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评语应该怎么写?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评语,欢迎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评语 该生在各方面表现突出,思想上积极进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政治思想觉悟高,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评语了吧,评语是指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评语有哪些要素,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鉴定评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该同志爱党爱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同事打成一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该同志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四、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遵守纪律,工作认真负责,态度端正,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五、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教育思想端正,专业知识及基本功扎实过硬,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工作纪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六、该同志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工作态度端正,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遵守纪律,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七、该同志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育中勇于创新,课堂管理完善,服从领导安排。
八、该同志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工作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生活中严已宽人,与同事之间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全胜任并出色完成所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九、该同志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能全面地掌握业务知识,具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做事踏实行为规范与其他同事相处融洽。建议年度考核为合格。
十、该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业务知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作认真负责扎实有效。人品端正,待人真诚,与同事相处融洽。
十一、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态度端正,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本年度考核为合格。
十二、该同志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勤于钻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十三、该同志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待人真诚,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处处为集体考虑,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与其他同事相处融洽。
十四、该同志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在学校里起了榜样作用,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十五、该同志工作态度端正,对工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忠诚并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十六、该同志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履行教师职务职责,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1、文明守纪,不说脏话,不打架、不骂人。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能改。
4、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5、爱护公物,不毁坏集体的财产。
6、你虽然顽皮,但你很诚实;你有很强的上进心,但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你乐于助人,同学和老师都喜欢你,但是你也会偷工减料的做事情,希望你课堂上专心听讲,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争取不断进步。
7、老师欣喜地看到你的`学习在进步,你守纪律,爱劳动,课堂能认真听讲,作业一丝不苟地完成,如果你坚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课堂上能够积极大胆的发言,你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认同你!
8、你是一个从不让老师操心的好孩子,你的字一直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学期的黑板报又是你包了所有的粉笔字。而你的学习也有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9、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一直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你总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你兴趣广泛,成绩优异。特别是这个学期的数学成绩让老师刮目相看!希望你继续进取,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10、一学期来你为班级做了很多工作,辛苦了!你为人大方热情,学习认真刻苦,工作努力进取……你的优点大家是有目共睹。但是你在某些方面还是表现的比较胆小,今后要注意多多锻炼自己的胆量!
11、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活泼,善于开动脑筋,富有进取心的好学生。但是你经常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你是否应该仔细反省,找出原因?平时更要注意自身言行,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更好的开展工作。
12、能积极参加劳动是你优秀的一面;但学习则是你薄弱的一面。你这个学期的成绩很让人担心,表现也比以前差了。老师知道你也很努力学习,但你缺少好的学习的方法,记住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你聪慧文静热心助人;有一定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求知欲强;学习态度端正,不懂就问,作业完成认真。今后还要注意分析自身各方面原因,多加努力,争创佳绩!
14、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孩子!虽然,你这个学期刚到这个班级,但是你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老师也发现你作业潦草做事马虎,经常会犯下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希望你今后要严以律己,好好的表现!
15、你担任班长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决心把班集体建设的更好,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劲真让人佩服。能严格遵守班级和宿舍纪律,热爱集体,关爱同学。对待学习同样认真,上课大胆发言,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秀。
16、你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好孩子!工作上不仅认真负责,而且能力较强,是老师的好助手。但有时候也会想偷懒,犯点小错误,如果你今后能够勤奋学习,再加上你的聪明才智,你一定会有所成就!
17、你言谈举止斯斯文文,衣服穿得干干净净。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课堂上,神情专注,学习态度认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18、你能与同学友爱相处,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尤其是卫生清洁,总是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从不推诿。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踏实肯干,每次劳动都任劳任怨。
19、你是一个活泼热情的孩子,老师欣喜地看到你比以前有很大进步,特别是课堂上你踊跃发言,学习较以前主动,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是老师也希望你要改一改上课乱答话的毛病!
20、你在纪律上有了大的变化,克服了自身的随意性,变得懂事踏实多了。对待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够专心听讲,课下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各科都有很大的进步!踏实肯干,每次劳动任劳任怨。
21、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老师们都说,你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如果你能认真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克服随便插嘴的毛病,老师会更喜欢你,同学们会更乐意与你交朋友。
22、你是一个诚实而稳重的好学生!作为体育委员,你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好整队带队的工作,是体育老师的好助手。你学习主动,成绩优秀。如果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你一定会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
23、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课堂上能够注意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知道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愿你在学习上多多动脑,争取不断进步!
24、你是个活泼可爱机灵的女孩,你对人热情大方。踏实肯干,每次劳动都可以看到你任劳任怨的身影,课上,你总是认真听讲,并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对于难题你还缺乏一份钻劲。老师希望你刻苦钻研,耐心加上细心,相信你的成绩一定会更加出色!
25、在老师眼里你文静懂事踏实稳重,在班里并不显眼,却时刻有一颗关心集体的心,平时能与同学和睦相处,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上课能认真听讲,但缺少一份钻劲。希望你积极动脑,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却迎接更大的挑战。
26、在老师眼里,你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在你身上看不到一点娇气,每次劳动你总是任劳任怨,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习认真,但还缺乏一份钻研。请你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7、你的知识面很广,无论是森林海洋,还是地球宇宙,你都侃侃而谈,于是伙伴送你个美称“小博士”。这是你日积月累的结果。学好课堂知识,完成课后作业是你遨游知识海洋的“船”和“桨”,有一艘坚固的“船”和灵活的“桨”,会使你尽早地到达知识的彼岸,你能用好这“船”和“桨”吗?
28、你是一个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孩子。你那一脸的真诚,让老师为之动容;你那满眼的关切,让同学们感到莫大的温暖。老师真希望你能有更多的优点,比如上课听讲再认真一些,课后作业完成得再好一些。努力从今天开始,成功从“零”开始。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吧?
29、你是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你守纪律,爱劳动,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上能仔细听讲,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希望你抓好巩固这一环节进行学习,多动动脑,多下功夫,力争能把成绩再提高一个档次。
30、在班级你是一个从不让老师操心的孩子!你守纪律,爱劳动,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积极认真,作业书写端正。这个学期,你当任小队长以来也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希望你以后更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31、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劳动积极肯干,但在学习上你就不同了,作业经常有拖拉现象,没有自觉性。老师真诚希望你端正学习态度,珍惜美好时光,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利用自己聪明的脑袋,相信你一定能行!
32、你是个聪明机灵的女孩,你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对任何事都一丝不苟,为此老师感到自豪,但作为好学生不光自己好,而且要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前进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帮助差生,在班级管理上更大胆些,成为人人羡慕的佼佼者!
1、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该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政策、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组织原则,具有高尚坦荡的胸怀,与时俱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清正廉洁、勤政务实。为人正直,品行高尚。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协商、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中智慧,群策群力。
3、领导水平高、执政能力强。工作中始终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的判断形势,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方向。能够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兼顾。
1、该生在校期间在各方面表现积极,勇于进取。思想上,该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该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工作上,曾担任地科院文艺部部长,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生活中,该生生活俭朴,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较好。
2、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做好学生的表率。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学习校本课程开放的精神,认真备课,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方面,发现学生出现思想认识偏差,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3、该生一直积极努力地向党组织靠拢,大一下学期参加了党校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积极进取,刻苦努力,思想觉悟高,团结同学,关心时事,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在学习上本着不落后的态度进行学习。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不穿名牌,不赶时髦;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来勤工助学,我卖过衣服、小首饰品、保险,作过校园考研代理、做过手机宣传、房地产宣传;大一做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大二院生活部副部长,工作认真负责。
4、该生思想上积极向上,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定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平时乐于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学习努力,积极请教同学和老师,并且乐于帮助他人。平时踏实认真,积极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学习上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学校一等综合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该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民族责任感。在学习上努力耐劳,当真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良,获得二等奖学金。工作上积极进取,工作当真负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流动,群众关系良好,曾获军训优秀学员,团日流动提高前辈个人、校社会实践提高前辈个人,校优秀团员,校三好学生,市三好学生。
1、在工作中,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2、在生活中,该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团结,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3、该爱党爱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4、该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同事打成一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5、该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评语可以从学生的思想层面,政治觉悟等表现给出相应的评价,下面是几段评语例子,仅供参考:
1、该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民族责任感,在学习上努力刻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良,获得二等奖学金。
生活上积极进去,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群众关系良好,曾获军训优秀学员,团日活动先进个人、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优秀团员,校三好学生,市三好学生。
2、该生思想上积极向上,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定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平时乐于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学习努力,积极请教同学和老师,并且乐于帮助他人。
平时踏实认真,积极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学习上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学校一等综合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该生在校期间在各方面表现积极,勇于进龋思想上,该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
该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工作上,曾担任地科院文艺部部长,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生活中,该生生活俭朴,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较好。
4、该生在校期间在各方面表现积极,勇于进取,该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当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
该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常常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工作上,曾担任地科院文艺部部长,工作当真负责,积极参加校内外流动。生活中,该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较好。
5、该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努力学习马克思,并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学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该学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勤学奋进的孩子,在学校表现非常好,积极踊跃参与各项事情,从来不和同学打架,是一个表现非常好的,孩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写作思路:根据导师的要求定好题目,再根据题目拟大纲,但是要先给导师看一下是否可行。
论文选题推荐:
1、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2、思想政治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3、分层递进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4、初中思想政治教法浅谈。
5、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7、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8、对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9、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
10、谈谈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
11、浅谈农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2、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
13、强化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14、浅谈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15、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6、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7、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18、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19、中学生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20、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进行阐述,根据教育理论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以及相应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以及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和沟通方式四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过程 功能 途径
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合适的渠道信息传递者向信息接收者发送特定信息,以寻求理解、反馈的过程。我国现有文献资料对于沟通的定义众说纷纭,因为不同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将“沟通”定义为“使两方能够连通。”而《英汉辞海》则认为“沟通”是“共同使用,使周知,传递知识或消息等;也指传递消息或音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笔者对“沟通”的理解是沟通者之间为了寻求理解而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流。
信息传递过程包含信息、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环境、渠道等几个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和类型
①含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就是通过信息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双方理解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分别扮演教育者与受众。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就是教育沟通的内容,双方采取的教育沟通的方式或途径就是沟通渠道。②类型:从教育沟通方式来分析,教育沟通除了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进行以外,还可以通过传媒沟通实现。日常的写作、阅读和信件往来均属于书面沟通形式,讨论、演讲或谈话等形式属于口头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盛行后才出现了以电话、网络、电视为主的传媒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构成要素
通过上文进行分析,我们明确了信息沟通的五个构成要素,同样发送者、接收者、信息、环境以及沟通渠道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五要素。
发送者。①导向性:通过与信息接收者进行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以社会普遍接受的思想和行为对接收者进行引导,使其树立高尚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马列主义信仰,同时能够掌握扎实的党政方针,以及政策理论,明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具备现实意义,并且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育德育人、回报社会。
③示范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发送者的个人品德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思想和品行,这种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性。④释疑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者比接收者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而且拥有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而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更独到。信息发送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为信息接收者答疑解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接收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
接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分别由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来承担。在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单方面被动的接收,而是要作为主动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受众,其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也充满个性。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者主要有能动性、感染性和可塑性三个特点。
①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层面分析判断接收的信息是否科学合理,同时给出自己的政策和建议。通过各种途径,信息接收者与发送者进行信息的沟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沟通的目标。
②感染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将积极参与沟通的热情传递给信息发送者,使信息发送者受到感染,以此来激发信息发送者的兴趣,使其产生责任感,同时以自己端正的品行对信息发送者的道德品行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发送者的人文素养。
③可塑造性:信息接收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借助分析研判能力,通过分析处理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沟通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心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因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沟通信息要包含心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政治教育信息,以及思想教育信息等。
①心理教育信息:指的是将心理疏导方面的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以解决其思想行为问题,通过正确的行为或思想的疏导帮助其战胜困难挫折。
②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应强调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的利益关系,帮助信息接收者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避免其受利益驱使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三方利益的平衡状态。
③政治教育信息:政治教育信息指的是党政理论和方针大政。具体到日常生活,政治教育信息指的是人们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党的执政理念和理论方针,帮助信息接收者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理解党政方针理论。
④思想教育信息:具体来说,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即信息处理双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或途径。包括借助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等方式来实现沟通。
沟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是同时涵盖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方面内容的信息沟通的环境。这个环境是相对具体的、动态的环境,是诸多因素互联而成的系统,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征
①阶级性: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党性,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阶级性。信息交互双方、沟通渠道等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几要素,因此信息沟通具有共性,但同时它也是党政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它所代表的阶级和政治信仰有鲜明的特色,其任务和目标受党的总体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②互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信息交互双方关于情感、思想和信息的双向的交流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互动性。
③时代性。这是指信息沟通的渠道、环境和内容能够体现出时代发展特点,沟通内容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持续更新,沟通环境不断优化,因此,需要对沟通的渠道进行不断地探索。
④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能够针对受众的职业、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等设定相应的教育沟通层次和沟通目标,并且在信息沟通中适时调整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进而满足信息接收者的需求。
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途径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价值
通常情况下,引导、交流、感染和释疑纠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主要功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来说,无论何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通过互动,进而使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以及道德状况等让教育者有个准确的掌握。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情况,一般情况下,通过理论、政治、道德和心理信息等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进而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素质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时,信息发送者是教育者,是负责组织协调的一方,把控着信息沟通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任务,因而信息发送者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对教育沟通的成效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确保教育沟通取得实效性进展,教育者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以期从人格和专业讲学方面对信息接收者产生好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来说,能力素质是关键。
①创新能力。在沟通的环境、对象等方面,与以前相比,思想政治教育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需要创新沟通的方法、渠道、机制等,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面对这种形势,需要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
②观察思考能力。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信息发送者的观察思考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在思想方面需要意识到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进而对行为进行指导的重要性。
③表达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按照准确、流利、顺畅、简洁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需要全方位的培养表达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自身的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
④组织协调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来说,为了形成强大的合力,一方面需要进行语言和行为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对各种教育资源和因素进行组织。对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进行有效沟通奠定基础。
⑤心理承受能力。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接收者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识层次、职业属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接收者积极参与沟通
信息接收者有进行沟通的愿望。信息接收者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于提高思想行为的重要性,强化参与沟通的愿望。调整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要我沟通”向“我要沟通”的转变,为沟通的顺利进行、扫清心理障碍。
信息接收者吸收和消化信息。通常情况下,信息接收者对沟通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将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行为也包含在内。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行为境界,信息接收者需要评价自身内化的思想观念,同时巩固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或不合时宜的行为。
信息接收者及时反馈信息。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持续一段时间后,信息接收者需要将沟通结果及时主动地向信息发送者反馈,进而对信息的掌握情况和沟通效果进行判断,同时制订下一轮的沟通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要多样化、现代化
在个性特征方面,与以前相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受众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取舍、行为选择等方面变得更加开放、现实、自我和随意。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些变化,根据受众的特征实现沟通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方式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
[2]周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沟通障碍的分析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1).
[3]孟益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理论[J].高教论坛,2003(1).
[4]高新华等.情感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5).
[5]刘光.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内涵及其应有地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4).
[6]谈志兴,李永玲.有效说服教育诸因素分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06).
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有效的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网络;道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显,本来大学生上网进而掌握网络技术,是有益于学习的好事,但是很多大学生上网不是用来查找资料,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甚至许多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庞杂多样,网络信息往往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判别力尚不成熟,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不当,因而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道德情感弱化,人情淡漠。
互联网一方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们的沟通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但是由于网络数字化的存在。使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人与数字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停留在了网上。许多大学生和自己家人交流反而变少,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单薄了,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道德感情冷漠。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虐兔案、药家鑫案都是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的重要表现。
(二)部分学生道德心理发展错位。
在网络的环境中,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就追寻快乐的原则,有时候,会忽视社会道德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往往会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内外这两张截然不同的观点,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在虚拟的空间追求低级而无限的刺激,甚至沦为网络的奴隶,无法再网络中自拔,形成人格发展错位。
(三)大学生价值观迷失。
由于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网上的优势,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激进,容易也渴望接受外来信息和思想,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网络思想,部分学生取舍不当,便会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扭曲。
(四)一些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弱化。
网络的开放性促使了国际间的信息文化交流,但是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在网络上占有垄断地位,他们通过网络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充斥汉堡,快餐,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这样的文化精神。这样的文化是人们从内心感觉到了一种愉悦;他们引领着一种追求西方文化的潮流,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人们往往会淡化对这些产品的民族属性的探究,这些东西慢慢的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因为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他们受到西方这种网络文化的影响,将非理性消费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个性标榜为自己的个性。
这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因为网上那些消费品和个人行为没有严格的国籍区别,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的警惕性。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也将商品、文化、个人行为的国家距离弱化了。西方国家强调了信息以及商品流动的自由化,但这种自由变相的变成了推销自己文化的行为。
传统社会虽然缺少网络这种先进技术去给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比较多,人们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和人的监督,青年道德意识比较强烈。而网络的隐匿性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引发一系列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总之,随着信息网络在我国高校的迅速普及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展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开放性以及时空无局限性等实质是引发大学生道德问题产生的实质。
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受到道德以及他人言论等等现实因素的约束,在言论以及个人行为上非常注意,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各种制约,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言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样比较松散的环境会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这样失去控制的言论的言论环境会使大学生有一种自由感和轻松感,在说话上会无所顾忌。网络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地域限制,你可以喝任何素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在网络环境中,没有严密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学生极易因为这种隐蔽性和宽松性而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
(二)网络中一些不良思想的渗透。
由于网络发展速度过快,缺失有效的舆论监督体系,人们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思想,西方一些文化也借助网络这个媒体对我国的文化进行渗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发展。同时,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不良信息的诱导,可能有些同学又会受到影响,甚至走上网络黑客等一些犯罪道路。
(三)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大学生进入大学,刚刚脱离了家庭的约束,自制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但很容易把握不了分寸,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在很多大学中,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被劝退的一些学生。在网络中,尤其是网络游戏中,许多人会再那里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当在网上获得的快乐不现实多时,他们就会把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网络世界中;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虚拟的安慰,消极的逃避现实的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大学生觉得个人安全感下降,在和人的沟通交流上存在问题,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运用网络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
要加大在互联网上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力度,在网络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言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大力开展批评。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打击网络犯罪,清除网上文化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是互联网的文化秩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运用网络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向大学生传达一个健康向上的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大学生的责任感加强,道德感增强,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也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抵御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层面上的渗透。
(三)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上和网下的联合。
比如很多学生现在都有了自己的电脑,辅导员和班级同学可以组建一个群,大家在网上可以聊自己的思想,文化活动等等心里上的问题,那么辅导员可以从中及时的发现一些问题并加以引导。但是前提是这个活动必须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范围,而不应该一味的以严肃为主,要注意结合网络本身的特点。
(四)注重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各种问题的逐步显现,大学生中开始泛滥的各种症状,例如“网络心理障碍”,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必须开设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种不受空间局限性的特点,建立一些大学生易于接受的交流界面,以平等、宽容的心态面对大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使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传统心理咨询中出现的咨询对象的戒备心理,是工作的深入性、有效性达到应有的水平,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特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五)培养一批高级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注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他们做政治工作的水平;同时,也要提高、培养他们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水平。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运行在政治思想上的正确导向,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形态中。
总之,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媒介,是他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佳国.当代文化变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邱香.创新工作模式是做好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李建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9-433.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摘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功能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构成,其主要包括政治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政治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 教育 ,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相当普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章 就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做了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成长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他不仅是人们用来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也是人们用来判断善恶的行为准则,更是人们向善避恶的行为准则,古代哲人说:“青年,是希望之源。”[1]社会不断演进,历史永远前行,青少年永远是人类社会中最活跃的人群,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然而,由于家长对孩子们的宠溺,学校以及社会在教育上存在着某些弊端,甚至缺陷,使得不少青少年陷入了成长过程中的误区。那么,如何深入把握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成长环境,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和合理的教育手段,对其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矫正,将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青少年在成长历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消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少年体验到的是长辈们无微不至甚至是毫无原则的关爱。这严实的“保护伞”让他们处于生活的真空状态之中,在他们的心中过早的埋下了贪图享乐的种子。现在很多学生手头都较为宽裕,所以为了“摆阔气”,他们就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大多有买零食的习惯,对新闻媒体播放的商品 广告 情有独钟,以吃“广告食物”为荣;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崇尚名牌产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赶上阴天下雨,常常是几个人下馆子,要上一桌子菜,有时还喝点儿啤酒,生活待遇要远远高于老师。他们缺乏生活的责任感,摒弃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然也就不再拥有朴实诚信的人生态度了。 (二)上网热 网络如同潘朵拉魔盒,里面承载着生活中所有的丰富和精彩,也潜藏着所有的阴暗与丑恶,让人们防不胜防,尤其对青少年来说,网络更是一柄双刃剑。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思想波动剧烈、情感需要宣泄和寄托的年龄,非常需要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需要来自同学、父母、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可处于叛逆年龄段的他们并不喜欢家长的所谓教育监督,和同龄人有时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交流。因此他们经常感到无聊和空虚,于是寄情于上网冲浪。随着指尖在键盘、鼠标上的点击、跳跃,一个广阔的电子空间在他们面前展开。他们可以进入邮箱阅读无关紧要的电子邮件,可以和所谓的“好友”天马行空地聊天,可以浏览各种网站上的内容,可以玩网络游戏,或是登陆卡通网站。在网络上他们尽情挥洒着自己旺盛的精力和热情。网络的巨大诱惑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视学习为畏途,厌倦书本,应付考试,当家人阻止他们上网时,他们就显得烦躁不安。他们也不甚明白自己到底想从网上获得什么,或许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那种相对直接简单的 人际交往 方式、任意设计和更改的个人形象、毫无顾忌地自我宣泄和表达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咨询所吸引,或许原本就孤独的他们只有在网上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尊。 (三)懒惰,父母“包办” 在青少年群体中,行为上的“易拉罐”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都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用多久就用多久,吃的有“洋”快餐,喝得有速溶饮料,用的有塑料碗筷等物品,用后即弃,从而极易养成“易拉罐”人格:随用随弃,贪图便利,坐享其成,急功近利。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温暖的港湾”里,好像天天都在过年,过多的享用索取,而极少付出和珍惜,无法理解简朴和感恩的含义,因此在人格上缺少坚毅和创造力。他们的日常起居全由父母包办,自己能动手洗衣服、收拾房间、在家洗碗、扫地、做 家务活 的少之又少,导致“小懒虫”越来越多。他们懒惰、软弱、自私、缺乏责任心,在这个崇尚个人奋斗的社会几乎无法独立生存。 (四)意志力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 文化 环境也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发生着改变。各种文化产业及其衍生的文化产品,如影视、音乐、图书、网络等,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热衷于追逐潮流又缺乏必要的判断力的青少年来说,会有一些误导。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不知何谓“理想”,对人生和未来没有什么规划,小小年纪就是“追星一族”,根本不具备辨识良莠的能力。 在缺乏教育引导下的青少年抵御不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盲目攀比,随波逐流,崇拜歌星、影星,甚至崇拜“战争狂人”希特勒,在行为选择上多“以自我为中心,拈轻怕重,逃避责任。”前段时期,某电视台播放以赌博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连续剧,不少学生看后便立志要成为一代赌王,三五成群着了魔似的玩起电视剧中极力宣传的扑克牌“赌技”。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对一些事物挺感兴趣,但仅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做到用心和专注。比如今天练习画画,明天就练书法,后天改 学钢琴 ,而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对其品行习惯、动机目标等方面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五)心理“灰色”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他们的心理和个性的成长问题是最不易引起成人的重视。现代生活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为人父母者压力不小,因此不少孩子的教养责任全部或部分落在了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的身上。由于父母不能与孩子促膝交谈,有些孩子便容易对长辈和其他成年人产生陌生感和排斥感。“隔代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来自长辈的“百依百顺”、“姑息纵容”、“包办代替”、“筑隔离墙”、“望孙成龙”,延后了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阻碍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发展。久而久之,他们在情绪情感上出现不健全的倾向,或孤僻或冷漠,这种“特殊家庭”的特殊教养方式在其性格上打上烙印。在高年级“心理断乳期”,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受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表现得任性、鲁莽,在追求独立却又难以自立的矛盾中迷失自我,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上述表明,当代青少年在成长的历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与社会现状有密切联系,我们必须正视它、重视它,究其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回避它。 二、青少年存在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对利益追求合理性的承认,青少年对金钱、利益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逐步形成。但注重个人奋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等消极现象也随之产生。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西方的各种政治文化思潮越来越多地传到中国。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青少年无所适从,从而产生道德失范现象。 (二)大众传媒和不良的社会风气 1.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例如有的电影、电视作品为追求所谓的票房价格,用许多思想极不健康的内容吸引观众,宣传暴力、凶杀、色情等;有些所谓的纪实片,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细加描述。青少年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但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和模仿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流星花园》这部电视剧,虽然没播几集就禁播了,但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2.不良社会风气。社会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着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特别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例如,有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短时期内可以暴富;有些人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升官发财等。这些社会上的“墨”,都会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心灵造成污染,有的甚至被染“黑”。 (三)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发展包括许多方面,下面仅就中小学生认知、情绪等方面作以简要介绍。 1.认知与思维的发展。从学童喜好的书籍可以看出他们的认知变化。在学前阶段,主要看的书籍是 童话 故事 ,九、十岁以前他们仍喜欢看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孙悟空、灰姑娘等;到了十岁左右的少年时代就开始喜欢鲁滨逊漂流记、太空探险记等半冒险半童话的故事了,到了中学,他们喜欢的书籍,已从半童话、半冒险的故事,转而喜欢看非洲探险记、太空征服记等真实性或科学动态故事,及与恋爱有关的 爱情故事 等。对历史、宗教、人生、社会、政治与社学的初级概念也开始感兴趣并喜欢谈论。 2.情绪情感的发展。“从情绪情感的表露方面看,小学生往往把喜、怒、哀、乐等情绪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表露于外,中学生由于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增加,情绪表露不但受自己主观体验的制约,而且受自己当时意识到的客观要求的影响,他们的情绪表露或多或少加入了人为修饰的成分。对某件事情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能控制自己不合时宜的发作。”[2]例如,高年级学生对自己内心渴望接近的人,在行为上仅仅表现出冷漠的神情;他们对内心感到厌烦的事,表现上却显得十分平静,有时甚至还故作热情。中学生喜欢记 日记 ,这也是他们情感趋向内隐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因为在日记里可以充分表达他们的心理冲突,发泄他们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并可以尽情倾吐对异性朋友的爱慕。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机不可失。要充分利用他们自尊心强,上进心强,个性尚未最后定型等这些有利条件,养成健全、向上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三、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审美素质,提高审美情趣确立德育的“着力点”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卢梭说:“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心灵日趋高尚纯洁,去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与平等;发展个性,使人提高创造精神;美化人性,忘却忧患,去掉生活恶习,代替不良消遣,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的享受;丰富科学知识,充实人生,使人增长勇敢活泼的进取精神。”作为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随时从美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才能达到教育和转化的目的。 (二)开展激励性教育夯实德育的“关键点”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认知能力强、思维敏捷活跃,但缺乏社交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重点应是引导他们与外界积极主动的交往,给他们营造宽松、民主、融洽的氛围,鼓励他们敞开心扉,真实而恰当的表达自我交真心,用真情,讲真话。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开朗、奔放、独立都区别于内向型的学生,但他们逞强、浮躁的性格倾向不利于其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有的放矢的培养他们坚韧不拨的意志,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坏习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文弱、谨慎等特征表现得异常突出,教师就应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多创设与外向型学生接触的社交环境,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三)开展耐挫折教育落实德育的“支撑点” 台湾作家席慕容说:“在这人世间,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的走下去。”[3]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不存在失败,那只能叫挫折或没有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各种挫折化成锻炼自己成长的山岗。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磨练意志和提高挫折耐力的机会。如在班中有计划地开展行为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等,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逐步养成他们遇到挫折不畏困难、吃苦耐劳等品格,教导他们变换角度看待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四)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激活德育的“推动点” 青少年德育的乏力性也表现在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反教育”的斗争上。社会上流传有“一周学校教育抵不上一句家长反教育,抵不上一小时的电视节目的影响”的说法。[4]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不是学校的一己之责,学校外部环境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要优化社会风气,还要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有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如购置教育必须的电教设备,建设相关的活动场地等,社会上现已建起的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也正是学校德育走向社会德育的体现。中小学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注重家庭德育的功能和其对社会德育的启动功能的发挥,也是针对青少年由“依赖性”向“独立性”性格过渡的特殊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补充。 《左传》有言:“德,国家之基也!”[5]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当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只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少年一定会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卞国华主编/当代教育学研究与实践(六)[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刘金明.青少年的心理与咨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玮.当代青少年的“现代病”及其“治疗”对策思考[J].天津教育,2005,(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家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2. 作者简介:田沛龙(1970- ),男,天津市宝坻区郝各庄镇郝各庄中学一级教师。
写作思路:根据导师的要求定好题目,再根据题目拟大纲,但是要先给导师看一下是否可行。
论文选题推荐:
1、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2、思想政治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3、分层递进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4、初中思想政治教法浅谈。
5、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7、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8、对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9、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
10、谈谈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
11、浅谈农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2、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
13、强化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14、浅谈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15、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6、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7、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18、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19、中学生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20、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中心论题,一定要及时表明观点,段落要清晰,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去典型例子,然后在文章的结尾要再一次的画龙点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平时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针见血,要在文章的开头表达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段落要清晰,多举例子。
一定要有条理,可以参考其他人的方法,也可以找导师商量,首先要写清楚当下的背景,也要写清楚这门学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