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叫什么

2023-12-12 06:50: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叫什么

最多算个作者

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叫报刊类文章,通常包括新闻、短评等形式。一般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都有特定的版式要求,通常有编辑进行审核。此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往往代表作者特定的建议或观点,需要严格遵循行文规范。

你去买本书,上面有

回答 亲让您久等啦,经过查询得知 这个不算业务成果,这个属于荣誉又属于工作业绩 提问 什么算业务成果呢? 回答 亲,您是老师吗 提问 是 回答 您是要评职称的话 业绩就是申报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可以是本专业内比较权威的奖项,或者一些等级证书,还可以是参与过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业绩的证明,其次除了基本的业绩以外,申报人的科研成果也是非常关键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课题、专利、著作几种主要形式。 论文毫无疑问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成果形式,其他几种科研成果类型在职称晋升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近些年选择其他类型成果的人员越来越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型的成果中的类别细分,比如专利又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不同类别在职称晋升中的作用不同,加分也不同。 总体来说,业绩成果部分的要求是相对灵活的,有能力的申报人可以多准备几种,如果自身水平差强人意,关注职称文件的基本要求,按照基本要求去准备也是没有问题的,以上就是对业绩成果的简单介绍。 论文是可以的 学历和工作年限就是硬性标准也是基本条件 您可以看一下 提问 好的,谢谢您 回答 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请点击右上角关闭咨询,并给我一个赞,谢谢亲,祝您生活 新民快乐 提问 好 更多14条 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叫什么

在高中时期,我曾听老师介绍过曹原,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2010年,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在2018年,一连发表两篇重磅石墨烯论文以第一作者在《自然》上而且在2018年12月18日,荣登《自然》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等等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这可真是太赞了!

他14岁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在2018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又在2020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特别厉害。

他的确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新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是一个天才一样的人物。

科学院神经所已经在所有顶尖杂志有多篇论文:《细胞》(饶毅、张旭实验  室各一篇)、《科学》(郭爱克实验室两篇、何仕刚一篇)、《自然》(袁晓兵  实验室)。多篇《自然神经科学》(分别是蒲慕明、周专、段树民、鲁白实验  室)、《自然细胞生物学》(分别来自蒲慕明、袁小兵、段树民)、《神经元》  (分别来自蒲慕明、张旭、李朝议、周专、段树民),其中郭爱克已经因为前几  年第一篇《科学》当选院士,周专和段树明今年院士入围。  紧追神经所的是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细胞》(饶子和)、《自然》(常文  瑞)、《科学》(唐世明、陈霖各一篇),陈霖因此当选院士,常文瑞今年院士  入围。  清华:《细胞》(饶子和)、《科学》(孟安明,今年院士入围),清华的  饶子和前两年因为发过多篇PNAS、 JBC当选院士。  复旦大学:《科学》、《自然》各一篇(金力,今年院士入围)  科学院基因组所:《科学》两篇、《自然》一篇(杨焕明,今年院士入围)  科学院上海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自然》(韩斌,今年院士入围)、《科学》  (赵国屏,今年院士入围)各一篇  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科学》一篇(张永莲,已经因此当选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自然遗传学》(贺林,今年院士入围)  协和医科大学:《自然遗传学》(沈岩,已经当选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自然免疫学》(曹雪涛)  个人发表两篇以上的人:  蒲慕明在中国自己的实验室发表顶尖论文是个人最多(至少五、六篇),这  些都不包括他在UC Berkeley的论文  基因组所杨焕明发两篇《科学》、一篇《自然》  神经所郭爱克研究员发两篇《科学》  复旦大学金力发《科学》、《自然》各一篇  神经所张旭发《细胞》、《神经元》、PNAS各一篇  神经所周专发《自然神经科学》、《神经元》、PNAS各一篇  唐世明在神经所以博士后身份发一篇《科学》、在生物物理所以研究员身份  发一篇《科学》  科学院上海健康科学中心孔祥银发《自然遗传学》两篇  学生里面两次以上在顶尖杂志做第一作者两人:神经所张成(周专的学生)  发《自然神经科学》和《神经元》各一篇,神经所蒋辉(饶毅的学生)发一篇  《细胞》原始论文、一篇《自然神经科学》评论  在同一个研究所有两个以上独立实验室发表多篇顶尖论文的目前只有神经所  一个,其它单位有一个实验室发表过多篇的(如基因组所、复旦、生物物理所),  但是没有多个实验室能够发表多篇  以上有三篇是同学们在BBS上宣布正式接受的论文,杂志还没有出来的,其  它是都发表了的。正式待发表的三篇:神经所郭爱克的第二篇《科学》、清华/  生物物理所饶子和的《细胞》、神经所张旭的《细胞》。

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叫什么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他就是曹原,他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人物,非常的有天赋。

1、李四光(1889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1949年李四光被邀请任政协委员。12月和夫人秘密回国。先后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联主席、政协副主席。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大贡献是创立地质力学,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在很短时间里,发现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滚石油冒了出来。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最有力的证明。2、邓稼先(25—29)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0月到中国科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钱学森 11出生,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人,杭州,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中将军衔。 1935年作为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0年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金布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4、钱三强(16——28)。1940年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向钱三强颁发物理学奖。他与夫人何泽慧被誉为“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夏,回国。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投入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任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5、周光召(5----)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人大副委员长 他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面重要成果,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理论、内爆动力学、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机学和中子物理等领域与核武器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成果。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他首先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对其后流代数和涉及π介子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他是首先提出利用丢失能量来寻找新共振粒子的学者之一。他首先建议利用原子核吸收探测弱相互作用中的致磁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他在闭路格林函数、量子场论的整体拓扑性质等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6、钱伟长(9-),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并受到爱因斯坦的称赞,奠定了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钱学森等一起,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 1946年5月,钱伟长以探亲为名只身返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钱伟长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壳的统一内禀理论。在1941年钱伟长和他的导师辛格合作发表的弹性板壳内禀理论一文中,作者成功地用张量符号建立了薄板薄壳内力素张量所应满足的6个静力宏观平衡方程,并把微元体的平衡及变形协调方程写成适当的形式,避免了对板壳变形的先验假设。从这一精确理论出发,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近似处理,发展出系统的理论方法,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7、华罗庚(12—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盛赞为“人民科学家华罗庚”。8、茅以升(9---12),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33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参加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5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茅以升成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此,茅以升一辈子爱桥、建桥,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9、朱光亚(12----)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院长;中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 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回国。曾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朱光亚出任4个技术委员会之一的中子点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起草的《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提出了将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第一个装置先以地面塔爆方式,然后以空投航弹方式进行的方案,不但提前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安排较多的测试项目,用来监视原子弹动作的正常与否,检验设计的正确性。这个大纲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及试验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0年代中期,朱光亚就认识到将核试验转入地下,无论从减少放射性污染的角度,还是从更深入地研究核武器爆炸过程规律的角度,都是很有必要的。地下核试验可以贴近核装置进行精确的物理诊断,这对于研究核爆炸过程,用试验数据验证理论设计、校正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参数都是十分有利的。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他还非常重视贯彻“一次试验,多方收效”的方针,主张在一次试验中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诊断项目,多解决几个科学技术问题。正是这些做法,使我国能依靠较少次核试验,取得更多的核爆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对加快核武器的发展步伐起了关键作用。 在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历史中,他始终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为发展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他还兼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0、袁隆平(1-)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当选者。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袁隆平在基层潜心研究,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还是我太过分了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的青年人叫什么

A 试题分析: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河姆渡出现了最早的农业。山顶洞人、北京人都不如元谋人早。所以选择A。点评: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争议,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其可能生活在亚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

是,是因为他之前就发表过这样的文章,然后也在物理方面非常的有成就,而且他的这些著作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德先生和赛先生”  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  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  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1]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一大重要口号。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现在北大校园里还有“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塑。就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   “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叫什么名

是,是因为他之前就发表过这样的文章,然后也在物理方面非常的有成就,而且他的这些著作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还是我太过分了

中国的科学家很多,举几个我熟悉的例子,以此抛砖引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具体原理,并且在《科学通报》杂志停刊的最后一期上发表了这一理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使得袁隆平被当时国家科委发现,因此专门批了红头文件,准许袁隆平开展相关研究,大家要知道,那时可是1966年,所以你知道我说这个时间的意思是什么。当时能写出这篇论文,那说明对于基于孟德尔遗传理论的杂交水稻有了深入研究,但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当时普遍流行苏联李森科的理论,所以很多人都在搞嫁接,但是嫁接的缺点就是不能遗传,而袁隆平一开始实验了3年,发现这个理论虽然也能培育出具有优势的作物,但没法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只能在实验室小范围实行,所以干脆抛弃了这一理论,全身心研究起了如何利用杂种优势,这才有了后来开展研究的机会,所以很多科学家搞杂交水稻,都是受到了袁隆平的影响。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1950年回到中国的,他1947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人称作“娃娃博士”,因为他博士毕业时仅仅26岁,就是搁到现在,也是非常罕见的。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各种条件都不如发达国家,所以邓稼先在这个时间点,拒绝了美国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这说明他是非常爱国的。30多岁的邓稼先已经成家,当时已经发表了一些关于原子核的研究,当国家征招他研制原子弹时,被问及可能需要离家多年,并且还是保密工作时,他立刻同意了。1979年,他为了检查原子弹碎片,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了日后的直肠癌。所以他为中国原子弹事业贡献了自己,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哥德巴赫猜想(1+2)证明者——陈景润陈景润对于数学的痴狂无人能及,所以这导致他单身多年,直到44岁在生病住院时,才找到自己的爱人并结婚,当时他已经证明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2),已经声名远扬了,而陈景润有一次称,光求爱的信就收到了几麻袋,这说明科学家还是十分有魅力的。当时有外国数学家来中国访问,当时数学研究所就把自己的成果一一展示,但当时因为时代问题,他们做出了的成果并不咋样,所以外国使团的人就礼节性地回复“interesting”,这原本是客套话,但是被翻译成了“重要的”。后来展示到陈景润的工作时,外国使团突然开始热烈地鼓掌,认为自己不虚此行,中国竟然还有这样厉害的数学家,所以陈景润实在为我国争了光。这些厉害的科学家让我国更加强大了,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他们,为下一代找到好榜样。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历朝历代都有知名科学家,只是目前科学家的标准是以西方标准为主,所以近现代的知名科学家更被世人熟知一些而已,简单说说中国的知名科学家。蔡伦,他总结以往人们造纸的经验,革新了造纸工艺,创造了“蔡侯纸”,后来被汉和帝下令推广,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蔡伦的知名度极高,不仅仅国内广为人知,在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也非常高,毕竟纸张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明发展,所以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名第七位。不过,蔡伦并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他只是“蔡侯纸”的发明人,他的发明成本低,易于推广。事实上,1986年甘肃汉墓中,就出土了一张纸,而这张纸平整光滑,绘有山、川、路等,而这张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张,相比西汉时期的“蔡侯纸”,要早很多年。近现代的中国知名科学家非常多,如早期的詹天佑,大清朝出国留学,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再如中期的钱学森,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留学,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又如近期的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青蒿素发明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知名科学家实在太多了,而且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艰难条件下,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毕竟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是世界公认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