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止脱轨与增强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例如,在德国,交通管理部门经常组织学龄前儿童举行交通知识大奖赛。德国的街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红绿灯,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在人们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提醒司机注意。在日本,无论是大小城镇,还是乡村僻野,公路路口都安装着交通信号灯。在繁华的街区,当路口的红灯亮时,即便马路上没有车辆行驶,路边的行人也没有闯红灯过马路的。瑞典的交通规则也是以人为先,行人第一。马路上的信号灯在离地面两米处,与行人的目光高度持平,且周围不准立广告牌或栽树,以避免遮盖信号灯。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没有信号灯的时候更甚。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为了加强朝阳区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提高人民的交通文明素质,朝阳区特提出了朝阳区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四知是:一知主题,即迎奥运,建首善,创和谐交通环境;二知内容,即整顿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三知目标,即车不越线、人不乱穿、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四知规范,即行使规范、停车规范、设施规范、占路规范。四让是:人让人让出一片温情,人让人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车让车让出一片理解。我想制定这个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然对于交通文明习惯和素质的培养,应该从每个人做起,特别是作为一名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人,更应该引起注意。来自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北京行人事故为901起,死亡218人;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北京市共发生行人事故842起,死亡200人,伤703人,直接经济损失726万多元。财产损失可以量化,而生命代价却无法计算。因此,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以人为本,从我做起,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教育,才能真正的使其得到改进,才能真正的实现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交通环境。 行吗?
这有一篇行吗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1严峻的现实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癌症患者6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病的原因中80%—85%与化学因素有关。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全国现有尘肺病人累计达55万人,其中已死亡近13万人,新发病人数每年以1.5—2万例的速度增长;全国每年报告的各类职业中毒人数有数千人,死亡数百人。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职业健康危害已成为我国劳动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我国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事故频频发生,有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潜在影响。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估计仅化工系统每年发生300多起事故,严重地危害了人体的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订的,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及执法客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由于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下放,使原有的一些管理部门失去原有作用,而红头文件根本触及不到众多的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致使这些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安全监督管理的空白点。 另一方面,我国危险化学品立法管理体系不健全,与国外化学品管理体系不接轨,需要补充完善。例如,我国缺少一部控制工业化学品和民用化学品的综合性环境立法。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新的化学物质申报审查制度,90年代起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家也建立了新化学品申报审查制度。而我国作为化学品生产和进出口大国,至今尚没有建立这一制度,难于从源头控制污染危害大的化学品的生产和进口。 第三,我国化学品的污染防治工作更是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据不完全统计,一部分国外已禁用或严格限用的化学品,如滴滴涕、甲胺磷、久效磷、砷化合物、偶氮染料等,我国仍有一定量的生产,给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和潜在危害。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主要注重化学品的易燃性、爆炸性、氧化性、腐蚀性及毒性,很少考虑其环境危害性。因此,迫切需要根据PIC公约等国际公约要求,充分考虑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性,结合国情筛选确定我国重点环境管理化学物质名单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登记制度。 2.2生产工艺落后,安全设施老化 我国目前许多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相当落后,设备老化陈旧,由于资金紧张又无力更新改造,造成大量化学事故的发生。例如2000年12月17日,浙江建德某化学工业公司液氨车间发生的大量液氨泄漏事故,就是由于液氨储槽的阀门质量不高、老化陈旧发生炸裂而导致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2人中毒的重大事故。企业安全生产设施配备不齐或质量差、防护效能低,一些设施本身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甚至带病运转,这是化工企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其危害远远大于非危险化学品事故。2.3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有些企业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纪律松懈。加之当前各级机构改革使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发生较大变化,有些企业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甚至取消了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致使安全生产监督力量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不严,安全生产监督不力。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事件处罚不严,造成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和废弃后的事故呈上升趋势。 2.4安全教育培训亟待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缺乏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差,致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致使操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旦遇到反应失控、有毒、可燃气体或液体泄漏、可燃、有毒液体泄漏等现象无所适从,不会操作、不会自救、不会判断,在不正常现象面前无能为力,以致事态扩大。 3对危险化学品应采取的对策 3.1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对策 3.1.1企业应研究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安全措施企业在试制新的易燃易爆化学品时,对每种产品应按照实验标准进行试验,并将实验结果得出的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物化性质的技术数据以及防火、防爆、灭火方法制定出技术方案,送交有关部门批准后,方能批量生产。 3.1.2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厂房、车间必须按规定布局 生产使用化学品的厂房、车间必须按照它的危险性的类别,满足建筑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结构构造、厂房防爆泄压、通风采暖、安全疏散、防爆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的要求,并在建筑物内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3.1.3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必须合理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要合理,生产设备、管道、容器、反应器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的需要,相应地设置安全液封、阻火器、阻火闸门、单向阀、安全阀、防爆片、放空管、液面计、压力计等与防火防爆有关的设施。 3.1.4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对生产设备除了经常检查维修管理外,还要定期进行停车大检修,检修的设备、管道、安全附件,要经企业安全技术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1.5作业的安全要求 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电焊、氧割明火作业,最好是将需要动火检修的设备拆卸到安全地点动火修理。无法拆卸而又必须进行电焊、氧割的设备、凡装过或使用过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容器、反应釜、管道等,须事先采取水冲洗,蒸汽吹扫,或用惰性气体置换,经取样分析合格,有科学根据不会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按照企业动火管理规定,办理动火手续,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动火或维修。 3.1.6严禁烟火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车间厂房内严禁烟火。禁止带入一切火种,不准穿带有铁钉的鞋和化纤衣服进入车间。开启盛装易爆液体的容器时,应采用碰击不发火花的工具。 3.1.7生产车间不准作仓库使用 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车间内不准作仓库存放生产原料和成品。车间内的成品要随时运出入库。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时,一般要做到当天生产使用需要多少,由领料员到仓库领多少,余料要在每天下班前归还仓库,车间内不应有余料过夜。 3.1.8灌装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容器应留有空间 在生产和使用易燃液体时,容器内灌装应留有5%的空间。充装可燃液化气体时,其容器应留有15%的空间。在灌、充装液体、气体前,对容器要认真检查,有锈蚀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容器不准灌、充装液体、气体。 3.1.9容器、包装及包装材料应适应化学危险品的性能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容器、包装以及包装材料应当适应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性能。产品包装要牢固,能承受挤压并符合安全要求。用过的容器、包装必须经过检查处理,消除危险后方可再用。 3.2运输的安全管理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是指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借助动力在空间上的转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在地区上往往是不一致的,有的是集中生产,分散使用,有的则是分散生产,集中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只有通过运输过程完成这种地区间的转移之后,才能满足社会生产使用的需要。 3.2.1运输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1)运输爆炸物品、一级可燃气体、一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液体、一级遇水燃烧物品、一级氧化剂时,应由经过专业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押运员证、司机证的人员押运和驾驶车、船。 (2)在运输公安、消防部门管理规定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时,须在消防监督机关领取《易燃易爆化学品准运证》后,才能运输。 (3)运输工具上应有(危险标志)。国家安全危险标准规定:红色表示“危险”,黄色表示“警告”。因此,在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时,其运输工具上应插红黄双色小旗,夜间运输时,还应安没有红灯,以示“警告危险”。 (4)运输较大量危险化学品,应用专门的运输工具。禁止使用以柴油做燃料的汽车、拖拉机、自动卸货车、三轮车、畜力车和自行车运输爆炸物品。 (5)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车船上相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地铁安全与防护,这个我是有的,哦,给你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范文题目《浅谈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摘要: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检测,维修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英文是“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根据国际机电委员会下属的电力机动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源或转换器作驱动能源,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称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本论文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只局限于这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电池) 做为动力源,通过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统驱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内燃机既可是汽油机也可以是柴油机,而使用的电动系统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两套系统的联合使用使得内燃机、电动机都可在高效区经济内运行,输出功率相对稳定。燃油提供了车辆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源,而辅助动力单元即动力电池通过电机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概述 汽车维修工作主要分为保养、机械维修、电器及电控系统维修、钣金和喷漆这几个部分。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主要差别在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这套系统的增加使得原本就复杂的电控系统变得更加复杂,电器及电控系统的维修难度之大不言而喻。由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并对原有内燃机汽车的结构作了相应的改造,这决定了混合动力汽车必将产生出新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原本适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一些维修经验、诊断思路和检测方法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可能将不再适用,所以,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如果墨守成规、依赖经验,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诊断思维的培养,将很快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呢? 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 其次,多观察、多比较。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回到实践当中来,多观察、多比较。仔细观察汽车的结构,认真的比较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异同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连接起来。 再次,勤总结。混合动力汽车必然会出现不同于现有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应该在维修实践中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日积月累便能形成一套适合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 二、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与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相关的问题。 1、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注意事项 普锐斯采用的是高压电路,动力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6V,发电机和电动机发出(或使用)的电压为500V。在普锐斯的电路系统中,高压电路的线束和连接器都为橙色,而且蓄电池等高压零件都贴有“高压”的警示标志,注意!不要触碰这些配线。论文格式。在检修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在检修过程中(如安装或拆卸零部件、对车辆进行检查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高压系统进行操作时首先应将车辆电源开关关闭; (2)穿好绝缘手套(戴绝缘手套前一定要先检查手套,不能有破损,哪怕针眼大的也不行,不能有裂纹,不能有老化的迹象,也不能是湿的); (3)将辅助蓄电池的负极电缆断开(在此之前应先查看故障码,有必要的化将故障码保存或记录下来,因为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一样,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故障码将被清除); (4)拆下检修塞,并将检修塞放在衣袋里妥善保管,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员误将检修塞装回原处,造成意外; (5)拆下检修塞后不要操作电源开关,否则可能损坏混合动力ECU; (6)拆下检修塞后至少将车辆放置5分钟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因为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对变频器内的高压电容器进行放电; (7)在进行高压系统的作业时,应在醒目的地方摆放警告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8)不要随身携带任何金属物体或其他导电体,以免不小心掉落引起线路短路; (9)拆下任何高压配线后应立刻用绝缘交代将其包好,保证其完全绝缘; (10)一定要按规定扭矩将高压螺钉端子拧紧。扭矩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导致故障; (11)完成对高压系统的操作后,在重新安装检修赛前,应再次确认在工作平台周围没有遗留任何零件或工具,并确认高压端子已拧紧,连接器已插好。论文格式。 2、普锐斯的基本检修程序 (1)车辆进入车间。 (2)分析各户所述的故障。 (3)将智能诊断仪II连接到车辆的诊断插座上。 (4)读取故障码和定格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出现与CAN通信系统有关的故障码则应首先检查并修复CAN通信。 (5)清除故障码。 (6)故障症状确认。若故障未出现则进行故障症状模拟;若故障出现则查看故障码及相关数据流以获取相关信息。 (7)进行基本检查,查阅相关资料。 (8)根据故障现象、故障码、相关数据流并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原因。 (9)排除故障。 (10)确认故障排除。 3、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1)对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进行操作前必须弄清楚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和相关的维修资料严格按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2)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的相关检查 ①检查变频器 查看故障码;清除故障码;戴上绝缘手套;关闭电源开关;拆下检修塞;拆下变频器盖,断开端子A和B。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此时会产生互锁开关系统的故障码;在线束侧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用欧姆表测电阻。 ②检查转换器(戴上绝缘手套操作) 若混合动力系统警告灯、主警告灯和充电警告灯同时点亮,则检查故障码并进行相应的故障排除。 ③检查速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④检查温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⑤检查加速踏板位置信号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用电压表测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ECU连接器B中相应端子的电压,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加速踏板连杆总成。 4、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动力电池组、12V辅助电池、电池ECU、冷却系统、电流传感器、检修塞系统主继电器等组成。 动力电池组:普锐斯采用的是镍-氢动力电池组,它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常使用寿命的特点。该电池组由28个电池模块串联而成,每个模块由6个1V或2V的单节电池串联而成。所以整个电池组共168个单节电池,可以得到6V的高电压。论文格式。 电池ECU:电池ECU的功能是用来检测电池组的充电状态(SOC)、温度、电压、电流以及是否漏电,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HV ECU(混合动力ECU)。电池ECU还负责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确保电池组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电池组冷却系统:电池组冷却系统由冷却风扇,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和3个位于电池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通风管路组成。3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随时检测蓄电池及进气口的进气温度,若温度升高到一定值,电池ECU将启动冷却风扇,直到温度下降到规定值,从而使电池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检修塞:检修塞位于电池组第19模块和第20模块中间,在检查或维修前拆下检修塞便可以切断电池组中部的高压电路,可以保证维修期间的人员安全。 系统主继电器(SMR):系统主继电器的作用是按照HV ECU的指令连接和断开到高压电路的动力。系统主继电器共由3个继电器组成,两个位于正极分别为SMR1、SMR2,一个位于负极SMR3。电路接通时,SMR1和SMR3工作,而后SMR2工作而SMR1关闭。 辅助蓄电池:普锐斯采用的是12V的免维护电池,它与传统的汽车用蓄电池类似,负极也是通过车身接地的。该电池对高压很敏感,对其充电时应将它从车上拆下,用丰田专用的充电机充电,普通充电器没有专用的电压控制功能,有可能毁坏电池。 参考文献 [1] 陈清泉,孙逢春 编译 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张金柱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耿新 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 汽车维修与保养, [4] Jon M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可靠锂离子电池监视系统[J] CompoTechChina,2008(10) [5] 陈宗璋,吴振军 电动汽车动力源类型[J] 大众英雄,2008,(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
语文老师没教过你们吗?题目自拟,哈哈这都是传统的规矩。就结合内容来就行
遵守交通法 珍爱生命 生命是动物、植物得生活能力,也就是跟矿物、水等所以有区别得地方。人、动物、植物他们的命只有一次。所以, 身为高级动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 数字显示,每年中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5倍,美国的6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总裁马丁·埃克博格博士说:“在中国所有儿童死亡原因中则排名第六。” 由于步行是孩子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他们更容易在路上发生交通意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所有儿童交通意外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孩子是在道路上受伤的。交通管理部门分析儿童发生道路交通意外主要有两种情况:儿童突然出现在机动车道上,或儿童从车前或车后突然窜出。 在上海,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接近万分之二,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上海中小学生所有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上海10所小学的600名学生(8-10岁)在今年年初进行了一次“步行安全评估”,结果得出一组令人吃惊的数字: 65%的学生选择步行上学,超过半数的学生要在上学途中花费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虽然安全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却仅有15%的学生有成人陪伴。至少有50%的学生在到校途中遇到过较为严重的交通危险,原因包括40%的学生曾遇到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线的情况,不能安全地横穿马路;50%的学生曾被不让行人的司机和骑车人吓着,有的司机甚至连转弯也不减速;87%的学生曾因为人行道被自行车和摊贩占用,不得不走到车行道上。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疾病造成的儿童死亡率正在逐渐下降,而因车辆数量激增而造成的儿童交通意外却逐年上升。 如果没有安全,生命就只是一章凄清的诗篇;如果没有安全,生活就只是一抹荒凉的残阳;如果没有安全,世界也只是一潭绝望的死水。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日益繁荣美丽,处处可见车辆川流不息。然而,由于一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就在这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他们对交通安全的忽视,使得一个个曾经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在这一幕幕悲剧的背后,是死者家人们悲痛的泪水。 我们是血肉之躯,而非金刚之身。因此,我们不能在那经纬网般的交通道路上,用生命作筹码,来一次生与死的赌博。我们必须注意安全。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更为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注意安全是一件小事。喝一次酒,闯一次红灯,打一次瞌睡,超一次载……都是一件小事,但只要一次,仅仅是微小的一次,换来的或许就是葬身于一堆烧焦的废铁,或是失去一份巨额的财富,或是离开一个温馨的家庭…… 鲁迅说:小事不小。 司马迁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魏子安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我要在这里告诫大家:生命诚可贵,安全不可抛。安全是我们的过去时、将来时,更是我们的现在时。
1987年日本政府对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政府对铁路的管理职能由国土交通省实施。其职能一是制定法规,政府依据《铁道事业法》和《铁道营业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安全对策和事故调查办法;三是对各公司的执法情况进行监察;四是对道口改造和经营困难的公司提供补助。隶属交通省的铁道局共有200人,其中有70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其任务是制定技术政策,管理新技术开发,对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定期对各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改制后的铁路局取消了保安部,设立了安全对策室。交通省下辖9个地方运输局,内设铁道部,一般为20~40人,绝大多数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是发布通知、调查事故和检查新线等。交通省依据《铁道营业法》制定了“铁道运转规则”、“确保铁道运输安全的省令”和“新干线铁道运输规则”等,对各铁道公司进行宏观管理,对公司员工培训、信号制式、车辆防火、提速线路设施和运输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规定。JR各公司制定实施细借鉴日本铁道安全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思路铁道部赴日本安全管理考察团: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北京,100844摘要:日本铁道进行公司制改造之后,安全管理被更进一步地重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制定安全计划、培养高素质员工、采用新技术装备、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等等,使日本铁道的安全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词:日本铁道;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则,对执行不好的公司由两级省、局发布改善劝告或命令。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日本铁道公司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如下转变:一是事故调查由责任追究型转变为原因究明型;二是事故防范由上意下达型转变为员工参与型;三是安全投资由政府指令型转变为安全优先型;四是员工考核由以制约为主的减点考核转变为激励为主的加点考核;五是工会与原国铁经营者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型转变为在安全管理上达成共识。公司制改造后,日本政府逐步对各公司的国有股进行减持,直至对3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为零。为更好地对企业安全进行监督,成立了由4名专家学者和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国土省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专门司职重大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提出防止对策,对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其他事故原因也要介入调查。此外,为改进铁道安全管理,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政府准备修改事故调查办法,重新规定公司制改造后的事故调查范围,明确道口事故由警视厅负责调查。日本铁道80%的运量为客运,货运量仅为2 0%,而且多为集装箱运输。1987年原日本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将原国铁分为6个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货运公司无线路)。日本铁道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JR公司将安全作为公司的最优先课题,其理由是安全生产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影响到公司的声誉,与公司的营销效益休戚相关。公司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募集资金,必须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未上市的公司为了上市,已上市的公司为了得到股东的信任和不断发展,必须将安全、快捷、平稳、舒适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安全是公司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JR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安全起点高。JR公司的安全目标值为两个“零”,即乘客死伤为零,员工的死亡为零。列车晚点1 min即列为事故。(2)追究原因重于追究责任。JR东日本公司安全管理的方式由公司制改造前的责任追究转变为改造后的原因究明型。各公司不断采用先进的监控和保安设备,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强化技术业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避危险。(3)新干线新标准新要求。新干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设备技术条件、运输组织、设备维修标准、要求和安全保证体系,以较少的营业里程,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JR东海公司的东海道新干线长515 km,占全公司的28%,但其营业收入却达到全公司的8%。1公司制改造后,拓宽了安全管理空间1制定安全5年计划安全5年计划来源于对历年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计划对安全的认识、理念、目标、各类事故的防止对策进行了全面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设施的重点整治,运输质量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员工素质的系统培训等方面。具体内容有:重大事故的防止对策,重点事故的防止办法,员工素质的养成教育,安全环境的改善措施等。2对安全管理方式的再认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于对安全认识程度的提高。JR公司认为事故责任追究型的调查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类的事故会再次发生,因而要着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铁路是由人操纵机器来实现运输的,必须构筑最完善的人机协调系统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要调查员工为什么会犯错误而导致事故,从设备上如何开发人机结合系统来防止同类事故;研究组织机构上有无缺陷,来考虑如何促使人与机器的最佳结合。因此,在做法上着重从技术管理上查明事故原因,使安全管理不断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持续提高。例如,1988年12月5日,JR东日本公司中央线的东中野站发生列车追尾冲突事故,造成司机、乘客各死亡1人,受伤116人。分析事故原因发现,列车虽有自动停车装置,但由于司机操纵错误冒进信号,装置未发挥作用。原因查明后,采取的对策是:规定在客车密度大的东京地区全部更换新型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公司成立安全研究所,支公司设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工错误操纵机器的原因,并不断进行改进,一旦误动,可通过设备来进行有效的防范。3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铁道安全的基石。日本政府对铁道公司有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法令,JR公司有完善的教育体系。JR东日本公司总部有面积49万m2的研修中心,现场有能者为师的互相教学组织。公司全员脱产轮训率达10%以上,现场教育每月不少于2 h。教育重点突出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基地的集中和规模化设置大大改善了教育条件,教育内容与现场作业的紧密结合使培训效果十分明显,教育中心决定员工职务升迁的权威性激发了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教育的全员性保证了公司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日本铁路的教育着眼于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的长期养成。从24项着装标准的形象塑造到日常一举一动的规范,从独具特色的礼貌行为到作业过程中一丝不苟的口呼、手指、目视的标准化作业,从培训中心教员的言传身教到发放司机驾驶证的庄严仪式,无不对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针对性、权威性和高效率,增强和促进了员工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可靠性。4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运输安全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安全的高起点、高标准,是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来实现的。在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市场经济中,要实现城际列车、轻型车取代公共汽车、市郊汽车,必须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日本铁道公司采用以下新设备、新技术,确保列车的安全正点。(1)采用ATOS列车运行管理系统。一是对运输生产(运行方案、日班计划、临时调整、列车运行)实行计算机指挥;二是对旅客的发送、到达、统计、分析实行自动化处理;三是对运输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对其安全可靠性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四是对自然环境信息(风速、雨量、雪灾、水位、潮汐、地震、塌方)进行集中监控,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示警,以便调度员迅速采取措施。(2)日本政府对新干线单独发布了铁道运输规则,实现了全封闭、全立交。在法律上规定人畜、其它车辆进入新干线为违法行为。列车采用ATC自动控制系统,速度大于30 km/h时自动操纵,列车停车用激光装置进行对位控制,站台上非车门处设置栏杆。(3)因地制宜地采用3种不同制式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新干线采用ATC,列车密度大的地区和既有线改造后的提速地段采用ATS-P型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其他地区采用ATS-SN型自动停车装置。(4)道口防护采用道口信号及自动栏木、双层栏杆(高层拦卡车)、红外线道口内障碍检测及纵列金属控测、遮断信号4种方式。栏杆采用重力式,故障落杆、关闭信号、导向安全。道口设备故障检测和自然灾害报警装置全部与公司调度室联网,一旦报警便自动关闭进行信号,调度员一面调整列车,一面派人修理。(5)各车站的站台上均设有紧急按钮,一旦发生人员掉下站台或自然灾害的时候,可按下紧急按钮,停止向接触网供电,关闭进站信号。(6)列车上的轴温检测装置集中在司机室里;地面的检热装置用于对列车轴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检测,与支公司调度所联网;超温报警则停止列车的运行。(7)在地面上设置振动检测装置,对列车的运行品质进行检查。(8)在机车中装有侵限保护装置,一旦发生脱轨侵限,司机立即按下按钮,1 km以内的列车都会收到信号而停车。(9)对线路施工作业人员配备TC无线列车接近报警装置,以确保人身安全。(10)司机室内存有各种非正常行车的处理办法,司机只要手触荧光屏,就能得到各种操纵提示。遇有险情时,A T C设备自动切断接触网电源,列车自动停车,不用司机在几秒钟内作出如何操作列车的判断。日本铁道安全设施的研制开发首先是依据事故分析的结果而进行的,因而针对性强,投资因地因线制宜,效果明显。其次是对安全设施能够进行集中管理,直接控制信号和供电,一旦发生危险,调度所能立即采取措施,基本上消除了中间环节和人为动作。第三,对安全设施要求高,如有损坏,列障碍事故。第四,员工要接受事故处理和安全设施操作的实际操作培训与考核,用计算机考核打分,低于70分时要重新接受培训。JR公司采用的各种新设备,使东京交通圈、城际高速列车、轻轨、地铁实现了多层立体交叉进路、多方向同时接发列车,在列车停站多、站距短等诸多矛盾中,实现了运输组织的高效率、高密度,适应了大型城市客运的需要。5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的信誉和运输安全水平,JR东日本公司每5年制定一次安全生产计划。近5年内对行车设备改造的投资计划为4300亿日元,占公司全部投资的2/5。重点是对防止列车冲突的ATS-P第4期工程进行完善,如防止线路维修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TC型列车接近报警装置,防止超速、溜逸、坠落、道口事故及自然灾害等设备的投资,同时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事故预防能力和事故发生后的通报、防护等应急处理能力。2考察体会日本铁道公司制改造的初衷是实行政企分开,让国铁走入市场,自主经营,扭亏为盈,同时由各公司对其经营效果和安全生产负责。经过改造,JR各公司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其中3家公司已成功上市,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事故件数大幅度下降。JR东日本公司1987年发生事故376件,2000年下降为152件,减幅达60%;公司每年机车走行25 550万列车公里,每百万走行公里事故率由1987年的90下降到2000年的57。事故减幅最大的是道口上发生的冲突事故,由1987年的247件下降到2000年的84件,事故件数减少了2/3。1体制的变革提升了安全管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因为经营体制的变化,安全管理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设备更新改造和安全投入上,由于资金充裕,投资额成倍增加,目标上非常明确,效益上十分明显,基础日益增强。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特别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在全公司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尤其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政府由于职能的转变,将应由企业办的事情交给了企业,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负担重的问题,人员大量精简,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目前,日本政府感到对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原因调查介入得不够,缺乏监督力度,因而准备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日本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做法,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事故调查,把对事故的防范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2追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日本JR公司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剧烈,面对发达的地铁系统和公路系统,铁道公司以其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服务优势赢得旅客的信任。为此,JR公司坚持向新设备、新技术要市场、要效率、要安全。首先是新干线的修建和高速列车的开行。新干线的列车运行正点率是以分秒为单位统计的,因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占领了日本运输市场的较大份额,目前已成功地将原米轨的秋田、山形、上越、长野线改造为新干线。其次是在东京铁道运输总调度室,日组织开行8 000余列旅客列车,办理旅客乘降1 300万人次,对运输指挥、站间联锁、运行信号和设备维修都实行了计算机控制,在新干线上A T O S与列车A T C系统接口,使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有较好的技术保障和较高的可靠度。第三是CTC列车集中控制装置,PRC车站进路控制装置以及ATC、ATOS等先进的安全保证设施,形成了单元组织、互联成网、集中(分散)控制、系统调度、综合管理的运输指挥和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使JR公司成为运输市场的赢家。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铁路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的必然要求。当然,实现运输生产的效率与安全的完美统一,必须加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但并不意味着不顾国情、路情而一味加大设备投入。日本铁路坚持对不同等级和运输密度的线路区别对待,对原国铁遗留的站舍、库房、雨棚等简陋设施,凡是能利用的现仍在使用。2.3铁路安全的基石是高素质的员工铁路安全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教育是实现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公司化改革后,运输效率、效益和安全都有了明显提高和长足的进步,并未产生混乱和发生重大事故。究其原因是员工队伍支撑着这场改革。因此,重安全必须重教育。日本铁道员工在一人单独作业时仍能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无不与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公司建立了全体员工特别是职员敬业精神的培养考核机制,让那些不能爱岗敬业的员工不能继续为公司服务。4协调产生合力日本铁道的安全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运输生产指挥相对集中、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日本铁道的这些协调做法,其根本宗旨在于各工种、各专业、各行业都要为运输生产和运输安全服务,在总公司的经营方针指导下,解决了专业分割、技术独立的问题,真正发挥了联动机的合力作用。日本铁道的这种做法,使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本部门的工作不推诿,对公司运输和安全有利的事情不从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服从公司的大局利益。局部服从全局的理念为全公司各部门及所有员工所接受。3建议面对世界铁路改革的新动向,中国铁路改革中的安全管理要借鉴各国铁路改革的成功之处,加速中国铁路的改革进程。1适应、完善安全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其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随着客运公司的建立,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的不断发展,在安全管理上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滞后于铁路运输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度超前,未雨绸缪,尽可能地避免阵痛。各公司要明确分层管理、逐级负责,落实安全责任。要拓宽企业安全管理的空间,放手让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立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方式。例如借鉴日本铁道的做法,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深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追到底;开发安全保障设施,并付诸实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2实行新线新办法在新建的快速客运通道和既有线客运集中的京秦线,京沪线的京津、沪宁段和广深段等可借鉴日本新干线的做法,或自成系统,或采用特殊规定,实行新的技术标准和新的行车组织办法。要高度重视道口安全,从法规、规程的源头上对道口安全管理作出规定。建议国家在修改《铁路法》、《公路法》时,明确规范道口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在修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设备管理规程》和《铁路技术政策》时,规定达到一定速度的线路要实现立交化、封闭化。无法改造的平交道口,要研制新型道口防护设备与轨道电路及信号联锁,增强其自动防护功能。新建铁路时,无论速度高低,道口都要立交化。要在提速区段的机车上加装侵限保护报警装置,一旦发生脱轨,司机立即报警,1 km以内的列车都能收到警报而停车,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3运输与安全的统一要确立运输与安全的统一理念,各专业都要为运输和安全服务。设立综合调度所,运、机、工、电、辆等调度全部集中在调度所,形成集中指挥、反应迅速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充分利用TMIS、DMIS系统,掌握分析运输安全信息,用现代化手段指挥运输生产。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对职工教育要进行再认识。铁道部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员工进行全员定期的技能培训提出要求,并规定主要行车工种的值班员、列车调度员、中间站站长和司机等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的工作经历。因此,一要提高职工教育的权威性,教育基地形成规模化。二是要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培养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熟练运用规章制度,掌握新设备、新技术及典型事故安全案例的原因分析和采取对策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培训。四是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杜绝职工培训中的形式主义。要提高培训质量,重视培训效果,真正达到培训为现场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时,要考虑受培训者接受培训的效果。5强化标准,岗位落实借鉴日本铁道员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国铁路在实施“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中,企业要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强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并以此为切入点,营造人人按标准作业的氛围,使之成为实施自控、他控的载体,促进岗位责任的落实。要着重检查职工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程序控制情况,使作业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没分 将就看吧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上去挑挑,参考一下吧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 ”,搜索一下就有了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 闫立平,侯鹏 文献来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交通污染管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教育法规建设车辆建设驾驶员管理道路及其安全设施的验收与管理3 安全管理体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 ,这 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任何因素出现问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车辆管理部门安全职责 文献来自: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负责组织机动车辆的年检和驾驶员的年审、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 负责督促车辆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行驶。 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协助交通安全管理,及各类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工作。车辆管理部门安全职责<正> 1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全力保障行车安全 徐仲华 文献来自: 交通标准化 2003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全力保障行车安全@徐仲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100071车辆;;安全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探索车辆管理新办法搞好交通安全 文献来自: 劳动保护 1987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行车教育。抓好驾驶员队伍的管理教育是搞好安全行车的关键。多年来的车管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仅仅靠我们公安交通车辆管理部门搞好上海十几万驾驶员的管理教育是不可能的,必须依嘉和组织专业运输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加强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吴国振 文献来自: 山东消防 2001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抓好驾驶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车辆安全管理的关键。车管部门要针对驾驶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条令条例、交通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驾驶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一方面要通过采取安全知识竞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吴国振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浅谈如何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元子瑞 文献来自: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1车辆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 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为主线,营造安全生产的气氛,努力确保安全无事故。安全教育包括新人厂驾驶员教育、对违章及肇事驾驶员教育、季节性安全培训教育、日常性和节日安全教育、事故案例教育 2车辆安全管理要做到有的放矢 对安全意识差的驾驶员重点教育;对驾龄短的司机重点培训学习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地面运输机动车辆用安全玻璃管理办法 赵彤 文献来自: 砖瓦世界 1987年 第1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会议通过了《地面运输机动车辆用安全管理办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面运输机动车辆的前风挡玻璃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必须使用经试验合格的夹层玻璃、区域钢化玻璃、钢化玻璃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车辆安全技术和多种车辆混行与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胡润州 文献来自: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1999年车辆安全技术和多种车辆混行与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胡润州车辆安全;;车辆混行;;安全研究进入21世纪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车辆安全技术和多种车辆混行则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 郭天聚,关晓辉 文献来自: 公路与汽运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做好安全检查客运站要按规定配备必需的安全管理人员 ,对旅客和车辆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检查。一是对旅客进行进站和上车检查 ,严禁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二是对进站经营的客车 ,要检查其有关手续 (如例行保养合格证、营运证牌等 )是否齐全 ,手续不全者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车辆安全管理应走出三个误区 谢建才 文献来自: 汽车运用 2002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车辆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有很大的作用。当带车干部为汽车专业干部时,他们可以根据任务、道路、驾驶员素质等实际情况提出安全行车注意事项,组织安全行车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安全管理 的定义 搜安全管理 的学术趋势 搜车辆 的学术趋势 翻译 车辆安全管理 搜索相关数字 上海市运营公交车辆数 上海市民用车辆拥有量 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是由于: 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1994年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发展到32个,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6820万人。据抽样调查,城市人均出行次数,从80年代初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初的7次(东京1968年48次,京阪神城市圈1990年57次,汉城1991年21次,亚特兰大1972年49次--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再加上数目膨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承受沉重的压力。 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以6%的城市人口占有1/4的国民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1/4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4通过大城市实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实现这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交通。 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大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大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口交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市区对外客运量占全国总客运量的1/7,对外货运量占全国的1/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整治我国的城市交通紧张、逐步实现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呢?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问题--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的生成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现实的瞻前顾后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8平方米上升到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2%,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1986(3%)、198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9%)、1993(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5倍和8倍,公交车辆达到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6人,英国为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究竟主要靠谁?是个体交通还是公共交通,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又过份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结构至关重要,而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至少到21世纪初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就不能不带有先天性不足的滞后特点。但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配套问题,而是包含了城市布局和整体交通格局的质的变革,并以此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道路面积与城市总用地之比)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指专设人和自行车专用道路,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形成两个互相分离、互相结合的道路系统),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还有与起迄相应的客货运枢纽设施,并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路、人行天桥、地道以及轮渡等作为整个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道桥设施都要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具有良好的工程标准。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能自动监测车辆、路段状况,及时传输交通讯息,经综合处理,在点、线、面上制导车辆行驶。并有良好的照明、防滑、防治事故发生的安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停车管理设施。还有经常的宣传教育、合理的税费收取办法,以? 3纸煌ńㄉ韬凸芾淼某中�⒄埂?/P> 实现这个目标将是我国城市交通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其时,交通的具体形象将是:①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城市交通结构,在城市的居民出行总量中,以全国平均水平来衡量,公共汽车交通占25~35%,轨道交通占5~10%,公用和私人小汽车占10~15%,其余40~60%为自行车和步行。这个结构的特点是非机动化交通仍占相当比重,公共汽车将比现状增加10~15个百分点,小汽车和轨道交通几乎都是起步阶段,车辆绝对数有较大发展,应该指出的是少数特大城市中,小汽车和轨道交通的比重将超过上述比例。②实现多层次的网络体系,既有汽车化的快速交通系统,又有自行车行驶的慢速交通系统,大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③积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有一批大城市拥有轨道交通并投入客流运输。④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⑤扩大高等级路面比重,让私人小汽车逐步进入大城市家庭。 以上目标在实施上可以先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本世纪末,要求初步建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常规道路网布局,拓展空间,打下基础;同时,加强与恢复公共汽车交通运输活力,适当发展其它公共客运交通,大力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初步缓解大城市存在的交通阻塞。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或稍晚一些年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质量,发展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立体交通建设,发挥公共汽车交通的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交通信息控制和诱导体系,力求交通量总供需关系保持基本平衡。此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到下世纪中叶,我国的大城市交通才全面地进入现代化的高效快速的交通时期。 三、几点措施建议 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现在的大城市交通涉及城市的所有部门,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土地转让制出现,给城市交通建设增加了许多外部制约条件。只有大家重视城市交通,把问题综合起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搞好城市的现代化交通建设。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实行“综合互济、协同集成”的方针,保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势头。 关键是要加强大城市政府的集中领导,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前提下,由市政府建立有效的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当前,由于管理分散,体系内部不衔接,亟需建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城市交通委员会,统一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集中管理和指导城市交通建设,统筹集资、融资和体制改革工作,把现有城市交通管理机构与城市财政、计划、物价、土地、税务等部门的职能与职责协调好,保证重大交通决策得以实施。 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功能混乱,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迁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改变现有“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布置,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才能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 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城市人口密度过密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大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要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长期以来,大城市实行低于成本的低票价政策,本意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方便居民,各届城市政府从其自身政绩考虑,也不愿意轻易触动价格调整。结果,企业因票价问题自身得不到发展,乘客因票价问题得不到交通服务,不得已而再花更多的钱去乘其他交通工具,结果车越多,路更挤,市民更有意见,完全与低票价政策的初衷相悖。因此,要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首先要调整公共交通价格和改进定额补贴,逐步做到微利保本,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最大服务,对有效缓解交通紧张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由于现状道路结构和路网布局等原因,实行公交优先运行有一定难度,但必须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给予公交方便行驶。对于有条件的城市道路,应设置公共交通专用线或专门行驶公交的道路,即使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实施相应的交通优惠办法,如单向通行道路上可以双向公交通行,某些禁左交叉口可以不受限制,以及在划定的区域内不准非公交车辆停车等。事实上,优先发展公交还包括线路开设、准点运营和提高舒适度等等,目的是为方便乘客,保证正常运营,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益。 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是时代发展趋势,但也不可能很快普及。城市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从积极方面作好思想和物质准备,适应汽车增长的新趋势。但是,发展私人小汽车毕竟不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出路,城市交通现代化并不等于就是小汽车普及化。据估算,在城市中每增加1万辆小汽车,要占用30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用地,而且每天要排放60多吨的有害废气物。看来,小汽车多了必然会加重大城市的土地、环境、能源和经济负担,也无助于交通问题的解决。 对私人小轿车的发展,必须把握好“车”与“行”及其“停”三方面条件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道路容量制定总量控制或地区控制措施。所以要做好宏观交通监测分析工作,及时采取调控手段,特别是在市中心地区,限制小汽车通过量。日本规定大城市小汽车交通控制在总交通量的25%以内,西欧诸国均控制在40%左右,象这样的宏观控制措施,在各大城市的交通战略中应有所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已出台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增设小汽车使用道路成本费或使用税,运用经济杠杆发挥宏观控制作用。此外,摩托车属于机动车管理范畴,鉴于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比小汽车还严重,大城市必须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 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是必须发展的,但目前的造价太高,特别是建设地铁,超过了一般城市经济承担能力。而且今后的交通建设不可能是一种政府性的供给型系统,必须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集资型系统下完成。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这种经济研究,不只是一般投资预算分析,而是以资本、土地、财务、效益等要素的供求变化为特征,实事求是地预测客运需求量,在经济规模的原则下,最后确定选择地铁、轻轨或其它类型轨道交通工具。在目前,更应该把重点发展放在人口300万(指建成区)以上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因为这些大城市用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形态高度集中在市中心区,交通密集程度高,现在的客运量已经达到或超过轨道交通所规定的运能限量,经济上又具有相当的回报能力。至于其它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必须采取逐步实施的办法,先要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主要是加强前期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解决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选择哪种技术方案,何时开始建设,都要通过科学论证。从全国来看,应该按照远期发展的总目标,根据各个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进行宏观控制,一批一批地分阶段组织建设。国外对于地? �颓峁旖ㄉ柘钅浚�薏痪��嗄暄芯浚�苌偾峋偻��?/P> 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需要的投资数额很大,除了国家和城市政府拨款以外,更期望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广开渠道多方集资,已被实践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办法。为此,从总体上考虑,首先是要加大投资比重。据联合国社会发展部调查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为合适,若按我国以往几年投资比重折算,城市道路交通应占1~2%,但实际上最高年1993年也只有6%,1994年降为46%。建议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年度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不低于1%为宜。 其次,应该着重于城市投资体制的改革,对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重大项目,要制定相应的集资对策,并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从销售汽油费中附加一定比例作为修建道路的税制,这是一种合理的办法,我国海南省已经开始实行这种办法,反应很好,建议在全国推广实施。现在许多城市都在试行“以路带房,以房养路”的开发政策,通过城市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综合开发和道路交通同步发展。这些办法虽处于初步实施阶段,但已经积累了经验,完全有可能在谨慎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 再之,允许大城市因地制宜实行市政设施的配套收费政策,专用于道路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方财政的补充。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花大力气加强城市交通的科学研究,重视交通经济政策和高新技术的开发,探索新一代捷运交通工具、个体交通工具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研究,用较少的投入换取较高的交通效益。二是国家要制订有关的技术条例和法规,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推行交通工程和交通规划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三是成立国家级的城市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委和建设部的领导下,组织城市交通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四是由建设部组建全国的城市交通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引导全国城市交通技术科学的健康发展,并对重大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进行咨询和技术审查。五是把各大城市的远期交通规划和近期综合交通治理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今后,计划部门在安排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时,必须符合城市交通规划的意向和要求。六是将城市交通教育融合到小学义务教育中,加强对城市各行业职工的交通知识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依靠城市的全体市民共同管理好城市交通。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 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 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 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 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ESP(电子稳定程序) 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 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胎压监控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 所用车型:奥迪、宝马、上海通用别克君越、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迈巴赫、梅塞德斯奔驰、沃尔沃等 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 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标示会给驾驶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警告。 倒车影像和后视摄像机是一体,不仅保护您的轿车,还能够避免在倒车时意外伤及儿童和动物。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发出声音警告到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机,它可以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对您身后的一切进行广角拍摄,然后反映在车内屏幕上,从而帮助您倒车或挂接拖车。 所用车型:雷克萨斯、上海通用别克君越、梅塞德斯-奔驰等 芯片防盗系统 财产安全也被人日益关注,一部几十万的轿车被偷盗会让车主受到很大的损失。厂家也绞尽脑汁为轿车加入更多的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Passkey III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行李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大大减低了被盗被撬的几率,给车主财产方面的最大保护。 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雨雾天气光线不够,大灯会自动亮起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自适应大灯系统,这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调节(在车辆转向时会转动灯光)。它们也可以是车速感应式车灯(可以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或者对环境光进行补偿。 夜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基本的红外线大灯或热成像摄像机。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科技,作用都一样:在夜间或者视线不明的情况下,帮助您看清更远处的路面并且辨别接近 1000 英尺外道路上的动物、人或树木。图像在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上形成,使肉眼难于看清的障碍物体提前被驾驶者掌控,目前博世公司开发的夜视系统则具有以上功能,但价格很是昂贵,即使是超豪华轿车目前也基本为选配系统。相信不久将来这一更高级的系统也会被中高级轿车所选用。 所用车型: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梅塞德斯-奔驰S系等 相关运用车型 (ASR奔驰/TCS凯迪拉克/TCR丰田/DCT宝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博世/DSC宝马/VSC丰田/VDC日产/VSA本田)、陡坡缓降系统(HDC)、自动驻车/上坡辅助系统、高位刹车灯(第三刹车灯)等这些都属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在操控性方面的主动安全设施外,还有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雷达感应技术,可以提前预防和缓解交通事故的汽车主动安全用品。其中以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的碰撞预警系统为目前汽车主动安全产品中的领航者。 最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四轮转向控制技术 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 自动刹车系统 LWD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LNVS夜视系统 FCWS前碰撞预警系统 HMWS车距监控系统 HUD抬头显示系统 最新主动安全产品运用车型 1、VOLVO-XC60 城市安全系统,自动刹车。 2、奔驰公司,自动报警、自动锁定车速刹车。 3、福建东南汽车工业集团----东南(三菱君阁)旗舰版已经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4、(VOLVO-S80)配套车道偏离预警; 5、( BMW-X5)配套车道偏离预警和HUD抬头显示系统; 6、(宝马-745)配套被动式红外夜视系统; 7、 新(奔驰-E350)带车道偏离预警和主动夜视系统上市; 8、 新(凌志)LS460和E350已经配套视觉和雷达结合防撞系统; 9、 现代顶级豪车(雅科仕)带车道偏离预警上市; 10、 (雪铁龙C4)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11、 英菲尼迪顶级版和起亚k7北京车展也展示带车道偏离警报器系统的车; 12、欧洲2012年新车必须强制安装车道偏离预警(LWDS)。 国际市场运用 国际市场运用 综述 虽然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但是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才是我们对于未来车辆安全的讨论重点。因为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率,才能最好地体现车辆安全。可以预见,主动安全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不断完善被动安全系统的同时,逐渐地发展和应用主动安全系统,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结合行人保护的概念和技术的引入,完善对行人的保护是当今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系统集成,可以将汽车安全的很多方面,例如防驾驶瞌睡装置、轮胎压力监测报警装置、行人碰撞保护装置集成在一起,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未来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PP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保持车道状态系统、夜视系统、高灵敏度雷达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水平。欧盟委员会和日本政府已颁布了新法规来保护行人和其他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相信随着技术和立法的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将与被动安全技术一起发挥作用,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顺应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还比较滞后,但广阔的前景不言而喻。当然主动安全的意识要不断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主动安全的行列中。更希望涌现一批像南京运泰汽车自动防撞器销售有限公司这样的以(关爱生命,造福人类)为主旨致力于推广主动安全事业的单位。
语文老师没教过你们吗?题目自拟,哈哈这都是传统的规矩。就结合内容来就行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脚印论文网开题报告就把握了要点。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1]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