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巴菲特的初中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巴菲特的初中毕业论文

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头脑,所以他才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巴菲特从小就有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他专心研究,天天只做一份工作,寻找最廉价的股票,然后买进,等这个股票价格上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赚到了很多的利润,最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书名  BOOK TITLE 巴菲特传基本信息 BASICS   2. 出版社:中信   3. 阅读进度:读完阅读心得 LEARNINGS   1.  延后满足别花未来钱,生活中节俭攒第一桶金,因为现在的100万元年化15%收益是30年后的6600万元。那就三室一厅改两室一厅。内环改中环住。不要过度消费。   2.  要用低成本保险浮存金而非高杠杆高利率借贷资金来投资。如果个人没有就用自由资金别上杠杆。   3. 敢于和乌合之众逆向思维,不贪心就能逆向思维,有时有些慷慨奉献精神反而是买在底部卖在高位。想起故事,老和尚熊市悲天悯人说你们都不要的股票给我吧,牛市大家打破头抢,老和尚则说不要争了我卖给你们。重点摘录和阅读心得 NOTES   1.  大部分人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投资家,只在一方面擅长。而巴菲特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两手都很硬,这种独有的交叉性经验(crossover experience)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地做出正确决策。”(用自己参股朋友企业的角度在买入前评估公司。我们买个空调还要做几天网上购物调查,往往买股票只是看一下机构报告和上涨趋势就迫不及待入手唯恐踏空。) 巴菲特并非生下来就同时具备这两种才能,他的才能也并非是一下子获得的,而是一步一步逐渐进化的:他先是小企业家,然后成为投资家,再成为既通过股市投资企业又在股市外收购企业的投资家加企业家,而且通过保险业务创造的巨大现金流把股票投资和收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投资策略进化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财富也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最终成就了世界首富的惊人财富传奇。(S型螺旋型上升,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下小生意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负债,杠杆,现金流的重要性,亲身体会比看别人写书要深刻多了) 这本书详细描写了巴菲特的三个进化阶段: 青少年巴菲特:成功的小企业家,从零到9800美元 巴菲特在青少年时期(1930~1950年)创办了一系列小企业。 巴菲特从小就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12岁时发誓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时间,广而告之,破釜沉舟,让自己没有退路。我们的目标都往往偷偷的不敢告诉别人怕完不成。被打脸后可以轻易原谅自己,反正没有人知道) 6岁时,他会在晚上挨家挨户地去兜售批发来的可口可乐,还把邻居都动员起来去捡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清洁整理后转手加价卖出。 他从13岁开始送《华盛顿邮报》,后来又送《华盛顿时代先驱报》。他一共建立了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要送将近500份报纸,同时还推销杂志来提高收入。这个业余兼职的初中生每个月可以挣到175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标准白领的收入。(先通过劳动,中国未工作的学生想积累原始投资本金可以去捡废品,送外卖) 1945年,他只有14岁,就拿出自己积攒的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当上了小地主。(拥有人生的第一份不动产或自住房是买股票前先要做的。要不然输光了都没有地方住) 读高中时,巴菲特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买了好几台旧弹子球机,放到威斯康星大道上的理发店里,然后按小时收费,收入和理发店的老板五五分成。结果他每周都能挣到50美元,盈利相当高,这时巴菲特已经当上了小老板。(借鸡生蛋,而且不用买新的二手的挺好,锱铢必较,能二手绝不一手) 1947年6月从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递送了差不多60万份报纸,挣到了5 000多美元。上大学前,他把弹子球公司转手,卖了1200美元。 读大学时他又找到了一份送报的工作。当时他开着一辆1941年款福特车在美国西南部奔波,为《林肯周报》监督6个县城的50个报童每天的送报工作,工资是每小时75美分。巴菲特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管理者。(学习做管理者,假借别人的廉价劳动力,成为经理人扩大经营规模) 1949年冬天,巴菲特又搞了一个“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到1950年7月,他一共销售了220打高尔夫球,从中赚了1 200美元。此时的巴菲特既是老板,又是经理人。(多元化尝试) 大学毕业时巴菲特把他各项经营的总收入加起来,已经攒下了9800美元,和其他只会花钱的同学相比他有钱得很,甚至比那些全职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都高得多。这个万元户,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小小富翁。 这时的巴菲特年仅19岁,却已经有13年的商业经验。 尽管他就读的沃顿商学院声名远播,但是那里的课程让人感到乏味。巴菲特毫不客气地说自己比教授懂得还要多。那些大学教授虽然都有一套完美的理论,但却对巴菲特渴望获得的赚钱技巧一无所知。(敢于挑战藐视权威,有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比尔盖茨 扎克伯格都等不及哈佛毕业就创业去了,换了我们恐怕舍不得这个唾手可得的金字文凭,那可是哈佛,但差一二年可能就没有微软和facebook了。互联网能早出来一天都是绝对性的头部玩家,第二名就别想了。腾讯利用微信打败新浪微博也是迭代而非同类竞争,当年腾讯微博客根本不能匹敌新浪微博) 正是这些宝贵的商业经验,使巴菲特对企业经营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分析企业经营的竞争优势,正是巴菲特一生投资成功的根本所在。 青年巴菲特:成功的投资家,从9 800美元到2 500万美元 巴菲特在青年时期(1951~1969年)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一名千万富翁。 巴菲特的父亲是一个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儿时经常去父亲的办公室,从小就对股票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10岁就开始进行股票投资。(及早浸淫熏陶在投资环境很重要,有些道理和哲学是要假以时日才能顿悟,没有1万小时专注地刻意练习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到高中时,巴菲特已经是学校里的炒股高手。 但直到巴菲特大学毕业前,他和大多数散户一样,也只是看图表、作技术分析、猜股价趋势、到处打听小道消息、追涨杀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股民,业绩也相当一般。 在1950年大学快毕业时,巴菲特读到了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这让他茅塞顿开,原来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于是,他投身到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门下读了研究生。1951年,巴菲特毕业后在父亲的经纪公司做了3年经纪人,之后终于得到机会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了两年。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巴菲特终于得到了价值投资的真谛,他的投资业绩大大改善,个人财富也从大学毕业时的9800美元激增到14万美元。(不再追涨杀跌,进入价投6年14倍) 1956年春天,格雷厄姆解散了投资公司。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筹集到万美元,他个人象征性地投入了100美元。他的报酬主要来自于作为投资管理人以一定的比例从投资利润中分成。(开始用别人的资金抽成) 直到1969年巴菲特因为股市过于狂热而解散合伙公司为止,在1957~1969年这13年期间,他取得了的年均收益率,远远超过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年均收益水平。这13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亏损。 1969年,巴菲特决定解散合伙公司,因为他认为股票市场正处于极度的投机狂热之中,真正的价值在投资分析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巴菲特对合伙公司的资产进行了清算,在牛市最高峰出现很早之前就彻底离开了股市。 这是巴菲特的理性的最好体现,本书第6章对巴菲特解散公司、退出牛市经历的描述值得一读再读。(敢于激流勇退,把鱼尾留给别人吃。不贪心从头吃到尾才不会被大熊市咬住。当年2007年赵丹阳清盘。没有做530前最后利润最好的泡沫式疯狂也是巴菲特式的退出)中年到老年巴菲特:投资家+企业家,从2500万美元到620亿美元 管理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达到2 500万美元。公司解散后他把大部分资金都悄悄投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上,巴菲特夫妇持股比例达40%以上。 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上市公司,巴菲特开始大量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从1965年到2007年取得了4008倍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过同期美国标准普尔指数68倍的收益率,其良好的业绩推动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从每股15美元上涨到惊人的每股13万美元。在2008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增长到了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远远好于其他投资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仅从事股票投资,而且还进行大量的企业并购,双管齐下。 巴菲特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的方法和策略非常相似:“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成功秘诀与并购子公司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取得拥有绝佳经济状况与德才兼备的管理层的公司。而在此之后,你需要做的只是监控这些特质是否还在继续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是巴菲特的核心业务,巴菲特称之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低成本资金,让巴菲特能够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在取得很高的投资回报后,巴菲特保险业务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提供了更多的保险业务,带来了更多的保险,而更多的资金又带来更多的企业收购或股票投资,更多的回报再带来更多的保险,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企业版图越做越大,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越聚越多。更准确地说,保险家、企业家、投资家三位一体,这才是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关键。巴菲特投资成功的三个因素 分析巴菲特成功的个人因素时,我将其总结为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智商,更准确地说是智慧。巴菲特是非常聪明的,但绝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他对人、对事、对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总是能把握最根本的东西,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高屋建瓴,模糊失焦凸显重点) 二是财商。巴菲特在多年的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商业投资思考模式。他总是能抓住最重要的因素,提前很多年就准确判断出一家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从而对其内在价值做出准确的估计。这使他能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大笔出手投资,从不亏损。而且巴菲特把股票投资、企业收购和保险经营三种商业模式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经营模式。 三是情商。巴菲特说:“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巴菲特在市场大涨大跌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理性,让人敬佩。1969年,他在牛市狂热中退出市场。1973年,他在市场暴跌后却勇敢进入。1987年,在几年前股市崩溃的牛市狂热中,提早就大量抛出,而在崩溃后又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等股票。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个真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巴菲特之所以值得所有的投资人学习,不仅是因为他的投资业绩最高、在投资中赚的钱最多,还因为他捐赠的款项最多。2006年,他把85%的资产,相当于380亿美元,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巴菲特说,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享受赚钱过程中的快乐。 我们学习巴菲特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赚钱,而是学习巴菲特做人、做事、做投资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体现了大师的智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人生、事业、投资中的迷惑,找到一条确保长期成功的正确的道路。 巴菲特跟导师格雷厄姆学习一年后其投资业绩大大改善,这让他十分感慨:向大师学习几个小时,就胜过自己自以为是地苦苦摸索10年。(花钱参加专业培训和同好们一起切磋远远好过一个人闷头自学。这是为什么那些成功的基金经理还要花巨资拍卖到巴菲特晚餐的权利,用多维度的方式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方向)

巴菲特谈人工智能:崛起之势与原子弹之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很多关注。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对人工智能的崛起表示担忧,并将其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让世界为之震撼。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有人欢呼,有人担忧。近日,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人工智能的崛起感到担忧,并将其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那么,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AI)是指用计算机程序或者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智能过程。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菲特的担忧:原子弹之忧巴菲特将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社会不公、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原子弹作为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曾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虽然人工智能并非直接具有杀伤力,但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与原子弹:共同点与差异尽管人工智能和原子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的确有一定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其次,它们都带有双刃剑特性,既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相较于原子弹直接导致的生命损失和环境破坏,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审慎地对待这两者之间的类比,并在分析中保持清晰的界定。具体担忧:失控的人工智能与道德伦理问题针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失控的人工智能,二是道德伦理问题。失控的人工智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越来越独立、智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越人类的认知和控制。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失控,它们会为了实现预设目标而不顾一切,甚至可能危害到人类的生存。道德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使得道德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如何平衡行人和乘客的安全?在医疗领域,如何避免机器的决策造成患者的伤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应对挑战:制定政策与监管措施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多个层面采取措施。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确保其在合法和道德的范围内发展。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具备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AI专业人才。此外,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的公共讨论,以便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制定合适的政策。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加强监管。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充分考虑道德伦理问题。企业则应在研发过程中关注公众利益,遵循道德伦理原则,确保技术创新不会损害人类福祉。学术界、媒体和公民社会也应扮演重要角色,参与讨论并推动对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结论总之,巴菲特将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尽管人工智能和原子弹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确实都是具有巨大潜力和风险的科技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既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注意区分它与原子弹之间的差异。通过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我们有信心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巴菲特毕业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金融学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我国金融监管的模式及其运作分析2.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3. 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与中小企业融资4.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5.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6.加入WTO后完善中国监管体制的设想7.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8.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9.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分析10.国际金融风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1.非对称信息与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问题12.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3.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14.我国证券监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15.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17.我国企业债券风险特征研究18.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19.开放条件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20.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

Ⅰ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Ⅱ 谁告诉我巴菲特少年投资的故事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大的。

Ⅲ 巴菲特定律的定律故事

巴菲来特定律是有美国“自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是他多年投资生涯后的经验结晶。 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提出者:美国“股神”沃伦·爱德华·巴菲特 点评: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巴菲特定律是有美国“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是他多年投资生涯后的经验结晶。从20世纪60年代以廉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公司开始,巴菲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神话。有人计算过,如果在1956年,你的祖父母给你10000美元,并要求你和巴菲特共同投资,如果你非常走运或者说很有远见,你的资金就会获得27000多倍的惊人回报,而同期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仅仅上升了大约11倍。无怪乎有些人把伯克希尔股票称为“人们拼命想要得到的一件礼物”。在美国,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排名第五,位居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花旗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维亚康姆公司之后。 能取得如此疯狂的成就,得益于他自己所信奉的圣经,他后来将其总结为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无数投资人士的成功,无不或明或暗地遵从着这个定律。

Ⅳ 巴菲特事迹

1947年,16 岁的巴菲特中学毕业时,理想是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

16岁的巴菲特从高中毕业就已经积聚了6000 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他的投递报纸所得。赚的钱比他老师的薪水还高。

1947 年,16岁的巴菲特从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 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他的投递报纸所得。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

1947 年至1949 年间,他住在宾夕法尼亚,在他大学三年级时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商业管理学院,并于1950 年在此获取了他的理学学士学位。他非常轻松地读完了这两所大学,并且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拿到了学位。即使在他撰写毕业论文时,他依旧打桥牌,所学课程得A。巴菲特仍能挤出时间找一些赚钱的机会。

1950 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用一年的时间完成14门课程的学习,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

巴菲特在1956 年成立了巴菲特合伙公司,他告诉股东们说:“我将像经营自己的钱一样经营这个公司。我会承担相应的损失,也应获得我相应的利润。我不会告诉你们我是怎样经营的。”

1965 年,巴菲特通过他自己的合伙公司,获取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多数股权,那是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市一家拥有大约1400 万美元资产的纺织厂。

1969 年,巴菲特认为,他不会再发现真正的价值,即以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钱廉价购买一家公司或部分公司,他决定解散经营得非常成功的合伙公司。

(4)巴菲特专注做事的故事扩展阅读:

巴菲特表示将对中国进行更多投资

2019年5月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在2019年度股东大会开幕前回答记者提问。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当天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召开。大会开始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一季度财报。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在中国投入很多,但仍然不够;未来15年内,公司可能会在中国市场进行更大规模投资。新华社记者 杨承霖 摄

Ⅳ 有人知道有关巴菲特的小故事吗

一、巴菲特小故事 很多人都推崇法国产的葡萄酒是全世界最好的。巴菲特却表示怀疑。 “也许产自于法国一个只有8英亩大的小葡萄园里的葡萄酒确实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我总是有一些怀疑,99%是吹出来的,只有1%是喝出来的。” 在一次晚宴聚会上,主人拿出一瓶红酒说:这是法国最名贵的葡萄酒,价格非常昂贵,特意请巴菲特先生品尝。巴菲特用手往杯子上一挡,回答说:“谢谢,不用给我倒酒了,你还是给我钱吧。” 巴菲特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名贵葡萄酒之所以卖价高昂,近乎暴利,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凭借酒中的葡萄汁和水这些有形的东西,而是凭借品牌声誉这些无形的东西。 巴菲特在投资中也逐渐认识到,那些盈利能力非常高的公司,关键不在于公司拥有的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 二、 巴菲特的父亲就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巴菲特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到自己的公司去上班,而且决不能迟到,和其他员工一样. 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打算接替父亲的公司,但遭到拒绝,他只能自己自谋生路,他离开了家. 他凭着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开始在商海中打拼.他开了个小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他最后成了小公司的老板.但后来因为一个错误决策而倒闭. 他想重头再来,可是他的父亲找到他,并让他接替自己管理公司,他的父亲说:"经历了磨难,你会把公司管理得更好." 巴菲特不负父望,把他父亲的小公司发展成世界闻名的大公司,他的资产达350亿,仅仅次于比尔盖茨,而且他的公司负债率几乎为0,他被誉为美国股神. 三、 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总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繁华的大都市工作。这也很正常,美国很多年轻人也一 样,也想到纽约洛杉矶波士顿等繁华大都市工作。尤其是那些著名的美国金融投资企业,几乎全部都在纽约和波 士顿。 可是巴菲特却宁愿选择自己的老家:位于美国中部只有40万人口的奥马哈。 巴菲特曾经体验过大都市的繁华。他在位于费城的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了两年本科,又到位于纽约的哥伦 比亚大学商学院读了研究生。他还在纽约他的导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了两年,但是在1956年初,只有25岁 的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如今已经居住了55多年。 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放弃在纽约工作?如果他在纽约工作,就能更加靠近华尔街金融市场,也更能靠近市场 传言的源头。 巴菲特说:“我认为奥马哈是一个让人心智更加正常的地方。当我过去在纽约工作的时候,这个城市总是一 直会有太多的外部 *** ,不断冲击我的内心,让我分泌太多的肾上腺激素而过度兴奋,开始对这些外部 *** 作出 反应。过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导致我做出疯狂的举动。但是,呆在安静的奥马哈,要进行冷静地思考,就容易多 了。” 巴菲特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强调简单实用,他的选择正如道德经第12章所说:圣人为腹不为目。

Ⅵ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一个故事具体内容,是说巴菲特当时瞧不起这个只有30多岁的

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比尔盖茨的母亲喜爱交际,把巴菲特一行人邀请到家里。之后又让比尔盖茨回来,说让他见见巴菲特。盖茨很不情愿,可他母亲强烈建议他回来见见他们,盖茨就回来了,就在盖茨刚下飞机时,还想着几个小时后就离开,还告诉飞行员不要走。巴菲特说:“刚见到盖茨时,它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中学生。”盖茨说:“我下飞机时,觉得巴菲特他们的打扮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 可是,当两人交谈了一阵子后,越来越有兴趣,因为两人在成功方面的见解很是相同,既成功者都需要“专注”。之后盖茨那一天都没走,一直和巴菲特交谈,两人成了好朋友。 这是两人的原话(视频中有人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

Ⅶ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Ⅷ 巴菲特详细创业历程

说一下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虽然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资产过亿,但是在大学毕业后, 巴菲特的父亲拒绝了他想接管父亲的公司的想法。父亲宁可慷慨地把大笔大笔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也不肯给巴菲特留一分钱。没办法,为了积累创业资金,巴菲特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巴菲特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创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我带你一起去了解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一、巴菲特6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据巴菲特的母亲回忆,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二、巴菲特10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三、巴菲特11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过对巴菲特来说,他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 四、巴菲特15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5岁时候的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 六、巴菲特19岁时候的经历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的巴菲特就已经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生。这些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生活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带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亿美元、以每股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亿美元下降到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盈利达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Ⅸ 喜欢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传奇故事!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关于简单企业的解释就是“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年报中关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简单和永恒正是巴菲特从一家企业里挖掘出来并珍藏的东西。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欢雇员跳槽。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35年里很少有哪个企业的经理离职,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样地,巴菲特本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 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这栋旧房子里,因此,我保有这些东西”。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钱包里到底装了多少钱?“我来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打开钱包,大约数了8张100美元的钞票。他说:“我一般在钱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未出现过负值,并且创造了一个的综合收益率。可是,这种年年好运因9·11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和美国运通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公司自身的股票实际上只获得大约7%的收益,公司的账面价值下降了,但仍好于跌幅达的标准普尔指数。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开头这样写道:“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损失达亿美元,我们的A类股票和B类股票的每股价值双双下降”。 巴菲特通过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资决策创造了伯克希尔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净资产归功于10次左右的重大投资行动。巴菲特几乎总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在某些投资季报当中,长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结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现在持有的许多投资品种时间长达数年、数十年,经历了经济景气和不景气时期,直至迎来辉煌灿烂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马拉松式的投资健将,投资机会来临时,他四处出击,力求收购到一个更大的企业。

文明,是一个人礼仪的规范;文明,是一个人名片的开头;文明,是一个人最美的亮点;文明,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题记每当: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看到地上铺满垃圾;看到有人拾起垃圾扔进垃圾箱;看到地上一尘不染……我就会想起不久前举办的那一次隆重的万人“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 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光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就有上万人,老师也是数不胜数。我呢,就非常幸运地从这一万人中脱颖而出,和一位高中姐姐和初中姐姐很荣幸地成为了这次活动的“倡议书”宣读者,为此,我感到无比地自豪!在活动开始前,活动会场那是一个“空旷”,几乎是没有多少人的。但是,在活动即将开召开前,那是一个人山人海,人和人之间那是一个摩肩擦踵。每一个学生都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这白色的帽子代表着文明,它是文明人的标志,高、中、小学生们从四面八方向活动会场汇集过来,左边一个学校的学生 ... ...

看到半轮红日在云端洒下暖融的曙光,我们会感激这个早晨赐予的希望。 看到一抹晚霞在天边舞动着华丽的光影,我们会感激这个黄昏赐予的美好。 看到漫天星星小心撩动着月光散落的碎片,我们会感激这个夜晚赐予的细腻和沉静. 然而最贴切的被忽略了,最无私的被遗忘了,我们是否已经忘记要感激我们的社会了呢? 鸦懂反哺,羊知跪乳,古有“恩欲报,报怨忘;报怨短,报恩长”的说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人在旅途,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而在旅程中,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会的。现在人们常常抱怨物价太高,社会压力太大、贫富不均等,似乎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不公不平。然而与此同时,工资在增长,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国家的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是人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沉淀出那么多的不满。“感恩的心”是一剂正确调整心态的良药。它告诉你:人们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时,也应该感激这个默默守在你身边的社会,它给了你家庭,给了你权利,给了你生活。 感恩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对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是人生境界的体现。 广西大学有一位名叫何国英的女生,在大二时被确诊为癌症,但她拼命扼住命运的咽喉,读完了硕士研究生。7年来病魔不间断的摧残始终没有击垮一个羸弱姑娘的坚守,没有磨灭她对农村,对亲人的爱。2005年6月10日,她坐在轮椅上,带着氧气瓶,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答辨。因为何国英出身于一个贫困的的农民家庭,因此她选择的毕业论文课题是《非常规饮料——构树叶的营养价值评定研究》,她对导师说:“我家在农村,我喜欢这个‘土’课题,构树叶在广西农村到处都是,如果能做成饲料,农民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养猪养鸡。”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何国英在她的遗书中写道:“财产3000元,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给失学儿童;内脏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医学研究。”坚强的她在弥留之际,给社会留下两个字:谢谢!另外,长沙一个自小患先天肌肉无力症的18岁男孩黄可,已经连驱赶蚊子的能力都没有了,却在死神随时可能出现的时候,决定和父亲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道谢。他们凭借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开展感恩的旅途,黄可还要求死后把自己的角膜捐献出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类似的例子不少,洪战辉历尽险阻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劳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他们或身患绝症,或衣食不足,却时时不忘报恩于社会,朴实无华的言行酝酿出最深沉的感动和震撼,为他们的信念和坚持。 再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作为首富的盖茨可以说富可敌国,而他和夫人梅林达共同成立的盖茨梅林达基金会每年向全球医疗和妇女儿童等问题捐赠达数十亿美元,前不久还向中国捐赠5亿美元来防治艾滋病。沃伦·巴菲特是世界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的70多岁的犹太职业投资家,不久前他将自己公司大约87%的约300亿美元的股份捐赠给社会,让盖茨基金会来管理他捐赠的资产,用来回报社会。

巴菲特博士毕业论文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 探索 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 汽车 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174000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一家好公司。在这种投资理念的引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期,他相继投资了美国运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公司日后不仅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本身经营发展的也很不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当巴菲特出资购买它时,它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品牌效应,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到70美元一股,当然,也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此外,也正是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蒂法则”到“潜力股”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由一个每股19美元的纺织公司成长为每股26万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为自己留足余地,最终确保投资不会因为误差或者市场的变动而经历过于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次精准投资都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的保驾护航,同样的,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资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滚雪球》共分上下两册,今天咱们聊了上册的内容,下次咱们继续聊聊下册的内容,你对巴菲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在投资界令人崇仰的神一般存在,真要比较两人谁比较厉害,小编的一短短篇幅是无法尽善尽美的。但从身世到资金管理方式、以及理想目标的维度上做比较,还是值得一看二者区别的所在。

索罗斯的投资成就无与伦比,事实上他比另一个大师巴菲特更加伟大。表面上,巴菲特个人财富更多,但是只要我们深通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发现索罗斯比巴菲特的成绩高很多。

首先:起点大不一样。巴菲特是地道的美国人,家庭背景比索罗斯好。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曾担任奥马哈扶轮俱乐部主席,是地方名流。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巴菲特是美国议员,交友甚广,而且他还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曾在196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立遗嘱,把他的财富中33万投到小巴菲特的公司。在此之前,1957,也就是索罗斯刚到美国的第二年,巴菲特就掌管50万美元的资金;1962年,巴菲特个人已经拥有100万美金,而此时索罗斯刚到美国第6个年头,还是个为混饭而发愁的分析师呢。与巴菲特的家世比起来,索罗斯相见形拙。就在巴菲特还是学生时代就可以拿出一万一千美金买股票得时候,而彼时索罗斯和他父母天天还在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索罗斯在英国伦敦商学院读书的时候还不得不申请贫穷救济才能糊口。索罗斯1956年到美国的时候,身上携带的全部家当只有5000美金,生存和生活只能全能靠5000元,而此时巴菲特个人资产已经几十万美金。当索罗斯1969年刚刚成立双鹰基金的时候,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6500万。起点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屌丝和贵族之间的差别,初始财富差距以万倍来计。其次,资金分配天壤之别。巴菲特是有名的抠门,每天就喝可乐吃面包,对于子女也是十分抠门,比尔盖茨到巴菲特家造访,发现他简朴的不得了。巴菲特在给比尔盖茨慈善基金捐钱之前,是有名的吝啬鬼,基本上很少捐款。巴菲特的钱只用一个用处:继续投资,复利赚钱。而索罗斯就大不一样了。索罗斯有伟大的社会目标,他一生致力于开放社会,为此他捐了很多钱,在比尔·盖兹和沃伦·巴菲特开始捐款前,索罗斯的捐款金额多年蝉联第一。第三,巴菲特通过控制波克夏哈维公司来控制投资,而索罗斯通过基金来控制投资。本质上,巴菲特是作为股东,用经营企业的方法来投资,而索罗斯则是基金经理,通过拿提成和管理费来投资。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当然巴菲特更容易积累钱。说白了,巴菲特更接近企业家,而索罗斯更充满金融投资家的色彩。

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索罗斯和巴菲特个人财富差别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说索罗斯比巴菲特伟大,还源于:第一,投资收益。据复旦大学孙飞舟博士的博士论文《乔治索罗斯金融投资思想研究》统计,从1969到2002,巴菲特的复合收益率;而索罗斯是。关于这两个大师的收益率比较,媒体有不同版本,但是记者的写法都不严谨,我采用博士论文的数据,这比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数据严谨多了,也比证券公司的数据客观真实。根据孙飞舟博士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年度收益率巴菲特比较稳定,索罗斯比较波动大,但整体上索罗斯比巴菲特收益高。这点在后面的累计收益图就更明显了,索罗斯的收益总是遥遥领先于巴菲特。这是用数据说话,索罗斯比巴菲特更能赚钱。第二,投资标的和范围。巴菲特核心投资标的是企业,是股票,核心投资地区在美国;而索罗斯投资标的无所不包,外汇、期货、黄金、股票、期权,等等,投资范围也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巴菲特是专而精,索罗斯是包罗万象。第三,投资的灵活性。投资灵活性在金融危机中最能体现。2007年,次贷危机袭来,索罗斯王者归来,当年收益率达到32%,远超巴菲特;2008年,索罗斯在金融危机最深渊中纵横捭阖,当年对冲基金三分之二亏损,索罗斯的基金也曾一度遭受重大亏损,而索罗斯后来居然神奇般的把其基金投资收益扳回为正10%,而此时的巴菲特还被高盛套着呢。最明显的例子是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时投资的康菲石油,索罗斯及早发现商品期货见顶,迅速斩仓石油多头,调转枪头做空;而巴菲特还迟迟持有康菲石油,后来在股东大会上认错,说投资康菲石油是败笔。第四,理想与目标。巴菲特只喜欢赚钱,赚钱就是他的理想和目标。而索罗斯致力于开放社会、市场经济以及众多慈善。巴菲特只是到了快死了才在比尔盖茨的忽悠下明白过来,慈善才是最终的目标。第五,如果换个位置,索罗斯用巴菲特的方法无恙,巴菲特用索罗斯的方法不行。第六,根据福布斯排行,索罗斯的财富不好统计。因为他有对冲基金的财富,也有家族隐蔽的财富,所以每次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索罗斯的财富波动就比较大。按照索罗斯金盆洗手前一年2010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来看,巴菲特排名第三,索罗斯排名第35。巴菲特个人财富是470亿美金,索罗斯是140亿美金,巴菲特是索罗斯的倍,可是,他们的初始资金相差可是万倍呀!更何况索罗斯还一路捐出80多亿做慈善呢?事实上,索罗斯更会理财。当然,巴菲特的资金规模大,巴菲特是全球第二富翁,巴菲特总量上更有钱。如果单单这样看,巴菲特更伟大。这就要看你的标准了,如果比较总量,你可能崇拜巴菲特多些,如果比较增长率,索罗斯就伟大多了。

巴菲特谈人工智能:崛起之势与原子弹之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很多关注。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对人工智能的崛起表示担忧,并将其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让世界为之震撼。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有人欢呼,有人担忧。近日,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人工智能的崛起感到担忧,并将其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那么,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AI)是指用计算机程序或者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智能过程。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菲特的担忧:原子弹之忧巴菲特将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社会不公、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原子弹作为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曾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虽然人工智能并非直接具有杀伤力,但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与原子弹:共同点与差异尽管人工智能和原子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的确有一定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其次,它们都带有双刃剑特性,既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相较于原子弹直接导致的生命损失和环境破坏,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审慎地对待这两者之间的类比,并在分析中保持清晰的界定。具体担忧:失控的人工智能与道德伦理问题针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失控的人工智能,二是道德伦理问题。失控的人工智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越来越独立、智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越人类的认知和控制。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失控,它们会为了实现预设目标而不顾一切,甚至可能危害到人类的生存。道德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使得道德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如何平衡行人和乘客的安全?在医疗领域,如何避免机器的决策造成患者的伤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应对挑战:制定政策与监管措施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多个层面采取措施。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确保其在合法和道德的范围内发展。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具备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AI专业人才。此外,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的公共讨论,以便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制定合适的政策。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加强监管。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充分考虑道德伦理问题。企业则应在研发过程中关注公众利益,遵循道德伦理原则,确保技术创新不会损害人类福祉。学术界、媒体和公民社会也应扮演重要角色,参与讨论并推动对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结论总之,巴菲特将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尽管人工智能和原子弹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确实都是具有巨大潜力和风险的科技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既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注意区分它与原子弹之间的差异。通过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我们有信心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学习巴菲特》(刘建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学习巴菲特

作者:刘建位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1

页数:241

内容简介:

巴菲特投资一生,成为拥有500多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第二大富翁,他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规模全球第一,是当代最成功的投资大师。

古人云,大道至简。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投资成功之道。只需要很少的几个基本原则就可以概括,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不需高智商,不需高学历,不需高等数学,任何一个小学毕业的普通投资者都能掌握,都能应用。

巴菲特一生都在实践价值投资,传播价值投资,他把伯克希尔公司变成了一个价值投资学校,过去30年每年年报中他写给股东的信成了最好的价值投资教科书。

国内著名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把巴菲特的投资成功之道归纳总结为十大原则。在中央电视台《理财教室》讲了十堂“学习巴菲特”的投资课,在本书中他更详细、更深入地为你解读世界股神的十大价值投资成功之道。

成功的捷径是向成功者学习。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学习大师的投资之道,思考大师的投资之道,实践大师的投资之道。

作者简介:

刘健位,1969年出生于河南滑县,华南农业大学经常学学士,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在南方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工作七年多,主持和参与过众多改制重组、发行上市、财务顾问等项目,在股票发行上市、资本运作、竞争战略、价值评估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体验。自1999年开始专注于研究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博士论文《巴菲特长期价值投资策略研究》获评为优秀论文。

菲儿奈特的毕业论文

菲尔·奈特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他对体育非常的热爱,而且还非常有生意头脑,投资很多项目都非常成功。

鞋狗,是对那些痴迷于造鞋的工匠们的昵称,不同于“产品狗”这种略带贬义的称呼,鞋狗更多的是褒义,来表达对于工匠精神的喜欢。 Phil Knight菲尔·奈特,耐克公司的创始人,不同于其他大公司的创始人,奈特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至今仍生活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他几十年的创业故事也都发生在那里,而不是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 本书讲述了奈特的创业史,讲述了耐克品牌的发展过程。 奈特是一个热爱跑步的年轻人,不只是热爱,他还是俄勒冈大学田径队的一员 离开校园后,每天10公里跑是他雷打不动的坚持 在创业过程中无数次遇到难题,几近崩溃的时候,他都是通过“出去跑了10公里”来让自己冷静,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 奈特大学毕业后又去斯坦福读了MBA,但他不想打工,想自己做点事情。MBA有一堂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设想一个小公司,描述其目标,并制定一份营销计划。奈特的论文题目是:“日本运动鞋公司可以像日本照相机挑战德国相机那样挑战德国运动鞋吗?”他在这篇文章中设想,利用当时日本的廉价劳动力来生产高质量的运动鞋,有望打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德国运动鞋。这成为他后面创业的理论基础。 彼时日本跑鞋刚刚进入美国市场,由于对跑步的喜爱,奈特想去代理鬼冢虎鞋,于是他跑去了日本,编造了自己的运动鞋公司蓝带(Blue Ribbon),并成功拿下了鬼冢虎在美国的代理权。 奈特的第一位合伙人(共同出资建立公司),是他俄勒冈大学田径队的教练比尔·鲍尔曼。 鲍尔曼是俄勒冈乃至美国知名的田径教练,曾带领美国田径队参加过1972年奥运会。 鲍尔曼喜欢钻研运动鞋,经常动手修改运动鞋并让他的运动员测试,看能否提升成绩,是一个典型的鞋狗 鲍尔曼在蓝带公司代理鬼冢虎的时候就研发了华夫饼干鞋底等一系列产品,包括后来在美国风靡的鬼冢虎Cortez系列都是出自鲍尔曼之手 (一个代理商帮助品牌上设计了一个产品,所以这个代理商迟早是要单干的。。。) 蓝带体育的第一个员工是杰夫·约翰逊(Jeff Johnson),他是个充满激情的销售员,也是一个话唠,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约翰逊可以一周给奈特寄来5封信,讲述他的各种销售故事。 约翰逊也是奈特最信得过的搭档,无数次开疆拓土,比如第一个美东分公司,第一个本土自有工厂等等苦活儿累活儿都是由约翰逊担纲。 约翰逊也是个“鞋狗”,他也设计了一些耐克早期的鞋 蓝带体育在美国卖的鬼冢虎鞋越来越多,鬼冢公司的行为也越来越难以接受:到货延迟,品质不稳定,在美国扶植别的代理商抢生意,意欲收购蓝带体育等等 此时蓝带体育也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过百万美元的规模,于是奈特决定单飞,打造自己的鞋类品牌,并在日本、台湾、韩国寻找代工厂,而这一切都是在与鬼冢公司的合约还未到期时发生的,这也为日后带来了一个大官司。 NIKE这个名字来自于奈特创业前的一次旅行,他跑遍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希腊神殿里的胜利女神尼姬(希腊语:Νίκη,“胜利”;拉丁字母转写:Nike)给奈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他新品牌和公司的名字。 弗兰克·鲁迪并不是一个鞋狗,他曾是一名航天工程师,他是气垫的发明人,也是Nike大名鼎鼎的air系列的主要贡献者。 鲁迪主动找上奈特时,奈特对气垫并不太感兴趣,理由是鞋子发展了几百年,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但当他尝试了塞入气垫的鞋子后,改变了这个想法,耐克很快推出了气垫鞋,但第一批产品却因设计缺陷而出现大规模的气垫爆裂,最终惨遭召回。 气垫技术也是经过了好几代的发展才稳定下来,成为了耐克划时代的产品。 签下乔丹绝对是耐克的神来之笔,这也是COO斯特拉瑟的杰作。 彼时Nike在NBA中还是名不见经传的角色,乔丹也是如此,乔丹的经纪人曾试图让阿迪达斯签下他,但阿迪达斯并不感兴趣,他们正在追逐其他已成名的球员 耐克在1984年以50万美元签下了乔丹,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但最终证明这比投资价值连城,乔丹不光把Nike的NBA之旅推向了顶峰,更是打造了Air Jordan这个至今依然让鞋迷们疯狂的品牌。 官司一:耐克单飞时,鬼冢公司在日本对耐克公司提起诉讼,诉讼内容涉及诈骗(奈特签下鬼冢虎代理权时压根就没有蓝带体育这个公司,是他编造的)、商业机密窃取(奈特偷窃了鬼冢公司代表的文件,发现了鬼冢公司在美国寻找其他代理商的证据)等,最终在名不见经传的律师斯特拉瑟的帮助下,耐克打赢了这场关系,而斯特拉瑟也被奈特招致麾下,成了耐克的COO 官司二:当耐克年销售额达到千万美元级别时,匡威等美国本土企业发起了阻击,上告到美国海关,指出耐克的鞋品属于特殊商品,进口需要支付高额的关税,并且要追溯到最开始代理鬼冢的时代,金额高达2500万美元。最终奈特与另一名律师在华盛顿各种游说找人,化解了官司。 整个创业过程中,直到Nike年销售额达到几千万美元时,奈特一直倍受资金链断裂的痛苦,白手起家的他,在那个没有VC(风险投资)的年代,只能向银行借短期贷款,一方面越洋供货周期长却要先款后货,另一方面需要每个月向银行还贷再借贷,资金周转极其困难,而银行对于他的资产负债情况非常不满,因为他的账上始终没有余额,钱全部拿来进下一批货了,所以奈特始终面对的是如火如荼飞速增长的销售额和随时断裂的资金链这两个矛盾。 纵观全书,对与不同时期“缺钱”的描述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对于做鞋的描述,跟鞋狗这个标题有些不符。 直到奈特克服心理障碍,决定上市,一切才好了起来 恶棍俱乐部是奈特对自己核心团队的昵称,这些人经常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聚会,采用互相吵架、指责甚至谩骂的方式讨论问题,场面很失控,却是一种重要的发泄了,这也表达了初创团队那种心无芥蒂,坦诚相见。几乎每次恶棍俱乐部的会议都会有重要的决策产出。 ——首批300双鬼冢虎到货,“蓝带”作为美国西部经销商开始销售; 首批300双销售完 1965 ——销售额8000美元  1966 ——销售额44000美元 1967 ——销售额84000美元 1968 ——销售额150000美元,15万 1969 ——销售额300000美元,30万 1972 ——销售额3200000美元,320万 1973 ——销售额4800000美元,480万 1976 ——销售额14000000美元,1400万 1977 ——销售额70000000美元,7000万 1979 ——销售额140000000美元,亿 2006 ——销售额美元,160亿 2017 ——销售额32320000000美元,323亿 2019——销售额39100000000美元,391亿 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下把白手起家创建一家企业,并将其拉扯到这么大,奈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在书中奈特多次表达了对于家庭的歉意,尤其是大儿子马修·奈特。 马修在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期度过的并不好,缺少父亲的陪伴让他成年后依然很叛逆,从事NGO事业,浪迹天涯,2004年因为潜水事故去世 奈特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对马修的疏远造成的一系列后果,这也成了他这个成功人士心头永远的痛 “我好像总是雇佣会计和律师。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我对会计和律师有特殊好感,我只是不知道还能从哪些行业寻找人才。”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显示出基本的能力,如果你雇了一个会计,你知道他计算能力还行;如果你雇了一个律师,你知道他语言能力不错。当你雇了一个市场专家或产品开发员,你能知道什么呢?一无所知!” 呃,产品狗被无情的鄙视了! 奈特的创业故事并不特别,也没有什么奇迹,但这本书却是我读过的多本传记中写的最引人入胜的,非常生动,基本可以直接拿来做电影剧本。 虽然书名叫《鞋狗》,但更多讲述的还是创业过程中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就像无数成功人士说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投资就是投人 虽然描述做产品的过程较少,但鞋狗们的精神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也是因为不断的创新推出好产品,才让耐克走到今天,向鞋狗们致敬,向匠人们致敬! •《兄弟之争:阿迪与彪马的历史》:本片介绍了德国的两兄弟合作创建阿迪达斯,又闹掰创建了彪马的故事 •《The Last Dance》最后一舞:10集纪录片,介绍了乔丹的职业生涯,本剧的背后推手就是耐克,里面也介绍了乔丹与耐克的渊源 •《金拱门》:讲述麦当劳创办历史的电影,今天的麦当劳已经叫回初创时的名字——金拱门了 •《鞋狗》:鞋狗的剧本已被Netflix买断,影片正在拍摄中,敬请期待

菲尔.奈特是耐克的创始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如今的耐克已经成为一家年收益超过300亿美元的企业帝国。《鞋狗》这本书就是菲尔.奈特的亲笔自传,记载了他"从0到1"一手打造耐克商业帝国的创业史。

菲尔·奈特是如何做到将耐克变为世界品牌?

1962年24岁的菲尔奈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主修商业巷千千万毕业生一样,他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但他在自己的毕业论文里提到也许未来的日本运动鞋能像佳能,尼康相机一样取代德国产品。颠覆运动市场彪马阿迪由来已久的统治地位。但这一切会如何发生他自己也答不上来, 不想工作的。他毕业后做的第1件事就是环球旅行第1站他到了日本的大阪,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品质被低估的跑鞋品牌,也就是鬼冢虎。于是他假装自己是跨国贸易商人,见到了鬼冢虎的创始人,并取得了美国的独家代理权。很快,他收到了第1批从日本运来的鬼冢虎,一共12双鞋,他把这些鞋装在后备箱里四处售卖,四处拜访被拒绝,尝试推销被轰走,人们谁能想到这位被拒绝和轰走的25岁年轻人就是未来Nike的创始人,离开大学校园后。然后菲尔奈特的生活和工作起步都不容易,而这些艰辛却仅仅是Nike传奇故事的开始。

菲尔·奈特是个怎样的人?

能识人用人。早年选择的伙伴,一眼就明白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人。选择的标准,大多是是否和自己是同一类人,是否是鞋狗,或者是否热爱体育。这些伙伴在他事业上取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安排伙伴的位置都非常合适。这些伙伴也信赖他。

菲儿奈特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家?

现在的孩子别说是运动了,就是啊,玩儿的时间都特别的少了,今天呢,我们来说一个因为爱运动而成功的企业家,菲尔奈特,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打篮球,棒球和跑步,特别是长跑,她个人大创造了一粒4分10秒的纪录,菲尔奈特创办了兰寿带运动鞋,公司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还兼职去做会计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后来啊他为了降低成本把工厂呢搬到了台湾名字呀,也改成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呀,都10分热爱他的工作的。

奈特长了一张毫无特点的大众脸,金发灰眼,中等身材。唯一能给人留下些许印象的,是他总喜欢叽咕眼。Buck也不是他的第一个绰号。还在俄勒冈大学读书时,兄弟会的朋友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白色鼹鼠。倒不是因为他在社交场合,更习惯找个地洞钻进去的性格,只是因为他的生日和美国的土拨鼠日很接近。这种安静的性格让所有人觉得,他更适合做个会计。后来,奈特去了斯坦福商学院深造,果然选择了会计专业。

赫尔巴特毕业论文选题

大招下面套小招,下面为你呈现,敬请阅读:一、看文献:获取创新灵感、发现问题创新难,难创新,创新点真的就那么难找吗?死读书、读死书,要怎么做才能在看似人人都会的“读书”中找到研究创新点?1.看文献。据我观察周围的同学,发觉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致命问题:动手太少,看期刊太少。很多发SCI的,一般看国外期刊,现在很多图书馆的数据库也都扩充了国外期刊数据资源,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就一定要多看。这样的好处是你可以通过这一本期刊、浏览到你的这个领域顶级期刊相关的研究。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找不到创新,有可能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领域到底有那些方向。2.经常阅读一些顶级、学术前沿类的期刊,可无形中培养你的学科敏感性——在电脑搜索关键词是我最常用的搜索方式,但是!!!我却不能保证我输入的关键词是最新的。所以我才会主张鼓励大家,尽可能广泛的涉猎。创新要看不同主题的文章,很多来源于交叉和其他学科。优秀科研从业者需要具备灵敏的科研嗅觉,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残忍的淘汰培养的——有时候你经过了几天乃至半个月的苦思冥想得到的idea,很可能别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做过了。所以,除了通过科学高效的方法,确保永远获得最新最前沿的领域研究动态动向以外,还要兼顾:A. 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B. 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C. 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D. 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E. 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二、突破学科“空白处”“空缺处”及“交叉口”学位论文选题有一定难度,有利于挖掘研究生潜力,发扬创新精神,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成一家之言。1.“空白处”“空白处”是本学科领域尚未涉猎的课题。大多情况下那种“你所从事的领域中大家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这种问题其实是不多的。所以这再一次要求了你对现有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程度。同时,如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等——这类课题参考文献又较少,甚至无所借鉴。研究空间虽广阔,但实际的学术价值和现有理论基础是否足以支撑,理论框架、模型是否成立,也未知可否。所以这类课题,如果没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与给力的团队支撑,还是知难而退的好。2.“空缺处”“空缺处”是在本学科领域已有人研究但还有探讨余地的选题。或不同意既往观点,或对旧主题独辟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问题;或纠正研究方法的错误或缺陷的选题。可从下列几方面探讨:其成果有无不完备、不深入、不妥当之处?某学科领域中,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在已解决的问题中,哪些问题需要补充或修正?当前理论争议焦点是什么?争论焦点在哪里?代表性意见是什么?占上风的意见有何不足?相反意见有何可取之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对权威的挑战,都是在问题的碰撞中激发出火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3.多学科“交叉口”交叉学科学习对拓展思维非常有益。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综合的趋势。在学科与学科交叉地带,不断涌现一些新的学科门类,如文艺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必然带来新问题,要求研究生在前人尚未探索的多学科交叉新领域选题,在学科综合和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诸如传播社会学,公关心理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就是在学科边缘结合部上开拓、发展的;而接受美学则是对受众忽略的“无人区”的开拓和兴起。在同一部门的各阶段之间也存在这种机遇。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的1234~1271年30余年时间,杂剧、散曲如何发展?至今仍是研究空白,人们对此不甚了解。采用这种方法选题,要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阶段之间的渗透性、互补性、承接性、转折性、突变性等。三、综合比较与社会调查1.综合法大致分为“综述”和“述评”两类。“综述”要求归纳、总结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全部研究成果。所谓“全部”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全部”,也可以是某一次会议的“全部”。“述评”要求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选择这类课题,首先要全面占有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概括和分类。评价他人成果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带感情色彩;发表自己意见时,要有独到见解,有理有据。2. 比较法首先要确认对象具有可比性,即属于同一种类或同一条件、同一关系。既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纵比是历史比较,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变化,例如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问题,横比是不同的具体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比较,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并探索原因何在。如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横向比较。3 社会调查法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确立选题。真正做到选题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四、材料提取,拟想验证启发法1. 材料提取法阅读材料是多多益善,要勤于动手、认真思考、归纳分类。要弄清哪些属于本学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属于本学科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选题。2. 拟想验证法是指先有拟想,而后通过阅读资料并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根据自己平素的观察和学习,初步确定选题范围,再阅读大量资料,了解学术界的探讨。如有一位研究生以《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为题探讨国企怎样摆脱困境问题,这个选题就是在搜集大量有关国企资产重组成败案例的资料基础上确定的。3.启发法教师在讲授中,将课堂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就某一问题论证的观点、依据、方法给研究生以启发,开拓思路,使其找到合适的选题。如教师讲授市场营销理论时,学生深受启发,联想到某企业加强品牌管理的成功经验,由此确定《关于企业名牌战略再思考》的课题。五、回溯法这种方法是从事物结果或现状着手,进行逆向思维,追根究底,寻找矛盾的根源,确定选题。比如《红楼梦》的研究论文,大多以脂砚斋评语为论据。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这些评语有可疑和自相矛盾之处。如目前已知最早的手抄本乾隆甲戌(1754年)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批语写道:“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其口气显然出自与“作书者”不同时代的后人。但据大量脂批推断,脂砚斋又是比作者年龄大的至亲好友,参与小说的修改、校定和誊清等工作。如第十三回末批语写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因命芹溪删去。”其中“芹溪”即曹雪芹。1754年曹雪芹30余岁,而批书者已自称“老朽”。这是其自相矛盾处。可疑之点如:甲戌本第一回末批道:“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直至30年后的乾隆甲辰(1784年),才出现第一个全书以《红楼梦》命名的八十回手抄本。在此前所有手抄本均题名《石头记》。但在甲戌本第五回却出现这样的脂批:“设言人亦应如此法看《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如何解释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回溯法”,追究甲戌本发现的经过。1928年2月,胡适发表文章,宣称他买到甲戌本,并公布他研究甲戌本的结果。但此后30余年,胡氏对此书及其来历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961年台湾影印此书时,他说:“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住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最近几十年时的历史。”据此,有的红学家提出脂批的真伪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如果选这个题目,不妨定名为《脂批疑案考》。六、移植与怀疑法1.移植法指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本学科的问题,在正确理解其他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与本学科特点和规律有机地结合。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打破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移植法的客观基础。研究生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工具。2. 类比移植法类比移植的重要前提是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或联系点,包括选择类比对象和类比推理两个环节。前者要以研究目的为依据,选择自己熟悉的,或生动直观的东西作为类比对象;后者通过比较考虑其相同点或相似处,找到类比移植的着眼点。类比移植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概念类比移植。如生物学中的“向性”概念,引申到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研究上,就出现了向师性概念。教师如何借用学生的向师性特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②理论体系移植。如在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时,可以借鉴美学标准体系———材料美、形式美和表现美,把课堂教学艺术分为教学材料的运用艺术、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表现艺术。③方法移植。这里既有思维方法移植,又有研究方法移植。从理论发展历程看,理论发展上的任何一次根本性革命,都与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的革命息息相关。方法的移植是最高层次的类比移植。3. 怀疑法学术无禁区,科学无止境。今日被认为的真理,明天也许就成为谬误,因此对任何理论观点和实践行为,研究生都可以持怀疑态度,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合理性作非绝对肯定,或作否定判断。怀疑必然会引起研究生对事物的重新审视,从中发现新问题。怀疑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大量的事实和经验;二是科学分析的逻辑结论。怀疑结果也有两种可能:一是部分或完全证实自己的怀疑;二是证伪了自己的怀疑。无论证实和证伪,都会使研究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前迈进一步。例如,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多种多样,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其中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学校作为一种专门教育机构,应该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人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除非学校教育符合这种规律,否则学校教育作用有限。现实中有的学校教育发展滞后,就很难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七、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旨在摆脱原有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认识。这就需要重新编排整理一组熟悉的资料,从不同角度看待它,并摆脱当时流行理论的影响。换位思考有同层换位、异层换位、时空换位三种。1.同层换位是指从同一逻辑层面上,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角度和侧面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研究教育理论问题,多从泛智论体系出发,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首次把教育学研究从哲学认识论中分离出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研究教育学,则从教师角度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学理论体系。美国教育家杜威则从经验主义哲学背景出发,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体系。教育理论发展的这三个高峰,都是以换位思考为特征,在教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三个要素层面上进行,属于同层换位。2. 异层换位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不再单一地从教师、学生或教材层面展开,更多的是从师生关系(要素)之间的联系层面展开,从师生互动角度讨论教育、教学问题,即不同层次换位。3. 时空换位当我们讨论同一教育、教学问题时,从不同时间和空间角度研究。如办学地点选择问题,我们会问,为什么中国古代书院可以办在名山大川旁边而薪火不断,而当代中国大学却非得办在都市呢?为什么美国的许多著名大学可以办在偏僻的小镇上,而中国就不行呢?这就是时空换位思考。八、时间法根据研究时间可以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1.横剖研究是指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个时点所构成的全貌)的研究。其优点是研究面广,多半采用统计调查方式,资料格式统一,且来源于同一时间,因而可对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但资料的深度和广度较差。比如教育资源普查就是一种典型的横剖研究。2.纵贯研究是指在不同时点或较长时间内,从正向或逆向两种发展方向对某一科学发展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便于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且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因果判断,但其研究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比较。

小学教育学年论文题目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学年论文题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2、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4、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7、作文教学研究

8、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9、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10、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11、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12、小学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3、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14、小学学科课程软资源开发研究

15、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16、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7、小学课堂的时间管理策略

18、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19、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

20、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试论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缺陷

22、试比较儒墨两家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的异同

23、孔子关于师德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4、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探析

25、歌曲与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6、游戏教学,适应天性

27、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8、激励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29、现代教育条件下的小学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

30、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32、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33、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34、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35、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

36、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37、小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

38、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

39、"品行弱势学生"的教育策略

40、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

41、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42、洛克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之异同

43、洛克教育思想浅析

44、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论

45、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浅论

4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论

47、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浅论

48、小学语文教学的训与练

49、Solo理论与实践

50、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51、拼音教学与创新思维启蒙

52、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53、词语教学与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

54、句子教学与“阅读链接”

55、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56、教学设计与以学定教

57、阅读教学中的“悟”与“解”

58、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向自主学习

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机制

6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1、课程资源问题探究

6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是与非

63、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64、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数学素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调查

65、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基本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66、小学“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教学研究

67、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68、小学估算教学研究

69、帮助学困生获取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70、数学教学应体现自然的过程

71、高度决定视野——论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72、角度改变观念——也谈数学教学的效率

73、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4、小学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初探

75、小学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探

7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77、低年级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79、当代小学名师专业成长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80、重庆地区重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81、重庆市重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82、重庆地区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83、顶岗实习对当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的利弊分析

84、小学教师专业化对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冲突与思考

85、重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86、重庆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87、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分析

88、论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89、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课的现状及分析

90、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研究

9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92、小学数学“自主探索”教学误区与对策

93、在“数学广角”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94、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化思想的培养

95、从多角度挖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思考

96、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97、重庆市小学科学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

98、重庆市小学科技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

99、重庆市小学生科技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

100、重庆市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

101、长寿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

102、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

10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

104、论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建构

105、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106、理想与现实之间

107、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及培养模式研究

1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研究

109、西部地区中小学数字化学习资源标准的研制

110、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估量化标准研究

111、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研究

112、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13、小学综合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114、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的研究

115、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素质研究

116、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师素质

117、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118、渝东南地区小学教师普通话现状的对策研究

119、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120、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

121、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122、重庆市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123、重庆市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124、小学阶段师生冲突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125、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126、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误区

127、用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128、小学低段与高段教育的区别

129、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

130、小学各学科教育的共性及个性特点

131、关于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研究

132、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13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34、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135、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6、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137、网上小学教学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138、小学课程教学网站在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39、面向少儿的教育网站设计

140、如何培养小学生探究式科学学习能力

141、农村小学科学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42、农村教育资源优势与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143、开放型小学科学课堂的建构

144、论科学课的“趣”

145、论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146、论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情境教学

147、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48、小学科学教学中“节能环保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探讨

149、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150、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探究

151、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152、关于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策略研究

153、教师素质对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影响研究

154、网络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或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155、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及措施研究

156、小学生品德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157、小学阶段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58、小学师德师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59、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0、小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161、小学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162、小学德育教育环境的研究(或小学德育评价模式研究)

163、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164、健康和谐的课堂管理的探究

165、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追因与发展思考

166、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研究

167、从中国传统饮食谈小学生膳食状况

168、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看小学素质教育

169、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谈农村寄宿教育

170、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171、从传统文化的危机谈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172、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突出活动特性

173、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怎样进行方案设计

17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17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

176、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师?

177、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探析

178、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

179、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课教学范式转型的思考

180、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

181、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182、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183、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184、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

185、小学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研究

186、某类特定范围语言的研究

187、某地社会用字(用语)规范情况调查报告

188、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歌词比较研究

189、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现象分析

190、《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述女性系列

191、《水浒传》女性形象论

192、小议教育评价语

193、口语与口语教学

194、顶岗实习对我国当前职前教师教育的影响

195、重庆市重点小学校本课程调查研究

196、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197、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

198、重庆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199、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200.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

1.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求心理学小论文,1500字左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 教育心理学论文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 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 *** ,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 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 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 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 *** 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 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 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Ö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Ã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ء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 心理学选修方面的论文 关键字:教学 教育 工作 提高 学习 做到 发现 老师 学生 按:几年前写的东西,帖上来,备忘。 把我的教育理想先冻起来。 个人三年规划(05/08年) ⊙刘海军 计划使我们看得见自己的成长,计划使我们忙而不乱,以下是我在教育方面的三年(05/08)计划。 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 走上三尺讲台已有好几年了,我发现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是在不断的深入。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我大学毕业前夕我对我的同学所说的一句话,我说,在我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我就去做老师,我相信我能把书教好。 结果,毕业后的第一年我没有去干我的本行—教书。现在想来,当时实在是太年轻太不知天高地厚太不懂教育。 第二年即2002年我来到柳州,我舅介绍我到了龙屯初级中学,教一年级语文并当班主任,这时我把教育仅仅当作一份能够谋生的工作。后来,我发现它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育仅仅有爱,有很大的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很高尚的品德很广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很多很多的方法,教育这一行是充满挑战性的是很有趣的也是难的。 2003年8月我到了柳铁运校,接触到了更多的优秀的老师年龄更大一些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课程的培训,更加使我认识到教学的双向 *** 流的重要性。 但是后来我又发现中专并不是最适合我的,于是,在2004年8月我又去了新科高中,在新科,带了一届毕业班,我发现高中与中专有很大的不同,我又试图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搭建一座桥。 我还发现写作反思于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我现在理解的教育是它应该是能够让师生共同成长即教学相长,而且不仅仅是指知识方面,它还应该包括品德、情感、性格、使自己快乐的能力等。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我们成就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成就了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我们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学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但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无尽的快乐,把快乐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教育一定要不断的提升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引导与感染交流与发现而不是强加与灌输。 教育一定要让受教育者在学习中学会学在爱中学会爱并最终学会做人这一门人生最大的学问。教育一定要让受教育者学会断奶—使他们不依赖于学校并把志在向善积极进取像磁场一样去影响他们周围的人进而使社会达到和谐进步。 三年中自己将达到的目标 上面说的其实是我在教育方面的总的目标,我选择了教育爱上了教育就立志要像严凌君、王泽钊、于漪、李镇西、陶行知等他们那样成为教育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写成专著。 在师德方面要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像路遥所说的柳青那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应该精益求精向学校的优秀的老师比如说田滢老师、胡淳华老师等等他们靠拢。职称有所提高。 每个学期至少写一篇质量较高的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完全一体化。 成为骨干青年教师。在各类重要考试中成绩排在年级前列。 为成为教育专家打下坚实的基础。狠下功夫学电脑,熟练掌握电脑网络这一现代工具,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服务。 计划中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师价值 要谈到教师价值就必然要先谈到教师的劳动。我认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特殊在它要塑造健康向上的灵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我想,只要我的知识被我的学生学到了,我的治学的方法被学生掌握了,我的崇高向善的品德被学生悟透了。到那时,我的教师价值应该算是实现了。 具体说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同行学,不断的阅读、搜索、请教、思考、写作、反思、总结。 2、 走近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学生的需求。先做学生的益友后做学生的良师。 让我的语文课做到三结合:与课本结合,与学生结合,与生活结合。 3、 继续保持阅读和写日记的好习惯。 4、 继续保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来工作和学习。学会随时调适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最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和学习。 如何将师德提升 与高尚的灵魂为伍,用高尚的灵魂来熏陶和感染自己。 仔细观察身边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比如听了四十中副校长赵跃兵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的报告,我就觉得我的师德有了提升。 比如在与张淑慈主任、胡淳华老师、杜红星老师、陶桂茂老师等的交流中,我的师德有了提升。多读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家的文章,更加全面深入的去了解理解他们的思想和为人,这一方面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吾日三省吾身,这话是曾子说的。我想,用这话来指导我修身也是很恰当的。 在要求学生做到某些做人的原则的时候,我得先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是否年能做到。我以为,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言行是提升师德的有效的方法。 业务提高的条件 业务提高即教学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先说教学。 神啊 ~请赐我一篇毕业论文吧!《关于教育学》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 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 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 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 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 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 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 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 *** 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 ⋯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 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 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 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 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 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 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 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 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 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 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 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 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 (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 (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 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 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 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 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