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企业正不断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与较量。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这样的大环境下处境如何,应当怎样应对挑战把握有效的知识产权以加大竞争筹码,目前我国这方面研究还有待发展,政府与企业自身都需要引起重视。
论文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企业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战略
伴随着社会化大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一词已经被广泛识别和运用。中国知识产权起步晚,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的企业化保护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在企业的国际化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处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知识经济的竞争不仅是国家实力之间的较量,也是企业间竞争力的一场无形的博弈。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环境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背景下,知识资源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产值中的贡献份额比重加大并逐渐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同样也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并非知识产权强国。在我国,知识产权虽然已经开始被重视,但在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却早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被广泛应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俨然成为知识产权框架下企业实力竞争通用的游戏规则,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较为薄弱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这是个难题。
从国内看,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自主创新,对企业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与扶持。一方面完善相关立法,在法律健全并且系统的前提下我们才有资格和别人谈保护谈侵权。《知识产权法》及相关立法已经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也逐步加强和扩大。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谓之法律资产,是始源性的保护。另一方面国家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要求公民企业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发明创造,打品牌战,将法律资产转化为策略资产。从国外看,站在知识产权的角度我国仍然是个技术需求国,这在国际谈判中不占优势。但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开始全面开放与国际接轨,并且加入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在频繁的国际贸易交往中打破壁垒制约争夺主动地位。
二、企业知识产权及其应用
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是指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运用多种途径将知识产权成果市场化的行为,其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研制出高新技术成果仅表明企业具有技术优势,尚需借力产品贸易、技术贸易等商业化形式,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最终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市场竞争力。故知识产权应用能力的提升实质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质”增值的体现。
1.市场化。企业的运作自始至终在完整的市场化链条中运行,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内部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市场化系统的保护。首先,产品从开始研发,就需对相应的智力成果进行掌控,如新产品在开发研究时,对其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进行专利申请,这就须区分专利战略是进攻型专利战略还是防御型专利战略,不管二者如何甄选,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针对其技术与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合作制作相应的领域范围内的专利预警方案,研究市场潜力与竞争规模、模式,以避免不必要的专利纠纷而浪费企业资源。其次,企业的市场化也表现在将专利资源产品化。专利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始终是会被破解的,只是专利技术不足以构成企业的价值。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专利技术朝不保夕,即使在通过冗杂的程序申请登记得到了专利许可,但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未必可以对专利的真正价值予以及时的保护。因此,在专利技术的有效范围内,企业应将其产品化,也只有将技术赋予到实用产品而进行批量生产反复应用时,该项专利才实现了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也是企业的创造性技术的增值。最后,企业在将专利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专利的利用也必须要符合企业的品牌文化,组合后使其相得益彰。商标也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之一,它可以彰显品牌价值产生品牌效益,也可以与专利相结合实现企业无形市场竞争力。如苹果手机,IPHONE4s造价大约在120英镑,约合人民币1150元,其中显示屏和电池造价较贵约占造价的70%,但是它在中国市场价却标到4000多,这其中排除成本、关税、人力、场租等,剩下的差值部分即其厂商的专利技术和品牌价值所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专利+品牌”战略现已成为大公司的行业利器。
2.资本化。知识产权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本质上是要素资本所有者缔结的复杂合约,企业的所有权应由各要素资本供给者共同拥有”。从理论上讲,知识产权资本化是知识产权许可贸易发展的深入形式。知识产权许可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则使知识产权出让方不仅仅想获得许可回报,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知识产权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投资方式在内涵上不断扩大,涵盖了知识产权转让形式,于是知识产权资本化便应运而生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式一项十分重要的经营性资本,是一种无形的经济财富。知识产权的资本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刺激企业进行规模性整合,扩大企业的投资效益,还利于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符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大目标。基于知识产权资本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与企业的员工控股之间或者知识产权人与被投资的企业之间,在无形中便形成了投资与被投资的对价关系,这无疑是刺激企业发展的一剂强心针。此外,伴随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诞生,对于生存在国际贸易中的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不但是国际谈判的筹码,也不断演化成一种新型的资本输出形式。我们在国际投资的同时,必须看到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若保护不完整将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投资风险。对外贸易要求企业应做好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估机制。
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尽管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相关法令已在拟草并不断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是我们仍需看到在实践过程出暴露出的不足:
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现下不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整个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水品仍有待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更多限于拥有大量资源的大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等,相较与此,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就显得更加匮乏,一是表现在对自己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保护程度低没有防范措施,易造成核心技术的流失、被侵权甚至被侵权也不能及时发现,二是在对专利技术版权归属不明确的前提下,自己也很容易对他人构成侵权,一旦被追究得不偿失。
2.企业针对知识产权的危机应对体系不够完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合体,为了追求利润自然会对市场呈现出饥渴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没有摆正知识产权的地位将其当做是一种福利性手段,而不是竞争性手段,因此便会忽视相应的投资风险,更不用说针对防范风险而提前做出危机风险评估制定危机制度。
3.企业系统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相对落后。在知识产权意识尚待提升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管理存在疏漏的情况出现是必然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发达国家起步晚,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比较落后。在一个企业中,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管理缺乏,这必将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发挥其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单纯的依靠产品夺取市场份额已经不能在国际市场交易中立足了。
4.政府态度积极但配套措施不能与之并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已逐渐开始关注知识产权领域,并且积极倡导公民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核心价值地位。但是政府的引导工作仍不到位,无论从立法还是执法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工作仍然还有发展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例如我国虽建立起层次较分明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框架体系,但是我们的法律与WTO等国际通行的诸多条款并不接轨,法律适用产生矛盾,这也会影响外资的进驻和国内市场对外的延伸。
5.知识产权诉讼的滥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排除有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针对知识产权的侵权反应过于强烈,不管侵权的对象、侵权的内容、侵权的程度、侵权的理由一律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应对。我们不否认企业具有法律意识是件好事,但是在企业情况得不到专业的分析而过分的使用法律手段进入诉讼程序无疑是对司法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一种滥用和浪费。
四、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策略建议
1.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不仅是对企业内部的要求,也是对政府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地位。所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保护企业自己的内部核心技术商标等,另一方面是面对同领域的企业竞争,要避免对他人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造成侵权。对政府而言,政府应在公众面前摆出自己的官方态度,大力倡导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和意义,坚决抵制一切违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行为,对生活中的盗版、假冒的行为予以严肃惩罚,防止二次侵权。
2.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机制。企业在市场运行之前应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支撑体系,例如专利信息检索、专利预警、知识产权评价评估、专利申请辅导、商标注册登记等,有庞大的知识产权体系的支撑,企业才能构建出对外的风险防御机制,从事前就将侵权的风险可能降到最低。
3.加大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并不系统也不成熟,免不了借鉴国外的制度来改造本土发展,如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激励制度、归属制度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企业文化的依附,而将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中来就必须从企业员工的培养抓起,举办关于知识产权的进修管理课程,亦或对企业中有能力进行职业发明的人员给予奖励,再者将知识产权的股份发放给员工持有,带动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4.政府应成为知识产权的扶持者。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不仅要态度坚决而且要措施到位。政府可以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对积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与完善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倾向,从实践的角度加大保护的力度。此外,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的执法机制,使知识产权的裁决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减少知识产权的排他成本,增加知识产权的价值,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而不滥用诉讼手段。诉讼手段是往往是解决纠纷的公正的方法之一,但综合企业形象或者企业能力的考虑这并非是最佳途径。在知识产权领域一些案件诉讼时间长,诉讼费用高,有些中小企业即使有法律优势,在与国际大型企业公司的诉讼过较量程中也极容易被持久战拖垮。在此我们将诉讼变得策略化,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诉讼技巧来取得官司的节点,从而避免企业应诉率低胜诉率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与技术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