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是什么方法了,有的可以改
会。因为只是修改P值和t值,SPSS的数据就很明显要显示出来。t值其实就相当于确定的了一个置信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接受原假设,而p值表示的是置信区间之外的那部分;在确定t值时置信区间已经确定了,p值也就确定了,p值作为一个标准,可以选的是显著性水平,只要比较一下就可以。两者在本质上时一样的。
因为只是修改P值和系数,太明显了就很容易就看出来。 p值篡改是指误用和滥用分析技术,导致被假阳性欺骗。 如果你有很多东西需要测试,比如一些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帮助人们从病毒中恢复。不要收集所有数据,而且只计算一次看起来不同的p值。相反,计算每个测试的p值,并使用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调整所有这些p值。这将有助于减少报告假阳性的可能性。你做一个测试,得到p值接近,但是小于。不要添加更多的数据到原有数据上。相反,使用拥有的数据进行功效分析,以确定正确的样本量。这将有助于防止你被假阳性欺骗。
这属于学术造假,最好不要自己编。
首先说句难听的,本科生的论文是没有多大学术价值的,虽然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是绝大多数的本科生连论文都是写不好的。可能会有凤毛麟角的本科生论文写的很优秀,但即使这样绝对代表不了广大的基本盘。
本科生的论文写作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难度的,而且不管是拿来毕业,或者是拿到发到普刊上,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的水平大家都知道,怎么可能说拿硕士论文或者是博士论文的要求来单位本科生吗?这是不可能的。
可就是这样,本科生的论文还是有很多写不好的,甚至想自己来瞎编乱造数据的。淘淘论文是绝对不建议这样做的,这对学术实在是太不严谨了,而且对于自己也太不负责任了,如果实在是觉得有困难可以换一个题目,不做这个方向的都行,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实验,找找资料,看文献,把该补充的数据都补充齐全了,如果有问题随时咨询老师。
如果对数据自己瞎编乱造,到时候答辩能不能通过都会有问题的,你瞎编乱造就以为老师看不出来吗?而且这个是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答辩通不过就会影响到毕业,会影响到后续考研找工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现在竞争都这么激烈了,内卷成什么样子了?别说是一个本科生就是硕士生,博士生也竞争很难的,伟大的博士,都去街道了,本科生要是在论文答辩通不过拿不到毕业证,接下来能干什么呢?简直是寸步难行,除非是家里有矿可以直接回家继承家业。
同样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建议抄袭剽窃。有的作者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者把英文翻译成中文,以为这样就可以通过查重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知网是有中英文互译的检测系统的。这么做根本通不过查重,有的作者更鸡贼,他把别人的论文用自己的话说了一遍,以为这样就没问题了,实际上这一样属于抄袭,剽窃只要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如果是比例小一点还好说比例大的这个就麻烦了。
本科毕业论文其实是很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还是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的自己写比较好,不要想着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万一到时候东窗事发对自己来说实在是太麻烦了,可谓得不偿失。
采用spss软件,单因素分组对照计算。
t值和P值都用来判断统计上是否显著的指标。在p值就是拒绝原假设的最小alpha值,把统计量写出来,带进去算出来之后,根据统计量的分布来算p值。P值是用来判定假设检验结果的一个参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使用分布的拒绝域进行比较。由R·A·Fisher首先提出。Fisher的具体做法
假定某一参数的取值,选择一个检验统计量,在该统计量的分布在假定的参数取值为真时应该是完全已知的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计算概率值或者说观测的显著水平即在假设为真时的前提下,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实际观测值的概率。
数据最好不要自己编。调查分析类的软件(如果你是学营销或管理学的)可以用SPSS。一般人编的数据数据分析结果都能看出端倪来的,老师都不是傻子,到时候一旦被看出来你就会很难过了。一般情况下,答辩过程中老师不会让你演示数据的分析过程,但一般会问到你你的论文理论基础,数据是如何收集的(即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的),你的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还是哪句话,一般不是长期做学术或很有经验的人,编的数据结果都很明显的能看出端倪的。建议不要数据造假,学术上是最鄙视也不能接受的。这是比你论文框架错了还要严重的错误。
大学毕业论文的数据,因为实验条件、实验周期、调研局限、数据不理想等条件下完全是可以编的但这种编也不是胡编乱造,起码要符合三个基本取向其一,就是与主流文献的研究成果数据和结果保持一致;其二,数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统计学价值其三,数据符合你论文的设计及预期的结论在这样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编造数据,但还需要注意的是,编数据分为初阶、进阶和高阶初阶就是没有原始数据,直接编造的是论文图表所需的数据呈现,这种经不起推敲,但如果导师没有高标准要求的话,完全可以过进阶是在图表数据的基础上编造了原始数据,也就是说,论文的图表数据是初阶的,只不过为了应付导师的检查,随机编纂了一些原始数据但如果原始数据需要经过专门的软件,比如SPSS、STATA、AMOS等软件运行的话肯定得不出图表的结论数据。高阶的话就是水平比较高的编造了,这种是先编好原始数据然后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脉络和呈现方法用专门的软件运行一遍,并不断调整,得到理想的结果这种编造的数据,是审查都审查不出来的,也是最高等级的编造其实目前学术界的专家编造数据,都不会用前面两种方法而是用后面的高阶方法,别人如果质疑的话,只会说无法重复你的实验和结果但这种程度,对硕博研究生来说都不会有影响,对本科生更无影响。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论文中p值也叫检验p值是否定原假设的强度。
p值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 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
P 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 如果P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 总之,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
p值是指在一个概率模型中,统计摘要(如两组样本均值差)与实际观测数据相同,或甚至更大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换言之,是检验假设零假设成立或表现更严重的可能性。p值若与选定显著性水平(或)相比更小,则零假设会被否定而不可接受。
然而这并不直接表明原假设正确。p值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实际使用中因样本等各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产生的结果可能会带来争议。
论文表格中统计量值和p值不要写出来。
t值和P值都用来判断统计上是否显著的指标。p值就是拒绝原假设的最小alpha值,把统计量写出来,带进去算出来之后,根据统计量的分布来算p值。P值是用来判定假设检验结果的一个参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使用分布的拒绝域进行比较。由R·A·Fisher首先提出。
Fisher的具体做法是:
假定某一参数的取值。选择一个检验统计量(例如z 统计量或Z 统计量) ,该统计量的分布在假定的参数取值为真时应该是完全已知的。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计算概率P值或者说观测的显著水平,即在假设为真时的前提下,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实际观测值的概率。
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p就是显著性=sigF的值是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示的是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若F>Fa(k-1,n-k),则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列入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反之,则无显著影响。
t是T检验的值 p是概率,p<或p<0、001最好,可以拒绝原假设,表明差异显著
采用spss软件,单因素分组对照计算。
t值和P值都用来判断统计上是否显著的指标。在p值就是拒绝原假设的最小alpha值,把统计量写出来,带进去算出来之后,根据统计量的分布来算p值。P值是用来判定假设检验结果的一个参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使用分布的拒绝域进行比较。由R·A·Fisher首先提出。Fisher的具体做法
假定某一参数的取值,选择一个检验统计量,在该统计量的分布在假定的参数取值为真时应该是完全已知的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计算概率值或者说观测的显著水平即在假设为真时的前提下,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实际观测值的概率。
楼下正解,你可以看看,要是还不懂的话,我建议你去找一些统计学类的文献看看,比如统计学与应用这本
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为显著, P < 为非常显著,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 或。实际上,P 值不能赋予数据任何重要性,只能说明某事件发生的机率。 P < 时样本间的差异比P < 时更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统计结果中显示Pr > F,也可写成Pr( >F),P = P{ > F}或P = P{ > F}。 下面的内容列出了P值计算方法。 (1) P值是: 1) 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 2) 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 3) 观察到的(实例的) 显著性水平。 4) 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应该拒绝原假设的另一种方法。 (2) P 值的计算: 一般地,用X 表示检验的统计量,当H0 为真时,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该统计量的值C ,根据检验统计量X 的具体分布,可求出P 值。具体地说: 左侧检验的P 值为检验统计量X 小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即 = P{ X < C} 右侧检验的P 值为检验统计量X 大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 = P{ X > C} 双侧检验的P 值为检验统计量X 落在样本统计值C 为端点的尾部区域内的概率的2 倍: P = 2P{ X > C} (当C位于分布曲线的右端时) 或P = 2P{ X< C} (当C 位于分布曲线的左端时) 。若X 服从正态分布和t分布,其分布曲线是关于纵轴对称的,故其P 值可表示为P = P{| X| > C} 。 计算出P 值后,将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与P 值比较,就可作出检验的结论: 如果α > P 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拒绝原假设。 如果α ≤ P 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接受原假设。 在实践中,当α = P 值时,也即统计量的值C 刚好等于临界值,为慎重起见,可增加样本容量,重新进行抽样检验。 整理自: 樊冬梅,假设检验中的P值.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韩志霞, 张玲,P 值检验和假设检验。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中国航天工业医药,1999 P值是怎么来的 从某总体中抽 ⑴、这一样本是由该总体抽出,其差别是由抽样误差所致; ⑵、这一样本不是从该总体抽出,所以有所不同。 如何判断是那种原因呢?统计学中用显著性检验赖判断。其步骤是: ⑴、建立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符号为H0):如要比较A药和B药的疗效是否相等,则假设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A药的总体疗效和B药相等,差别仅由抽样误差引起的碰巧出现的。⑵、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H0成立的可能性即概率有多大,概率用P值表示。⑶、根据选定的显著性水平(或),决定接受还是拒绝H0。如果P>,不能否定“差别由抽样误差引起”,则接受H0;如果P<或P <,可以认为差别不由抽样误差引起,可以拒绝H0,则可以接受令一种可能性的假设(又称备选假设,符号为H1),即两样本来自不同的总体,所以两药疗效有差别。 统计学上规定的P值意义见下表 P值 碰巧的概率 对无效假设 统计意义 P>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大于5% 不能否定无效假设 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 P<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小于5% 可以否定无效假设 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P <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小于1% 可以否定无效假设 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理解P值,下述几点必须注意: ⑴P的意义不表示两组差别的大小,P反映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并不表示差别大小。因此,与对照组相比,C药取得P<,D药取得P<并不表示D的药效比C强。 ⑵ P>时,差异无显著意义,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不能否认无效假设,但并不认为无效假设肯定成立。在药效统计分析中,更不表示两药等效。哪种将“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与“两组基本等效”相同的做法是缺乏统计学依据的。 ⑶统计学主要用上述三种P值表示,也可以计算出确切的P值,有人用P <,无此必要。 ⑷显著性检验只是统计结论。判断差别还要根据专业知识。样所得的样本,其统计量会与总体参数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 [ts]kokofu 于 2010-3-25 22:12 补充以下内容[/ts] 实际上生物统计原理基于此……呵呵。 查看原帖>>
花卉已售出的纸张,按照说明做的是非常简单的。
一、P值计算方法
左侧检验P值是当时,检验统计量小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即p值。
右侧检验P值是当μ=μ0时,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即p值。
双侧检验P值是当μ=μ0时,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即p值。
二、P值的意义
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为显著, P < 为非常显著,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 或。
扩展资料: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数据分析的数学基础在20世纪早期就已确立,但直到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实际操作成为可能,并使得数据分析得以推广。数据分析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在统计学领域,有些人将数据分析划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验证性数据分析;其中,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之中发现新的特征,而验证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
参考资料:假设检验中的P值_百度百科
P 值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一般以P < 为显著, P < 为非常显著。P(A)= 。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
与“几率”不同,一个事件的几率(odds)是指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与该事件不发生的概率的比值。
拓展资料:
关于统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近,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做P(A)=p。这个定义成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当试验次数n逐渐增大,频率nA稳定在其概率p上”这一论断给以严格的意义和数学证明的是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看到,数值p就是在该条件下刻画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量指标。
由于频率 总是介于0和1之间,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知,对任意事件A,皆有0≤P(A)≤1,P(Ω)=1,P(Φ)=0。其中Ω、Φ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