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家国同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家国同构毕业论文

“家国同构”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人的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在现代意义上,家国同构强调了个体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关系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显著特征。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凸显早期国家的特征。

具体来说,家国同构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的个人品德、成长经历和价值观等方面与自己所处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特点之间的契合程度。这种契合程度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于国家发展、社会问题以及公共事务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在现代意义下,“家国同构”不仅意味着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强调了个人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注重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

古人讲,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只有在家尽孝,才有可能为国尽忠。儒家所要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家和爱国由此有了高度的一致性。虽然这种认识产生于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但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东汉经学家马融在《忠经》中认为:“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也。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

其含义是指,忠的精神和行动是在个人身上形成的,它表现于家庭伦理中的孝慈,而完成于献身国家事业。曾国藩的《家书》提倡尊重长辈、关心平辈、爱护晚辈,又在此基础上将其上升到对国家的尽忠,至今仍有感染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国”难以割舍分离。如果把“家”比作小河,把“国”比作大河,小河枯竭了,大河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就此而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齐家是为了治国,治国首先就要齐家。

从大的方面讲,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国家的责任,而对国家尽责也是为了家庭的和美幸福。正因为“国是最大的家”,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家庭关系,倡导恪守孝道、教育好子女、树立好家风,也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政治制度的关键问题是其基本的框架结构,即

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的区别主要是由其框架

结构决定的。因此,对于政治制度的研究必须首先

弄清楚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的类型定位将影

响政治制度研究的所有方面。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也是如此。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类型定位,是正

确研究、分析、认识、解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所有

问题的前提条件,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其它的问题都

可能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这个方面,以

往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存在着某些偏差。

一般认为,古代政治制度存在着君主政体、贵族

政体、民主政体、共和政体、专制政体等类型,其中的

一些类型是可以相连的,如君主专制政体、贵族君主

政体、贵族民主政体、共和民主政体等。这些政治制

度类型区分的基本尺度是,一人执政的是君主政体,

少数人握有最高统治权的是贵族政体,全体公民拥

有权力的是民主政体,专制政体则是指那些将所有

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并且可以任凭自己

的意志为所欲为的政体。在此,君主政体和君主专

制政体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君主专制政体是指

最高统治者一人控制着绝对权力,并且不受任何法

律以及其它任何权力主体的限制和制约,君主政体

虽然也是一种一人掌权的政体,但是与君主专制政

体相比,君主手里的权力会受到法律的限制以及相

应权力主体的牵制。另外,政治制度的类型还与不

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相联系,如城邦民主政体、城邦共

和政体、封建贵族政体、封建君主政体等。

那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类型是怎样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习惯于把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类型称为封建专制政体或封建专制

集权政体。当然,这样定位的一个基本原因,主要与

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把中国古代社会看成是封建

社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秦汉以后,基本上不存

在典型封建社会的诸要素。即使存在过某些方面的

相似性,也仅仅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个特殊的历

史时期,并不具有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的代表性。

例如,拿“封建”一词来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

先秦时期曾经出现过。但是,即使先秦时期的封建,

与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封建比较,也只是形似而非神

似。先秦的封建制以西周时期最为典型,而西周封

建制的基本状况是:“吾闻国家之立本也,本大而末

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

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

等衰。”(1)很明显,中国的西周封建与西欧中世纪的

封建有很大的差异。西周的封建“封建亲戚”(2),是

一种仍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封建”。其中,

以嫡长子资格继承王位的天子是大宗,其他非嫡长

子诸兄弟皆为小宗,从而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这样的西周封建贵族的等级,这是一种按王

国维先生所谓的“嫡庶制→宗法制→封建制”递进的

封建关系,是一种中国式的“尊尊”与“亲亲”相结合

的封建。在这种封建制度之下,无论是君主还是贵

族地位的获得,主要依靠血缘关系。可是,正如我们

已经知道的那样,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却并不是如此。

在西欧中世纪,“采邑”是封建社会的基础,是财产权

利和人身关系的体现,其基本的关系是契约互惠性

的。因此,君主地位以及贵族头衔的获得,主要与土

地财产权利挂钩,与契约关系相联系。这种封建正

好与中古式的“血缘封建”相反,是一种“契约封建”

或“采邑封建”。再拿秦汉以后的中古社会来说,不

但不存在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甚至连先秦中国式的

宗法封建也不复存在了。非但如此,秦汉以后,国家

权力是高度集中的,控制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和

社会的所有方面,国家权力本身不受限制。此外,秦

汉以后的官僚制度也日趋发达。这种状况,与西欧

中世纪封建社会不可能产生官僚制度,以及不存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和受国家控制的社会的状

况根本不是一回事,其中的距离非常巨大。所以,可

以说,中国古代社会不是典型的西欧中世纪式的封

建社会,甚至可以说不是封建社会。

除了封建社会的概念以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

的形态分类还有许多不同的论点。这些论点主要

有:(1)关于“亚细亚的生产方式”;(2)治水社会或东

方专制主义;(3)历史官僚帝国;(4)家产官僚制帝

国;(5)伦理本位社会;(6)乡土社会;(7)世袭社会和

选举社会;(8)宗法家族社会等。

总的来看,宗法家族社会的主要特征是:1·宗

法家族血缘关系。无论是史前时期,还是文明时期

的宗法制度或家族制度,始终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的

血缘关系,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血缘关系成为中

国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关系,其他的一切关系

皆由此出。2·家国同构。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

扩大。一切的团体和个人都消融在家国之中。家为

小家,国为大家;家为私家,国为公家,除了家就是

国,其他的一切社会组织都可以被家或国解释和取

代。3·专制权力———君权父权至上。在宗法家族

社会,一家之长的权力和地位是最高的,一国之君的

权力和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的,超越了法律以及

其他的所有权力。君权就是法律,而父权受到法律

的维护,没有其它的力量能够撼动。其他所有的权

力和权利都源于君权与父权,因此,必须无条件地服

从君权与父权。4·宗法家族制度。与各个时期相

应的一整套宗法家族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连续性

的基本体现和保障。

显然,在上述的各种观点之中,“宗法家族社会”

的提法最契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状况。尽管其他的观

点也很精彩,但是,都有某些不足之处。“亚细亚生

产方式”只是一般性的概括,缺乏清晰而详细的具体

内容,在社会形态的描述上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治

水社会和东方专制主义”是一种非常西方化的说法,

它考虑到了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中

古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生存方式,以及由

此而产生的国家结构和组织形式。其中的许多论述

都是确实的,符合历史事实的,对我们研究中国历史

很有启示。但是,这种观点的一个基本问题,仍然是

流于一般性的概括,把中国仅仅看作是东方国家,而

没有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国作为东方国家的一个特

例,存在着那些更深层次的特征。此外,这一观点较

为集中地论述了国家的政治层面,很少涉及社会层

面。“历史官僚帝国”也是如此,它所关注的几乎都

是帝国的政治统治方面的问题,并且偏重于官僚政

治层面。韦伯的“家产官僚制”是最为全面和具体

的,而且也指出了这种家产官僚制源于家族制,是属

于“父权家长制”的类型。不过,韦伯关注的重点也

是集中在政治统治方面。并且,韦伯只把秦汉以后

看成是“家产官僚制”,而把先秦看成是“封建制”,至

于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韦伯没有明确分析,而这

一点对于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的连续性是十分重要

的。伦理本位社会和乡土社会则偏重于伦理道德层

面的关系,对制度的、政治的以及经济的层面却很少

研究。“世袭社会”和“选举社会”的概念别具一格,

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特殊

的社会状况?显然,对此的分析较为欠缺。由此可

见,中国古代社会应该是宗法家族社会。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家族社会,以父子为主的家

族血缘关系一直是贯穿于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的转

变,再从秦汉到清朝末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轴。

尽管,这种血缘关系的具体形式多有变化,但是,这

种血缘关系本身是牢固的,没有任何改变。由于基

本的家族关系的存在,导致中古社会的变迁始终没

有脱离氏族→部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即使

先秦时期的“封建”,也是“宗法封建”。比较欧中世

纪的“采邑封建”或“契约封建”来说,是一种中国传

统式的“血缘封建”,家族的庶嫡宗法才是先秦封建

的游戏规则。秦汉之后,宗法分封已经消失,封建也

不复存在。但是,中古社会依然是宗法家族社会,不

同的只是宗法的大宗小宗关系变成了宗族的君臣—

父子关系,家国仍为一体,“君前臣名,父前子名”、

“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

真实写照。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中古社会怎样发生

变化,其宗法家族的性质始终不变,形成社会变迁的

一条主流线索,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

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定论上,我们可以冠以

各种各样的名称,但是,在所有的名称前面都应该加

上“宗法家族”四个字,例如,在“封建社会”之前加上

“宗法家族”,就是“宗法家族封建社会”,其余类推。

既然如此,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不是什么“封建专制集权政体”,而是与中国古代

宗法家族社会有关的政治制度类型。从一般常识上

讲,社会形态与政治制度的类型是密切相联的,不可

能出现社会形态是一回事,而政治制度的类型又是

另一回事的情况。

实际上,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制度的产

生、形成和演变都无法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系统

和制度系统,政治制度只是社会系统和制度系统中

的一个子系统。一般来说,社会系统和制度系统是

怎样的,政治制度就一定是怎样的。因此,中国古代

社会的宗法家族形态,必然导致中古宗法家族专制

集权的政治制度类型。或者讲,中国古代社会的宗

法家族形态必然有一个相应的政治制度的存在。两

者的关系未必是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密切相

关的统一互动问题。在它们中间不可能产生一个不

相干的“封建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类型,如果是为

了习惯方便,也应该在前面加上“宗法家族”,即“宗

法家族封建专制集权”政体。

从整个世界范围的政治制度史来看,我们可以

发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类型,它

非但不同于西方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城邦类型,帝

国政制和中世纪时期的封建类型,而且不同于东方

的日本、印度等类型。同时,也不同于那些典型的政

体,如君主制、贵族制、绝对主义或专制主义。它是

一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发达成熟的宗

法家族模式的专制集权政体。

欧洲古代历史上的希腊城邦制是一种多元的分

权政体,一种复合的政治制度系统。这种政体已经

脱离了早期国家的雏形,跨越了血缘家族的组织结

构。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克里斯

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城邦政体。梭伦的改革成功

地摒弃了传统的家族门第制度,以财产为基础将全

国的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以此确定国家公职的

任职资格。正如恩格斯所言:“这样,在制度中便加

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

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确定的,于是,随

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

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3)(P·114)

此后,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在梭伦改革的基础

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把全雅典划分为十个选

区,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消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

中的势力,从而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的

旧的政治体制的残余,真正实现了原始的早期国家

向城邦文明国家的转型。此外,梭伦和克里斯提尼

的改革,还先后确立了雅典城邦国家多元复合的政

治制度。实际上,早期雅典城邦制的政治体制也是

一元集权的,国家权力结构的中心就是元老院,它是

集立法、行政和司法于一身的。梭伦的政治制度改

革第一次打破了这种制度结构,新设立了四百人会

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拟订议程、预审

提案,拥有立法权。他还设立了陪审法庭,陪审员从

四个等级公民中选举产生,参与各种案件的审理,拥

有司法权。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则进一步巩固和扩

大了这种新型的多元复合的政治制度。他以五百人

会议取代了四百人会议,其成员由十个选区各选50

名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不仅拥有审议权而且还拥

有一定的执行权。他还颁布了贝壳放逐法,此法规

定公民大会可以用贝壳或陶片作为表决票,用投票

表决的方式放逐任何有害国家的人,不管这个人是

否身居高位,握有重权。希腊城邦政治体制的另一

个典型是斯巴达,它是一种贵族共和政体。斯巴达

国家设有两个国王,主持审理案件和某些重大的祭

祀活动。这种一个国家拥有两个国王的情况,在中

国古代“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

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斯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是

元老院,拥有国家所有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国家还

设有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可以选举产生五个监察官。

这些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监察官对于国王拥有绝

对的监察和监督的重权,具体体现在对国王拥有控

告权、裁决权、督兵权、审判权,甚至拥有在特殊时期

取消国王资格的权力。与此比较,上述古代希腊城

邦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特征,在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中是完全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不存在的。

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

度也颇为不同。元首时期拥有“奥古斯都”称号的屋

大维,其拥有的绝对权力是元老院授予的,“元首”之

义是第一公民。然而,中国古代的专制皇帝却是“天

子”,其专制权力是“神授”的。

至于西欧中世纪国家的封建政治制度,则是一

种立体的多中心权力系统,维系这一系统的是一种

中世纪的契约关系及法律体系。西欧中世纪封建政

治制度,并不是一种一元单一的专制集权的政治体

系,而是一种多元或多中心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

中央国王的政治权力、地方贵族的政治权力以及教

会的政治权力。这三种主要的政治权力主体相互对

立、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形成一种交叉复合的政治

制度系统。在法兰克封建王国时期,作为最高统治

者的国王并未拥有过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国王在

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时,并不象中国古代的皇帝那

样可以自行其事,可以做到“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

上”,他必须经过贵族会议的合法程序,而贵族会议

则是体现国王、各级贵族和大主教多中心权力意志

的政治机构。贵族会议正是西欧中世纪封建政治制

度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政治机构在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此外,法兰克王国的

最高官员宫相是由大封建主会议选举产生的。在查

理大帝时期,全国分为98个郡,郡的长官由地方大

贵族担任。这样一些政治制度的形式和内容,在秦

汉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是不存在的。早期的

法兰克王国,实际上是一个被封建“公国”和“伯爵

国”割据的徒有其名的国家,各国的封建领主都是独

立的,国王只是众多贵族中间的“第一个”,权力非常

有限。在国王之外,封建国家设有称为“库里亚”大

会的封建主代表大会,有权决定国家一切重大的军

政事务,甚至有权罢免国王和选举国王。这样的情

况,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史中也从未出现过。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政体,

与上述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政治制度类型都不

相同。它没有出现过像希腊城邦制时期建立在多元

基础上的古代民主和共和政体,也没有出现过像西

欧中世纪封建时期那样的多中心政治体系。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是宗法家族专制集权政体。这种政治制

度类型的基础是血缘关系,主要体现为血缘家族关

系,其核心是父子关系演化为国家政制制度的君臣

关系。血缘关系是关键词,是解释和理解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类型的钥匙。吕思勉认为:“古代天子诸侯

间之关系,实系宗族之关系。”(4)(P·373)宗族关系就是

血缘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专指先秦时期。然

而,实际上这种血缘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

特征之一,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所有时期。

在宗法家族式政治体系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是

合二而一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放大了的父子

关系,所谓“君前臣名、父前子名”是也。君主是国主

君父,大臣则是家奴臣子。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是独

一无二的,因此,君主作为一国之主也是独一无二

的。于是,这种建立在血缘父子关系之上的君臣关

系,赋予了国家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不受

约束的权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型构出

一种绝对的权力,这种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是受到

血缘关系保证的。与欧洲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中君

臣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同,这种源于血缘父子关系的

君臣关系,缺乏法律基础,法律规则难有作为,常常

形同空文。君臣之间奉行的是一种出于孝的忠诚,

而不是一种具有法律保障的出于约定的忠诚。在这

种类型的政治制度中,保障君臣双方权力与地位的

是君臣关系,而不是法律。维护一种良好的君臣关

系,是政治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律关系在君臣关

系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君臣关系重于法律关系。此

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家族式政治制度,其君

臣关系之间必然缺乏一种权力与权利的结合和平

26

衡。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高居于臣子之上,随时可

以凭借君主的地位为所欲为,而臣子则只有一种绝

对的义务,臣子在君主面前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

利地位的。在这种宗法家族式政治制度的框架下,

君主为主而臣子为奴的状况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

也正是作为古代政府首脑的宰相,在皇帝面前也要

自称是“奴才”的一个最重要的制度原因。

具体而言,在宗法家族式政治制度中,由于血缘

关系是其主要的特征,因此专制集权就是其必然的

结果。国家政治化了的父子—君臣关系中的主角

———皇帝与官僚就控制了所有的政治权力,这个古

代国家就变成了官僚帝国。除了皇帝和官僚以外,

几乎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可以染指政治权力。一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皇帝与官僚

的政治权力分配史。中国古代的宗法家族式政治制

度,完全不同于古代西方的希腊城邦制及中世纪封

建的政治制度,在西方历史上,政治权力不仅被君主

和官僚拥有,而且也被全体公民、贵族,甚至教会拥

有。西方历史上的一些专制君主往往不是制度的产

物,而是时代的产物或个人意志的产物,因此遭到人

民的反抗,专制君主就是历史的罪人。中国历史上

的专制君主则是制度的产物,因此人民并不反抗专

制皇帝,他们往往将希望寄予仁慈的皇帝,他们反抗

的只是皇帝中的暴君。事实上,专制集权的政治制

度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曾经存在过,可是其程度

却不尽相同,然而,中国古代宗法家族式的政治制

度,在专制集权的程度上是最为极端的。其主要原

因就在于血缘家族的父子关系转变为国家政治化了

的君臣关系之后,皇帝和官僚就完全垄断了一切政

治权力。因此,对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家族

式政治制度来说,专制集权是与生俱来的,除非血缘

关系变为契约关系或法律关系,否则,其专制集权的

本质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血缘

关系是政治制度专制集权之源。

中国古代宗法家族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的另外一

个特点就是家国同构,国家等同于一个扩大了的家,

国家政治制度的建构形同家族结构。先秦时期,国

王是天下大宗,而小宗则分封为诸侯、卿大夫、士。

秦汉以后,在政治制度的结构中,皇帝为国家独一无

二的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整个国家就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因此,

皇帝既是君主也是国父,是国家这个大家、“天下之

家”的家长。而皇帝制度则是中国古代宗法家族专

制集权政治制度中的最高层次的制度,犹如现代国

家的宪政制度,具有核心地位。皇帝制度的定位为

整个古代政治制度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原则,构造了

一个基本的框架。

在皇帝之下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

构,其中的宰相机构则为各级机构之首,宰相则为百

官之首。其实,宰相这一称号最初的时候是贵族家

的差役,后来逐渐变为贵族家的管家,战国时期又上

升为诸侯的总管,秦汉之后才成为政府首脑。在中

国政治制度史上,宰相只是一个通称,各个朝代的具

体名称各不相同。宰相之所以能够成为政府之首,

其主要的原因正在于他是皇帝身边的管家、“秘书”。

纵观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我们不难发现,历朝宰相

机构和宰相的名称,都会发生与前朝不同的变化,几

乎每朝的宰相机构与宰相名称都不完全相同。秦朝

和汉初称丞相和丞相府,以后被三公之名所代替;东

汉初年尚书台和尚书令地位渐重。到了魏晋南北朝

时期,便有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机构以及尚书

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相继成为宰相机构和宰相名

称。隋唐时期是三省制,以后又有了同中书门下政

事堂。宋朝以中书门下设于禁中,又以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参知政事等为宰相。在这种多变的的特征

中,反映出一种历史现象,即历朝的宰相机构与宰相

全部都是从皇帝身边侍从、秘书转变而来的,因其服

侍于皇帝身边而被授予“国之大家”的重权。

中国古代的政府实质上是皇帝之大家的管理机

构,它不象现代政府是一个服务于社会和公民的管

理机构,是对社会和公民负责的。因此,家国同构的

古代政府只对皇帝负责,正如《新唐书·百官志》所

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说到底,宰

相不过是一个皇帝的总管家而已。但是,也有人认

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皇帝与政府是分开的,皇

帝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宰相是政府领袖,代表政

府。其实这是用现代政府的建构和理念去比照中国

古代政府,是出于主观判断。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中,皇帝与政府是一体的,政府其实就是

皇帝的管家。政府首脑宰相只是辅佐皇帝,有权参

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而最后的决定权从来都在

皇帝的手里。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就像国父与总管家

27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学术专论

的关系,宰相以辅弼天子为天职,如“丞相”之意是:

丞者承也,承受之意,相,助也。皇帝是国之大家的

君父,宰相只是帮助皇帝管理这个国家的。中国古

代政府的宰相从来不象现代政府首脑那样,拥有完

全独立的行政权力,在家族式政治制度中,宰相向来

都是皇帝管家。宋朝的徐自明所著的《宋宰辅编年

录》中说:“居元首者,实赖于股肱;济大川者,必资于

舟楫。”这段话既道出了皇帝和宰相之间的真实关

系,也说明了宰相其实就是皇帝的管家。在中国政

治制度史上,自秦汉到明清,历朝都有忠实辅弼皇帝

的名相。据《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是唐太

宗的名相,一身以辅佐天子为重,即使在病重之时,

亦不忘检讨自己有负皇帝之事,唯恐因此“孤负圣

君,则死有余责”。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皇帝

与宰相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大家长”与总管家的主

辅关系,而不是一种法律的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下,

政府只对皇帝负责,宰相机构是如此,其它的中央政

补充:

府机构也是如此。秦汉中央政府的诸卿制度,其职

责权限多数是皇帝、皇家和皇族事务,“国家”事务是

围绕着皇家事务的。如秦汉时期诸卿中的少府卿,

其职责就是掌管山海池泽之税,以为皇帝私藏,凡皇

帝衣食住行,医药供奉,园林游兴,器物制作等,皆领

少府,其长官秩中二千石。少府机构之大,属官之

多,地位之高,在中央诸卿之中位居第一。又因其侍

俸皇帝身边,所以其属官在秦汉以后,如尚书令等皆

发展演变成宰相机构。

此外,地方政府机构也是如此。先秦时期,受封

的各级贵族就是地方政府。秦汉以后,各级地方政

府就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他们没有自己自治的、

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他们只对中央负责,奉

命对地方进行治理。从地方组织机构的起源来看,

地方最低一级政府机构———县,最早就是以宗法家

族为基础的贵族“采邑”,战国以后逐渐演变成为地

方政府机构。县的规模大小就是以家族数目的多少

来划分的,“大县二万家,中县万五千家,小县万

家。”(5)县作为古代地方政府机构,一直没有发生过

变化,可见它在宗法家族专制集权政治体制中,不可

替代的重要地位。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宗法家族专制集权的政治

制度中,家国同构的政治制度建构是没有边界的,可

以一直延伸到最底层,将社会的层面全部侵吞。虽

然,政府机构的最低一级是县级,但是在县之下的乡

里等基层政权组织,一直是附属于政府的。在那里,

“大国之家”的政权组织与宗族、家族和一家一户的

家庭连结了起来。

这种类型的政治制度再一个特点,就是宗法家

族化的统治工具性制度。在宗法家族专制集权的政

治制度中,国家所有的政治制度都是围绕着皇帝,所

有的制度都是为了皇帝、皇家的“家天下”统治建构

的,是皇帝私人专制统治的工具,是工具性的政治制

度。在宗法家族的政治制度中,这些制度的公共性

质和私人性质很难划分,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工具性

制度既是公共的,也是私人的,他可以用这些制度为

公共利益服务,也可以用这些制度为私人利益效忠。

然而,从本质上讲是私人性质的,是为巩固皇权、效

忠皇帝而存在的。这些统治的工具性制度主要包括

官僚制度、监察制度和军事制度。事实上,韦伯在研

究家产制的时候,就详细地论述了“家产制的统治工

具”,“家产制统治者个人的随从们,出于对他的传统

身份地位的尊重而服从他。统治者可以利用这种信

念,把他的权力扩大到处于他的直接统辖之外的疆

域和人民之上,尽管这些人民可能并不相信他的正

当性。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军事力量和行政机构(它

们全都效忠于统治者个人)的权威,可以创立一个苏

丹式专制政权。”(6)(P·366)

在统治工具性制度中,首先是官僚制度。任何

大规模专制统治,都必须拥有一个大规模的,执行统

治者个人意志的政治组织。在宗法家族专制集权政

体中,更是如此。秦汉在建立了统一的“家天下”的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除受特定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外,社会政治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家国同构”.这种由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和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相结合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所谓的血缘宗法制度,就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高低贵贱的法规准则.而血缘关系实际上也就是血统关系,它是以人类婚姻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宗族就是同一父系的人们群聚而居,他们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有着共同的宗庙,祭祀着同一祖宗,甚至还有共同的墓地等的一个血缘群体.可以说:“宗”是中国文化祖先崇拜的代码;“族”是中国文化血亲的代码.它小则可指家庭、家族,大则可指种族、民族.而无论涵义的广狭,“族”应该都是对同一血缘的人的总称.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父家长因其血统上的宗主地位,理所当然地统率其族众家人,而且这一宗主地位并不因其生命的中止而停辍,而是通过血脉遗传,代代相继.同样,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不仅国君如父,而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在中国,尽管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是按地缘原则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原始的氏族部落,但却始终未能摆脱氏族血亲宗法关系的纠缠.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奴隶社会是宗法奴隶制,是家族的政治化.这是中国与印度、欧洲的重大区别,这种区别大大影响了文化形态. 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所谓“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社会组织的“家国同构”以及由此而来的“忠孝同义”,都是宗法制度长期遗存的结果.

家园协同教育毕业论文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2存在问题编辑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3交流方式编辑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境,这才是交流的意义。5、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儿园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对一个妈妈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对宝宝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信任是人与人成为朋友最基本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和幼儿园老师成为朋友,也就很容易和老师交流沟通。6、父母要和爷爷、奶奶多沟通。隔代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不过两代人的出发点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但在实践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老人也许不理解教师的某些行为,教师也一下无法和正在气头上的长辈们分析原因,就可以借助父母这个中间桥梁来解决问题,在老师和父母沟通之后,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多讲讲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不关心孩子,希望老人们也能理解。4家长工作编辑1、要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坚决抓好落实。要逐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幼儿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家长工作与教职工月结构工资挂钩。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2、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观。要做好家长工作,除了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外,还应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家长观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对家长的基本看法。教师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决定了他们将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们的孩子。而这种态度和行为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成效,并最终影响孩子发展。新时期的家长观至少应基于两点认识:一是将家长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二是明确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于家长是一种主导与主体、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3、园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定位,园长在家长工作中通过什么方法来帮助教师,重点帮助什么呢?帮助主要是诚恳地沟通和正确地教育培训。帮助的重点当然是转变观念。人如果观念不改变,习惯就不会改变;习惯不改变,结果就不会改变。比如发现教师见到家长不习惯打招呼,就要求老师见到家长微笑、打招呼。节日来临时,要求老师给本班孩子的妈妈发短信,祝贺节日。我还要求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园长不是你们的领导,只是你们的桥梁,你们的“领导”是家长和孩子。所以,你们要尽力为家长和孩子服务。4、 明确家长工作的目的、任务。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其次,还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在育儿方面既有共同目标,又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再次,要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要使家长认清他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期开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一代新人的观念。5实施方案编辑1、召开“入托幼儿家长恳谈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由行政领导主持召开“新生幼儿家长恳谈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两周后由班组长主持召开家长会。根据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幼儿园教育需要,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争取家园配合,使工作更有效的开展。2、 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3、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每学期各班组织2~3名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亲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体验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使其能更好的监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另外,家长资源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被引入幼儿教育,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成功的育儿经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长义工,老师也能从家长身上得到很大启示。4、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5、举行幼儿伙食听证会。每月由医务室组织召开,由班子成员、伙房人员、班组长、保育教师、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的幼儿伙食听证会。商讨幼儿伙食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保证幼儿在园饮食安全、卫生、合理营养。6、 作好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工作。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对于一天以上不到园的幼儿,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家长调查问卷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用来评价和了解教师工作,充分体现为家长服务的办园宗旨。学期结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并及时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7、坚持利用园报和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为了给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幼儿教育、保育知识的学习材料,幼儿园可以开辟宣传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在家长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状况下,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幼儿园可以选择自己建立网站或者选择专业的网络幼教平台加入。这里提供一个网站作为参考:中国幼儿在线,作为全国最大的网络幼教平台,始终秉持着家园共育这一理念运作。就是致力于通过网络平台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加入该平台完全免费,幼儿园加入后会获得一个独立二级域名的网站,幼儿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和幼儿园的重大活动实况,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动态,进一步作好家园配合工作,促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同时,网站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了平等的对话平台,家长可以直接和园长、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解决育儿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家长抛出的问题,教师和园长定期上网,参与讨论,与家长达成共识,融洽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促进了家园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详情可以去该平台官网了解。8、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选出优秀经验材料,刊登在宣传栏和幼儿园网站上,供大家学习。9、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代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旧有的家园共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需求。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幼儿信息化建设。让幼儿教师可以实时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与家长互动,共同教育孩子,使得教育效果最大化。目前已有这类的产品,如中国儿童领袖培养工程推出的儿童成长管家,通过任务的形式培养儿童领袖特质,这样的方法有别于传统幼儿课程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众多幼儿园合作开展等。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学校共建幼小衔接平台论文

摘要: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识。笔者认为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就三者如何共建幼小衔接平台,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前期的准备,本文通过了解学校教育导向、指导家庭教育方向、三方达到教育统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做到无缝连接,形成了“立体互动”幼小衔接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学校;家庭;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树立幼小衔接意识,对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引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一致并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幼儿园走进学校,提前掌握学校的教育导向和需求 进入大班应渗透粗浅的学前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教师对于学校在一年级时开设哪些课程,每阶段的知识教学进度又是如何,课程的安排等问题,都应做到及时掌握,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够对大班教学课程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涉及小学课程,又不超出学校要求的范围,还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由此,大班教师应进入到小学与一年级教师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该学校课程的安排和教法、各阶段知识的教学进度、重点内容的常规教法等,以此来确定本学期学前课程渗透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注重幼儿毕业回访方式和内容的扩展,获取学校教师对已毕业幼儿的总体评价,并对回访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个大班入学前教育内容。

二、学校走进幼儿园,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的教育观 幼儿园还应为家庭搭建与学校互通的平台。首先,邀请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家长进行讲座,并给他们提供解答困惑、排解焦虑的机会。在讲座前,与学校做好沟通,使得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达成一致;其次,邀请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不仅使学校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还让家长看到学校与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更加肯定和认可幼儿园教育的先进性,从而也无怨无悔地支持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聘请学校教师成为幼儿园大班学前课程的辅导员,这只坚实的学校团队会成为大班教学的指导者和完成幼小衔接的参与者,真正使学校与幼儿园的衔接达到立体互动。

三、幼儿园走进家庭,让家庭从幼儿园找到教育的信任感 孩子让幼儿园与家庭密不可分,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实现教育观念与幼儿园达到统一。要让家长彻底了解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由园长和聘请专家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教育观念转变的讲座,让家长了解课程的进度,及时掌握本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使得在指导上有一定的目的性。

同时,及时将毕业幼儿的回访结果,向在园家长通报,让每位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成果;突出每日的温馨提示让家长看到教师对知识重点的解析和把握,看到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对家庭环境的创设、幼儿生活习惯给予指导和建议。如:幼儿分床、分房睡;有自己的小书橱;自己房间自己整理等,让家长看到了教师对幼儿即将成为小学生,所做的细微、有序、合理、科学的指导,让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站到了一起,从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物质准备。

四、家庭走进幼儿园,让家园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改善幼儿和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园氛围。而且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如果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取得共识,会商讨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另外,家长本身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有着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这些都能给幼儿园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

这种参与能大大提高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们在认识上提高了,掌握了方式方法,就会主动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因此,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期初,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入学衔接准备;同时,加大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力度,在各种活动中融入家长的管理,进一步拉进家园的距离;让已毕业幼儿的家长,成为我们及时掌握毕业幼儿在校发展信息的提供者,通过组织在园家长与毕业幼儿家长优秀教育沙龙交流活动,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支持者、合作者、宣传者。

总之,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家庭、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向一致的基础上的,三者的有机结合会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的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减小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做到无缝连接,形成了“立体互动”幼小衔接模式,幼儿园与学校教育的顺利接轨不仅能够体现幼儿园教育的前瞻性,还真正实现让幼儿顺利、自然、和谐幼小过渡。

毕业论文用同一家公司

事实论证法。毕业论文是通过一个公司进行论证,这叫就做事实论证法,是通过事实进行论证的。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学生选定课题后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分具体情况:第一种情况,案例使用的为知名品牌大公司,如:阿里巴巴、万达、腾讯等可以不必隐去。图片图片图片 第二种情况,案例使用的为非知名品牌大公司甚至是自己实习的公司,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在未经公司同意的前提下必须隐去真实公司名字,以字母代替,如:以A公司为例等。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其他讨论尤其是需要发表的论文,是以发表为目的,如果提到具体企业的名字,说企业的好话还好,要是说企业的坏话,企业看到文章后可能会觉得作者侵犯了企业的名誉权...看你选择的公司以及论文中涉及该公司的内容是否属于机密,可以事先征求公司意见。一般而言,很多论文不提公司名字,而是以A公司、B公司替代。另外,也可以咨询导师的建议。首先,在未经公司的允许下把公司的情况(包括一些数据)写在自己的毕业论文里,如果公司追究起来,必然会引起纠纷。其次,有些论文在做案例分析时可能由于没有完全熟悉了解该公司,导致论文案例分析过程中出现与公司实际状况不符的情况,或者用词不精准在学术上对公司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图片涉及到公司机密的东西还是要慎重考虑的,最好征求公司同意,在文中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像是我们MBA学员要完成的商业应用计划一样,以某家公司作为案例分析,需要提供一份该公司盖章的同意书。学术期刊要求匿名是因为他们怕惹上不必要的官司,同理在一些要公开的毕业论文里面,也是要匿名的,因为很多毕业论文也要向社会公开,如果用真名,那么很难避免不吃官司。比如你调查研究了腾讯的股权募资情况,或者评价了对方的经营状况或企业文化,只要文章里面涉及到了一些对企业不好的言论,那么腾讯是有权找法务去起诉学术期刊与你个人的,因为刊发的论文不仅代表你个人观点,而且只要刊发就代表期刊也认同,也就是代表期刊的观点。就像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某一公司觉得新闻报道中涉及损害公司名誉的事情,也是可以控告新闻媒体诽

主要是确保你们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内容不一样

这个问题要看您的论文中是否涉及到该企业的核心数据和未公开信息,以及是否对该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知网数据库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对大公司如联想、华为等公司的分析和解读,这些分析的数据大多来源于公开信息,而且也没有对该公司过于负面的分析,不构成侵权。但如果使用的数据是未公开信息,或者论文中涉及关乎公司形象、声誉和股价的敏感话题就很有可能不太合适了。虽然不一定构成侵权,但是论文一定会被PASS掉,所以如果涉及敏感问题一般还是不要直接出现公司真名为好,欢迎您采纳。

石家庄写毕业论文机构

工程师 (1) 高中(非本专业中专)、本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 工作分别满12年、8年,取得助理工程师满4年以上;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 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4年、2年,取得助理工程师2周年以上;非本专业 大专、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6年、4年,取得助理工程师分别满4年、3年。职后取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5年、4年、3年,累计专业工作年限分别达到上述要求; (2) 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3) 会识图、会预算、会设计; (4) 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比较突出; (5) 专业理论知识全面,能撰写出质量较高的专业论文 。不要太担心 百度晋顺论文可以帮你

有一些靠谱的英文论文辅导机构,它们可以帮助你提高论文内容的质量,词汇和语法的水平,甚至有些机构还可以提供编辑和校对的服务。以下是一些靠谱的英文论文辅导机构:1. Scribendi - Scribendi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专业论文编辑公司。他们提供学术文章编辑、语法和语言使用建议、格式化和引文支持等服务,所有编辑都有独立的学位和专业经验。2. Enago- Enago是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和医学领域的论文编辑和出版服务公司。他们提供了英文论文编辑、校对、格式化和出版支持等服务。3. Editage - Editage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专业编辑公司,其服务范围涵盖了科技、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他们提供英文论文编辑、校对、格式化和出版支持等服务。4. PaperTrue - PaperTrue是一家论文编辑和校对公司,提供学术、商务和个人写作的编辑服务,涵盖了语法、拼写、标点、结构、格式和引用等方面。5. 英国翰思教育 - 英国翰思教育是一家提供英式英语论在线辅导的机构。他们提供了预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课业辅导,还包括essay润色修改编辑和校对服务,包括语言、格式、引文、术语、表达、结构和逻辑等方面,其口碑也是很棒。同学可以去咨询一下。以上这些机构都是经过认证的,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辅导机构提供的服务收费较高,因此仔细考虑你的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再进行选择。同时,别忘了在选择以前要仔细查阅对方的评价和客户体验,避免被一些不靠谱的机构坑了。

以英国商科论文为例:一、商科论文写作准备工作1、同学要仔细选择论文主题,花些时间分析论文题目,准确地理解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英国商科论文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关键词,例如:discuss, illustrate, analyze, compare, review, criticise, describe, examine,explain, interpret。使用这些关键词,可以让论文主旨更加明确。2、构建论文大纲为组织论点和主要观点提供指导。一个详细的写作大纲可以保证同学在写引言、主体和结论的时候,论点和关键点是按照逻辑顺序呈现的。当同学开始撰写论文初稿时,可以按照大纲安排论文结构。二、商科论文写作结构安排1、引言:概述你对论文问题的理解,并说明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明确论文的目的,明确你得出结论的目的是什么。2、背景:介绍论文主题所涉及的背景理论。例如,同学正在做一个案例研究,就要介绍相关企业的背景。3、结果:详细分析主题,批判性地研究来自不同作者的观点,这可以提供一个理性的辩论,以涵盖相互冲突的论点和方法。此外,同学必须通过给出你的个人意见来证明你的独立思考。4、结论:同学的最终结论应该确保你已经明确表达了你的观点,并回答了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可以用这一部分来表达对进一步研究或行动的建议。最后,记得要附上参考书目和附录。

我觉得问题可以这么想

毕业论文盲审专家是同行

硕士盲审的老师一般原理性的东西不可能看的很细(他们没时间)他们重点看的就是论文的格式。这种情况多半要修改,加紧时间修改,不要影响到答辩的。

盲审是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扩展资料:

盲审工作要求

(一)论文盲审人员全部由校外同行专家承担,由研究生部负责在专家库中抽取。

(二)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正常进行,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必须提前30天、博士生提前45天提交学位论文(扣除寒暑假时间)。

(三) 参加盲审的论文,要在盲审结果确定后方可组织答辩工作,盲审结果应作为答辩资格、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

(四) 评审论文一般不退回。

盲审结果处理

(一)论文送审意见全部收回,评审意见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额份数必须追加送审。

(二)论文送审意见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据已收回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让研究生先进行论文答辩,再根据缺额份数收回情况及评审意见确定答辩的处理意见。

(三)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若出现一票否决的,则追加二位评阅人重审,如再出现否决意见,则该论文评审定为不合格。若出现二票否决,则该论文评审即定为不合格。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意见一票否决制。

(四)通过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导师及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定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导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导师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填写“复审申请表”申请复审。

(五)责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接到“复审申请表”后,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分委员会成员对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及盲审意见进行评议,如认同盲审结果,则应责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其盲审费用由导师或研究生承担。

(六)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修改期限,博士不超过二年,硕士不超过一年,修改后的论文仍必须参加双盲评审,原则上由原评审人员重新评审。论文若再次被否决的,则取消该论文作者学位申请资格。

(七)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全部参加下一轮双盲评审或评议,且费用自理,同时提高所在学科双盲评审比例。

(八)研究生指导教师若累计有两次(不同届)

学位论文盲审中出现不合格,则限制招生两年,若一届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取消其导师资格。

(九)若一个二级学科点一届研究生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对该学科予以警告、整顿及减少招生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盲审

硕士毕业论文外审主要审查论文的工作量,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毕业学位要求。论文外审也称盲审,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论文盲审的工作要求:(一)论文盲审人员全部由校外同行专家承担,由研究生部负责在专家库中抽取。(二)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正常进行,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必须提前30天、博士生提前45天提交学位论文(扣除寒暑假时间)。(三)参加盲审的论文,要在盲审结果确定后方可组织答辩工作,盲审结果应作为答辩资格、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更多关于研究生论文外审怎么审,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学位论文体现了研究生这几年里得到的综合学术训练水平,虽然水平高低主要看学生个人,但是导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导师指导的学生水平不行,或者导师精力不够同时指导多个学生,那限制招生还是有正面意义的举措,出发点OK的。与之相应的,得C一般也会影响学生毕业吧,所以也督促了学生好好搞科研、认真对待学位论文。不过具体执行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1)论文分数是评审人给出的,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也可能带有感情色彩。学生的论文可能送到与导师有过节的评阅人那里,那可能会有恶意给打C或D的情况,这个不常见,但是会有。学术圈也是充斥着各种势力争斗的,导师要拿项目就要和别人或明或暗地PK,前沿领域因为学术观点不同或利益冲突相互拆台的也有...还好我没遇上,于是就有了本回答开头说的故事。另一方面,即使两个课题组之间没有仇怨,论文中某些细节也可能撞到评审人的枪口上,影响其对论文整体水平的判断。(2)学校对ABCD选项的解释不一定合理。比如清华大学论文送审时,A表示可以直接答辩,B表示需要少量修改后答辩,C表示需要经过较多修改后答辩,D表示不能参加答辩。评审人在评阅时,应该总是能发现问题的,有的可能是学术上的,有些可能是表述或格式上的,那么怎样算少量修改,怎样算较多修改,每个评阅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但是,送审时,系统没有告诉评阅人,如果给C,学生要至少延迟三个月毕业,不是只改下论文就行,这就有BUG了,我见过学术水平很高、发过十几篇SCI那种(我们专业偏工程,以前博士毕业标准是两篇SCI或EI,现在是没有硬性论文要求),因为论文中有几处不太严重的表述不规范、格式错误等得了一个C,结果延期三个月毕业。总体来说,盲审具有随机性,对导师来说,如果连续有学生得C,把随机事件搞成必然事件,那大概率说明导师有问题了;对学生来说,有时候得C是与实力相配的,有时候得C只是运气不好,多数情况下认命吧,如果评价确实不靠谱,应该也有可以申诉的机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