而将音乐的声部丰富起来;另外演奏技法也讲究快速,比如对点奏(轮抹)的运用。这些在《战台风》中都有体现。近来,壮美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多采用钢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临安遗恨》。乐曲开始,钢琴悲壮的前奏、古筝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和基调。乐曲刻画了爱国英雄岳飞忧国忧民的焦虑、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们战胜了大黄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壮美的,作品里寄寓着对象的豪迈气概和悲壮品格。壮美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人们在这些作品的审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为人们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源泉。
试论古筝的音色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 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 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 一、客观因素 (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 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质木料,木纹顺直,色泽美观,质地坚实,是制作筝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制作古筝的材料很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筝的面板,常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节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技术,这是做音色优良的古筝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音色的优劣。 2.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义甲触弦而得到的,弹筝用的义甲和拉弦乐器的弓子一样重要,做义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古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义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 3.弦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 弦的种类也由很多,各种材料制成的弦,振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丝弦:音质纯朴,但音色较沉闷,不够清脆明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筝常用丝弦,以后已被钢弦所取代。 钢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余音较长,适用于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但由于其余音长,杂音较多,弹奏《战台风》之类的乐曲,音响较嘈杂,没有金属尼龙合成弦的效果好。 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质比钢弦纯净,适合弹奏和声效果丰富,音响强烈的乐曲,但余音较短,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效果不如钢弦佳。 (二)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古筝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 1.触弦方式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2.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A.基木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 B.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人,音色较为深沉、厚重。 C. 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 实际演奏中,音色的产生与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获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只有当触弦角度、而积与触弦位置、过弦速度、力度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所想要的音色。 3、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 古筝演奏的基本发力点在于手指尖,但由于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奏时就相应的需要变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筝曲,要求音色刚健、硬朗,就应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关节,以增加力度,这样发出的音便刚劲有力:演奏浙江筝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灵巧。这时就不能把发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关节,而应放在手指第一关节。力度相应减小,发出的音则柔和,轻巧。 二、主观因素 对音色感知的经验基础上联想成像的音色标准与内心听觉一样,是鉴别客观实践音色的无形尺度。在长期的音乐时间活动中,人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频率、幅度、波形、高低、强弱及明亮、暗淡、净润等方面获得的感性认识到,这种感性认识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获得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地重复,是在音响对感官的一再刺激,经过数个感受器官联合工作,并使接收到的音色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信息库加以分析、综合、编码、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 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内心听觉存在于演奏者心灵之中,无影无形,但却能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支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并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美的内心听觉才会有优美的实际演奏音色。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应在艺术修养上下功夫。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越深越细腻,就越能调动诸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总之,要想使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在提高演奏技巧水平的同时也应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间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军:《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中国戏曲学院学报》,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 [2]林玲:《论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品》华乐出版社 [3]佘艳:《如何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襄樊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年5月第3期 [4]邱大成:《古筝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 [5]焦力:《论古筝的演奏音色》 [6]葛雪婷:《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音乐时空》 [7]陈去非:《古筝演奏,音色是灵魂》,《福建艺术》
古筝毕业音乐会设计报告目 录摘 要 6关键词 61.音乐会曲目的选择 曲目积累情况 曲目选择原因 62.音乐会曲目分析 音乐分析 《黄河魂》 《苍歌引》 《采茶舞曲》 《西域随想》 《盛世国乐》 演唱(演奏)技巧分析 《黄河魂》 《苍歌引》 《采茶舞曲》 《西域随想》 《盛世国乐》 73.音乐会实践与总结 准备与策划 指导与实践 音乐会第一次指导 音乐会第二次指导 音乐会第三次指导 经验与感悟 84. 结语 8参考文献 9附录1 10附录2 11【摘要】 毕业音乐会不仅是一次对本学习阶段所学音乐理论的综合运用,也是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的集中考核,还是对自己以及教学老师辛勤付出的成果反馈,这对每位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都意义重大。此次毕业音乐会是本人及合作者在经过学校专业学习后进行策划与安排的,音乐会主要分为重奏和合奏两种形式,共选取五首曲目进行分析与编排,其中包括地方戏曲、西方现代曲风、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等。本人在整个设计规划与安排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本文即结合自己的感想与收获就毕业音乐会的意义与价值、音乐会的整体安排、音乐选曲曲目的分析以及策划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关键词】 毕业音乐会设计;价值与意义;曲目分析 1.音乐会曲的选择曲目积累情况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渔舟唱晚》、《月儿高》、《出水莲》、《寒鸦戏水》、《柳青娘》、《陈杏元和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现代筝曲:《溟山》、《幻想曲》、《临安遗恨》、《打虎上山》、《战台风》、《黔中赋》、《苍歌引》、《西域随想》、《夜深沉》、《汉江韵》等。曲目选择原因毕业音乐会对每位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都意义重大。音乐会的策划、筹备以及顺利举行的一系列过程是对学生大学四年音乐专业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学生对自我学习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总结与反思的机会,还是对大学四年以来认真教诲学生的任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的成果反馈。毕业音乐会的考察与展示方式是十分符合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培养方案安排,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集中考察。学生通过对毕业音乐会的筹备以及演出不仅能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高自身的舞台表现力,还能锻炼其整体统筹规划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也为日后的工作以及相关表演积攒经验。毕业音乐会通过灯光、舞台、道具、服饰、妆容等的精心设计,为到场的每一位听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盛宴,让其更容易感受到每首歌曲背后传达出来的情感,能更为直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与韵味,这会直接激起到场的同专业学生对舞台的向往和对音乐表演的热情,以此为榜样迅速提高其音乐技能和学习积极性,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时,毕业生音乐会也是一个表达对老师的教育之恩的好机会,通过完整的舞台设计以及精巧的音乐内容设计,传达出对母校以及教师辛勤栽培的感谢,也为学生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2.音乐会选取曲目分析音乐会选曲原因音乐会表演曲目的设计与编排是整个音乐会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其不仅体现了表演者的音乐知识与演奏能力水平,还传递着演奏者的艺术解读能力和审美修养等。因此,音乐会的选取工作就十分重要。在分析了自身与合作同学演奏的基本能力水平,参考了老师以及合作同学们的综合意见后,我们决定在本次音乐会的策划中主要选取演奏《黄河魂》、《苍歌引》、《采茶舞曲》、《西域随想》、《盛世国乐》五首曲目,其中《黄河魂》、《采茶舞曲》采用重奏的演奏形式,《苍歌引》、《西域随想》和《盛世国乐》采用合奏的演奏形式。五首曲目涵盖地方戏曲、西方现代曲风、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等,难易结合,基本保证了演奏风格的多样性,确保了音乐会的丰富性,避免了单调枯燥、乏味重复的问题,同时也能较为全面地展现演奏同学的演奏水平及演奏风格。音乐艺术的传达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营造具有身临其境之感的情景,听者所听不仅为音乐本身,还有其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因此,为确保音乐会曲目的演奏完整且有感染力,除了应注意基本的演奏技巧以及作品结构分析以外,还应对所选曲目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进行分条缕析,以达到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音乐分析《黄河魂》《黄河魂》是著名古筝艺术家赵曼琴先生所创作,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赵曼琴先生用河南特色的曲艺为基调一以贯之,在《黄河魂》这首曲子中他既保留了传统河南戏曲音乐的精华,又充分融合进了现代古筝演奏的技法,大胆又创新,让人眼前一亮,整首曲子也非常有记忆点。 《苍歌引》《苍歌引》的原型是《青韶》,最开始就是用于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其以《苍歌引》的形式正式出现于“2017年11月第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决赛中。其结构如下:散板——快板——散板——慢板——急板”这首曲子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创新之作,表现出了古筝曲艺在现代的发展与进步。《采茶舞曲》《采茶舞曲》 是一首南方著名的采茶曲目,由周大风先生写成。该首曲子将采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全曲运用当地方式演奏,具有鲜明的民间地域特色。《西域随想》《西域随想》是由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西域特色的古筝曲目。王先生在这首曲子中“不仅采用了我国新疆地域极富少数民族特征的音乐素材,还借鉴了民间民歌、舞曲中的特殊节拍、节奏元素”,实现了现代古筝演奏的创新与突破。《盛世国乐》《盛世国乐》是由孙金阳先生创作的一首曲子。整首曲目恢弘大气,磅礴壮观,尽显中国盛世恢弘。在练习时应多加练习音色,避免出现杂音,同时左手扫弦、遥指演奏部分需要多练耐力。 音乐会曲目分析《黄河魂》曲目分析《黄河魂》这首曲子主要描述的对象是气势磅礴的黄河,表达的是对黄河的歌颂与赞美之情。黄河乃是中国的母亲河,其波涛汹涌地一直向前,孕育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其间流淌着的是无数炎黄子孙沸腾的热血,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苦难命运的咆哮,它俨然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饱含热情地赞美黄河、歌颂黄河是这首曲子的主题。在演奏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演奏节奏和演奏技法,也应注意演奏者的情感投入,不论是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应该灌注进这首曲子古朴苍劲、雄浑激越的磅礴气势,要尽量演绎出曲子所传达出来的意蕴与内涵。《苍歌引》曲目分析曲子整体节奏较为欢快,表现的是春天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之状,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就个人而言,十分喜欢类似的风格。在演奏过程中可加入钢琴、鼓等乐器进行合奏,舞台灯光以绿色和蓝色配合为主,营造出春天的清新与生机勃勃,达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该首曲子段落的处理变化较多,要注意把握好散板的自由发挥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我能力范围内尽量保证对弹奏的每个音的把控都要到位,颗粒分明,音色干净清楚,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风格。《采茶舞曲》曲目分析旋律优美流畅、活泼欢快,让听者有闻曲起舞之感,也可使听者感受到采茶女在采茶过程中的灵动与欢愉。演奏者可穿搭具有赣南地区民俗风格特色的服装进行演奏,舞台设计可与采茶活动相关,还可利用屏幕进行赣南地区采茶活动以及采茶文化的介绍,充分去体现江南风采,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西域随想》曲目分析这首曲子欢快动人,描绘出了大漠广阔、山好水好、风景亮丽的新疆宝地风情,能够使听者感受到浓郁的西域新疆特色文化,心生向往。这首曲子采用了现代演奏技法,如拍打琴弦,叩击琴盖等多种当代表演技巧,因此对它的演绎有一定的难度,在练习过程中应多注意节奏与音准问题。在舞台设计上可让演奏者穿带有新疆特色的民族服装进行演奏,突出主题。《盛世国乐》曲目分析在舞台灯光设计方面,可采用红黄灯光交替的方式,在背景屏幕中呈现中国百年历史的辉煌发展历程,与古筝曲目相配合,激起观众的爱国热情。把这首曲子用作本场音乐会的结束曲目,磅礴大气,能有余音绕梁之效果,让观众久久浸润在这种氛围之中。3. 音乐会的策划与注意事项准备与策划音乐会的策划与顺利举办是一个复杂且时间跨度较大的整体过程,需要参与进来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进行筹备。我们在观摩与欣赏大量音乐会视频,并翻阅了一些音乐会的筹备资料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且谨慎地进行演奏曲目的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本次音乐会的具体流程策划以及参与人员工作的安排等事项,并从整个参与过程中获益良多。指导与实践音乐会第一次指导首先是演出前的宣传方面,要保证音乐会观众的数量就需要前期投入大规模的宣传。确定了音乐会主题后,就需要邀请专业人士就主题进行海报设计,共同确定宣传海报的颜色基调,应注意海报必须包括主题、举办的时间地点以及向观众发出邀请等基本要素,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核对以确保万无一失。除海报外还应制作相应的节目手册,在手册中对此次音乐会的主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与介绍,将需要演奏的曲目以及各位演奏者的出场顺序标注清楚,并对给予音乐会技术指导的老师和提供场地的合作方表达感谢。同时剪辑相应的宣传短视频,在朋友圈、抖音、学院以及学校的公众号等平台上进行投放宣传,鼓励周围同学、老师等进行转发与参与,制造热度。音乐会第二次指导其次,安排各位同学的具体岗位分工以及分配相应的演奏任务,使其各司其职。此次的音乐会的主要合作者以及人员岗位安排为音乐会第三次指导最后是彩排以及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在彩排过程中应多留心灯光、演奏者的服侍、播放视频的屏幕等之间的配合程度,还要进行话筒、音响等的调试,确保每样乐器的收音以及乐器之间配合的音量大小调节,确保乐器的收音不会相互影响。经验与感悟演奏者应该提前熟悉相应的舞台走位,策划者应该把握好曲目之间的转换时间以及相关的曲目衔接设计,保证整个音乐会表演的流畅度。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换,以保证音乐会的整体质量。在音乐会安排的全过程中,应提前准备备用方案,减免突发状况造成的影响,应多次组织成员开会,确保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要求,让每一个岗位的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合作者之间也应要求其尽量每天排练,提高合作演奏者之间的配合度与默契度,多交流多磨合,提高舞台表演的质量,制作一场完美的音乐盛会。4.结语毕业音乐会对每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都意义非凡。从确定音乐会的主题、确认合作演奏者的风格到前期的曲目分析与选择、乐器准备、海报设计与宣传再到灯光、道具、服装、音响、舞台等的确认,再到彩排到最后的登台演出,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指导与每一位参与者的努力。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汲取养分,携手共同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会尽己所能,将在校所学运用在实践中去,不辜负老师和学校的培养! 参考文献[1]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2002(04).[2]张弓,古筝弹奏指南[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3]江澹曦.论古筝音乐语言的语气表达[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4]黄元乐.机械设备在灯光水景秀场的应用——以韩城《黄河魂》大型灯光水景音乐秀为例[J].演艺科技,2017(09).[5]陈颖.论筝曲《黄河魂》的演奏技巧与作品分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2).[6]高丽颖.浅析《苍歌引》的创作背景与演奏[J].北方音乐,2020(04).[7]邓丹.当代筝曲创新理念之研究——以《苍歌引》为例[J].黄河之声,2019(03).[8]苗新茹.《苍歌引》的音乐特征及技术处理[J].中国民族博览,2017(08).[9]石娟.赣南采茶舞曲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8,40(08).[10]张林飞.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11]陈新宇.《采茶舞曲》合唱中蕴含的音律美[J].福建茶叶,2016,38(06).[12]朱浒.论筝曲《西域随想》对古筝普及性的启发[J].黄河之声,2019(11). [13]刘雪琦.浅析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9(14):52. [14]郝晓虹.筝曲《西域随想》中的技法与审美特点分析[J].音乐创作,2018(10). [15]韩松岩.浅谈筝曲《西域随想》技法创新对古筝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