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幼儿园弹唱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弹唱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弹唱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一、引言

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是幼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高职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存在部分学校忽视弹唱教学,造成学生无法应对、胜任工作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有部分高职学校通过增加课时量、选用合适教材、制定明确目标加以改进,但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中就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入手,探讨了应该如何解决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的不足,为未来幼教的灵活开展打下稳定根基。

二、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于注重乐理知识的讲授。在学前教育中,乐理知识是掌握节拍、节奏,开展高效弹唱教学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严重忽视了对声乐演唱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弹奏技能等知识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弹唱水平的提高。[1]第二,缺乏充分的弹唱练习。由于学前专业注重的是幼儿教育知识、技巧的传授,很多教师对学生弹唱练习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将歌曲的编配弹出来即可,不注重音乐的细节。更未让学生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造成很多学生所弹唱的音乐都是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2]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要想学好弹唱,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得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高职学前专业的弹唱教育多是以课堂为中心,并没有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除了参加考试以外,并没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伴奏活动、歌曲谈场比赛,不具有任何丰富的经验。[3]第四,课堂教学缺乏变通性。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注重变通性,这种变通体现在教师不能过于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在接受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打造高效性、动态性的课堂,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弹唱教学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变通性教学无法实现。

三、改善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对策

第一,曲目分析,针对教学。学前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充分的儿歌弹奏经验,这样才能为未来幼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弹唱教学中,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音乐作品,而是应该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让学生尝试弹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儿歌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畅谈弹奏的技巧、方法,让弹奏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加深入。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弹奏练习之前,教师应该一边示范一边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皆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整体结构十分规整协调。在做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乐段特色与风格作出细致的解读。例如在对第一乐段的解读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该乐段以明亮的色彩为主,在其中自然地糅入了柔和的色调,弹唱起来有一种明朗亲切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乐句为全曲的核心,把握儿歌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气呵成的弹唱练习。而在第二乐段,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旋律的'重复与节奏的活泼,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思想内容,加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渲染。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导教的经验,引导学生在把握幼儿声乐学习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儿歌作品进行弹唱,在歌曲分析中需以情感的感染与氛围的营造为关键,不宜过多插入复杂的结构与乐段分析。

第二,基础奠定,多元练习。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奠定稳定的根基,只有打牢弹奏的基本功,强化手指、练习曲的训练,才能开展由浅及深的弹唱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合理安排乐理知识、技巧技能传授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讲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前弹唱教学。例如,在奠定钢琴弹奏基本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重点进行手指训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键盘,初学时会出现手指、手腕较为僵硬,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在弹奏时以“按、压”为主要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先以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钢琴作品的美丽。随后,教师再以高抬指的手指练习开始,开展从音阶到琶音、到和弦等的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钢琴的熟悉度。另外,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节奏上的技巧,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儿歌弹唱中常用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不同音符,并且加强对不同音符的组合运用,强调层次性的练习,夯实学生的弹奏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弹奏时能够准确把握技巧与概念,做到心理上的不紧张。

第三,小组授课,把握层次。目前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依然是以一对多的教授、一对一的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忽视了学生在弹唱水平上的差异,不利于开展针对性、高效性的弹唱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形式,选择相似程度的学生加入学习小组中,开展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小组;没有完全领悟弹唱方法、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小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生小组。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看音乐书记、音乐剧作品、多听节奏旋律鲜明的钢琴曲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充实弹唱过程中的感染力;对于第二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具有趣味性的儿歌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从简单到容易,不断提高教学的难度,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加强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弹唱能力;对于第三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关键,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时关注他们的弹唱练习情况、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这类学生在弹唱上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同样的要求、目标拘束不同小组的学生,而是肯定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展开分层达标的教学活动。

第四,互动评价,增强信心。学生之间的互听互评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评价他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种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意见与想法,结合具体的弹唱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提高互动评价的价值。互动评价互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模拟舞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歌曲演唱、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台下的听众细心聆听弹唱的音准、节奏、技巧、情绪与情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能够调动诸多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维持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这种互动评价延伸到课外练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或者进行多人陪同练习,在练习之后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共勉的能力。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监督者,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可以通过征询陪练者的意见与想法,系统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不能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练习的问题。

第五,体验教学,注重实践。学前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教学”上,即教师不仅将弹唱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将这种能力与幼教紧密结合,以幼儿教育情境为背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避免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紧张、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特别创设“体验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上台试讲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执教《拔萝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模拟扮演“幼师”这一角色,自己设计教学的开场、教案与具体弹唱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先以故事“拔萝卜”为开场,借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随后再进行反复性的学唱活动;还有学生则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扮演小白兔、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等不同的角色,加入边玩边唱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简单的反复学唱更加有趣生动,能够让每个孩子主动加入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利用到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了丰富的课堂环境。

四、结束语

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学前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竭尽全力、集中精神,掌握较高水平的弹与唱。但是在目前弹唱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素质水平与教学技能的局限、学生学习认识与弹唱练习的缺乏,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提高对弹唱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弹唱现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通过小组授课、互听互评、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弹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曾华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实践活动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7-48.

[2]张加佳.如何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琴法教学[J].新课程,2014(6):148-148.

[3]杜清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的培养[J].文艺生活,2011(9):206-207.

儿歌弹唱的重要性简介如下:

重要性:

儿歌弹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弹”和“唱”,而是一名一线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

“儿歌弹唱”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技能,无论是课堂教学、音乐欣赏,还是音乐游戏活动设计,都需要用到这项技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习阶段就要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儿歌弹唱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贯穿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阶段,其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一、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

在进行儿歌弹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歌曲弹奏的目的,以此提升掌握儿歌伴奏能力;儿歌伴奏分解能力,其分解步骤为儿歌编配和弦,并结合儿歌情感,选择最为合适的伴奏音型,最后进行弹奏练习。

二、不同调式的即兴伴奏

对儿歌伴奏基本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加强,选取一首合适的儿歌加强弹奏能力的训练,并进行熟练弹奏,这是儿歌伴奏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三、加强对学生演唱能力方法的训练

1、气息训练

气息直接决定了歌唱时的活力与感染力,这就需要对气息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

2、共鸣训练

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共鸣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提升弹唱效果。最重要的是头腔共鸣,可以增强声音亮度,提高声音穿透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站在高处大喊同学名字的方式进行共鸣训练,朗诵也能产生一定的共鸣效果。

【摘 要】幼师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幼师音乐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针对幼师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本文针对幼师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三方面入手,加强幼师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演唱能力 弹奏能力 自弹自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79-01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师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园,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合格幼儿教师,是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所以,在我们针对幼师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音乐教学中,加强幼师音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三方面入手,以加强培养幼师生的音乐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1.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与视唱练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美妙的声音是从科学的发声练习中获得的,而要唱好一首歌曲,就需要视唱练耳。那么,应怎样训练呢?一是发声训练从长音开始,让学生体验发音位置和发声技巧。二是视唱练耳从小二度开始,边听边唱,培养学生心中音程的概念。 2.指导学生看谱视唱,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唱歌 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看歌曲的三要素,即调号、拍号和表情术语。其次,帮助学生分析歌曲和掌握歌曲的反复记号、装饰音及各种速度、力度记号和主要节奏型,这对于学生唱好歌曲十分重要,然后才可以准确无误地演唱。 3.课堂学习结合课外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试用柔声、轻声开始学唱,逐步学会气息控制,头腔共鸣,使音色自然统一,声音圆润、优美,加强音高。课后可以听自己的录音,通过分析辨别,找到并认定哪种唱法最好,练习中要加强正确地吐字、咬字和美感的训练,去选择最美的声音。 二 加强学生的弹奏能力 1.分手视奏与单手视奏 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师生,手上没有完善的控制能力。视奏时,先左右手分开弹,熟悉之后,再合起来弹;也可以培养他们一目十行、十指并动的双手视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先用较方便的指法弹奏旋律,建立旋律音响印象,再用谱中规定的指法反复练习,以增强十指的适应性。 2.多看谱、少看手 在练习中学生由于不熟悉键盘,往往是顾了看手就顾不了看谱,有时只看了两三个音就急于低头看键盘,乐曲弹得断断续续,有的干脆把曲子背会再弹,这些都不利于提高视奏能力。正确的方法是多看谱,少看手,甚至不看手,最后养成看谱弹奏的习惯。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谱子规定的指法弹奏,做到眼睛看谱、耳朵听音、手指按指法找到要弹的音,只有这样手、眼、脑并用,边弹边唱,达到脑、眼、手、口各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 3.注重技巧练习 很多学生在练琴时,都忽视了技巧练习,一坐在凳子上就开始弹奏乐曲,不进行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巧的练习。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一上课就急于回乐曲,且很有表现欲望,但一旦叫其回练习曲就傻了眼,有的根本忘了练,这是不可取的。应先练好基本技巧练习,乐曲可以暂时放一放,技巧练习是每天练琴的必修课,它就像唱歌前的练声一样,由浅入深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利于活动手指关节,熟悉键盘,让练琴者进入练琴状态。对于幼师生来说,手指要灵活用力,富有弹性;手腕、手臂要放松,自然,这些主要都是通过技巧练习来完成的。 三 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是指边弹边唱,具体而言它是歌唱、弹奏与和声三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演唱和演奏是形诸于作的“台上演员”,和声是幕后英雄,它在无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弹自唱是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范唱形式。幼师生人人都得学会自弹自唱,这也是幼师生的一项基本功,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经常要用到它。它一般用于教唱新歌前后,在教唱新歌前,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演唱新歌的欲望。在学会新歌后主要让学生有一个对比,巩固掌握歌曲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完整歌曲的方法,自弹自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歌曲,练习弹唱才能在课堂上熟练自如地边弹边唱,避免手口不一,眼神呆板的弹唱习惯。 总之,不仅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挖掘学生的智力,锻炼他们的才智,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才会是高规格质量的学生,她(他)们才会不断地规划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未来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任,掌握好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发挥自身更大的音乐表现力,就需要学生自身多练、多唱、多弹,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庞远燕〕

毕业论文幼儿弹唱开题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童认知世界的关键过程。音乐具有益智功能,幼儿智力尚在开发、心智还在成长,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教育要有信仰,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这同样需要信仰。我们必须相信这不是不切实际的 口号 ,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理论。教育源自生活,学习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解放军”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解放军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解放军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解放军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9. [4]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儿歌弹唱的重要性简介如下:

重要性:

儿歌弹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弹”和“唱”,而是一名一线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

“儿歌弹唱”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技能,无论是课堂教学、音乐欣赏,还是音乐游戏活动设计,都需要用到这项技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习阶段就要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儿歌弹唱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贯穿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阶段,其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一、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

在进行儿歌弹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歌曲弹奏的目的,以此提升掌握儿歌伴奏能力;儿歌伴奏分解能力,其分解步骤为儿歌编配和弦,并结合儿歌情感,选择最为合适的伴奏音型,最后进行弹奏练习。

二、不同调式的即兴伴奏

对儿歌伴奏基本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加强,选取一首合适的儿歌加强弹奏能力的训练,并进行熟练弹奏,这是儿歌伴奏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三、加强对学生演唱能力方法的训练

1、气息训练

气息直接决定了歌唱时的活力与感染力,这就需要对气息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

2、共鸣训练

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共鸣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提升弹唱效果。最重要的是头腔共鸣,可以增强声音亮度,提高声音穿透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站在高处大喊同学名字的方式进行共鸣训练,朗诵也能产生一定的共鸣效果。

幼儿弹唱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幼儿 教育 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家长所关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一 幼儿期是 家庭教育 之初,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分享三岁幼儿教育 方法 及知识,告诉各位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最多变最可塑的时期。 幼儿期是最重要的教育时期 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 儿童 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茁壮成长,长大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幼儿教育与幼儿健康同等重要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抚养的责任,而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老师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绝对重要的责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父亲比母亲列重要。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倡导“零岁教育”,试想,像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父母,谁还能承担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精神,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人才。 “3岁看老”并非无依据 人的大脑蕴藏着细胞总数大约为10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3岁以前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言语、音感和记忆细胞,大脑的各种特征也日趋完善。近年来,许多儿童教育家把1~3岁看做是早期儿童品性教育和 智力开发 的“关键年龄”,并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关键年龄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此期间所实施的教育,可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有人说“三岁之貌、百岁之才”,意思是说3岁之前形成的才华能决定他的一生。并有“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年至80岁还保留着。 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也容易“学坏” 孩子在3岁以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快,如语言的发育,从发单音发展为能说较长的 句子 ;从不会走路到独立的行走。这些进步,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而来的。因为孩子最喜欢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为此,如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 幼儿期家庭教育的方法 1解释和说理要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使他知道怎样做,还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给孩子讲道理,要让他听懂。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道理的,应等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说道理。 2榜样和示范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 故事 ,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多为孩子提供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榜样,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为为孩子作出榜样。 3练习和实践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实践。所以,在要求孩子达到某一项行为准则时,一定要让他反复练习、巩固,并经常采取表扬的方法,促进孩子自觉地巩固。 幼儿期家庭教育的特点 亲切性 因为父母与子女是血缘关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泼可爱,家长对幼儿有着天然的温存、体贴之心,亲切、轻柔的话语和动作。 生活性 孩子是随着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是其特点之一。 启蒙性 教给幼儿的东西,必须是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东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复杂性 首先是指家长对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任务,还要通过教育,使幼儿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其次是指幼儿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变化中,而家庭内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要教育他们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幼儿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孩子从成长之初,就应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样对于他的成长是非常重要。幼儿教育和幼儿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幼儿家庭教育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二 3~6岁的宝宝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他们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 唱歌 ,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 对他们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孩子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 总之,这时的宝宝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宝宝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这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一、不要嫌烦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 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话再多的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宝宝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当宝宝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自言自语,了解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都知道,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平时我们用于交流的话被称作外部语言,而不出声的在头脑中用以思考的话则是内部语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己具备了一定的外部语言,但还没有形成内部语言。这样当他们思考问题时,往往要借助外部动作或语言的帮助。自言自语是孩子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形式。孩子在游戏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行动,用语言指导行动。 孩子自言自语时,往往不需要别人回答,当他们想出办法时,还会自言自语他说出。因此,当大人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时,大可不必担心,也不要厌烦,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将逐渐消失。 三、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 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并非是让他们将来都成为歌唱家或演奏家,其目的是使孩子通过与音乐交朋友,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音乐是一种美的事物,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能够在学习音乐中找到乐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在弹奏乐器时,需要孩子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这就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 记忆力 、理解力和创造力。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从小树立不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其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艺术修养,并形成良好的性格。 对于宝宝而言,音乐启蒙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如可以用丰富多彩的乐曲陪伴孩子的不同活动,轻松愉快的抒情乐曲伴随孩子起床和进餐;节奏明快的进行曲伴随孩子游戏;优美安静的摇篮曲伴随孩子入睡。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让他们在弹奏中感受音乐美,还可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轻松活泼的演奏会或文艺晚会等。总之,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和音乐交上朋友,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的耐性 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片、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及坚持性差等习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聪明才智,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需要耐心地引导。父母可用亲切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坚持完成所进行的活动。比如,孩子画画只画了一半就想离开,父母应提醒孩子:“画完了你给我讲讲画的是什么呀?”孩子一听父母要看画,就会画完。 培养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渐进。孩子可能学习一会儿就烦躁不安了,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坚持下去。开始时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再逐渐延长时间。 对孩子的学习内容主要看孩子是否感兴趣,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容易获得成功,成功给孩子带来继续坚持的动力。这样的活动,孩子会更自觉地坚持。 五、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锻炼孩子语言表达的好方法。当你打算给孩子讲述某一本书的内容时,最好事先把它看一遍,熟悉其中情节。可以用语言吸引孩子的的兴趣,如“你看,这儿有一本好书,你想看吗?”或者让孩子自己发现它,这时你再开始给他讲述书中的故事。 父母讲述故事时,语言尽量形象、生动,可以适当加些动作,一次讲述内容不要太多,以免孩子失去兴趣。同一个故事可给孩子重复讲许多遍,他们仍会听得津津有味,边讲故事边让孩子翻页或者用手指图画,更便于他理解故事内容。逐渐地,孩子就能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对于单张的图片,可以先让孩子观察,然后让孩子把所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讲给你听,这时孩子就需要运用他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父母可以采取提问方式:“这幅画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些什么?”等,孩子讲述内容会增多。 孩子讲得不好时,不要训斥他。可以从易到难,开始讲好一两句话就行了。孩子若讲话不分先后顺序,或不断重复多余的话,如“然后、然后……”,或者一句说不完就急着说下一句,父母应耐心些,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让孩子模仿,提醒孩子先想好了再讲。逐渐地,孩子会越讲越好。 六、游戏就是学习 许多父母认为,应从3岁开始让孩子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游戏是浪费时间,因此尽量压缩孩子的游戏时间。从教育学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游戏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方法,游戏的过程,是孩子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在游戏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人与外界的关系。孩子游戏过程,就是他们的身体、社会性、智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过程,因而,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以促进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佳宇和佳美在玩看病的游戏,佳宇穿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郑重其事他说:“你得了感冒,比较严重,没关系,吃点咳嗽糖浆,过几天就会好的。另外,你要注意休息,不要再到外面乱跑。”在游戏中,台词全由孩子自己编出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是何其丰富。 同时,游戏也可帮助孩子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学习。 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该充分重视游戏的价值。父母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七、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境界 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 经验 ,引导孩子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启发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此时,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运动、游戏,正确科学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往往出自偶然的发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意的安排与引导,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科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并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探索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孩子 逻辑思维 能力的发展。 八、开始帮助他们掌握分类和对应的概念 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组归类,它是儿童掌握数、空间、规则等概念的基础。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的分类能力。如将买回的蔬菜、水果、干果分类;将洗完的衬衣、内衣、外套、裤子等分类;洗碗时将碗碟分类放置,等等。这种分类活动与孩子生活接近,他们很愿意做这种分类活动。 对应是把相关的事物进行配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让儿童进行对应的活动。如一张桌子前摆一把椅 子,一个碗上摆一双筷子,每双鞋的左右脚对应等。这些活动为掌握数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活动,帮助儿童学习掌握分类和对应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九、保持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房间、家具布置整洁美观,舒适宜人,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家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较大,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尊、自爱、自重,严格要求,互敬互爱,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办事,子女就能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上进、心地善良,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大人因某些事件要争吵时一定要避开孩子。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三 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 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 重要性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水平越高,他(她)的社会适应性就越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面向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课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块橡胶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圆的他就是圆的。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然而,我们有些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忍心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大一点才管吧。等到大了,却由于从小没管好,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正所谓:“3岁看到老。”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现在的许多家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为此,他们从胎教开始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或母亲为胎儿朗诵文学作品。甚至有的母亲在怀孕前一年就开始阅读关于幼儿的早教方面的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教育。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 文化 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3、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蜒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蜒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4、.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总之,幼儿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家长所关注,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在幼儿教育工作上不断探索、创新!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弹唱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一、引言

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是幼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高职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存在部分学校忽视弹唱教学,造成学生无法应对、胜任工作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有部分高职学校通过增加课时量、选用合适教材、制定明确目标加以改进,但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中就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入手,探讨了应该如何解决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的不足,为未来幼教的灵活开展打下稳定根基。

二、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于注重乐理知识的讲授。在学前教育中,乐理知识是掌握节拍、节奏,开展高效弹唱教学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严重忽视了对声乐演唱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弹奏技能等知识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弹唱水平的提高。[1]第二,缺乏充分的弹唱练习。由于学前专业注重的是幼儿教育知识、技巧的传授,很多教师对学生弹唱练习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将歌曲的编配弹出来即可,不注重音乐的细节。更未让学生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造成很多学生所弹唱的音乐都是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2]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要想学好弹唱,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得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高职学前专业的弹唱教育多是以课堂为中心,并没有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除了参加考试以外,并没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伴奏活动、歌曲谈场比赛,不具有任何丰富的经验。[3]第四,课堂教学缺乏变通性。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注重变通性,这种变通体现在教师不能过于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在接受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打造高效性、动态性的课堂,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弹唱教学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变通性教学无法实现。

三、改善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对策

第一,曲目分析,针对教学。学前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充分的儿歌弹奏经验,这样才能为未来幼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弹唱教学中,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音乐作品,而是应该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让学生尝试弹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儿歌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畅谈弹奏的技巧、方法,让弹奏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加深入。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弹奏练习之前,教师应该一边示范一边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皆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整体结构十分规整协调。在做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乐段特色与风格作出细致的解读。例如在对第一乐段的解读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该乐段以明亮的色彩为主,在其中自然地糅入了柔和的色调,弹唱起来有一种明朗亲切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乐句为全曲的核心,把握儿歌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气呵成的弹唱练习。而在第二乐段,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旋律的'重复与节奏的活泼,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思想内容,加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渲染。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导教的经验,引导学生在把握幼儿声乐学习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儿歌作品进行弹唱,在歌曲分析中需以情感的感染与氛围的营造为关键,不宜过多插入复杂的结构与乐段分析。

第二,基础奠定,多元练习。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奠定稳定的根基,只有打牢弹奏的基本功,强化手指、练习曲的训练,才能开展由浅及深的弹唱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合理安排乐理知识、技巧技能传授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讲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前弹唱教学。例如,在奠定钢琴弹奏基本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重点进行手指训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键盘,初学时会出现手指、手腕较为僵硬,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在弹奏时以“按、压”为主要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先以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钢琴作品的美丽。随后,教师再以高抬指的手指练习开始,开展从音阶到琶音、到和弦等的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钢琴的熟悉度。另外,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节奏上的技巧,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儿歌弹唱中常用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不同音符,并且加强对不同音符的组合运用,强调层次性的练习,夯实学生的弹奏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弹奏时能够准确把握技巧与概念,做到心理上的不紧张。

第三,小组授课,把握层次。目前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依然是以一对多的教授、一对一的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忽视了学生在弹唱水平上的差异,不利于开展针对性、高效性的弹唱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形式,选择相似程度的学生加入学习小组中,开展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小组;没有完全领悟弹唱方法、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小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生小组。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看音乐书记、音乐剧作品、多听节奏旋律鲜明的钢琴曲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充实弹唱过程中的感染力;对于第二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具有趣味性的儿歌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从简单到容易,不断提高教学的难度,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加强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弹唱能力;对于第三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关键,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时关注他们的弹唱练习情况、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这类学生在弹唱上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同样的要求、目标拘束不同小组的学生,而是肯定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展开分层达标的教学活动。

第四,互动评价,增强信心。学生之间的互听互评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评价他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种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意见与想法,结合具体的弹唱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提高互动评价的价值。互动评价互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模拟舞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歌曲演唱、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台下的听众细心聆听弹唱的音准、节奏、技巧、情绪与情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能够调动诸多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维持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这种互动评价延伸到课外练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或者进行多人陪同练习,在练习之后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共勉的能力。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监督者,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可以通过征询陪练者的意见与想法,系统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不能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练习的问题。

第五,体验教学,注重实践。学前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教学”上,即教师不仅将弹唱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将这种能力与幼教紧密结合,以幼儿教育情境为背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避免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紧张、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特别创设“体验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上台试讲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执教《拔萝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模拟扮演“幼师”这一角色,自己设计教学的开场、教案与具体弹唱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先以故事“拔萝卜”为开场,借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随后再进行反复性的学唱活动;还有学生则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扮演小白兔、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等不同的角色,加入边玩边唱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简单的反复学唱更加有趣生动,能够让每个孩子主动加入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利用到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了丰富的课堂环境。

四、结束语

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学前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竭尽全力、集中精神,掌握较高水平的弹与唱。但是在目前弹唱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素质水平与教学技能的局限、学生学习认识与弹唱练习的缺乏,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提高对弹唱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弹唱现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通过小组授课、互听互评、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弹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曾华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实践活动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7-48.

[2]张加佳.如何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琴法教学[J].新课程,2014(6):148-148.

[3]杜清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的培养[J].文艺生活,2011(9):206-207.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童认知世界的关键过程。音乐具有益智功能,幼儿智力尚在开发、心智还在成长,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教育要有信仰,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这同样需要信仰。我们必须相信这不是不切实际的 口号 ,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理论。教育源自生活,学习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解放军”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解放军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解放军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解放军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9. [4]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儿歌弹唱

论文关键词:幼师生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策略论文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独特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技能〖资料来源:研究生论文网,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咨询,期刊发表 〗专业技能是幼儿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概括起来主要有语言、艺术和教学三大类。学生要想习得这三大类技能,学校必须通过课程,日常管理.教育活动等培养对策来实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化也在悄然进行中。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习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有其专业特殊性且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对策是每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以深入研究。1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阐释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另外,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即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因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的特殊性而要求具备的特有的从教能力。这里强调: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它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显著的不同,幼儿教师既要有教师的一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其它教师无需具备而其必备的特殊技能。例如,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技能、儿歌弹唱与鉴赏能力、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等等。2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内容1996年6月1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蕴含着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主要从三方面来指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语言、艺术、幼儿教学等方面的特殊技能。

儿歌弹唱的重要性简介如下:

重要性:

儿歌弹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弹”和“唱”,而是一名一线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

“儿歌弹唱”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技能,无论是课堂教学、音乐欣赏,还是音乐游戏活动设计,都需要用到这项技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习阶段就要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儿歌弹唱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贯穿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阶段,其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一、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

在进行儿歌弹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歌曲弹奏的目的,以此提升掌握儿歌伴奏能力;儿歌伴奏分解能力,其分解步骤为儿歌编配和弦,并结合儿歌情感,选择最为合适的伴奏音型,最后进行弹奏练习。

二、不同调式的即兴伴奏

对儿歌伴奏基本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加强,选取一首合适的儿歌加强弹奏能力的训练,并进行熟练弹奏,这是儿歌伴奏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三、加强对学生演唱能力方法的训练

1、气息训练

气息直接决定了歌唱时的活力与感染力,这就需要对气息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

2、共鸣训练

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共鸣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提升弹唱效果。最重要的是头腔共鸣,可以增强声音亮度,提高声音穿透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站在高处大喊同学名字的方式进行共鸣训练,朗诵也能产生一定的共鸣效果。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毕业论文儿歌弹唱怎么写

童谣怎么写 童谣怎么写 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中间广泛传唱的、深受儿童喜爱的类似儿歌的一种文学样式。特点是语言口语化、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于儿童游戏时边做边唱。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流传很快很广。下面,给同学们讲讲童谣的写法。 一、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的生活范围很广,因此,可以写成童谣的也大有题材可挖。如走在上学路上,可以写写心情:早上天气好,小鸟枝头叫。背着小书包,走进大学校。学校环境美,心里乐陶陶。走在马路上,看到车水马龙的车辆,你还可以写:大马路,宽又平,红灯站,绿灯行。不拥不抢守法规,道路畅通任我行。总之,操场可以写,教室可以写,活动游戏可以写,环保可以写,甚至吃饭洗衣都能写。只要留心生活,思考生活,一切皆可入童谣。 二、可仿写 一开始时,我们写童谣肯定有困难,这时,你可以学着别人写童谣的格式改编仿写。如一年级有篇课文叫“比尾巴”,讲的是公鸡、猴子、鸭子、孔雀等动物尾巴的特点,因此,你就可以改换题目为“比耳朵”,内容为: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蒲扇?兔子的耳朵长,小狗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蒲扇。这样一改,仍然能取得跟原文一样的效果。 三、求得父母老师的帮助 由于同学们所学知识有限,在创作童谣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你不妨向父母老师求援,让他们帮你一同创作

童谣是一种适合儿童欢快、简单朗读的短诗,通常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七个字左右。以下是一些写童谣的基本技巧:

总之,写童谣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和韵律的优美,以及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描绘,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