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科学报的给作者的稿费

发布时间:

华科学报的给作者的稿费

只要是正规杂志、公开发行的杂志社,一旦发表作者文章,均要付给作者相应的稿费。稿费的多少,主要以字数计算,优稿优酬。稿费标准高低不一,一般发行量大、知名度高的杂志稿酬标准相对要高一些。我所知道的目前大多数杂志社稿酬标准是每千字200一300元,高一点的每千字300元一600元不等(如《读者》《读者原创版》),最高的可以达到千字千元。当然也有论篇给作者付稿酬的,主要是针对杂志首页或者固定栏目,无论字数多少,都给固定的稿酬。如《格言》首页的"格言新说",每篇一千元。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期刊转载了,其他期刊也会付给你相应的稿费,只是稿费标准要比初登刊物的要少一些,这样同一篇文章就可以得多重稿酬。如果你想投稿挣稿费,可以到书刊上去翻阅相应的杂志,一般封页上都有介绍本杂志社的稿酬标准,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投稿。搜索头条号征稿诗歌新手怎么投稿赚稿费十大长期征稿平台微信征稿免费投稿自媒体投稿怎么联系有稿费的诗歌征稿

这个要与出版社或出版商直接商定,具体稿费支付方式有版税制和稿费制。此前国家有稿酬规定,但是比较老了。具体材料参加以下:书籍稿酬暂行规定(1990年6月15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第一条为了保障著译者的正当权益,繁荣创作和学术研究,鼓励著译者和提高出版物的水平,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著译一经出版或发表,应根据作品质量的高低,著译的难易,付给适当的稿酬。初版的书按照字数付给著译者基本稿酬,并且按照印数付给著译者印数稿酬;再版时不付基本稿酬,只付印数稿酬。第三条基本稿酬标准:(一)著作稿:每千字10至30元。确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著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的专著,必须从优付酬者,可以适当提高标准,但每千字不超过40元。(2)翻译稿:每千字8至24元。特别难译而质量优秀的译稿,可以适当提高标准,但每千字不超过35元。由外文译成中文,对原著作者不付稿酬;对翻译者,按上述标准付酬。由中文译成外文,对翻译者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稿酬标准付酬。对原著作者按该著作翻译稿酬的20%至40%付酬。由少数民族文字译成汉文,对原著作者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稿酬标准定级支付60%的稿酬。对少数民族文字翻译者所付的稿酬,按本款规定的外文译成中文的标准,另加25%至30%付酬。由汉文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对原著作者不付稿酬。(3)古籍稿:古籍整理,古籍的今译、笺证、注释、集解,每千字9至18元。对特别繁难,质量又高的,可适当提高,但每千字不得超过30元。古籍资料的辑录、汇编,每千字5至12元(不付印数稿酬)。各种古籍索引,每千字5至10元(不付印数稿酬)。断句、校正错讹,每千字4至8元(不付印数稿酬)。标点加一般校勘,每千字5至10元;难度大的标点加繁重校勘,可适当提高,但每千字不超过15元(均不付印数稿酬)。(4)词书稿:词书条目,照本条第(1)款标准,按版面折合的字数计算,另外增加15%至25%的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百科全书词条编撰,每千字24至30元,另增加20%至30%的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5)根据他人著作改编和缩写的书稿,按本条第(1)款标准的40%至60%向改编者付酬。并按改编费的20%至40%向原作者付酬;按改编费的10%至20%向原出版者付酬。(6)译文的校订费,每千字4至10元,不付印数稿酬。由译者请他人代为校订者,费用由译者自付;出版社请他人校订者,校订费由出版社支付。(7)索引和图书资料辑录,每千字3至7元,不付印数稿酬。(8)约请社外人员编选的书籍付编选费,按每万字20至30元付酬,不付印数稿酬。约请社外人员编辑加工的书稿,付编辑加工费,按每万字20至30元付酬,不付印数稿酬。(9)约请社外人员审查书稿,付审稿费。一般书籍的审稿费按每万字10至20元付酬;对于繁难的专著,可适当提高,但每万字不超过40元;不付印数稿酬。第四条印数稿酬:(一)一般书籍的印数稿酬,按基本稿酬总额的百分比支付:(1)印数在一万册以内的,以一万册计算付基本稿酬的8%;(2)印数超过一万册的,其超过部分以千册为计算单位(不足一千册的,按千册计算),每千册付基本稿酬的0。8%。(二)对确有重要学术理论研究价值而印数较少的专著,印数在一万册以内的,以一万册计算,付基本稿酬的30%;印数超过一万册的,按本条第(一)款之(2)的规定支付。(三)本条(一)(二)两款规定的印数稿酬,每次重印均应累计过去的印数。不论初版还是重印,出版社均应在版本记录页上如实注明印数。(四)学习用书、临时教材或由于其他客观原因而大量印行的著译,在第一次出版后两年内,印数在10万册以下者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付酬;超过10万册以上,视不同情况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30%至50%付酬。第五条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著译,辑成个人专集出版,付给著译者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编选不同著译者的报刊文章合集出版,对著译者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出版社约请多人分章撰写,内容相互有连贯性的专著,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出版社约请多人撰写,单篇独立(没有连贯性)的合集,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期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已发表过的作品,按第三条第(1)款标准的20%至40%向原作者付酬,并按第三条第(1)款的10%至15%向首次发表该作品的报刊付酬。第六条出版社已接受出版的著译,属于非作者原因未能出书者,出版社应按该书稿基本稿酬的30%至50%付给作者著译费(书稿归作者所有)。出版社主动约稿,但因稿件质量不合格未能出书者,出版社视具体情况,酌付少量的约稿费。第七条解放前出版过的著译重印或校订重印,支付部分或全部基本稿酬(对已故作者著译的付酬办法见第八条)。解放后出版(或再版)的已付过基本稿酬的著译,再版以及辑成个人专集(包括全集、选集、文集等)或和他人著作合集出版,不再支付基本稿酬,只付印数稿酬。著译修订再版,视修订程度支付修订费。修订费按增补部分的实际情况付酬;修订后,质量有显著提高,可重新支付原基本稿酬的部分或全部,但其印数稿酬,仍应累计原来的印数。第八条对已故作者稿酬的继承问题,按以下规定办理:(1)著译者死亡在30年以内者,出版其未曾发表过的遗作,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再版只付印数稿酬,不付基本稿酬。(2)著译者死亡超过30年者,重印其作品不再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出版其首次发表的遗作,仍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第九条一部书稿分别出版不同字体的版本,或以几种装帧形式出版,或改变书名重印,或由一家出版社转移到另一家出版社出版,或编进另一书时,除对首先出版的版本付一次基本稿酬外,对另外的版本不付基本稿酬,但应累计印数,付印数稿酬。出版社将一种书籍分地印造,或经地方出版社租型造货,其印数均应一并累计。印数稿酬由供型的出版社付给。第十条支付基本稿酬以千字为计算单位,不足千字的作千字算。诗词每10行作千字算(曲艺等韵文体行数计算从诗词)。旧体诗词稿酬可酌量提高。乐曲、歌词、画稿、地图等付酬办法,另定。支付稿酬的字数按实有正文字数计算,即以排印的版面每行字数乘以全部实有的行数计算。一般文字的末尾排不足1行的和占行的题目按1行计算。标点排在行外的,字数加十分之一计算。出版社编辑部增加的例言、说明、注解、目录、索引或其他附件,书上排印的中缝、书眉、页码和翻译书籍中就原书复制的图表以及附录转载的文件资料,均不计稿酬;但翻译书籍的附录、图表内夹有译文的,译文部分计酬。第十一条封面和图表的设计,以及中外文对照表的编纂等,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付酬标准另行拟定。第十二条出版者同著译者应签订约稿合同或出版合同,是否预付稿酬,由合同约定,但书籍出版后,应在一个月内付清全部稿酬,每次重印应在出版后一个月内结付印数稿酬。第十三条书籍出版后,出版社应送给著译者样书,一般性的书籍可送10至20本,情况特殊的可以酌增酌减。对著译者购书应予以优待,在100本以内者,可以按批发折扣售给。情况特殊者,在售书数量上可酌增酌减。第十四条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著译,按本规定以人民币支付稿酬。外国人(包括中国血统的外籍人)的著译(国外未曾出版过),在我国首先出版者(不含翻译或重印),稿酬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十五条各出版社可根据本规定,视具体情况制定本社的稿酬实行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送有关出版行政机关和国家版权局备案。各级出版行政机关和出版社的有关领导部门要加强对稿酬的管理,监督执行。出版社不得任意提高或压低稿酬标准,如有违反者,版权行政机关要予以纠正。各出版社应实行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三级审查确定稿酬的制度。第十六条本暂行规定的付酬标准,报纸、期刊可参照执行,但不付印数稿酬。第十七条本暂行规定自1990年7月1日起实行,计酬界限以版本记录页上的出版日期为准。初版的书籍以本暂行规定的稿酬标准支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再版书的印数稿酬,根据本暂行规定的基本稿酬数额,按第四条的规定付酬。第十八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国家版权局。参考资料: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1990年第二辑第271页。

是你的工作酬劳,也是正常的现在。

邮寄。 在文章刊登以后,报社会寄取款单给作者。作者带上有效证件,就可以领取稿费。无论在报社还是杂志社,一般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具体稿费的数目则各有不同。

你好。 这个我知道。 一般来说,报纸杂志社给作者汇款都是通过邮局汇款的,汇款地址就是你投稿时留给他们的,如果有变动的话要电话和编辑联络。不过如果你怕途中耽搁太久(有这种情况的)或者丢失的话,也可以直接和编辑联络,请他们把稿费直接打到银行卡上。 如果是邮局汇款的话,你会收到一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款通知单”(去年的好像还没有“邮政储蓄银行”,我08年1月收到和目前手上的就是“邮政储蓄银行”了),你在单子背面填好客户签名、收款人姓名、证件名称、发证机关(就是xx公安局)、证件号码后就可以携带身份证(一定要带上的)去“任一联网网点”取款了。 顺便说一下,我08年1月的那个单子是到邮局领取的(就是大一点的,业务范围广一点的),但是现在手上的单子就必须到邮政储蓄(任意的)去领取了。 还有,不是文章被选中杂志马上就汇款过来,要等到发表以后的下个月他们才发放。

红袖添香签约作家稿费是这么算的:读者每千字3分钱阅读,作者每千字从每个订阅的读者那里可以拿到2分钱,网站吞1分,稿费等于字数乘以2分钱每千字乘以订阅人数。

本报:sl@jhnews..(浙中新报每周五刊出《有了想法你就法·什么东东让你猜》简讯平台栏目) 一经选用即送稿酬并赠送148元的纪念品。 P/S ■互动竞猜① 什么东东让你猜 【谜面】我 【谜目】打字一(谜面由marchwarmsun提供) 参与本栏目请编辑简讯E紧接着你的谜底、姓名和地址,移动使用者传送到0951133,联通使用者传送到819533,小灵通使用者传送到791133。下周四我们将从参与者中抽出一名幸运读者,奖励价值148元的美容护肤仪。奖品由金华市一点红商贸有限公司提供。

签约之后,读者打赏的道具全部是网站和作者五五分成。比如者花费1元给你打赏了10个贵宾,你最后可以得到元(税前)。每个月10号左右统一结算,合计不满两百元不发放,继续累积,直到下一次满足额度一起发放。 未上架的签约作品,可以申请完本保障金,完本时超过60万字给2000,超过100万给3000。(只要没有经常断更或是胡乱凑字数,或是恶意刷榜之类的不良记录,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申请) 至于新人,能够成功上架的并不多,接下来的可以选择暂时不看。上架作品(按照17K新出台的规定,只要拥有一本60万字以上的完本签约作品,下一本签约作品只需要超过30万字就可以正常上架,无需考虑收藏不够的条件约束。)允许开启VIP收费章节,读者订阅VIP章节是每千字3分钱,也是五五分成,这个具体能得到多少就看作者的更新量和人气了。 每个月VIP章节更新字数超过10万字,发全勤奖励300,超过15万字,则是500。(绝对不能断更,不然当月不发放。如果断更超过三天,则永久取消该作品的每月全勤奖励。以上断更计算都是上架之后开始的,未上架不考虑。) 该奖金被戏称上架低保,是最容易到手的,也是绝大部分好不容易能够上架的新人作者最大的收入来源。 上架作品最初两个月,有新书上架订阅奖励,取前二十名发放不等数额的奖金(300-3000,按名次),竞争物件仅限上架时间不足两个月的作品。 而后是订阅奖励,取前五十名发放不等数额的奖金(300-8000,按名次)。 这两个订阅奖励同时获得时,只发放奖金更高的那一项。 接下来就是完本续约奖励,根本之前上架作品的VIP字数发放不同额度的完本奖金。(只能在新书成功签约并且上架后才允许申请,并发放)

光算全勤,每月十万字300元,15万字500元, 上架后保底:每月更新字数不低于15万字,每次更新不得少于3000字;保底金额为300-1200元/月/本;保底期限为12个月;(但申请保底后,就不算全勤奖励了。)

其实每个网站付费的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大概都一样,就好像说,你更新了一章VIP章节 1000字的,一个读者订阅了,那你就拿到分,10个读者订阅就是15分,订阅的人越多,你的VIP章节越长,收入就越高。稿费多少就得看自己的努力了。

中标了就寄给你

一般杂志社不允许一稿多投 稿费当然是邮寄咯~~按照你稿子的价值和字数算稿费

应该是按照 规定给的吧 每本书后面都会有 钱 是千字一百吧

哪些学报给作者稿酬

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只要投稿成功,发行成功的话,就会收到稿费。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四川师范大学。审稿时间为1-3个月。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数学文摘、CA化学文摘(美)、Pж(AJ)文摘杂志(俄)、国家图书馆馆藏、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如果被评选发布在区市级学术报刊上是会发稿酬的。

有。专刊发表文章将按照《西北植物学报》相关规定收取版面费并支付作者稿酬,免费为作者提供2本样刊。《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主办的植物学术期刊。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读者文摘会给文章作者稿费吗

《读者》主要是一本文摘类刊物,欢迎广大读者给《读者》推荐优秀稿件,也欢迎原创稿件,文字投稿邮箱请投:原创稿件:300到600元不等(给作者)推荐稿件:20元/千字(给推荐者)

给《读者》投稿是有稿酬的。《读者》各个编辑部、出版社等支付给作者的稿酬是以千字来计算稿酬。所以书的字数逐渐演变为以千字来计算。 以千字来计算书的字数,是从有稿费开始的。过的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由于没有稿酬,所以不按千字计算。参考: 基本稿酬: 字数稿酬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根据书稿的字数及内容质量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稿酬标准或出版合同约定的稿酬标准,以每千字若干元为单位计算稿酬的稿费计算方法,基本稿酬按版面字数计算,以千字为单位,不足千字的作千字算。稿酬一般分三种形式。 1.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按作品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向作者支付一定的基本稿酬。再根据图书的印数,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1%向作者支付印数稿酬。图书重印时只付印数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 例:作品是20万字,初版印数为1万册,按千字50元计。 初版稿酬就是:200*50+200*50*1%=10100元。 采用此种付酬方式的,作者可与出版社在合同中约定,在交付作品时预付稿酬的30-50%。作品一经出版,应在六个月内付清所有报酬。 附:基本稿酬标准 (1) 原创作品为每千字30~100元。 (2) 改编作品为每千字10~50元。 (3) 汇编作品为每千字3~10元。 (4) 翻译作品为每千字20~80元

如果您在“来稿选登”或“与海外有关的稿件”栏目中的文章,被编辑选中发表在杂志上,您就会得到稿酬。稿酬按国家标准计算,具体视来稿内容决定。

发邮件给@投稿。

如果您在“来稿选登”或“与海外有关的稿件”栏目中的文章,被编辑选中发表在杂志上,您就会得到稿酬。稿酬按国家标准计算,具体视来稿内容决定。

《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

1980年12月,《读者文摘》开始筹备。1981年4月,正式创刊,1993年第七期,正式改名为《读者》 。

截至2019年8月,《读者》杂志的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

截至2019年8月,《读者》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人、编辑3人、美术编辑1人、制版1人。

知网的论文下载费给作者

对的,也要收费。当我们撰写论文时,在学校未与知网合作的前提下,如果你要下载20篇参考文献(假设都是硕士论文),那么就得支付20×15=300元。此外,当你论文撰写好后,就会进行查重,运气好的,自己用心撰写的,查重一次就过,运气差的或者压根没用心写的,那么可能会进行数次查重。而尴尬的是,知网查重也得收费,而且价格高昂。就本科论文查重为例,查重一次收费198元,对于大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论文查重收费情况此外,知网究竟有多赚钱呢?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从知网对外公布的年报中获悉,从2010年开始,知网每年的营业收入都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仅2017年营业收入就达到了亿元!然而最让人震惊的并不是营业收入,而是惊掉下巴的毛利率,2011年毛利率更是达到!这是一个垄断行业都难以达到的数据,然而知网做到了(不知道该不该高兴)。

因为很多学校与知网都签订了年度协议,所以签订协议的学校内的学生通过知网下载相关文献是免费的。但是这个免费并不代表不收钱,只是这个钱学校替你出了而已。

在知网下载自己的文章也要收费,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知道这个网站收取费用是合理的,第一他先要每年按照下载量向论文的作者付费,这是需要确定一个公允价格的,也要与所有的作者签订合同。大家在付费的时候可以发现费用不会太高,因为这个费用会由市场监管局进行核定,最终确定出来一个价格标准。

知网是什么?其有什么作用?

这个网站一直都把自己当做是行业内的标准,因为国内暂时没有比这个网站更大的论文网站,所以他就凭借自己的霸主身份,几乎无偿的收取论文。我们也要感到幸运,幸亏还有单位账号能够免费使用,要不然自己的都得花钱购买。作者查看自己上传的作品时,也是要向这个网站付费的。因为这个网站一年收入亿元,毛利润达到了54%,毛利率达到亿。

知网每年从高校手里挣了多少钱?我来为你盘点

大家可能只听说过这种网站贵,但是不知道究竟有多贵。就比如说以清华大学为例,2零二二年度的采购金额最多高达188万元,而清华在校生约5万人。这就相当于每一个人都要看37块钱的文献,能够吃个包子了。不得不承认这个网站的信息能力是很高的,怎么说一个网站想要长久发展下去一定是要向观看者收费的,不然这个网站就无法长久的运行下去,这也是这个市场中的行规。你认可这个说法吗?你对于知网收费的现象是怎么看待的?

其实就是由于知网太贪了,这种收费行为也是引发了很多人的抵制,我觉得你可以选择去上诉的。

版权肯定是你的,但目前的情况就这样,与现行的论文版权制度有关。知网等论文数据库认为,我整理、检索、存储这些文章,需要成本,所以就需要付钱。也就是说,论文付钱,付的是整理、检索文章的服务费,而不是为文章本身付费。比如万方,用户协议里面写着呢,"未经明确授权许可,用户不得进行复制、修改、出租、散布或衍生其他作品,或用以商业性目的。"这里的问题是:这些论文真的归这些数据库所有吗?如果不归你所有,你有什么权力限制他人传播?这就是论文版权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当作者写出论文以后,向杂志社投稿,论文的版权仿佛就归杂志社了,进而莫名其妙变成了某些数据库公司的财产。这是目前,国内(或者说国际)存在的问题。我期待着改变,但目前看来,遥遥无期。真的希望,论文是世界民众的共有资源。参考 另,你追加的此类问题十分普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什么时候给稿费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不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 和 科技核心期刊目录里面都没有

1 论著:《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巴蜀书社 2001112 《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 《九江师专学报》增刊; ; 20013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 《日本研究》; ; 200106204 主编:《古文精粹》四川辞书出版社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6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NO1;;7 独著:《 古诗精粹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108 参编:《唐宋八大家文观止》1998年2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 合著:《杜诗全集》1999年10月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10 独著:《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2004年6月四川辞书出版社11 《日本汉诗概论》;《日本问题研究》1993年1期12 《论白居易的闲适诗》;《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4期13 《苏轼政治讽喻师内容新探》;《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1期14 《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生命力》;《河池师专学报》期15 《纪念黄庭坚诞辰9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州举行》;《文学遗产》1996年3期16 《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广西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3期17 《讨论黄山谷的两次贬谪及贬谪诗》;《河池师专学报》1996年4期18 《豪放健劲与婉约绝谷——杜甫写景咏物诗评谈》;《钦州师专学报》期19 《无巧不成书与偶然和必然——<三言>,<二拍>中冤狱巧合现象杂论》;《钦州师专学报》1997年2期20 《论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其艺术创作观》;《日本研究》1998年2期21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2期22 《试论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和作用》;《河东学刊》1999年2期23 《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日本研究》1999年1期24 《苏文辩伪三题》;《钦州学刊》1999年3期25 《略论杜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3期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3期27 《陶渊明与小林一茶农事诗比较研究》;《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增刊28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日本研究》2002年3期29 《<烈女传>引<诗>得诌议当》;《钦州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1期30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3期31 《曾来余亦诗成僻,昨夜分明梦杜翁——谈谈杜诗对日本汉诗的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4期32 《略论白居易山水诗的淡美风格》;《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 4期33 《司空图‘韵味说’辩》;《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6月34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月35 《黄庭坚》;《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2期36 《古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成熟的研究》;《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2期全文转载)37 《论宋元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冤狱描写》;《河池师专学报》1995年4期38 《烈女传引诗考》;《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2期39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上);《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2期40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下);《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3期41 《论诗经中的天,鸟现象》;《钦州学刊》1997年4月42 《论西汉三家诗的正变说》;《河池师专学报》1997年4期43 《论郑板桥的风雅诗》;《钦州学刊》1998年1期44 《中唐元和讽喻诗小考》;《河东学刊》1998年1期45 《<陶渊明集>所收<问莱使>诗真伪考》;《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2期46 《简论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唐诗虚词初探》;《钦州学刊》1998年3期47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考》;《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3期48 《论刘向“幽厉”时代的诗经学》;《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4期49 《从“诗迹”看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中的“香径”一词》;《钦州学刊》1998年4期50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河池师专学报》1999年1期51 《评<诗经研究史概要>》;《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期52 《从“连章组诗”的试点看钱谦益对杜甫<秋兴八首>的接受与展开》;《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2期53 《从庞统和诸葛亮看三国故事中军师形象的变迁》;《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3期54 《蜀汉政权论》;《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99增刊55 《从试点的角度看白居易诗歌中身体语言的描写》;《钦州学刊》1999年3期56 《论金元诸宫调的韵》;《川东学刊》1999年3期57 《论<诗经>十五国风所体现的科学思想》;《第三届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8 《释<毛诗注疏>中的“若然”》;《第三届国际诗经研讨会论文集》59 《高吹万<诗经>收书轶事》;《第三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0 《论<毛诗注疏>对司马迁<史记>的有关评价》;《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1 《论<诗经>中鸟的表现寓意》;《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2 《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7期全文转载)63 《朱东润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嘉应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64 《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苔之含义考》;《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2期65 《略论<老莱子孝行>中孝的真义》;《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2期66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4期67 《郝敬的诗序论》;《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4期68 《从视力障碍的角度解释白居易诗歌中眼疾描写的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69 《略论<岁寒堂诗话>对杜甫与白居易诗歌的比较评论》;《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1期70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4期71 《陈奂传》,《陈奂研究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2 《陈硕甫年谱》《陈奂研究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3 《陈奂的经学思想》《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4 《陈奂<说文部目韵>考》《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4期75 《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与青年友人的关系》;《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3期76 《论杜甫的夔州诗》;《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4期77 《略论<儒林外史>中的“把”字结构》;《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3期78 《<诗经>与<坊记>——从以<诗经>为源头的<坊记>形成过程看人类所存在的基本理念志向》;《诗经研究丛刊.第二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79 《论郑玄的诗经学》;《第五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0 《从归鸟意向与<易经>之关系释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2期81 《白居易<池上篇>考》;《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3期82 《论玄言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3期83 《季本的诗经观》;《嘉应大学学报》2004年4期84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的过程——谦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7期)85 《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5期86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民>诗》;《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2期87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期88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1期89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1期90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河池师专学报》2004年1期91 《郝敬的赋比兴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2期92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圣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93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的继承和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年3期94 《苏武,李陵诗考》;《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3期9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20000396 《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节’》,九江师专学报;;20000197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200004;98 《杜诗全集》,天地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99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06;100 《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200003;101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1102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1103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 , 《河池师专学报》2004·1104 《郝敬的赋比兴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105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06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3107 《苏武、李陵诗考》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8 《简析杜甫〈唐故万年县京兆杜氏墓志〉的写作特色——兼论‘义姑’京兆杜氏对杜甫的影响》, 《河池学院学报》2004·3109 《从〈大别狐妖〉到〈二刻拍案惊奇〉再到〈型世言〉看狐妖谭内容的变革与继承》 《明清小说研究》2004·4110 《简论〈饮酒〉(其十七)诗的寓意》, 《九江学院学报》2004·1111 《略论〈世说新语〉中“人”的自称词用法》,《河池学院学报》2004·5112 《略论王褒的送葬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3 《季本的诗经观》 《国际汉学论丛》(林庆彰主编)第二辑·台湾台北乐学书局)2005年2月出版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西下寒武统地震事件沉积及其构造意义(项目批准号41072077),53万元,2011-2013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经费50万元(项目批准号 U0933605,总经费170万元)。2010-2013年。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2年,540万元。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青海沱沱河-玉树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Pb-Zn-Ag成矿作用研究. 经费60万元(项目编码:1212010818096,总经费300万元)。2008-2010年。5.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研究,08YJ72,2008-2010,项目负责人。6.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年规划项目,龙虎山旅游地学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2009-2011,4000元,项目负责人。 1.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丹霞地貌形成机制及其旅游景观特色研究,2004-2006年。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寒武系大陈岭组沉积异常与古海啸的关系,2006-2007年。3.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制作项目“江西省资源与环境信息展示系统”,2001-2002年。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立项课题. 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典型独特性研究,2008-2009年。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貌景观形成机制与景观保护研究”,2002-2003年。6.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80所,四川盆地中南部中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条件研究,2005-2006年。7.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质遗迹及其多媒体展示,2007年。8. 鹰潭市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仙水岩地貌景观发育规律及保护措施研究. 2006-2007年。9. 江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遗产综合报告编写,2007-2008年。10.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龙虎山-龟峰丹霞地貌特征与多媒体展示.,2005年。 郭福生著. 浙江江山古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控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郭福生著. 大别造山带地壳组成演化与铀金成矿背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2月郭福生主编.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7月。辜骏如 郭福生 夏菲主编.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10月.周维勋 郭福生译. 世界铀矿床录.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12月. (执笔翻译16万字)彭花明 夏菲 郭福生 等编. 宝石学. 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郭福生主编. 地球科学概论.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9月.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张策. 江西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特征. 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261-266.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等.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地学前缘,2003,10(4).郭福生等.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地学前缘,2003,10(3).郭福生等.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世界地质,2003,22(2):152-156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地层学杂志,2003,27(4).郭福生等.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157-166.郭福生等. 浅谈我院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地质教育,2000,(1) 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 姜勇彪, 郭国林等. 江西龙虎山景观特色及其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2006,26(增刊):126-128曹秋香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2008,26(5):797-803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 地质公园研究概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317-319姜勇彪,郭福生,孙传敏等.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山地学报,2008,26(1).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成因及其国内对比.山地学报,2009,27(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孙传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姜勇彪,郭福生,刘林清,彭花明.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地貌面的热释光测年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曹养同郭福生. 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述评. 地质找矿论丛,2007,(2)曹养同郭福生.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52-53.彭花明、郭福生、严兆彬等.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6,35(6)朱志军、郭福生、孟显云等. 马尔柯夫链分析在甘肃礼县地区上石炭统东扎口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 张红军郭福生李满根陈少华. 普通高校扩容后定编探析 东华理工学院(社科版),2006年,(3)杨志郭福生刘林清.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64-66.杨志,郭福生.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1(3):188-190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中国岩溶,2006,25(2):172-176严兆彬,郭福生等.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2005,(6)严兆彬,郭福生.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5,(1)罗能辉,郭福生. 浙江江山寒武系三叶虫生态组合与古环境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夏菲 郭福生 彭花明 辜骏如. 用Visual 实现盈亏平衡自动化. 工业技术经济,李详 郭福生. MAPGIS二次开发中图数松散耦合机制的实现方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0)李祥 郭福生. 论基于Mapgis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工程,2004,30(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