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夜大层〓〓次:专升本讲课学时:48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土力学部分所包含的知识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是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地基基础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的基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掌握地基中的应力,基础的沉降、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的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地基基础设计问题,对于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做出合理的评价。二、本课程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先修以下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了解土的成因及其结构,掌握土的组成及三相比例指标,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评定指标,粘性土的物理状态评定指标,了解土的分类标准。第二章:掌握地基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基底压力的分布及简化计算方法,了解地基变形的不同阶段计算方法,了解应力历史的概念,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及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第三章: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概念、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不同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了解孔隙压力系数的概念。第四章:掌握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熟练掌握并会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和地基界限荷载的概念并会应用地基界限荷载的公式,掌握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了解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和计算内容和方法,了解地基破坏模式,地基极限承载力概念。第五章:了解地形、地貌的概念,地基的勘探方法。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等级合理估计勘探工作方法及工作内容。掌握地质勘察报告的组成并会阅读地质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第六章:了解浅基础的常见类型,了解常规设计的概念,掌握浅基础的基础埋深选择方法,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基底尺寸的确定方法、基础的构造要求及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第七章:了解常用的地基线性变形体计算模型,掌握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第八章:了解桩的类型、桩的施工工艺,掌握桩基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了解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及承载力确定方法,掌握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第九章:了解软弱地基的特性及常见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四、实验、课设等实践环节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土力学与地基课设”教学大纲。五、大纲编制说明1.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是参照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2.充分考虑了知识的系统性,在“够用”的原则基础上,适当拓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六、教材及参考书
以下内容均为引用,成果不归本人,希望对您的提问有所帮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杜艳花(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京密项目部)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土及软土地基的定义及特点,探讨了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对软土地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软土地基 喷粉桩法 土工格栅 换土垫层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东南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居国内前列,但是软土路基公路病害也时有发生。尤其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由于桥头与路堤沉降差异太大,造成行车事故,不得不反复根治,不仅耗费资金,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 软土及软土地基1 软土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2 软土地基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2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1) 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2) 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3) 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4) 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5) 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与其它如房建等地基处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处理路基的地质稳定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改善剪切特性路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因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路基土的抗剪度。(2)改善压缩特性需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3)改善透水特性由于是在地下水的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轻其水压力。(4)改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粉土)将会产生液化,因此,需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免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地基处理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一般是根据地基处理的原理来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换土垫层法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地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简称为换填法。它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换填法的加固机理是:将软弱土层利用人工、机械或其他方法清除,分层置换强度较高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对软土厚度小于3米的情况,一般可采用全部挖除换填的方法。对厚度大于3米的情况,通常只采取部分挖除换填的方法。全部挖除换填从根本上改善了地基,不留后患,效果最佳,是最为彻底的措施。当高速公路路线通过的软弱土层位于地表、厚度较薄(小于3米)且呈局部分布的软土或泥沼地段,常宜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法处理地基。此种方法又可以分为:机械换土法、爆破挤淤法、抛石挤淤法、砂垫层法。2强夯法强夯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之为动力固结法,以区别于静力固结法。它一般是用50吨左右的强夯机,将大吨位(100~400KN)的夯锤起吊到6~40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使地基土压密和振密,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目的。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因其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点,很快传到世界各地3约束法在路堤两侧坡脚附近打入木桩、钢筋混凝土桩或者设置片石齿墙等,可限制基底软土的挤动,从而保证基底的稳定。地基在实行侧向约束后,路堤的填筑速度可不加控制,且较反压护道节省土方,少占耕地,但需耗费一定数量的三材,成本较高。此法适用于软土层较薄、底部有较硬土层且施工期紧迫的情况,下卧层面具有横向坡度时尤其适合。4土工织物加固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使这种人工复合的土体,可承受抗拉、抗压、抗剪或抗弯作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和增加地基的稳定。它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加固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土体与筋体间的摩擦作用,使土体中的拉应力传递到筋体上,筋体承受拉力,而筋间土承受压应力及剪应力,使加筋土中的筋体和土体能较好发挥各自的作用。常见的土工织物有土工格栅、土工带及土工格室,其中土工格室除了能够像土工带和土工格栅一样,能延缓或者切断地基破坏的滑动面,从而使地基承载能力提高。而且,土工格室能对处于格室内的土粒给予三维约束,,使土粒与格室成为一个刚度远大于地基的整体,它能较好分布施加在它上面的荷载,使地基受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5粉喷桩法粉喷桩法,是用特制的设备和机具,将加固剂粉体材料(水泥或石灰)通过压缩空气的传送,与地基土强行拌和,使之产生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一定强度的桩体(简称粉喷桩)。这是一种改善土质,提高地基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可以广泛地适用于淤泥质土,杂填土,软粘土等地基加固。粉喷桩处理软基属于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压缩空气向软弱土层中输送石灰、水泥等粉状加固料,使其与原位软弱土混合、压密,通过加固料与软弱土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凝聚作用、化学结合作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软弱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土,它与原位软弱土层组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6高压喷射注浆法我国简称为高喷法或旋喷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到设计深度的土层,将浆液或水从喷嘴中高压喷射出来,形成喷射流冲击破坏土层。当能量大、速度快呈脉动状的射流,其动压大于土层结构强度时,土颗粒便从土层中剥落下来,一部分细颗粒随浆液或水冒出,其余土粒在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力的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有规律的重新排列,浆液凝固后,便在土层中形成一个固结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还可起到支挡与防渗的作用。它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7轻质路基粉煤灰处理法粉煤灰是一种质轻、多孔隙、颗粒均匀、具有一定水稳性的无粘性材料。由于粉煤灰中含有一定量的CaO,SiO2,MgO等成份,它们在粉煤灰水化过程中体积产生膨胀,可利用这一膨胀率来增加软基加固效果。其路用性能满足公路中的技术要求。Ø 粉煤灰重量轻,最大干容重19/耐左右,比一般土的最大干容重轻40%左右,在软土路基上填筑粉煤灰时,可有效地减轻路堤重量,减少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量,从而影响路基处理方案,降低地基处理费用。Ø 粉煤灰强度高、磨擦系数大,在路面设计时,由于粉煤灰提高了软土的回弹模量值,相应减薄路面设计厚度。Ø 击实试验表明,粉煤灰和软土混合物具有更好的干密度,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关系曲线较平缓,更利于在野外的施工8水泥土搅拌法 是通过搅拌机械将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与地基的软土搅拌成桩柱体,这种桩柱体成为水泥粘土桩、石灰粘土桩或某胶结物粘土桩,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水稳性。搅拌桩柱体与四周软土组成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强度、增大地基变形模量。因此,经搅拌法加固的软弱地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阻止水体流动,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还能阻止地下水的渗透。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湿法)和粉体喷搅法。 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和桥梁并不都会发生问题、只要设计和施工措施得当,就可以保证路堤、桥梁的稳定和使用效果。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总之,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所以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一定要采集桥涵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朱梅生软土地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4]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徐至钧水泥土搅拌法处理地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汪双杰高速公路不良地基处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SidnegM,JohnsonandJ’CKTheDesi,offoundationsBuildings[M]1968[8]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9]孙更生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0]叶观宝地基加固新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12]叶观宝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优化设计[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3[13]刘宝兴路基工程新技术实用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14]刘兴德,牛福生,倪文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15]王建华粉喷桩加固高速公路的机理和有效桩长的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16] 张洪强,房建果土工格室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
浅论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这是土力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章学习地基在外荷裁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地基的临塑荷载、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和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要求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计算,并从这些计算公式中了解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第一节 概述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地基: 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一、几个名词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通常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目前确定方法有: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2.荷载倾斜与偏心的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的,但荷载的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的。3.覆盖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基底以上覆盖层抗剪强度越高,地基承载力显然越高,因而基坑开挖的大小和施工回填质量的好坏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4.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降低土的承载力。5.下卧层的影响:确定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对下卧层的影响作具体的分析和验算。6.此外还有基底倾斜和地面倾斜的影响:地基土压缩性和试验底板与实际基础尺寸比例的影响。相邻基础的影响,加荷速率的影响和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影响等。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结构特点,对上述影响因素作具体分析。第二节 地基的变形和失稳一.临塑荷载Per和极限承载力Pu现场荷载试验表明:地基从开始发生变形到失去稳定的发展过程,典型的S-P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的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oa)、局部剪损阶段(ab)和整体剪切破坏阶段(b以后)见图8-2(见教材P275),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两个界限荷载。第一个界限荷载(临塑荷载Per):就是指基础下的地基中,塑性区的发展深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的基础底面压力。当P>Per标志压密阶段进入局部剪损阶段。第二个界限荷载(极限承载力Pu):当地基土中由于塑性的不断扩大,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滑动面时,使得基础连同地基一起滑动,这时相应的基础底面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Pu。当P>Pu标志着地基土从局部剪损破坏阶段进入整体破坏阶段,地基丧失稳定。二.竖直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通常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土的剪切破坏所造成的,而这种剪切破坏的形成一般又可分为整体剪切、局部剪切和冲剪三种。1.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当基础上的荷载较小时,基础压力与沉降的关系近乎直线变化,此时属弹性变形阶段,如图中oa段。随着荷载的增大,并达到某一数值时,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如图中a点。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的扩大,此时压力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形状,属弹性塑性变形阶段,如图ab段。若荷载继续增大,越过b点,则处于塑性破坏阶段。2.局部剪切破坏的特征:局部剪切破坏的过程与整体剪切破坏相似,破坏也从基础边缘下开始,随着荷载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区别:局部剪切破坏时,其压力与沉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并且当达到破坏时,均无明显地出现转折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常取压力与沉降曲线上坡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相应的地基承载力。3.冲剪破坏的特征:它不是在基础下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而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将随着土的压缩近乎垂直向下移动。当荷载继续增加并达到某数值时,基础随着土的压缩连续刺入,最后因基础侧面附近土的垂直剪切而破坏。冲剪破坏的压力与沉降关系曲线类似局部剪切破坏的情况,也不出现明显的转折现象。
直接把编写好的文章按照流程发表即可!!!
分期刊吧~每本期刊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快的话你可以看下OA期刊,我知道几本OA核心的医学期刊,《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护理学》、《中医学》、《亚洲儿科病例研究》、《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亚洲兽医病例研究》,都还挺快的
据学术堂了解,发表医学论文可以分为基础医学论文和临床医学论文。 (一)基础医学论文 研究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致病因素以及人体对致病因素的入侵和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干预所做出的反应,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成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论文多数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范围,包括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少数属于技术交流范围,即介绍实验技术,有关仪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等。 (二)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的机制、诊断和治疗,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以及其中的学科。临床医学论文多为应用研究范围,可分为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有理论研究和技术报告,目前属回顾性总结分析的论文较多。 不管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面对病患的信息,我们都要以保护患者信息为主,不可轻易泄露患者的私人信息。
回答 选择合适的期刊 必须选择单位认可的刊物等级(省级/核心); 必须认准有刊号的正规期刊。 等级确定以后,可在网上查找符合自己专业课题的期刊,再按期刊名称搜索官网,一般期刊官网都有论文详细要求,如《中草药》杂志官网就有他们的具体论文要求。可以直接搜索该杂志的往期论文,看别人都是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水平可以发表。 4 /5 四、选择合适的时机 在评职称规定的时间内发表,一般刊物从作者投稿到出刊,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 5 /5 五、按要求投送 一般要求电子稿,通过E—mail发送,也有的要求在线投稿。也有的还要求纸质稿。 更多10条
类〓〓别:夜大层〓〓次:专升本讲课学时:48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土力学部分所包含的知识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是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地基基础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的基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掌握地基中的应力,基础的沉降、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的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地基基础设计问题,对于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做出合理的评价。二、本课程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先修以下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了解土的成因及其结构,掌握土的组成及三相比例指标,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评定指标,粘性土的物理状态评定指标,了解土的分类标准。第二章:掌握地基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基底压力的分布及简化计算方法,了解地基变形的不同阶段计算方法,了解应力历史的概念,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及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第三章: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概念、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不同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了解孔隙压力系数的概念。第四章:掌握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熟练掌握并会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和地基界限荷载的概念并会应用地基界限荷载的公式,掌握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了解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和计算内容和方法,了解地基破坏模式,地基极限承载力概念。第五章:了解地形、地貌的概念,地基的勘探方法。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等级合理估计勘探工作方法及工作内容。掌握地质勘察报告的组成并会阅读地质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第六章:了解浅基础的常见类型,了解常规设计的概念,掌握浅基础的基础埋深选择方法,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基底尺寸的确定方法、基础的构造要求及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第七章:了解常用的地基线性变形体计算模型,掌握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第八章:了解桩的类型、桩的施工工艺,掌握桩基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了解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及承载力确定方法,掌握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第九章:了解软弱地基的特性及常见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四、实验、课设等实践环节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土力学与地基课设”教学大纲。五、大纲编制说明1.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是参照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2.充分考虑了知识的系统性,在“够用”的原则基础上,适当拓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六、教材及参考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我 们可以给您来做的,可以的,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拟实验、土力学原理、工程情况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工程教学法”的运用,达到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知识储备的良好效果,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开发校本教程,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在编写和选用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材,其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即取自于工,用之于学。教材内容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及直观性。具体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其重点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淡化理论与推导,同时加强土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开发校本教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主要体现在删除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等方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方面,考虑专业教学需要和实际工程对土力学理论的要求,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变形问题模块、强度问题模块、渗透稳定问题模块。其中,变形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变形性质、土体应力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等内容;强度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强度性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计算等内容;渗透稳定问题模块研究土的渗透性质和有关渗透稳定性等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土力学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地基基础设计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实训,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用贯通。 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环节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有余力、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首先,带学生到工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让学生观看模拟试验演示和亲自动手实验。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力学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也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工程案例切入,让学生有了为理解工程现象而渴求储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愿望。其次,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实验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按实验规范自行设计、完成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与基础工程建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通过顶岗实习,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通过岗位技能操作,学生的技能就能较快得到提升。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达成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一致,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受到企业欢迎。同时,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才能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要素构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才能按照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技能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可以体验现实生产,感受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较好的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尝试将课题研究案例融于教学实验本学年,我校土木系教师申报的省教育厅课题《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研究》得以立项。此项研究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运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在学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收集土样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成为工学交替内容教学一个的新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知识点涉及面广,与部分专业和实践课程联系密切,它的课程改革更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浅论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这是土力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章学习地基在外荷裁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地基的临塑荷载、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和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要求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计算,并从这些计算公式中了解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第一节 概述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地基: 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一、几个名词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通常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目前确定方法有: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2.荷载倾斜与偏心的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的,但荷载的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的。3.覆盖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基底以上覆盖层抗剪强度越高,地基承载力显然越高,因而基坑开挖的大小和施工回填质量的好坏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4.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降低土的承载力。5.下卧层的影响:确定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对下卧层的影响作具体的分析和验算。6.此外还有基底倾斜和地面倾斜的影响:地基土压缩性和试验底板与实际基础尺寸比例的影响。相邻基础的影响,加荷速率的影响和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影响等。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结构特点,对上述影响因素作具体分析。第二节 地基的变形和失稳一.临塑荷载Per和极限承载力Pu现场荷载试验表明:地基从开始发生变形到失去稳定的发展过程,典型的S-P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的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oa)、局部剪损阶段(ab)和整体剪切破坏阶段(b以后)见图8-2(见教材P275),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两个界限荷载。第一个界限荷载(临塑荷载Per):就是指基础下的地基中,塑性区的发展深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的基础底面压力。当P>Per标志压密阶段进入局部剪损阶段。第二个界限荷载(极限承载力Pu):当地基土中由于塑性的不断扩大,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滑动面时,使得基础连同地基一起滑动,这时相应的基础底面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Pu。当P>Pu标志着地基土从局部剪损破坏阶段进入整体破坏阶段,地基丧失稳定。二.竖直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通常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土的剪切破坏所造成的,而这种剪切破坏的形成一般又可分为整体剪切、局部剪切和冲剪三种。1.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当基础上的荷载较小时,基础压力与沉降的关系近乎直线变化,此时属弹性变形阶段,如图中oa段。随着荷载的增大,并达到某一数值时,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如图中a点。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的扩大,此时压力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形状,属弹性塑性变形阶段,如图ab段。若荷载继续增大,越过b点,则处于塑性破坏阶段。2.局部剪切破坏的特征:局部剪切破坏的过程与整体剪切破坏相似,破坏也从基础边缘下开始,随着荷载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区别:局部剪切破坏时,其压力与沉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并且当达到破坏时,均无明显地出现转折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常取压力与沉降曲线上坡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相应的地基承载力。3.冲剪破坏的特征:它不是在基础下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而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将随着土的压缩近乎垂直向下移动。当荷载继续增加并达到某数值时,基础随着土的压缩连续刺入,最后因基础侧面附近土的垂直剪切而破坏。冲剪破坏的压力与沉降关系曲线类似局部剪切破坏的情况,也不出现明显的转折现象。
以下内容均为引用,成果不归本人,希望对您的提问有所帮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杜艳花(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京密项目部)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土及软土地基的定义及特点,探讨了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对软土地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软土地基 喷粉桩法 土工格栅 换土垫层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东南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居国内前列,但是软土路基公路病害也时有发生。尤其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由于桥头与路堤沉降差异太大,造成行车事故,不得不反复根治,不仅耗费资金,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 软土及软土地基1 软土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2 软土地基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2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1) 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2) 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3) 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4) 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5) 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与其它如房建等地基处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处理路基的地质稳定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改善剪切特性路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因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路基土的抗剪度。(2)改善压缩特性需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3)改善透水特性由于是在地下水的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轻其水压力。(4)改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粉土)将会产生液化,因此,需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免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地基处理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一般是根据地基处理的原理来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换土垫层法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地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简称为换填法。它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换填法的加固机理是:将软弱土层利用人工、机械或其他方法清除,分层置换强度较高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对软土厚度小于3米的情况,一般可采用全部挖除换填的方法。对厚度大于3米的情况,通常只采取部分挖除换填的方法。全部挖除换填从根本上改善了地基,不留后患,效果最佳,是最为彻底的措施。当高速公路路线通过的软弱土层位于地表、厚度较薄(小于3米)且呈局部分布的软土或泥沼地段,常宜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法处理地基。此种方法又可以分为:机械换土法、爆破挤淤法、抛石挤淤法、砂垫层法。2强夯法强夯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之为动力固结法,以区别于静力固结法。它一般是用50吨左右的强夯机,将大吨位(100~400KN)的夯锤起吊到6~40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使地基土压密和振密,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目的。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因其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点,很快传到世界各地3约束法在路堤两侧坡脚附近打入木桩、钢筋混凝土桩或者设置片石齿墙等,可限制基底软土的挤动,从而保证基底的稳定。地基在实行侧向约束后,路堤的填筑速度可不加控制,且较反压护道节省土方,少占耕地,但需耗费一定数量的三材,成本较高。此法适用于软土层较薄、底部有较硬土层且施工期紧迫的情况,下卧层面具有横向坡度时尤其适合。4土工织物加固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使这种人工复合的土体,可承受抗拉、抗压、抗剪或抗弯作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和增加地基的稳定。它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加固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土体与筋体间的摩擦作用,使土体中的拉应力传递到筋体上,筋体承受拉力,而筋间土承受压应力及剪应力,使加筋土中的筋体和土体能较好发挥各自的作用。常见的土工织物有土工格栅、土工带及土工格室,其中土工格室除了能够像土工带和土工格栅一样,能延缓或者切断地基破坏的滑动面,从而使地基承载能力提高。而且,土工格室能对处于格室内的土粒给予三维约束,,使土粒与格室成为一个刚度远大于地基的整体,它能较好分布施加在它上面的荷载,使地基受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5粉喷桩法粉喷桩法,是用特制的设备和机具,将加固剂粉体材料(水泥或石灰)通过压缩空气的传送,与地基土强行拌和,使之产生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一定强度的桩体(简称粉喷桩)。这是一种改善土质,提高地基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可以广泛地适用于淤泥质土,杂填土,软粘土等地基加固。粉喷桩处理软基属于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压缩空气向软弱土层中输送石灰、水泥等粉状加固料,使其与原位软弱土混合、压密,通过加固料与软弱土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凝聚作用、化学结合作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软弱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土,它与原位软弱土层组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6高压喷射注浆法我国简称为高喷法或旋喷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到设计深度的土层,将浆液或水从喷嘴中高压喷射出来,形成喷射流冲击破坏土层。当能量大、速度快呈脉动状的射流,其动压大于土层结构强度时,土颗粒便从土层中剥落下来,一部分细颗粒随浆液或水冒出,其余土粒在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力的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有规律的重新排列,浆液凝固后,便在土层中形成一个固结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还可起到支挡与防渗的作用。它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7轻质路基粉煤灰处理法粉煤灰是一种质轻、多孔隙、颗粒均匀、具有一定水稳性的无粘性材料。由于粉煤灰中含有一定量的CaO,SiO2,MgO等成份,它们在粉煤灰水化过程中体积产生膨胀,可利用这一膨胀率来增加软基加固效果。其路用性能满足公路中的技术要求。Ø 粉煤灰重量轻,最大干容重19/耐左右,比一般土的最大干容重轻40%左右,在软土路基上填筑粉煤灰时,可有效地减轻路堤重量,减少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量,从而影响路基处理方案,降低地基处理费用。Ø 粉煤灰强度高、磨擦系数大,在路面设计时,由于粉煤灰提高了软土的回弹模量值,相应减薄路面设计厚度。Ø 击实试验表明,粉煤灰和软土混合物具有更好的干密度,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关系曲线较平缓,更利于在野外的施工8水泥土搅拌法 是通过搅拌机械将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与地基的软土搅拌成桩柱体,这种桩柱体成为水泥粘土桩、石灰粘土桩或某胶结物粘土桩,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水稳性。搅拌桩柱体与四周软土组成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强度、增大地基变形模量。因此,经搅拌法加固的软弱地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阻止水体流动,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还能阻止地下水的渗透。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湿法)和粉体喷搅法。 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和桥梁并不都会发生问题、只要设计和施工措施得当,就可以保证路堤、桥梁的稳定和使用效果。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总之,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所以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一定要采集桥涵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朱梅生软土地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4]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徐至钧水泥土搅拌法处理地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汪双杰高速公路不良地基处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SidnegM,JohnsonandJ’CKTheDesi,offoundationsBuildings[M]1968[8]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9]孙更生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0]叶观宝地基加固新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12]叶观宝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优化设计[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3[13]刘宝兴路基工程新技术实用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14]刘兴德,牛福生,倪文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15]王建华粉喷桩加固高速公路的机理和有效桩长的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16] 张洪强,房建果土工格室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拟实验、土力学原理、工程情况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工程教学法”的运用,达到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知识储备的良好效果,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开发校本教程,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在编写和选用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材,其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即取自于工,用之于学。教材内容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及直观性。具体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其重点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淡化理论与推导,同时加强土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开发校本教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主要体现在删除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等方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方面,考虑专业教学需要和实际工程对土力学理论的要求,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变形问题模块、强度问题模块、渗透稳定问题模块。其中,变形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变形性质、土体应力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等内容;强度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强度性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计算等内容;渗透稳定问题模块研究土的渗透性质和有关渗透稳定性等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土力学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地基基础设计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实训,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用贯通。 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环节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有余力、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首先,带学生到工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让学生观看模拟试验演示和亲自动手实验。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力学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也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工程案例切入,让学生有了为理解工程现象而渴求储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愿望。其次,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实验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按实验规范自行设计、完成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与基础工程建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通过顶岗实习,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通过岗位技能操作,学生的技能就能较快得到提升。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达成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一致,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受到企业欢迎。同时,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才能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要素构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才能按照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技能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可以体验现实生产,感受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较好的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尝试将课题研究案例融于教学实验本学年,我校土木系教师申报的省教育厅课题《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研究》得以立项。此项研究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运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在学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收集土样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成为工学交替内容教学一个的新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知识点涉及面广,与部分专业和实践课程联系密切,它的课程改革更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以下内容均为引用,成果不归本人,希望对您的提问有所帮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杜艳花(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京密项目部)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土及软土地基的定义及特点,探讨了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对软土地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软土地基 喷粉桩法 土工格栅 换土垫层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东南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居国内前列,但是软土路基公路病害也时有发生。尤其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由于桥头与路堤沉降差异太大,造成行车事故,不得不反复根治,不仅耗费资金,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 软土及软土地基1 软土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2 软土地基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2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1) 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2) 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3) 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4) 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5) 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与其它如房建等地基处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处理路基的地质稳定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改善剪切特性路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因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路基土的抗剪度。(2)改善压缩特性需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3)改善透水特性由于是在地下水的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轻其水压力。(4)改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粉土)将会产生液化,因此,需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免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地基处理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一般是根据地基处理的原理来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换土垫层法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地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简称为换填法。它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换填法的加固机理是:将软弱土层利用人工、机械或其他方法清除,分层置换强度较高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对软土厚度小于3米的情况,一般可采用全部挖除换填的方法。对厚度大于3米的情况,通常只采取部分挖除换填的方法。全部挖除换填从根本上改善了地基,不留后患,效果最佳,是最为彻底的措施。当高速公路路线通过的软弱土层位于地表、厚度较薄(小于3米)且呈局部分布的软土或泥沼地段,常宜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法处理地基。此种方法又可以分为:机械换土法、爆破挤淤法、抛石挤淤法、砂垫层法。2强夯法强夯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之为动力固结法,以区别于静力固结法。它一般是用50吨左右的强夯机,将大吨位(100~400KN)的夯锤起吊到6~40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使地基土压密和振密,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目的。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因其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点,很快传到世界各地3约束法在路堤两侧坡脚附近打入木桩、钢筋混凝土桩或者设置片石齿墙等,可限制基底软土的挤动,从而保证基底的稳定。地基在实行侧向约束后,路堤的填筑速度可不加控制,且较反压护道节省土方,少占耕地,但需耗费一定数量的三材,成本较高。此法适用于软土层较薄、底部有较硬土层且施工期紧迫的情况,下卧层面具有横向坡度时尤其适合。4土工织物加固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使这种人工复合的土体,可承受抗拉、抗压、抗剪或抗弯作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和增加地基的稳定。它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加固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土体与筋体间的摩擦作用,使土体中的拉应力传递到筋体上,筋体承受拉力,而筋间土承受压应力及剪应力,使加筋土中的筋体和土体能较好发挥各自的作用。常见的土工织物有土工格栅、土工带及土工格室,其中土工格室除了能够像土工带和土工格栅一样,能延缓或者切断地基破坏的滑动面,从而使地基承载能力提高。而且,土工格室能对处于格室内的土粒给予三维约束,,使土粒与格室成为一个刚度远大于地基的整体,它能较好分布施加在它上面的荷载,使地基受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5粉喷桩法粉喷桩法,是用特制的设备和机具,将加固剂粉体材料(水泥或石灰)通过压缩空气的传送,与地基土强行拌和,使之产生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一定强度的桩体(简称粉喷桩)。这是一种改善土质,提高地基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可以广泛地适用于淤泥质土,杂填土,软粘土等地基加固。粉喷桩处理软基属于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压缩空气向软弱土层中输送石灰、水泥等粉状加固料,使其与原位软弱土混合、压密,通过加固料与软弱土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凝聚作用、化学结合作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软弱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土,它与原位软弱土层组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6高压喷射注浆法我国简称为高喷法或旋喷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到设计深度的土层,将浆液或水从喷嘴中高压喷射出来,形成喷射流冲击破坏土层。当能量大、速度快呈脉动状的射流,其动压大于土层结构强度时,土颗粒便从土层中剥落下来,一部分细颗粒随浆液或水冒出,其余土粒在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力的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有规律的重新排列,浆液凝固后,便在土层中形成一个固结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还可起到支挡与防渗的作用。它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7轻质路基粉煤灰处理法粉煤灰是一种质轻、多孔隙、颗粒均匀、具有一定水稳性的无粘性材料。由于粉煤灰中含有一定量的CaO,SiO2,MgO等成份,它们在粉煤灰水化过程中体积产生膨胀,可利用这一膨胀率来增加软基加固效果。其路用性能满足公路中的技术要求。Ø 粉煤灰重量轻,最大干容重19/耐左右,比一般土的最大干容重轻40%左右,在软土路基上填筑粉煤灰时,可有效地减轻路堤重量,减少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量,从而影响路基处理方案,降低地基处理费用。Ø 粉煤灰强度高、磨擦系数大,在路面设计时,由于粉煤灰提高了软土的回弹模量值,相应减薄路面设计厚度。Ø 击实试验表明,粉煤灰和软土混合物具有更好的干密度,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关系曲线较平缓,更利于在野外的施工8水泥土搅拌法 是通过搅拌机械将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与地基的软土搅拌成桩柱体,这种桩柱体成为水泥粘土桩、石灰粘土桩或某胶结物粘土桩,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水稳性。搅拌桩柱体与四周软土组成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强度、增大地基变形模量。因此,经搅拌法加固的软弱地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阻止水体流动,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还能阻止地下水的渗透。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湿法)和粉体喷搅法。 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和桥梁并不都会发生问题、只要设计和施工措施得当,就可以保证路堤、桥梁的稳定和使用效果。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总之,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所以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一定要采集桥涵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朱梅生软土地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4]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徐至钧水泥土搅拌法处理地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汪双杰高速公路不良地基处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SidnegM,JohnsonandJ’CKTheDesi,offoundationsBuildings[M]1968[8]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9]孙更生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0]叶观宝地基加固新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12]叶观宝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优化设计[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3[13]刘宝兴路基工程新技术实用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14]刘兴德,牛福生,倪文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15]王建华粉喷桩加固高速公路的机理和有效桩长的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16] 张洪强,房建果土工格室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拟实验、土力学原理、工程情况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工程教学法”的运用,达到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知识储备的良好效果,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开发校本教程,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在编写和选用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材,其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即取自于工,用之于学。教材内容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及直观性。具体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其重点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淡化理论与推导,同时加强土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开发校本教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主要体现在删除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等方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方面,考虑专业教学需要和实际工程对土力学理论的要求,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变形问题模块、强度问题模块、渗透稳定问题模块。其中,变形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变形性质、土体应力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等内容;强度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强度性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计算等内容;渗透稳定问题模块研究土的渗透性质和有关渗透稳定性等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土力学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地基基础设计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实训,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用贯通。 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环节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有余力、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首先,带学生到工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让学生观看模拟试验演示和亲自动手实验。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力学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也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工程案例切入,让学生有了为理解工程现象而渴求储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愿望。其次,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实验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按实验规范自行设计、完成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与基础工程建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通过顶岗实习,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通过岗位技能操作,学生的技能就能较快得到提升。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达成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一致,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受到企业欢迎。同时,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才能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要素构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才能按照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技能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可以体验现实生产,感受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较好的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尝试将课题研究案例融于教学实验本学年,我校土木系教师申报的省教育厅课题《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研究》得以立项。此项研究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运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在学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收集土样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成为工学交替内容教学一个的新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知识点涉及面广,与部分专业和实践课程联系密切,它的课程改革更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