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泰语专业毕业的学生. 希望我说的几点能帮助你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首先,你要确定你的题目,因为你是泰语专业.所以题目不能涉及政治,经济,农业等因素.要是纯学术性的论文.比如泰语发展的研究. 中泰语言的同异.等等这样在语言文字范围内的.至于具体的题目,你可以拟一个论泰语店名的文化发展(การใช้ภาษาไทยในการตั้งชื้อร้านขายของที่กรุงเทพฯ)或者人妖的用语与其他人的区别啊之类的...(ภาษากระเทย)具体的格式,你可以问老师.但是我建议你还是跑下图书馆,比如朱拉大学的图书馆,你去看下. วิทยานิพนธ์เกี่ยววิชาภาษาไทย 如果你有泰国朋友的话,带着一起去是最好的.让他们帮你选择几本有用的书,和你的题目类似的书.然后在图书馆里有复印的,复印带出来回宿舍研究一下,绝对对你帮助很大的.然后再说论文的写作过程,调查,采访是肯定是不会少的,千万不好马虎,这个环节很重要的. 一定要有自己的数据,不要想着抄袭,抄袭比你自己做一份更难,因为你还要细心的修改别人的数据,别累自己了.写论文的时候,你每做出一点来,你就拿给你的指导老师看,你不要怕老师,也不要以为老师会很烦,相反,老师会非常的高兴,而且也非常的愿意你去找他解决问题.遇到老师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多指导你写一些内容出来,换句话说,这个论文的制作过程也有老师的份,那么你的论文想不过都难了,哈哈哈!!PS:即使你非常的不愿意写论文,也要在老师面前表现出来你很刻苦的样子,那么老师就会很理解你了,不是你不想写,而是暂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那么老师也会更尽力的帮助你. 自己的论文写什么自己一定要很明白,如果老师在帮你的过程向你提问,一问三不知那个问题就大了.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的话. 你可以发消息或者邮件或者QQ给我. 希望我能帮助你!
写什么我觉得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找到系统的资料和你想要通过这些资料表达什么?你写这个题目的目的和你假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就是你的报告最后证明了你的观点和结论了吗?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不是能够通过你得到的资料来证明!这些搞好了以后不管什么题目应该都能过的!
答案: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的老师签名并不会被查,因为签名只是证明老师已经审核过论文并同意通过,不会对论文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但是,如果论文内容涉及到敏感政治问题,可能会被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严格审核。解释: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必经之路,而老师签名则是论文审核的必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老师签名主要是为了证明论文已经经过审核,并且符合学校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老师签名并不会被过多关注,也不会对论文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但是,如果论文内容涉及到敏感政治问题,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相关部门或机构对论文进行严格审核,甚至可能会要求老师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因此,在写作毕业论文时,需要注意避免涉及敏感政治问题,以免影响论文的正常审核和通过。拓展:除了老师签名外,毕业论文还需要进行学校审核和答辩等步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学校的要求和标准,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实践性。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抄袭和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信性。
提供些泰语专业的论题给你参考下:社会1. 泰国人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2. 中泰两国社会对人妖的看法比较3. 中泰互派留学生深造学习对两国教育合作的前景展望4. 泰国农村发展现状对中国“三农”改革的启示5. 泰语导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需求现状分析6. 泰国社会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探究政治1. 年事已高的九世王与泰国——重新审视泰国皇室的地位2. 泰国——柬埔寨关系的恶化根源3. 泰国现任政府与红衫军的斗争根源经济1. 泰铢升值的根本原因2. 从中泰两国间互相出口的货物看两国贸易发展3. 泰国来华旅游团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4. 泰国橡胶制品出口对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影响5. 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6.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7. 中国通讯事业在泰国市场的发展现状8. 从泰国的交通事业来浅析泰国的经济发展9. 金融危机对泰国出口业的影响10. 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11. 中泰经贸合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前景12. 泰国水上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13. 泰国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启示文化1. 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建筑业的影响2. 泰国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3. 北京奥运会对泰国体育事业的影响4. 中国古代诗词在泰语中的运用5. 泰国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对比6. 浅析泰国庙会与中国庙会的异同7. 浅谈泰拳的发展历程8. 试析孔子庙在泰国的文化影响9. 试析泰文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10. 从泰国的民族服装来浅析泰国民族风情 教育1. 论泰国华文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2. 试析中国俗语与泰国俗语的对比3. 论广西学习泰语的区位优势和语言优势4.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5.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对话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6.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写作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7. 从泰国的道德教育来看待中国的道德教育8. 如何借鉴泰国家庭教育来发展中国家庭教育9. 中泰应用文写作对比10.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11. 探讨影响壮族学生学习泰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12. 探讨如何利用泰语语言环境提高泰语水平13. 从泰国拜师节中浅析泰国学生的尊师之道14. 探讨汉泰互译的技巧 艺术1.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与泰国古代建筑的异同2. 泰国大皇宫与中国紫禁城的历史地位对比3. 泰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对比4. 中国“龙”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5. 中国寺庙在泰国的发展现状
描述事实,不要加入个人主观判断就好
【摘要】 人生的价值是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创造出来的,而人生的意义更要靠自己在忘我的拼搏中去深刻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人生的价值和追求人生的意义涵盖了我们的一生。锤炼道德品质和培养爱国情怀更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课题,只有基于以上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才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迎接坎坷,面对挫折,直至通往理想的彼岸。【关键词】 人生价值 价值观 世界观 人生态度 社会价值 道德品质 爱国主义 理想【正文】一、创造人生价值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括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 1)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实现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表明了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因此它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2)其次,大学生对世界观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达到某个目标,而在于保持一种奋进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1)首先,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往往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2)其次,它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因为如果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的统一整体。 1)在人的社会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关的联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从中我们获悉个人既不是单纯的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是单纯的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辨证关系的基础。 2)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因此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和社会的辨证关系,才能协调好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间的联系。二、锤炼道德品质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脉相承。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以此为规范,不断地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推崇,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自爱”,“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以上都是从仁爱精神出发,主张“和为贵”,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这些只是道德品质的某一些方面,但从中大学生应该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三、做积极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想必有人会说奉行爱国主义似乎离我们很远,甚至根本就毫不相干,所以我们只需塑造理想人格就可以。其实不然,如果人人都怀有这样一种思想,那么祖国靠谁来建设,何以发展?邓小平曾告诉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是啊,我们不应该过于局限自己的思想,应该有一种潜在的爱国意识,继而发扬成为一种精神情操。 爱国的行为何以体现呢?其实只需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爱国的行为更多的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频频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积极的爱国者。四、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我自从上大学以来,曾这样对自己倾诉:“本科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我首先要感谢理想,是它无私地搭上了我这个曾经迟到的旅客,将我选上了这个站台,张望四周,只剩下寥寥几个同行者,而一些疲惫的旅客已打算出站了,可是我还要追赶下一个站台,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奋斗……”这段立志文字就是我对理想的一个表白,也是我不断奋斗的催化剂。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冲击,往往使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在也弹不起来了。但若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也许“泄了气的皮球”又可以充满空气。 在通往理想彼岸的过程中,挫折是我们的必修课。但若我们能够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也许我们的人生会多出一条绚丽的彩虹。想想那些励志名言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智不达”,他们会让你更坚定目标。 追求理想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征途,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一点一滴地奋斗,切勿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它往往会消磨人的意志。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走,踏踏实实地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真正的拼搏是一种无穷的乐趣。“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进,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所以,亲爱的大学生们,为了你们的理想,好好的去享受行程中每一处的好山好水,在到达峰顶时,往下俯瞰的刹那,将是整个旅程的最高潮。 请记住:没有人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衰老;没有人因抛弃理想而老态龙钟。朋友啊,如果你还怀抱崇高的理想,就只管朝着远方走吧,不要在乎路上的风风雨雨,更不要让行人的言语绊住自己前进的步伐。刘墉曾说:“处处在乎别人,哪里还有自我?”是啊,既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命,就让我们独特地活着吧!!!【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华罗庚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李大钊文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91页。【注释】引自“文化名人”邢志先生的话;《荀子.子道》;《墨子修身》;《论语.颜渊》;《论语.学而》;《老子.六十四章》;《论语.雍也》;《论语.子罕》。
提供些泰语专业的论题给你参考下:社会1. 泰国人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2. 中泰两国社会对人妖的看法比较3. 中泰互派留学生深造学习对两国教育合作的前景展望4. 泰国农村发展现状对中国“三农”改革的启示5. 泰语导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需求现状分析6. 泰国社会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探究政治1. 年事已高的九世王与泰国——重新审视泰国皇室的地位2. 泰国——柬埔寨关系的恶化根源3. 泰国现任政府与红衫军的斗争根源经济1. 泰铢升值的根本原因2. 从中泰两国间互相出口的货物看两国贸易发展3. 泰国来华旅游团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4. 泰国橡胶制品出口对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影响5. 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6.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7. 中国通讯事业在泰国市场的发展现状8. 从泰国的交通事业来浅析泰国的经济发展9. 金融危机对泰国出口业的影响10. 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11. 中泰经贸合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前景12. 泰国水上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13. 泰国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启示文化1. 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建筑业的影响2. 泰国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3. 北京奥运会对泰国体育事业的影响4. 中国古代诗词在泰语中的运用5. 泰国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对比6. 浅析泰国庙会与中国庙会的异同7. 浅谈泰拳的发展历程8. 试析孔子庙在泰国的文化影响9. 试析泰文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10. 从泰国的民族服装来浅析泰国民族风情 教育1. 论泰国华文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2. 试析中国俗语与泰国俗语的对比3. 论广西学习泰语的区位优势和语言优势4.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5.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对话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6.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写作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7. 从泰国的道德教育来看待中国的道德教育8. 如何借鉴泰国家庭教育来发展中国家庭教育9. 中泰应用文写作对比10.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11. 探讨影响壮族学生学习泰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12. 探讨如何利用泰语语言环境提高泰语水平13. 从泰国拜师节中浅析泰国学生的尊师之道14. 探讨汉泰互译的技巧 艺术1.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与泰国古代建筑的异同2. 泰国大皇宫与中国紫禁城的历史地位对比3. 泰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对比4. 中国“龙”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5. 中国寺庙在泰国的发展现状
首先,泰语论文网站上的论文不会有全,最多只有点思路在。 确定你喜欢的范围啊,然后再看看相关那个论题书籍多不多,要不你再喜欢,没资料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你不求优秀只想平稳过关的话,写中泰某些传统文化对比,研究泰国饮食、泰语成语研究这类的题目就很好写,资料也大把多。(如果英语不是很好,选题就要注意咯,因为摘要一般要用中文和英语来写。) 嗯,最后想说,你的泰语论文你自己一定要看得懂,这是最起码的,不然答辩的时候肯可能会吃亏。因为有我们这届有人就是只准备了重点内容,小细节啊、有的生词啊不去理解(比如从书上引用的部分),结果没完成好答辩。
不腥的的活害怕黄昏果然这只能归咎于中课间谈天个笑;为么·中记的一么被她锁在门中的这个
描述事实,不要加入个人主观判断就好
这个问题可以咨询一下你的爱尔兰同学或者论文导师。当然你不一定非要明确说明北爱尔兰的主权归属嘛,完全可以打个擦边球。比如“目前北爱尔兰实际处于英国政府的管理之下”、“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代,英国文化都对北爱尔兰有着深远(或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单从文化历史方面来看,对北爱尔兰的文化进行介绍和剖析,也是研究英国文化历史的一个很有趣(或重要)的角度”等等之类的话,把主权争端的问题模糊掉,摆出一副“我只讨论讨论文化历史问题”的姿态。
一、行政学研究政府吗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认为行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所谓政府是指“政议之府”。一般说来,总是在探讨政府与社会以及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时,才会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别是当一个问题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时,肯定会涉及到政府这个概念,但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探讨行政学,就显得有所牵强,以致于在行政学的研究和叙述中,何时使用政府和行政这两个概念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政府与行政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行政行为产生于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组织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行政学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行政体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说行政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站在行政学的视角上,政府是以行政体系而存在的,行政体系是经过行政学的抽象而确立起来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行政学并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政府的政治归属问题,行政学可以不去涉猎,它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的方面,是属于技术抽象意义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着专业素养的人,一般来说不习惯于使用政府这样的概念,他们总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部门等一系列概念来取代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时,他们的真实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行为。可见,我们虽然把行政学定义为专门研究现代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但是,这里所讲的政府,只是指与行政活动相关联的方面,并不包含对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在较长时期内,行政学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学的政府概念。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必然很具体。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么理论,它作为一个学科而能够成立的理论是由政治学赋予的。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进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在学科的理论归属上,还是没有走出政治学为它划定的界限。行政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树,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学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障碍。使得对于“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一直有人表示疑义。科学界有着不成文的默契: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理论的学科决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现成地接受政治学为他提供的政府理论,它需要把政府抽象为行政体系,并加以分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有着行政学专业素养的学人的出现,它的研究会从对行政体系的分析入手,来建构行政学的学科体系和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二、行政学是不是管理学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行政学这个学科也被表述为行政管理学,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管理学之间划界不清,在教学和研究实际中,这已经成了行政学的学科尴尬。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是一门特殊的具体的管理学科,即关于行政的管理学。根据这个思路,有的学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管理的含义,那就不应当同义反复地称行政管理学,而应当称作为政府管理学,即政府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会看到,政府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进行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内容的延展,就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根据政治学的思路所建构的管理学究竟应当是一门管理学还是一门政治学。事实上,行政学时常为了自己是管理学还是政治学而发生争论,因为这是关系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说行政学是政治学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话,那么在行政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观念和原则,而且,如果把行政学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学科位置上,它也就势必会遇到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但是,称之为政府管理学实际上又是把它作为一门管理学来看待的。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根据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学的学科建构,排斥价值因素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与管理学是两门相距甚远的科学,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而且这些标准和原则冲突极大。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政治学出现过科学化的努力,有的学者试图建立所谓政治科学,但这种努力并没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也证明这种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结果。管理学的发展中也有着管理文化学派的理论出现,可也至多只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视文化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管理问题,但管理学家们从来也未准备建立不同文化类型的管理学,至今我们也无法设想所谓美国的管理学或日本的管理学,更不可能设想有所谓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或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总之,政治学管理学化和管理学政治学化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行政学在政治学和管理学这样两个学科之间做出妥协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是以行政学家的个人取向来确定行政学的学科位置。行政学家在研究行政学时若是服务于统治目的的,为了强化统治行为的合法性而谋求技术支持,或者为了统治的行政模式进行辩护的话,会更多地运用政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行政学问题。当行政学家站在管理的视角上来研究行政学时,他会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去建构行政学。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产生于政府之中的行政行为都是服务于统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体制结构也从属于统治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统治的和主要执行着统治职能的行政是一切传统社会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政府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于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担负着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们把前者称作为统治行政,把后者称为管理行政。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为人类行政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行政模式都有着历史性,它们都不是人类行政的终极模式,未来还必将有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们。所以,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建构行政学,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学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只是证明了行政学曾在一个时期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个时期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存在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立化的进程,今天已经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认识行政学发展的这个特征,对于行政学的研究来说,就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有人认为行政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是那种不愿对新兴学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对学科进行定位的托词。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时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会蜕掉这些“胎毛”。或者说,我们无法把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称作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只是当这门学科还不成熟的时候,才这样临时性地描述它。行政学的发展迄今为止还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这个特点不应当加以强化,而应当在学科发展中逐渐通过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通过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构来加以消除。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不同意把行政学仅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这往往会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相混同。同样,我们提出“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概念时,也要强调人类的行政历史有过统治行政的历史时期和管理行政的历史时期,但在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统治行政也不同于管理行政的服务行政。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管理行政的时代,就把行政学简单地看作是管理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决定了行政学既不应像政治学那样把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加以考察,也不应像管理学那样主要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分析来进行自己的学科建构。行政学需要从政府这个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体系运行起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机制。当然,处在管理主义泛滥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在行政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义的洗礼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愿望是,依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构。鉴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于行政学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从政治学和管理学那里学习和借鉴理论和方法。同样,它也不断地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们发现,各国都有一大批原先学习和研究其它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地加盟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为行政学带来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推动行政学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行政学成为一门当代的显学。但是,行政学从其它学科中学习和借鉴所有有价值因素的行为,并没有推动行政学朝着边缘化交叉化的方向前进,反而更加促进了行政学的成熟,使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出来。四、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认为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这是对行政学的一般性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具体地考察,行政学其实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行政有着自己的历史,每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上的,反映着它们的要求并为它们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1)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3个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健全的标志,而它们的协调运行则表现为行政体系的功能。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其客观结构的要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9 17:02因为,客观物质环境影响或制约着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制的选择、组织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事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的状况。行政学在研究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行政人员、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并且包含着相应的行政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的和财政的保障条件和方式。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也应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当然,行政权力是一种客观力量,但在本质上是行政客体的主观认同。所以,它是以组织权威的形式出现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统治意志及其观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前人经验的凝结。与客观结构系统相比,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系统具有系统整体的相对灵活性和变动性。由于与具体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状况会不断地反映到行政主观结构系统上来。一般情况下,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关系、行政行为加以调整。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总是不断地向既定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提出挑战,要求它们不断地通过变更而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提出改变行政体系主观结构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拥有积极的、活跃的不稳定结构,行政体系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表现为其主观结构系统的变动。当然,行政体系的变化往往直接地表现为国家统治阶层顺应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要求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所以,通过对行政体系主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行政体系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的实现状况,可以较好地认识和处理行政与其政治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并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设计。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因为这些因素是隐藏在各种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之中的,并每时每刻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系统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充分调动行政系统中人的积极性找到现实的出路。既然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行政学对行政体系的研究是从属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如果行政学仅仅停留在对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把握上,那么这种行政学必然是属于效率中心主义的范畴的。但是,一旦行政学努力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背后去发现其价值结构,那么,行政学就会把它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对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行政体系的设计上,就会较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把人类行政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参考文献】[1] 威尔逊.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我的回答可以吗?如果可以就采纳吧,谢谢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提问者评价看你复制那么辛苦给你吧!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主题词】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确认 计量 报告 无形资产 基本内容 建立条件【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其基本内容、建立条件等几方面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关系,人力资源会计属于无形资产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的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本文拟就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其基本内容、建立的条件等方面内容加以讨论。一.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1.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投资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2.内部管理的需要。现行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不单独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的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以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也就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信息的需求。3.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维护与开发情况;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4..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事实上,单从会计核算原则来考虑,现行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也有诸多不妥,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投资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各收益期内分期摊销,而现行会计的做法却是将其全部费用化,作为当期费用入帐。这样的做法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一方面人力资源会计投资在数额上占总投资的比重太小,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受益期不一辨别,其受益程度更是难以计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人力资源投资比重日益增大的今天,再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势必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必然导致低估当期盈利,造成决策失误;同时,当企业大量裁员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并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进行正确决策。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由此可见,无论从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而言,还是从维护会计核算原则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都势在必行。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所谓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作了资产。所以要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涉及到人力资源投资能否予以资本化!这一点历来是会计学者争论的焦点。尽管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的多,但在其论述上,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这一问题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存在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仍有加以论述的必要。所谓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以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下面我们根据资产的定义的要点,逐个分析人力资源投资是否可以资本化:首先,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而非劳动者本身,而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带来未来受益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对企业所提供的未来利益难以像固定资产那样加以合理的预计与确定,所以人力资源不是资产。我们认为,“提供的未来利益的确定性”并非是一项经济资源被确定为资产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无形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无法事先准确的确定,但我们仍将其视作资产,那么对人力资源为何就不能同等对待呢?其次,人力资源是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这是因为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如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各项支出本身都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这就使得以货币来相对客观的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最后,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对人力资源资本化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其所有权归劳动者所有,而企业无法拥有对劳动者的所有权,从而也就无法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有关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用货币从市场上雇佣了劳动者之后,在事实上获得了对未来劳动者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这种权力是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一旦劳动者被资本家所雇佣,他的劳动力就已经事实上为资本家所控制(因为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是不能再自由的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的),而同时资本家并不需要拥有对劳动者人身的所有权。所以,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综上所述,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力,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会计资产。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笔者认为人力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其具有以下特征:(1)不具有实物形态(2)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而拥有的资产(3)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4)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应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人力资产的特征与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是相当吻合的:首先,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企业员工虽具有实物形态,但人力资产是指员工的服务潜力,这种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切不可把人力资产的的载体——人与人力资产本身混为一谈;其次,人力资产是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用于行政管理的资产,人力资产能带来未来经济效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再次,人力资产的受益期通常是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资本化;最后,人力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人力资产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一方面,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很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所以人力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人力资产应属于无形资产。(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主要涉及人力投资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汇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摊销、人力资产损失的确认等几部分。按照上述要求,应设立以下几个基本账户:(1)“人力资产”账户,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按职工类别设置明细账户。(2)“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其贷方反映按一定的摊销率计算的人力资产摊销额,借方反映因退休、离职等原因退出企业的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照对应的人力资产明细账户设立相应的明细账户。(3)“人力资产取得成本”账户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账户,这两个账户是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以分类汇集企业在人力资产上的投资,借方反映投资支出的实际数额,贷方反映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的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表明对尚处于取得和培训阶段的职工的投资。(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用来反映当从有关方面无偿调入职工时,作为“人力资本”的对应账户,反映投资来源。当职工离开企业是,应将“人力资本”账户相应的数额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特别应指出的是,“人力资本”账户应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可用“资本公积”账户代替。有一种看法认为该账户既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又非负债类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一部分权益应属职工所有,当职工离开企业时,要同时转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其实是股份制改革初期“企业股”的翻板,事实上,企业内部除了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之外不存在第三种权益。(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而对人力资产的计价主要有下面两种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价值入帐,因为这些支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籍此入帐,既客观又方便,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又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按重置成本入账及按机会成本入账三种方法;另一种方法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而不应按其耗费支出入账,因为企业获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这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的支出相当的一部分往往由政府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负担,企业并不负担这一部分成本,所以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成本法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不真实、不全面的,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故该方法称为价值法,价值法按照不同的计量模式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两大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下面对这两大分支分别加以介绍: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一个会计实体为了取得、维持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取得人力资源支出。指会计实体为了获取某一项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招工支出,指为了网罗吸引求职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如招工广告费,中介机构手续费,因招工而发生的差旅费、接待费、材料费等;选拔支出,指从应招人员中挑选理想员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面试时支出的费用,体验费,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定岗支出,将录用的职工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所发生的各项一次性的支出,如搬迁费、注册费、接待费等,特别应指出的是,还应包括特定职工工作所需的特殊设备支出,这是因为这些特殊设备往往是应个人的要求,量体裁衣所定购的,一旦这一员工离开企业,其他人可能将根本不能利用该设备,故应计入人力资源取得支出。(2)维护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将职工留在企业工作所发生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的支出。(3)开发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上岗前培训支出,是指为了使职工具备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费用、培训费用等;在职培训支出,是指职工达到熟练程度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脱产培训支出,是指脱产学习,以提高员工素质,使之能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支出,如教员工资,学员培训期间应发的工资,材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学费等。上述的各项支出,并非要全部计入人力资源的成本予以资本化的,只有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以上的费用才能予以资本化。一般说来,我们通常将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维护支出则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做法计入当期损益,但对数额较大的一次性维护支出,也可计入待摊费用,分期计入损益。如上所述,现行会计不问支出的性质,将人力资源支出一律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要改变这一做法,是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相关性。尽管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资本化就是将上述支出予以资本化即可,但是实务中依据计价标准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将上述的获得、维护、开发费用按其实际发生额资本化,较为客观和方便;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重新获得与原来相同的人力资产所要花费的成本,该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具决策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对什么是相同的人力资产、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问题的确定标准,主观性过强,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机会成本法,是以企业职工离职时使企业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人力资产计价的依据,优点是机会成本较接近人力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但该方法使用面太窄主要适用于一些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员工,对于一般员工不适用(因一般员工的离职往往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有,也与员工的实际价值严重不符,不能籍此入账)。此外,人力资源既然是一种资产,自然涉及到摊销的问题,我认为人力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加速法摊销,摊销期可以按劳动合同期摊销,期末无残值。之所以采用加速法,主要是因为人力资产流动性较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从稳健原则角度出发,采用加速法摊销(即前期多摊,后期少摊)应比较可取。其具体的摊销方法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均可。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下面分述之:(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作为组织中的一员,人力资源会计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个人价值的总计不一定等于组织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所计量的应是群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为此他们提出了用非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测定群体价值的方法:非购入商誉法,该方法认为企业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应一部分或全部看作人力资源的贡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资本化的结果,(人力资源的价值=超额利润/全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经济价值法,该法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将企业未来盈余折现后,按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相应部分资本化的结果。(2)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个人价值的总和,只有先求出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求得组织的价值,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取得个人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相关性。该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未来工资支付额的现值×平均效率比率,未来工资支付额现值=∑〔Si/(1+r)∧i〕,平均效率比率=∑〔(i×RFi/REi)÷∑i〕,以上两式中,Si代表第i年的工资额,RFi为第i年的企业投资报酬率,REi为第i年的本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指数法,是根据基期人力资源的价值,按照某一指数,推算以后年度的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指出的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相互补充的,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如班组、车间等;而个人价值模型则适用于单个员工的价值评价,各有侧重而已。上面分别介绍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内容,那么他们在会计实务中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通常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应采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通过公平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的价格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以将实际支出成本化的方法不会造成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另一方面,成本法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获取的数据也较为客观,能防止经营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篡改数据,粉饰报表;再者,尽管成本法未能涵盖全部成本,如政府支出等,但其未涵盖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公共产品,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一部分成本均不需支出,换言之,这一部分对企业来说是无成本资源,如同阳光、空气一样,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对此没有反映的必要。所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是人力资源会计帐务处理的主流。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并非一无用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偿转入人力资源时,这时若选用成本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成本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差别过大,而采用价值法则更具客观性、真实性,此时的分录为: 借:人力资产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记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人力资本(记录人力资产与人力成本之间的差额)另外,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在财务评价、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用途,较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也更为广泛。(四)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对于人力资产的报告,我们认为应当分两部分: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下面分述之。1.对外报告。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于无形资产项下单独列示人力资产有关情况,包括人力资产原值、摊销值、净值等数据。另一方面,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从动态方面,应揭示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从静态方面,应报告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员工的学历构成,职称等情况,以展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貌。2.对内报告。内部报告的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非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组成,分配及利用情况,特别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重点揭示。另一部分是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现值;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单独分析其成本与其创造的效益,以确定其投资收益率。三.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的条件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面实施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人力资源法制化。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确认,对其交换也应有一定的法律规范,确保企业对所雇佣的职工的劳动力的所有权;对中途违约离职的职工也应有相应的处罚,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对的稳定性。2.大力发展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人才的市场价格,从而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存在,使人才能自由流动,企业可自由获取其所需的人才,只用在这时,社会才可能产生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真正的现实的需求,人力资源会计也才有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很不完善,而企业家市场几乎不存在,尽快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是当务之急。3.开展试点工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大面积铺开做准备。试点可以选择学校、医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研单位、高科技类型的企业等人力资源密集的单位,积累经验,既推动理论的向前发展,又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面实施做准备。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理论上尚未完善,大部分理论来源于对西方论著的翻译,与国情联系不够紧密,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面实施更是任重道远,这将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共同的不懈努力。(全文完)参考文献:(1)刘明辉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力资源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陈今池著:《现代会计理论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3)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会计研究》97.12(4)许汉友:“浅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提条件” 《财会月刊》98.9(5)邹海峰 刘军社 方雷:“人力资源会计综述” 《财会研究》98.2(6)冯虹主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刘 刚更多的到这里看:亿佰论文网 都是最新的会计毕业论文。
描述事实,不要加入个人主观判断就好
论文造假会影响公务员政审。出了论文造假之外,高考移民、学历造假、违规入党、征信不良、考试作弊等等情况都会导致政审不过。
网上还查不到毕业证书,如果你的其他材料齐全的话,是不会会影响公务员政审的,如果材料不齐全的话,一般是会网上查你的毕业证书的,对你有很大的影响的。因为一般审查你的毕业证书和档案材料(包括盖有当地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鲜章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考生志愿表、体检表和学习成绩表册、毕业生登记表等)。这些材料如果没发现有问题的话,一般不再在网上查的。如果发现有疑点,那肯定上网查的。
政审一般不会审查到毕业论文的_裨保_ivil servants),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_谥泄裨笔侵敢婪_男泄啊⒛扇牍倚姓嘀啤⒂晒也普旱9ぷ矢@墓ぷ魅嗽? 。_笾刚紊蟛椤U蠊ぷ饕话阌τ苫愕匙橹涸鸾小?_诮姓庀罟ぷ魇保梢耘傻吃鼻叭サ鞑椋部梢苑⒑胗泄氐ノ坏牡匙橹鞑椤S行┱蠊ぷ鳎捎谇榭鎏厥猓部梢杂缮霞兜匙橹涸鸾小U蟮哪谌莺头段В诓煌睦肥逼谟τ胁煌囊蟆?
政审一般不会审查到毕业论文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可以致电招考单位咨询下。政审指政治审查。政审工作一般应由基层党组织负责进行。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可以派党员前去调查,也可以发函请有关单位的党组织协助调查。有些政审工作,由于情况特殊,也可以由上级党组织负责进行。政审的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要求。当前发展党员进行政审的主要内容应是:入党人本人的政治历史及其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主要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