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篮球历史发展的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篮球历史发展的论文开题报告

、有关研究现状和选题的目的的意义(选题依据)篮球运动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随着现代 篮球运动.战术的速度开展.时间.工件争夺日趋激烈,比赛攻 守质量越来越高,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转换速度越来越 快,对篮球运发动的身体素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身 体素质训练,对迅速提高运发动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2、当前研究现状 的情况下,为了给同伴创造有利的得分时机,队员之间需要 组织各种配合,而这些配合,不管路线跑得多么准确,配合 得多么巧妙,最后如果没有及时而准确的传、接球,各种配 合将前功尽弃。传、接球技术是衡量一个球队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据 有关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说明,运动技术水平越高的球 队,每次进攻中,传、接球的次数越少,第 2 页失误也少。这就说 明一个球队的传球助攻的有效率高,攻击能力强。由于减少 了不必要的传球,从而加快了比赛的进攻速度,进一步增强 了攻击性。在比赛中,传、接球经常是在严密防守的情况下进行,临场 情况千变万化,而有利的传、接球时机可能瞬间即逝。如果 抓不住时机,将贻误战机,失去主动。持球队员为了不失时 机的把球传给处于有利进攻位置的同伴,到达进攻的目的, 运发动必须熟练地掌握传、接球技术。具有远、中、近,上、 中、下,左、中、右的各种传球能力;具有广阔的视野,观 察清楚,判断准确,才能选才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把球及时、 准确第 3 页的传给有利于进攻位置的同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会在动作上指导,应该细微分析投篮的全过程,特别对于女子投篮动作,女子的手臂不像男子 样有力量,所以要先分析用力。1 .投篮的用力特点被动力F克服球体惯性阻力F1和重力G,并推动球体离手 飞行。在力G和F1的作用下,手指便类似于弹簧被压缩而 引起弹性形变,这个弹力就是F本身。(1)内力与外力的相互作用第 4 页授篮是内力来自身体各环节肌肉收缩的力,主要是上肢各肌 肉群收缩的力;外力是来自投篮时身体的重心和支撑反作用 力。在投篮过程中,这两种力(内力和外力)是相互作用和 相互影响的,而且还必须是协调一致的。由于投篮动作方式 不同,两种力所起的作用不同,发挥作用的时间(顺序)也 不尽相同。例如,远距离投篮,既要有较大的肌肉收缩力, 又要有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而近距离投篮只要较小而适当 的肌肉收缩力即可完成。再如,跳起投篮大都是先由支撑反 作用力的作用使身体腾空,接着是用上肢肌肉收缩的力将球 投出;而原地投篮那么基本上是内力与外力同时发挥作用。第 5 页(2)影响投篮力大小的因素投篮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参加活动的肌肉的数量和初长度, 又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力,还取决于手给予球作用力的大小和 这个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实践证明,双手投篮适合于较远的 距离,而单手投篮那么适合于较近的距离。因为双手投篮,从 上肢参加活动的肌肉要比单手多一倍,这就加强肌肉收缩的 力。(3)投篮速度的合成在投篮前的准备姿势中,技术动作熟练的运发动,肩、肘、 楼腕、掌指各关节都形成较为固定的角度,在完成投篮的过 程中,所形成的这些固定角度不断发第 6 页生变化,由于各关节角 度的变化就产生了各关节的角速度,即完成投篮动作的分速 度。为了投篮的准确,要求把这些分速度,和成为一个速度, 而且要求方向是一致的。一般地说,单手肩上投篮,肩关节的运动不明显,主要的运 动产生在肘关节、槎腕关节和掌指关节,这三个关节的角速 度导致手指作用于球的线速度。详细地说,即腕部末端的线 速度来源于肘关节的角速度,手掌末端的线速度来源于梳腕 关节的角速度,手指末端的线速度来源于手指关节的角速 度,这三个线速度共同合成一个合速度通过手指作用于球, 构成球的加速度。第 7 页对单手肩上投篮来说,肘关节的速度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 是楼腕关节和掌指关节的速度。双手胸前投篮的速度合成那么 不同,由于双手持球动作使手腕充分向背侧屈曲,肘关节的 屈伸幅度也较大,肩关节也能充分参加工作。此外,双手胸 前投篮一般伴随有上体的迁移,所以,球最后所获得的合速 度就会更大第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那么你知道关于篮球运动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篮球的开题报告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代写论文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篮球笔调查问卷计算机等

一、 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序号主要工作内容起止日期

1选题,拟定开题报告,收集整理资料2010年6月

2完善计划,开展研究2010年7月—2010年9月

3再次查找资料,统计结果2010年10月

4分析对比,拟定初稿2010年11月

5提交论文,指导老师评审返,反复修改2010年12月

6进行论文答辩2011年4月

7再次修改,正式提交论文2011年5月

五、预期结果

1、充分分析拼抢篮板球技术,并清晰细致的解析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

2、利用篮球运动中拼抢篮板球的能力的分析,为学院篮球篮球专选对训练比赛、以及日后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做出指导。

3、充分提高拼抢篮板球的训练效果,从而使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佳绩。

一、 选题依据

伴随着中国篮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职业联赛的风起云涌,篮球市场的日趋火爆,中国的男女篮球队(包括国家青年队)却在亚洲、世界赛场上连连败北!在奥运会预赛12队的16项技术统计中,除姚明有10项进入前5名外,无一人进入前十,中国男篮的失误高居榜首,5场比赛失误高达93次,平均每场失误次,其他大多数统计不是垫底就是倒数第二。无论是体能、技术,还是战术意识和作风,中国男篮都不具备8强的实力。在第七届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中, 拥有像易建联和唐正东这样绝好条件(连美国教练都羡慕)的中国青年男篮,二胜六负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队),这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青年男篮自身的落后状况,而且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男篮与当今世界男篮群体中高水平队伍之间的差距。优秀男子篮球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不仅制约了目前中国男篮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影响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中国篮球要想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有所作为,以及中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必须加速优秀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进程。NBA是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NBA为什么能50年长盛不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CAA每年为NBA输送几十名顶尖球员,NBA能够持续保持魅力也就在于不断有新星崛起。通过和“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相比较,我们发现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2、完善的训练、竞赛体制(包括中学生联赛、大学生联赛、和职业联赛)

3、竞争激烈的高水平的各级教练员队伍

4、激励机制

这几点正是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独到之处和成功之处。同时我们发现这四点中的共性就是鼓励竞争。通过频繁的激烈的比赛来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来选拔后备人才和优秀教练员,通过诱人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竞争,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篮球运动充满了生机。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由于两个国家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借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对现有的体制带来的冲击,使得目前的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队—国家队”的培养方式已日渐萎缩,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的过程中在竞赛制度方面、政策导向方面、激励机制方面、培养体制方面、教练员体制方面、科研、医疗保障方面、联赛吸引力方面、选材方面、训练方面等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因此对我国男子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当中出现的问题极其原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紧紧围绕鼓励竞争的原则,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对提高我国男子篮球运动整体水平和推动我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 研究对象:参加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的运动员、近两年由青年队调入一线队伍的年轻运动员,参加大超联赛的前几名队伍的运动员。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2004年期间的有关文献进新行查阅;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用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及专家进行调查、访问,以获取不同对象对各省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看法。

(三) 统计法:对青年联赛进行技术统计,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相关资料。

(四) 比较分析法:将我国后备力量的培养状况和美国相比较,将甲级队强弱队及其后备力量做全面比较,找出问题及值得借鉴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五) 逻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指出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四、 研究内容:

1、 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现状

2、 后备力量培养方面和美国相比较

3、 后备力量和职业联赛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

5、 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

6、 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五、 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

研究难点:由于运动员选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扯的因素多,所以给问卷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也有难度。

六、预期结果

虽然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重点需要解决的是培养模式、竞赛制度、教练员选拔培训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因为一方面这几方面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么多问题的解决不时一蹴而就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体现了人才成长的数量、质量、层次与等级的变化规律。从启蒙阶段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升高,随着孩子们学习与训练的提高,把前一个较低的培养层次中的优秀者选拔到下一个较高的培养层次中去,这样各级人才数量从多到少,人才质量从粗到精,人才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选拔,最后产生出佼佼者,“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培养篮球运动人才的基本模式。因此为了扩大篮球运动人口的基数, 必须开辟多种培养渠道,加大竞争力度,尽快形成我国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为此,必须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加速专业队二线队伍向高校并轨的步伐。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来进行,将大学联赛推向市场,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影响力,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进一步扩充大学生联赛的队伍及涉及的城市,增加比赛场次,避免垄断,加强竞争,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学生、中学生联赛。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抓紧培养各级队伍的高水平教练员,尤其是中学和大学专职教练员的培养。逐步提高各级教练员的待遇和职业运动员的待遇,学校也应为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加速普及完善教练员的竞聘制度,淘汰不能胜任的教练员,促使教练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推动选材、训练质量的提高。

七、进度安排:

2006年11月—2007年3月: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

2007年4月—2007年5月:进行问卷的设计;

2007年5月—200年9月: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完成技术统计工作;

2007年9月—2007年10月:对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

2008年1月—2008年2月:征求导师和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草稿;

2008年3月:定稿,准备答辩。

10、参考文献

[1]高建磊,陈树华,许永刚.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2卷第1期

[2]高治,徐伟宏.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3]刘玉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32

[4]宋振镇. CUBA与NCAA的比较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

[5]刘志伟,等.提高我国男篮对抗技术水平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

[6]张炳先,等.对篮球本质—强对抗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6).

[7]王章明,等.CBA甲A与NBA队员身高体重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体育科技,第34卷第6期

[8]刘玉林.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现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26卷2000年第2期

[9]张振东.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6(2):55-60

[10]朱体荃,韩立明.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9,20(6):23-27

[11]吴金元,任海.我国“三大球”的滑坡与后备力量的培养 [J].体育与科学,2001,22(1):37-40

[12]王守恒.美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及借鉴[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3):65

[13]成惜今.对世界男篮身高发展趋势的研究及预测[J].中国体育科技,1989,(4).

[14]黎白.篮球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应是多少?篮球,1993,(1).

[15]李可可.篮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1995(3):34~39

[16]张力为.运动智力—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中国体育科技,1993(1):39~45

[17]李可可.关于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问题的探讨,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3期

[18]卢亮球,邝郁,陈树华,优秀少年女篮运动员运动成绩与某些感知特征的相关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19]席莎,杨晓晖.对男篮不同位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总第49期

[20]王守恒,薛正武,曾凡星,等.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

[21]黄远翔.关于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与技术特长关系的探讨,潍坊学院学报,第2卷第4期

[22]赵芳,孙民治.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2期

[23]武国政,杜裕,谢铁兔.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水平不稳定原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25卷第2期

[24]孙民治,陈钧,方明.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体育科学2001年1月第21卷第1期

[25]翟强.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

[26]刘森.浅谈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

[27]付志东.论“豆芽菜现象”的本质原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2卷第1期

[28]陈本友.部分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1998年3月

篮球体育运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 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 28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篮球 笔 调查问卷 计算机 等

篮球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只针对你投篮说一下,因为投篮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难练的。淘宝搜“投篮手套”,不是让你买这个东西,是看他下面的几个视频教程链接,都是很好的,有乔丹的,张卫平等名人的,照着练真的很快。

研究的目的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也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来突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差异。而研究的意义,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解读。

文章从青少年篮球运动队训练的需要入手,对篮球的基本功和基本功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基本功教学的教法,其内容具有丰富、实用、趣味性强的特点,满足当今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的需求及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关键词:篮球教学;基本功;技术。作者介绍:沈峰,男,77年出生,97年毕业于浙江平湖师范,现在桐乡市濮院镇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兼学校女子篮球运动队教练。正文:篮球技术水平的巩固提高依赖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基本功的情况的好差,而在基本功的练习当中,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用性,由此也吸引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篮球教学也应从形式、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改革。从片面追求投篮命中率、力量训练,忽视基本功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重视基本功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基本功的篮球技术练习,为提高篮球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基本功的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及开展的各种类别的篮球比赛中已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大家看姚明为何能在短短几个时间就能立足于NBA,并令世界上那些篮球专家们为之震惊和感叹!让我们这些球迷们为他的成功而骄傲、欢呼!他的成功不仅仅来之于他米的身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那扎实的篮球基本功技术,这也得于他有好的启蒙教练的培养。所以基本功的教学将贯穿于我们青少年篮球教学及篮球比赛中。一、何谓基本功和篮球基本功。基本功的的“基本”《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根本的、大体上的意思。“功”是指技术和修养、方法、功夫、造诣之意。基本功是从我国传统的训练方法“练功”引申而来,并长期流传于武术、杂技、戏曲、书法等行业的基础训练中。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基本功是从十分繁复的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其中有关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最基本的、最困难的、最带关键性的规律部分,给予重点集中的训练。这是艺术创造前基本能力的大储备……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摘 要】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训练,一直是篮球训练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意识;训练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就能在比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和本队的优势,克敌制胜。美国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现代篮球比赛的实践也证明,运动员水平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发现,有好多队员个人技术比较好,然而到场上就不能正确发挥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动脑子打篮球其结果势必会影响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全队的攻防质量。可见,篮球意识的培养应成为篮球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意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篮球意识从广义上说,是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正真奥秘。”因此,可以把篮球意识定义为:运动员通过专项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可按队员的临场表现,分为: 1.传、接球意识。比赛中随时准备接同伴传来的球,接球后传给有机会的同伴。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 2.投篮意识。接同伴传球后,要根据防守者的情况,及时把握好投篮时机。 3.突破意识。当接到球后若对方防守站位较近,没有投篮机会,则突破上蓝或分球,给同伴创造机会。 4.跑动掩护意识。当你无球时,主动给同伴做掩护,创造进攻的机会。 5.防快攻意识。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由攻转守的节奏上积极合理地运用封、堵、抢、夹、断等技术,密切地相互协作配合,并针对场上情况随机应变。 6.协同配合防守意识。指运动员既有积极能动地运用迫、逼、堵、截、封、盖、抢、打、断等个人防守技术,又有与同伴协同组成关门、交、换、抢过、保护、夹击、围守、补防等战术配合意识。 7.抢篮板球意识。是一种艺术而巧妙的顽强的拼搏意识。运动员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抢篮板球意识,就能在比赛中以极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机智地争夺篮板球。 二、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人的意识是旁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却必然从自身的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也必须从比赛的战术行动中表现出来。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正确地动用技术、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必须头脑清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力求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带有一定的战术目的性。 2.行动的预见性。比赛双方对抗激烈,球场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取得最佳行动效果,就必须洞察情况变化,预见未来发展,准备好多种应付办法。 3.判断的准确性。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判断准确是正确发挥技、战术的前提。必须把一切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4.行动的应变性。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往往要改变自己的行动,使进攻或防守有较大的突破性,出其不意,防其不备,打对手措手不及。同时,对场上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也需要迅速采取应变手段,随时改变进攻和防守战术。例如: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严时,应注意防守动作不易太大,以免犯规;如裁判的判罚尺度松时,则可大胆贴上防守,动作也可以大一些,限制对方的行动。 5.动作的隐蔽性。运动员为了有效地攻击对方,争取主动和优势,必须善于运用各种娴熟的动作技巧(假动作或隐蔽动作)去扰乱与迷惑对手的判断,以造成其错觉,而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以赢得比赛的主动权。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来自: 书签论文网 6.行动的合理性。运动员行动的合理性表现在多方面,若比赛时运动员配合默契,攻防适时,该运则运,该投则投,该传则传,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关键时刻驾驭比赛的能力更能体现出运动员行动的合理性。 7.配合的整体性。篮球比赛是集体性很强的竞技项目。运动员应积极与同伴配合,努力为本队创造进攻机会和组织严密的防守。同时,运动中个人技术的发挥不能理解为单独存在的活动。任何技术都是处在集体配合之中,都是全队整体战术的组成部分。篮球意识的形成和体现受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比赛中的观察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对学习训练比赛的态度、战术知识水平和战术训练、集体观念、教练员水平及本队同伴的水平等。 三、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 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本人的感受,意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强,则很难改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1.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有些运动员“意识”不强往往表现在临场情况不明,头脑不清,场上运动盲目,致使本人和全队技、战术的动用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经常观摩训练和比赛,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在观摩中积极思维,将观摩看作是自己的一项实践机会,有意识地进入角色,并对场上的每一情况变化都做出一个假设性的思维反应,然后再同场上队员处理该情况所使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动态观察能力,特别是两个以上动作的组合与衔接。培养运动员用眼睛余光观察的能力。 2.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意识是一种经验的综合反应。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依赖于经验。作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间接经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积累间接经验即是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捷径。积累间接经验,应注重教练的理论传授,使理性知识得到升华;阅读前人的经验总结(有关专业文献、资料),从中得到启发;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3.基本技术训练与篮球意识训练相结合。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独立地练技术动作,而是贯穿篮球意识的内容,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加快篮球意识的培养。 4.战术思维训练。球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运动员的大脑后,需要运动员经过自己的思维迅即做出判断。只有判断迅速准确,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战术动作。因此,要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要求运动员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这是激发运动员战术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对形成和提高篮球意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5.注重节奏。比赛节奏是一种艺术性的配合默契的集体行为。增强队员的节奏意识,必须使全队思想统一,使反应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在技、战术教学和训练中,应对节奏提出明确的要求。 6.教练员的主导作用。篮球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每次训练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在实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把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关键环节等,用形象正确的示范、准确简明的讲解传达给运动员。使他们明确不同情况、不同位置职责的具体要求,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正确解决,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篮球运动员的意识问题是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一项复杂、重要的内容。应在教学训练的基础上,从意识源于实践出发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通过看、学、讲、练等手段,达到提高篮球意识的目的。

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人们生活的水平

篮球课开展论文开题报告

新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 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球性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将进一步在世界广阔范围内更迅速普及发展提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比赛的人文氛围全面提高 篮球运动由于自身的本体性特点、规律和功能,使它充满活力。为此,新世纪大众性篮球运动将进一步在全球普及,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社会文化和民众健身强体、修德养身的工具和手段。而这种运动性人文、文化色彩的氛围将不断的深化为社会特殊人文景观和人们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社区和工矿企业的篮球运动开展将日益广泛,热爱篮球运动的各界人士将进一步支持推广篮球运动。 (二)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篮球运动的增智、健身、教育、宣传、社交功能越来越被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领导认同,积极开展学校篮球运动将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健身水平、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品行、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的特殊教育形式。各种形式的业余篮球俱乐部将成为校园生活地一种基本社团组织。未来优秀运动幼苗将由此启蒙和得到发展。 (三)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 职业篮球比赛的竞技水平的技艺化,进一步产生了特殊社会性魅力和经济效益,促使新世纪职业篮球俱乐部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立,职业性竞赛的商业化行为将日益在规范中完善法治经营,逐步形成一种新兴产业。随之现存的国际性和各国的篮球组织形式迟早会有新的组合,竞赛的规则、竞赛的制度与方法的不断变革势在必行,以适应人们观赏、健身和发展科、艺化篮球竞技运动的需要。 (四)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 现代科技对篮球运动的渗透,使传统篮球观念,篮球理论、技术、战术和体能水平与训练手段将有新的创新和要求。实践训练手段将更科学化,多元科技将与训练比赛实践相结合,形成篮球观念的新转变,新的理论观点将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战术不断产生,新的竞赛制度不断完善,新的规则再充实、再发展,从而形成从篮球理论到篮球实践内容的新结构、新体系。篮球竞技在创新发展中更具个性化、集约化、技艺化、科技化、商业化,明显反映出竞技篮球当代化科技氛围。 (五)竞技篮球群雄相争激烈,排名出现新格局,技战术风格呈现新特点 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水平和实力将形成起伏状的新格局,这是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发展、提高的好趋势。然而总体上美国仍将居先,欧、美地区一些国家在一个时期内仍将处于先进水平,但各国实力将接近,排名将反复出现更迭。在亚洲、澳洲和非洲地区某些国家将向先进强国冲击。篮球运动总体发展朝着智博谋深、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和全面准确这一总趋势与不同流派风格以及多种多样打法的方向发展;比赛规则将应时修订,促进攻守平衡发展;高度与速度进一步相互依赖与制约;技术和战术进一步技艺化、精湛化、实效化、多变化、高空化、全面化和综合化;空间与时间的拼争更趋凶悍激烈,使运动员综合体能、机能、人文素质、文化修养提出更高要求,特殊才华球星的社会效益显得格外重要;教练员的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智慧才干及人格魅力更需综合提高。 可见新世纪篮球运动本体特征与特点将赋予新的内涵。 第一:贵在“理念” 当前世界篮球运动在向技艺化、职业化、观赏化、商业化发展,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进一步重新认识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的总趋势,从而研究提炼出自己在训练、管理、指挥、参赛、技战术创新的多元素结构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新的篮球理论与实践的架构体系,进而整合成自己独特的理念。这将是创建自我篮球训练竞赛指导思想,适应与实现训练竞技目标,推动篮球运动事业发展,塑造个人篮球生涯新形象的前提。为此,凡在篮球事业上有进取心的教练员、运动员对此已成为共识,也是一种创新立业的趋势。 第二:智在“聪颖” 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然而,随着世界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智慧无限的被开发,从而社会越来越文明进步。而科学技术也必然被竞技体育广泛地渗透移植和利用,传统的“勇者胜”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更新提出“决战瞬时智勇者胜”的理念,两强相遇“智者”胜的事例不胜枚举。为此世界有识的篮球人士不断强调用头脑打球,用智慧打球,打聪明球,打有文化有人文氛围的球,它是篮球运动在新世纪发展的又一新特点。 而智的基础则是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文化科技知识和人文修养,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篮球运动的真谛,进一步把握其规律,进而使自己自由的驰骋于篮球运动的实践。 第三:高在“制空” 自20世纪70年代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篮球球队强化高的意识,围绕着高采取种种举措,选择特殊高大的内线队员,普遍重视提高队伍整体高度,并确立了“无高不成队”、“不高难赢球”,以及“得高水平、高大中锋得天下”的理念。实践证明这不无道理,近20年来竞技篮球的确已成为巨人们的游戏。然而“高”的内涵都在于控制挂在空间的篮板、篮筐和篮球。因此,比赛规则对此不断修改,很多方面也无不既鼓励而又限制这一“高”的发展趋势。 第四:快在“ 节奏” 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和商业化的观赏性价值,篮球比赛规则对进攻阶段再次进行了缩短时间的规定,不仅使比赛速度加快,而且比赛节奏反复变化。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技术的训练、掌握和运用,对战术组织的配合与应变,都强化了时间意识和节奏意识。当今世界竞技篮球运动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争取时间是掌握主动赢得胜利的基本保障”已成为各国优秀队伍的共识。“兵贵神速”这一兵家古训更引人信服。而高速度下的技巧则充分体现在快慢速度的转换。特别引人思考的是,传统训练理论上有章有序的常规训练意识,应适应世界篮球运动比赛中凶悍、快速对抗中有章无序的比赛实际(即有序中的无序),是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研究的。这也是我国训练理论中滞后的一种现象。 第五:悍在“凶狠” 篮球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允许职业选手参加世界性大赛以后,运用贴身攻防的对抗手段以及凶悍拼争的顽强作风是现代篮球比赛当代化的最明显特点之一。篮球场上“悍”的传统理解也出现了质的变化,“悍”不仅反映在思想、意志、作风、精神上,反映在比赛过程中拼争技术手段和战术方法的合理应用上,而且还体现在比赛规则的不断演进的导向上。例如,篮下高空拼争既要求身高和体质,有要求技能能力、智谋变化,而其中凶悍的作风是能否发挥上述优势,取得制空优势的保证;再如,规则对进攻时间的限制,要求进攻时以快速凶悍的行动将球推过前场,并利用仅有的不到20秒的时间进行凶悍的攻击。而防守时为了阻止对手进攻,则普遍采取规则允许的身体接触,通过凶悍的追、逼、抢、打、断等防守手段的运用,从而使现代篮球比赛更具凶悍的拼斗性,时时出现精彩、激烈的比赛场面,不时给观众以悬念。 为此,世界强队强化凶悍作风的培养和体能体质的基础力量训练,以利于进行更凶悍的拼争。我国“八一”男篮之所以在建国50年来长久的保持良好的战绩,其比赛作风凶悍是基本因素。现代篮球当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短时间,短距离的贴身凶悍对抗。所以说智慧与凶悍的结合,既是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也是现代篮球运动的结晶,更是现代竞技篮球比赛当代化的要求和特征。 第六:准在“高分” 投篮准是篮球运动攻守对抗得分取胜的唯一手段和目的,国际比赛高比分的形成,一是表现为三分投手多,命中率普遍提高,投距远,投点广,被称为篮球场上的“远程导弹”;二是攻守转换快,特别是进攻速度加快、次数增多,投篮机会增多,远、中、近都布有强投攻击手,而篮下均重视布置高大重量级的“地雷”――中锋强攻;三是十分重视投篮基本功训练,既要求投篮技术方法不单一、能变化,要要求动作扎实、正确和规范,而且要求在训练中对抗条件下投篮的高数量和高质量(据资料显示,世界强队每天要求运动员在对抗条件下进行投篮训练,一般在米外区的不同角度定时定量投进500-600个球,这意味着一天每名运动员要投1000-1500次,而在投进的500个球中的命中率要达到55%-70%,以此保障在正式比赛中全队整体投篮命中率在50%以上,全队场次总得分不少于90分)。故世界优秀运动队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投篮手,他们掌握投篮技术已达到技艺化水平,普遍具有在对抗条件下投篮方式多、投距远、变化多、机会多、区点多、出手点高、心态稳、投速快、篮下强攻威胁性强和命中率指数大的特点,任何一个球队拥有这样的投篮明星运动员多,就标志着队伍整体实力强。 现代篮球运动除以投篮准作为“准”字要求的基本点外,还要求掌握个体动作普遍准确,扩大“准”的其他要求,例如运用技术时机的准确性高,转换技术、战术判断时间的准确性高,但特殊和突出的是外围三分球投篮命中率普遍提高。远、中、近多点,多面投篮相呼应,以成为战术变化的基础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主要手段。 第七:全在“综合”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多元、多型、多类、多变的综合的攻守对抗性运动项目。而对抗的胜负就取决于上述诸因素的有机综合统一,达到协调地融合成整体,具体反映在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围绕着迅速提高竞技水平,能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选材组建队伍,到实施训练、管理、培养规划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全面检测与培养运动员必备的专项基本条件,如对篮球运动专项的悟性与意识的全面性;专项身体形态的各部分比例的全面性;智能结构的全面性;体能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技能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性;掌握与运用攻守技术、战术的全面性等等。从而使现代高水平运动队均衡的相对的具备能文能武,能攻能守,能左能右,能内能外,能上能下,能快能慢,使他们在比赛中适应不同的队伍,不同的打法,适应不同比赛阶段的不同环境下自由保持正常的心态,掌握应变的主动性。正由于全面自我教育、训练、磨练意识的加强,他们在比赛中都能随机待遣,由单一性常规型运动员,向多面性综合型运动员发展,进而为增添球队的整体实力和自身向特异性明星型运动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全面、综合、特异的运动队及运动员已成为现代篮球实业家抢手的无上明珠,也是职业联赛观众观赏的夺目焦点,是现代竞技篮球当代化的重要标志。

篮球的发展史毕业论文

也许,自己对篮球有一份微妙的感情。不如男生们那般狂热,因为我不再可以疯疯癫癫地和男生一起驰骋在球场,站在同一个篮框下与他们抢球,不负众望地进球。所以,如今对篮球的喜欢,虽然依旧存在,却再也没有真正去打球了。也不如一些女生那样的“狂热”,像追星一样喜欢篮球,喜欢得快,不喜欢得也快,喜欢时整天捧着NBA杂志恶补常识,整天问:去打球吗?而不喜欢时,便再也不 问津篮球了。我想,我对篮球的喜爱,也许有点“中庸”,有点“不明不白”,或许,根本称不上是喜欢。最初对篮球的幻想,是在看动画片《灌篮高手》的时候。我曾一度幻想自己可以有樱木花道的悟性,打球时有流川枫的潇洒,射篮姿势有三井寿一般标准。虽然事实证明自己打球不二次运球就谢天谢地,根本没有力量双手举球高于头顶,用手腕发力射篮。于是自己能做的只是空摆一个投篮的姿势,把空气连带自己的遗憾一起投出,聊以自慰。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地认为,打球很潇洒。后来邻居朋友们开始在新村的空地上玩篮球,没有篮球场,5米宽的路作为了球场的长度,而宽度却有6米左右,把围墙上一块凹入的镂空作为篮框,“篮球”常常用排球,皮球代替。这样的“迷你”球场,打着又是二次运球,又是走步的“迷你篮球”。那个时候,我还小,仅会拍皮球而已。待我长大些,会熟练地拍球了,我也加入了他们的球队。年龄大的男孩已经懂得了“走步”,于是我也自然知道了“走步”。于是,宁可拼了命抱住球,脚也不敢多迈一步。于是我经常 “二运”,当时不知,还乐此不疲的与他们一起玩着我们自己的篮球。后来,大家开始被学业困扰,一届又一届,排着队,挨个儿退出了这样充满童趣的篮球赛。直到那一年我升入了初中,我也告别了这种日子。我曾问过玩伴,这里会不会“后继无人”,他们说不会的不会的。我说:“你们看,现在又没有新成员加入。”一个男生指着我们中最小的那个:“喏,毅毅的妹妹。”我摇头:“女孩子指望不上的。”他说:“你不也是女的?”“你见过第二个像我这样疯疯癫癫和男生一起打篮球的女生吗?”他摇摇头,又接了一句:“对哦。”我想,那份微妙的感觉也许就是来源于此吧!初中的体育课,是可以打篮球的,刚开始还有女生与我有相同的爱好,但更多的女生看见篮球就怕,传给她球,从不敢直接接球,定要等到球落地一次弹起来才接,偶尔被球砸到一次,就再也不敢打篮球。要是摔上一跤,更是闹得大家又是陪着上医务室又是提心吊胆,好好的一场篮球,彻底扫了兴。而后来,大家索性都说不碰那家伙了。于是,落单的我无奈地也不再“碰那家伙了”。只是偶尔,借了男生的篮球拍几下。路过学校球场时投去几瞥,也不知是羡慕还是失落。而难忘的“迷你篮球”,在一年后,真的由于后继无人而销声灭迹了。其实,我自知对篮球了解甚浅,但仍旧喜欢。班里的男生常常去校外打球,那天我正碰上浩浩荡荡的“车队”,一个男生居然笑问我:“一起去打球吗?”我说:“算了,我去了给你们添累赘。”他们总喜欢大声谈论篮球,明星。我觉得,能听他们谈论,看他们打球,已足以满足我儿时的幻想了。我坚信,篮球是勇者的游戏。我不够勇猛,体格不符合篮球手的条件,所以,我只能喜欢,无法热爱。

浅析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区别摘要在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刚刚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混为一谈。虽说两者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在形式和风格上并不相同,所以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本人从中发现许多文献资料中也将两者混为一谈,没有将两者区分开来。本人遂以这些文献资料为基础,加上在网站上查到的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整理,分别从定义、起源、特征、文化定性、功能影响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也对两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让人们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关键字】街头篮球 三人篮球 文化定性 功能特征 发展对策绪论在本人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中,以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功能、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居多,但是本人发现,在有些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当成了同一项运动项目在作阐述和研究。本人练习过一段时间的街头篮球,从中发现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甚至是传统篮球,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不能将他们相提并论。所以本人遂想到这样的一个研究课题,旨在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让人们能对这两项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都是刚进入中国不久,也都刚刚流行起来,在人们对两者还没有真正认识的前提下,不少商家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大肆将两者拉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必定导致两者的不健康发展。既然是两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必定有其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可循。因此人们必须对两者有充分的认识,方能保证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正确发展道路。1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定义街头篮球和篮球虽说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篮球运动,因此两者的定义也是不相同的。 街头篮球的定义街头篮球又名“街球”,它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集健身、休闲、表演等为一体的一项新兴篮球运动形式。它是起源于美国贫民区黑人青少年经常从事的篮球游戏活动,由于运动场地在简陋的街头或道边的篮球场而得名。同时,街头篮球也被看作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是篮球运动的一部分。街头篮球既是篮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hip-hop”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也就让街球成为在当今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个主体文化。但是,街头篮球与传统的篮球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又使得这项运动在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街头篮球的内容丰富,其中包含有街头比赛,斗牛,花式篮球表演,街球音乐等内容;形式多样,既有人数均等的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对抗,也有人数不等的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对抗;规则简明,既然是以娱乐为目的,又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参与者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则。 三人篮球的定义三人篮球的定义,三人篮球是在半场进行的三对三的对抗运动,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单从三人篮球的字面理解,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比赛或是对抗时就已经将对人数进行了规定,即三对三,因此它没有街头篮球那样的随意。加之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可以这样认为,三人篮球其实就类似于五人制篮球的传统篮球运动。2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美国被看成是街球的发源地,20世纪50年代,是街头篮球在美国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间距离篮球运动的发明晚了有半个世纪。到了60年代,成为了街头篮球英雄辈出的年代,期间有很多街球高手诞生。而到70年代,街头篮球在街头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断地走想成熟,这也标志着街头篮球从传统的篮球运动中分离开来,成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当时的街头篮球可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致的意思应该就是说,只要是出现在街头路边或是在公园里的篮球比赛或是游戏都统称为街头篮球,没有特定的含义对街头篮球进行诠释,所以,那些在路边、街角的三人篮球也就在街头篮球的范围之内。笔者认为,街头篮球的雏形应该是三人篮球。为什么这样说,在20世纪50年代,街球处于萌芽阶段,当时的街球技术水平远不比今日,可想而知,当时的街球技术可以说就是传统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常用的篮球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街球技术,当时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半场三对三的模式,但也有五对五的正规比赛模式,不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在当时并不多见。而在半场的三对三的情形下,个人技术施展的空间增大,同时参与者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仅仅局限于单调的技术动作和复杂的规则之中,于是有人有意无意地将一些简单的运球技术加以融合串联来增加篮球运动的观赏性或是运用一些特殊但很精彩的突破方法,同时也可表现出自己对篮球的控制能力。久而久之,参与者在运动中更加重视流畅随意的运球,干净利落的突破,复杂花哨的过人和疯狂劲暴的扣篮,从此街球在发展的同时也就不断的演绎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也就形成了大家现在熟知的街头篮球。与街头篮球相比,三人篮球在组织形式上看更像是正规五人篮球的缩写版。正规的组织方法,正规的竞赛规则,正规的裁判方法等。三人篮球也并没有脱离传统的篮球运动而形成独特的篮球文化,而是沿着正规篮球运动的发展轨迹在发展。在这一点上,街球就显得“脱俗”了。3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发展现状在中国,从1993年的7月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首次举办的三人篮球赛大获成功之后,香港就成为了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首届三人篮球世界锦标赛之后的32个分区赛站之一。而在我国内地,三人篮球开展最早的城市是广州,之后随着各个地区的商业活动也举办了不少的三人篮球比赛,使得刚进入我国的三人篮球运动深入人心,同时也不断地流行起来,逐渐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文化娱乐的方式,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由于三人篮球赛事的成功举办,更多的商家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也通过三人篮球的影响来提高知名度,并且举办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参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参赛的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对街头篮球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发现,在举办三人篮球的同时,也有不少的街头篮球的因素在里面。在赛事活动的开幕式上,往往会出现街头篮球的表演,但这并不能说明三人篮球和街头篮球的性质相同,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这样的情形当中,街头篮球的作用往往只是为三人篮球赛事服务,提高三人篮球的娱乐成分并达到宣传三人篮球的作用,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商家所获取的商业利益。近几年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各种关于“三人篮球”的商业化比赛,然而一些所谓的“街头篮球”的赛事,很大的程度上没有体现出街头篮球的风格和本质,而是属于三人篮球的性质,相信这一点并不能让多数的街球手满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街头篮球和比赛的胜负联系紧密之后,参与者就会在制定的比赛规则上受到很大的束缚,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街球手一味的追求比分,追求比赛的胜利,也就在比赛中有意识地采用最简单和实用的技术和招式,所以,多数的街球手就很少考虑通过这种性质的比赛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控球技术和招式风格。因此在这些所谓的街头篮球赛事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只是关于比赛本身的激烈程度,而不是在于参与者娴熟的控球技术和花样表演,从而使街头篮球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街头篮球MIX TAPE系列说起街头篮球,不得不提的是MIX TAPE系列的视频,它对中国街球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我接触过的武汉“313”街球组织的一名成员那里了解到,他最初认识和学习街头篮球就是从观看网站上的MIX TAPE系列的街球视频开始的。MIX TAPE与MIX TAPE TOUR这个系列的两个专辑实际是把所有的普通的街头篮球的赛事和AND1街头篮球巡回赛事,用一半专业一半不专业的拍摄手法,把所有的这些片子先剪接零碎,再用不规则的混合编辑在一起,然后加上浓厚的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制作设计与平面效果,以HIPHOP作为灵魂的音乐混音带作为背景,整体就像是一张街头篮球音乐集锦带,所以称之为MIX TAPE。而在这个系列中对中国街球影响最深的两位街球高手当属Rafer Alston(花名Skip to my lou)和Hot Sauce。Rafer Alston是大家熟知的火箭队的现役球员阿尔斯通,Hot Sauce则是现在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街球高手。MIX TAPE系列的集锦带原本是AND1用来送给每一位在AND1专卖店里买AND1球鞋的顾客,以达到提升球鞋价格为目的,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专辑在篮球界里有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就意外的发生了,这样的篮球风格,一切极具浓厚美国街头篮球文化的产物与感觉,很快地向全球蔓延。因此这些专辑被看作是街头篮球的“《圣经》”。 街球组织在很早以前就有街球组织的存在了,由于街头篮球传如中国的时间比较晚,所以,相对国外的街球组织来讲,国内的街球组织成立的也很晚,甚至是晚了有半个多世纪。哈林篮球队将街球文化带到了全世界。哈林是美国纽约的一个地名,因顶尖的街球选手大多出自于该地区,故今日的哈林已经被视为街头篮球的代名词。哈林有多支篮球队,最为突出的是哈林环球旅行者和哈林巫师篮球队。哈林旅行者篮球队成立于1926年,从1927年便开始了旅行表演,1948年首次走出美国,如今已到过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1956年哈林篮球队准备到秘鲁首都利马访问比赛时,正值秘鲁内战不止,为此他们打算取消比赛。消息传出去不到1小时,内战双方首领协商,同意放下武器,停战4天,哈林篮球队在秘鲁的比赛表演正常进行。从这一史实,可见哈林篮球的巨大魅力。哈林巫师篮球队诞生于1962年,至今哈林巫师每年都在全球巡演,其足迹遍步世界各地。多年来,哈林篮球发明和推广了花式篮球,他们将杂耍的运球,充满想像力的传球和扣篮,与HIPHOP音乐及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街球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街球狂潮。他们用出神入化的表演诠释着篮球运动的内涵。现今哈林篮球队将街头篮球表演和篮球商业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断的推陈出新,表演内容也根据不同的地域而改变,每次都会给球迷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哈林地区还有一个地方,即哈林区第155大道的洛克公园,全世界的街头篮球手们把它看作是街头篮球“麦加”和“圣殿”。中国街头篮球组织——街头篮球联盟,简称街盟,2002年6月1日中国街头篮球联盟成立,街盟望站正式运行结盟的合作伙伴有:耐克、AND1、锐步、阿迪达斯、可口可乐、体育界、灌篮杂志、上海东方网、美国EA电子游戏公司、网易等20余家公司。可见街头篮球发展的巨大和潜在的商机。在街头篮球发展的同时,国内的各个城市中分属街盟的街球组织也相继成立。4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特征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一样,都具备篮球运动的竞争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等一般的特征,在这里要说的是除了这些一般的特征外,两者所具备的自身的独特特征。 街头篮球的特征 组织性强组织性强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说参与街球运动的人一般会以组织的形式进行学习和交流,比如之前提到的武汉“313”街球组织,是一些志趣相投的街球手自行组织起来的一个团队。还比如世界著名的街球组织“哈林篮球队”、“AND1”等,还有中国有名的街球组织“街头篮球联盟”。第二种是说对街头篮球比赛的组织很难。之前提到的商业化的街头篮球比赛除外,一般进行的街球比赛只是在街球组织内部或是组织之间进行的比赛,并且比赛的规则一般是参与者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要组织一场真正具有街头篮球风格的大型比赛很难。由于街球是参与者自身意志的一种体现,所以打街球时根据人数的多少可以进行自身的调节,平衡实力,可形成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比赛形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进行,比如轮流单挑或是相互进行freestyle的练习或者演练战术和个人技术。 个性的展示在街球场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篮球来尽情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在这个没有循规蹈矩的条件下,需要的只是灵感和激情的释放,他们不是因为比赛而打篮球,而是更注重于球艺,把篮球玩成艺术,将音乐和篮球和谐的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一群时尚的先锋。热情、奔放、动感、洒脱、时尚、张扬是街球的个性,因此街球对街球手来说是最好的内心感受的方式。篮球可以在他们的脑袋里变的很神圣,他们也会想尽方法使得这项运动变的精彩,同时也使得自己变的让人注意。看过街球玩家打过街球的人才会真正明白街头篮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场上的舞蹈般的个性动作和令人眩目的球技使街球运动变成了一种魅力和诱惑。 内容的丰富多样构成街球的因素有很多,音乐、服饰、装饰品、篮球鞋,甚至还有纹身等等。街头篮球往往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音乐的节奏感带来的是街球手的灵感和球场的气氛,更体现出街球的艺术性,有展示个人篮球技巧的freestyle表演,有扣篮表演,而这些都是颇具游戏性质的。与其说街球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一种游戏。 比赛结果的淡化在不受规则约束的条件下,街球手追求的不是比赛的输赢,而是比赛的趣味性和自我的体现。看过真正街球比赛的人都会发现,即便是周围的观众,也往往都是冲着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街球手的表演,抱着一种欣赏的心来观看的。一个精彩的过人或是巧妙的传球都会得到观众和对手的喝彩,掌声和肯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者也就会把比分和输赢看的比较淡了。 参与者的限制街球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打的,特别是要得到同伴的肯定。没有过硬的技术在街球场上是很难形成气候的,所以街球具有排他性。同时,街球对参与者的年龄也有限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打街球的,没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是很难玩出华丽和动感的动作的。因此说街球是属于青少年的运动。 街头篮球的风格特点街头篮球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服饰、音乐、技术,这也是三人篮球,甚至是五人制篮球都无法比拟的。 服饰街头篮球中的服饰颇具嘻哈风格,嘻哈族的服饰,嘻哈运动用品,宽大的T恤,板裤、运动靴、棒球帽或佩戴粗粗的银质耳环,项链,手环等饰物,戴墨镜、随身听、双肩包等,编发辫或者束发等,总之表现出十足的动感。 音乐在音乐的选择上也是动感十足的,以RAP饶舌音乐、DJ为主,节奏感很强,以配合街球运动的节奏。一般来讲,这样的音乐听起来便可让人产生运动欲望的那种。 技术与传统篮球不同,街球追求的是技术的花哨。一般来讲,传统篮球追求的是简单但实用性强的技术,而街球追求的是篮球的随意性和创意。因此篮球在街球手的手上往往会呈现出让人匪夷所思的动作,也正是因为这样,如今街头篮球吸引了众多的观赏者。但不同的街球手之间所具有的打球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其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 三人篮球的特征 比赛条件宽松,组织简单三人篮球可以看作简单化的正规五人制篮球,与正规的五人制的篮球比赛相比,三人篮球的比赛条件相对简单,组织起来也显得更容易些。一个完整的篮球场就可同时进行两场三人篮球比赛,参与人数少,比赛时间短,规则简化,在只有一个裁判和一个记录员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 个人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三人篮球由于在场上的人数较少,攻击的区域相对扩大,因此个人技术更容易发挥,所以个人攻击在比赛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比赛中也经常会出现美妙的配合,但是在三人篮球中,个人技术好的队更容易取得比赛的胜利。 比赛具有明显的商业化从三人篮球在国内近几年的发展就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三人篮球比赛的商业化程度更加突出。很多的企业、公司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针对目标消费群而举办颇具商业气息的三人篮球比赛。在这些公司和企业当中,以体育用品、食品和饮料居多,其中的目标消费群以青少年为主,通过比赛的方式扩大影响力,从而起到诱导消费的作用。 比赛的偶然性大,竞争更加激烈三人篮球的赛事中多采用淘汰制,加上比赛时间短,比赛场地小,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比赛中个人因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比赛中充斥着非常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比赛的偶然性比较大,因此悬念使得三人篮球更具魅力。5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文化定性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虽说都是属于篮球运动,但是由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也显现出不同的文化定性。 街头篮球的文化定性 全球边缘文化所谓边缘文化,是指社会中少数非正式群体创造并认同的,流行于其群体内的亚文化。青年文化是多元的社会分层中的一元,是以青年小众为唯一生息,传播和繁衍的客体人群的亚文化形式,因此,它是一种边缘文化。街球运动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主要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叛逆性、非功利性、超前性、审美性和差异化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其追求形式美,讲求精神放松,融娱乐于运动之中,也正迎合了青少年精力旺盛,追求个性自由、娱乐和运动的二位一体的休闲方式。 青少年流行文化街球运动是一项青少年流行文化。青少年往往是“流行”的最强力的支持者。从街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无数的青少年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阵接一阵的流行风暴,并且单纯的街球运动逐渐演绎了众多具有新的风格特点的青少年文化,例如各种街球族服饰、运动装备、hip-hop背景音乐等各种充满嘻哈风格的街球文化受到青年的高度认可。 嘻哈文化嘻哈运动文化是青少年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生存空间,它是不断在打破旧有的不适合人性发展的文化规范与生存割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嘻哈运动是一种流行文化符号,街头篮球就从属于嘻哈文化。作为运动文化,它传递出青少年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时间;作为流行文化,它展现青少年的丰富个性和独立不羁的叛逆精神;作为休闲文化,它是肯定和享受生命的表现,它能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融于娱乐之中,将价值准则融于健康趣味中。 三人篮球的文化定性 竞技文化三人篮球可以看作是传统篮球的一个缩写形式,既然这样,它也就具备传统篮球的竞技文化的定性。娱乐是街头篮球的主要目的,与街球不同的是,传统的竞技篮球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虽然说三人篮球在学校里开展的不像社会中那么激烈,但是在其不断成熟的趋势下,三人篮球必将成为学校竞技篮球的一部分,促进课堂教学,增进健康、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休闲娱乐文化三人篮球也是典型的青少年休闲娱乐文化,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之余从事该运动,有助于年轻人发展和完善自我,提高生活质量。竞技篮球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的确是很吸引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职业的球员的,很多人对篮球的理解和接触仅限于观看篮球比赛。三人篮球作为一种新颖的娱乐手段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符合当代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它可以协调人的精神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6.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功能和影响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在功能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说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交际功能等,再比如在对青少年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上,但是在由于他们文化归因的不同,他们对青少年消费观念的影响程度却不尽相同。结论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虽都是篮球运动,但两者其实是在向不同的方向在发展,同时也是篮球文化和hip-hop文化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两者的功能、特征、文化定性、规则、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街头篮球其实就是走着与传统篮球不同的道路,同时也是hip-hop文化的体现,相比来讲三人篮球则沿袭了传统篮球的发展道路。因此,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不能等同看待,明白了其中的本质才能寻求属于两者各自的正确的发展道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者在自己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长,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的篮球事业的大发展。

取其精华就行了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论文的开题报告

文章从青少年篮球运动队训练的需要入手,对篮球的基本功和基本功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基本功教学的教法,其内容具有丰富、实用、趣味性强的特点,满足当今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的需求及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关键词:篮球教学;基本功;技术。作者介绍:沈峰,男,77年出生,97年毕业于浙江平湖师范,现在桐乡市濮院镇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兼学校女子篮球运动队教练。正文:篮球技术水平的巩固提高依赖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基本功的情况的好差,而在基本功的练习当中,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用性,由此也吸引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篮球教学也应从形式、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改革。从片面追求投篮命中率、力量训练,忽视基本功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重视基本功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基本功的篮球技术练习,为提高篮球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基本功的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及开展的各种类别的篮球比赛中已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大家看姚明为何能在短短几个时间就能立足于NBA,并令世界上那些篮球专家们为之震惊和感叹!让我们这些球迷们为他的成功而骄傲、欢呼!他的成功不仅仅来之于他米的身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那扎实的篮球基本功技术,这也得于他有好的启蒙教练的培养。所以基本功的教学将贯穿于我们青少年篮球教学及篮球比赛中。一、何谓基本功和篮球基本功。基本功的的“基本”《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根本的、大体上的意思。“功”是指技术和修养、方法、功夫、造诣之意。基本功是从我国传统的训练方法“练功”引申而来,并长期流传于武术、杂技、戏曲、书法等行业的基础训练中。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基本功是从十分繁复的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其中有关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最基本的、最困难的、最带关键性的规律部分,给予重点集中的训练。这是艺术创造前基本能力的大储备……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摘 要】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训练,一直是篮球训练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意识;训练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就能在比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和本队的优势,克敌制胜。美国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现代篮球比赛的实践也证明,运动员水平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发现,有好多队员个人技术比较好,然而到场上就不能正确发挥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动脑子打篮球其结果势必会影响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全队的攻防质量。可见,篮球意识的培养应成为篮球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意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篮球意识从广义上说,是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正真奥秘。”因此,可以把篮球意识定义为:运动员通过专项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可按队员的临场表现,分为: 1.传、接球意识。比赛中随时准备接同伴传来的球,接球后传给有机会的同伴。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 2.投篮意识。接同伴传球后,要根据防守者的情况,及时把握好投篮时机。 3.突破意识。当接到球后若对方防守站位较近,没有投篮机会,则突破上蓝或分球,给同伴创造机会。 4.跑动掩护意识。当你无球时,主动给同伴做掩护,创造进攻的机会。 5.防快攻意识。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由攻转守的节奏上积极合理地运用封、堵、抢、夹、断等技术,密切地相互协作配合,并针对场上情况随机应变。 6.协同配合防守意识。指运动员既有积极能动地运用迫、逼、堵、截、封、盖、抢、打、断等个人防守技术,又有与同伴协同组成关门、交、换、抢过、保护、夹击、围守、补防等战术配合意识。 7.抢篮板球意识。是一种艺术而巧妙的顽强的拼搏意识。运动员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抢篮板球意识,就能在比赛中以极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机智地争夺篮板球。 二、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人的意识是旁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却必然从自身的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也必须从比赛的战术行动中表现出来。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正确地动用技术、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必须头脑清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力求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带有一定的战术目的性。 2.行动的预见性。比赛双方对抗激烈,球场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取得最佳行动效果,就必须洞察情况变化,预见未来发展,准备好多种应付办法。 3.判断的准确性。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判断准确是正确发挥技、战术的前提。必须把一切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4.行动的应变性。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往往要改变自己的行动,使进攻或防守有较大的突破性,出其不意,防其不备,打对手措手不及。同时,对场上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也需要迅速采取应变手段,随时改变进攻和防守战术。例如: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严时,应注意防守动作不易太大,以免犯规;如裁判的判罚尺度松时,则可大胆贴上防守,动作也可以大一些,限制对方的行动。 5.动作的隐蔽性。运动员为了有效地攻击对方,争取主动和优势,必须善于运用各种娴熟的动作技巧(假动作或隐蔽动作)去扰乱与迷惑对手的判断,以造成其错觉,而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以赢得比赛的主动权。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来自: 书签论文网 6.行动的合理性。运动员行动的合理性表现在多方面,若比赛时运动员配合默契,攻防适时,该运则运,该投则投,该传则传,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关键时刻驾驭比赛的能力更能体现出运动员行动的合理性。 7.配合的整体性。篮球比赛是集体性很强的竞技项目。运动员应积极与同伴配合,努力为本队创造进攻机会和组织严密的防守。同时,运动中个人技术的发挥不能理解为单独存在的活动。任何技术都是处在集体配合之中,都是全队整体战术的组成部分。篮球意识的形成和体现受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比赛中的观察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对学习训练比赛的态度、战术知识水平和战术训练、集体观念、教练员水平及本队同伴的水平等。 三、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 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本人的感受,意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强,则很难改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1.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有些运动员“意识”不强往往表现在临场情况不明,头脑不清,场上运动盲目,致使本人和全队技、战术的动用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经常观摩训练和比赛,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在观摩中积极思维,将观摩看作是自己的一项实践机会,有意识地进入角色,并对场上的每一情况变化都做出一个假设性的思维反应,然后再同场上队员处理该情况所使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动态观察能力,特别是两个以上动作的组合与衔接。培养运动员用眼睛余光观察的能力。 2.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意识是一种经验的综合反应。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依赖于经验。作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间接经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积累间接经验即是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捷径。积累间接经验,应注重教练的理论传授,使理性知识得到升华;阅读前人的经验总结(有关专业文献、资料),从中得到启发;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3.基本技术训练与篮球意识训练相结合。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独立地练技术动作,而是贯穿篮球意识的内容,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加快篮球意识的培养。 4.战术思维训练。球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运动员的大脑后,需要运动员经过自己的思维迅即做出判断。只有判断迅速准确,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战术动作。因此,要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要求运动员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这是激发运动员战术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对形成和提高篮球意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5.注重节奏。比赛节奏是一种艺术性的配合默契的集体行为。增强队员的节奏意识,必须使全队思想统一,使反应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在技、战术教学和训练中,应对节奏提出明确的要求。 6.教练员的主导作用。篮球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每次训练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在实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把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关键环节等,用形象正确的示范、准确简明的讲解传达给运动员。使他们明确不同情况、不同位置职责的具体要求,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正确解决,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篮球运动员的意识问题是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一项复杂、重要的内容。应在教学训练的基础上,从意识源于实践出发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通过看、学、讲、练等手段,达到提高篮球意识的目的。

浅谈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学术价值

每项运动项目均有其专项意识,所谓篮球意识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学习老运动员应付复杂情况的应变经验,在比赛中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自觉地有目的地运用控制、支配认识与行动的能力,它是运动员长期的篮球学习、训练和比赛中逐渐培养和提高的,被认为是篮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

对于集体性球类运动项目来说,技术是制胜基础,战术是手段,整体产生力量以及素质作为保障。篮球运动也不例外,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应注重三个方面:正确应用各项基本技术的意识;战术配合意识;参加整个篮球运动的思想意识。 整体意识就是对参加篮球运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民族自尊心,高昂的斗志和集体荣誉感。正确应用技术意识,就是努力掌握各项运动技术,使之形成运动技巧,比赛时准确、及时熟练地应用。战术配合意识即比赛时自觉积极地贯彻战术意图,能与同伴密切配合,使全队形成一个战术集体。

本论文主要从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对于丰富篮球意识训练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应用价值

由于篮球意识的提高取决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有必要加强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但目的性不明确,容易受其它不利刺激的干扰,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将来再改就比较困难了。对我市中学生篮球比赛近几年比赛的观察发现,普遍存在篮球意识不强的问题。因此,意识的培养不能靠自然形成,必须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严格要求。现代高水平篮球比赛的核心是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赛场千变万化。运动员在对抗中既是体力、技战术的较量,又是彼此斗智的过程。篮球意识作为篮球运动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对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是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抓住战机,合理运用技、战术,应付比赛场上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以变应变,使自己的行动最佳化,达到扬长避短,争取主动,从而获胜的目的。近几年我国各篮球专业队在防守技术、 战术训练方面 , 都下了不少的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了不小的提高。 但是与世界强队相比 , 特别是两名中国篮球运动员在 NBA 的表现,反映出篮球意识仍然是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主要的薄弱环节。 本文试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现状及篮球意识的具体训练方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 旨在为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建议。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刘俊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中对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做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他认为篮球意识作为篮球运动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对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践出发,在强调篮球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篮球意识的概念、要素、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篮球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运动员在球场上进行感知、分析、判断、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胡英青也在《体育与科学》中指出在篮球训练中篮球意识的重要性早就被教练员所重视。他运用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篮球意识与训练内容因素相关程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比赛、观察能力的训练、战术知识水平和基础战术训练与发展篮球意识的相关程度最大,技术训练和对抗训练与发展篮球意识的相关程度较大。因此,应把技术训练、对抗训练、战术训练、观察能力训练、战术知识水平训练作为发展篮球意识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注重现察能力的训练。而周琪也在《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对相关课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他认为在篮球比赛中,篮球意识始终伴随着球员的行动,它是指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客观具体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采取合理有效行动的过程和总和;篮球意识有着复杂的构成要素;应通过篮球理论的学习和智力训练、技术训练以及战术训练逐步培养和强化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介此本论文主要从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意在丰富篮球意识训练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的与意义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各项技、战术,这就是篮球意识,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比赛的积累,青少年正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黄金时期,目前少年运动员,尤其是学校业余运动员的初级训练,往往重技术,轻意识;重结果,轻过程,而造成到了一定水平后,就会发现个人的技术动作不错,动作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通常表现为训练不错,比赛时发挥不出水平,战斗力不强。此时再予以纠正和培养,已为时以晚了。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其中教练员的训练技巧,是其中关键一环,因此,针对少年篮球训练的特点,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少年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进行研究,对于指导篮球运动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教练员的训练工作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研究内容

关于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培养与训练

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拟解决的问题

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战术意识,对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篮球运动水平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中学生处于基础训练阶段,所以应把战术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为以后的专项训练打下基础。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阅以及图书资料来学习,分析与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有关的问题。

专家访谈法: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可行性分析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在互联网上查找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保证,同时在校期间,可以和专业课老师、篮球队的教研员就本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是可行的。

3、本题目的创新点

现在社会上多重视高校与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与训练,而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需要从小抓起,深入学习的。本论文在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丰富了现阶段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篮球意识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4、论文研究计划

2010年3月8日 到2010年3月14 日收集资料

2010年3月8日 到2010年4月7  日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0年4月7  日到2010年4月30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

2010年5月1  日到2010年5月10日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2010年5月 20日到2010年6月15日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本人曾在吉林市第七中学和北华大学篮球专选班教学实习,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跟体育训练的经验,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我研究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咨询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并在第七中学的体育课上开始实践教学。

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我的教师李文石老师在社会体育教学和训练方面又很深的造诣,给我做了很多的指导。同时侯丽红老师对体育健身训练有很深的了解。侯老师给了我很多的

帮助,可以使我的研究更加顺利。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由于本人的理论研究水平有限,时间不充足,经验不丰富,在研究的过程中海需要努力。

四、参考文献

[1] 篮球意识训练的相关因素研究[J].胡英清.体育与科学;2001年04期

[2] 浅析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J].刘俊.科技信息;2006年 S3期

[3] 篮球意识及其培养[J].曾正阳.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A].刘骞.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对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探讨[J].甘健辉..柳州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6] 篮球意识及培养[J].孙民治,谭朕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7] 篮球意识研究综述[J].徐圣霞,刘小平;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8] 对篮球意识的理论分析[J].焦友吉;湖北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9] 浅析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及其培养[J].高琪;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篮球运动的战术意识及其培养方法[J].孙闽君,于德东;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1] 关于篮球意识的几点思考[A].郑文清;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2] 篮球意识的培养[J].毕务萍;山东体育科技;1993年03期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那么你知道关于篮球运动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篮球的开题报告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代写论文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篮球笔调查问卷计算机等

一、 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序号主要工作内容起止日期

1选题,拟定开题报告,收集整理资料2010年6月

2完善计划,开展研究2010年7月—2010年9月

3再次查找资料,统计结果2010年10月

4分析对比,拟定初稿2010年11月

5提交论文,指导老师评审返,反复修改2010年12月

6进行论文答辩2011年4月

7再次修改,正式提交论文2011年5月

五、预期结果

1、充分分析拼抢篮板球技术,并清晰细致的解析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

2、利用篮球运动中拼抢篮板球的能力的分析,为学院篮球篮球专选对训练比赛、以及日后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做出指导。

3、充分提高拼抢篮板球的训练效果,从而使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佳绩。

一、 选题依据

伴随着中国篮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职业联赛的风起云涌,篮球市场的日趋火爆,中国的男女篮球队(包括国家青年队)却在亚洲、世界赛场上连连败北!在奥运会预赛12队的16项技术统计中,除姚明有10项进入前5名外,无一人进入前十,中国男篮的失误高居榜首,5场比赛失误高达93次,平均每场失误次,其他大多数统计不是垫底就是倒数第二。无论是体能、技术,还是战术意识和作风,中国男篮都不具备8强的实力。在第七届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中, 拥有像易建联和唐正东这样绝好条件(连美国教练都羡慕)的中国青年男篮,二胜六负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队),这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青年男篮自身的落后状况,而且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男篮与当今世界男篮群体中高水平队伍之间的差距。优秀男子篮球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不仅制约了目前中国男篮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影响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中国篮球要想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有所作为,以及中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必须加速优秀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进程。NBA是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NBA为什么能50年长盛不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CAA每年为NBA输送几十名顶尖球员,NBA能够持续保持魅力也就在于不断有新星崛起。通过和“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相比较,我们发现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2、完善的训练、竞赛体制(包括中学生联赛、大学生联赛、和职业联赛)

3、竞争激烈的高水平的各级教练员队伍

4、激励机制

这几点正是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独到之处和成功之处。同时我们发现这四点中的共性就是鼓励竞争。通过频繁的激烈的比赛来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来选拔后备人才和优秀教练员,通过诱人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竞争,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篮球运动充满了生机。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由于两个国家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借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对现有的体制带来的冲击,使得目前的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队—国家队”的培养方式已日渐萎缩,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的过程中在竞赛制度方面、政策导向方面、激励机制方面、培养体制方面、教练员体制方面、科研、医疗保障方面、联赛吸引力方面、选材方面、训练方面等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因此对我国男子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当中出现的问题极其原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紧紧围绕鼓励竞争的原则,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对提高我国男子篮球运动整体水平和推动我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 研究对象:参加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的运动员、近两年由青年队调入一线队伍的年轻运动员,参加大超联赛的前几名队伍的运动员。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2004年期间的有关文献进新行查阅;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用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及专家进行调查、访问,以获取不同对象对各省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看法。

(三) 统计法:对青年联赛进行技术统计,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相关资料。

(四) 比较分析法:将我国后备力量的培养状况和美国相比较,将甲级队强弱队及其后备力量做全面比较,找出问题及值得借鉴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五) 逻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指出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四、 研究内容:

1、 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现状

2、 后备力量培养方面和美国相比较

3、 后备力量和职业联赛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

5、 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

6、 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五、 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

研究难点:由于运动员选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扯的因素多,所以给问卷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也有难度。

六、预期结果

虽然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重点需要解决的是培养模式、竞赛制度、教练员选拔培训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因为一方面这几方面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么多问题的解决不时一蹴而就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体现了人才成长的数量、质量、层次与等级的变化规律。从启蒙阶段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升高,随着孩子们学习与训练的提高,把前一个较低的培养层次中的优秀者选拔到下一个较高的培养层次中去,这样各级人才数量从多到少,人才质量从粗到精,人才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选拔,最后产生出佼佼者,“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培养篮球运动人才的基本模式。因此为了扩大篮球运动人口的基数, 必须开辟多种培养渠道,加大竞争力度,尽快形成我国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为此,必须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加速专业队二线队伍向高校并轨的步伐。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来进行,将大学联赛推向市场,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影响力,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进一步扩充大学生联赛的队伍及涉及的城市,增加比赛场次,避免垄断,加强竞争,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学生、中学生联赛。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抓紧培养各级队伍的高水平教练员,尤其是中学和大学专职教练员的培养。逐步提高各级教练员的待遇和职业运动员的待遇,学校也应为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加速普及完善教练员的竞聘制度,淘汰不能胜任的教练员,促使教练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推动选材、训练质量的提高。

七、进度安排:

2006年11月—2007年3月: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

2007年4月—2007年5月:进行问卷的设计;

2007年5月—200年9月: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完成技术统计工作;

2007年9月—2007年10月:对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

2008年1月—2008年2月:征求导师和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草稿;

2008年3月:定稿,准备答辩。

10、参考文献

[1]高建磊,陈树华,许永刚.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2卷第1期

[2]高治,徐伟宏.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3]刘玉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32

[4]宋振镇. CUBA与NCAA的比较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

[5]刘志伟,等.提高我国男篮对抗技术水平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

[6]张炳先,等.对篮球本质—强对抗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6).

[7]王章明,等.CBA甲A与NBA队员身高体重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体育科技,第34卷第6期

[8]刘玉林.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现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26卷2000年第2期

[9]张振东.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6(2):55-60

[10]朱体荃,韩立明.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9,20(6):23-27

[11]吴金元,任海.我国“三大球”的滑坡与后备力量的培养 [J].体育与科学,2001,22(1):37-40

[12]王守恒.美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及借鉴[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3):65

[13]成惜今.对世界男篮身高发展趋势的研究及预测[J].中国体育科技,1989,(4).

[14]黎白.篮球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应是多少?篮球,1993,(1).

[15]李可可.篮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1995(3):34~39

[16]张力为.运动智力—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中国体育科技,1993(1):39~45

[17]李可可.关于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问题的探讨,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3期

[18]卢亮球,邝郁,陈树华,优秀少年女篮运动员运动成绩与某些感知特征的相关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19]席莎,杨晓晖.对男篮不同位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总第49期

[20]王守恒,薛正武,曾凡星,等.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

[21]黄远翔.关于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与技术特长关系的探讨,潍坊学院学报,第2卷第4期

[22]赵芳,孙民治.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2期

[23]武国政,杜裕,谢铁兔.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水平不稳定原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25卷第2期

[24]孙民治,陈钧,方明.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体育科学2001年1月第21卷第1期

[25]翟强.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

[26]刘森.浅谈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

[27]付志东.论“豆芽菜现象”的本质原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2卷第1期

[28]陈本友.部分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1998年3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