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是企业管理类的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希望我的诚意能得到你的分分。第一次分享我的论文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思路与策略谈及品牌,逢人必言:“品牌是大企业的专用武器”、“品牌不属于中小企业”等等。如此,中小型企业由于诸多方面的约束,即便具备高品质产品,也只能生存在社会低层——产品层面,而备受商家的“凌辱”、“欺诈”。 许多人把品牌当成了奢侈品,以为是大企业的专利。其实,建设品牌从来就是一个渐进的、与企业从始至终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东西,有谁听说哪个企业做大后才说:“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建一个品牌吧”。海尔在当年产量不高、名气尚无,抡起大锤砸不合格冰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品牌了。大品牌哪个不是从小品牌发展而来的,所以,中小企业不必愚人自危,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后,建强势品牌,就从现在做起!这些具备高品质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如何“翻身做主”,从此阴影中逃脱出来?惟有塑造品牌,让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等环节从产品层面转向品牌层面,从而提升产品的品牌溢价,进而强化中间商、消费者的认可度和美誉度。那这些企业因何没有塑造自我品牌,受到哪些方面的约束呢?主要有以下三点:一、 客观财力资源短缺:国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企业市场规模、产品规模都未达到一定的水准,从而大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方面的压力,面对着有限的资金,企业需要品牌研发、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哪还有多余的资金来用于品牌塑造呢?即使可以挤出部分资金,但也是杯水车薪。二、 主观心理压力:诸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的同时,都有个同样的顾虑:品牌塑造是个长期的工程,而工程的开展和继续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此类中小型企业如果选择品牌战略,都有可能面临被此拖跨的风险。所以,很多国内中小企业都不愿冒此风险,而选择默默无闻的产品路线。三、 经营理念压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都从事着OEM生产,赚取着被压榨殆尽的不到10%的毛利,由于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过硬,在常年累月的国外OEM规模生产中,积累了相当的财力资源,但由于当前人民币升值、油价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生产成本上升,这些OEM企业都纷纷转向国内市场,从事自主生产和研发,这些拥有强大资金支持的转型企业几乎都会选择品牌之路,但由于长期受国外市场模式的影响,对国内市场不甚了解,对国内品牌战略的实施始终不从下手。面对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上述诸多压力,笔者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1、 重点投放,各个击破应该说,资金压力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品牌战略所遇到的共同的“拦路虎”,如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做品牌呢?大概很多人都会质疑;没有强大的资金怎么做品牌啊?笔者认为,如何运用有限的资金是关键,中小企业可以将这些资金针对性的投放到某一个重点市场,而选择投放市场也很重要,这需要企业前期充分的市调,包括产品的铺货情况、竞争者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然后运用本土化品牌传播、促销手段,进行重点区域市场的强大运作。在成功运作区域市场的品牌战略后,企业在复制传播,对其余市场各个击破。2、 快速品牌战略:笔者认为,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需要以高质产品为依托,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初次体验,将企业感情、历史等灌注给消费者,从而加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有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亲密疏离往往不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品牌也可以快速建立,通过各种传播策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3、 转型企业品牌战略:对于拥有强大资金背景转型公司的品牌需求,笔者提出了两项措施:转变思想:由于这类企业受国外市场运作规则的影响较深,在转入国内后,企业需及时转变观念和思想,区别对待国内外市场不同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和切入国内市场。借助外脑:这类企业往往会面临着人才压力,而国内日渐成熟的企业咨询公司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由于咨询公司对国内市场熟悉,品牌国内运营理念也比较成熟,所以,企业可以借助外脑,快速的运用本土化策略对品牌进行定位、管理和传播。长期从业于家电行业,具有系统的品牌策划知识理论,并成功参与策划多起家电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论坛活动,中国家电营销传媒新生代人物,在文案创意、品牌策划、行业观察等方面颇有见解。现为某著名家电专业媒体专题编辑。曾策划多篇产业分析报告,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起强势品牌呢?一、端正认识,走出误区认识决定行为。在品牌建设的认识上,许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误区,使他们裹足不前:1.以销量代替品牌。认为品牌太虚,看不见摸不着,“我把销量做大了还不是一样?”甚至有人说,“销量这么好这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么?”他不知道这是建品牌的大好时机,占领市场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费者忠诚,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绸缪。产品无论多么相似,只有品牌使它变得不一样,否则,过不了多久模仿者来了,怎么办?到那时再惊呼就有些晚了。2.做空壳品牌。与上面相反的是,有人把品牌当成了筐,设想先做响一个品牌(筐),然后往筐里放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准好卖。他们认为,只要把“筐”做出了名,在品牌(筐)的作用下,做一个成一个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把做品牌当成了老母鸡孵小鸡,简单化、庸俗化,不知道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不懂品牌需要灵魂、要有个性。其实做品牌与做销量并不在在两种不同的做法,那种说只做品牌做长线要么是纯心骗人,要么就是根本不会用做品牌的办法把销量做上去,用这种说法遮羞罢了。如果做品牌不是为了销售,品牌能当饭吃吗?其实做品牌也是为卖产品打工,品牌不高雅,其它销售手段也不低俗,况且现在的竞争环境别指望单靠品牌就可以拉动销售!其实事实上正相反,是其它营销手段渐渐失效的情况下,加上品牌才行!在销量中做出了品牌,在品牌中做出了销量,谁在先后的情况都有,重要的是让两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两张皮,两股道上跑车。建设品牌是理性的、科学的过程。一个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的提升过程。一个品牌被市场、被消费者认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端正认识,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再小的企业,都会走向飞跃!3.做品牌投入高,风险大。许多人认为做品牌就是拼命打广告,做知名度。他们眼看着一个个广告巨人速生速灭,于是以此为鉴,这烧钱的事咱可不能干。他们不知道做品牌还有其它办法,结果品牌成了无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给泼出去了。4.打造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快速建立起来的不是品牌。这又是极其害人的歪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很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老品牌甚至是百年品牌,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老品牌当年是缓慢成长的,更没有人否认新兴品牌如“三星”“微软”不是品牌。我国搞市场经济不足三十年,难道你能够说“海尔”“联想”在创业之初不是做品牌,百年之后他们才有资格称做品牌吗?品牌之路不是成长的漫长、人们接受的漫长,而是方法不正确和不尽正确而走了许多弯路导致的漫长,品牌竖立起来之后坚持和维护的漫长。相反,大多数情况是,如今的大品牌如果当年不是快速建立起品牌,早被对手打死了,方法和定力不够早夭折了。快速建立品牌没有什么不对的,做品牌不是快点慢点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企业在快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快速达成了销售量之后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他们只知道在广告中大喊大叫,一条道跑到黑地狂造知名度,不知道品牌生命归根到底要靠美誉度来支撑;只知道制造空泛的让人毫无感觉的品牌概念,不知道品牌概念要与产品的功能功效恰当吻合,要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品牌的与众不同;只知道劫道式的到处堵满消费者的眼帘,不知道用独具价值的品牌内涵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只知道用媒体强行灌输,不知道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点上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使他们在品牌体验中认同品牌,产生好感;只知道争抢消费者的钱包,不知道通过提供恰当的价值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而让消费者主动掏钱,并把对该品牌的美好印象储存在心中,传播出去……这样造就的品牌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们活跃在媒体上,注册在商标局,但就是没有活在消费者心里,所以,性命当然不长。而这些,正好是与做真品牌相悖的!品牌是完全可以比较快地建立起来的。做品牌,是在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给产品塑造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用历史、用情感、用文化塑造出来。比起讨论塑造品牌的时间长短来说,讨论如果做品牌的内容更重要。你想想,你朋友的要好程度难道是以结识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吗?二、中小企业做品牌需要的基本条件一个好产品消费者是通过产品感知品牌、接受品牌的,在每一种消费需求面前,都有无数的产品孙子似的等候着“上帝”的垂青,所以,产品必须经得起消费者挑剔,这是做品牌做营销的基础。中小企业做品牌一定要根植于产品这个基础,品牌源自产品,高于产品,而且消费者最初的品牌体验就是从你的产品中得到的。海尔的品牌美誉就是从海尔冰箱(当初叫利渤海尔电冰箱)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和超前的优质服务中得来的。如果没有一流的、可信赖的产品或服务,再好的品牌也无所依托,无从建造。一个好理念如果说,一个好产品是一个品牌的依托的话,那么,一个好企业经营理念则是建设好品牌的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道德源泉。比如,急功近利者做不长品牌,一个企业如果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导致只重视品牌知名度,忽视品牌美誉度,销售换来了金钱,却没有换来消费者满意和忠诚。许多貌似强大的巨人企业和品牌,像流行歌曲,火一阵儿;再比如,缺少商德的企业做不了品牌,像蓝田,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做市场,什么品牌呀、产品呀只不是在股市套钱的道具;还有的即使有好品牌也会被毁于一旦,像南京的冠生园。一个好外脑建设品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一项新工作。西方的品牌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近百年的总结与沉淀,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业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评估、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传播……这是一般企业难以自理的。世界著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常常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我国的企业,搞市场经济不过二十几年,有的连起码的营销战术都不会,建品牌更无从下手,所以借外脑是条捷径。品牌建设是一门研究消费者与产品关系的学问,许多时候需要从外向内看品牌,外脑往往能够更客观、更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种本土思维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核心技术、规模实力、市场投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些方面不能与他们硬拼,我们要立足本土、立足本企业搞品牌。中小型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土生土长。历史造就的我们比外企更加了解自己的市场、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消费者。我们在语言沟通、地理优势、人文环境还有在为顾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等方面,能比外企更有优势和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从这方面做起。比如,在食品、中药、普及性家用电器等方面,完全可以把品牌做强做大。格兰仕微波炉就是在强手如林的中外品牌的夹缝中兢兢业业,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当初,他的微波炉也许不算最好,但是中国老百姓能用得起来的。新利毛纺公司原来是一家村办企业,硬是凭借着自己在人缘、地缘、血缘等方面的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一跃成为中国毛纺业的第四大名牌。三、中小企业强势品牌的建立1.精心寻找一个好产品产品是品牌依托,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美誉度的物质基础。俗语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小企业在没有条件全方位整合多种资源大规模投入做品牌的时候,那么在产品的方方面面就必须做得过硬、到位,最根本的是要比现有同类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选产品有两个秘诀:第一,创新性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从未满足过的需求。比如,前些年出现的一种产品——晾衣架,这个产品是为了方便楼房住院户在阳台上晾衣服用的,升降自如,风刮不掉,这个产品优点和用法一看就能接受,“恋衣”牌晾衣架只靠渠道和终端铺货就打开了销路,品牌也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中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起来。做这种产品品牌要注意的要点是,市场动作要快,要尽可能地快跑,跑得远一点,因为模仿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与模仿者拉开距离。第二,日常常用、价值不高、但反复购买性强的产品。比如“恰恰”瓜子,就因为好吃,好吃就再买,好吃就让别人也吃,没做广告就火遍全国。(有限的一点广告是后来做的,是火上浇油——更火了)。别看瓜子不起眼,但是做的是大市场大品牌!2.借势中小企业没有品牌,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甚至连信用都有人怀疑,怎么办?一个字:“借”,“借”是省钱的办法。借渠道终端毛线这种商品很特殊,一是季节性强,进原料和资金周转周期长,数额大。二是到消费手中的是毛线,不是最终产品衣服,在品牌认知上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比消费者更重要。新利公司资金不足,没有渠道和终端,硬是靠“借”的办法做成一个名牌。新利公司为了借渠道终端,每年在初夏召开一次经销商订货会,300多人全部由新利包专机飞昆明,白天游玩,晚上研讨工作。营销战术请经销商畅所欲言,产品定价由经销商说了算,为此专门成立了由经销商代表组成的新利毛线定价委员会。大家彼此开诚布公,定好价格,然后新利公司请经销商订货,凡现金订货者都有返利,多订多返。由于新利公司敞开心扉把经销商当作一家人的做法,经销商每年都会放心的订货。到了秋季,货到了,这可是现金进货,利润空间又大,所以经销商就会卖力地推销新利毛线。新利公司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把新利品牌打了出去,借渠道挤进了原来靠高投入才能挤进的只有大品牌参与竞争的平台。正可谓借梯上楼。借产品,打自己品牌恒基伟业公司在看好掌上电脑的市场前景后,整合了一批生产掌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网络,推出“商务通”这个品牌,一举成为国内掌上电脑老大。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耐克公司自己从未生产过一双鞋,却大把大把地从运动鞋上赚钞票的事早已尽人皆知。这两个案例说明,“借”是中小型企业来一种全新的建设品牌的思路。3.先为人作嫁衣,然后再做自己的品牌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从1993年试产微波炉,曾给GE、欧洲的一些企业做OEM,现在格兰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2000年初,经国家权威部门评估,格兰仕的无形资产达101亿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对于这种策略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油水都被别人捞去了,自己只喝点“刷碗水”,这样会走不出其他品牌的阴影,永远也创不出自己的品牌。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忘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产品无法打入市场,生存都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非品牌化”策略或“放弃品牌所有权”策略虽然有喝他人“刷碗水”的味道,但是能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这是硬道理,暂时喝喝“刷碗水”是为了生存进而建设自己的品牌又何妨。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对国内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人们都知道有个格兰仕,也知道很多品牌的微波炉其实就是格兰仕生产的,到这时候,格兰仕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去就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仅可以赚到自己原先赚不到的钱,还可以学到知名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经验。放弃品牌本身就一种品牌策略,它不是要永远地抛开品牌,更不是对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小企业先把远大的梦想暂时放在一边,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大做强,以积蓄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力量,暂时放弃是为了来日更好的拥有。中小企业在品牌的困惑面前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还要有曲线救国的智慧。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关键词:私营 企业 持续 发展引论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一)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主体意识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二)以人为本 增强凝聚力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三)以人为本 唯贤是用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四)以人为本 构筑施展舞台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五)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机制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结论十六大的召开,掀起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新篇章,这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十六大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要去干一番事业,要去创造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六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因为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域不让私人进入的,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这就是说民营经济将来会逐渐的扩大,除了某些国家需要垄断的产业外都要开发。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概言之,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民营经济发展以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有很好的保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政府、社会体系正积极给予私营企业有效的扶持氛围,健康成长的空间: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政府正力争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再次,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批发配送中心,零售经销店,邮购网络,特许连锁店,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专利局,信用记录服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为企业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政府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必将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由万户增加到万户,增长了倍;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则由万户和万户减少到万户和万户,分别下降了和;外商投资企业由万户增加到万户,增长了倍。同一时期,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了倍(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由亿元和亿元增加到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了倍和倍;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增长了倍。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这些统计数据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苏宁的成功,我们还得到这样的启示:私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的围城,关键在于最高决策层能善于学习、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始终领先于同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经验,稳步地发展,苏宁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谁有比较新点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给我参考一下,大概有六千字左右的我擅长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8、企业购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之研究9、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0、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1、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12、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13、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14、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1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6、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17、谈品牌寿命18、浅谈绿色营销19、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2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2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2、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23、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2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5、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6、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7、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28、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29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32、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33、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34、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35、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6、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3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8、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39、浅析物流危机管理40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41、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42、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43、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44、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45、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4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7、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探讨48、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49、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50、论组织发展与变革51、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52、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53、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54、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55、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5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57、论企业战略联盟58、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5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60、关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探讨61、中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比较62、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6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6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的研究65、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66、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67、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68、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69、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70、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71、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72、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7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5、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6、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77、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78、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79、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80、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81、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82、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83、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84、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8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86、论管理创新87、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88、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89、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90、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91、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92、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93、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94、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95、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96、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97、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9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9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100、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101、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102、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0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04、品牌战略与对策105、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 106、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1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8、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109、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10、浅析ERP与中国企业管理111、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13、我国公司监事制度之初探114、论企业定价115、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11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11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这些我搜到的资料,如果需要我把整篇发给你。连锁经营——未来零售业的主流邓竟成 文献来自:财贸研究 1995年 第03期 [CAJ] [PDF] <正> 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快照...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饮食服务...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 文献来自:财经研究 1997年 第05期 [CAJ] [PDF] 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连锁经营一般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本文就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快照...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连锁经营一般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本文就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些探讨。一、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以后传入欧洲、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流通领域中重要的组织形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态势来看,发达国家的连锁经营呈现如下几方面发展...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连锁经营对策探析龙镇辉 文献来自: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4期 [CAJ] [PDF]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连锁经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连锁经营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宏观调控对策上要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制定规划、健全法制和发展中介组织策略;在微观经营对策上,中国连锁经营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市场定位策略是否正确,并提出规模定位集团化、业态定位多元化、业种定位多样化、商品定位大众化以及经营定位科技化和品牌化策略。快照...连锁经营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它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经济全球化是指一个过程,是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作为流通领域,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将不可避免地被卷人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目前跨国公司在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在连锁经营中更为突出。这种竞争是错中复杂的,有国外与国内连锁之间的竞争,有国外与国外连锁之间的竞争,也有国内与国内连锁之间的竞争。中国连锁业只有迎合这一发展趋势,才能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回避都是没有出路的...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我国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走专业店连锁经营之路吴飞美 文献来自: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01期 [CAJ] [PDF] 专业店连锁经营是中国大型零售业连锁经营之后出现的又一次新浪潮,也是中国零售业多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发展专业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提出了我国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方向,应走专业店连锁经营之路,推进我国流通产业向现代化迈进。快照...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我国把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作为推动本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鼓励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如今,大型零售业已以超级市场实现了连锁经营的突破,但如果完全依靠这样的大型超市及综合商店来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而更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的垄断及中小商业企业的破产和倒闭,以至于不能实现社会的组织化。要实现组织化,就必须解决好规模经营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在我国,还存在许多中小商业企业行为和利益私人化倾向,在经营中会有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造成流通秩序的不稳定和混乱,这也...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分析与设计张正祥,姚小涛 文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97年 第S1期 [CAJ] [PDF] 论述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快照...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分析与设计张正祥姚小涛(西安交通大学,710049,西安)摘要论述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组织系统分析设计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F27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化的大流通,这种市场经济形态要求改变传统的那种独立、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消除其流通环节不连贯、流通渠道不畅通、流通费用较高等局限性,建立一种能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参考资料:CNKII
餐饮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餐饮业的连锁经营管理分析 摘 要:餐饮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国餐饮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之一的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当今社会运用十分广泛。 文章 以S餐饮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连锁经营管理问题。 关键词:S串串;连锁经营;餐饮业;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58-02 1 S餐饮有限公司概述 S餐饮有限公司是中国优秀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于2007年9月在成都成立,是专业从事串串香、火锅连锁经营、底料及调味品生产、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S有限公司立足于特色餐饮行业,秉承重品质、抓服务、塑形象以回报社会的理念,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规范各店的质量和口味,成立了生产部、物流部、加盟连锁中心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串串香加盟咨询、串串底料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S餐饮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持续稳定提高。 2 连锁经营理论及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经营的理论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连锁经营业具有四个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经营商标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连锁经营有这几个基本的特征,所以一定程度的确保了连锁经营的成功。 连锁经营的优势 ①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店名、进货、配送、价格、服务、 广告 、管理、核算的统一。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强化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环境布置、色彩装饰、商徽、广告语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强化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③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 方法 、 经验 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④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工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 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连锁餐饮业现状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群体已成为餐饮业中最活跃的部分,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 热点 。我国连锁餐饮业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连锁经营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自从我国的市场上有了国际连锁经营组织的攻占,我国餐饮业就努力地在连锁经营方面做着努力。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如内蒙古小肥羊,重庆火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连锁餐饮业起着带头作用,走在前列。②我国连锁餐饮业保持发展状态。在2010年。据调查,餐饮企业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和加盟店居多,占75%。而这些企业中,以销售额10亿一下的经营规模为多数。并且,95%连锁餐饮企业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③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由于物价的上涨,连锁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据调查,2007年,30%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一半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2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有25%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在5%以内,而一半企业的毛利率基本没有变化,还有27%的企业的毛利率有增长。所以,大多数企业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大多数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④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连锁餐营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在人们心里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不高,据相关调查,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在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人力资源匮乏占比例最高,其被选择比例达到了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⑤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待开发。虽然,连锁餐饮经营已经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导模式,但是,我国连锁经营的餐饮业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从销售业绩方面来说,和西式餐饮连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品牌意识薄弱。在我国,形成独具自己特色和企业形象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比较少,而我国有自己成熟品牌的企业,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老品牌,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品牌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注重对品牌的保护,不能坚持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不能保证各分店的口味,服务等的统一,有些分店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造成对已有品牌的损害。②规模效应低。所谓连锁经营的要义就在于用很低的成本复制经济样本,从而将规模扩大,规模是餐饮连锁竞争的优势和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发展时,有目盲,急于求成的情绪,用特许经营遍地开花的方式,广开分店,导致其发展要求与自身情况不符,最后失败。③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经营具有统一化的特点。统一的店面面貌,统一的广告营销、信息传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的库存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对与很多中餐企业,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就不比西餐企业有优势,所以,绝对的标准很难做到,标准化程度就相当很低。④物流中心不够完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作用,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却只把配送中心单纯的看作配货,不愿意耗费物力财力去完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对物流中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重视,配送中心不仅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齐,也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制约了连锁餐饮经营的进一步发展。⑤专业人才匮乏。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普遍面临存在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大多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都有。同时,由于观念,薪资等方面的愿意,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的人才,所以,人才的短缺成了制约餐饮连锁经营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S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S餐饮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S餐饮有限公司从2007年9月开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家加盟商的餐饮企业公司已完善了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及储备,可以为广大有意愿加盟的客商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愿与广大合作者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S餐饮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形式单一。虽然产品风味独特,但与其他传统餐饮业相比,传统餐饮业的菜品一菜一味,各有特点。火锅产业则由于锅底种类相对较少,加上消费者每次选择的锅底种类终究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带来滋味相对单一的缺陷。②质量问题。与传统餐饮业相比,串串香对肠胃的刺激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S餐饮有限公司一直以大众的价格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在价格和质量的协调方面存在矛盾。在保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③发展空间较小。火锅产业的地域性使得一地一味,四川人只认麻辣味的火锅,北京人就爱吃涮羊肉等等,这使单一风味的火锅类别很难做到向全国推广,更不要说走 出国 门。④竞争力低。就四川而言,和S餐饮有限公司类似的火锅店,串串店很多,而且,串串香的宣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对于S餐饮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就相对变低了。⑤经营者自身的素质。S餐饮有限公司的加盟者经营知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盟者不具备一个经营者应有的素质,素质较低。 S餐饮有限公司对策分析 ①加强创新。推出更多的菜品,推出更多的套餐或组合服务,推出更多的口味,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②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原料,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节约成本,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增加菜品品种。加强质量的监督,增加食品卫生检查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消费。③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主动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制订常客奖励计划等。④加强品牌管理,提升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任何商品都有其品牌。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价格,服务,但对商品的综合反应就是其品牌,现在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对于餐饮业是如此,所以,应加强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和管理。⑤注重 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服务人员的仪容,态度,举止等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培训,将这些细化的服务标准灌输给员工,使服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其次,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选择具有较高 文化 修养,较高专业素质的人。不仅如此,更要为员工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心里,避免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我国餐饮连锁经营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 杨欣.餐饮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7. 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餐饮连锁企业的直营与特许经营 摘要: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而直营和特许经营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这两种形式各有其特色,但也都有一些弊端,餐饮企业在发展连锁时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餐饮企业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连锁方式。 关键词:连锁 直营 特许经营 一、餐饮连锁的概念 连锁经营的方式,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应用得最广泛,并且出现了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国际化连锁经营品牌。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1]。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取得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效应”;可获得广泛的吸引合作者、较低的投资风险、标准化的扩张等“扩张效应”;还可获得提供统一的消费模式、整合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整合效应”。 二、餐饮连锁的分类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简称RC。即资本经营保持单一,所有分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都完全归属总店,采购、配送、核算都由总店统一调拨管理,分店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简称VC。是由一些独立经营、核算的中小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他们之间实行统一的订货、送货,并享有共同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各连锁店都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较高级形式,简称FC。是指总店与加盟店之间订立合同,明确各自权责,总店允许加盟店使用其某些商品、服务的经营权或先进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特许人以商誉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对企业信誉、品牌的出租。总店和加盟店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在这三种连锁方式中,直营连锁是连锁经营的最初形式,而特许经营则是最发达、最规范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餐饮连锁企业采取的都是这两种形式,采取自愿连锁方式的企业较少。因此本文也主要是考虑餐饮企业的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形式。 三、直营连锁优势、劣势 (一)直营连锁的优势 首先由于总店拥有直营连锁店的采购、配送和核算权,因此可以进行大批量采购,通过量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价格;其次总店可以统一调配连锁店的资金、设备、店面及人员,充分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再次由于总店分担了一部分经营事宜,因此有利于各连锁店集中精力进行商品的管理和服务的改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后由于各连锁店受总部直接管理,连锁店的运营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事物,较为灵活,受外界制约和影响也相对较少。 (二)直营连锁的劣势 但是直营连锁也有一些劣势,比如资金投入大,见效慢,一般的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无法承受;规模扩张易受资金、税收、地区法规等制约,对企业要求高等。 四、特许经营的优势、劣势 特许经营是快速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一条途径,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将成为企业失败的导火索。 (一)特许经营的优势 首先从特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经营具有融资功能。特许人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的资产,积累大量资金,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实现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而迅速扩大公司规模的目的;其次,从受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加盟方式对于具有一定资本,但又没有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好机会。因为通过加盟,一方面可获得总公司技术、品牌和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还可获得总公司全方位的帮助,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二)特许经营的劣势 但是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对总公司的品牌、形象、管理等依赖性较大,若总公司片面追求品牌授权利润,一味追求特许加盟店数量的增长,却又缺乏有效管理和强有力的服务能力,这样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而且也会出现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最终将导致整个特许连锁系统的坍塌。 五、餐饮连锁企业直营或特许经营的选择 (一)餐饮企业连锁的情况 连锁经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可以塑造形象、树立品牌、分散经营风险、降低广告宣传费用及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以连锁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到底是采取直营连锁的方式还是特许经营的方式,每个有意发展连锁的餐饮企业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这个问题。 麦当劳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连锁店,直营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所占比例为84%,这意味着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也在于发展特许经营。 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开店总数超过1900家。中国成为麦当劳在全球首个拥有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3种业务模式的市场。 肯德基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截至2012年底,肯德基在中国有超过4200家连锁店,其在中国普遍采取的是直营连锁的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肯德基加盟店的数量,但是2012年的数据显示,肯德基直营店当年的比例超过90%,这意味着加盟店的数量在400家左右。肯德基在中国是1999年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其采用的是双赢的特许加盟模式。首先改变加盟者交纳加盟费后自行开店的形式,转变为让加盟者出资购买一间正在运营并已盈利的连锁店。这一变化更符合东方人谨慎的投资心理,降低风险;其次由于在大城市开展特许经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因此目前肯德基只在中国内地非农业户口大于15万小于40万,且年人均人民币大于6000元的地区寻求加盟经营。加盟者可以转让30%的股份,并且还要对加盟者进行20周的内容广泛培训项目,从食物加工、环境清洁等基础技能到 财务管理 、人员配置、战略调整等高级发展项目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在以后不断学习。通过这些 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加盟店的营利,求得双方的共赢。 而在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火锅连锁企业,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知名火锅品牌在2005年以前加盟店所占比例均为95%以上。这些企业也从2009年开始,转变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手段,将经营重点转向直营,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截至2009年底,小肥羊拥有的自营餐厅数目增至161家,特许经营餐厅的数目为293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火锅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直营连锁的方式,严格限制加盟店。目前呷哺呷哺在全国超过500家店全部为直营餐厅,海底捞在全球的136家店也全部都是直营店。 (二)餐饮连锁企业怎样发展连锁 由此可见,无论是采取直营或是特许连锁方式,企业都不能盲目地扩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来。 1.餐饮企业的经营业态 企业的经营业态不同,其采取的连锁方式也不同。例如上面所阐述的肯德基多采取的是直营连锁方式,因为其资金雄厚,完全可以采取直营方式来避免特许连锁的品牌毁坏,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等风险。而小肥羊等一些中餐火锅则因为其资金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多采取特许连锁方式。 2.企业发展阶段及经营方式 1997年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开办特许经营店必须要有直营店,且有一年以上的良好业绩,这就说明特许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企业在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限于资金有限,没办法采取直营的方式,而通过特许经营,则可在短时间内收取加盟者大批加盟金,也可扩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发展壮大企业。此举因为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在发展特许经营的初期就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设计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包括营运手册、特许加盟合同、培训手册和招募加盟手册。 3. 商业模式 的可复制性 发展特许经营必须能够将积累出来的运作经验顺利移植给加盟商,否则开办自营店更合适。例如大多数咖啡连锁企业都采取的是直营方式就是因为其复制性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 企业文化 的传递性。而有些中餐火锅采取特许加盟方式是因为其生产线管理简单,产品核心技术即汤料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可复制性强。 4.发展连锁店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连锁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餐饮连锁企业扩张得太快,无法控制和支持连锁店,则将使连锁店失掉了品牌原有的特色。例如,90年代中后期,河南企业家乔赢创办的羊肉烩面馆,以及2002年一夜间遍布全国而又顷刻灰飞烟灭的馋嘴鸭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连锁企业应该练内功,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稳健的发展连锁,慎重对待特许加盟[2]。决定连锁经营成败的不是规模的大小,扩张速度的快慢,而是企业固有的管理流程和文化特色能在连锁店之间得到传承。例如星巴克则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星巴客店都能体会到一致性的服务,包括产品质量、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星巴克体验。 5.规范化与标准化 连锁经营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现标准化并且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复制。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经营实际是连锁总部“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并且不断复制。对于直营店来说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但是对于加盟店来说这是个更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不能“连而不锁”,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托管特许经营,制定统一流程,企业加盟后,总部派人去管理。 6.人才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餐饮连锁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兼备的特点,人才就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餐饮连锁企业应健全自己的培训机制,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比如1999年初,巴国布衣创办烹饪技术学校,它常年拥有7套管理和厨政体系的储备班底;2001年,谭鱼头创办四川烹专―谭鱼头烹饪技术学校,这都为企业发展连锁打下了人才的基础。 总之,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现代餐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直营还是特许经营也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直营与特许经营并不矛盾,并非两者只能取其一,恰恰相反两者是相容的关系,企业可以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侧重于哪一方。当总公司拥有一个具相当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拥有高效的配送中心及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时,就可以选择特许连锁,进行规模扩张;但是特许经营的风险也很大,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多采取直营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唐晓辉.中式餐饮成功连锁的四大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2] 廖峰,肖晓.成都连锁餐饮企业特许加盟方式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4).看了“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餐饮业成本管理论文 2.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4. 浅谈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论文 5. 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如下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科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物流管理科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西方国家,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1)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2)制造业和营销业中JIT、快速响应、连续补货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3)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赖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为物流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处理事务、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支持处理功能。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物流过程的透明度;(4)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松管制”政策,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发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环节通常叫做进向物流,原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能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于2000年改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以反映行业的变化与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曾试图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来表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最后因多方反对,不得不修订物流管理概念,承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国税局绩效管理论文篇二 四川省国税系统推行绩效管理的成果与问题思考 摘 要:绩效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活动”的兴起,从90年代起逐步传入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追求绩效的提升,因此,各国政府纷纷把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蓬勃展开。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税务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公共部门,2013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在主持召开绩效管理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国税系统绩效管理试点工作。2014年7月,绩效管理在全国税务系统正式推行。绩效管理的推行,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完善。 关键词:绩效管理;基层国税 一、推行绩效管理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 总的来说,通过推进绩效管理,全国税收业务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行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各项工作实现了提质增效。四川省更是在此次绩效管理的大浪中取得了不小成绩。 一是促进了工作目标落实。将全省国税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岗位,落实到每名税务人员。绩效管理办公室通过对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全方位掌握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的运转状况,并定期进行通报,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能随时掌握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反馈,保证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互动性,对基层单位更好地执行上级确定的目标任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提高了税收征管质效。将上级和全系统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总体部署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可监控、可考核的管理指标。市局各部门和各基层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权限,抓好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在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工作业绩和成效的总结,注重检查问题和不足,通过查摆问题,分析成因,发现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每月将考核的结果通报各单位、各部门,督促其建章立制,积极整改,规范管理。全局征管质量指标稳步提升,税收执法的准确率达到99%。 三是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围绕”春风行动”绩效考核目标以及以营造良好的纳税服务环境建设目标,将基层税务局打造为直接面向纳税人服务的实体。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办税慢、办税难、办税远的问题,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欢迎,从2015年4季度的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纳税服务满意度由2014年的上升到,这也为下一步“营改增”扩围后国税管户数量倍增提前做好了纳税服务环境承载准备。 四是激活了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职责任务、思想作风、业务技能、工作质效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工作方向,让广大税务人员工作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心里有压力、思想有动力,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业务工作技能、履行岗位工作职责上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激发了干部职工潜心学习、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奋勇争先的热情,在提高人员队伍素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绩效管理参与度不高 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工作,了解程度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基层国税工作人员的绩效意识仍显淡薄,对新的管理思想还未完全接受。另外,由于公务员部门性质的特殊性,对企业模式的绩效管理方案认知度并不高,接纳范围也有限。在绩效管理的参与度上,仍有较大部分的人在绩效管理指标制定时参与度一般或较少参与;绩效管理推行初期,为了与前期工作实现平稳过度,绩效计划指标的制定主要参考了上级工作任务和本级工作目标,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状况和基层工作人员意见,干部绩效管理参与度偏低,绩效指标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容易出现指标制定和指标执行脱节的情况。 (二)促进工作、调动干部积极性的作用有待提高 从促进工作、调动干部积极性上看,仍有一部分人仍然认为绩效管理的作用不大,绩效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效果有待考察。单从职务划分来看,呈逐级降低趋势。一般干部认为绩效管理没有效果或产生负面作用的最高,也存在不少观点认为绩效管理“增加了基层负担,存在负面作用”毫无疑问,存在这种观点对绩效管理的整个促进带动作用初衷相去甚远,值得我们深思。 (三)绩效管理指标有待科学化 现行的绩效管理考评指标是以税务总局2015年度推出的绩效管理版的大框架下进行考评的,考评指标大而全,出现同一化,忽略了不同层级的绩效目标不同,缺乏层级性和灵活性,同时一些指标过分偏重理论,与实际工作不符,绩效指标设置没有明确岗位责任,容易出现职责界限模糊。绩效考评重结果而轻过程,绩效考评缺乏激励机制,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缺乏以及绩效目标与国家战略目标无法有效贴合等,这类绩效考评指标都是有待优化的。 (四)个人绩效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的绩效管理运行情况,还较少涉及到个人绩效管理,由于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绩效考评也就自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个人绩效的考评指标设置还存在诸多盲区,需要在工作完成度、能力和态度、工作岗位职责、奖励和表彰几个维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年龄段的不同,对绩效指标的侧重点也不同,领导干部或班子成员更看重工作完成度,年轻人员则对能力的要求有所侧重,因此一套科学完整的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亟需建立。 三、改进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行中必须紧密结合国税部门特点和现有管理方式,大胆借鉴企业及其他组织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灵活运用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建立起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强化绩效管理思想认识 税务部门可加强绩效管理类的教育培训,消除认知障碍,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通过内刊、宣传手册、宣传栏、培训和会议等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工作人员树立起新的绩效管理理念,全面掌握绩效管理的内涵、流程、方法,并使不同层次的人员熟知自身角色定位,让绩效管理的理念在其工作环境中生根发芽。培育绩效文化土壤。在引入绩效管理体系时,必须结合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绩效管理体系生存的文化环境。塑造绩效导向的基层国税文化,逐步祛除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文化和“重资历、轻能力”文化,使绩效观念深入人心,管理得到公正执行。 (二)加强个人绩效考评、完善配套管理措施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机制的完善。基层国税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来开展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培训开发、能级管理、岗能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等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定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使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同时,在绩效管理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提高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使绩效管理更加简便易行。 (三)进一步优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 首先要强化考评结果分析。开展绩效考评后,根据考评结果进行绩效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总结经验做法,针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绩效自我改进机制,实现工作的全面进步。其次是完善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拓展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领域,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把考评结果与干部职工的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挂钩。通过考评激励,适当拉大各干部职工之间的差距,在经济和政治上给予优秀者以足够的奖励,切实达到鼓励争先、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2.重庆国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重庆龙悦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看了“国税局绩效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绩效管理论文参考 2. 绩效管理论文 3. 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 4. 浅谈绩效管理论文 5.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
论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引言:
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营绩效,与企业设定的目标,制定的战略密不可分。但更具体的表现却是与员工个人的日常工作绩效息息相关。试图通过人力赢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必须要能够管理其员工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上的长处和短处,并保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推动员工的潜能开发与能力提升,这样企业就能激发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并在实现员工成长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
一、效绩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1 绩效考核是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人员任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人员任用的原则是因事用人,用人所长,容人之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短。要想判断人员的德才状况、长处短处、优点缺点,近而分析其适合何种职位,必须经过绩效考核。对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而事实上员工能否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能否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优良的绩效,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新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尚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绩效考核来进行评价。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是“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用人”的主要前提和依据。
2 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3 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按劳分配是公认的企业员工分配原则,不言而喻,准确地衡量“劳”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目前,很多企业是采用浮动的岗位薪点工资制,也就说在员工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浮动工资,这部分工资与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和岗位直接挂钩,年度绩效考核为优秀或考核积分达到一分者,可以晋升一薪岗位薪级工资;年度绩效考核为不合格者,则降低岗位薪点工资;员工岗位的变动也直接与其岗位工资挂钩。因此,没有绩效考核,报酬就没有依据。没有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报酬,就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就提高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4 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一般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年度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年度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5 绩效考核是平等竞争的前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在企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存在高岗低能或者低岗高能的现象;而且同一职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而且越是在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差别越明显。为使员工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开展竞争,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以及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提高各自的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只有进行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才能为员工搭建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平台,让员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提高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具体措施
1 制订科学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发展的企业要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保留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应该逐步调整,使得指标体系的设定紧跟企业的发展,一般来讲,绩效考核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1)业绩期望与考核标准,考核期前就必须清楚地对下属说明其业绩期望和如何考核。(2)公开交流和信息反馈评价体系应对员工想知道自己业绩的渴望提供持续反馈。通过考核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员工,也可以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身努力的方向,所以业绩考核结果的持续反馈十分必要。
2 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要合理。谈起绩效管理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公司都在尝试或者已经推行绩效管理。但凡是推行过的hr经理,都会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绩效管理是个法宝,能够通过客观考核、评价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使得员工加薪、升职以及培训等都有据可依;另一方而,绩效管理如果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出现“该走的不走,该留的却走”现象,优秀员工大量流失,个人的绩效好而部门的绩效差,考核不公平……这种困境造成的原因不外乎一种认识的误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重点在于如何考核打分,而相对忽视了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绩效目标管理而非绩效考核,绩效目标是否有效制定、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是否合理的从上到下分解都会影响到最终绩效管理运行的效果。
3 激励和奖励员工,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环境中分配资源。首先,激励和奖励员工,这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之一。当资源是可见时,容易监控;人力资源及智力是不可控的,管理的难度增加,激励变得尤其重要;只有通过考核,才有激励和奖励员工的依据,通过一个增强的环路回馈,使高绩效员工保持高绩效,令后进者向往和主动改善绩效。其次,为了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企业需要发掘高绩效的员工或团队,以便将更好的组织资源倾斜分配,才能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出。若是将资源平均分配,势必造成资源浪费或低效益回报。
4 培训和发展员工,并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情况的反馈。首先,通过考核了解员工的“短板”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培训改善计划,帮助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通过考核,了解员工的潜质为储备后备干部或人员配置建立库源。其次,我们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为了改善,绩效考核关键在于过程监控。员工如果能定期得到其工作情况的评价反馈,才有可能探讨改进之道。
三、结束语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绩效考核应该逐步规范化。因此,企业家对绩效考核工作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时,应能清楚地知道当今绩效考核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只有正确的了解绩效考核的实质,才能真正走出传统绩效考核的误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企业经济效益,员工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上传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是企业管理类的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希望我的诚意能得到你的分分。第一次分享我的论文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思路与策略谈及品牌,逢人必言:“品牌是大企业的专用武器”、“品牌不属于中小企业”等等。如此,中小型企业由于诸多方面的约束,即便具备高品质产品,也只能生存在社会低层——产品层面,而备受商家的“凌辱”、“欺诈”。 许多人把品牌当成了奢侈品,以为是大企业的专利。其实,建设品牌从来就是一个渐进的、与企业从始至终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东西,有谁听说哪个企业做大后才说:“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建一个品牌吧”。海尔在当年产量不高、名气尚无,抡起大锤砸不合格冰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品牌了。大品牌哪个不是从小品牌发展而来的,所以,中小企业不必愚人自危,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后,建强势品牌,就从现在做起!这些具备高品质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如何“翻身做主”,从此阴影中逃脱出来?惟有塑造品牌,让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等环节从产品层面转向品牌层面,从而提升产品的品牌溢价,进而强化中间商、消费者的认可度和美誉度。那这些企业因何没有塑造自我品牌,受到哪些方面的约束呢?主要有以下三点:一、 客观财力资源短缺:国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企业市场规模、产品规模都未达到一定的水准,从而大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方面的压力,面对着有限的资金,企业需要品牌研发、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哪还有多余的资金来用于品牌塑造呢?即使可以挤出部分资金,但也是杯水车薪。二、 主观心理压力:诸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的同时,都有个同样的顾虑:品牌塑造是个长期的工程,而工程的开展和继续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此类中小型企业如果选择品牌战略,都有可能面临被此拖跨的风险。所以,很多国内中小企业都不愿冒此风险,而选择默默无闻的产品路线。三、 经营理念压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都从事着OEM生产,赚取着被压榨殆尽的不到10%的毛利,由于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过硬,在常年累月的国外OEM规模生产中,积累了相当的财力资源,但由于当前人民币升值、油价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生产成本上升,这些OEM企业都纷纷转向国内市场,从事自主生产和研发,这些拥有强大资金支持的转型企业几乎都会选择品牌之路,但由于长期受国外市场模式的影响,对国内市场不甚了解,对国内品牌战略的实施始终不从下手。面对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上述诸多压力,笔者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1、 重点投放,各个击破应该说,资金压力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品牌战略所遇到的共同的“拦路虎”,如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做品牌呢?大概很多人都会质疑;没有强大的资金怎么做品牌啊?笔者认为,如何运用有限的资金是关键,中小企业可以将这些资金针对性的投放到某一个重点市场,而选择投放市场也很重要,这需要企业前期充分的市调,包括产品的铺货情况、竞争者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然后运用本土化品牌传播、促销手段,进行重点区域市场的强大运作。在成功运作区域市场的品牌战略后,企业在复制传播,对其余市场各个击破。2、 快速品牌战略:笔者认为,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需要以高质产品为依托,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初次体验,将企业感情、历史等灌注给消费者,从而加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有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亲密疏离往往不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品牌也可以快速建立,通过各种传播策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3、 转型企业品牌战略:对于拥有强大资金背景转型公司的品牌需求,笔者提出了两项措施:转变思想:由于这类企业受国外市场运作规则的影响较深,在转入国内后,企业需及时转变观念和思想,区别对待国内外市场不同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和切入国内市场。借助外脑:这类企业往往会面临着人才压力,而国内日渐成熟的企业咨询公司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由于咨询公司对国内市场熟悉,品牌国内运营理念也比较成熟,所以,企业可以借助外脑,快速的运用本土化策略对品牌进行定位、管理和传播。长期从业于家电行业,具有系统的品牌策划知识理论,并成功参与策划多起家电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论坛活动,中国家电营销传媒新生代人物,在文案创意、品牌策划、行业观察等方面颇有见解。现为某著名家电专业媒体专题编辑。曾策划多篇产业分析报告,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起强势品牌呢?一、端正认识,走出误区认识决定行为。在品牌建设的认识上,许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误区,使他们裹足不前:1.以销量代替品牌。认为品牌太虚,看不见摸不着,“我把销量做大了还不是一样?”甚至有人说,“销量这么好这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么?”他不知道这是建品牌的大好时机,占领市场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费者忠诚,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绸缪。产品无论多么相似,只有品牌使它变得不一样,否则,过不了多久模仿者来了,怎么办?到那时再惊呼就有些晚了。2.做空壳品牌。与上面相反的是,有人把品牌当成了筐,设想先做响一个品牌(筐),然后往筐里放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准好卖。他们认为,只要把“筐”做出了名,在品牌(筐)的作用下,做一个成一个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把做品牌当成了老母鸡孵小鸡,简单化、庸俗化,不知道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不懂品牌需要灵魂、要有个性。其实做品牌与做销量并不在在两种不同的做法,那种说只做品牌做长线要么是纯心骗人,要么就是根本不会用做品牌的办法把销量做上去,用这种说法遮羞罢了。如果做品牌不是为了销售,品牌能当饭吃吗?其实做品牌也是为卖产品打工,品牌不高雅,其它销售手段也不低俗,况且现在的竞争环境别指望单靠品牌就可以拉动销售!其实事实上正相反,是其它营销手段渐渐失效的情况下,加上品牌才行!在销量中做出了品牌,在品牌中做出了销量,谁在先后的情况都有,重要的是让两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两张皮,两股道上跑车。建设品牌是理性的、科学的过程。一个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的提升过程。一个品牌被市场、被消费者认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端正认识,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再小的企业,都会走向飞跃!3.做品牌投入高,风险大。许多人认为做品牌就是拼命打广告,做知名度。他们眼看着一个个广告巨人速生速灭,于是以此为鉴,这烧钱的事咱可不能干。他们不知道做品牌还有其它办法,结果品牌成了无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给泼出去了。4.打造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快速建立起来的不是品牌。这又是极其害人的歪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很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老品牌甚至是百年品牌,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老品牌当年是缓慢成长的,更没有人否认新兴品牌如“三星”“微软”不是品牌。我国搞市场经济不足三十年,难道你能够说“海尔”“联想”在创业之初不是做品牌,百年之后他们才有资格称做品牌吗?品牌之路不是成长的漫长、人们接受的漫长,而是方法不正确和不尽正确而走了许多弯路导致的漫长,品牌竖立起来之后坚持和维护的漫长。相反,大多数情况是,如今的大品牌如果当年不是快速建立起品牌,早被对手打死了,方法和定力不够早夭折了。快速建立品牌没有什么不对的,做品牌不是快点慢点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企业在快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快速达成了销售量之后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他们只知道在广告中大喊大叫,一条道跑到黑地狂造知名度,不知道品牌生命归根到底要靠美誉度来支撑;只知道制造空泛的让人毫无感觉的品牌概念,不知道品牌概念要与产品的功能功效恰当吻合,要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品牌的与众不同;只知道劫道式的到处堵满消费者的眼帘,不知道用独具价值的品牌内涵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只知道用媒体强行灌输,不知道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点上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使他们在品牌体验中认同品牌,产生好感;只知道争抢消费者的钱包,不知道通过提供恰当的价值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而让消费者主动掏钱,并把对该品牌的美好印象储存在心中,传播出去……这样造就的品牌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们活跃在媒体上,注册在商标局,但就是没有活在消费者心里,所以,性命当然不长。而这些,正好是与做真品牌相悖的!品牌是完全可以比较快地建立起来的。做品牌,是在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给产品塑造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用历史、用情感、用文化塑造出来。比起讨论塑造品牌的时间长短来说,讨论如果做品牌的内容更重要。你想想,你朋友的要好程度难道是以结识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吗?二、中小企业做品牌需要的基本条件一个好产品消费者是通过产品感知品牌、接受品牌的,在每一种消费需求面前,都有无数的产品孙子似的等候着“上帝”的垂青,所以,产品必须经得起消费者挑剔,这是做品牌做营销的基础。中小企业做品牌一定要根植于产品这个基础,品牌源自产品,高于产品,而且消费者最初的品牌体验就是从你的产品中得到的。海尔的品牌美誉就是从海尔冰箱(当初叫利渤海尔电冰箱)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和超前的优质服务中得来的。如果没有一流的、可信赖的产品或服务,再好的品牌也无所依托,无从建造。一个好理念如果说,一个好产品是一个品牌的依托的话,那么,一个好企业经营理念则是建设好品牌的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道德源泉。比如,急功近利者做不长品牌,一个企业如果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导致只重视品牌知名度,忽视品牌美誉度,销售换来了金钱,却没有换来消费者满意和忠诚。许多貌似强大的巨人企业和品牌,像流行歌曲,火一阵儿;再比如,缺少商德的企业做不了品牌,像蓝田,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做市场,什么品牌呀、产品呀只不是在股市套钱的道具;还有的即使有好品牌也会被毁于一旦,像南京的冠生园。一个好外脑建设品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一项新工作。西方的品牌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近百年的总结与沉淀,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业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评估、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传播……这是一般企业难以自理的。世界著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常常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我国的企业,搞市场经济不过二十几年,有的连起码的营销战术都不会,建品牌更无从下手,所以借外脑是条捷径。品牌建设是一门研究消费者与产品关系的学问,许多时候需要从外向内看品牌,外脑往往能够更客观、更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种本土思维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核心技术、规模实力、市场投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些方面不能与他们硬拼,我们要立足本土、立足本企业搞品牌。中小型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土生土长。历史造就的我们比外企更加了解自己的市场、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消费者。我们在语言沟通、地理优势、人文环境还有在为顾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等方面,能比外企更有优势和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从这方面做起。比如,在食品、中药、普及性家用电器等方面,完全可以把品牌做强做大。格兰仕微波炉就是在强手如林的中外品牌的夹缝中兢兢业业,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当初,他的微波炉也许不算最好,但是中国老百姓能用得起来的。新利毛纺公司原来是一家村办企业,硬是凭借着自己在人缘、地缘、血缘等方面的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一跃成为中国毛纺业的第四大名牌。三、中小企业强势品牌的建立1.精心寻找一个好产品产品是品牌依托,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美誉度的物质基础。俗语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小企业在没有条件全方位整合多种资源大规模投入做品牌的时候,那么在产品的方方面面就必须做得过硬、到位,最根本的是要比现有同类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选产品有两个秘诀:第一,创新性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从未满足过的需求。比如,前些年出现的一种产品——晾衣架,这个产品是为了方便楼房住院户在阳台上晾衣服用的,升降自如,风刮不掉,这个产品优点和用法一看就能接受,“恋衣”牌晾衣架只靠渠道和终端铺货就打开了销路,品牌也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中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起来。做这种产品品牌要注意的要点是,市场动作要快,要尽可能地快跑,跑得远一点,因为模仿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与模仿者拉开距离。第二,日常常用、价值不高、但反复购买性强的产品。比如“恰恰”瓜子,就因为好吃,好吃就再买,好吃就让别人也吃,没做广告就火遍全国。(有限的一点广告是后来做的,是火上浇油——更火了)。别看瓜子不起眼,但是做的是大市场大品牌!2.借势中小企业没有品牌,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甚至连信用都有人怀疑,怎么办?一个字:“借”,“借”是省钱的办法。借渠道终端毛线这种商品很特殊,一是季节性强,进原料和资金周转周期长,数额大。二是到消费手中的是毛线,不是最终产品衣服,在品牌认知上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比消费者更重要。新利公司资金不足,没有渠道和终端,硬是靠“借”的办法做成一个名牌。新利公司为了借渠道终端,每年在初夏召开一次经销商订货会,300多人全部由新利包专机飞昆明,白天游玩,晚上研讨工作。营销战术请经销商畅所欲言,产品定价由经销商说了算,为此专门成立了由经销商代表组成的新利毛线定价委员会。大家彼此开诚布公,定好价格,然后新利公司请经销商订货,凡现金订货者都有返利,多订多返。由于新利公司敞开心扉把经销商当作一家人的做法,经销商每年都会放心的订货。到了秋季,货到了,这可是现金进货,利润空间又大,所以经销商就会卖力地推销新利毛线。新利公司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把新利品牌打了出去,借渠道挤进了原来靠高投入才能挤进的只有大品牌参与竞争的平台。正可谓借梯上楼。借产品,打自己品牌恒基伟业公司在看好掌上电脑的市场前景后,整合了一批生产掌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网络,推出“商务通”这个品牌,一举成为国内掌上电脑老大。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耐克公司自己从未生产过一双鞋,却大把大把地从运动鞋上赚钞票的事早已尽人皆知。这两个案例说明,“借”是中小型企业来一种全新的建设品牌的思路。3.先为人作嫁衣,然后再做自己的品牌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从1993年试产微波炉,曾给GE、欧洲的一些企业做OEM,现在格兰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2000年初,经国家权威部门评估,格兰仕的无形资产达101亿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对于这种策略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油水都被别人捞去了,自己只喝点“刷碗水”,这样会走不出其他品牌的阴影,永远也创不出自己的品牌。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忘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产品无法打入市场,生存都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非品牌化”策略或“放弃品牌所有权”策略虽然有喝他人“刷碗水”的味道,但是能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这是硬道理,暂时喝喝“刷碗水”是为了生存进而建设自己的品牌又何妨。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对国内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人们都知道有个格兰仕,也知道很多品牌的微波炉其实就是格兰仕生产的,到这时候,格兰仕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去就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仅可以赚到自己原先赚不到的钱,还可以学到知名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经验。放弃品牌本身就一种品牌策略,它不是要永远地抛开品牌,更不是对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小企业先把远大的梦想暂时放在一边,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大做强,以积蓄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力量,暂时放弃是为了来日更好的拥有。中小企业在品牌的困惑面前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还要有曲线救国的智慧。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企业广告策划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与途径探索 4、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浅谈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 6、企业如何进行网络营销 7、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8、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研究 9、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10、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11、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12、论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4、论企业的绿色经营 15、多元化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16、高等学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1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 18、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19、中小企业股份化改制探讨 20、名人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1、中小型企业并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2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3、论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策略 24、员工招聘与面试技巧探讨 25、浅析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26、浅谈负债经营 27、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8、论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29、关于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30、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1、中国商业体制下连锁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32、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33、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34、对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35、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36、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竞争力探讨 37、论企业如何设施品牌战略 38、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9、论体制转换中的财政职能转变 40、论企业文化建设 41、试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员工培训策略 42、论中国税收改革 43、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探讨 44、企业战略并购研究 45、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47、企业并购中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48、论国有医疗机构改革 49、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50、论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51、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52、服务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53、论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54、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55、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56、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57、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58、现行增值税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9、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国有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61、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2、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63、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64、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65、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探讨 66、网络营销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67、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研究 68、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企业经营对策研究 69、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0、关于中国名牌商品国际化的思考 71、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团队激励方法探讨 73、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74、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中的运用研究 75、产品广告策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6、试论满足需要与创造市场 77、我国批发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或零售商)探讨 78、市场营销道德问题分析 79、“假日经济”营销问题探讨 80、对非营利组织营销问题的思考 够不?????
工商企业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该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术堂整理了20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2、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3、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4、我国网游产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6、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7、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8、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9、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10、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11、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12、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13、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14、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15、企业购并扩张研究16、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17、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18、探讨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19、论企业的激励机制20、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这些我搜到的资料,如果需要我把整篇发给你。连锁经营——未来零售业的主流邓竟成 文献来自:财贸研究 1995年 第03期 [CAJ] [PDF] <正> 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快照...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饮食服务...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 文献来自:财经研究 1997年 第05期 [CAJ] [PDF] 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连锁经营一般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本文就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快照...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连锁经营一般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本文就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些探讨。一、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以后传入欧洲、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流通领域中重要的组织形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态势来看,发达国家的连锁经营呈现如下几方面发展...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连锁经营对策探析龙镇辉 文献来自: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4期 [CAJ] [PDF]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连锁经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连锁经营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宏观调控对策上要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制定规划、健全法制和发展中介组织策略;在微观经营对策上,中国连锁经营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市场定位策略是否正确,并提出规模定位集团化、业态定位多元化、业种定位多样化、商品定位大众化以及经营定位科技化和品牌化策略。快照...连锁经营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它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经济全球化是指一个过程,是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作为流通领域,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将不可避免地被卷人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目前跨国公司在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在连锁经营中更为突出。这种竞争是错中复杂的,有国外与国内连锁之间的竞争,有国外与国外连锁之间的竞争,也有国内与国内连锁之间的竞争。中国连锁业只有迎合这一发展趋势,才能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回避都是没有出路的...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我国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走专业店连锁经营之路吴飞美 文献来自: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01期 [CAJ] [PDF] 专业店连锁经营是中国大型零售业连锁经营之后出现的又一次新浪潮,也是中国零售业多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发展专业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提出了我国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方向,应走专业店连锁经营之路,推进我国流通产业向现代化迈进。快照...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我国把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作为推动本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鼓励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如今,大型零售业已以超级市场实现了连锁经营的突破,但如果完全依靠这样的大型超市及综合商店来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而更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的垄断及中小商业企业的破产和倒闭,以至于不能实现社会的组织化。要实现组织化,就必须解决好规模经营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在我国,还存在许多中小商业企业行为和利益私人化倾向,在经营中会有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造成流通秩序的不稳定和混乱,这也...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分析与设计张正祥,姚小涛 文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97年 第S1期 [CAJ] [PDF] 论述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快照...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分析与设计张正祥姚小涛(西安交通大学,710049,西安)摘要论述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组织系统分析设计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F27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化的大流通,这种市场经济形态要求改变传统的那种独立、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消除其流通环节不连贯、流通渠道不畅通、流通费用较高等局限性,建立一种能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参考资料:CNKII
餐饮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餐饮业的连锁经营管理分析 摘 要:餐饮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国餐饮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之一的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当今社会运用十分广泛。 文章 以S餐饮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连锁经营管理问题。 关键词:S串串;连锁经营;餐饮业;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58-02 1 S餐饮有限公司概述 S餐饮有限公司是中国优秀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于2007年9月在成都成立,是专业从事串串香、火锅连锁经营、底料及调味品生产、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S有限公司立足于特色餐饮行业,秉承重品质、抓服务、塑形象以回报社会的理念,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规范各店的质量和口味,成立了生产部、物流部、加盟连锁中心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串串香加盟咨询、串串底料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S餐饮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持续稳定提高。 2 连锁经营理论及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经营的理论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连锁经营业具有四个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经营商标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连锁经营有这几个基本的特征,所以一定程度的确保了连锁经营的成功。 连锁经营的优势 ①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店名、进货、配送、价格、服务、 广告 、管理、核算的统一。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强化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环境布置、色彩装饰、商徽、广告语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强化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③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 方法 、 经验 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④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工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 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连锁餐饮业现状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群体已成为餐饮业中最活跃的部分,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 热点 。我国连锁餐饮业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连锁经营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自从我国的市场上有了国际连锁经营组织的攻占,我国餐饮业就努力地在连锁经营方面做着努力。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如内蒙古小肥羊,重庆火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连锁餐饮业起着带头作用,走在前列。②我国连锁餐饮业保持发展状态。在2010年。据调查,餐饮企业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和加盟店居多,占75%。而这些企业中,以销售额10亿一下的经营规模为多数。并且,95%连锁餐饮企业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③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由于物价的上涨,连锁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据调查,2007年,30%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一半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2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有25%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在5%以内,而一半企业的毛利率基本没有变化,还有27%的企业的毛利率有增长。所以,大多数企业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大多数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④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连锁餐营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在人们心里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不高,据相关调查,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在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人力资源匮乏占比例最高,其被选择比例达到了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⑤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待开发。虽然,连锁餐饮经营已经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导模式,但是,我国连锁经营的餐饮业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从销售业绩方面来说,和西式餐饮连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品牌意识薄弱。在我国,形成独具自己特色和企业形象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比较少,而我国有自己成熟品牌的企业,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老品牌,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品牌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注重对品牌的保护,不能坚持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不能保证各分店的口味,服务等的统一,有些分店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造成对已有品牌的损害。②规模效应低。所谓连锁经营的要义就在于用很低的成本复制经济样本,从而将规模扩大,规模是餐饮连锁竞争的优势和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发展时,有目盲,急于求成的情绪,用特许经营遍地开花的方式,广开分店,导致其发展要求与自身情况不符,最后失败。③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经营具有统一化的特点。统一的店面面貌,统一的广告营销、信息传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的库存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对与很多中餐企业,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就不比西餐企业有优势,所以,绝对的标准很难做到,标准化程度就相当很低。④物流中心不够完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作用,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却只把配送中心单纯的看作配货,不愿意耗费物力财力去完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对物流中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重视,配送中心不仅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齐,也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制约了连锁餐饮经营的进一步发展。⑤专业人才匮乏。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普遍面临存在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大多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都有。同时,由于观念,薪资等方面的愿意,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的人才,所以,人才的短缺成了制约餐饮连锁经营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S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S餐饮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S餐饮有限公司从2007年9月开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家加盟商的餐饮企业公司已完善了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及储备,可以为广大有意愿加盟的客商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愿与广大合作者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S餐饮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形式单一。虽然产品风味独特,但与其他传统餐饮业相比,传统餐饮业的菜品一菜一味,各有特点。火锅产业则由于锅底种类相对较少,加上消费者每次选择的锅底种类终究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带来滋味相对单一的缺陷。②质量问题。与传统餐饮业相比,串串香对肠胃的刺激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S餐饮有限公司一直以大众的价格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在价格和质量的协调方面存在矛盾。在保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③发展空间较小。火锅产业的地域性使得一地一味,四川人只认麻辣味的火锅,北京人就爱吃涮羊肉等等,这使单一风味的火锅类别很难做到向全国推广,更不要说走 出国 门。④竞争力低。就四川而言,和S餐饮有限公司类似的火锅店,串串店很多,而且,串串香的宣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对于S餐饮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就相对变低了。⑤经营者自身的素质。S餐饮有限公司的加盟者经营知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盟者不具备一个经营者应有的素质,素质较低。 S餐饮有限公司对策分析 ①加强创新。推出更多的菜品,推出更多的套餐或组合服务,推出更多的口味,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②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原料,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节约成本,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增加菜品品种。加强质量的监督,增加食品卫生检查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消费。③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主动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制订常客奖励计划等。④加强品牌管理,提升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任何商品都有其品牌。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价格,服务,但对商品的综合反应就是其品牌,现在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对于餐饮业是如此,所以,应加强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和管理。⑤注重 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服务人员的仪容,态度,举止等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培训,将这些细化的服务标准灌输给员工,使服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其次,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选择具有较高 文化 修养,较高专业素质的人。不仅如此,更要为员工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心里,避免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我国餐饮连锁经营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 杨欣.餐饮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7. 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餐饮连锁企业的直营与特许经营 摘要: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而直营和特许经营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这两种形式各有其特色,但也都有一些弊端,餐饮企业在发展连锁时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餐饮企业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连锁方式。 关键词:连锁 直营 特许经营 一、餐饮连锁的概念 连锁经营的方式,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应用得最广泛,并且出现了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国际化连锁经营品牌。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1]。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取得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效应”;可获得广泛的吸引合作者、较低的投资风险、标准化的扩张等“扩张效应”;还可获得提供统一的消费模式、整合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整合效应”。 二、餐饮连锁的分类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简称RC。即资本经营保持单一,所有分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都完全归属总店,采购、配送、核算都由总店统一调拨管理,分店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简称VC。是由一些独立经营、核算的中小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他们之间实行统一的订货、送货,并享有共同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各连锁店都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较高级形式,简称FC。是指总店与加盟店之间订立合同,明确各自权责,总店允许加盟店使用其某些商品、服务的经营权或先进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特许人以商誉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对企业信誉、品牌的出租。总店和加盟店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在这三种连锁方式中,直营连锁是连锁经营的最初形式,而特许经营则是最发达、最规范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餐饮连锁企业采取的都是这两种形式,采取自愿连锁方式的企业较少。因此本文也主要是考虑餐饮企业的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形式。 三、直营连锁优势、劣势 (一)直营连锁的优势 首先由于总店拥有直营连锁店的采购、配送和核算权,因此可以进行大批量采购,通过量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价格;其次总店可以统一调配连锁店的资金、设备、店面及人员,充分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再次由于总店分担了一部分经营事宜,因此有利于各连锁店集中精力进行商品的管理和服务的改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后由于各连锁店受总部直接管理,连锁店的运营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事物,较为灵活,受外界制约和影响也相对较少。 (二)直营连锁的劣势 但是直营连锁也有一些劣势,比如资金投入大,见效慢,一般的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无法承受;规模扩张易受资金、税收、地区法规等制约,对企业要求高等。 四、特许经营的优势、劣势 特许经营是快速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一条途径,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将成为企业失败的导火索。 (一)特许经营的优势 首先从特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经营具有融资功能。特许人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的资产,积累大量资金,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实现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而迅速扩大公司规模的目的;其次,从受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加盟方式对于具有一定资本,但又没有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好机会。因为通过加盟,一方面可获得总公司技术、品牌和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还可获得总公司全方位的帮助,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二)特许经营的劣势 但是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对总公司的品牌、形象、管理等依赖性较大,若总公司片面追求品牌授权利润,一味追求特许加盟店数量的增长,却又缺乏有效管理和强有力的服务能力,这样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而且也会出现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最终将导致整个特许连锁系统的坍塌。 五、餐饮连锁企业直营或特许经营的选择 (一)餐饮企业连锁的情况 连锁经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可以塑造形象、树立品牌、分散经营风险、降低广告宣传费用及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以连锁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到底是采取直营连锁的方式还是特许经营的方式,每个有意发展连锁的餐饮企业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这个问题。 麦当劳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连锁店,直营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所占比例为84%,这意味着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也在于发展特许经营。 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开店总数超过1900家。中国成为麦当劳在全球首个拥有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3种业务模式的市场。 肯德基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截至2012年底,肯德基在中国有超过4200家连锁店,其在中国普遍采取的是直营连锁的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肯德基加盟店的数量,但是2012年的数据显示,肯德基直营店当年的比例超过90%,这意味着加盟店的数量在400家左右。肯德基在中国是1999年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其采用的是双赢的特许加盟模式。首先改变加盟者交纳加盟费后自行开店的形式,转变为让加盟者出资购买一间正在运营并已盈利的连锁店。这一变化更符合东方人谨慎的投资心理,降低风险;其次由于在大城市开展特许经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因此目前肯德基只在中国内地非农业户口大于15万小于40万,且年人均人民币大于6000元的地区寻求加盟经营。加盟者可以转让30%的股份,并且还要对加盟者进行20周的内容广泛培训项目,从食物加工、环境清洁等基础技能到 财务管理 、人员配置、战略调整等高级发展项目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在以后不断学习。通过这些 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加盟店的营利,求得双方的共赢。 而在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火锅连锁企业,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知名火锅品牌在2005年以前加盟店所占比例均为95%以上。这些企业也从2009年开始,转变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手段,将经营重点转向直营,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截至2009年底,小肥羊拥有的自营餐厅数目增至161家,特许经营餐厅的数目为293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火锅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直营连锁的方式,严格限制加盟店。目前呷哺呷哺在全国超过500家店全部为直营餐厅,海底捞在全球的136家店也全部都是直营店。 (二)餐饮连锁企业怎样发展连锁 由此可见,无论是采取直营或是特许连锁方式,企业都不能盲目地扩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来。 1.餐饮企业的经营业态 企业的经营业态不同,其采取的连锁方式也不同。例如上面所阐述的肯德基多采取的是直营连锁方式,因为其资金雄厚,完全可以采取直营方式来避免特许连锁的品牌毁坏,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等风险。而小肥羊等一些中餐火锅则因为其资金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多采取特许连锁方式。 2.企业发展阶段及经营方式 1997年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开办特许经营店必须要有直营店,且有一年以上的良好业绩,这就说明特许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企业在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限于资金有限,没办法采取直营的方式,而通过特许经营,则可在短时间内收取加盟者大批加盟金,也可扩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发展壮大企业。此举因为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在发展特许经营的初期就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设计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包括营运手册、特许加盟合同、培训手册和招募加盟手册。 3. 商业模式 的可复制性 发展特许经营必须能够将积累出来的运作经验顺利移植给加盟商,否则开办自营店更合适。例如大多数咖啡连锁企业都采取的是直营方式就是因为其复制性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 企业文化 的传递性。而有些中餐火锅采取特许加盟方式是因为其生产线管理简单,产品核心技术即汤料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可复制性强。 4.发展连锁店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连锁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餐饮连锁企业扩张得太快,无法控制和支持连锁店,则将使连锁店失掉了品牌原有的特色。例如,90年代中后期,河南企业家乔赢创办的羊肉烩面馆,以及2002年一夜间遍布全国而又顷刻灰飞烟灭的馋嘴鸭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连锁企业应该练内功,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稳健的发展连锁,慎重对待特许加盟[2]。决定连锁经营成败的不是规模的大小,扩张速度的快慢,而是企业固有的管理流程和文化特色能在连锁店之间得到传承。例如星巴克则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星巴客店都能体会到一致性的服务,包括产品质量、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星巴克体验。 5.规范化与标准化 连锁经营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现标准化并且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复制。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经营实际是连锁总部“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并且不断复制。对于直营店来说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但是对于加盟店来说这是个更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不能“连而不锁”,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托管特许经营,制定统一流程,企业加盟后,总部派人去管理。 6.人才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餐饮连锁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兼备的特点,人才就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餐饮连锁企业应健全自己的培训机制,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比如1999年初,巴国布衣创办烹饪技术学校,它常年拥有7套管理和厨政体系的储备班底;2001年,谭鱼头创办四川烹专―谭鱼头烹饪技术学校,这都为企业发展连锁打下了人才的基础。 总之,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现代餐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直营还是特许经营也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直营与特许经营并不矛盾,并非两者只能取其一,恰恰相反两者是相容的关系,企业可以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侧重于哪一方。当总公司拥有一个具相当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拥有高效的配送中心及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时,就可以选择特许连锁,进行规模扩张;但是特许经营的风险也很大,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多采取直营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唐晓辉.中式餐饮成功连锁的四大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2] 廖峰,肖晓.成都连锁餐饮企业特许加盟方式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4).看了“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餐饮业成本管理论文 2.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4. 浅谈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论文 5. 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1、麦当劳的CIS麦当劳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连锁店,目前在72个国家开设了14000多家,每天接待2800万人次的顾客,并且以平均每小时新开一家餐厅的速度发展着。而顾客走进任何地方、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都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外观、内部陈设、食品规格和服务员的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等诸多方面都惊人地相似,都能给顾客以同样标准的享受。2、麦当劳的经营理念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在创业初期,就为自己设立了快餐店的三个经营信念,后来又加上“V”信条,构成麦当劳快餐店完整的FQ、S、C、V经营理念。Q(Quality)是指质量、品质。北京的麦当劳产品原料有95%以上在当地采购。面包不圆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浆接货温度要在4℃以下,高一度就退货。一片牛肉饼要经过40多项质量控制检查。S(Service)是指服务,包括店铺建筑的快适感、营业时间的方便性、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微笑是麦当劳的特色,所有的训员都面露微笑、活泼开朗地和顾客交谈、做事,让顾客感觉满意。C(Cleanliness)是指卫生、清洁。麦当劳员工规范中,有一项条文是“与其靠着墙休息,不如起身打扫”,全世界一万几千家连锁店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这一条文。员工上岗操作前须严格用杀菌洗手液洗手消毒,规定两手揉搓至少20秒种再冲洗。V(Value)是指价值,意为“提供原有价值的高品质,物品给顾客”。麦当劳的食品营养经过科学配比,营养丰富,价格合理。让顾客在清洁环境中享受快捷营养美食,这就叫“物有所值”。3、麦当劳的行为识别麦当劳有一套准则来保证员工行为规范,即“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册。”4、麦当劳控制系统麦当劳公司的再一个控制手段,是在所有经营分店中塑造公司独特的组织文化,这就是大家熟5、麦当劳管理办法麦当劳公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特许组织了。在全世界它有一万家分支分店,大约每隔15小时就有一家分店开张。1,分店的建立。每开一家分店,麦当劳总部都自行派员选择地址,组织安排店铺的建筑,设备的安装和内外装潢。2,特许费。受许人一旦与公司签订合同,必须先付首期特许费为2。25万美元,其中一半现金支付,另一半以后上交。此后,每年交一笔特许权使用费[年金]和房产租金。前者为年销售额的3%,后者为年销售额的8。5%。3,合同契约。特许合同的期限为20年。公司对受许人有以下责任:在公司的汉堡大学培训员工,管理咨询,负责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财务咨询,提供人员培训的各种资料,教具和设备,向特许分店供货时提供优惠。4,货物分销。麦当劳公司不是直接向特许店提供餐具,食品原料,而是与专业供应商签订合同,在由它们向各个分店直接送货。6、麦当劳的营销策略1,商品策略。因为受许人必须先到汉堡大学培训一段时间,方可营业,这就保证了麦当劳快餐店出售的食品都严格执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操作程序。例如,炸土豆条所用的土豆要经过适当的储存时间调整淀粉和堂的含量,放在可调温的油锅中炸制,炸好后立即卖给顾客,若在7分钟内未售出,则将其报废。2,服务策略。麦当劳快餐店努力创造温馨气氛。店堂内尽量避免喧闹和闲逛,适合全家宁静地就餐。服务员热情周到,效率高。3,卫生策略。麦当劳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如工作人员不准留长发,妇女必须地发罩,顾客一走就马上清洁桌面,落在地面的纸片要随时拣起来,是店堂内始终保持清洁的环境。4,价格策略。尽管麦当劳质量有保障,但也不随意抬高价格,信守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