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五篇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1

新的一年新的期望,新的学期新的挑战。本学期我们班新的组合(---教师、---教师、---教师,---教师)一齐迎来了39名天真可爱活泼的小精灵。一学期很快过去了,在本班四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园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1、经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教育幼儿要尊敬国旗,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唱国歌,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过各项主题活动、节日活动,如三八节、 母亲节 ,六一节等亲子节日活动,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尊老爱幼等良好情感。

4、经过自我服务比赛,卡拉ok比赛,让幼儿萌发初步的团体荣誉感,并经过活动学会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忙,团结友爱。

二、常规教育

全班大多数幼儿能够遵守园内的一切 规章制度 ,进取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本学期我班主要结合幼儿《规则意识课题》有关生活常规方面的研究,对他们进行一些班级生活常规的培养,如良好的饮食习惯,自已动手吃饭,独立大小便,安静午睡等。我们三位教师经过每周的讨论,采取了各种有效的 措施 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和教育在这方面有了必须的成效。

三、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工作----以整合为特点,深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们班进行了课程改革的主题教学活动,经过学期初和家长进行的交流和探讨,并结合季节和园本实际,我们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实施情景,向家长传达幼教新理念,使家长转变教育观,达成幼儿教育观念上的共识。通两个主题《年》《彩色世界》的教学,结合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掌握的情景十分的梦想,在三八节,母亲节的亲子活动中幼儿充分展示了这学期经过主题教学学到的本领和知识。在开展的3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幼儿这学期在课改的主题教学中能大胆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和创造,许多幼儿在绘画,音乐,表演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幼儿园举行的区角及环境创设比赛中我们班幼儿还取得了优胜奖。

四、差生转变工作

本学期在抓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及常规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个别幼儿的工作。杨妍妮,张宇桐等幼儿常规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在教师的帮忙及家长的配合下,经过其自身的学习、锻炼也有了必须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大多幼儿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曾振辉比较幼稚,不能遵守班级的常规,我们便和家长进行个别谈话,进行针对性教育,对其一丝提高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到家园教育一致性,帮忙幼儿树立信心,不断提高。

五、家长工作

本学期在学期初召开一次家长会,四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活动,期初向家长介绍班级计划,以及班级本学期要开展的课改活动主题课程和实施情景,传达幼教新理念,使家长转变教育观,达成幼儿教育观念上的共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提议,期末将本学期工作进行小结,与家长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儿。

六、教研工作

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幼儿供给充分活动的机会,做到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幼儿的进取性。本学期我班与市教科所进行合作教学研讨,进行一教三研活动,取得必须的成效。教师做到多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情景,经常进行分析与 反思 。制定个案观察记录表,可随时记录幼儿个性的发展,在日常中随时做个案分析,还常常反思自我的教育 方法 是否恰当。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做好各项记录。结合本班实际情景,开展《生活规则意识习惯培养》课题研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做好阶段计划、周计划、教学计划、观察反思、阶段小结等各项记录。进取参加课题研究,做好跟踪幼儿,课题 报告 。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调整教师的主角,明确教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

本学期在班上四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工作上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并获得“---区礼貌班级”的光荣称号。可是我们在班级工作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班教师将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作为我们工作的信念和目标。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2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忙碌而愉快的工作在我班两位老师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回顾忙碌、紧张的一学期,那点点滴滴,都记录着我们语训班这一个学期来,所有的欢笑,所有的快乐,以及所有为了执著而付出的努力。让我们重拾那走过的每一程,在本学期学习生活过程中,幼儿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以下是我对本班这学期的 工作总结 :

一、安全工作

1、把 安全教育 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孩子年纪小,还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要确保幼儿的安全,光靠老师的整天提醒,肯定是不够的,针对语训班孩子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相关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有关的 安全知识 ,如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懂得不玩耍尖利的物品,拿尖的物品时尖的那头要朝地面等,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活动前,向他们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活动时,进行适时的提醒。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平时,还注意认真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别针,小珠子,项链等之类的物品。发现后我们及时妥善处理,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我们通过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见到的、听到的,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图片资料等,让孩子们观察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讨论并总结应当注意些什么。写字时,有的孩子不知不觉会把铅笔咬在嘴里。我们在提醒幼儿不把铅笔咬在嘴里玩的同时,给幼儿说明铅笔的作用并教给他们正确使用铅笔的方法。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碰上突如其来的事情,除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外,我们还即时教会孩子紧急处理事情的办法,杜绝安全隐患,让幼儿信赖老师。

2、为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安全环境。

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关系到家庭幸福的大事,作为班主任,就要从保护孩子生命的高度出发,提高自己岗位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力求以每桩小事做起,耐心细致周到,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发展环境,做好幼儿的每日生活。

开学初,我们就对教室的每个角落进行了全面检查,彻底排除不安全因素。平时用不到的插座的地方尽量用玩具柜,以免幼儿用手触摸,发生危险;把平时常用的插头、插座告知幼儿,并提醒幼儿不玩它们;把平时常用的尖锐的钉子等物,摆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把幼儿平时经常使用的各种工具(剪刀等)摆放在教师与幼儿都能看到的地方,以便教师观察控制。对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我们都会先考虑到是否安全,做到科学合理地摆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温馨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3、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

我们依据学期安全教育计划,通过事例,让幼儿了解同小猫小狗相处的危险性,知道小猫小狗会伤人,不能随便逗撩它们,并且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被小动物伤害后的一些简单的解救办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观察讨论、模仿等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4、家校沟通,确保幼儿校外安全。

本学期,我们利用节假日来临前,及时提醒家长确保幼儿在家与外出、来校与离校时的安全。

卫生工作:这个学期禽流感肆虐,虽然不可怕,但还是比较棘手,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和传播。所以,我们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向孩子进行防治各种传染病的知识宣传,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做好晨检工作的同时,加强了班级的卫生消毒工作。每天给桌面、地面、卫生间进行消毒。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还利用午睡的时间对教室进行消毒,如有太阳尽可能地为每位孩子晒被子,并且在感冒流行的一段时间内每天起床后给孩子吃大蒜,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每天对班级内环境进行打扫,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好处所。

1,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每日定时喂药,降低生病率,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2,积极带领幼儿锻炼身体,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

3,夏季午睡时,提醒幼儿穿适量的衣物,为幼儿勤擦汗,即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为体弱孩子调整床位。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4,进餐:进餐时,向幼儿介绍食谱,促进幼儿的食欲,保证每名幼儿吃饱、吃好。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每天教育幼儿细嚼慢咽,保证孩子30分钟的进餐时间。对于吃得快的孩子,老师不断提醒,要求孩子慢点儿吃,嚼烂了再吞。让幼儿克服“边吃饭边讲话边玩”的不良习惯。

5,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切实从幼儿现有水平出发,我们班组织幼儿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我们通过与同组老师交流、探讨及对工作的反思,认真制定修改计划、教学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实施各项活动,根据主题及时增添区域活动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快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现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展。

幼儿的活动是离不开环境的,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环境对于 儿童 来说是利用环境改变自身”,可见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给幼儿营造了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这个大集体中感到温馨、自由,乐于与同伴、老师交谈。其次,加强创设活动环境,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以幼儿为主体,创设了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大胆地选择材料进行创设,让他们去感受美的乐趣。

3、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开学初,我们便设置了红花栏,在孩子的标志上贴上小红花。而小红花也便使幼儿有了上进心,无论是上课、游戏、户外活动。而小朋友也每天去自己的标志上看,有时侯,一些红花少的幼儿便会对着自己的标志说:“我的红花比他的少,我要做的更好了。”他们便说到做到,做事情也便认真了。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共同进步”的活动。比如在上语言课时,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幼儿,我便请能力好的幼儿对其进行帮助,这样不仅拉紧了幼儿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让幼儿共同进步、友好相处,真是一举两得呀!同时,我们也用各种办法进行奖励,鼓励他们上进。现在,我在组织幼儿活动,上课都觉的比以前得心应手多了,小朋友的自觉、学习、行为、集体意识都比以前增强了,他们也会有意识得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家校工作方面:

家园共育是扩展教育时空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此我们一直很重视,注重沟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利用早晨来校和下午离校这短暂的时间,和家长互相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很重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

⑴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教指导活动,促进家庭之间、家园之间的多向交流。

⑵正确发挥家长的作用,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好父母的教育工作。

⑶鼓励家长积极参加节日表演等同乐活动,加深亲子的情感交流。

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快乐、更健康地发展,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 相学 习、互相支持的基础上,让家长真实、近距离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 育儿知识 ,这些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配合和充分的肯定,融洽了家与园关系,与家长们也成了亲密的朋友,这将激励我更好的开展家校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不足,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向先进班级学习,努力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层楼。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3

转眼一瞬间,小班的孩子们已经入园一期了,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想说的太多太多。在这几个月里,看到孩子们在一天一天的进步,也在一天一天的成长,作为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心里感到很欣慰。现将近期 班主任工作总结 如下: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孩子共54人,其中男孩子29人,女孩子26人。由于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参加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所以开始的舍不得父母亲,不爱来幼儿园,胆小爱哭鼻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现象都有。

经过一学年的锻炼和学习,现在他们已基本上改掉了依赖性过强的毛病,大部分孩子都能喜欢上幼儿园了,喜欢老师了,还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二、保教工作

为了让幼儿能够尽快地适应集体,能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我们班四位老师齐心协力,共同给幼儿创造了一个与他们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以及给他们一个温馨、愉悦的心理环境,如在班上我们布置了一个精巧的娃娃家,一些胆小或依赖性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到这个区域,老师当妈妈,摸摸她,亲亲她,跟她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逐渐地这些孩子就打消了陌生感从而过渡到集体中。我们重视对幼儿进行各项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立刻处理,从而保证本班无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中都是父母包办代替的多,所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学初期开班务会,讨论对策 实施方案 ,对盥洗、进餐、脱穿衣服,叠被子、取放玩具、坐姿等,通过示范讲解,采用集体与个别练习、指导,经常是一个一个地教他们脱穿衣服、穿好内衣,扣纽扣、叠被字、擦大便等,把许多的一日常规编成一小段有趣的儿歌,让他们边学会儿歌边做动作,这样他们既容易理解常规要求又能从中得到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我们都熟悉的洗手歌,搓搓┈┈还有进餐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饱。”午睡歌等等。

孩子可爱念了,也从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常规要求,不过孩子们的坚持性差,一段时间就很容易忘,于是我们四位老师就互相配合一致要求,发现个别幼儿有一点点进步以奖励“小苹果”、“小红花”的表扬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挑食、食欲差的孩子采用劝吃、喂吃办法,鼓励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我们班孩子普遍饭量好,通过医生测身高、体重,发现大部分孩子长高了,长胖了,体质增强了,使幼儿能健康、活泼成长,幼儿的出勤率在90%以上。

三、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年两位教师深入学习理解和探索幼儿课程改革,创设一个有益于幼儿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树立“一切为了儿童发展”的理论,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积极推进小组学习,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通过 故事 、儿歌、歌表演、谈话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个别辅导等形式,孩子们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都有一个质的变化,大部分孩子在活动中喜欢与同伴交往,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但是个别孩子泼好动,有攻击性行为,经过个别教育和家长配合,共同做好转化工作,现在他们不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还交到许多朋友呢!

四、家长工作

小班的家长是幼儿园的新成员,一切工作从头开始。首先,让家长充分了解我们的“园本”课程,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了解每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通过孩子的进步让家长认同。本学期我们还创意的组织设计了一次家访跟家长沟通把家园共育做得更好。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学期里,我们班上的老师会更加团结,更加紧密,建立良好的班风、愉快的身心,使我们的孩子更快乐,我们的家长更放心。我坚信,小班会以更新更好的面貌去迎接各种挑战。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4

在这一学期里,孩子各方面的进步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孩子在设计的每个游戏及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他们自信、自立,渐渐变得懂事、讲礼貌,与同伴之间能相处融洽,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自理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孩子们都活泼、热情,整个班级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氛围。看着这些天天在长大的孩子们,欣慰、自豪充满了我的心怀,现将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我们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我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提供了皮球、彩带等玩具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保教结合的原则,使教育自然渗透于各项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幼儿爱班,爱同伴,并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走失了怎么办?发生火灾地震怎么办?手受伤了,流鼻血了怎么办?等,逐步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自身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不会扣扣子的到喜欢铺桌布,孩子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因此,小小值日生就这样产生了。教师需教给幼儿一些技能,但又不能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强迫幼儿学习。于是,我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我是能干的值日生”、有时也让幼儿扮演成“妈妈”,锻炼幼儿刷牙、折叠被子、迅速整理仪表等生活自理能力。在游戏中,一首首自理儿歌幼儿朗朗上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再次,还积极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强化了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之逐渐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三、创设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环境有着教育人的作用,强化环境的教育作用,引导幼儿增加玩法,使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为了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与其他班级幼儿玩具共享,这样有利于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和合和相互渗透,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四、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在音乐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创造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幼儿参与创遍动作。如,在学习舞蹈步伐时,教师的一句启发语言:谁来跳一跳, 说说 你跳的与老师的有什么不同,你的小脚丫在说什么,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及参与意识,使幼儿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更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教育,我班的工作仅仅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我将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使我班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才智素质,良好的品德素质,良好的审美素质,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儿童。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5

一个学期转眼又过去了,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着逝去的一年,其间总夹杂着欣慰与兴奋。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有收获了。我的付出看到了回报。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继续保持晨读的习惯

去年,刚刚接到这个班级。我就给孩子们订了配套读物《小熊过桥》,并告诉孩子晨读就是大声的读书。我们本学期读的就是这本《小熊过桥》。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养成习惯,晨读就是读这本书。现在第二学期来了,读的书目换成了《春天的图画》,但是孩子们的习惯并没有换,早上依然认真地读,大声地读,朗朗书声在晨读的时间响起,特让人舒心。本学期,我让孩子们回家,每天一道阅读思考题,孩子们在晨读后还会与成绩好的同学对一对,因为题目简单,所以往往都是对的多。孩子们读书也更有趣味了。

二、保持午间看书的习惯

我们班本学期看的书是《不一样的卡梅拉》,这本书先前是1-6册,之后又出了很多的续集。每一个中午就是孩子们看书的时间,孩子们很快活。每一个星期的周二,就是读书交流的时间。孩子们不但看了续集,还看了续续集,交流得很精彩!而且每一次的交流,他们都能在语文课上运用起来。看着他们现学现用,我总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始终相信,我没有能力影响学生,但是我可以让孩子看书,让书影响孩子一生。所以,我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早上晨读,午间看书,周二读书交流会。始终如此!我想:有了规矩不会乱,有了安排,才有的放矢。学生就是这样,让他永远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

三、关注后进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班,我始终没有让孩子觉得我们班有后进生。因为后进生并没有错,即使有错页不是他的错。而是接受能力弱了些,让老师需要都等一步。所以在课堂上,我上得比较慢,我愿意等。只要孩子有进步,就不会让别的孩子认为你是后进生。

对于品质差的孩子,我会时刻利用语文课上的品德内容来教育他。汪朝阳同学的品质比较差,但是他有上进心。当他想做坏事时,我总是以“朝阳,你有好品质哟I!”来提醒他。我相信,只要我多次提醒,这个“孙悟空”是不会出格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引导。

四、关注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每一次学校安排的活动,都是一次培养孩子独立性格的机会。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我让家长不要参加,只要了5个。其实这5个也就是形同虚设。因为我已经把孩子分成6组,一组一个组长带领。无论要干什么,都听组长安排,家长不可以插手。一次活动,我很明显地觉得孩子的凝聚力强了,更有组织纪律性了。

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我也没有让家长来参加,也只是选了组长,让孩子们自己来安排购物。

五、关注与家长的沟通

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家长是很关心的。我把今天有收到绿卡的孩子,以发信息的形式向家长表扬。家长很喜欢,孩子更喜欢。

其外,每一回家长的帮忙,我都会以校讯通给全班家长发信息,表示感谢。

我相信,今天我插的是秧苗,明天收获的会是硕果。一切在于用心去灌溉,用心去呵护!愿孩子们健康、个性地成长。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通用5篇)相关 文章 :

★ 小班幼儿教学总结(通用5篇)

★ 小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5篇

★ 小班个人总结(通用5篇)

★ 教学总结小班5篇精选

★ 2021年度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总结五篇

★ 幼儿园小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幼儿园小班总结(通用5篇)

★ 小班班主任工作总结(通用5篇)

★ 幼儿园小班学期教学总结(精选5篇)

★ 2021年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总结5篇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学的论文可以从哪个论题开展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要明确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就注重一些资料的积累,如:优秀教学活动光盘;获奖教育活动教案;外出听课笔记;园内教师公开课记录。在园内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我努力开发出一个个适合本园特点和资源优势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提升为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断实现具体教育活动和行为与《纲要》的对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的驾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做好参与前的准备

青年教师要通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以及全市的开放课、比赛课这些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做到参与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

1.首先要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有一个活动计划。参与教研活动之前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有没有遇到过,能不能分析,能解释其中的哪一点,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数。活动前,我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音乐领域。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新意的设计本次活动,我仔细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活动过程:(1)听听玩玩引出古筝;(2)倾听乐曲感受意境;(3)分段欣赏理解乐曲;(4)倾听乐曲讲述故事;(5)理解乐曲表现乐曲。

2.寻求理论支持。不论对要研究的问题还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先学会寻求理论支持。学习相关理论后,要尝试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教学实践不成功,也要找出问题所在,捋一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及时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再去寻找理论,再实践。活动环节设计完成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试教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古筝的声音及旋律非常感兴趣。可是由于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清晰分析出古筝曲的意境。在表现乐曲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动作也比较单调。于是我反反复复地学习、分析、实践,让孩子们在平时多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作为教师的我,及时捕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行为,多写观察记录,多思考。在一系列的调整中,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提高。

3.整理记录。对于经过反复实践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认真进行整理、记录,等待园内有经验教师的共同商讨、切磋。记录时,仔细斟酌自己的言辞,对所提的问题是什么,疑惑在哪里,表述清楚,这样便于大家讨论。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总结才能共同提高,因此有效的教研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2.主动投入教研活动。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儿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3.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实践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花儿朵朵》活动中,大家帮我讨论出一种新的思路:带领幼儿欣赏古筝曲、感受古筝曲。欣赏环节,我布置好花园的场景,采用自己弹奏的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乐曲的意境。在分段欣赏时,我设计了边欣赏乐曲边出示图谱的方式,让幼儿更为形象的理解乐曲。表现乐曲时,我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我想:这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执教的教师要付诸实践。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与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看看这种设计哪些地方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调整和改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再反思、再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四、活动后的思考

古筝赏析《花儿朵朵》让我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环节的把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作为青年教师,更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幼儿获益、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自己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另外,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总结能力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还有专家或骨干教师的引领,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容易地达到研究目的,还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懈地学习,艰苦的实践,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迅速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交往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

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一):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

(三):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幼儿对交往的需要

幼儿对交往的需要往往经由以下的过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动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情绪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逐步地喜欢幼儿园生活。然后再设计系列教学或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对交往的需要。如:为了尽快地让幼儿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并与同伴相识,可以设计系列的活动。如:晨间活动一起玩玩具、教学及游戏活动“这是什么?”、“你认识我吗”、“我喜欢你”、“谁躲起来了”、“打电话”等,消除幼儿刚开始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认识,知道同伴的名字,使个体之间有了接触,从而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园的幼儿中大部分都是从家庭直接过渡到幼儿园,再加上各个家庭的儿童观、家教观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时把别人咬伤了,而他俩平时是一对非常好的小伙伴,经过询问、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好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结果就发生了事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却没有掌握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因此就产生了争端。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捕捉幼儿的表现,分析原因,避免误诊,了解了幼儿交往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合作性的户外体育游戏以及一些生活游戏等,能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让幼儿将学到的交往技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巩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个别谈话、情境表演、参与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因此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诸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儿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达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谈,同时由于投放的`活动材料相对充足,减少了争抢现象的发生,幼儿从中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跨组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些运动性游戏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交往性语言, 通过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动;有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交往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因此,利用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是“权威”。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样。比如在刚开学的一个阶段中,教师通过“我喜欢你”的活动,主动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说“我喜欢你”,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儿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的亲一亲、抱一抱亲近了许多。又如在“打电话”中,教师为幼儿怎样打电话作出了示范,为幼儿如何有礼貌地问答、怎样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做出提示,同时也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对活动感兴趣,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交往的机会,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有时候幼儿帮你做事,哪怕只是帮你把书捡起来、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随口说上一句“谢谢”,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事情虽小但幼儿却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能让幼儿很快地了解并学习到许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幼儿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争执,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事件,适时地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提示,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场所,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节日和每月的年级组活动为幼儿增加交往机会。因为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动。如三八亲子活动中,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孩子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同伴间游戏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与交往;再如每月开展平行班活动,提供同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庆六一”、“剥蛋”和“自助餐”活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相互活动的范围,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们每月组织“快乐串串串”混龄活动:让大中班孩子一带一地去公园观赏春意秋景、捡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自带水果与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盘”,一起品尝分享;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是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民意调查、亲子活动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例如:与邻居搞好关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为自己或朋友过生日,好东西共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邻居之间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动作用。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认知切入,语言入手,让幼儿从“同伴相识”到“同伴交往”,这样才有助于逐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环境,及时鼓励幼儿积极、自主的交往,并进行仔细观察,悉心指导。我想,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交往能力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 教育 。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教师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 方法 ,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游戏在幼儿教育的运用 摘要:幼儿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必须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更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丰富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育情境。 关键词:创设;游戏;魅力;教育;情境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幼儿游戏氛围 1.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幼儿 只有对幼儿充满爱心,教师才能用心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钻研、改进幼儿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乐趣。教师的信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动力,能激发幼儿的活力,使他们振奋精神和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追求自身的进步。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氛围内,幼儿才可能有安全感、有愉悦的心境,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到游戏等活动中去,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自我展现和发展。教师应当满怀对幼儿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建立起对幼儿的信任,努力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调动幼儿的发展潜力,使幼儿在爱和信任的浇灌中进步。 2.幼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过程,使教育活动充满魅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忘我地沉浸其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迫切地想要了解和探究周围的世界。教师必须重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疑问的思考与研究,使幼儿在熟悉可感的、有趣的活动中开启心智、增长智慧。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活动主题创设富有美感的教育情境,用美的环境、语言、旋律、情感,把幼儿带入美的氛围当中,使教育过程成为美的享受,并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参与活动,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情感的调动。幼儿的思维较为感性,他们情绪性强、容易受到感染,积极的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习惯的养成。 二、提供良好游戏条件,丰富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而言不可缺少,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教育充满游戏的魅力。游戏的环境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幼儿游戏的数量、主题、内容、方式等与环境的安排组织密切相关。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意愿,而且有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合作,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的进行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把握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场地、游戏材料,丰富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 三、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学情境 1.改进游戏活动的组织 游戏不仅指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更蕴含着反映游戏内在本质的精神性内涵。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幼儿园中的游戏不可避免地具有教育的意味,当幼儿游戏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进入到幼儿园中,便不再是纯粹自然的活动,而被印上了教育的痕迹。即使教师对其的游戏不加干预,而游戏若发生在幼儿园就具有了教育意义。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并不是截然对立,它们有可能并且有必要融合统一于幼儿游戏中。幼儿不仅有玩耍的需要,还有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其在游戏中的满足感源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实现。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自然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既保证游戏的自由愉悦性,又使游戏充分发挥教育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快乐的发展。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必须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他们的重视和参与会让幼儿感到自己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有价值的、被认可的,就会更加认真、自信、专注地投入游戏。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干预,而要仔细考虑、谨慎而为,对干预行为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组织游戏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个观察、决策和 反思 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明确组织指导的目的、时机和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策略扩展和丰富幼儿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 2.优化教育情境,把游戏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 幼儿教育活动是由教师设计发起的、以促进幼儿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教育意图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而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要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愉悦体验对幼儿学习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活动把游戏引入其中,能提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把游戏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要求,使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主动自觉投入其中的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教学需要与幼儿个体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是在具体的环境进行的,幼儿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不仅需要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还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 作者:马英 单位:黑龙江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邵小佩.幼儿园情境教学模式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 摘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体态动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体态对于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的使用,能够有效强化幼儿教育实践的效果,保证幼儿能力的提高。本文以探寻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为主题,主要就幼儿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怎样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进行分析,旨在有效发挥幼儿肢体语言对于幼儿教育的帮助作用,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肢体语言;应用;作用;形式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起到表情达意效果的无声语言。在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格外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工具。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一些形象化的体态语言,采用比较幽默的艺术形式,通过各个肢体部位表达情绪和情感,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幼儿比较善于察言观色,对于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进行思考。教师通过一个动作,能够使幼儿产生信任和依赖,更加相信教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如果教师单纯地使用文字语言进行教学,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与幼儿沟通存在障碍的问题。通过应用肢体语言,能够使幼儿更容易地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通过模仿小动物,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够使孩子把声音和肢体语言有效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孩子吸收。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记忆所学习的知识,有效保证教学效果。运用这样的形式会使幼儿学习压力减小,强化记忆,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活动,有效降低遗忘率。例如在进行“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时候,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参与游戏,基本只需要讲过一次就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幼儿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记忆游戏知识,有效保证了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提高幼儿注意力,增强幼儿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比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采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能够有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并起来,使幼儿更加有效地理解活动目标与内容。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的 故事 时,教师可以进行展示,一边讲解故事,一边掺入肢体语言。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能够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效率 (一)在幼儿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这就需要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应该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的个性发展相适合,使幼儿在幼儿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猫抓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猫和老鼠,然后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使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师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喜欢上肢体语言,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从而有效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两只小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做出一些肢体语言的动作。让幼儿有一种自己飞翔起来的感觉,这样能够使其歌唱起来的时候更加有趣。在无形中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促进幼儿肢体语言能力的深入发展。 (三)关注幼儿个性发展,注重幼儿肢体表现。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成长环境,关注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 经验 ,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肢体表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事物开展活动,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愿意利用肢体语言效仿,有效保证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四)开展成功教学,增加幼儿肢体语言成功体验。要想提高肢体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使幼儿能够体会到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成功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情感体验,有效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让两个幼儿一组进行表演动作,猜动物的游戏。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表达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于肢体语言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魏晓娟.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01:215+219. [2]杜友莉.父母学习肢体语言与幼儿交流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01. [3]蔡敏.让肢体语言在幼儿教育中“闪光”[J].新课程导学,2012,18:76. [4]姜红.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05:16-17. [5]叶文香.发挥肢体语言的功能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104-105. [6]唐敏智.小议幼儿园教师的肢体语言[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110.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题目

我觉得你可以专门研究幼儿的一个方面,比如说他情绪的变化,或者说哪一个年龄阶段他情绪的变化。

现在教育人们叫他的专题,我认为正在你可以顺着一个方向,这样放,应该能更好进行的选择相对好的。

学前教育论文选题一定要尽量有针对性。一定不要太过空泛。

学前教育论文较小范围的选题学前教育现在所有的家庭,不管是小城市还是大城市。都比较重视,父母也都比较重视。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学的论文可以从哪个论题开展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要明确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就注重一些资料的积累,如:优秀教学活动光盘;获奖教育活动教案;外出听课笔记;园内教师公开课记录。在园内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我努力开发出一个个适合本园特点和资源优势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提升为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断实现具体教育活动和行为与《纲要》的对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的驾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做好参与前的准备

青年教师要通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以及全市的开放课、比赛课这些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做到参与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

1.首先要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有一个活动计划。参与教研活动之前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有没有遇到过,能不能分析,能解释其中的哪一点,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数。活动前,我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音乐领域。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新意的设计本次活动,我仔细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活动过程:(1)听听玩玩引出古筝;(2)倾听乐曲感受意境;(3)分段欣赏理解乐曲;(4)倾听乐曲讲述故事;(5)理解乐曲表现乐曲。

2.寻求理论支持。不论对要研究的问题还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先学会寻求理论支持。学习相关理论后,要尝试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教学实践不成功,也要找出问题所在,捋一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及时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再去寻找理论,再实践。活动环节设计完成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试教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古筝的声音及旋律非常感兴趣。可是由于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清晰分析出古筝曲的意境。在表现乐曲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动作也比较单调。于是我反反复复地学习、分析、实践,让孩子们在平时多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作为教师的我,及时捕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行为,多写观察记录,多思考。在一系列的调整中,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提高。

3.整理记录。对于经过反复实践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认真进行整理、记录,等待园内有经验教师的共同商讨、切磋。记录时,仔细斟酌自己的言辞,对所提的问题是什么,疑惑在哪里,表述清楚,这样便于大家讨论。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总结才能共同提高,因此有效的教研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2.主动投入教研活动。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儿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3.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实践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花儿朵朵》活动中,大家帮我讨论出一种新的思路:带领幼儿欣赏古筝曲、感受古筝曲。欣赏环节,我布置好花园的场景,采用自己弹奏的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乐曲的意境。在分段欣赏时,我设计了边欣赏乐曲边出示图谱的方式,让幼儿更为形象的理解乐曲。表现乐曲时,我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我想:这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执教的教师要付诸实践。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与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看看这种设计哪些地方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调整和改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再反思、再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四、活动后的思考

古筝赏析《花儿朵朵》让我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环节的把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作为青年教师,更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幼儿获益、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自己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另外,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总结能力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还有专家或骨干教师的引领,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容易地达到研究目的,还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懈地学习,艰苦的实践,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迅速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交往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

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一):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

(三):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幼儿对交往的需要

幼儿对交往的需要往往经由以下的过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动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情绪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逐步地喜欢幼儿园生活。然后再设计系列教学或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对交往的需要。如:为了尽快地让幼儿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并与同伴相识,可以设计系列的活动。如:晨间活动一起玩玩具、教学及游戏活动“这是什么?”、“你认识我吗”、“我喜欢你”、“谁躲起来了”、“打电话”等,消除幼儿刚开始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认识,知道同伴的名字,使个体之间有了接触,从而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园的幼儿中大部分都是从家庭直接过渡到幼儿园,再加上各个家庭的儿童观、家教观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时把别人咬伤了,而他俩平时是一对非常好的小伙伴,经过询问、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好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结果就发生了事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却没有掌握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因此就产生了争端。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捕捉幼儿的表现,分析原因,避免误诊,了解了幼儿交往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合作性的户外体育游戏以及一些生活游戏等,能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让幼儿将学到的交往技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巩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个别谈话、情境表演、参与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因此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诸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儿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达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谈,同时由于投放的`活动材料相对充足,减少了争抢现象的发生,幼儿从中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跨组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些运动性游戏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交往性语言, 通过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动;有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交往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因此,利用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是“权威”。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样。比如在刚开学的一个阶段中,教师通过“我喜欢你”的活动,主动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说“我喜欢你”,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儿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的亲一亲、抱一抱亲近了许多。又如在“打电话”中,教师为幼儿怎样打电话作出了示范,为幼儿如何有礼貌地问答、怎样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做出提示,同时也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对活动感兴趣,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交往的机会,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有时候幼儿帮你做事,哪怕只是帮你把书捡起来、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随口说上一句“谢谢”,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事情虽小但幼儿却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能让幼儿很快地了解并学习到许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幼儿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争执,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事件,适时地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提示,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场所,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节日和每月的年级组活动为幼儿增加交往机会。因为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动。如三八亲子活动中,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孩子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同伴间游戏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与交往;再如每月开展平行班活动,提供同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庆六一”、“剥蛋”和“自助餐”活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相互活动的范围,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们每月组织“快乐串串串”混龄活动:让大中班孩子一带一地去公园观赏春意秋景、捡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自带水果与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盘”,一起品尝分享;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是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民意调查、亲子活动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例如:与邻居搞好关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为自己或朋友过生日,好东西共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邻居之间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动作用。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认知切入,语言入手,让幼儿从“同伴相识”到“同伴交往”,这样才有助于逐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环境,及时鼓励幼儿积极、自主的交往,并进行仔细观察,悉心指导。我想,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交往能力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

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为“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1

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常规”有着不同的理解:刘焱认为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2罗志芳认为幼儿常规就是“纪律”,幼儿常规就是幼儿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3王玉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4

综上所述,幼儿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从时间顺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入园、晨检、早操、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环节。

三、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常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常规教育氛围。

环境支持和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常规教育环境,而小班幼儿又刚入园、年龄小、缺乏常规意识,为此,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常规教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例如:洗手池前与水龙头相对应的地面,我们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它告诉孩子们,每个“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脚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动室地面的“半圆形”标志线,帮助孩子们迅速有序地将小椅子摆在活动时需要的位置;楼梯台阶上的“脚印”标志以及楼道墙面的“毛毛虫”标志,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

2、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适宜的幼儿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益,获得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不同,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5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晨入园时,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幼儿渐渐地也知道在入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活动时为了端正幼儿的坐姿,老师会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们顿时就挺起腰来。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6同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多动手实际操作感知。例如:为引导幼儿离开座位时送椅子,我们创设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生活服务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随机生成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渗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而幼儿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教育”,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各种游戏和活动中的。例如,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却没人捡、幼儿之间相互争抢玩具等现象,据此,我们随机生成了“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在发现幼儿常在教室里追逐疯跑这一情况时,我们随机生成了“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我叫轻轻”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相关规则。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常规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7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应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和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例如,通过班级家园栏、QQ群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等,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家园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及在家情况,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为班级常规教育出谋划策;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2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 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5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6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7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5]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第43――44页。

[8]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9]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

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 教育 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06-0274-02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 经验 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 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 方法 、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 故事 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论文

幼儿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 安全 教育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教育的策略思考》 【摘要】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活动环节。好奇、好动、好探索是幼儿的特性,然而,幼儿年龄小,缺少知识 经验 ,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在活动中往往对危险事务不能做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尤其是户外活动。幼儿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由于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呢? 一、户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1、户外活动前教师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每次户外活动前都要给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观念。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环境排查。 在每次玩之前,教师要先检查器械和设施是否安全,以免伤害孩子。活动区有无尖锐物,有什么危险因素,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比如,在组织幼儿玩滑梯前,要检查滑梯是否稳固,螺丝钉有无松动,扶手处有无油漆脱落,是否会划伤幼儿的小手等。若有发现应及时处理,每天定时检查安全隐患 3.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 措施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 方法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活动器械前,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动作。如,爬攀登架时要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往往非常兴奋,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胆大的幼儿更是如此,跑上跑下,钻来钻去,老师的话早就成了耳边风,从而造成玩玩具时的秩序混乱。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活动前老师要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二、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1.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强度与密度。 教师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活动内容。如在冬季,我们从幼儿的脸红、出汗、手心发热、呼吸状况等外在指标发现有一些器械活动的运动量在这个较为寒冷的季节里是不够或是所需达到时间太长,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跑步、热身运动,在活动过程中用健美舞来调节幼儿运动量的不足。在孩子玩时,老师多用眼看,多用嘴说,多跑点腿,多给孩子一点自持和帮助,放手让孩子玩,而不是放任让孩子玩。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对于活动中一些运动量较大、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如:到较安静的活动区活动、改变器械的玩法减少活动量等。 2.提示幼儿正确、安全的使用器械。 户外活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以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为主。通过采取以游戏为主教育途径,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一般都是通过采取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地运动。 3.注重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较薄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准确的示范外,还要提出动作的要点、难点,引起幼儿的注意,在练习中,老师站的位置要很清晰,要站到“危险点”处,做好保护动作。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 三、活动后的 总结 评价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总结评价要客观准确。 对于户外区域活动、远足等活动,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2.幼儿互评和自评相结合,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今天你看到有那些幼儿进步了,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好,为什么?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你发现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以后应该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幼儿讨论、讲述、回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幼儿园可以通过座谈会、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如我们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安排一个户外活动,让家长进行观摩,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 跨栏 、能走平衡了,就会从中领悟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长就会配合幼儿园在放学的路上或在家里,随处引导、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 家庭教育 环境。 总之,户外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保证幼儿安全,提高幼儿安全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我们教师以及家长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方法,多种形式、多侧面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 摘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户外活动太危险,一不注意就出现安全事故,有的老师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器械容易出事故。兼于此,我就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人身安全 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人身安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 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户外活动太危险,一不注意就出现安全事故,有的老师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器械容易出事故。因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所以很多时间都是做完集 体操 之后就带着孩子回到班级了。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他们的眼里流露的都是向往的神态。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在户外,他们会自然的玩,自然的成长,自然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含义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那么在户外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就是矛盾的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是冲突的么?答案是否定的:不矛盾、不冲突,关键是看老师怎样组织体育活动。兼于此,我就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形式,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户外体育活动既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也是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因此每天的活动内容我们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预设。其一,精心选择内容,传统的体育游戏至今仍然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容易操作。如丢手绢、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建议教师经常开展。其次是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简易器材,在班级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如纸球、沙包、毽子、等器材。这些户外体育活动都能达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安全可靠,让我们在玩的尽兴的同时无后顾之忧。 二、运用体育活动器材,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首先,根据目标选择。选择的体育器材绝对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投掷动作,教师选择内容有沙包、降落伞、飞盘、等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安排,较好地完成周目标,达到锻炼的效果。 其次,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已免发生争抢的现象;提高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安全性。 再次,是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提供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秋冬季应多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材料。 第四,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三、加强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喜欢户外活动,能够让他们真正的放松,充分表现自我,但在户外活动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足够的指导能力,才能保证幼儿在万无一失的基础上,玩的快乐。所以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如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时,首先帮助幼儿分好角色,给幼儿讲明"大灰狼"要轮流当,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尝试一下当“大灰狼”被人追的滋味,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大灰狼”是小朋友扮演的是假的,所以捉到大灰狼时要小心,不要真的去抓伤小朋友。这样既能让幼儿开心的游戏,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有的幼儿,特别是淘气的幼儿要么四散跑,要么常常去干扰别的小朋友活动,甚至使别人的活动无法进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机会请他们当“小警察”帮助老师来监督其他小朋友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保证每一名幼儿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用爱支撑户外活动,创造安全摇篮 老师的爱小朋友是可以感受到的,爱不是一种责任,爱是做人的态度。爱心不是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有了这样的爱心,做到尽职尽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小朋友也就不会遇到任何不安全的时候。 总之,户外体育活动,不但对幼儿身体有着促进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更是对幼儿教师的考验,广大教师千万不要惧怕户外体育活动,而是要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浅议幼儿教育中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新一代,2011,(4). [2]安海涛,张庆东.促学校提升课外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人民法院报,2012-4-12. [3]唐锦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安全控制策略.探秘(科学课),2011,(08):9-11. [4]侯福海.中小学课外活动面临的安全困扰与出路.基础教育参考,2009,(1):92-93.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三:《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问题和对策》 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美国一些相关学者认为孩子处在幼儿阶段时,不仅仅是 智力开发 的最佳时间段,更是锻炼孩子具有很好体能的关键时间,幼儿时期家长和学校都不应该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应该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有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茁壮成长,更好地接受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国外的学者认为运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适当、合理、科学的户外活动,既能增强孩子的身体,又能促进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在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国内的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幼儿户外活动,简言之,就是在户外进行的各项活动、游戏等,幼儿既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又可以在幼儿园和同学老师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本文重点分析讨论的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一、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对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来说也是一样,需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持。制度是一种标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其最低底线。因而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活动必须有相关制度作为标准及保障,即使以后有事情发生,也会有章可循,有理可说。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祖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是一切的基础,因而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重视幼儿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制定相关的 政策法规 为此保驾护航。而事实却是我国好多地方政府并未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必须有充分的资源,无论场地大小、设施建设及教师队伍都应该满足要求。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包括:首先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较小,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是场地类型不标准、不合格,幼儿园内常见的户外活动场地即为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类型比较单一,不多样,而且对幼儿的保护作用较弱,还有就是场地设计不科学;再者就是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功能性较少,幼儿无法体验多项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设施不够;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幼儿教师。 (三)家长重视不够 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并不都是幼儿园及老师的责任,家长应该具有积极性,积极配合幼儿园和教师一起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做出努力,努力提高孩子的户外活动质量,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但随着各地升学压力的不断升高,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此外,家长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参加各种兴趣班,相反,对于孩子的体育教育并不那么重视。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也如此,只有极少数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户外活动的开展,积极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在运动与学习中找到平衡点,有些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会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举行的户外活动,在节假日会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其他的户外活动。幼儿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园及老师开展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家长对此寄予肯定,并配合学校的一些举措,才会使得学校和老师摆脱一切困难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教学。 家长对幼儿户外教学活动不重视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受“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家长认为要从小紧抓他们的学习;其次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基本都会娇生惯养,尤其是在幼儿时期更是有求必应,他们会担心户外活动量一旦大了会累坏孩子,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家长对此都并不热衷,导致幼儿园及老师缩手缩脚,无法正常地开展户外体育教学活动。 二、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解决策略 (一)开发丰富的活动资源 要很好地开展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首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设施器材要适量,户外活动的场地的区域划分要科学合理,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器材适量即指数量要适当,种类也要适量,若数量、种类过少将无法满足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也会挫伤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而数量和种类不能过多,一是会造成浪费,占用太多空间,二是会使得幼儿难以选择,毕竟幼儿还小对所有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想接触,从而无法达到户外活动的目的。 (二)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有限,尤其是大班孩子,更不可能把时间都放在户外活动上,因此应该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和学校的教学教案是一样的,它是幼儿园一学期内要完成的任务,同样也使得幼儿园户外体育教学具体化,是老师安排户外活动的指南,学期结束,幼儿园及老师都应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思考下一阶段的新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科学、合理,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依据。此外,还要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幼儿的特点是不同的,对此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实施户外活动,大班幼儿对跳跃性的动作更偏爱,因而幼儿园可以组织竞赛性的跑跳活动。 (三)出台相关的制度标准 虽然国家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的 规章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幼儿园的户外互动的开展,使得幼儿园有些标准可循,但这些规章制度并不具体,太笼统,缺少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评判的标准,幼儿的相关权益并未得到很好的维护。因此国家可以出台一些制度,制度的存在意味着执行力的存在,而一旦缺少制度,将难以管理、监督。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领导、教师、幼儿家长的职责不明确,严重阻碍幼儿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智力教育已经逐渐退出舞台,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只有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努力,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从相关部门到幼儿园再到教师再到家长,都不够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发展,而对于幼儿来说,体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既能使孩子的身体变好,又能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体育活动兴趣和热情。因此,政府、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齐心协力,共同鼓励及参与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中,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猜你喜欢: 1. 大班安全教育论文 2. 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3. 浅析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4. 浅谈幼儿安全教育的论文 5.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安全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措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平安、稳定、和谐的幼儿园。

【关键词】安全教育;幼儿园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独生子女众多,祖辈带幼儿的现象极为普遍,由此,一些家长保护孩子的意识过强,往往会不自觉地“回避”某些安全问题。即尽可能让幼儿避开有危险的因素。幼儿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发育尚不完善,生活经验贫乏,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得幼儿更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然而,如何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让幼儿从小接受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习自我保护的技能。

一、健全幼儿园的安全管理

幼儿园不仅具有全新的办园理念,灵活的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始终如一的安全管理原则。如:幼儿园的大型户外玩具器械每周至少有一次的安全检查;保健医生坚持严把“三关”,即晨检关、午检关、消毒关,做到一人一巾制;在完成正常的检查工作外,加大对幼儿服药、幼儿自带物品的监管力度;各项设施与设备应坚实耐用,其装置应牢固稳妥,构造应表面平整、光滑、无尖锐棱角,设备安放应方便幼儿活动,还应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卫生要求,便于定期清洗、消毒、检查与维修;幼儿园内种植的自然物应是无毒的,饲养的动物应是对幼儿没有威胁、伤害性的。

二、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教师要有对幼儿安全、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园为了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每周至少一节安全教育活动课,幼儿园教师、保育员、保健医、园长、后勤工作人员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教师每天要做好观察记录、消毒记录等,幼儿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向全体幼儿讲活动的安全,教师们为幼儿创设安全通道。

三、增加安全教育形式

(一)常规性教育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幼儿园把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的生活中,做到开园对幼儿开展常规教育,规范幼儿喝水、行走、上下楼梯、进餐、睡觉、游戏等活动的具体要求,保健医要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需服药的幼儿,教师要认真核对好名字、药量,避免幼儿服错药物发生意外。对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提醒家长:不要酒后来接幼儿;骑自行车送孩子要有防护网;雨天、雪天注意安全,外出活动时的交通安全,提醒幼儿,要离开家长或老师时,要打招呼。外出和教师或家长走散了,要在原地等,或找警察帮忙和老师或家长联系。教幼儿学会一些安全标识。

(二)多元化教学

安全教育随时贯穿于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教师通过故事、儿歌、游戏、演练、主题活动等多种安全教育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中不但增加了体验,而且还得到了自救技能训练。如:主题活动“交通安全我知道”中,老师利用秋游远足的机会,使幼儿在过马路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交通规则与步行安全的认知和体验;孩子们懂得了“红灯停,绿灯行”,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还认识交通标记,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

(三)家园相结合

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教师通过“家长联系册”“给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展板”等形式,将近期有关的安全教育内容告诉家长,一方面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如:“安全教育展板”中告诉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正面的生活榜样。家长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等。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

四、注意安全教育的原则

(一)随机性原则

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培养幼儿安全行为的最真实场所。我们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如:喝开水时发现有一幼儿把杯子里的热水拿去水龙头下冲冷水喝,及时地结合保健常识活动“喝生水会生病”。告诉幼儿喝生水的危害性,时时处处提醒关注幼儿安全,保护幼儿生命。

(二)坚持性原则

幼儿的日常安全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常常会由于认识的淡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很快改变建立不久的安全行为,因此,幼儿安全教育要持续进行,常抓不懈,如:把安全教育模式作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即“每天开园门前1分钟、周末放假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幼儿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幼儿园结合自身特点、季节特点和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制定安全教育流程,把预防安全事故放在首位,随时提醒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三)趣味性原则

为便于幼儿顺利地掌握安全知识,教师从幼儿的身心和兴趣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重视教育的趣味性。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让幼儿玩“公共汽车”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交通警察、司机、行人等角色,孩子们“玩”中,学会了遵守交通规则。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不少幼儿园已在努力改变“回避型”的安全教育策略,强调了幼儿的亲身体验,鼓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更多的挑战。让幼儿通过体验学习自我保护。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让孩子不但拥有知识,而且还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坚强的人生毅力,从而更热爱生命,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从“回避型”走向了“体验型”,幼儿乐于其中。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

[2]黄英《幼儿健康教育》

[3]周念丽《幼儿教育》

试论如何进行小班幼儿安全教育

论文摘要: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小班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幼儿园要重视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抓好幼儿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班级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首先,晓之以理,从小事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其次,动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再次,导之以行,引导幼儿远离安全事故。

论文关键词: 安全教育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镜头一: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挤到门口去玩。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片刻便听到了幼儿的哭声--祥祥的手在开门的时候被门夹到了。

镜头二:晨间活动时,在教室里有孩子们在来回的跑着,有的孩子还拿了搭好的积木在追赶,一会儿孩子们便乱成了一团。

镜头三:早操结束后,孩子们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突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被绊倒了,后面的小朋友觉得很好玩,兴奋地一个接着一个地压到了摔倒了的小朋友的身上。

镜头四:在午睡室里,孩子们都呼呼进入了梦乡,萌萌小朋友的小嘴在咀嚼着什么。当我轻轻靠近她的身旁,在仔细询问中,才发现她咀嚼的是她衣服上的拉练头……看到听到这些现象,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幼儿伤害离我们有多远?安全隐患时刻在我们身边。

"安全第一",这是大家的共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和许多人的心。

而从成人对幼儿保育工作的现状来看都不尽人意的。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者对马车夫说:"您让马向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马车夫说:"马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我对马车夫的话感触很深。作为成人,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恨不能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里,使之不受任何伤害。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幼儿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抓好幼儿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班级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晓之以理,从小事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当班主任已有十几个年头,总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孩子难教。是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事物并不比成人少,并易受社会习气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常常在社会不良气氛中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抵制这些消极影响呢?必须注重从孩子的日常小事入手,润物细无声,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幼儿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孩子会很容易接受教育。教师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小明跟谁走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

2)从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如在镜头一中,妍妍在关门时手被掩了一下,孩子们看到祥祥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妍妍讲讲怎么掩得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并教幼儿学习儿歌"开关门"。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墙)、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

培养幼儿安全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儿的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可能会过分的关注幼儿,或者不敢让幼儿使用剪刀。进行安全教育后,我们设计了"手指划破了"的活动,通过我班幼儿达达由于没有正确的使用剪刀而划破手的事情,教育幼儿使用剪刀时不能将剪刀对着自己和别人、取放剪刀时应握着小剪刀尖儿。并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剪刀,使幼儿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次,动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有研究表明,体验是孩子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幼儿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1)在小事中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幼儿的自我保护体验。

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物会让幼儿误认为糖豆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伤害。为了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我针对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例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一天,超群来园,老师发现他嘴巴上起了一个水泡,在老师的询问下,超群说出了自己在喝水的时候,因为拿起杯子来就喝,水太烫烫起了一个泡。随即老师很关心的问超群:"烫得疼不疼?""吃饭的时候疼吗?"许多小朋友都很关心这件事情,随即老师引导幼儿讲讲怎样喝水就不会烫到嘴巴?孩子们立刻回应:"先吹一吹冷了再喝。""可以用手试试烫不烫,不烫再喝!"在喝水的活动中,老师及时引导幼儿用手摸水杯的温度,如果水烫吹一吹以后再喝水;同时在幼儿的进餐活动中喝汤的时候,老师也有意识的引发幼儿先试试汤的温度再喝;当教师拿来花花绿绿的药品时,开始幼儿真的以为是巧克力豆呢,纷纷问老师:"真的是巧克力吗?真的能吃吗?"教师和小木偶一起进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将药粒喝下,不一会开始肚子疼,幼儿马上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生病了应该去医院。在幼儿园应请老师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

这种运用让幼儿感官亲身体验的方法,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的预知的能力。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2)在小事中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如:游戏"小红帽"、"小兔乖乖",为了树立幼儿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老师扮演大灰狼,带了一些好玩的、好吃的东西,运用不同的话去小动物(幼儿扮演小动物),引导幼儿对陌生人引起警惕,不上陌生人的当;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孩子们出现了"着火"、"救火"的情节,老师也参与其中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从娃娃家里爬出来、打电话"119"等方法来保护自己;通过表演,进一步强化孩子们良好的行为。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是一种捷径,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再次,导之以行,引导幼儿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幼儿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幼儿园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幼儿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幼儿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

1)提供安全设施,创设良好环境幼儿活动的场所不能放置过多的东西,环境布置尽量简洁大方,桌椅,柜子尽量做成圆角。玩具不能有尖尖的角,小的孩子不宜玩过小的玩具。电器,插座的放置,热水瓶, 玻 璃杯的摆放都要有合适的位置,不要让孩子轻易碰到。对幼儿园的建筑、设施、设备、器材,用品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消除隐患。

2)从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幼儿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4第12期"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作者:李仕慧

2、《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顾荣芳3、《怎样的安全才是合适的安全》--许卓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