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词研究论文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如果是第一次写论文,那么有必要了解一篇成熟的论文是如何选定题目,确定范围,如何征引材料,组织观点的,因此,建议你在确定13个方面究竟哪个适合去写之前,利用图书馆里德中国知网或者万方数据库查阅一下这方面的研究,一来是了解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来是从已经有的论文中学习怎么去写。既然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建议你还是选择研究德比较多的方面,这样可以参考借鉴的多一些。具体来看看你的参考选题。1涉及的是网络语言研究,比较热门,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新词新语材料,我可以给你发武汉大学语情监测中心去年的《中国语情》,你可以从中去选择。但是,网络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倒是很新鲜,因为新词新语的教学还很少提及,但是又很有必要,所以价值可观,可以深挖,你可以集中选取一些比较贴近生活、有教学意义的词语来做研究;2是一个很宽泛的论题,研究的也不少,适合做综述性的研究,新意不大;3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相比于你的其他选题,这个与对外汉语结合得也少,可以排除;4就更宽泛了,而且比较理论,容易下手,但是不容易写出东西;5其实是3的一个更小的论题,这类似于“中外颜色词差异研究”之类的,也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积累,建议还是不要写,太空泛;6“好”作状语(如黛玉“你好...(狠心)”,作补语“打得好!”,你可以检索一下研究得多不多,看兴趣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汉语语法研究论题;7和5属于一个类型,所以不赘述了;8和3、5也是一个类型,研究的夜比较多,内容也很庞杂,不好做精到深入的研究;9还是一样(你的13个选题中委婉语、礼貌语、称谓语占了5个,这些都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10的研究也挺多的,我们就曾经以小组讨论形式研究过;11也是文化研究,我曾经写过“薇”的文化研究,这种名物研究也很繁琐,新手不容易动笔;12很考验人的文学功底,如果看的很浅,那么单靠翻书来找例证,来总结观点,绝对会是一件辛苦至极而又收效甚微的体力活;13倒是一句反话,因为传统上都认为汉字在信息化方面,相比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劣势。要是你认为有优势,那么这也绝对要言之有理,如果没有中文信息处理的背景,最好不要空谈。最后,建议你将13个题目分成几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考对各个方面研究现状的考察所得出的研究难度,以及每个题目的成果预期,去选择你想做的吧。第一次写论文,如果思路踢不开,可以先看看网上这方面的论文(选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祝你写作顺利!要说参考文献,不过是我的脑子而已。你可以看看我的对外汉语博客

汉语的魅力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借助这些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不朽和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桑田,汉语为何得以流传?是因为中华民族祈求统一、和平、强大的精神动力使然。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略见一斑。 汉语简洁,语言结构简单;记载语言的文字音型结合、易懂易记,因而汉语的特点也得以延伸。汉语中的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一种现象。而近十字的成语,说起来却十分顺口易记易理解。中国古代寓言中,常用成语为标题生动地说明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而古希腊的寓言,在标题上则是用名词直叙地表白故事的片面。如中国的寓言《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农夫和蛇》。这说明,汉语表面生动形象,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汉语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上至高官,下至草根百姓,都能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使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 汉语,因为它历史的悠久和使用的人口众多而走向全世界,成了世界地位最高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说汉语学汉语的人,汉语是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汉语使中国走向世界;汉语使世界了解中国。每一声问候、每一声祝福都传递着和谐、和平的信息。 汉语,这一种古老的语言,正在向世界散发出青春的魅力。

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近义词辨析是中高级课堂问题最多,也是对外汉语教师面试必问的问题。所以,掌握好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对于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不可少。近义词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困难的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色彩

色彩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①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我们来举例子分析:如“鼓动”和“煽动”,从词义上讲,都有鼓励别人去做某事的含义,但是“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这里所说的行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而“煽动”特指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是个贬义词。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分析出“煽动”的贬义含义。再如,“技巧”和“伎俩”,二者都含有为达到目的而运用的方法的意思,“技巧”指基本方法的灵巧运用,是个褒义词。“伎俩”多形容人卑鄙的计策手段,花招,是个贬义词。

②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如“离婚”和“离异”,“离婚”多用于口语,“离异”多用于书面语;再如“生日”和“诞辰”,“生日”多用于口语,而“诞辰”多用于书面语。刘晓梅( 2006) 提出: 不主张让留学生去辨析语体差异。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回避教学的难点。

二、语义轻重

很多词的语义是基本相同的,在色彩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却是有轻重之分的。如“揭发”和“揭穿”二者都有将坏人坏事揭露出来的意思,“揭穿”在含有揭发的含义的同时,另外还含有戳穿的意思,语义上比“揭发”更重。 再如“请求”,“恳求”和“哀求”,三者都有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之意。“恳求”在此之上表示向发出动作的对象以一种诚恳真挚的态度请求(帮助、事情...),给人感觉十分郑重。“哀求”表示苦苦地请求,强调请求时的表情、神态的哀怜,它们的词义轻重是逐渐递增的。

三、范围大小

有些近义词,在词义的范围上有细微具体的差别。如:“边境”和“边疆”,“边境”指边界附近的地方,“边疆”具体指两国间的政治分界线或一国之内定居区和无人定居区之间宽度不等的地带。因此我们可以说“边境”的范围是小于“边疆”的。再如“战斗”“战役”和“战争”,“战斗”指敌对双方进行武装冲突,作战战斗之事;“战役”指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战争”指当事者之间事情矛盾争端到达白热化之后,对对方采取的粗暴的毁灭行动。从词义上看,我们就能得出,战斗可以是小范围的冲突,战役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战斗,而战争是个大范围的长期战斗,因此它们的词义范围大小是递增的。

四、适用对象

一组近义词,它们使用对应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做出区分。比如“爱护”和“爱戴”,“爱护”指爱惜和保护,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保护;“爱戴”指敬爱并且拥护,用于晚辈对长辈的感情或者对国家领导人、榜样人物等的深厚崇敬之情。又如,“保护”和“保卫”。“保护”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保卫”也有保护使不受侵犯的意思,但是一般修修饰的是祖国和社会主义等词语,因此根据它们所修饰的对象,可以看出“保护”的意义比“保卫”的意义要更平常。

五、功能

根据词的功能而做出划分,其中,我们分析常用的几个方面

①是否及物

如果是动词,我们可以分析及物不及物,比如“见”和“见面”,“见”后面可以带宾语,是个及物动词;“见面”是个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可以带宾语。

②词性

如“突然”和“忽然” 它们都可以用于句首,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常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说很突然,却不能说很忽然,是因为“突然”是一个形容词,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而“忽然”却是一个副词,不能再接受副词的修饰。

③时态

如“常常”和“往往” 在两个词之间很难分析出它们的区别时,我们可以尝试采取造句的方法,但是要注意造的句子必须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在句子类型上不能缺少祈使句。我们就用“常常”和“往往”来造句。首先是“常常”:他过去常常看电影。他常常看电影。他以后常常看电影。这证明“常常”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再看“往往”:他往往去那里看电影。他往往去道口那家电影院看电影。他往往睡前看电影。我们可以看出,“往往”不能用于将来时并且伴随着具体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要与另一状语共现,可以是时间,处所,方式和状况中的任何一个。

汉语同义词研究综述论文

_绣岭_西安如何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      中国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词义又十分严密。       例如《黑海风暴与天气预报》一文中,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如文中关于"死”的同义词有:死亡、牺牲、夭折、丧生、葬身、寿终正寝等等。此外还有:病故、去世、仙逝、仙游、升天、驾崩、亡命、消灭、消亡、卒、殁等等。       再如《天山景物记》一文中使用了许多近义词,描绘美丽可爱的天山。例如,近义词:美丽、秀丽、富丽、瑰丽、鲜丽、艳丽、华丽、奇丽、绚丽、明丽、亮丽等等。          由此可见,汉语词汇是何等的丰富多彩,是何等的繁多复杂。同义词和近义词表意又要求准确、恰当、严密。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既是学生语文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看似简单,仔细分辨词义却是不易,常使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为好。但如果掌握了辨析词义的规律与方法,问题就能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方法。 一、从语体上辨析     从口头语和书面语体方面辨析。      如,死__口头语    死亡__书面语 二、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牺牲_褒义    葬身_贬义     升天、死亡、去世、夭折_中性 三、从使用对象上来分辨 如,寿终正寝_指自然死亡、年迈老死 夭折_指非成年人或事故死亡的人 驾崩_专指皇帝死亡 病故_指因病而死亡 四、从词义程度上辨析 如,良好、优良、优异、杰出,四个词语均含有“好"的意思,但好程度依次加深 五、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上辨析 如,房屋、房子、房间     这三个词语范围大小不同。     房屋_范指一切房屋,范围广     房子_指一所房屋,范围小     房间_指一间房屋,范围最小 六、从语意轻重上辨析     如,请求    恳求     请求    恳求,二者都含有求人之意,区别在语意的轻重上。   请求_含有尊重和坚定之义,语义轻   恳求_还有诚恳,迫切之意,语意重 七、从词性上分辨   如,疑问,疑惑,怀疑   这三个词性不同语,其法功能不同。     疑问_名词,作宾语     疑惑_形容词,做谓语     怀疑_动词,做谓语 八、从不从语素上区别   如下列三组词           1、  瑰丽  奇丽           2、  寂静  幽静           3、  透射    映射 1、瑰丽  奇丽       瑰丽  奇丽,都有美丽的意思。区别在不同的语素“瑰"与"奇“上       瑰丽,瑰,侧重与色彩之美       奇丽,奇,侧重于新奇之美 2、 寂静  幽静       寂静  幽静:都指环境安静。       寂静_侧重于寂然无声       幽静_侧重于幽暗、深邃 3 、透射    映射       透射  映射:都指光线照射。二者的区别:     透射_含有光线的穿透     映射_指光线的反射       以上三组,词义差别都表现在不同语素的意义上。         同义词,近义词分辨析方法,除以上常用几种方法外,还应该注意每个词语的反义词及一词多义现象,从而确定其准确意义,以便准确掌握每个词语意义的微小差别,在使用时才能做到准确、贴切、恰如其分。      写于2002年

章节名称 :同义词的辨析 课时量 :1个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并掌握同义词的相关知识,了解同义词的相关概念,知道其如何产生,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辨析同义词。 重点 : 1、同义词的含义与判定 2、同义词产生的途径 3、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4、如何辨析同义词 教学方法 :自觉预习、精准授课、合作学习、独立思考。 教具或器材 :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同义词现象举例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二、讲解:  (一) 同义词的涵义及其判定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所谓同义,不是说这个词所有的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的意义一定都相同,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有一个相同的意位,它们就是同位词。 如何判涵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有一个相同的意位即为同义词(同义词不是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等同,只是所表达的概念相同,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 广义同义词:等义词和近义词。 等义词:意义完全等同的词。 (1)变换两个语素的位置。“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颜氏家训.归心》 “文章当从三易,……以读诵三也。”《颜氏家训.文章》 (2)更换其中的一个语素。 “旦夕在侧。”《颜氏家训.书证》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颜氏家训.慕贤》 (3)两个语素都不同。 “吾兄弟始在草土。”《颜氏家训.文章》 “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颜氏家训.名实》“草”是“苫”,“土”即“块”。 这类词应该是被规范的对象。 狭义同义词:等义词与近义词相区分的一个概念。 等义词:意义完全等同的词。(所表达的理性意义相同,补充意义不一定相同。) 近义词:意义相近而并不相同。 (1)在某一个义项上相同。“领---颈---项”:“领”是脖子的通称,“颈”是脖子的前部,“项”是脖子的后部。 成语:引领以望、刎颈之交、望其项背。 (2)在不同的义项上与其他的词构成同义关系。 “拜---访”:都表示拜访。 “拜---除”:都表示任命、授予官职。定一组词是同义词,主要依据一是古代训诂材料;是根据古籍中的实际案例。 一、根据古代训释材料。(什么叫训诂?   训诂就是解释) 单训、同训、互训、递训 (1.)俗,习也。(单训)  A→B    (2.)呻,吟也。吟,呻也。(互训)A→B,B→A   双向直训 (3.)遇,逢也。迎,逢也。(同训)A/B→C   (A、B不为同义词?) (4.)福,佑也。佑,助也。(递训)A→B→C   直链式的 例外: (1.)璐,玉也。(单训) “璐”是玉的一种,是属种关系(逻辑学术语)。韦恩图 (2.)迩,近也。迫,近也。(同训) “迩”是形容词,距离近。“迫”是动词,逼近、接近。他们不是同义词,是因为词性不同吗? (3.)迫,近也。近,附。(递训) “附”与“近”是同义词,但“附”、“近”与“迫”不是同义词。 (4.)《广雅》:溢,盈也。《周易》注:盈,溢也。(互训)二、根据古籍中的实际用例。 变文:变换文词,表达相同的意思。 (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注意:变文中使用的同义词,有时只是在语境中临时同义,此时则不能判定为同义词。 Eg:(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乐府诗集.木兰诗》(此处所指同一对象) 同义连用的材料: Eg:(1.)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和“斤”是两个同义词连用。 异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 (1)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宣之使言。《吕氏春秋.达郁》 《国语.周语上》中,将“治”作“为”,韦昭注:“为,治也。”(单训)(二)同义词产生的途径 1.造词时产生同义词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2.新旧词并存而产生的同义词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3.通语与方言并存而产生同义词 《方言》卷九:“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说文》:“舟,船也。”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船”本是方言词,汉代进入通语,和“舟”成为同义词。后来在口语种“船”逐渐代替了“舟”。 4文化习俗而产生同义词 《礼记·曲礼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5.词义发展变化而产生同义词 跃和踊,如《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但在先秦“跳”和“跃”不同义。《荀子·非相》:“禹跳汤偏。”“跳”指的是脚有病,“步不相过”。《庄子》中的“跳梁”,是个连绵字。到了汉代,“跳”和“跃”“踊”成了同义词。《说文》:“踊,跳也。”“跳,……,一曰跃也。”(三)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同义词产生的途径不同,就使得同义词之间所具有的意义关系也不同。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本义相同,引申义亦相同 偏—颇   《说文》:“偏,颇也”,“颇,头偏也。”是“偏”“颇”二字同义。“颇”有“很、甚”之义,“偏”,亦有“很、甚”之义。刘长卿“淮水问君来早晚,老人偏畏过芳菲。” 2.本义相同,引申义不同   救和止  “救”本义是“停止”《说文》:“就,止也”,《论语·八佾》:“女弗能救舆”。 “止”的本义也是停止。“救”引申为救助,使解脱,纠正;“止”引申为挽留,扣留,阻止,后引申为俘获,再又引申为静止。二者引申义大不相同。 3.本义不同,引申义相同 “行”的本义是道路,后引申为行走,《说文》:“行,人之步趋也。”“走”,古代指“跑”,《说文》:“走,趋也。”唐宋之际,“走”开始具有“行”义,与“行”成为同义词,杜甫 “耶娘妻子走相送。” (四)同义词辨析的方法 据说有一个苦读古学的老先生去乡下收租,遇到水沟,不知怎么办。领路的乡下人对他说:「跳过去呀!」他两脚并排一跳,掉进了水沟。乡下人笑他连跳都不会:「一脚前一脚后的跳,不是就跳过去了吗?」那位老先生却责怪乡下人用字不对,害他掉进水里,他说:「两脚并排叫跳,一脚前一脚后的跳叫跃。」 1.从意义方面辨析    第一,指称的物件不同 1.皮和肤,都表示皮肤,但指称的对象不同。在先秦,“肤”指人皮,如《诗经·硕人》“肤如凝脂。”“皮”指兽皮,如《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只有当诅咒人时,才把某人的“肤”说成“皮”,如“食其肉,寝其皮”。汉代以后,“皮”可以指人皮,但“肤”不能指兽皮。 2、身、躬、体。 ① 同义词意义: 表示人的躯体。身: 《乡党》“必有寝衣, 长一身有半。”躬: 《里仁》“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体: 《微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②区别: 所指的部位不同。身: 本意指孕、娠,后常指除 头肢以外人身的胴体。躬: 《说文》中有“躬,身也”。体: “体”与“身”想对,身指人的胴体,体指人的四肢。    第二,原料不同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简和牍,都表示古代书写材料,但所采用的原料有不同。《说文》:“简,牒也。”段注:“简,竹为之;牍,木为之。”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布和帛都是织品,但麻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礼记·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正是治麻成布,治丝成帛。    第三,用途不同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府和库。都表示库房,但用途不同。《说文》:“府,文书藏也。”段玉裁注:“文书    所藏之处曰府。”《一切经音义》:“府,文书财物藏也。”《说文》:“库,兵车藏也。”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箪、笾、豆。A 同义词意义:表示盛食物的器具。箪: 《雍也》“一箪 食,一瓢饮”。笾、豆: 《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B 区别: 用途和材料的不同。箪: 古代用来盛饭的圆形竹器。笾: 古代祭祀宴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的竹器。豆: 古 代用来盛有汁食物的木器。    第四,词义的轻重不同 饥—饿      《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第五,范围的大小不同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人——民            人:与“禽兽”相对,人类的统称。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民:所谓“愚昧无知”之人。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说文》:“民,众萌也。”王筠《说文句读》:“萌,冥昧也,言众庶无知也。”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白—皎—皑—皙     白:白色之统称。     皎:《说文》:“月之白也。”     皑:《说文》:“霜雪之白也。”     皙:《说文》:“人色白也。”     汉乐府《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云间月。”     汉乐府《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if !supportLists]第六,  [endif]词义的侧重不同 1.完—备 完:侧重完整。《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备:侧重齐全。《孟子·滕文公上》:“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韩非子》:“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 恭—敬 2.《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3.暑-热同义词意义   《说文·日部》:“暑,热也”区别段玉裁注解:“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以热训暑,析言则二。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 ”即“暑”是湿热。“热”是干热 2.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 诛—杀—弑       杀:无所谓褒贬。       诛:多表示杀有罪者。       弑:用于下杀上,带有贬义。    周—比        周:以义合。        比:以利合。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周。” 3.从语法功能方面辨析   第一,适用对象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 1.“唯”:用于答应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诺”:用于答应地位或辈分与自己相同或低的人     《礼记.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 2.“刻”:用于木头  “镂”:用于金属 《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成语:刻舟求剑,《劝学》“金石可镂。” 3.“膏”:形容人;没有角的禽类,猪  “脂”:形容禽类;有角的禽类,牛羊 《说文》:“脂,带角者脂,无角者膏。”段玉裁注:“上文“膏”系之人,则“脂”系之禽,此人物之辨也。有角无角者,各异其名,此物中之辨也。释“膏”以“脂”,禽亦曰“膏”…此皆统言不别也。”成语:病入膏肓 4. 赏、赐、赉、与、施。 表示给予。赏: 《颜渊》“苟子之不欲,虽 赏之不窃”。赐: 《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赉: 《尧 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与: 《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 之吝谓之有司。”施: 《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区别: 对象与适用范围的不同。赏: 《说文》中有“赏, 赐有功也”。赐: 《说文》中有“赐,予也”主要强调的是上对 下的给予。赉: 《说文》中有“赉,赐也”强调赐予,也表示赠送 之义。与: “与,赐予也”强调的也是一种给予,但没有上对下 的关系。施: 施与予相似是一种给予,没有上对下的关系,但 是施主要是指主观的给予。   第二,句法功能不同 畏和恐 惧都表示害怕、担心,都可作及物动词,带宾语。但“畏”多作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名词性宾语,“恐”、“惧”多作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何恃而不恐?”《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恐”作及物动词,喜欢带长宾语,且一般要求动词性宾语。如《论语·季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畏”不能换成“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城恐不可得。”“恐”也不能换成“畏”。“惧”作及物动词时一般是使动用法。《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之”----“往” “之”:后带处所宾语,如《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往”:在上古不带宾语,所要去的目的明确。如《三国志.魏书.诸葛亮传》:“由是先主遂指亮,凡三往,乃见。” (但魏晋之后,“往”也可带宾语。)4.根据反义词辨析:有些同义词的意义相同,但它们所分别对应的反义词则不同。(说) (1)“亏----损”:都表示“短少”、“损耗” “亏”:反义词是“盈”、“满”,表示应该有而缺少。成语:月满则亏、功亏一篑。 “损”:反义词是“益”,表示已经有的减少。“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2)“传---遽---驿”:先秦时是同义词,都表示“驿马”。 《说文》:“遽,传也。” 《左传》:“群臣将传遽以告寡君。”(运用了“同义连用”的修辞方式) 后来“驿马”这个意思被“驿”保留。“传”常表示“传递”,与“递”形成同义词;“遽”常表示“急速”,与“疾”形成同义词。 (3)坐---跪---跽(做成表格) “坐”:两膝着地,臀部贴着脚后跟。《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 “跪”:两膝着地,身子微直,臀部离开脚后跟。 “跽”;“跪”而挺起腰、直起身。 礼节方面:“坐”无所谓礼节;“跪”一般是有事求人或向人谢罪,《史记.刺客列传》:“太子逢迎,欲却为道,跪而蔽席。” ;“跽”是坐着的时候因突然的惊恐而挺直身子,做好站起来的准备。 (同义词往往是相对于某一历史时期而言的,有共时性,即只有在某一时期同时存在的词语,才有可能成为同义词;也有历时性,即随词义的发展变化而不同。) (4)《尔雅·释诂》:“功,成也。”指人作出显著成绩。与“过”、“罪”等相对,比如军功、战功、功勋 《尔雅·释诂》:“劳,勤也。”指人付出的辛勤,劳苦。与“逸”“佚”相对,比如劳苦,勤劳,疲劳,慰劳。 附录 外国人学中文时的笑话 「真的反义词?」「假!」 「实的反义词?」「虚!」 「真的近义词?」「实!」 「假的近义词?」「虚!」 难度上来了: 「真实的反义词?」 「假虚?」「错,是虚假。」 「真假的近义词?」 「实虚?」「错,是虚实。」 跟一个老外朋友约着一起去看话剧。约好了在某公交车站见面然后一起步行去。结果他早到了,给我用中文发了一个信息,还用到了成语。“我早到了,我在剧场里等你吧。你好自为之。”我平复了一下自己不悦的心情,猜了猜他的意思。好自为之的意思:你只好自己做这件事了。见面后经过确认,我是对的! 跟外国人用汉语聊天,真是考验智力和友情啊!关系不好的就友尽了。1.高兴 快乐 2.悲伤 难过 3.再见 拜拜 4.霍去病 辛弃疾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例如:“庆祝”“庆贺”“祝贺”,都有以一定方式对喜庆的事情表示美好心意的意思,但略有不同。“庆祝”着重表示喜庆或纪念,多用于隆重的事情,方式常常是群众性活动。“庆贺”着重表示贺喜,适用范围较广,不限于集体,也适用于个人,方式多种多样。“祝贺”着重表示美好的祝愿,对象也较广,方式或是文字的,或是口头的。同时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词称多义词。例如:“步”,原来表示行走、步行。《说文》:“步,行也。”现代汉语中,“步”的意义有: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②阶段;③地步,境地;④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⑤用脚走;⑥踩、踏;⑦用脚步等量地。它所表示的意义增加了不少。所谓兼义词,是指古汉语的合音兼词。从语音上讲,是由两个(或三个)字音合成的一个音节;从词义上讲,是指一个词包含有两个词的意义。如“盍”、“焉”、“诸”、“叵”等有时“兼义”,要分别讲为“何不”、“于其间(于之)”、“之于(或‘之乎’)”、“不可”。

词汇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论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思维特点和容易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法,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本国语言中接触过一些汉字,有比较好的“字感”,汉字的学习和识记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那些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处理形象符号的机制。在他们看来,汉子就是一个个神秘的、无规律的图形,想要通过识别图形来唤起语音和语义,是十分困难的。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汉字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要合理的安排汉字教学的进度,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法。

所谓“先语后文”是指在汉语教学的初期,先利用拼音进行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之后,对汉语有了初步认识,再集中引入汉字。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更快地进入汉语语境,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初学者,教师可以考虑在最初的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利用拼音进行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巩固和规范拼音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汉字,不要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汉字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开始汉字的教学,语音和汉字的学习同时进行,让学生同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记忆汉字和词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果单纯进行语音的教学,学生会产生许多关于字义和词义的困惑,单凭字音很难区分。“语文并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汉语言的词汇规律,更早建立汉字识别的语言机制。对于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比如韩日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语文并进”,以帮助学生尽早跨越汉字学习的障碍。

二、汉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人的思维特点,简单、形象的汉字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独体字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的汉字导入;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形成,让学生对汉字有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在进一步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汉字形声字众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偏旁,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功能,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等,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理性认识,注意利用规律识别和记忆汉字。

教师在进行汉字结构的解读时,要注意解释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联系,以免误导学生。另外,由于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许多声旁和形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字音和字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过度依赖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要让学生对字形的形成过程过分追究,以免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彭万勇。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马艳辉。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与词语教学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张海燕。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9(06)。

[6]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02)。

略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

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类问题已经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词汇难以理解,不会运用。在课堂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词汇,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体态语,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汉语学习者理解不了所学的词汇,就不用说是正确运用于句子和篇章当中了。

本文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词汇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针对留学生对词汇理解情况,对以往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进行综合梳理。目的在于能够对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与规律,这样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这预示着汉语正逐渐走向国际。本文结合当前汉语形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综合分析,可以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教师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教授的词汇展示给外国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力求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参考,能够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启示。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

(一)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经过长期探索,词汇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些科研工作者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科研研究,例如:李大农(2000)研究了韩国学生有关“文化词”的学习,提出了对韩国人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何干俊(2002)就英国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陈贤纯(1999)提出了编写集中强化型的词汇教学教材的建议;胡鸿, 褚 佩如(1999)也提出实行集合式词汇教学的方法;刘 珣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强调汉语词汇教学要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把词的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利用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并提出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汇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要通过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来减少遗忘。黄振英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中总结了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提问讨论法,汉外对应词对比法,词语联系搭配法,总结归纳法七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为后来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

(二)前沿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杨希贵(2009)认为扩大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并强调兼顾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崔永华、杨寄洲(2002)主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和周健(2004)主编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对词汇、语法等汉语各方面的教学技巧做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前辈们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但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教学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例如:词汇教学从哪儿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作为研究目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其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技巧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

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

们关注的目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介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是通过研读李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和崔永华、杨寄洲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深入研究书中所包含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词汇教学技巧,以及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课堂词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对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杨老的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与发展的实践,希望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说是至关重要的。介于对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部分着力将理论与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授课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好的至关效果。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综合以上陈述,对本论文提出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及规律做出综合总结,以及写作本论文的意义。

对外汉语流行词研究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类问题已经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词汇难以理解,不会运用。在课堂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词汇,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体态语,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汉语学习者理解不了所学的词汇,就不用说是正确运用于句子和篇章当中了。

本文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词汇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针对留学生对词汇理解情况,对以往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进行综合梳理。目的在于能够对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与规律,这样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这预示着汉语正逐渐走向国际。本文结合当前汉语形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综合分析,可以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教师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教授的词汇展示给外国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力求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参考,能够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启示。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

(一)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经过长期探索,词汇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些科研工作者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科研研究,例如:李大农(2000)研究了韩国学生有关“文化词”的学习,提出了对韩国人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何干俊(2002)就英国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陈贤纯(1999)提出了编写集中强化型的词汇教学教材的建议;胡鸿, 褚 佩如(1999)也提出实行集合式词汇教学的方法;刘 珣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强调汉语词汇教学要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把词的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利用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并提出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汇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要通过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来减少遗忘。黄振英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中总结了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提问讨论法,汉外对应词对比法,词语联系搭配法,总结归纳法七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为后来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

(二)前沿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杨希贵(2009)认为扩大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并强调兼顾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崔永华、杨寄洲(2002)主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和周健(2004)主编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对词汇、语法等汉语各方面的教学技巧做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前辈们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但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教学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例如:词汇教学从哪儿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作为研究目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其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技巧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

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

们关注的目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介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是通过研读李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和崔永华、杨寄洲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深入研究书中所包含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词汇教学技巧,以及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课堂词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对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杨老的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与发展的实践,希望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说是至关重要的。介于对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部分着力将理论与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授课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好的至关效果。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综合以上陈述,对本论文提出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及规律做出综合总结,以及写作本论文的意义。

词语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的文化含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论文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词语的文化含义在教学和交际中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对词 语文 化含义的阐释,为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含义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通常能够反映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本质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对该国家文化的了解对语言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汉语亦然。在汉语诸要素中,词汇直接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最基本、最活跃的成分。语言的文化本质决定了词汇必然承载着丰富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第二语言教学主要解决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以及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干扰这一问题,保证词语传递的信息畅通。 一、词语的文化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通常将词语的意义分为两类:语言概念意义(简称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简称文化含义)。语言意义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概括,是词典义,是不受交际者的主观意志和感情的色彩左右的客观意义。文化含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之上的意义,表示的是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价值以及所传递信息的文化特征。词语的语言意义体现的是语言的特点,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表达出的是词语的基本意义,比较固定,不会因人而异。例如:表示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活用品等客观物体与现象的词语就属于这一类。文化含义却是超越语言意义的交际意义和心理意义,反映出的是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感情色彩和意欲传递的信息。人们的主观态度和感情色彩受到母 语文 化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制约。所以,词语的文化含义最突出的表现是文化不同,人们所赋予文化的背景意义、感情色彩和交际价值也不同,并且受到不同交际规则的制约。 二、汉英词语含义的对应情况 1、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也对应 这类词语多出现在指称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方面。例如:“太阳、月亮、空气”与“sun,moon,air”;“计算机、电视机、科学”与“computer,television,science”。不过此处的“对应”还是主要指语言意义的对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于隐喻义时就不能说不同文化之间也一定会完全或基本对应了。 2、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皆不对应 这类词产生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反映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文化,称为“国俗词语”或“文化词语”,国俗词语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也称为“非等值词语”。如汉语中的“华表”、“太极拳”、“脱贫”、“下放”、“和谐社会”;英语里的“streak(裸跑)”、“hippie(嬉皮士)”、“punk”。 3、语言意义不对应,文化含义对应 在两种语言之间,有时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不的表达方法。例如,“三伏天”对应于“dog days”,都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中国文化中的“三伏天”是根据中国农历的季节变化确定的,一般指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英语中的“dog days”指“dog star”升起的时间。这两个说法充分反映了中英文化的不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 4、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此有彼无 许多词语在双语词典中都可以找到语言意义对应的释义,但是词典义对应的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形象或文化概念不一定也对应,甚至将一种语言的说法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对应词时,对译入语国家的人提供不了任何信息或者提供错误信息。例如:“单位”与“unit”,中国人常用“单位”表示自己或别人的工作机关、团体或部门,汉英词典将“单位”译成“unit”。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却难以理解其含义。其实,在中国,“单位”既是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各方面的需求,例如,可以享受廉价住房、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后,“单位”的作用不断缩小,然而“单位”的许多功能仍然存在。在可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单位”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作用仍然难以彻底消除。 5、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此无彼有 对于外语词语的语言意义,一般懂外语的人一看就懂了,即使不懂,通过查阅词典也可以知道。然而对于词语的文化含义和交际价值,不了解该国文化的人就真的难以理解了。例如,英语的“tea break”“coffee break”这两个词的语言意义很清楚,但是不了解英 语文 化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词的文化含义(a short pause from work in the middle of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for a drink, a rest,something light to eat,ect)。这里的“喝茶”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含义:一是时间在午餐和晚餐之间;二是内容不仅有茶,而且有咖啡、点心;三是这种饮茶方式是家庭主妇间社交的常用方式,所以,要了解这类词语的文化含义,不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习俗是不行的。 三、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教学 词语的文化意义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得到重视。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词 语文 化背景意义的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不过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往往会对其采取宽容态度。随着留学生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求语言与交际并重,文化知识也逐渐渗入。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文化意义,防止产生交际误解。 教师在讲完该词的语言意义之后,可以通过使用环境来揭示词语蕴含的文化信息。比如,在讲到“龙”的文化意义是,可以通过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古代帝王宫殿上大都刻有龙来说明:“(1)象征中华民族;(2)象征帝王”等。与英语中的“龙”(dragon)区别,在西方世界龙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或武断的产生一些不合实际的联想。因此通过具体使用环境,联系实际生活来揭示其文化意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避免发生交际冲突。 然后,对于此有彼无的词句教学时要进行慎重处理。在具体教学与翻译中处理中国文化独有的说法需要区别对待:一要做到意义和信息的准确传递,二要避免在讲述时使非本国文化背景的人产生文化误解或者导致文化冲突。对于那些当代社会流行但只反映中国文化,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化特征的说法,教授时要力避文化误解和冲突;对于那些中国社会流行但并不规范的说法,要酌情处理,能不译成外语时就不必翻译,如果是非译不可,需要加上背景说明和评论,以便排除文化误解;对于那些只针对中国人的标语、口号、公示和布告,可以不必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不仅因为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而且其基本单位词语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汉语,应该而且必须了解汉语的文化意蕴,深入、全面地掌握语义,特别是其中深层的文化意义,在教授外国留学生时进行必要的文化渗透便成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的词汇研究论文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如果是第一次写论文,那么有必要了解一篇成熟的论文是如何选定题目,确定范围,如何征引材料,组织观点的,因此,建议你在确定13个方面究竟哪个适合去写之前,利用图书馆里德中国知网或者万方数据库查阅一下这方面的研究,一来是了解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来是从已经有的论文中学习怎么去写。既然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建议你还是选择研究德比较多的方面,这样可以参考借鉴的多一些。具体来看看你的参考选题。1涉及的是网络语言研究,比较热门,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新词新语材料,我可以给你发武汉大学语情监测中心去年的《中国语情》,你可以从中去选择。但是,网络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倒是很新鲜,因为新词新语的教学还很少提及,但是又很有必要,所以价值可观,可以深挖,你可以集中选取一些比较贴近生活、有教学意义的词语来做研究;2是一个很宽泛的论题,研究的也不少,适合做综述性的研究,新意不大;3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相比于你的其他选题,这个与对外汉语结合得也少,可以排除;4就更宽泛了,而且比较理论,容易下手,但是不容易写出东西;5其实是3的一个更小的论题,这类似于“中外颜色词差异研究”之类的,也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积累,建议还是不要写,太空泛;6“好”作状语(如黛玉“你好...(狠心)”,作补语“打得好!”,你可以检索一下研究得多不多,看兴趣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汉语语法研究论题;7和5属于一个类型,所以不赘述了;8和3、5也是一个类型,研究的夜比较多,内容也很庞杂,不好做精到深入的研究;9还是一样(你的13个选题中委婉语、礼貌语、称谓语占了5个,这些都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10的研究也挺多的,我们就曾经以小组讨论形式研究过;11也是文化研究,我曾经写过“薇”的文化研究,这种名物研究也很繁琐,新手不容易动笔;12很考验人的文学功底,如果看的很浅,那么单靠翻书来找例证,来总结观点,绝对会是一件辛苦至极而又收效甚微的体力活;13倒是一句反话,因为传统上都认为汉字在信息化方面,相比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劣势。要是你认为有优势,那么这也绝对要言之有理,如果没有中文信息处理的背景,最好不要空谈。最后,建议你将13个题目分成几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考对各个方面研究现状的考察所得出的研究难度,以及每个题目的成果预期,去选择你想做的吧。第一次写论文,如果思路踢不开,可以先看看网上这方面的论文(选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祝你写作顺利!要说参考文献,不过是我的脑子而已。你可以看看我的对外汉语博客

汉语的魅力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借助这些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不朽和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桑田,汉语为何得以流传?是因为中华民族祈求统一、和平、强大的精神动力使然。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略见一斑。 汉语简洁,语言结构简单;记载语言的文字音型结合、易懂易记,因而汉语的特点也得以延伸。汉语中的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一种现象。而近十字的成语,说起来却十分顺口易记易理解。中国古代寓言中,常用成语为标题生动地说明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而古希腊的寓言,在标题上则是用名词直叙地表白故事的片面。如中国的寓言《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农夫和蛇》。这说明,汉语表面生动形象,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汉语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上至高官,下至草根百姓,都能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使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 汉语,因为它历史的悠久和使用的人口众多而走向全世界,成了世界地位最高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说汉语学汉语的人,汉语是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汉语使中国走向世界;汉语使世界了解中国。每一声问候、每一声祝福都传递着和谐、和平的信息。 汉语,这一种古老的语言,正在向世界散发出青春的魅力。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类问题已经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词汇难以理解,不会运用。在课堂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词汇,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体态语,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汉语学习者理解不了所学的词汇,就不用说是正确运用于句子和篇章当中了。

本文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词汇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针对留学生对词汇理解情况,对以往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进行综合梳理。目的在于能够对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与规律,这样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这预示着汉语正逐渐走向国际。本文结合当前汉语形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综合分析,可以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教师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教授的词汇展示给外国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力求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参考,能够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启示。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

(一)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经过长期探索,词汇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些科研工作者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科研研究,例如:李大农(2000)研究了韩国学生有关“文化词”的学习,提出了对韩国人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何干俊(2002)就英国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陈贤纯(1999)提出了编写集中强化型的词汇教学教材的建议;胡鸿, 褚 佩如(1999)也提出实行集合式词汇教学的方法;刘 珣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强调汉语词汇教学要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把词的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利用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并提出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汇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要通过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来减少遗忘。黄振英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中总结了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提问讨论法,汉外对应词对比法,词语联系搭配法,总结归纳法七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为后来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

(二)前沿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杨希贵(2009)认为扩大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并强调兼顾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崔永华、杨寄洲(2002)主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和周健(2004)主编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对词汇、语法等汉语各方面的教学技巧做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前辈们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但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教学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例如:词汇教学从哪儿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作为研究目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其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技巧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

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

们关注的目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介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是通过研读李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和崔永华、杨寄洲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深入研究书中所包含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词汇教学技巧,以及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课堂词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对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杨老的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与发展的实践,希望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说是至关重要的。介于对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部分着力将理论与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授课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好的至关效果。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综合以上陈述,对本论文提出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及规律做出综合总结,以及写作本论文的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