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汉语文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汉语文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3、"道"的文化阐释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18、《论语》同义词辨析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毕业写作

选题要求:毕业写作选题的确定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要求: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写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保证毕业写作质量。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那些?看看下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吧!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我觉得,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汉语文字学毕业论文题目

论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论胡雪岩的处世之道对秘书工作的启示论刘安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论刘向列女传中的孝女故事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人性守望论小微企业秘书的办公室管理论阎真沧浪之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南通陆家锣鼓的调查研究浅析左锡璇思夫苦情诗词清代小说序跋作者中的达官显宦群体研究社会语言学视野的流行语扩散与传播研究--以近10年流行语为例网络盗墓类小说的叙事风格研究徐州景观楹联调查研究宜兴溶洞传说的调查研究张新科小说艺术论“冷漠”和“残暴”的黑暗投影--论余华现实一种中的死亡叙事毕飞宇小说中的城乡“流亡”叙事常州锡剧的调查与研究从服务到参谋--行政秘书与领导和谐关系研究淮安地区民间传说调查与研究龙在天皮影戏剧团现状调查与研究论白先勇孽子的“同志”叙事论葛亮北鸢的叙事艺术论互联网+时代的秘书信息管理论李碧华胭脂扣与生死桥中的宿命书写论刘慈欣三体的人文内涵论陆文夫小说中的苏州小巷文化论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绝望主题麦兜电影中的香港镜像秘书人员的儒家文化修养研究明代佚本传奇四豪记考释泗阳妈祖文化调查与研究苏州端午节习俗及其传说的调查和研究性别视角下的少年形象--以苏童少年血为例这些题目还行,都是写过的。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把”字句的语法、语义分析之各家浅谈“彼得•潘现象”的透视分析——由彼得•潘人物形象引发的思考“常常”和“往往”的词语辨析与词典释义“纯乎词人之词”----试论少游词对词的本体性认识“点”和“些”的对比研究“多少”字结构在语义的差异“孤独”的传承——试论卡夫卡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李碧华小说《青蛇》的“旧曲新翻”“积非成是”——浅析成语的误用合法化现象“绝望之岛”的希望——论《论鲁滨孙飘流记》中的人性探求“美国梦”的破灭——《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共同主题“民间围城”——论阎连科小说创作与河南文化“明目张胆”感情色彩探究“起来”语义虚化的认知机制初探“情”字牵桥,命里玄 ——浅谈李碧华小说的爱情与宿命“情生诗歌”与“自然灵气” ——浅谈汤显祖诗歌的两个基本主张“人”的复活——余华小说创作的人学视阈“三言”——话本小说的雅化“三言”中僧尼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上帝”的恩赐——论林语堂文学创作中的宗教精神“诗意现实主义”的文学史考察——以施笃姆的诗化小说为中心“疼痛”的女性——以毕飞宇中篇小说中的女性悲剧为例“伟大的哑巴”与“地窖中的穴鸟”——试论卡夫卡创作中早期电影的痕迹“现实+理想”的爱情——由“林语堂三部曲”中的爱情看林语堂的婚恋观“心猿”之踪——“心学”对《西游记》的影响“性”与“不幸”——解读王小波《黄金时代》“自今”释义研究《奥多芙的神秘》的“哥特式”特征《百年孤独》中后殖民主义的解读《尔雅》对复音词的认识观念研究

如果要有新意的话,可以结合现在盛行的网络文学啊,比如选题,穿越题材小说的文学价值,或者历史题材,类似二月河那种,这些可以选择的素材也比较多,而且也有很多写的很好很有文学价值的。FYI。

汉语言大学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题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 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 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1. 论 艺术真实

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 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毕业论文是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选题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茅盾与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

2. 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3. “自我表现”与“摹仿现实”

4. 说“艨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5. 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6. 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7. “性文学’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向吗?

8. 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9. 艺术典型化的要求过时了吗?

1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11. 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12. 对实践派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

13. 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14. 简论“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15. 试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16. 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之我见

17. “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18. 试论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9.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20. 社会美与自然美特点的比较研究

21. 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22.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23.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24.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25. 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26. 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27. 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28. 被压迫者的心声——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29. 《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30.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汉语词汇学毕业论文题目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一、文字部分 《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 《说文》部首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说文》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假借字与通假字 古今字和异体字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试论词义引申的规律与方式 说会意 说假借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形声字起源试论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义符说略 许慎六书说论评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二、词汇研究 《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连绵词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 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先秦偏义复词研究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左传》、《论衡》、《墨子》等)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专书的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三、语法部分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 《孟子》中的“其”字 《孟子》中的“之”字 《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荀子》副词研究 《战国策》中的“是”字 《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被”字的词义演变 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 从唐宋元明清的白话作品切入考察近代汉语语法的有关问题 古代汉语“把”字句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处置式考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古代汉语词序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活用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兼语式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古代汉语连动式研究 古代汉语判断句研究 古代汉语省略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使成式考察 古代汉语双宾语考察 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近代汉语量词研究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唐诗句法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之”字探源 专书的语法研究 四、音韵研究 专书的用韵研究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陶渊明用韵研究 论音韵学在古籍阅读中的作用 联系古音考察现代汉语方音问题 汉语语音演变规律考察 联系汉语语音史研究现代汉语语音规范方面的有关问题 古代韵文用韵考察 五、方言研究 方言词汇研究 方言语法研究 方言音系研究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六、训诂学研究 标点研究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试论“据文证义”的训诂方法 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校勘研究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注释研究 反训研究 七、修辞研究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 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左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水浒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孟子》论辩艺术研究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 八、其他相关研究 辞典学理论研究 中学文言教学研究 《说文》释义方式研究 古代汉语字词典释义辨正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20.论审美现代性 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12.《腐蚀》的艺术特征 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31.胡风的诗和诗论 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36.瞿秋白杂文论 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42.试论高觉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45.苏青小说研究 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49.论徐志摩的诗 50.论闻一多的诗 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52.论穆旦的诗 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54.论沈从文的《边城》 55.萧军小说研究 56.论田汉的戏剧 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30. 曹操与诗文革新 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47.谢灵运与山水诗 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62.唐诗的精神风貌 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65.论李贺诗的怪诞 66.李贺诗与屈原赋 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71.杜牧的史论诗 72.论韩愈散文的“气” 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75.唐传奇与佛教 76.唐传奇与道教 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95.苏洵散文研究 96.论苏轼的“超然” 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103.论杜牧的咏史诗 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106.苏轼各体词研究 107.苏词的风格 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 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123.明代散曲与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125.《郁离子》研究 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128.《花间集》风格论 129.《花间集》题材论 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134.《水浒传》风格论 135.《水浒传》接受史 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17. 论洪水神话 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19.论神话的影响 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21.论×地的人物传说 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23.论×地的英雄传说 24.论×地的历史传说 25.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32.论×地的嘲讽笑话 33.论×地的幽默笑话 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42.论×地的民谣 43.论×地的民歌 44.论×地的山歌 45.论×地的民间小调 46.论×族民歌 47.论×地的劳动歌 48.论×地的农民苦歌 49.论×地的长工歌谣 50.论×地的工人苦歌 51.论×地的妇女苦歌 52.论×地的讽刺歌谣 53.论×地的情歌 54.论×地的仪式歌 55.论×地的儿歌、童谣 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57.论×地的政治谚语 58.论×地的劳动谚语 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60.论谜语的历史 61.论×地的谜语内容 62.论×地的谜语分类 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64.论×地歇后语分类 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66.论×地相声 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24.形声字起源试论 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26.《说文》省声研究 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35.主谓间“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赞(101)评论转载(202)分享(116)复制地址编辑

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论文的质量具有影响力。下面我将为你推荐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

2. 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

3. 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

4. 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

5. 广告语言艺术

6. 日常交际语言艺术

7.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

8. 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

9. 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

10. 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11. 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

12. 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

13. 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

14. 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

15. 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

16. 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

1. 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2. 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 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4. 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5. 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6. 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7. "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8. 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9. 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10. 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11. 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12. 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

13. 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

14. 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

15. 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

16. 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

17. 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

18. 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

19. 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

20. 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

21. 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

22. 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

23. 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选题目

题目很多啊,看你想写哪方便的,你的论文方向是什么啊?毕业论文选题最好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创新点,但也不能选太僻的题,如果大家都不认识的作家,你写了也没人认可,

论文的题目有又不是一定的要根据你自己拿手的来定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毕业写作

选题要求:毕业写作选题的确定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要求: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写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保证毕业写作质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选题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文学理论部分四、美学部分五、现代文学部分六、古代文学部分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八、语言学概论部分九、外国文学部分十、民间文学部分十一、古代汉语部分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爱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