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翻译生态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生态翻译学

不好写。生态翻译学论文的论题是非常偏僻不容易理解的,因此该论文是不好写的。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

理论基础

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立论基础是其客观性、存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和理据。其中的逻辑理路是:如果没有“关联序链”的启示和指向,那么,就不可能思考翻译活动(翻译生态)与自然界(自然生态)关联和共通问题。

如果没有翻译活动(翻译生态)与自然界(自然生态)类似性和同构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那么,就不可能将适用于自然界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到翻译学的研究中去;如果没有将“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学研究,那么,就不可能构建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体系为基础,那么,就不可能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宏观生态理念、中观本体理论、微观文本操作的生态翻译学的“三层次”研究。

最后,如果没有生态翻译学的“三层次”研究,那么,相对完整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就难以实现了。这是一个由较小到较大、由局部到整体、由不太系统到比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这一理论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文本的解释功能:翻译过程—— 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原则—— 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翻译方法—— “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评价标准—— 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目前,该理论共涉及九大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即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事后追惩。其中三大主要理论的内容如下:(一)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语境更宽泛的概念。语境仅仅是以使用语言为参照,不包含语言本身或语言使用。翻译生态环境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范围极其广泛。

翻译生态学毕业论文

商务英语论文 网上有很多资料 自己花点时间去整理 网上没有那么多好心 都是收费才发给你的 我有你的 可以联系我 下方的 .. 联系 采纳哦

1.引言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2.景观的概念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ts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景观的栖息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的解读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3.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城镇规划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场地和社区规划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与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接下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很多大学生都无从下笔,在这里我直接送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 《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学习和了解中文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著名汉学家翟里斯的译本实属上乘。本文拟探讨翻译生态学在翟里斯译本中的体现,试为《三字经》的英译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翻译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有力的例证。

【关键词】 翻译生态学 《三字经》 适应和选择 三维转换

《三字经》据说为宋朝名儒王应麟为家族孩童学习所写,共计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古今人物、文献典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纪以来,《三字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年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翟里斯的译文在附注部分对每个汉字的结构逐一进行解释,试图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然后以句为单位,逐句译出原文。最后在译文部分给出每个汉字标出该字英文字面解释。其译本是国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译本,有助于中国典籍的外译,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翻译生态学提要

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逐步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明确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1、“翻译生态环境”更为明确地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2、“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强调“翻译活动自始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

3、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方法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4、而在翻译操作层面,则提出了三维转换的思想:“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翟里斯英译《三字经》,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环境是翻译生态环境主要的组成部分,译者要在适应原文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向西方人准确展示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这种适应和选择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的。

二、翟译《三字经》中的翻译生态学思想

1、语言维度。中文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

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语,如在译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时增添了不定代词“one”做主语,“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汉语多短句,内容以句序排列,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译时选择了化零为整的方法,将四句译为一个完整的复句或两个句子。例如“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这样译出后既符合英语句式特点,也简明有逻辑性.。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语言思维,表达思想时,往往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而在英语中,凡是不必、不愿或无从说明行为的实施者,或出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连贯或出于礼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经既明 方读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但是主语是不定的,是“我”“你”还是谁? 因此使用了被动语态,简单明了。

2、文化维度。“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纲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体现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输下成长的翟里斯在翻译“顺”时,选择了“harmony”(和谐之意)一词,而非“submission”(顺从之意)。这样,翟里斯将“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转换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这里,翟里斯将孟母进行了解释,说明是孟子的母亲“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译成英文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时,需要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注释,才能更好的将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比如在译“择邻处”时,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择邻处,为孟子更好学习”,会更加恰当。

3、交际维度。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译中庸时,用的是拼音翻译法,并用括号加了注释。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大妈”直接译为“tuhao”“dama”;又准确明白的传达了其隐含意义,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译此典故时,增添了“更大的”(bigger)这个限定词,使意义更加完整清晰。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和评判。翟里斯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英译《三字经》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英文句式选择、文化转换和交际达意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尝试,使得译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中国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翟里斯译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为伟大的译作。

参考文献:

[1]刁卫华.《三字经》与历史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建秀.《三字经》翻译策略选择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of polster plants on distribution of the community on alpine belts of Qinghai-Tibet of androsace tapete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s.俺干的是良心活,不是机器翻译,关于术语是词典上的,是否符合你的研究,你要自己看看

英专毕业论文翻译生态翻译

一般主要是有语言学、文学{英国、美国}、翻译、英语文化等。如果是师范类的英语的话还有英语教学法;商贸类的英语的话有关于商贸类的。写论文资料特别重要,一般学校图书馆的电脑上有论文数据库的,在那里可以免费下到很多资料。这些资料要比百度谷歌的权威很多。论文的参考资料一定要权威,这对论文非常重要。你也可以问自己的论文导师在哪获取资料。

参考了一些英文、中文学术论文,翻译如下:第一个标题:垫状植物在青藏高原高山地带对群落植物分布的影响Effects of cushion plant on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y (群落植物的分布)in alpine zone of Tibetan PlateauEffects of cushion plant on plant distribution in community (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in alpine zone of Tibetan Plateau(在这里的群落植物分布,我不知道你表达的是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还是群落植物的分布,两个意思完全不一样)第二个标题:垫状点地梅对高山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Effects of Androsace tapete(英文名)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Effects of Androsace tapete Maxim.(拉丁名)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 (注:拉丁名要写成斜体)影响大部分的论文都用effect,其余的还有impact\influence。如果只是一方面的影响就把s去掉。最后说明,楼上那位用的是谷歌金山词霸在线翻译的,太不负责了,千万别用。

of polster plants on distribution of the community on alpine belts of Qinghai-Tibet of androsace tapete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s.俺干的是良心活,不是机器翻译,关于术语是词典上的,是否符合你的研究,你要自己看看

用有道词典翻译

生态翻译视角毕业论文

字幕翻译是外国观众跨越文化障碍理解中国影视作品的桥梁和纽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视角对电影《芳华》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影视剧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增加一些助力。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生态学的翻译理论及翻译范式研究”,批准号:18YYD401。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逐渐提升。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更是外界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除影视剧的质量和推广渠道外,字幕翻译作为架起外国观众跨越文化障碍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外国观众的理解与中国影视剧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字幕翻译研究概况 随着视听媒体的迅速发展,字幕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对字幕翻译的研究还很有限,研究英汉字幕翻译远远超过汉英字幕翻译的数量。大多数学者或学生仍然把重点放在外国影视剧上,而不是中国影视剧。目前的研究通常是从关联理论、等效理论、目的论等方面对经典电影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很多大学生都无从下笔,在这里我直接送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 《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学习和了解中文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著名汉学家翟里斯的译本实属上乘。本文拟探讨翻译生态学在翟里斯译本中的体现,试为《三字经》的英译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翻译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有力的例证。

【关键词】 翻译生态学 《三字经》 适应和选择 三维转换

《三字经》据说为宋朝名儒王应麟为家族孩童学习所写,共计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古今人物、文献典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纪以来,《三字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年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翟里斯的译文在附注部分对每个汉字的结构逐一进行解释,试图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然后以句为单位,逐句译出原文。最后在译文部分给出每个汉字标出该字英文字面解释。其译本是国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译本,有助于中国典籍的外译,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翻译生态学提要

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逐步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明确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1、“翻译生态环境”更为明确地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2、“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强调“翻译活动自始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

3、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方法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4、而在翻译操作层面,则提出了三维转换的思想:“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翟里斯英译《三字经》,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环境是翻译生态环境主要的组成部分,译者要在适应原文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向西方人准确展示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这种适应和选择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的。

二、翟译《三字经》中的翻译生态学思想

1、语言维度。中文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

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语,如在译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时增添了不定代词“one”做主语,“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汉语多短句,内容以句序排列,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译时选择了化零为整的方法,将四句译为一个完整的复句或两个句子。例如“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这样译出后既符合英语句式特点,也简明有逻辑性.。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语言思维,表达思想时,往往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而在英语中,凡是不必、不愿或无从说明行为的实施者,或出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连贯或出于礼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经既明 方读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但是主语是不定的,是“我”“你”还是谁? 因此使用了被动语态,简单明了。

2、文化维度。“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纲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体现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输下成长的翟里斯在翻译“顺”时,选择了“harmony”(和谐之意)一词,而非“submission”(顺从之意)。这样,翟里斯将“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转换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这里,翟里斯将孟母进行了解释,说明是孟子的母亲“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译成英文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时,需要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注释,才能更好的将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比如在译“择邻处”时,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择邻处,为孟子更好学习”,会更加恰当。

3、交际维度。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译中庸时,用的是拼音翻译法,并用括号加了注释。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大妈”直接译为“tuhao”“dama”;又准确明白的传达了其隐含意义,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译此典故时,增添了“更大的”(bigger)这个限定词,使意义更加完整清晰。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和评判。翟里斯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英译《三字经》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英文句式选择、文化转换和交际达意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尝试,使得译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中国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翟里斯译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为伟大的译作。

参考文献:

[1]刁卫华.《三字经》与历史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建秀.《三字经》翻译策略选择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影视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一:

[1] 李和庆,薄振杰.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2]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3] 陈莹. 英汉节奏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4] 余萍. 论创造性叛逆视野下的《唐诗三百首》英译[D]. 安徽大学 2011

[5] 尤杰. 论网络盗版对电影产业收入流的影响[J]. 当代电影. 2010(12)

[6] 肖维青. 学术性·职业性·趣味性--“影视翻译”课程教学探索[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7] 龙千红.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兼谈中国影片的对外译介[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8] 孙致礼. 翻译与叛逆[J]. 中国翻译. 2001(04)

[9] 胡心红. 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0]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11] 杨莎莎. 亚瑟·韦利对《西游记》的创造性叛逆式翻译[D].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12] 张锦兰. 接受美学与复译[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3] 麻争旗. 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J]. 现代传播. 2003(01)

[14] 钱梦妮. 美剧字幕组的生存悖论[J]. 新闻世界. 2011(01)

[15] 吴晓芳. 字幕组:美剧“汉化”的背后[J]. 世界知识. 2011(01)

[16] 麻争旗. 影视对白中“节奏单位”的翻译探究[J]. 中国翻译. 2011(06)

[17] 王平. “隐秘的流行”路在何方?--“字幕组”翻译面面观[J]. 电影评介. 2009(17)

[18] 刘洪涛,刘倩. 论林译小说《迦茵小传》中的创造性叛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9] 张春柏. 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 1998(02)

[20] 麻争旗.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7(05)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二:

[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 高丽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吴十梅. “张掖大景区建设项目”翻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6] 赵春梅. 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 中国翻译. 2002(04)

[7]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04)

[8] 李琼. 《协商民主在中国》英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樊小花.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许可证申请指导文件”的翻译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冉彤. 二人互动模式下提示和重铸与二语发展[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赵爱仙. 翻译美学视阈下陌生化在《围城》英译本中的再现与流失[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2] 李文婧. 基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4] 陈燕. 互文视角下的诗歌翻译比较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5] 刘霖.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明喻成语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6] 赵静. 关联顺应模式下商标名称英译的文化缺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7] 陆祖娟. 语用翻译视角下《围城》中人物对话的汉英翻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8]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0]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21]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2)

[22] 王静. 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三:

[1] 张鑫.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D]. 内蒙古大学 2010

[2] 熊婷.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3] 陈燕. 字幕翻译的技巧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4] 周昕.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D]. 苏州大学 2010

[5] 唐立娟.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生阅读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 郭乔. 关联理论指导下美剧字幕翻译的明示处理[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7] 李芸泽. 南京沃蓝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洽谈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马玉珍. 认知语境视角下字幕翻译的“高效与经济”原则[D]. 中南大学 2009

[9] 苏春梅. 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姜泽宪. 英语教师信念与职业认同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郭星余. 字幕翻译的改写[D]. 中南大学 2007

[12] 马子景. 第三届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节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3] 吴庆芳.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4] Salvatore, and Humor: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The Translator . 2002

[15] 杨帆. 加拿大资助中国乡村女大学生基金会项目的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6] 王红霞. 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影视剧字幕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7] Bassnett-McGurie, Studies.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80

[18] 李艳玲. 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教学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9] 高东森. 基于FIAS的新手-专家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20] 程思. 影视字幕翻译策略探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1] 费卫芝.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翻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生态翻译视角毕业论文题目

The first title: Qinghai-Tibet Plateau cushion plants in the alpine zone of the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 The second title: Androsace cushion against the impact of the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s

of polster plants on distribution of the community on alpine belts of Qinghai-Tibet of androsace tapete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s.俺干的是良心活,不是机器翻译,关于术语是词典上的,是否符合你的研究,你要自己看看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名称的翻译策略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English Films in Light of the Skopos Theory论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中式菜名的文化要素分析及其翻译Analysis and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Dish Names in the View of Their Cultural Constituents关于翻译方向的论文还是比较多的 [详细]

参考了一些英文、中文学术论文,翻译如下:第一个标题:垫状植物在青藏高原高山地带对群落植物分布的影响Effects of cushion plant on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y (群落植物的分布)in alpine zone of Tibetan PlateauEffects of cushion plant on plant distribution in community (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in alpine zone of Tibetan Plateau(在这里的群落植物分布,我不知道你表达的是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还是群落植物的分布,两个意思完全不一样)第二个标题:垫状点地梅对高山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Effects of Androsace tapete(英文名)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Effects of Androsace tapete Maxim.(拉丁名) on diversity of alpine plant (注:拉丁名要写成斜体)影响大部分的论文都用effect,其余的还有impact\influence。如果只是一方面的影响就把s去掉。最后说明,楼上那位用的是谷歌金山词霸在线翻译的,太不负责了,千万别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