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自媒体发展研究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自媒体发展研究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

在数学论文时需要借鉴参考文献,那么在论文中英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字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

1. 期刊论文

Bolinger,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 [J]. Language 41 (4): 555-573.

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83-90。

2. 论文集论文

Bybee, J. 1994.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35-254.

文秋芳,2003a,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A]。载文秋芳、王立非(编),《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55-259。

3. 网上文献

Jiang, Yan. 2000. The Tao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OL]. (accessed 30/04/2006).

王岳川,2004,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2005年11月18日读取)。

4. 专著

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5. 译著

Nedjalkov, V. P. (ed.). 1983/1988. 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trans. Bernard Comrie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赵元任,1968/1980,《中国话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丁邦新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6. 编著/论文集

Giacalone, A. & P. J. Hopper (eds.). 1998.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199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7. 学位论文

Tabor, W. 1994.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祖生利,2000,元代白话碑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8. 会议论文

Traugott, E. C. 2000. 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antiagov de Compostela, Spain, September 2000.

崔希亮,2002,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R]。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湖南长沙,2002年4月。

9. 词典

Hornby, A. S. 2000.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 ed. Sally Wehmeier. Oxford: OUP.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02,《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学与辞书部双语词典编辑室翻译编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 报刊文章

田志凌,2005,《魔戒》的尴尬与文学翻译的危机,《南方都市报》,2005-8-24。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1:

[1] Ellis, M. ,. .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Samovar, ., Porter, . and Stefani, .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杜文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拓展阅读

参考文献解释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文献引用的目的和作用

任何一篇论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因此需要恰当引用别人的工作,以满足学术规范。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朱邦芬教授在提高学术诚信的演讲中建议,要区分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用了别人的结果而不引用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引用不规范属于学术不当行为。

有五个方面的原因要求我们引用文献:

1、为了证明你的研究考虑过别人的研究。

2、引导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

3、为成为一名细心的研究人员建立信誉。

4、展现职业级别的诚实和礼貌。

5、为了避免被视为剽窃。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5期

[2].薛可;核能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一新能源答问[J];少儿科技;20xx年06期

[3].李正孝;核能源安全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8年08期

[4].谢满廷;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太原科技;20xx年02期

[5].赵世勇;核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J];青海国土经略;20xx年06期

[6].米尔顿·S·普利斯特,蔡德诚;核能源与核安全[J];科技导报;1986年04期

[7].核能仍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7期

[8].岳建平;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年18期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刘肖岩,雅科夫列夫;航天器核能源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年06期

[2].宋文杰;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可预见的更安全的核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6期

[3].宋文杰;寻找更安全的核能源一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J];百科知识;20xx年07期

[4].新快;核的泄漏后各国寻安全能源地热在日本或取代核能[J];安全与健康;20xx年09期

[5].刘成安,伍钧;裂变核能源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可能[J];高技术通讯;20xx年02期

[6].戴彦德;核能应成为能源发展主流[J];绿叶;20xx年08期

[7].彭士禄;核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希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4期

参考文献:

[1]景继强,栾洪为.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xx,(2).

[2]杨旭红,叶建华,钱虹,薛阳.中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上海电力,20xx,(6).

[3]邹树梁.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4]祁恩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xx,(4).

[5]叶奇蓁.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xx,(1).

[6]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xx,(3).[责任编辑安世友]

[1]项伟峰.中韩国际物流和贸易结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xx,33(8):240-242.

[2]蔡芸,汝宜红,杨一铭,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子分析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2):40-45.

[3]王利梅.中韩区域物流合作必要性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11:008.

[4]赵松岭.国内外低碳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xx(1):90-92.

[5]李廷妮,邓春.低碳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5(11):9-10.

[6]黄超俏.探索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下区域内国际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xx,18:007.

[1]陈秀琴.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23).

[2]张潜.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xx(4).

[3]赵旭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12).

[4]李德伟,范松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xx,04:101-105.

[5]石向实.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75-81.

[6]廖乐焕,孙丹.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xx,03:66-71.

[1]王庆国.伊春物流业稳步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亟待强化[N].伊春日报,20xx.

[2]云利珍.我国发展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和对策建议[J].国际经贸消息,20xx.

[3]刘岩,张增玲.由物流业变化看经济发展.伊春新闻网,20xx-04-29.

[4]杨文慧,王勇,查德利.浅议政府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20xx.

[5]叶家伟,孙建军.发达国家物流模式带来的启示[J].国际经贸消息,20xx.

1、盖笑松: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 年,217 页。

2、魏彩: 《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年,27 页、71 页。

3、冯晓霞: 《学前儿童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入学准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xx 年第 7 ——8 期。

4、杰克·肖可夫等: 《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 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方俊明、李亚伟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334 页。

5、孙晓莉: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xx 年第 6 期。

6、韩世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利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 年,103 页。

7、顾微微: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教育评论》,20xx 年第 4 期。

8、齐明珠: 《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人口与经济》,20xx 年第 6 期。(责任编辑:admin)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xx(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xx(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xx(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xx(6):76—77.

参考文献:

[1]谢德高.营销战略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2]何辉.从分析作品开始学广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3]张衔,陈丹镝.名人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张琦.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J].社科纵横,20xx(3).

[5]郭健义.水准缺失的名人广告效应[J].名人广告,20xx(12).

[6]马莉.漫谈名人广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7]李喜岷,陈双全.破解名人广告风险[J].全球品牌网,20xx(2).

[8]徐凤兰.理性对待名人广告[J].新闻实践,20xx(11).

[9]陈谦.名人广告探析[J].东方论坛,1997(2).

[10]傅慧芬.名人广告面面观[J].国际广告,1993(2).

[11]张宏.名人广告的战略价值、风险及对策[J].市场营销,20xx(2).

[12]齐尉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论名人在广告传播中的利和弊[J].新闻知识,20xx(7).

[13]喻勤娅.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10).

[1]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2] 宋士云,吕磊.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综述[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3] 赵保强,张庆利. 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xx(03)

[4] 王东升,马勇占,孙毅. 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1)

[5] 李莹. 国外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模式特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6] 秦军.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7] 秦椿林,肖林鹏. 论体育政府利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xx(05)

[8] 费瑛. 我国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中“利益失衡”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xx(01)

[9] 杨菲菲. 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社会价值开发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0]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1]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实现体育利益均衡的条件: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xx(06)

[12]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制度创新:体育利益格局均衡的保障[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13] 文雄. 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xx(05)

[14] 薛保红. 芜湖市大型企业员工体育生活方式与压力管理的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5] 石亚军,施正文.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5)

[16] 杨叶红,方新普. 中国、美国、德国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3)

[17] 廖文剑.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3)

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php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冯国良.基于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赵胜.基于B/S架构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2.

[3]晏榆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王逾西.动态网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1):41-43.

[5]徐一菲,陈光柱,沈春丰等.基于PHP网站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5):135-136,115.

[6]丁鲁南,康梅娟.基于WAMP的红色文化动态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26):20-20.

[7]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8]郭雪清,肖飞,黄正东,王光华,宋莉莉,张伟.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3(15)03:12-14+17.

[9]袁永革.试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4,16(18),03:91-94.

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 Chua,.,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动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范例多则

[1]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6页.

[2]冯捃、何春耕:《《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4年第5期37-40页.

[3]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一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601页.

[4]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3页.

[5]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页.

[6]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0页.

[7]黄国文、徐裙:《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0期,2-6页.

[8]李德顺:《普遍价值与其可观基她》[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5-14 页.

[9]刘丽英:《国家形象研究文献述评及营销视角分析一基于CSSCI(2001-2011)的研究》卬,《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120-123页.

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注入格式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著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

java论文英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智.王喜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A].第五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论文集[C].2007(8)

[2]张翔.基于XML与Java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5)

[3]符强.基于Java动态编程技术的软件自愈合构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4]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

[5]白磊,李芙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92-95.

[6]赖小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05):52-53.

[7]孙晓奇,李胜,张文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8-339.

参考文献:

[1]李舒,陈丽君.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83-285.

[2]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7):24-27.

[3]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2,25(7):45-47.

[4]苏贞,陈海关.高校智能排课系统中蚁群算法的应用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20-121.

[5]叶波霞浅谈大学生兼职在大学生活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王丽晖.关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几点思考*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现象[J].2009,10(04)

参考文献:

[1]常征.功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徐骋.Android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路静,王琪.一种基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25-26.

[4]曾北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大学,2004.

[5]步倩倩.面向GUI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6]郝义鹏.基于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侯菊敏.基于Android的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区立斌.基于层次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郝晓晓,张卫丰.基于XML的SDK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4):101-104.

[10]谢文哲.基于模块化测试框架的单元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陈健.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自媒体企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数字新媒体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

借助于数字新媒体的这个信息发布平台,消费者能够形成一种不同于企业品牌传播的声音,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的多元化使得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对这个企业品牌了解的更加全面。以下是我分享的浅谈数字新媒体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数字新媒体技术,引起了品牌传播方式的跳跃式发展,打开了企业品牌传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现代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品牌传播在迎接它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数字新媒体;企业品牌传播;创新

传统的品牌传播被少数大型企业所把持,并且费用昂贵,同传播对象的互动十分有限,可以说其传播方向是单方面的。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品牌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1数字新媒体时代下品牌传播的特点

受每一个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各个时代企业品牌的传播特点是大不相同的,尤其是数字新媒体的诞生使得新时代下的品牌传播更具特色。

品牌传播复杂化

数字新媒体一出现就凭借着它便捷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迅速占领了品牌传播的市场,对传统品牌传播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外,数字新媒体还具有有别于传统媒体的高度互动性和公众参与性。在数字新媒体出现之前,品牌传播一直是传统媒体的天下,当时的传统媒体拥有数目巨大的受众,并且传统媒体比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占据着信息发布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一时间没有别的传播方式能够与之相匹敌。

但是现在看来,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传统媒体所要传播的信息。而数字新媒体则恰恰弥补了传统媒体缺少同公众交流的情况,使得公众能够对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从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另外,数字新媒体同传统品牌传播不同的特点还体现在数字新媒体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一家独大,垄断品牌传播话语权的一面。借助于互联网的便捷性,数字新媒体为使用企业产品的对象提供了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也就是信息传播源。

借助于数字新媒体的这个信息发布平台,消费者能够形成一种不同于企业品牌传播的声音,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的多元化使得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对这个企业品牌了解的更加全面。这样一来,企业依靠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牢牢把握话语权,统一口径的向大众灌输企业品牌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数字新媒体在为公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上发布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就有可能通过雇佣网络水军集中在网上发布针对这个企业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这就对品牌所有者带来维护品牌在大众中声誉的挑战。

传播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品牌传播由于受到传播媒介的限制所以只能依靠声音、文字、电视视频等手段。而数字新媒体则是将这几种传播方式加以糅合,制作出精美的小视频,放在网上供有需要的消费者去点击观看。这种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公众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态,给公众以更大的选择自由,让公众在信息化社会多一些主动权。并且由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更具有开放性,所以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再者,利用广场大屏幕播放广告,使用手机平台推送广告等手段将大众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也是信息传播不断发展的表现。这些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丰富了当前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了企业品牌传播推广和大众获取信息双方面的需求。

用户制造品牌内容

在以往,公众受困于传统的品牌传播途径,不得不被动的接受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只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进行机械的传播,公众所获得的品牌信息仅仅是来自于企业的官方渠道,不能听到消费者的现身说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让公众在享受现代社会信息便利传播的同时也可以方便的对自己想接受的信息类型加以选择。公众可以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上发布自己对某一个企业品牌的看法以及使用过后的心得体会,这些信息将会被互联网上其它人所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将会产生一股信息流,使得公众对某个企业品牌的评价更加的客观和真实。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品牌真的很好,那么互联网上公众的使用体验等信息对企业品牌影响来说将是正面的,用户反馈的正面信息将会被其它用户所接受。相反,如果企业品牌并不是像它的官方渠道宣传的那样好,互联网上的用户将会毫不留情的加以批驳,从而带动互联网上其它人对这个品牌加以抵制。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为每一个消费者都提供了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消费者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对这个企业所提供产品的最真实的`想法和体验。消费者借助于互联网成为一个个小小的自媒体向外界发布信息。这种信息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代表着用户对自己产品的反馈,为企业产品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2数字新媒体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对品牌传播者的影响

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品牌传播者来说既有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有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由于互联网这种信息传播媒介的限制使得品牌传播者对目标消费者的锁定更加的困难,并且同过去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信息传播媒介来讲,数字新媒体的覆盖面不足。这是因为当前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分散了目标客户的关注度。特别是当前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可以让公众很轻松的屏蔽自己不希望看到的信息使得现代品牌传播很难通过单一的渠道扩大自己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另外,互联网所提供的公众信息发布平台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给一些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雇佣一些人对某个同自己竞争的品牌进行攻击,通过误导消费者实现客户的引流。谣言和攻击将会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数字新媒体的多元化传播渠道又使得官方的辟谣手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品牌传播渠道的影响

数字新媒体的发展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线上线下两种传播方式,这两种传播方式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以往,企业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在电视和报纸上进行广告轰炸等方式达到宣传自己品牌的目的,但是当前这种传播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现代决定一个企业品牌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渗透式传播,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对消费者进行不动声色的渗透式信息传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粗暴的将信息强加于公众。品牌推广者开始寻求多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让大众接受自己的品牌。许多人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品牌推广者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在电视和手机上同步推广,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推广效果。就线下来说,企业品牌推广者可以让公司赞助一些活动,或者将自己企业的信息印在太阳伞、水杯、日历等赠送品上面,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对品牌接受者的影响

数字新媒体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网络开放平台,各种网络社区的出现使得目前的品牌接受者更加的群体化和细分化。品牌接受者也一改传统信息被动接受者的形象彻底的转变为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品牌接受者日益要求品牌信息传播者尊重自己的选择和需求,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对话。网络社区的细分将对某一产品或者活动感兴趣的消费者聚集到一起,他们可以借助这种社区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而形成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群体关系,通过交流和沟通,网络社区往往能够聚集一些具有相同价值观和消费观的人。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购物习惯。

3数字媒体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创新

整合媒体资源库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自己所能用到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和归纳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决定品牌推广决策之前,企业必须建立起来自己的媒体资源库并使得这个资源库得以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整合媒体资源库的方法主要有两条,其一:对传统媒体资源的整合,虽然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信息传播工具已经风光不再,但是这些传播渠道依然保有一定数量的观众,他们还没有被数字新媒体所完全取代。所以,企业应当放宽自己的眼光将同传统媒体的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处理好企业和媒体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为企业在进行危机公关时打下的坚实基础。

因为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其喉舌的畅通才能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及时的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企业信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当设立自己的自媒体,由企业的官方自媒体不断的向公众推送关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的现代,许多消费者往往从互联网上企业网页建设的好坏来判定企业的发展程度。重视企业自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无形中为企业增添许多潜在的客户。

整合消费者品牌接触点

新媒体时代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样化,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一些痕迹。企业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的数据库以及各种媒体渠道获取一切可以同公众相接触的机会。以往,企业想要获得公众对某些产品的偏好以及看法等信息只能雇佣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市场调研,而调查方式则以问卷调查居多。新媒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更高效的调研方式,并且这些调研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得到很大提升。大数据这种分析技术的出现为企业花费较少代价获取同目标消费者相关的信息提供了相当便捷的途径。

构建品牌信息场

企业应当在充分了解目标消费者群体的总体喜好的基础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广而告之,而是让消费者在接触这个企业品牌的时候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另外,企业的产品质量必须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这样品牌就会在公众中慢慢建立起来自己的品牌信息场,进而为更大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注意高新信息技术的引进,实现对自己品牌传播效果的实时而准确的检测。

通过多维互通增加分享

当前正处于新旧两种类型信息传播方式的交汇期,这个时期机遇同挑战共存。企业中负责品牌推广的人员应当时刻注意外界信息传播途径的变化。在借助社会热点对企业品牌进行炒作的时候,企业一定不能忽视同公众进行互动的环节,只有让公众深刻体验到企业产品的良好效果才能让公众变成企业品牌的免费推广者,同时这种公众自发的口口相传式的推广比电视或者互联网推广效果更好。

4总结

总之,在数字新媒体的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进行传播媒介策划的时候仅仅把握住媒介环境的变化以及同消费者的互动。时刻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企业品牌推广同消费者的喜好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为公众提供表达他们意愿的网络平台,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品牌推广更加的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鲍立泉.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舒咏平.“信息邂逅”与“搜索满足”——广告传播模式的嬗变与实践自觉[J].新闻大学,2011,(02):80.

[4]李蓉.品牌传播的媒介整合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张金海,段淳林.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和实务解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5):102.

[6]周建波,邢哲,曹艳爱.基于过度信息市场环境的品牌传播战略[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10,(06):96—97.

[7]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12,(07):7—11.

[8]檀辉霞.浅析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和发展新趋势[J].经济师,2011,(04):272—273.

互联网与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2]罗伯特·D·阿特金森,拉诺夫.H.科尔特.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P.E.Dyucker:TheInformationExecutivesTrulyNeed,HarvardBusinessReview[J].January——February,54—62,1995. [4]王德禄等.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潘承烈.“重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座谈[N].光明日报,1997—07—12,(7). [7]周敦仁,马磊.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探索与争鸣,1998,(5). [8]卫思·贝克.构建情报网络[A].保罗·S·麦耶斯主编.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C].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9]张亚勤.没有藩篱的21世纪[J].IT经理世界,2001,(1). [10]比尔·盖茨. 蓦 然回首——回顾微软的.25年[J].环球企业家,2000,(11).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1]刘扬。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 [J]民族艺术研究 .

[2]陈共德。 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艺术评论 [J] .

[3]陈思羽,姜东波。 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 艺术百家 .

[4]宁翔。 论新媒体广告的现在与未来 [J] 电影评介 .

[5]权亚楠。 微电影流行性成因分析 [J] 电影评介 .

[6]姜燕。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

[7]陈吉。 一场失却了灵魂的杂耍--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批判[J] 探索与争鸣.

[8]石磊。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9]郭宇靖,张家正。 微电影:商业色彩下的电影梦 [J] 中国传媒科技 .

[10]齐伟。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11]刘瑞红,梁锐。 影视领域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J] 电影文学 .

[12]未知作者。 从影视到影像--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3]吴徐君。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电影文学 .

[14]孔彬。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广播与电视技术 .

[15]未知作者。 上海电影节巴塞罗那首度跨界举办新媒体论坛 [J] 互联网天地 .

[16]李鹏。 互联网--第二媒介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纪元 [J] 电影评介 .

[17]甘美忠。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18]唐乘花,肖凭。 浅论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J] 消费导刊 .

[19]刘新业。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N] 沈阳大学学报 .

[20]张名章。 网络剧的'艺术生成与美学特征 [J] 民族艺术研究 .

[21]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 .

[22]林三芳。 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的平民化路线-兼论新媒体对国产电影平民化的影响[J] 当代文坛 .

[23]韩学周,马萱。 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失恋 33 天》为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4]谷国庆。 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5]黄凌子。 影像、网络与大众--以《11 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 .

[26]卢志强,张丽。 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 [J] 电影评介 .

[27]秦翼。 新媒体时代电影趣味的多元化转变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8]柳婷婷。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J] 电影评介 .

[29]向勇,李天昀。 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J] 艺术评论 .

[30]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2011(6)Christina Fan. Twitter Used to Predict Box Office Revenues. [OL]

[31]Seung-Bo ParkKyeong,Jin OhGeun-Sik J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movie using character-net.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32]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33]Delon, J. Movie and video scale-time equalization application to flicker 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34]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 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媒体发展的论文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公交多媒体交互系统.胡小龙.苗方.柴剑平,20132013年第十五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

[2]基于广电平台的多媒体云发展及应用浅析.宫.于文婷,201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3]基于广电平台的`多媒体云发展及应用浅析.宫.于文婷,201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4]多媒体设计应用项目的研究.杨泳,2013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

[5]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萧明.蔡玲玲.李元文.李咏穗.张丰川,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

[6]多媒体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陈娟,2014第2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3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

[7]辅助多媒体标注:基于人机结合的多媒体理解.汪萌,2012第十二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及第六届中国粒计算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

[8]周期性多媒体实时业务的动态QoS管理.常凤.余江.常俊.谈桂林.赵凌,201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暨2013年学术交流会

[9]基于5GHz传输的USB多媒体适配器设计与实现.孔明.黄坚,2013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10]网络报纸多媒体功能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庞建华,2013首届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1]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及其研究进展.《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马华东.陶丹.

[2]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外语电化教学》.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2期.顾曰国.

[3]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感知模型与数量估计.《软件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8期.赵静.曾建潮.

[4]面向多媒体社交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陈庆丽.张志勇.向菲.王剑.

[5]基于DSP和双目视觉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通信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张云洲.蒋培.高亮.李立强.

[6]一种面向多媒体和通信应用的处理器指令集及架构实现.《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王志君.梁利平.吴凯.王光玮.洪钦智.罗汉青.

[7]新型通用格式多媒体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通信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黄勤龙.马兆丰.莫佳.钮心忻.杨义先.

[8]基于分簇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方案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期.张军强.王汝传.黄海平.

[1]目录.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被引次数:33作者:龚德英.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2]目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被引次数:3作者:王玉君.学科教学(生物)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3]目录.多媒体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作者:倪勤.学科教学(英语)杭州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目录.论多媒体艺术的时间与空间.被引次数:2作者:廖国张.设计艺术学湖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5]目录.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被引次数:14作者:张文娟.学科教学(语文)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6]目录.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祝峰.体育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7]多媒体连环画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作者:胡玲.美术学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目录.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路由优化算法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孙仁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中国矿业大学2012(学位年度)

[9]车联网中多媒体合作共享的研究.作者:陈娜.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

[10]目录.移动多媒体推送业务终端功能研究.被引次数:31作者:苏毅.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邮电大学2009(学位年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媒体融合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新形势下各类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需求变化的思考,提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进行探索,希望能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播理念与传播技术,融传媒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发展、融合、创新,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变革,新兴媒体在传媒市场的博弈中同样追求传播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传统媒体、新媒体人才需求信息的关注,发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除注重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业务技能及多媒体应用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从业者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传媒人才离不开媒体组织内部培养,更离不开高校传媒人才的输送。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起点,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传播生态、媒体用人需求方面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做好传媒人才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能型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顺应传媒行业的发展,围绕“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复合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和业界需要的新型传播人才。基于传媒事业对传媒创新人才的需求,该学院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创新创意教育,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培养提升到了重要地位。目前创造性思维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面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及传播学等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将创新知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创新技法及实践技能等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内容主要有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创新思维的形式、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创新方法、认识自我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

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教程和爱德华·德·博诺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内容。课程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及实践探索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主要包含创新思维的含义、过程、形成机制,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法等内容。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完成创意作品。并在实践后学会总结、反思创新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索潜在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转变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制或作品制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倒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1]。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课堂思考、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成果。任课教师应转变考核方式,避免一次考试、一个作品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兼顾平时成绩及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考核体系现设定为平时成绩40%,期中实践成绩30%,期末实践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考勤、参与课堂讨论、练习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期中及期末实践成绩评定将学生实践作品、创作报告、课堂展示纳入评价体系中,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评定学生成绩。

三、融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导入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与专业基础类、技术类课程相比,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注度、投入度不足,因此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思维方法真的重要吗?为什么要学习创新思维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收获什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通过解读行业发展变化、行业用人素养需求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总体介绍,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对课程体系建立起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总体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呈现以往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念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学习、不积极思考、惰性思维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突破权威型思维定式、标准答案型思维定式、书本型思维定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问启发式,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授思维定式内容时,通常将思维定式的含义及类别作为重点,强调思维定式不利于创新。常规的讲授方式使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讲授思维定式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思维定式对创新思维而言是最大的阻碍,但它是否有价值?是否存在积极的思维定式?”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塑造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讨启发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导向作用。明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全班共同探讨的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结构逆向、状态逆向、缺点逆向、因果逆向、心理逆向等角度探讨现实案例。教师只需保证学生在讨论中“不偏航”,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而学习的主动权则应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潜能。研讨启发式教学还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小组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相关教材中的案例较为久远,和新闻传播专业相关性不强,大部分案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因此,选择适合课程教学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是否透彻也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媒体创意作品。笔者在讲授创新思维方法时选取当下权威媒体、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推出的典型创意产品。如新华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短视频《大道之行》等,用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丝路精神,一经发布即被刷屏,点击量超过5亿人次。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优选高年级或同年级同学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在课堂呈现,学生因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心理感受,更愿意关注。这类作品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践目标。案例评析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不流于形式。如笔者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展开评析,先启发学生思考该报道为什么被刷屏,为什么能有过亿点击量,作品的创意、亮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评析、总结。

四、关注个体差异,践行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就内在系统而言,受到认知水平、动机、意识、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就外在系统而言,又和家庭、社会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教师应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地设置思维训练题。联想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法及强制联想法。强制联想相较于自由联想更有难度,强调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目标展开思考。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应由易到难,先进行自由联想训练,通过1~2道题的练习,在了解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后,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分层设置难度级别更高的训练。直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维训练设计,做到难度适宜,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畏难,不会产生惰性思维。践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训练,才能不断进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五、依托专业赛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要走出“象牙塔”,就需要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优质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达到练兵的目的[2]。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的梳理,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赛事组织实践教学。选择和课程开课时间平行的赛事,将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赛事作为实践平台。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这些赛事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近两年,南京传媒学院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斩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赛事的奖项。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积极性。

(二)依托专业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实践水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准。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教师持续引导学生边学边赛,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通过比赛还有利于学生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短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训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三)加强实践指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学院平台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学生缺乏参赛经验,会产生畏难情绪或盲目参赛,教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及实践能力,先确定赛道,再确定选题和可实现的作品类型进行创作。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根据团队创作能力选择平面类、视频类或新媒体类(互动小程序、H5等)作品类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突破从众思维、“自我贬抑”思维定式,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运用、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潜在创新点,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在进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优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树、慕课堂等)发布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借助线上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发布音视频学习资料、经典案例,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设置主题讨论、思维训练、章节测试模块,全面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成效。搭建学习通班级群或QQ群、微信群等,便于教师答疑、学生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高效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学生成为课程的旁观者或局外人。发掘并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引领学生产出优质的创意作品。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综合运用平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全过程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及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及从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基于实践教学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20(6):86-88

[2]朱江丽,史玲莉.新时代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1):83-85.

2017重庆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重庆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呢?下面让我来教教大家。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 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6年3月8日——4月1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6年4月16日——4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6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6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6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11(1):66-69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1(1):78-80

[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10(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0(8):33-34

[6]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8.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自媒体新闻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做自媒体行业还是很有发展的,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看一些自媒体的文章或者视频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所以企鹅号大力鼓励一些人去做自媒体

1、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崛起,智能互联网与万物融合相当快5G逐渐打入国际标准研制的关键阶段,我国具备的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将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预计2019年的下半年会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以智能硬件作为突破口,万物互联迅速的生长。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语音与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不断扩散,人工智能企业将会迅速崛起。2、媒体融合系统性创新发展,效果评估不断规范媒体融合战略发展将进入第五年,系统的创新将成为重点。传统媒体在技术的打压下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纸媒的停办、重组,区域整合还将继续。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坚持新媒体思维,坚持移动智能优先,坚持发挥优质内容优势。在融合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新媒体和媒体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逐渐增多,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3、双微发展依然强势,今日头条异军突起去年春节,微信全球每月活跃用户数量首次突破10亿。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增加到亿,相对2016年底的增长7900万。微博实现了总营业收亿元,76%的增速创造了新高,广告的收入为亿元,同样的增加了75%。今日头条凭借着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知识付费产品等形成组合了产品链。4、内容的价值一直回归,内容付费成为新媒体盈利增加新热点在“后真相”时代,表现出客观事实、深度信息的报道的格外珍贵。不仅是在新闻媒体领域,在新媒体产品领域,内容的价值都不非常重要。内容付费领域的不断拓展,知识IP和知识领袖的不断出现,短视频和音频成为内容付费行业的主要产品形式。怎样确保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内容付费也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输出的一个新方式。

自媒体定义: 以内容为核心,呈现在手机端的媒介形式。通俗地讲是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的电子手段,通过一定的平台发布一些资讯。 电脑端的论坛、贴吧、博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头条等,具体以文章、动态短文、问答、长视频、短视频、小视频当形式出现。2003年,自媒体由美国新闻学会提出,其前身是“媒体。” 2005年,博客的出现真正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进入中国并在社会公众层面得到认知。 2008年,博客进入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 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 2011年,新浪微博走向巅峰状态。 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号(公众号)。 2013年,自媒体开始崛起。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户通过朋友圈来阅读文章,交流。 2014年,自媒体开始赚钱。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商业上变现,其中一小部分人的收入相当可观。微信公众号被一部分人运营,成为“创业”的开始。 2014年年底,微信团队推出了“认证体系”,越来越倾向于企业运营公众账号,微信公众号的运作,不得不走向团队化。 2014-2016年间,由于短视频的出现,抖音、快手改变了人们观看视频的方式,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使得视频得到快速发展。 2018年,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腾讯推出了微视,百度推出了全民小视频,而抖音依然是龙头老大,占据了小视频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2019年,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又推出一款基于年轻人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多闪,拉开了内容创业领域的新发展历程。经过团队的努力运营,实现了在多闪里的支付流程,而不依赖于微信平台,这是一项大的改革。 如今,抖音、今日头条、百家号、天天快报等以平台职能推荐、精准内容分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验证了这是一条可发展的商业之路,很多传统媒体被迫向新媒体转型。 1,阅读你的自媒体涉及领域的相关爆文。从爆文中来分析学习别人的文章哪里吸引读者,哪些地方是你可以学习借鉴的。 2,追踪热点事件。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阅读量可以较快地掌握受众的喜好范围。 3、专注于某一领域,做好深耕的准备。只有聚集,才能吸引到兴趣相同的人群,为你的自媒体打上标签,推荐给更多该领域的用户。 4、提高阅读量,可以多阅读相关领域的爆文,从中学习。 自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媒体平台和商业变现的机会越来越多,只有好的内容足够专业,足够吸引人,这样才能做到更长久的输出。

现在自媒体不像开始那么好做了,少不了平台的扶持,否则起步太难了企鹅号2020年新政策在推动内容变现能力上的加码令创作者惊喜。将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电商纳入“春风计划”,一方面鼓励拥有10000+粉丝的账号申请内测直播能力,直播打赏收入实行100%分成;另一方面面向短视频电商放出10亿流量扶持、开店零成本、佣金100%分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