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辽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辽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翻译的历史、理论、流派;探讨翻译的性质、作用、标准、原则和方法;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说明各类翻译的特点和不同要求;探索语言转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定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才能和培养提高途径,预测翻译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下面是我整理的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王天天. 从合作原则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增补手段[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2] 许明.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 中国翻译. 2010(03)

[3] 李忠陈. 中英互译交替传译笔记难易分析及结构符号设计教学解决方法初探[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 刁洪. 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减少策略[D]. 四川外语学院 2011

[5] 何爱香. 交替传译笔记[D]. 厦门大学 2006

[6] 侯海强. 交替传译笔记在不同阶段的规律及成因[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 易引. 探索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语时间过长的原因[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孙晓芳. 《自传:那些只向朋友讲述的事》(2-4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9] 郭婷婷. 《旧径漫行》(第十至十一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0] 李素奎. 《驯马记》(第一章、第二章节选)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1] 武微. 交替传译的特点与策略对译者要求探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12] 潘梦云. 房地产董事长年会致辞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熊玮. 交替传译的认知研究及其对口译训练的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4] 赵军峰. 论口译的翻译单位[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15] 仲伟合. 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 中国翻译. 2001(02)

[16] 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编,吕国军主编.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7] 李越然. 充分发挥口译的社会功能[J]. 中国翻译. 1987(02)

[18] Gile, the Deverbalization Approach in th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Classroom. Forum . 2003

[19] Gentile A,Ozolins U,Vasilakakos Interpreting: A Handbook.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6

[20] Larson, Translation. . 1984

[21] Gentile, Interpreting or Not. The Critical Link:Interpreters in the Community . 1995

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一样和找相关的参考文献:About Translation P. Newmark《论翻译》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 G. Samuelsson-Brown《译者实用指南》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Wordface A. Chesterman & E. Wagner《理论对译者有用吗?象牙塔与语言工作面之间的对话》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F. Zanettin et al.《语料库与译者培养》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S. Granger《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Ⅱ,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T. Hermans《跨文化侵越——翻译学研究模式(Ⅱ):历史与意识形态问题》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F. Austermuhl《译者的电子工具》Intercultural Fautline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Ⅰ, Textu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M. Olohan《超越文化断裂——翻译学研究模式(Ⅰ):文本与认知的译学研究》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 《翻译史研究方法》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 Orented Text Analysis(Second Edition) C. Nord《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第二版)The Translator’s Turn D. Robinson《译者登场》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 Holmes《译稿杀青!文学翻译与翻译研究文集》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文学翻译:比较文学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 and Empire :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D. robinson《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 《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解读》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ranslation as Analysis . Rose《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Translation and Nation : Towards a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ness R. Ellis & L. Ley-Brown《翻译与民族:英格兰的文化政治》Translation and Norms C. Schaffner《翻译与规范》Translation and Norms C. Schaffner《翻译,权力,颠覆》Translation Today: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G. Anderman & 《今日翻译:趋向与视角》Unity in Diversity? 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L. Bowker et al.《多元下的统一?当代翻译研究潮流》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D. Robinson《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 以上全是外研社的,建议你挑几个.千万别全写上,一定穿帮

据学术堂了解,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论文是最让毕业生头痛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查询资料,如果单单只在百度上搜索的话很难搜索到齐全的资料,而知网还要收费,那么如何在网上查找资料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方法。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这里的文档是免费下载的,提供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文献,搜索功能强大,提供分类、提名等搜索,还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其中搜索了中外期刊7000多种,还有图书、古籍上线数据已超千万,内容非常丰富,很适合写论文查找资料。2、中国国家社会图书馆中国国家社会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在线网站,它内置了文津所搜,可以搜索藏书,还能够免费搜索到电子期刊、图书、论文、报纸还有各种工具书等,对写论文会非常有帮助。3、德国Springer这个网站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而且已经在我们国内开通了SpringerLink服务。SpringerLink服务的所有资源又分为人文、生物、天文等12个学科,提供大量的相关期刊、图书等查询,大部分图书都支持PDF下载,对毕业生的论文会有很大帮助。4、国家数据写作论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很多数据,尤其是理工科的论文对数据要求非常严格,在这里可以帮助自己的论文找到数据支撑,对写论文的帮助会非常的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辽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硕士答辩流程如下:

1、学生宣读论文的开题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

2、答辩委员会成员逐个提问,学生进行回答;

3、与会人员发表意见和建议;

4、答辩委员会进行结论性评价和决定。整个答辩过程需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答辩内容的充实、严谨和准确。

扩展资料:

硕士答辩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考核学生毕业时的学术水平和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1、提前准备工作

为了让答辩过程更加顺利,学生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和证件,如个人简历、学位证书、翻译资格证等。学生还应该在早期就开始进行论文撰写,并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论文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此外,学生还需了解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特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准备答辩内容。

2、答辩内容

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回答委员会成员针对自己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包括相关理论、实验操作、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方面。学生需要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做到全面、深入并透彻阐述,还要确保回答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明了。

3、答辩评价标准

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答辩过程和论文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评价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和独立思考的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学生的选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

4、确定答辩结果及意义

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将现场表决,宣布是否通过答辩。一般来说,除了答辩通过和未通过以外,还会有需进一步修改论文的结论性评价。对于通过答辩的学生,意味着已经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并且能够顺利地进入就业市场或者攻读博士学位。

翻译结果: Master degree thesis

5月29日前。202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各培养单位须在5月23日前向研究生院报送学位论文答辩安排,在5月29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辽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了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 顺应论简介

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变异

商讨性

顺应

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语境因素的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

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语篇重构的概念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 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

the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experimental research

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先看目录,论文在最后会列明参考文献页码,段落,和书籍及作者。如果只想找文献的话把作者和书名记下来,去你学校或当地的图书馆外文书籍在线查询,一般都会有;如果有知网帐号的话也可以查知网(书的话去图书馆,文章的话上知网)。翻译的话,找不到相应的译文本只能自己译或者在线百度,谷歌翻译软件帮助翻译,如果是机器翻译难免出现生硬,建议自己还是要对照原文看一下。

楼上强大。。我想说楼主必然还是学生,据我所知大学的在线图书馆都有极其强大的database数据库,你可以去数据库找找资料,会有很多。。。。

你自己文章里涉及到哪片文献的话 自己从网上搜呀 不过最好是别人的论文 或者是网上已有的一篇小论文 然后自己翻成中文不就行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洪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文献

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翻译的历史、理论、流派;探讨翻译的性质、作用、标准、原则和方法;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说明各类翻译的特点和不同要求;探索语言转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定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才能和培养提高途径,预测翻译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下面是我整理的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王天天. 从合作原则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增补手段[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2] 许明.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 中国翻译. 2010(03)

[3] 李忠陈. 中英互译交替传译笔记难易分析及结构符号设计教学解决方法初探[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 刁洪. 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减少策略[D]. 四川外语学院 2011

[5] 何爱香. 交替传译笔记[D]. 厦门大学 2006

[6] 侯海强. 交替传译笔记在不同阶段的规律及成因[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 易引. 探索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语时间过长的原因[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孙晓芳. 《自传:那些只向朋友讲述的事》(2-4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9] 郭婷婷. 《旧径漫行》(第十至十一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0] 李素奎. 《驯马记》(第一章、第二章节选)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1] 武微. 交替传译的特点与策略对译者要求探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12] 潘梦云. 房地产董事长年会致辞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熊玮. 交替传译的认知研究及其对口译训练的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4] 赵军峰. 论口译的翻译单位[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15] 仲伟合. 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 中国翻译. 2001(02)

[16] 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编,吕国军主编.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7] 李越然. 充分发挥口译的社会功能[J]. 中国翻译. 1987(02)

[18] Gile, the Deverbalization Approach in th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Classroom. Forum . 2003

[19] Gentile A,Ozolins U,Vasilakakos Interpreting: A Handbook.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6

[20] Larson, Translation. . 1984

[21] Gentile, Interpreting or Not. The Critical Link:Interpreters in the Community . 1995

引用硕士论文应按照参考文献中硕士论文的格式进行标注。 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的规定,参考文献引用时硕士论文的格式为: [序号]作者.

文档参照怎样标明。

一,文档引入的标明规定。

1.参考文献引知道网.万方检测.维普查重互联网站,不然会发生没法搜索文献资料的状况。

2.引用文献须为本引用文献,不然不可被视作引用文献。

3.引用文献务必是整句话,句点前面转述并非分号。

二,论文引用标明方式。

1.人力撰写进到word。

可去中国知网或百度学术导出来论文参考文献恰当引用格式,拷到自身的毕业论文中,一条一条依照文件格式标准打打标明。

2.运用word的初始作用。

(1)互相参考。

查验全部引入文档,序号——重新定义的序号文件格式——键入“[]”,将鼠标光标到括弧正中间,“序号款式”选1,2,3;

鼠标光标对体引入,点“引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项“序号新项目”;“引入内容”选择项“文章段落序号(详细前后文)”—挑选相对应参考文献—插进。

(2)尾注

游标卡尺到行为主体引入的地区,点“引入”——插进尾注——在尾注处拷贝论文参考文献;

查验尾注的编号-鼠标右键-注解选择项-"序号文件格式"改成1,2,3...-应用软件;

点一下Edit-搜索-高级的搜索和更换-搜索选择项下边的“独特”,在右下角挑选“尾注标识”,(这时表明为“^e”);在“[]’鼠标光标到圆括号正中间,“独特”挑选“查找内容”(这时发生“[^e]’)-所有被更换(这时1,2,3将变为[1],[2],[3]…);

一条线发生在尾注下边,除掉的办法是:查询-挑选“文稿”-引入-点一下“宣称注解”;在“尾注”这一点挑选“尾注”这一点——鼠标光标至线框除,delete删掉——主视图回到“网页页面主视图”。

导进英语单词。

登陆“中国知网”——键入参考文献题型——查验——导出来参照——Endnote--导出来(txt文件);

endnote中--File-import--挑选""文档--导进种类挑选"Endnoteimport"--import导进后,挑选合理的style,就可以恰当表明。

文章内容引述怎样标明?文章内容中标明的合理引入也是学术论文的关键步骤之一,假如标明不合理,非常容易被查重系统误以为剽窃,危害论文查重。因此在审查毕业论文时还应重视审查规章制度的挑选,要挑选靠谱,安全性,存储普遍的查重系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网上搜一份GB-7714国标文献标准格式做参考最好,全国通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