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中西委婉语分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中西委婉语分析毕业论文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差异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回答道: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三、结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的对比,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礼貌原则是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然而中西方文化价值、自我观以及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一条原则——礼貌原则。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深刻理解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其渊源,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

Grice(1967)提出了著名的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mtive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其内容体现为合作原则的四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英国语言学家IJeech于l983年在G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具体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1.actMa)【im)、慷慨准则(GeneIosh蜘m)、赞扬准则(AppmhtionMa)【im)、谦虚准则(哆Ma】【ill1)、一致准则(A脒IntMa】【irI1)和同情准则(lhyMaD【ilTI)。尽管IJ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种文化,但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不同文化对各个准则的选取侧重会有所不同。顾日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在Leech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于l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

二、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若将Leech的礼貌原则与顾日国的产生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礼貌准则相比较,我们便会发现二者的共性即是各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都努力变得更加礼貌起来,都渴求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我们在承认礼貌普遍性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相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侧重有所不同。

1.贬己尊人准则与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相当于汉语中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即以贬己来抬别人,指以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为准则。然而汉英礼貌原则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语用研究中,对于同样的礼貌现象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和反应。在汉语言文化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核心。在谈到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的时候要“贬”要“谦”,而谈到听者或者和听者有关的事的时候就要“抬”要“尊”。“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汉语中经常听到“一点薄礼,略表心意,不成敬意”、“粗茶淡饭请海涵”、“鄙人拙见”、“不敢当”等类似的客套话,真正把对自身的贬损夸大到最大程度,以此来表示礼貌。西方社会的人们馈赠礼物时,会直接表达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得到对方喜欢、欣赏的希望,如“IthinkitUbeuset0y0u.”或“Ih0peyou’ulikeit.”出于礼貌,接受者会当场打开礼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心和感激之情。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存在很大差异。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说“anky0u”,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符合礼貌准则。中国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以示自谦。如“哪里,哪里”、“不敢当”、“我做的还不够好”等。而这种答辞在英美文化中却被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使西方人感到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认为对方不讲礼貌。因此如果按汉语思维习惯与西方人交流,则必定会造成交际失败。

2.称呼上的差异

中国人“上下有异,长幼有序”的观念在称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用称呼语时应考虑听话人的职业职务、年龄、性别、谈话场合以及同谈话人的关系等因素。如“王主任”、“刘老师”、“张经理”、“李医生等。并且人们非常重视用自称和他称来体现礼貌。如他称:贵姓、高见、大作等;自称:鄙人、卑职、拙见等。而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是称谓词Mr./Mrs./Miss./.+姓,如BiUG砒es,姓为Gates,名为BiU应称其为Mr.Gates。汉语文化中所讲究的“长幼尊卑贵贱”之分在家庭内部也有充分体现。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若直呼姓名则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在崇尚平等的西方文化中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更愿意相互直呼其名,同辈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这体现了朋友式的亲密关系。另外,汉语的称呼中经常出现“老”字,因为“老”是经验和知识的象征。“老司树’、“老爷爷”、“赵老”等称呼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这在西方是无礼的,人们无法容忍。西方人害怕“老”,因为这意味着“孤独、痛苦、成为负担”。他们不愿意用“老”这个词,尤其是女性,最不愿意被问到的就是“H0woldarey0u?”

三、中西礼貌差异的渊源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享有不同的文化系统和礼貌用语系统,由于文化障碍所导致的信息误解,使得交际中经常出现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其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和遵循程度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价值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长期以来提倡“礼”的精神思想。“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这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下“礼”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中国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维系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社会。而西方人注重的是利用语言来表现个体的存在和价值。

2.自我观差异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内核,因此,西方人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人的面子。他们认为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是礼貌的,反之,则是不适合的,甚至被认为是粗鲁的。而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没有相对稳定的内核,他人和自我的关系相对不是那么清晰、分明,自我的内核依照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而定,只有当自我被放在适当的社会关系中才会有意义,才会变得完整。汉文化人非常重视以及参与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在交际中,往往从集体主义文化观出发,强调群体的面子。因此,不断给宴请的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叮嘱生病的朋友添加衣物、按时吃药以表示关心等等在汉语言文化中是礼貌的表现,但在英语文化中却被看作是侵犯个人自主的行为。

3.语言间接程度差异

在交际中人们并非总是在句法或词汇上直截了当地表明说话者的意图,而是让听话者去意会其深层的寓义即“言外之意”(i呷licatlⅡ℃)。语言使用中的这种“拐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现象(indirecⅡess),它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具有共性,但每一种语言又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礼貌程度与话语的间接程度成正比,话语越间接,语气就越委婉,给听话人留的余地就越大。正如【eech所说,我们可以保持同一命题的内容,而只须增加这个命题言语行为的间接性,便可以使该命题越来越礼貌。但是我们不能一概以话语表达的间接程度来确定话语的礼貌程度,因为中西方在直率的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英语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人们通常会直接、明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交际双方不论在批评、邀请、馈赠或拒绝时,一般都直截了当。他们的语言直接、直率、肯定。汉语言文化是高语境文化,人们往往使用间接的、隐含的语言来沟通。只有明确说话时的情景并借助肢体语言、空间语言以及上下文联系后,接受者才能弄清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观点或意见。当中国人想说“不”而不表示“不”时,或受到赞誉却不直接接受时,西方人迷惑不解。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增加了中西方人际交往的困难。

四、结语

礼貌是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也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礼貌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对礼貌言语行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和策略,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礼貌原则及策略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重视并尊重这些差异,正确使用礼貌原则,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 都会感到不同文化的人说话方式会有很大差别, 其中人文历史论文,语用方面的差别就很大。语用差别的制约因素也很多, 但何自然曾经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有诸多不同, 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 文化的差异, 可以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上。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准绳, “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是一种为进行得体交际的策略”。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 所遵循的礼貌准则也不一样。从语用角度讲,礼貌现象是语言运用的普遍现象, 礼貌研究是语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 这里主要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英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 是由讲中英两种语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障碍常常会造成误解或冲突, 主要原因是交际双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缺少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例如, 我们汉语中的谦词, 是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客套话。当发言结束时,人们常说:“不妥之处, 请大家指正 ”,“欢迎在座诸位批评指正 ”,“抛砖引玉 ”等等。而讲英语的本族人在同样的场合不说这样的话, 也许他们会说一声 “I hope you all enjoy my talk”, 但最常用的结束语还是 “Thank you”。再如人文历史论文,在英国文化中, 男性在公众面前赞誉女性的美貌和服饰被认为是一种礼貌, 被恭维者会欣然接受,但在中国这种恭维被认为是轻佻无理。类似以上的中西文化差异会给讲中英不同语言的人传达错误的信息人文历史论文,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故要做到交际双方的正确、合理的交流, 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三、中英礼貌原则对比

Leech根据英语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原则:

1. 策略准则, 又称得体准则 (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 慷慨准则, 又称宽宏准则 (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 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 赞扬准则 (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 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 谦虚准则 (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 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 赞同准则, 又称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 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 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 在 Leech 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汉语中的礼貌现象, 总结了汉语言文化有关的礼貌准则, 于1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

1. 贬己尊人准则: 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相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2. 称呼准则: 指人们出自礼貌, 在互相称呼时仍按“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意味着人际关系的改变; 而出自礼貌, 人们不同的语言行为和所处的不同环境又会影响称呼语的改变。

3. 文雅准则: 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仍然是“先用雅语、禁用秽语; 多用委婉语, 少用直言”。

4. 求同准则: 这与“脸”、“面子”有关, 所谓求同, 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5. 德、言、行准则: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四、礼貌原则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 称呼语之不同

受社会结构、传统伦理及血缘、宗教社会因素的影响, 汉语的称呼系统远比英语国家复杂得多。在中国, 小孩一般不能直呼父母和长辈的名字, 学生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呼上司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礼貌。中国人不仅喜欢用表示血缘关系的名字去称呼家人和亲属, 还喜欢用这种称谓来称呼非家人和亲属朋友。比如, 称与自己祖辈年龄相仿的男性为爷爷、女性为奶奶; 称与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男性为叔叔或伯伯、女性为阿姨。这在英语国家是非常少见的。中国人的称呼语体现出尊老的传统习惯。人们一般称呼年老的人为 “老某”, 像 “老王”、“老李”等,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称呼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为 “某老”或 “某老先生”, 像称周树人为周老先生等。这里的 “老”, 没有丝毫贬义, 只有尊敬或推崇。但如果将此称呼用在英语国家则极不得体, 有冒犯之意。由此看来, 汉语称呼语可以用 “上下长幼尊卑”来概括。在英语国家, 由于其社会格局、文化取向、人际关系与中国截然不同, 所以对称呼语的使用和对其意义的解释也相差甚远, 具体表现在称呼时到底是直呼其名还是使用“头衔 + 姓”的方式。一般来说, 英国人同自己的上司说话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言, 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称呼, 不论对方年龄多大, 地位多高, 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 这充分表示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2. 贬己尊人与平等交往

“贬己尊人”是顾曰国效法Leech所提出的汉语言文化的一条礼貌准则。中国人喜欢贬低自己而抬高对方的身份。这从表面看和Leech的赞誉准则相似, 但在中国文化中, 这条准则对人们的影响却更加深远。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受到别人的夸奖, 我们中国人总会谦虚的说“哪里, 哪里, 您过奖了”。精心为别人挑选好了礼品, 在赠送时还不忘说“没来得急挑选,随便买了一份。”而在西方国家, 人们追求交往中的平等, 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将自己的情感、优点外露, 而不喜欢过分的谦虚, 对别人的夸奖也欣然接受, 并视这种赞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西方人的眼中, 中国式的自谦将被认为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因此我们进行涉外交往时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种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西方人面前要大方地接受他们的赞赏, 善于充分的表现自己, 并学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秀的一面, 而不要随意的贬低自己和过分自谦。

3. 热情关心与个人隐私

汉英民族对隐私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中国人在日常交往中不太注意维护自己的隐私, 也不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在中国文化中, 关心他人, 对别人热情一直被视为是对对方重视和显示诚心的一种表现。例如, 我们在宴请客人时, 要不断给客人加菜以显示热情;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会热情询问对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 朋友见了面更是问长问短, 把家里和工作的事情都询问、关心一遍; 在西方, 人们的隐私意识较强。英语民族对 privacy 这个词的含义理解较广, 诸如家庭、财产、婚姻、朋友、经历、收入、年龄、住址、身体状况、独处或单独生活等等。当在英语民族面前谈到有关隐私问题时, 会被人认为你让他人丢面子, 你不懂礼貌。

总之, 礼貌原则是每个群体或社会所广泛使用的文明的手段, 但必须承认, 不同文化对礼貌行为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文化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若对这一点认识不足,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误会。总之, 人们只有充分认识了礼貌原则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差异, 才能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 以达到更自然和谐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Geoffrey N. Leec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td , 1983.

[2]高一虹.语言文化的差异与超越[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刘润清.关于Leech 的礼貌原则[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刘翔.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1.

[7]邹永丽.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 2006, 5.

摘 要: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为了避免直接谈及某些概念时,常采用比较委婉的语言来代替。本文将从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分类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英语委婉语。 关键词:委婉语 产生原因 特点 分类 引言 委婉语是世界文化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当说话者感到直率地说话不妥,怕引起听话者的误解,出于礼貌、含蓄,通过遣词调整来克服心理障碍,这种特殊的雅语就叫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确切地说,就是以曲折、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社会文明的要求)或淡化其不便说出的令人不快的一面(社会交往中礼貌原则的要求),使谈话双方不因谈论这些事物而感到不安和窘迫。英语委婉语最初的使用范围是在涉及神、性、身体部位、死亡和疾病等一些禁忌领域,而最早的委婉手段是使用相关的替代词,间接婉转地表示禁忌内容。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既可以保证交际正常顺利地进行,又不致于犯“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息息相关。委婉语产生于“俗讳”,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有密切关系。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常避免直接使用涉及神灵、性、身体某些部位、排泄、死亡和疾病等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了禁忌语(Taboo words)。而代之以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减少其违反社会公共意识的程度,达到礼貌的目的。当然,有些礼貌实质上是极其抽象的,乃是出于一种钦敬,例如God的委婉语the All Mighty, the lord of lords, the king of kings,就是一种惶恐的崇敬心理的反映。具体的礼貌多是为了“讳”,是为了避免谈话双方的尴尬。例如用sleep together或make it代替have sex,用limb或log代替leg,用social disease代替AIDS。表示die的委婉语就更多了,比如pass away, join the majority,be no more, kick the bucket等。这种用委婉语代替禁忌语的间接表达方式,维护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保证了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委婉语的使用并不仅仅是因为禁忌,同时也是出于美化、扬升的需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中,人们会把barbers称为hairdressers,将dustman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把old说成是elderly或senior,把ugly说成是plain或ordinary,把poor说成是needy、disadvantaged或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为了掩盖侵略的实质还会把侵略战争说成是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把政治丑闻中的“窃听”称为intelligence gathering。所有这些使用在职业、年龄、相貌特征、经济状况的委婉语,以及使用在广告、外文辞令、政府宣传等范围的委婉语,不管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动机、目的是什么,产生的后果会怎样,它们都具有一个共性,即在语义上都有所扬升。因此,可以说委婉语的产生是语言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必然要求,人们正是为了维护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而使用委婉语的。委婉语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委婉语特点 首先委婉语具有时代性。同一个事物,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时代往往有不同的委婉表达法。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委婉语或委婉表达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有关学者统计,“怀孕”一词在英语中曾先后有如下一些委婉表达法:She has cance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 (1856)她取消了她所有的社交活动。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1890)她处在很有兴味的情况中。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1895)她处在很微妙的情况中。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ies. (1910)她正在编织小囡的袜子。She is in a family way. (1920)她快要当家了。She is expecting. (1935)她快生(孩子)了。She is pregnant. (1956)她怀孕了。 其次委婉语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中就表现为语言的地域差异。例如,英国人把男用避孕套叫做“一种法国的东西”(French letter),法国人把它叫做“一种英国的东西”(Capote angloise)。同是一个社会习惯要回避的事物,各地域的说法不同。 然后委婉语具有语域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或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身份、地位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委婉表达也不尽相同。例如,上厕所,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 to freshen up;男士则可能说to go to the toilet, to relieve oneself或because nature calls。而小孩则可能说make number one, go to the pot。 另外,委婉语已经渐渐习语化。很多委婉语经人们长期使用,成为固定表达,已经习语化,并且进入了英语词汇。有些同一意思的内容先后由不同的委婉语替代。如mad(发疯的),先后有crazy, mentally deranged等替代过。而有些委婉语则是临时的。例如,有一家人把euphemism用作“厕所”的委婉语,其原因是这家人曾有一次没听清客人话中的停顿。他们把客人的“I need, to use a euphemism, to wash up.”(委婉地说,我想洗洗手) 听成了“I need to use a euphemism to wash up.”。 三、 英语委婉语分类 根据人们使用委婉语的具体目的,我们可以把英语中的委婉语分为以下几类。 1.避免禁忌语(taboo)。禁忌语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说或不想说的话,常是令人感到难堪的词语,如果直接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因此这类词语要么完全避免不用,要么就用委婉语来代替,使之更中听、礼貌、典雅。古往今来,人们最害怕的莫过于死的恐惧,它使人不敢直言,或不愿直言,所以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空前地多。如: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to be at peace, to meet one’s maker, to return to the dust, go to a better world, be with god。除了死亡令人恐惧外,人们对疾病的恐惧也是相同的。为了减轻病人的思想包袱,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人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回避的说法:big C或long illness(cancer),social disease(syphilis梅毒或AIDS艾滋病),the old man’s friend(pneumonia肺炎),hard of hearing(deaf),problem-skin(acne痤疮)。 古今中外,性器官和性生活经常被蒙上一层朦胧的诱人的面纱,因此英语中也便有了相应的委婉语。把loose woman说成是willing woman,把group sex说成是cultural exchange,把prostitute说成是bachelor’s wife或lost girl.这样的说法就避免了伤害当事人,因为此类行为往往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2.避免太过直接伤害对方的委婉语。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年老联想得更多的就是负担。英语中,尤其要注意,对别人通常不要直接说老。相应的,老人称为senior citizens,而不是old people;退休人员称为pensioners而不是retired people。对身体过于清瘦的女性我们用“slender”,而不用“skinny”或“boney”,而对胖的人我们用“plump”或“over-weight”代替“fat”。相貌较差的用“not pretty”或“plain”代替“ugly”,这样一些说法容易让人接受,避免伤害他人自尊。有时收入也常常使用委婉义,debts,poor,cheap clothes相应的委婉语是negative savings,economically deprived, low-income dresses。谈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be low average student)可以说:He is working at this own level.这样说就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3.避免使自己粗俗无礼。前面委婉语讲的都是避免直说触怒别人,让人难以接受而这类词主要是人们认为其本身不够文雅、含蓄,因此给以委婉语使之高雅,避免别人认为自己太粗俗,也顾全了面子。如“厕所”,在许多场合说起会给人恶心的联想,因此用bathroom,power room,the rest,room comfort room,wash-ing room, ladies’,gents’等来代替。 4.避免歧视别人。在很多国家都是脑力劳动被视为高贵的工作,而体力劳动被视为卑微的工作。为了避免工作给从业人员带来精神不安,人们极力将一些职业委婉化,以抬高其身价。例如:dining-room attendants (waiter or waitress), cleaning operative(road-sweeper or dustman), guest worker(foreigner labor)。同样运用这种委婉方式,landscape worker(园林工人)类比成“landscape architect(园林建筑师)”,连无职业的家庭主妇也被美称为“domestic engineer”, butcher也上升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 5.政治委婉语。如果说其他方面的委婉语多数是禁忌,为了避讳和典雅的话,那么政治委婉语主要是为了遮掩和美化。这在新闻和领导人发言中尤为常见,政治委婉语由于其所在领域的特殊性,我们在运用他们时应该格外留心。如student strike称为student unrest, aggression被说成是police action, retreat却美其名曰adjustment of the front, massacre却说成是search and clear。另外,穷人叫under privileged or disadvantaged,穷国家叫backward nations or under developed nations。 结束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委婉程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文化、场合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人的道德观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他们对委婉语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应该对英语中的委婉语仔细斟酌,适时适地地运用它们。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日益加深,研究西方委婉语,了解西方文化特色,有了更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院(社科版),2005,22(3). [2]白涛,刘才刚.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3]葛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及应对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 [4]韩克文.浅谈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3). [5]李桂山.委婉语散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6]顾嘉祖.介绍《英语委婉语词典》[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7]李桂山.委婉语散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中西方委婉语对比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礼貌原则是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然而中西方文化价值、自我观以及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一条原则——礼貌原则。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深刻理解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其渊源,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

Grice(1967)提出了著名的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mtive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其内容体现为合作原则的四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英国语言学家IJeech于l983年在G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具体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1.actMa)【im)、慷慨准则(GeneIosh蜘m)、赞扬准则(AppmhtionMa)【im)、谦虚准则(哆Ma】【ill1)、一致准则(A脒IntMa】【irI1)和同情准则(lhyMaD【ilTI)。尽管IJ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种文化,但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不同文化对各个准则的选取侧重会有所不同。顾日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在Leech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于l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

二、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若将Leech的礼貌原则与顾日国的产生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礼貌准则相比较,我们便会发现二者的共性即是各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都努力变得更加礼貌起来,都渴求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我们在承认礼貌普遍性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相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侧重有所不同。

1.贬己尊人准则与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相当于汉语中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即以贬己来抬别人,指以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为准则。然而汉英礼貌原则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语用研究中,对于同样的礼貌现象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和反应。在汉语言文化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核心。在谈到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的时候要“贬”要“谦”,而谈到听者或者和听者有关的事的时候就要“抬”要“尊”。“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汉语中经常听到“一点薄礼,略表心意,不成敬意”、“粗茶淡饭请海涵”、“鄙人拙见”、“不敢当”等类似的客套话,真正把对自身的贬损夸大到最大程度,以此来表示礼貌。西方社会的人们馈赠礼物时,会直接表达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得到对方喜欢、欣赏的希望,如“IthinkitUbeuset0y0u.”或“Ih0peyou’ulikeit.”出于礼貌,接受者会当场打开礼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心和感激之情。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存在很大差异。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说“anky0u”,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符合礼貌准则。中国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以示自谦。如“哪里,哪里”、“不敢当”、“我做的还不够好”等。而这种答辞在英美文化中却被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使西方人感到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认为对方不讲礼貌。因此如果按汉语思维习惯与西方人交流,则必定会造成交际失败。

2.称呼上的差异

中国人“上下有异,长幼有序”的观念在称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用称呼语时应考虑听话人的职业职务、年龄、性别、谈话场合以及同谈话人的关系等因素。如“王主任”、“刘老师”、“张经理”、“李医生等。并且人们非常重视用自称和他称来体现礼貌。如他称:贵姓、高见、大作等;自称:鄙人、卑职、拙见等。而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是称谓词Mr./Mrs./Miss./.+姓,如BiUG砒es,姓为Gates,名为BiU应称其为Mr.Gates。汉语文化中所讲究的“长幼尊卑贵贱”之分在家庭内部也有充分体现。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若直呼姓名则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在崇尚平等的西方文化中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更愿意相互直呼其名,同辈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这体现了朋友式的亲密关系。另外,汉语的称呼中经常出现“老”字,因为“老”是经验和知识的象征。“老司树’、“老爷爷”、“赵老”等称呼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这在西方是无礼的,人们无法容忍。西方人害怕“老”,因为这意味着“孤独、痛苦、成为负担”。他们不愿意用“老”这个词,尤其是女性,最不愿意被问到的就是“H0woldarey0u?”

三、中西礼貌差异的渊源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享有不同的文化系统和礼貌用语系统,由于文化障碍所导致的信息误解,使得交际中经常出现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其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和遵循程度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价值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长期以来提倡“礼”的精神思想。“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这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下“礼”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中国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维系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社会。而西方人注重的是利用语言来表现个体的存在和价值。

2.自我观差异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内核,因此,西方人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人的面子。他们认为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是礼貌的,反之,则是不适合的,甚至被认为是粗鲁的。而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没有相对稳定的内核,他人和自我的关系相对不是那么清晰、分明,自我的内核依照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而定,只有当自我被放在适当的社会关系中才会有意义,才会变得完整。汉文化人非常重视以及参与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在交际中,往往从集体主义文化观出发,强调群体的面子。因此,不断给宴请的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叮嘱生病的朋友添加衣物、按时吃药以表示关心等等在汉语言文化中是礼貌的表现,但在英语文化中却被看作是侵犯个人自主的行为。

3.语言间接程度差异

在交际中人们并非总是在句法或词汇上直截了当地表明说话者的意图,而是让听话者去意会其深层的寓义即“言外之意”(i呷licatlⅡ℃)。语言使用中的这种“拐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现象(indirecⅡess),它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具有共性,但每一种语言又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礼貌程度与话语的间接程度成正比,话语越间接,语气就越委婉,给听话人留的余地就越大。正如【eech所说,我们可以保持同一命题的内容,而只须增加这个命题言语行为的间接性,便可以使该命题越来越礼貌。但是我们不能一概以话语表达的间接程度来确定话语的礼貌程度,因为中西方在直率的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英语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人们通常会直接、明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交际双方不论在批评、邀请、馈赠或拒绝时,一般都直截了当。他们的语言直接、直率、肯定。汉语言文化是高语境文化,人们往往使用间接的、隐含的语言来沟通。只有明确说话时的情景并借助肢体语言、空间语言以及上下文联系后,接受者才能弄清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观点或意见。当中国人想说“不”而不表示“不”时,或受到赞誉却不直接接受时,西方人迷惑不解。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增加了中西方人际交往的困难。

四、结语

礼貌是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也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礼貌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对礼貌言语行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和策略,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礼貌原则及策略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重视并尊重这些差异,正确使用礼貌原则,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 都会感到不同文化的人说话方式会有很大差别, 其中人文历史论文,语用方面的差别就很大。语用差别的制约因素也很多, 但何自然曾经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有诸多不同, 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 文化的差异, 可以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上。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准绳, “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是一种为进行得体交际的策略”。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 所遵循的礼貌准则也不一样。从语用角度讲,礼貌现象是语言运用的普遍现象, 礼貌研究是语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 这里主要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英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 是由讲中英两种语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障碍常常会造成误解或冲突, 主要原因是交际双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缺少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例如, 我们汉语中的谦词, 是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客套话。当发言结束时,人们常说:“不妥之处, 请大家指正 ”,“欢迎在座诸位批评指正 ”,“抛砖引玉 ”等等。而讲英语的本族人在同样的场合不说这样的话, 也许他们会说一声 “I hope you all enjoy my talk”, 但最常用的结束语还是 “Thank you”。再如人文历史论文,在英国文化中, 男性在公众面前赞誉女性的美貌和服饰被认为是一种礼貌, 被恭维者会欣然接受,但在中国这种恭维被认为是轻佻无理。类似以上的中西文化差异会给讲中英不同语言的人传达错误的信息人文历史论文,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故要做到交际双方的正确、合理的交流, 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三、中英礼貌原则对比

Leech根据英语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原则:

1. 策略准则, 又称得体准则 (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 慷慨准则, 又称宽宏准则 (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 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 赞扬准则 (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 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 谦虚准则 (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 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 赞同准则, 又称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 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 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 在 Leech 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汉语中的礼貌现象, 总结了汉语言文化有关的礼貌准则, 于1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

1. 贬己尊人准则: 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相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2. 称呼准则: 指人们出自礼貌, 在互相称呼时仍按“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意味着人际关系的改变; 而出自礼貌, 人们不同的语言行为和所处的不同环境又会影响称呼语的改变。

3. 文雅准则: 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仍然是“先用雅语、禁用秽语; 多用委婉语, 少用直言”。

4. 求同准则: 这与“脸”、“面子”有关, 所谓求同, 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5. 德、言、行准则: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四、礼貌原则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 称呼语之不同

受社会结构、传统伦理及血缘、宗教社会因素的影响, 汉语的称呼系统远比英语国家复杂得多。在中国, 小孩一般不能直呼父母和长辈的名字, 学生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呼上司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礼貌。中国人不仅喜欢用表示血缘关系的名字去称呼家人和亲属, 还喜欢用这种称谓来称呼非家人和亲属朋友。比如, 称与自己祖辈年龄相仿的男性为爷爷、女性为奶奶; 称与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男性为叔叔或伯伯、女性为阿姨。这在英语国家是非常少见的。中国人的称呼语体现出尊老的传统习惯。人们一般称呼年老的人为 “老某”, 像 “老王”、“老李”等,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称呼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为 “某老”或 “某老先生”, 像称周树人为周老先生等。这里的 “老”, 没有丝毫贬义, 只有尊敬或推崇。但如果将此称呼用在英语国家则极不得体, 有冒犯之意。由此看来, 汉语称呼语可以用 “上下长幼尊卑”来概括。在英语国家, 由于其社会格局、文化取向、人际关系与中国截然不同, 所以对称呼语的使用和对其意义的解释也相差甚远, 具体表现在称呼时到底是直呼其名还是使用“头衔 + 姓”的方式。一般来说, 英国人同自己的上司说话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言, 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称呼, 不论对方年龄多大, 地位多高, 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 这充分表示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2. 贬己尊人与平等交往

“贬己尊人”是顾曰国效法Leech所提出的汉语言文化的一条礼貌准则。中国人喜欢贬低自己而抬高对方的身份。这从表面看和Leech的赞誉准则相似, 但在中国文化中, 这条准则对人们的影响却更加深远。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受到别人的夸奖, 我们中国人总会谦虚的说“哪里, 哪里, 您过奖了”。精心为别人挑选好了礼品, 在赠送时还不忘说“没来得急挑选,随便买了一份。”而在西方国家, 人们追求交往中的平等, 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将自己的情感、优点外露, 而不喜欢过分的谦虚, 对别人的夸奖也欣然接受, 并视这种赞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西方人的眼中, 中国式的自谦将被认为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因此我们进行涉外交往时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种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西方人面前要大方地接受他们的赞赏, 善于充分的表现自己, 并学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秀的一面, 而不要随意的贬低自己和过分自谦。

3. 热情关心与个人隐私

汉英民族对隐私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中国人在日常交往中不太注意维护自己的隐私, 也不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在中国文化中, 关心他人, 对别人热情一直被视为是对对方重视和显示诚心的一种表现。例如, 我们在宴请客人时, 要不断给客人加菜以显示热情;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会热情询问对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 朋友见了面更是问长问短, 把家里和工作的事情都询问、关心一遍; 在西方, 人们的隐私意识较强。英语民族对 privacy 这个词的含义理解较广, 诸如家庭、财产、婚姻、朋友、经历、收入、年龄、住址、身体状况、独处或单独生活等等。当在英语民族面前谈到有关隐私问题时, 会被人认为你让他人丢面子, 你不懂礼貌。

总之, 礼貌原则是每个群体或社会所广泛使用的文明的手段, 但必须承认, 不同文化对礼貌行为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文化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若对这一点认识不足,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误会。总之, 人们只有充分认识了礼貌原则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差异, 才能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 以达到更自然和谐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Geoffrey N. Leec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td , 1983.

[2]高一虹.语言文化的差异与超越[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刘润清.关于Leech 的礼貌原则[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刘翔.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1.

[7]邹永丽.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 2006, 5.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差异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回答道: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三、结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的对比,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毕业论文英语委婉语

摘 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语意现象,委婉语在英语中使用的十分广泛,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的方法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委婉语类型及其使用。� 关键词:委婉语;类型;使用 �� 英语中的euphemism (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 -”的意思是“good ,well”,词干“pheme”的意思是“speech”,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 或(好的说法) 。一般来说,委婉语就是使用语气温和、迁回含蓄、文雅动听、令人愉快的表达方式代替粗俗生硬、直露刺耳或不能登大雅之堂乃至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英语委婉语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并反映了英语国家的社会心理状、社会价值观和相应的文化传统。委婉语在英语中的使用十分广泛, 常见的委婉语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与不幸事件相关的委婉语� 对人类来说最不幸的莫过于死亡了,所以人们最忌讳的应该“死亡” 。所以与死亡相关委婉语非常多,有的委婉语与宗教有关,如: go to the next world ( 到另外一个世界去) ,to be at rest(休息,安息),to join the immortals(加入不朽者之列),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 (最后一次应招),to join the Great majority(跻身于多数之列) ,depart from this world for ever(撒手人寰 ,离开今世),to return to earth(归之尘土) ;还有些与宗教无关,如:kick the bucket (蹬腿 ,翘辫子),jump the last hurdle (跳过最后的栅栏), to lay down one’s life (马革裹尸 ,为国捐躯) ,to shoot one’s last shot (射出最后一发子弹),the last voyage (最后一次航行),to pay one’s debt to society(向社会偿还债务),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行将入土) ,to call curtain (谢幕) 等。这些委婉语的使用 ,也许可以减少人们的痛苦 ,以寄托人们的哀思 。� 疾病与残疾常常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在不得已提及这些时,人们也常常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引起自己和他人的不快。如:以 social disease (社会性疾病) 来代替venereal disease (性病);以 preventable disease (可以预防性的疾病) 来代替 syphilis(梅毒) 或 aids (艾滋病); 以 a growth (赘生物) 来代替 cancer (癌症);以 heart condition (心脏状况有问题) 来代替 heart attack (心脏病);用 physically handicapped 或 physically inconvenienced(生理上有障碍的)来代替 the crippled (残疾人);以 hard - of - hearing (听觉有困难的) 或 defective hearing ( 听力有缺陷) 来代替 deaf (耳聋的);以 visually retarded (视力有障碍)代替 blind (失明的);以 mental deficiency (智力缺陷)代替 retarded (智力低下的,弱智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贫困也是一件为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的事 。涉及到贫困的话题常常给经济状况窘迫,生活贫苦的人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人们也常用委婉语指代与贫困相关的词汇,如:将poor people(穷人)委婉地称之为underprivileged people (享受权益比大多数人少的人)、the less fortunate(低收入人)、low - income people(财产不多的人);把拖儿带女的寡妇 (widow) 称之为“依靠救济抚养子女的母亲”(a welfare mother);把债台高筑的人 (a man in debt)说成“积蓄为负值的人”;把贫民窟 ( slum) 说成“低于标准的住宅”( substandard housing);把贫困地区 (poverty- stricken areas) 说成“享受权益较少的地区”(underprivileged areas) ,等等。� 二、与隐私相关的委婉语。� 在英语中涉及婚姻和性的词语都属于个人隐私,一般常使用委婉语代替。如:把 sexual relations without marriage (非法同居)称为trial marriage ,free love (试婚); 把 adultery(通奸) 称为 be intimate with sb. (与 … 有亲密关系) ;把 have sex with(性行为) 称为 to go to bed with(与某人发生性关系);把未婚先育称为get into trouble (陷入困境)或者have an accident (意外事件,出了问题);把illegitimate child (私生子)称为love child (爱情之子,婚外恋之结晶)。 � 在西方年龄属于个人隐私,因为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忌讳直接谈论别人的年龄,年龄大的人更是不喜欢“老”这个表示年龄的词,就出现了许多有关“老”和“年龄”的委婉表达方式 ,如“年长公民”(old people)被委婉称之为“深资公民”( senior citizen) 或有丰富经验的老人(experienced old people)”;将 “政界元老(old politicians)”称之为“受人尊敬的老人”a distinguished gentlemen ;“老年”(old age)则称之为“黄金年龄”(golden years)。� 分泌和排泄虽属人的自然生理现象,但也是个人隐私的一种,不宜直说,所以把fart (放屁)委婉地称之为break wind ,pass wind (排气);把urinate (小便)称为pass water (排水(造水) ,caught short (被搞的措手不及) ,get some fresh air (去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去) ,give oneself ease (使自己舒服一下)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自然的需要) ,do number one (一号,做第一件事)等;defecate (大便)婉称为do number two (二号事),move the bowels(轻松一下肠子) 。� 三、与职业相关的委婉语� 社会分工高低贵贱十分悬殊,从事低微职业的人群中产生一种地位忧虑感,通过邻近原则,运用借代或比喻的手段,使其语义升扬,使社会地位较低下的职业显得体面高雅,从而大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 。如:从事体力劳动的园林工人(gardener)子就成了技术含量高的“风景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 ;修枝工、花木匠(tree - trimmer)成了“树医”(tree surgeon) ;理发师( hairdresser)成了“美容专家”(cosmetician) ;机关的打字员(typist)成了人们羡慕的“秘书”( secretary) 。 � 四、与国家事务有关的委婉语� 经济、政治、外交等都是国家的重要事务 ,为了缓解矛盾、促进发展、加强交流等特殊目的,在这些领域也有许多委婉语。如:把“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称为“经济萧条”(economic depression);把 “经济不景气”(economic recession)说成经济调整时期;(a period of economic adjustment);把“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conflict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称之为“工业纠纷”(industrial dispute);把学生罢课示(boycott classes)说成“学生不安”( student unrest) ;把“被政府歪曲和篡改的新闻报道”(news slanted and doctored by the government)地说成“整理过的新闻”(managed news) ;把加强“警察镇压”( suppression)称为“法律与秩序”(law and order);把“情报特务活动”(spying)美化为“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 ,窃取报的人是 plumbers (管子工 ) �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语义现象,委婉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渗透到了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对委婉语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改善人们的言语行为质量,减少话语冲突,从而使语言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 [参考文献]� [1]朗文. 当代英语大词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2]陆谷生. 英汉大词典[ Z].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 [3]刘纯豹. 英语委婉语词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4]从莱庭. 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 Z].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 [5]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6]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 [7]成令瑾. 英语说话艺术和写作技巧[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 [8]黎昌抱. 英语修辞格探新[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 [9]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这里推荐给你几个吧.

“毕业论文”的英文:Graduation 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 读法 英 [,dɪsə'teɪʃ(ə)n]  美 ['dɪsɚ'teʃən]

n. 论文,专题;学术演讲

短语:

1、academic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 ; 学术论文

2、Graduation Dissertation 毕业论文

3、Doctorate dissertation 博士论文

4、Dissertation Committee 论文委员会

5、dissertation topics 毕业论文题目

词义辨析:

article, paper,dissertation, essay, prose, thesis这组词都有“文章”的意思,其区别是:

1、article 多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非文艺性的文章,包括新闻报导、学术论文等。

2、paper 正式用词,多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专题论文,也指高等学校的学期论文,或学校里的作文练习。

3、dissertation 书面语用词,指独立研究后所写的较为详细的专题文章;也可指学位论文。

4、essay 指任何一种非小说性的,篇幅不长、结构简练的文章,如论说文、报道、评论、讽刺性杂文等。

5、prose 专指散文。

6、thesis 既可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可指一般的为阐述学术观点而写的论文。

例句:

1、Exploring "Trinity Working Mode" of Integrating Graduation Field Work,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and Employment on Graduation.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

2、On Problems in Writing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关于撰写毕业论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毕业论文用英语的翻译:毕业 论文 迅捷在线翻译:Graduation (毕业) thesis(论文)参考一下

毕业论文英语委婉语句

这里推荐给你几个吧.

“毕业论文”的英文:Graduation 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 读法 英 [,dɪsə'teɪʃ(ə)n]  美 ['dɪsɚ'teʃən]

n. 论文,专题;学术演讲

短语:

1、academic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 ; 学术论文

2、Graduation Dissertation 毕业论文

3、Doctorate dissertation 博士论文

4、Dissertation Committee 论文委员会

5、dissertation topics 毕业论文题目

词义辨析:

article, paper,dissertation, essay, prose, thesis这组词都有“文章”的意思,其区别是:

1、article 多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非文艺性的文章,包括新闻报导、学术论文等。

2、paper 正式用词,多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专题论文,也指高等学校的学期论文,或学校里的作文练习。

3、dissertation 书面语用词,指独立研究后所写的较为详细的专题文章;也可指学位论文。

4、essay 指任何一种非小说性的,篇幅不长、结构简练的文章,如论说文、报道、评论、讽刺性杂文等。

5、prose 专指散文。

6、thesis 既可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可指一般的为阐述学术观点而写的论文。

例句:

1、Exploring "Trinity Working Mode" of Integrating Graduation Field Work,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and Employment on Graduation.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

2、On Problems in Writing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关于撰写毕业论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 要: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为了避免直接谈及某些概念时,常采用比较委婉的语言来代替。本文将从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分类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英语委婉语。 关键词:委婉语 产生原因 特点 分类 引言 委婉语是世界文化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当说话者感到直率地说话不妥,怕引起听话者的误解,出于礼貌、含蓄,通过遣词调整来克服心理障碍,这种特殊的雅语就叫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确切地说,就是以曲折、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社会文明的要求)或淡化其不便说出的令人不快的一面(社会交往中礼貌原则的要求),使谈话双方不因谈论这些事物而感到不安和窘迫。英语委婉语最初的使用范围是在涉及神、性、身体部位、死亡和疾病等一些禁忌领域,而最早的委婉手段是使用相关的替代词,间接婉转地表示禁忌内容。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既可以保证交际正常顺利地进行,又不致于犯“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息息相关。委婉语产生于“俗讳”,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有密切关系。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常避免直接使用涉及神灵、性、身体某些部位、排泄、死亡和疾病等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了禁忌语(Taboo words)。而代之以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减少其违反社会公共意识的程度,达到礼貌的目的。当然,有些礼貌实质上是极其抽象的,乃是出于一种钦敬,例如God的委婉语the All Mighty, the lord of lords, the king of kings,就是一种惶恐的崇敬心理的反映。具体的礼貌多是为了“讳”,是为了避免谈话双方的尴尬。例如用sleep together或make it代替have sex,用limb或log代替leg,用social disease代替AIDS。表示die的委婉语就更多了,比如pass away, join the majority,be no more, kick the bucket等。这种用委婉语代替禁忌语的间接表达方式,维护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保证了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委婉语的使用并不仅仅是因为禁忌,同时也是出于美化、扬升的需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中,人们会把barbers称为hairdressers,将dustman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把old说成是elderly或senior,把ugly说成是plain或ordinary,把poor说成是needy、disadvantaged或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为了掩盖侵略的实质还会把侵略战争说成是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把政治丑闻中的“窃听”称为intelligence gathering。所有这些使用在职业、年龄、相貌特征、经济状况的委婉语,以及使用在广告、外文辞令、政府宣传等范围的委婉语,不管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动机、目的是什么,产生的后果会怎样,它们都具有一个共性,即在语义上都有所扬升。因此,可以说委婉语的产生是语言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必然要求,人们正是为了维护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而使用委婉语的。委婉语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委婉语特点 首先委婉语具有时代性。同一个事物,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时代往往有不同的委婉表达法。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委婉语或委婉表达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有关学者统计,“怀孕”一词在英语中曾先后有如下一些委婉表达法:She has cance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 (1856)她取消了她所有的社交活动。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1890)她处在很有兴味的情况中。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1895)她处在很微妙的情况中。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ies. (1910)她正在编织小囡的袜子。She is in a family way. (1920)她快要当家了。She is expecting. (1935)她快生(孩子)了。She is pregnant. (1956)她怀孕了。 其次委婉语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中就表现为语言的地域差异。例如,英国人把男用避孕套叫做“一种法国的东西”(French letter),法国人把它叫做“一种英国的东西”(Capote angloise)。同是一个社会习惯要回避的事物,各地域的说法不同。 然后委婉语具有语域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或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身份、地位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委婉表达也不尽相同。例如,上厕所,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 to freshen up;男士则可能说to go to the toilet, to relieve oneself或because nature calls。而小孩则可能说make number one, go to the pot。 另外,委婉语已经渐渐习语化。很多委婉语经人们长期使用,成为固定表达,已经习语化,并且进入了英语词汇。有些同一意思的内容先后由不同的委婉语替代。如mad(发疯的),先后有crazy, mentally deranged等替代过。而有些委婉语则是临时的。例如,有一家人把euphemism用作“厕所”的委婉语,其原因是这家人曾有一次没听清客人话中的停顿。他们把客人的“I need, to use a euphemism, to wash up.”(委婉地说,我想洗洗手) 听成了“I need to use a euphemism to wash up.”。 三、 英语委婉语分类 根据人们使用委婉语的具体目的,我们可以把英语中的委婉语分为以下几类。 1.避免禁忌语(taboo)。禁忌语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说或不想说的话,常是令人感到难堪的词语,如果直接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因此这类词语要么完全避免不用,要么就用委婉语来代替,使之更中听、礼貌、典雅。古往今来,人们最害怕的莫过于死的恐惧,它使人不敢直言,或不愿直言,所以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空前地多。如: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to be at peace, to meet one’s maker, to return to the dust, go to a better world, be with god。除了死亡令人恐惧外,人们对疾病的恐惧也是相同的。为了减轻病人的思想包袱,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人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回避的说法:big C或long illness(cancer),social disease(syphilis梅毒或AIDS艾滋病),the old man’s friend(pneumonia肺炎),hard of hearing(deaf),problem-skin(acne痤疮)。 古今中外,性器官和性生活经常被蒙上一层朦胧的诱人的面纱,因此英语中也便有了相应的委婉语。把loose woman说成是willing woman,把group sex说成是cultural exchange,把prostitute说成是bachelor’s wife或lost girl.这样的说法就避免了伤害当事人,因为此类行为往往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2.避免太过直接伤害对方的委婉语。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年老联想得更多的就是负担。英语中,尤其要注意,对别人通常不要直接说老。相应的,老人称为senior citizens,而不是old people;退休人员称为pensioners而不是retired people。对身体过于清瘦的女性我们用“slender”,而不用“skinny”或“boney”,而对胖的人我们用“plump”或“over-weight”代替“fat”。相貌较差的用“not pretty”或“plain”代替“ugly”,这样一些说法容易让人接受,避免伤害他人自尊。有时收入也常常使用委婉义,debts,poor,cheap clothes相应的委婉语是negative savings,economically deprived, low-income dresses。谈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be low average student)可以说:He is working at this own level.这样说就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3.避免使自己粗俗无礼。前面委婉语讲的都是避免直说触怒别人,让人难以接受而这类词主要是人们认为其本身不够文雅、含蓄,因此给以委婉语使之高雅,避免别人认为自己太粗俗,也顾全了面子。如“厕所”,在许多场合说起会给人恶心的联想,因此用bathroom,power room,the rest,room comfort room,wash-ing room, ladies’,gents’等来代替。 4.避免歧视别人。在很多国家都是脑力劳动被视为高贵的工作,而体力劳动被视为卑微的工作。为了避免工作给从业人员带来精神不安,人们极力将一些职业委婉化,以抬高其身价。例如:dining-room attendants (waiter or waitress), cleaning operative(road-sweeper or dustman), guest worker(foreigner labor)。同样运用这种委婉方式,landscape worker(园林工人)类比成“landscape architect(园林建筑师)”,连无职业的家庭主妇也被美称为“domestic engineer”, butcher也上升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 5.政治委婉语。如果说其他方面的委婉语多数是禁忌,为了避讳和典雅的话,那么政治委婉语主要是为了遮掩和美化。这在新闻和领导人发言中尤为常见,政治委婉语由于其所在领域的特殊性,我们在运用他们时应该格外留心。如student strike称为student unrest, aggression被说成是police action, retreat却美其名曰adjustment of the front, massacre却说成是search and clear。另外,穷人叫under privileged or disadvantaged,穷国家叫backward nations or under developed nations。 结束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委婉程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文化、场合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人的道德观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他们对委婉语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应该对英语中的委婉语仔细斟酌,适时适地地运用它们。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日益加深,研究西方委婉语,了解西方文化特色,有了更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院(社科版),2005,22(3). [2]白涛,刘才刚.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3]葛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及应对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 [4]韩克文.浅谈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3). [5]李桂山.委婉语散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6]顾嘉祖.介绍《英语委婉语词典》[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7]李桂山.委婉语散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A Thesis Submitted as a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B. A./B. S. in ***这是标准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说法,.代表文学学士,.代表理学学士,***处填上专业。

英语委婉语特点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摘要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都要进行语言交流。由于某些生活习惯或习俗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忌讳,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尴尬或不愉快。所以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试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只有认知委婉语在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方式,才能够调整好礼貌程度,从而把给对方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委婉语;功能;忌讳;交际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AbstractEuphem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when people use language, which is not only a so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but it is also a cultural phenomenon. We all need to communicate in our daily life or in diplomac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life habit or custom and the taboo of different culture, we must learn to use Euphemism to avoid embarrassment or unhappiness. Therefore, through linguistic facet, this paper tries to research into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in certain language condition by special examples. Only when can we know how to make use of Euphemism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 we can use the proper Euphemism to minimize hurt to people an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ve Euphemism reflects all kinds of social mentality and soc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Euphemism is also widely used in every field, so it is good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and do effective multi-cultural intercommunication. Key words: euphemism; function; taboo; intercommunication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前缀eu=well 和词根pheme=speaking。根据《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的定义,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且充分显示了它的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委婉语的交际功能的了解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一. 避讳功能由于人对于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恐惧,在语言表达时不愿言、不敢言,但有时又不得不表达出此种意思,于是人们便学会用委婉语来代替。各个民族中对于“死”的说法都有各自的委婉语。讲英语的国家的人们和许多民族一样,忌讳直接说英语中的“死”也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人们常用“去了”(to pass away), “离别了”(to depart), “离开了我们”(to leave us), “睡着了”(to go to sleep), “去天国”(to go to heaven), “最后一觉”(final sleep),得到安息 (to have found rest)等词来代替说某人“死了”(to die)。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中西委婉语的异同一、委婉语的定义与动机1.委婉语的含义2.雅文化的动机3.美化和礼貌的动机4.淡化和欺骗的动机二、中西文化习惯1.语言方式2.文化差异3.习惯表达三、社会背景1.宗教信仰2.阶级观念3.价值观差异四、总结

topic1:简析英语委婉语应用领域一、日常生活领域1.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2. 关于贫穷的委婉语3. 表达疾病、生理和智力缺陷的委婉语4. 与性有关的委婉语二、社会政治、经济领域1. 社会政治方面2. 经济方面三、军事领域四、职业领域五、教育领域topic2: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二、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1. 宗教迷信与委婉语的起源2. 具有社会等级标志的委婉语3. 反映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委婉语4. 反映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委婉语三、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 避免忌讳2. 表示礼貌和尊敬3.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4. 掩饰事实真相四、总结topic3:英语委婉语探究一、前言二、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一)民族文化性(二)时代性(三)地域性(四)语域变异性三、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一)避讳功能(二)润滑功能(三)礼貌功能(四)掩饰功能四、结束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