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中国高校发表nature排名

2023-12-06 11:4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校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PoisoningBehaviorof。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高校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2021

有希望。他们既然能发布顶尖的论文,就说明他们现在有一定的实力去争夺一下这个地位。

我觉得有可能。因为这所大学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每年的学生质量很高,现在又有这么高质量的论文出现,定会可以成为双一流学校。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高校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2019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PoisoningBehaviorof。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许多高校和研究单位,都以能够在这两种期刊上发表文章为“最高荣誉”,而且不惜“重金奖励”——有的单位对于在这两种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的作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民币。最近,我又看到一些单位在自己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将能够在《科学》(Science)和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作为“奋斗的目标”。继SCI检索导向、影响因子导向之后,现在又出现了“S&N”导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科学研究管理者无能,怎么就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总是依赖于别人?这种导向也已经“传染”到我国的期刊界和期刊管理界,动不动就拿”S&N”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榜样。 S&N是个什么东西?具有这样大的威力,以至于影响到中国的科学研究的政策和导向。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S&N不就是两本杂志吗,又有什么?是的,这两本杂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综合类期刊,但是他的影响是什么?是科研成果本身的影响还是期刊的运作。在我看来是“炒作大于水平”。包括《科学》杂志宣称的“对一些科学研究团队进行跟踪,在研究成果做出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这究竟有多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更何况,目前对《科学》的审稿程序和发稿程序的科学性已经有人提出了质疑。 从《科学》和《自然》的办刊理念和经营思想上来看,我认为他们算不上是一份“学术刊物”,理由是:期刊的报道只是消息性的,而不是深度的报道。在篇幅上多数是以两个页码,长篇论文很少;从报道的深度上看,多数只是“报告”一种结果而已,而没有完整的过程,特别是“科学研究”是讲究成果的“可重复性”,如果报道不能将研究的方法、手段、条件和研究的步骤交代清楚,人们又如何能够“重复验证”。既然,不是一种“学术期刊”,那么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可以具有那么重要的分量呢?很显然,那就是“宣传”的效果大于“科学”本身。我们的科学研究导向,以这样的期刊作为“标准”也就不得不让人们认为是“玩虚的”。 我们的期刊应当创国际的知名度,但是不能完全以“S&N”为样板,至少应该明确“我们的刊物定位是什么?”,如果要办成一种“科技新闻报道性”杂志,那么以“S&N”为榜样和目标是应该的,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但是,如果要办一种严谨的学术理论刊物,那么以他们为榜样那就错了,不仅是永远也做不到,而且会搞乱自己的办刊方向和思路,变成“四不像”都有可能。不同刊物应当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就决定刊物的性质和影响的范围,甚至是影响的方式。一些营销手段也就不是对与所有期刊都适用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来:对于我国目前期刊的发展状况不满意的者,在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时”往往没有关照到其所针对的刊物定位。有些是需要解决办刊理念的问题,增强期刊的经营能力;有些是局限于体制特别是办刊体制问题,需要明确责任、提供空间;有的并不是期刊本身的原因,而是社会的通病或者是受社会的约束,需要等待社会的进步和回归;也有些期刊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现在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过高的的要求只能是一厢诚愿。

Science 和nature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我们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

高校论文发表排名

排在前十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

2018~2020这个时间段,我国内地高校医学领域top前1%论文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具体到计算机科学: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01-28(十年)。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science发表论文高校排名榜

让我来告诉你,中国前二十名大学之排名 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是国际公认的代表人类最高科学水平的学术期刊。在《Science》、《Nature》上成批地发表论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然而,在中国的大学,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很少。即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90%以上终生都不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如果在《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数不能取得突破,中国的大学就不会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排名前十名大学中,首位是哈佛大学,然后依次是史丹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英国的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前二十名大学之名单: 1.国立台湾大学(世界排名190) 2.清华大学(世界排名248) 3.香港科技大学(世界排名266) 4.北京大学世界排名287) 5.香港大学(世界排名296)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排名312) 7.香港城市大学(世界排名332) 8.香港中文大学(世界排名335) 9.南京大学(世界排名341) 10.复旦大学(世界排名345) 11.台湾成功大学(世界排名365) 12.浙江大学(世界排名388) 13.香港理工大学(世界排名411) 14.台湾清华大学(世界排名412) 15.上海交通大学(世界排名421) 16.吉林大学(世界排名459) 17.台湾交通大学(世界排名468) 国际公认的中国及香港地区一流优秀名大学名单: 1 国立台湾大学 (世界排名190) 2 清华大学(世界排名248) 3 香港科技大学(世界排名266) 4 北京大学(世界排名287) 5 香港大学(世界排名296) 6 中国科技大学(世界排名312) 7 香港城市大学(世界排名332) 8 香港中文大学(世界排名335) 9 南京大学(世界排名341) 10 复旦大学(世界排名345)愿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1 Harvard Univ 2 Stanford Univ 3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4 Univ Cambridge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6 California Inst Tech 7 Columbia Univ 8 Princeton Univ 9 Univ Chicago 10 Univ Oxford 11 Yale Univ 12 Cornell Univ 13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14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15 Univ Pennsylvania 16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17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18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19 Johns Hopkins Univ 20 Tokyo Univ 21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22 Kyoto Univ 23 Imperial Coll London 23 Univ Toronto 25 Univ Coll London 26 Univ Illinois - Urbana Champaign 27 Swiss Fed Inst Tech - Zurich 28 Washington Univ - S Louis 29 Northwestern Univ 30 New York Univ 30 Rockefeller Univ 32 Duke Univ 33 Univ Minnesota - Twin Cities 34 Univ Colorado - Boulder 35 Univ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36 Univ British Columbia 37 Univ Maryland - Coll Park 38 Univ Texas - Austin 39 Univ Paris 06 39 Univ Texas Southwestern Med Center 41 Vanderbilt Univ 42 Univ Utrecht 4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 - Univ Park 43 Univ California - Davis 45 Univ California - Irvine 46 Univ Copenhagen 47 Rutgers State Univ - New Brunswick 48 Univ Manchester 49 Univ Pittsburgh - Pittsburgh 50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51 Univ Florida 52 Univ Paris 11 53 Karolinska Inst Stockholm 53 Univ Edinburgh 53 Univ Munich 56 Tech Univ Munich 57 Australian Natl Univ 58 Univ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58 Univ Zurich 60 Carnegie Mellon Univ 61 Ohio State Univ - Columbus 62 Univ Bristol 63 McGill Univ 64 Hebrew Univ Jerusalem 65 Univ Heidelberg 66 Uppsala Univ 67 Osaka Univ 68 Purdue Univ - West Lafayette 69 Univ Oslo 70 Brown Univ 71 Univ Leiden 72 Univ Sheffield 73 Univ Helsinki 74 Univ Arizona 75 Univ Rochester 76 Moscow State Univ 76 Tohoku Univ 7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79 Univ Melbourne 80 Michigan State Univ 81 Univ Nottingham 82 Univ Basel 83 Boston Univ 83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83 King's Coll London 86 Stockholm Univ 87 McMaster Univ 87 Rice Univ 87 Univ Goettingen 90 Indiana Univ - Bloomington 91 Texas A&M Univ - Coll Station 92 Univ Birmingham 93 Univ Utah 94 Nagoya Univ 94 Univ Freiburg 96 Arizona State Univ - Tempe 97 Lund Univ 97 Univ Iowa 99 Tokyo Inst Tech 99 Univ Bonn 99 Univ Strasbourg 1 100名后只有区间,没有具体名次了 102-150 Aarhus Univ 102-150 Baylor Coll Med 102-150 Dartmouth Coll 102-150 Emory Univ 102-150 Georgia Inst Tech 102-150 Hokkaido Univ 102-150 Mayo Clinic Coll Med 102-150 Natl Univ Singapore 102-150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 - Raleigh 102-150 Oregon State Univ 102-150 Swiss Fed Inst Tech - Lausanne 102-150 Technion Israel Inst Tech 102-150 Tel Aviv Univ 102-150 Tsukuba Univ 102-150 Tufts Univ 102-150 Univ Alberta 102-150 Univ Amsterdam 102-150 Univ California - Riverside 102-150 Univ California - Santa Cruz 102-150 Univ Frankfurt 102-150 Univ Geneva 102-150 Univ Georgia 102-150 Univ Ghent 102-150 Univ Glasgow 102-150 Univ Groningen 102-150 Univ Hamburg 102-150 Univ Hawaii - Manoa 102-150 Univ Illinois - Chicago 102-150 Univ Leeds 102-150 Univ Leuven 102-150 Univ Libre Bruxelles 102-150 Univ Liverpool 102-150 Univ Louvain 102-150 Univ Massachusetts - Amherst 102-150 Univ Massachusetts Med Sch 102-150 Univ Milan 102-150 Univ Muenster 102-150 Univ Paris 07 102-150 Univ Pisa 102-150 Univ Queensland 102-150 Univ Roma - La Sapienza 102-150 Univ Sao Paulo 102-150 Univ Sussex 102-150 Univ Sydney 102-150 Univ Tuebingen 102-150 Univ Virginia 102-150 Univ Western Australia 102-150 Univ Wuerzburg 102-150 Weizmann Inst Sci 151-202 Cardiff Univ 151-202 Colorado State Univ 151-202 Delft Univ Tech 151-202 Erasmus Univ 151-202 Florida State Univ 151-202 Free Univ Amsterdam 151-202 Iowa State Univ 151-202 Kyushu Univ 151-202 London Sch Economics 151-202 Mt Sinai Sch Med 151-202 Natl Taiwan Univ 151-202 Oregon Health & Sci Univ 151-202 Queen Mary, Univ London 151-202 Seoul Natl Univ 151-202 State Univ New York - Stony Brook 151-202 Tech Univ Denmark 151-202 Tsinghua Univ 151-202 Univ Adelaide 151-202 Univ Alabama - Birmingham 151-202 Univ Barcelona 151-202 Univ Bern 151-202 Univ Buenos Aires 151-202 Univ Cincinnati - Cincinnati 151-202 Univ Connecticut - Storrs 151-202 Univ Delaware 151-202 Univ Durham 151-202 Univ East Anglia 151-202 Univ Grenoble 1 151-202 Univ Kiel 151-202 Univ Koeln 151-202 Univ Leicester 151-202 Univ Mainz 151-202 Univ Maryland - Baltimore 151-202 Univ Miami 151-202 Univ Montreal 151-202 Univ Nacl Autonoma Mexico 151-202 Univ Nebraska - Lincoln 151-202 Univ New South Wales 151-202 Univ Nijmegen 151-202 Univ Padua 151-202 Univ Paris 05 151-202 Univ Southampton 151-202 Univ St Andrews 151-202 Univ Tennessee - Knoxville 151-202 Univ Texas Health Sci Center - Houston 151-202 Univ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151-202 Univ Turin 151-202 Univ Vienna 151-202 Univ Wageningen 151-202 Univ Waterloo 151-202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 151-202 Virginia Tech 203-304 Ben Gurion Univ 203-304 Brandeis Univ 203-304 Chalmers Univ Tech 203-304 Charles Univ Prague 203-304 Chinese Univ Hong Kong 203-304 City Univ Hong Kong 203-304 City Univ New York - City Coll 203-304 Dalhousie Univ 203-304 Ecole Polytechnique 203-304 George Mason Univ 203-304 George Washington Univ 203-304 Georgetown Univ 203-304 Gothenburg Univ 203-304 Hiroshima Univ 203-304 Hong Kong Univ Sci & Tech 203-304 Keio Univ 203-304 Kobe Univ 203-304 Korea Advanced Inst Sci & Tech 203-304 London Sch Hygiene & Tropical Med 203-304 Louisiana State Univ - Baton Rouge 203-304 Macquarie Univ 203-304 Med Univ Vienna 203-304 Monash Univ 203-304 Nanjing Univ 203-304 Norwegian Univ Sci & Tech 203-304 Peking Univ 203-304 Polytechnic Inst Milan 203-304 Queen's Univ 203-304 Queen's Univ Belfast 203-304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 203-304 Royal Inst Tech 203-304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203-304 State Univ New York - Albany 203-304 State Univ New York - Buffalo 203-304 Swedish Univ Agr Sci 203-304 Syracuse Univ 203-304 Tech Univ Aachen 203-304 Tech Univ Berlin 203-304 Trinity Coll Dublin 203-304 Umea Univ 203-304 Univ Aberdeen 203-304 Univ Alaska - Fairbanks 203-304 Univ Antwerp 203-304 Univ Athens 203-304 Univ Auckland 203-304 Univ Autonoma Madrid 203-304 Univ Bath 203-304 Univ Bochum 203-304 Univ Bologna 203-304 Univ Calgary 203-304 Univ Cape Town 203-304 Univ Colorado Health Sci Center 203-304 Univ Complutense - Madrid 203-304 Univ Dundee 203-304 Univ Erlangen Nuernberg 203-304 Univ Estadual Campinas 203-304 Univ Florence 203-304 Univ Guelph 203-304 Univ Halle - Wittenberg 203-304 Univ Hong Kong 203-304 Univ Houston 203-304 Univ Kansas - Lawrence 203-304 Univ Karlsruhe 203-304 Univ Kentucky 203-304 Univ Lancaster 203-304 Univ Lausanne 203-304 Univ Laval 203-304 Univ Leipzig 203-304 Univ Liege 203-304 Univ Lyon 1 203-304 Univ Manitoba 203-304 Univ Marburg 203-304 Univ Med & Dentistry New Jersey 203-304 Univ Mediterranee 203-304 Univ Missouri - Columbia 203-304 Univ Montpellier 2 203-304 Univ New Mexico - Albuquerque 203-304 Univ Newcastle-upon-Tyne 203-304 Univ Notre Dame 203-304 Univ Oregon 203-304 Univ Ottawa 203-304 Univ Reading 203-304 Univ Saskatchewan 203-304 Univ Sci & Tech China 203-304 Univ South Carolina - Columbia 203-304 Univ South Florida 203-304 Univ Southern Denmark 203-304 Univ Texas Health Sci Center - San Antonio 203-304 Univ Texas Med Branch - Galveston 203-304 Univ Toulouse 3 203-304 Univ Valencia 203-304 Univ Vermont 203-304 Univ Victoria 203-304 Univ Warwick 203-304 Univ Western Ontario 203-304 Univ York 203-304 Wake Forest Univ 203-304 Washington State Univ - Pullman 203-304 Wayne State Univ 203-304 Yeshiva Univ 203-304 Yonsei Univ 203-304 Zhejiang Univ 305-401 Auburn Univ 305-401 Bar Ilan Univ 305-401 Brigham Young Univ - Provo 305-401 Carleton Univ 305-401 Clemson Univ 305-401 Ecole Natl Super Mines - Paris 305-401 Eindhoven Univ Tech 305-401 Eotvos Lorand Univ 305-401 Flinders Univ South Australia 305-401 Fudan Univ 305-401 Indian Inst Sci 305-401 Indian Inst Tech - Kharagpur 305-401 Indiana Univ - Purdue Univ - Indianapolis 305-401 Innsbruck Univ 305-401 Jagiellonian Univ 305-401 Jilin Univ 305-401 Kanazawa Univ 305-401 Kansas State Univ 305-401 Korea Univ 305-401 Massey Univ 305-401 Med Coll Wisconsin 305-401 Med Univ South Carolina 305-401 Nanyang Tech Univ 305-401 Natl Cheng Kung Univ 305-401 Natl Chiao Tung Univ 305-401 Natl Tsing Hua Univ 305-401 Niigata Univ 305-401 Okayama Univ 305-401 Open Univ 305-401 Pohang Univ Sci & Tech 305-401 Royal Holloway, Univ London 305-401 San Diego State Univ 305-401 Scuola Normale Super - Pisa 305-401 Simon Fraser Univ 305-401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 305-401 SLouis Univ 305-401 State Univ New York Health Sci Center - Brooklyn 305-401 Stockholm Sch Economics 305-401 Sungkyunkwan Univ 305-401 Tech Univ Braunschweig 305-401 Tech Univ Darmstadt 305-401 Tech Univ Dresden 305-401 Temple Univ 305-401 Texas Tech Univ 305-401 Thomas Jefferson Univ 305-401 Tokyo Med & Dental Univ 305-401 Tulane Univ 305-401 Univ Aix Marseille 1 305-401 Univ Arkansas - Fayetteville 305-401 Univ Autonoma Barcelona 305-401 Univ Bayreuth 305-401 Univ Bergen 305-401 Univ Bielefeld 305-401 Univ Bordeaux 1 305-401 Univ Central Florida 305-401 Univ Coll Dublin 305-401 Univ Duesseldorf 305-401 Univ Duisburg Essen 305-401 Univ Essex 305-401 Univ Exeter 305-401 Univ Fed Rio de Janeiro 305-401 Univ Genova 305-401 Univ Giessen 305-401 Univ Graz 305-401 Univ Greifswald 305-401 Univ Jena 305-401 Univ Konstanz 305-401 Univ Maastricht 305-401 Univ Montana - Missoula 305-401 Univ Nancy 1 305-401 Univ Naples Federico II 305-401 Univ Nevada - Reno 305-401 Univ New Hampshire - Durham 305-401 Univ Newcastle 305-401 Univ Oklahoma - Norman 305-401 Univ Otago 305-401 Univ Oulu 305-401 Univ Palermo 305-401 Univ Paris 09 305-401 Univ Pavia 305-401 Univ Perugia 305-401 Univ Polytechnic Valencia 305-401 Univ Regensburg 305-401 Univ Rhode Island 305-401 Univ Stuttgart 305-401 Univ Szeged 305-401 Univ Texas - Dallas 305-401 Univ Thessaloniki 305-401 Univ Turku 305-401 Univ Twente 305-401 Univ Ulm 305-401 Univ Warsaw 305-401 Univ Witwatersrand 305-401 Utah State Univ 305-401 Vrije Univ Brussel 305-401 Waseda Univ 305-401 Yamaguchi Univ 402-508 Birkbeck, Univ London 402-508 Boston Coll 402-508 Brunel Univ 402-508 Cairo Univ 402-508 Chiba Univ 402-508 China Agr Univ 402-508 Coll William & Mary 402-508 Drexel Univ 402-508 Ecole Normale Super Lyon 402-508 Ehime Univ 402-508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 402-508 Gifu Univ 402-508 Gunma Univ 402-508 Hannover Med Sch 402-508 Hanyang Univ 402-508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 402-508 Howard Univ 402-508 Int Sch Adv Studies - Trieste 402-508 James Cook Univ North Queensland 402-508 Juntendo Univ 402-508 Kagoshima Univ 402-508 Kumamoto Univ 402-508 La Trobe Univ 402-508 Lanzhou Univ 402-508 Lehigh Univ 402-508 Linkoping Univ 402-508 Med Coll Georgia 402-508 Med Univ Graz 402-508 Med Univ Innsbruck 402-508 Michigan Tech Univ 402-508 Mississippi State Univ 402-508 Montana State Univ - Bozeman 402-508 Murdoch Univ 402-508 Nagasaki Univ 402-508 Nankai Univ 402-508 Natl Cent Univ 402-508 Natl Yang Ming Univ 402-508 New Mexico State Univ - Las Cruces 402-508 Nihon Univ 402-508 Northeastern Univ 402-508 Old Dominion Univ 402-508 Osaka City Univ 402-508 Osaka Prefecture Univ 402-508 Polytechnic Inst Turin 402-508 Pontificia Univ Catolica 402-508 Pusan Natl Univ 402-508 Shandong Univ 402-508 Southern Methodist Univ 402-508 Tech Univ Helsinki 402-508 Tianjin Univ 402-508 Tokyo Metropolitan Univ 402-508 Tokyo Univ Agr & Tech 402-508 Univ Akron 402-508 Univ Bordeaux 2 402-508 Univ Bremen 402-508 Univ Cagliari 402-508 Univ Canterbury 402-508 Univ Chile 402-508 Univ Coll Cork 402-508 Univ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 402-508 Univ Estadual Paulista 402-508 Univ Fed Minas Gerais 402-508 Univ Ferrara 402-508 Univ Fribourg 402-508 Univ Granada 402-508 Univ Haifa 402-508 Univ Hannover 402-508 Univ Idaho 402-508 Univ Istanbul 402-508 Univ Jyvaskyla 402-508 Univ Kansas Med Center 402-508 Univ KwaZulu-Natal 402-508 Univ Lille 1 402-508 Univ Lisbon 402-508 Univ Ljubljana 402-508 Univ Louisville 402-508 Univ Maine - Orono 402-508 Univ Maryland - Baltimore County 402-508 Univ Memphis 402-508 Univ Nebraska - Med Center 402-508 Univ New England 402-508 Univ Nice 402-508 Univ Porto 402-508 Univ Pretoria 402-508 Univ Quebec 402-508 Univ Rennes 1 402-508 Univ Roma - Tor Vergata 402-508 Univ Rostock 402-508 Univ Saarlandes 402-508 Univ Sevilla 402-508 Univ Sherbrooke 402-508 Univ Siena 402-508 Univ Strathclyde 402-508 Univ Surrey 402-508 Univ Tasmania 402-508 Univ Tokushima 402-508 Univ Tromso 402-508 Univ Wales - Swansea 402-508 Univ Wisconsin - Milwaukee 402-508 Univ Wollongong 402-508 Univ Wyoming 402-508 Univ Zaragoza 402-508 Victoria Univ Wellington 402-508 Vienna Tech Univ 402-508 West Virginia Univ 402-508 York Univ 402-508 Zhongshan Univ (200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主要采用国际认可的学术成果与学术表现作为主要评比指标。该指标分为下列四大类——教育品质、教师品质、研究成果及机构规模,共包括六项指标内容——毕业校友及教师获得Nobel及Fields奖情况、教师论文高度被引用情况、Science和Nature论文发表情况、SCI与SSCI论文数以及机构规模。 )

8月15日18:00,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如约发布!此次排名共包含1000所大学! (图片来源软科官网)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3年首次发布,今年发布的是第17版。 ARWU以其评价体系的客观和透明引领了国际大学排名的浪潮,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报导和大量引用,许多政府和大学从该排名出发,分析比较本国、本校的情况,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被视为目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排名 。 软科排名依据指标 软科排名主要从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师均表现四个方面为学校进行打分。细化指标及权重如下表所示(具体指标定义可前往软科官网查看): * 对纯文科大学,不考虑 N&S 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标中。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情况 从今年的软科排名结果看,排名前十位较去年没有变化。哈佛大学连续第17年蝉联世界第一。随后依旧是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 (哈佛大学) 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位列第19位,为排名最靠前的非英美高校。 亚洲排名第一的为日本东京大学,位列第25位。 中国大陆方面,排名第一的为清华大学,位列世界第43位,较去年上升两位。随后是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53位,较去年上升四位。此外进入世界Top100的学校还有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从国家和地区整体情况来看,美国有206所学校入榜,为登榜学校最多的国家。其次为中国,有132所学校登榜。以下是各国及地区登榜学校数量的整理。 关于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排名前列的大学主要来自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而且排名越靠前,发达国家大学的优势地位就越明显。ARWU前500名大学中,美、英、德、法、日、意、加七国集团的大学占53%;前100名中,七国集团的大学占67%;前20名中,七国集团的大学占95%; 前10名则完全被美国和英国包揽。这一现象反映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从中国内地大学的表现来看,2003年ARWU排名首次发布时,中国内地仅有8所学校位列世界前500,排名最高的大学也在200名开外。2019年,中国内地有58所学校位列世界前500,其中有4所学校跻身世界百强。 两个时间点的数字对比说明,中国大学在过去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百强大学的数量上仍有很大差距,公认的世界顶尖大学中仍然没有中国大学。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单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具体到计算机科学: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01-28(十年)。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